2021届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九年级第二次学业水平模拟语文试卷1_第1页
2021届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九年级第二次学业水平模拟语文试卷1_第2页
2021届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九年级第二次学业水平模拟语文试卷1_第3页
2021届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九年级第二次学业水平模拟语文试卷1_第4页
2021届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九年级第二次学业水平模拟语文试卷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届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九年级第二次学业水平模拟语文学校:姓名:班级: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全正确的一项是()A.撷取(xi6).馈赠(kul).干细胞(g^n).恪尽职守(kB).B.默契(qi).迤逦(li).一场雨(chWng).如法炮制(pWo).C.缄默(j话n).戏谑(xuB).发横财(hBng).苦心孤诣(yi).D.喷薄(bo)阔绰(chub)内窥镜(kui)锋芒毕露(lbu)....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暮霭布署精萃变本加利B.去逝矍铄糟塌按部就班C.慑服松驰报销目不暇接D.臆测旖旎游弋戎马倥偬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国各大景区人满为患。拥堵的车流、攒动的人头令许许多多的芸芸众生纷纷慨叹出行的困难。B.减河公园里,高低错落的树木鳞次栉比,游客徜徉其中,流连忘返。C.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在中考冲刺阶段,同学们刻苦学习,几乎达到了忘乎所以的程度。D.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干部中那种对群众疾苦无动于衷的现象基本消失了。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送东阳马生序》中“既加冠”,表示进入成年。古时男子年满二十岁行加冠礼。古时称八九十岁为“耄耋之年”,称百岁为“期颐之年”。B.《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矣”一句,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C酒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如“觥筹交错”中“觥筹”,“罍而歌者”中“罍”,“衔觞赋诗”中“觞”,“金樽清酒斗十千”中“樽”都是“酒杯”的意思。D.在古诗文中常有用某一词来指代某一现象或某一形象、某一场景的情况。如“三尺”指代“法律”,“寸管”指代“笔”,“杏坛”指代“教坛”,“簪缨”指代“官位”。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这幅画卖多少钱?老先生。”那人着急地问道。B.对待一切善良的人,都应该做到真和忍:真者,真诚相待,不虚情假意。忍者,宽容忍让,不针锋相对。C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意则期多,字则唯少”作为写文章的标准,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D.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勇敢拼搏的勇士?6.下面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睡姿不当有损眼睛健康,特别是趴着睡觉会造成眼压过高,不仅可能诱发青光眼,严重的还会影响视力。B.今年3月,谷歌人工智能围棋程序“阿尔法围棋”战胜韩国棋手李世石,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迎来又一重要里程碑。C某小学校长兑现诺言,当众亲吻小猪,以此教育鼓励学生。这一行为真的出乎该校绝大多数师生的意料之外。D.雾霾过后抓紧治霾才有可能避免不会陷入周而复始的雾霾困扰之中。二、字词书写7.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的短语不相同的一项是()明清时期(A),德州依靠运河漕运迅速崛起(B),经济繁荣带来了文艺昌盛,各地戏班云集德少M(C)。当时,德州城建有城隍庙、火神庙、北厂大王庙三处戏楼,供南北各地戏班在此演出(D)。三、名著阅读8.(题文)名著阅读(1)2021届“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国内网友评选出“2021届度十大好书”,名列“2021届十大好书榜”榜首的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自面世以来畅销至今,在国内和国际获奖无数,该作者更是因此获得了今年的“国际安徒生奖”。(2)中医药源远流长,在四大名著中也有体现。《三国演义》中神医—曾为关羽刮骨疗毒;后因曹操头痛,准备为其做开颅手术,因曹操怀疑而被捕入狱,后死于狱中。《水浒传》中地灵星神医为率兵攻打大名府时背上生疮的宋江治病。《西游记》第六十八回中,写到利用“悬丝诊脉”之法治好了朱紫国国王的病。(3分)四、句子默写9.填空。(5分)(1)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3)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可清人赵翼却在《论诗》中另辟蹊径,用,”道出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风骚的创作真谛。(4)面对浮躁的世界,我们更需要坚守内心的安宁与从容,,,要知道贫贱亦能安乐,富贵不可骄人,囿于处境便会无视风景,只顾赶路将致心灵迷失。(用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的句子作答)⑤“用传统的方式,写爱与思念的信,主题是我对你的关心,牵挂信封上盖,我微笑的样子。”自古以来,书信是人们重要的交流方式,请写出与书信有关的诗句:,。五、综合性学习10.综合性学习。为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增加学生们对中国棋文化的了解,学校开展“走进中国棋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象棋里有个举足轻重的棋子——“象”。按照汉字演变的先后顺序,下列的“象”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②③④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①④②D.①③④②(2)关于象棋,有很多有趣的对联,如:世事如棋,胜败局无数;棋如世事,觉悟者几人?再如:半壁江山,善谋能一统;一盘弈局,巧计可全羸。请你为下面这句话对出下联。胜者非王负非寇,(3)对于观棋,也有很多讲究。下面这幅漫画蕴含的道理可用一句俗语来表示,请写出这句俗语。六、诗歌鉴赏阅读《浣溪沙》,完成后面小题。浣溪沙春情①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②多病不胜衣。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注释:①这首《浣溪沙》约作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春。是时,东坡在京师直史馆。治平二年五月王弗(苏轼的结发之妻)逝世,六月殡京城西。第二年春,东坡作此词。②沈郎:即多病的诗人沈约,这里指词人自己。11.“浣溪沙”是这首词的,从字数看,属于词中的“”一类。12.下阕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赏析动词“争”的妙处。七、文言文阅读阅读《曹刿论战》,完成后面小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幅,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又何回焉()(2)小信未孚().翻译下面的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文:.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何以战?B.马之千里者D.B.马之千里者D.时人莫之许也C.战于长勺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傅商君,辞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战国策•秦策》)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特以强服之耳()(2)孝公行之八年()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19.从文中可以看出卫鞅怎样的性格特点?八、现代文阅读(题文)阅读以下短文,完成后面小题。艾在端午①《诗经•采葛》曰:“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其中的“萧”与“艾”都是现在的艾。艾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常成群生于路旁、墙脚或草坪中,叶面绿色,叶背呈灰绿色,生有绒毛。②艾,是端午节的主角,端午节的别名“艾节”,就是以艾命名的。端午,又称端阳,其时正是寒暑气交互转换之时,蚊虫苍蝇滋生,细菌病毒繁殖,人易生病。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一并皆由鬼邪作祟所致,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端午为“恶日”。③古代的一些经史书籍常有端午节“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烟、洗艾浴”等民间习俗的记载。每年端午节之际,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以防蚊虫,“避邪却鬼”。④据专家考证,艾用于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现在的第一部方书,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艾的疗效与用法,以后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在我国盛产优质艾的湖北蕲州,至今还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孟子也说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艾的药用价值。⑤艾在端午,客观上也起到了卫生保健的作用。有人把端午节作为古代“卫生节”,也是不无道理的。20.(小题1)艾成为端午节“主角”的原因是什么?21.(小题2)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题文)阅读《孟庙的树》,完成后面小题。孟庙的树①远远地,一片浓重的黛色镶在楼群中,像汪在大地上的苔壁深潭,那就是孟庙了。②未见飞檐画栋的建筑群,你先看到的是孟庙里的树。得了一圈红墙的荫护,孟庙的树生长得恣意盎然,而且,出现了许多罕见的生物奇观。③“藤系银杏”是孟庙中的一景。一棵高大粗硕身披鳞甲像披挂着铠甲的壮士的银杏,周身攀满了柔韧绵长的紫藤,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不相上下。四五月间,紫藤结出一串串花穗,使银杏像个“菊花插得满头归”的佳人,而秋冬季节,繁叶落尽,银杏看去又像一个带着枷锁的无奈的囚徒。④焚帛池内,一株老槐枯朽得只剩下一绺带状的树皮,缓慢地向枝头输送着养分,高处裂透出一个锅盖大小的树洞。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一个孟子后裔在祭祀完先祖后,昂头望天,惊喜地从这个树洞中望见了西沉的橘红色的月亮。从此,孟庙中又添一景———“洞槐望月”。⑤殿前长有两棵古老的桧树,其中一棵的树洞里垂挂出两丛旺盛的枸杞,这便是孟庙中著名的“桧寓枸杞”了。每年秋末,枸杞结出红彤彤的果实,摘几粒放入杯中,可品咂出枸杞的甘美和桧树的陈香。另一处奇景在孟庙东墙外,叫“古柏抱槐”。一株经年古柏苍老得树身只剩下一个外圈儿,恰巧在这个“圈”内茁壮地生长着一棵槐树,柏和槐紧密得没有一丝缝隙,像一对紧紧拥抱长久不分的恋人。柏和槐共生共荣,又各自葳蕤,谁知道这柏中可有槐,槐中可有柏。⑥孟庙里最多的就是松桧和侧柏。这些柏和桧遍植孟庙的各个角落,给孟庙带来一派森然气象。这些老树有的枝柯干朽,只有顶梢一片苍绿,像擎着一面旗。有的枝叶繁茂,而树顶却枯干了,像舞着一杆戈。再看树身,周身的裂纹呈螺旋状盘绕而上,可是它猛然用力留下的创伤?⑦我去孟庙是一场大雪后的上午,庙墙的黑瓦上,还残留着没有化掉的雪。众多花喜鹊、灰喜鹊在树上盘旋、鸣叫。地上落满柏子。潮湿的草皮上钻出几朵黑褐色的野蘑菇。阳光透过树隙照射过来,给弥漫寒气的孟庙注入几分温暖。游人很少。在庙中做了多年导游的张慧女士告诉我:孟庙中各种树木共四百三十余株。这些树的树龄大都在八九百年以上,年岁远远大于孟庙内的所有建筑物。她还告诉我,孟庙中的另一大景观就是这些树上居住着三四千只灰鹭。这些鹭在这儿不知生活多少年了。它专吃活物,以微山湖中的鱼虾为食。成鹭每日往返庙与湖之间,衔鱼叼虾,哺育幼雏,繁衍生息。夏日,游客会不时在柏树下发现一些从树上掉下来的鱼虾,那是灰鹭在饲喂幼鹭时不慎落下的。⑧在这片树林的中央,端坐着孟子。孟子彩塑安放在亚圣殿内,气宇轩昂,双目如炬。平缓有力的话语仿佛从飘动的髭须间吐出:“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⑨这时,我觉得这片古树是专为穿过时空隧道走来的孟子准备的。最好让孟子在一片绿荫下讲出他的话语。最好在湿润的土地上播下优良的种子。⑩两千年前的齐国、宋国、滕国、魏国都是一片干旱贫瘠的土壤。孟子在他年富力强之时,率弟子在上述国家之间进行了二十多年的游说活动,力图实现“仁政”治国的政治抱负。然而,饱满的种子在皴裂的土地上滚动,始终没有扎根萌芽。六十五岁时,孟子退居邹国,教学、著述,终其一生。须裹着坚硬外壳的种子还是等来了细雨和风,它最终找到了人心这片温厚的佳壤,汩汩血脉滋润着它,使它慢慢破壳,慢慢生长。⑫其实孟子就是一棵不老的树,这棵树历经两千三百年风雨,枝叶繁茂,蓊蓊郁郁,独木成林,荫庇天下。22.(小题1)文章标题“孟庙的树”有哪两层含义?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小题2)文章标题是“孟庙的树”,而第⑧段却引用了孟子的许多名句,引用这些名句有什么作用?.(小题3)赏析文中画“—”句。包裹着坚硬外壳的种子还是等来了细雨和风,它最终找到了人心这片温厚的佳壤,汩汩血脉滋润着它,使它慢慢破壳,慢慢生长.(小题4)从写作内容看,本文是如何安排行文思路的?.(小题5)尽管后来孟子思想成为儒家经典,但当初他的政治抱负也是如“饱满的种子在皴裂的土地上滚动,始终没有扎根萌芽。”在历史上还有很多人经历了类似的磨难。请另举一例。九、作文.缝隙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天空的、大地的;生命的、网络的;有形的、无形的…请以“缝隙”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书写规范③不得抄袭④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学校等敏感信息。参考答案1.D【解析】试题分析:D.锋芒毕露(11)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2.D【解析】试题分析:A:变本加厉B:糟蹋C:松弛・・・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3.D【详解】A.芸芸众生:芸芸:形容众多;众生:原指一切生物,后指许多人。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后多指大群无知无识的人。属不合语境,是错误的;B.鳞次栉比:栉:梳篦的总称。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属用错对象,是错误的;C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是贬义词,属褒贬不当,是错误的;D.无动于衷: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合乎句意,是正确的;故选D。4.C【解析】试题分析:“觥筹”是行酒令的筹码,不是酒杯。考点:识记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5.D【解析】试题分析:A问号改为逗号,“老先生.”句号改为问号;B“不虚情假意."句号改为分号;C“篇中无长语.”句号放引号外面;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6.B【解析】试题分析:A:诱发青光眼与影响视力调换位置;C:删除“之外”;D:“避免”与“不”重复,删除“不”;故选B。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7.C【解析】试题分析:A:偏正短语B:偏正短语C:主谓短语D:偏正短语。考点:理解语文语法常识。能力层级为理解B。8.(1)曹文轩草房子(2)华佗安道全孙悟空(3分)【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平时阅读积累的知识可知作家名称是曹文轩,作品为《草房子》。(2)根据四大名著中关于医疗、治病的情节来回答问题。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5分,每小题1分,错字、漏字、加字,该空不得分)(1)独怆然而涕下(2)零落成泥碾作尘(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5)示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解析】试题分析:要正确填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记清诗文的原句,避免张冠李戴;理解诗句的意思,以便能按要求写出诗句;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理解题干材料及用意,弄清楚具体的题型要求。1.2小题根据上句或下句的提示回答即可。3.4.5小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根据提示,写出恰当的句子。小题1注意“怆然”的写法,小题2注意“碾”的写法。小题3注意“骚”的写法,小题4注意“戚戚、汲汲”的写法。小题5答案不唯一。古诗文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1)D(2)输之勿馁赢勿骄(宽对即可)(3)观棋不语真君子。【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演变的理解与掌握,汉字的演变过程如下:甲骨文一金文f小篆f隶书f楷书,后又发展出了行书和草书。第一个选项是甲骨文,第二个选项是楷书,第三个选项是小篆,第四个选项是隶书。据此可作答。考点:识记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掌握。对联分上下两联,这两联字数相同,相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同,上下联语义相关。胜者非王可对输之勿馁,负非寇可对赢勿骄。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仔细看图,分析图中呈现的故事,即可作答.在这幅图中,两个人在下棋,第三个人在一旁观看,却在不停的说话。符合一句俗语:观棋不语真君子。考点:识记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11.词牌名小令12.(3分)鸿雁、鹧鸪、落花表达了词人对故旧的思念,以及内心的凄凉和孤寂(答对1点给1分,意对即可)13.这里“争”字写出了雨后初晴燕子争相啄泥越发热闹的景象,增强了画面的动感,描绘出了春天初晴生机勃勃的景象。【解析】试题分析:此题是对文学常识的考查.要熟悉有关词、曲的一些知识.)“浣溪沙”是这首词的词牌名,从字数看,属于词中的“小令”一类考点:识记诗歌的基本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下阕共三句话,分别写了“鸿雁”“鹧鸪”“落花”,鸿雁没有捎信和鹧鸪的啼声勾起词人对故乡的思念,除落花之外,人们对作者的心情都不理解。据此分析即可。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试题分析:在这首词中,作者先用简笔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图.他既没有用浓重的色彩,也没有用艳丽的辞藻,而只是轻描淡写地勾勒出风、云、水、燕、泥等颇具初春气息的景物。“乍晴池馆燕争泥”的“争”字,是这句中最生动形象的一个词,可以结合描写的画面分析。这里“争”字写出了雨后初晴燕子争相啄泥,越发热闹的景象,增强了画面的动感,描绘出了春天初晴生机勃勃的景象。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4.(1)参与(2)为人所信服15.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根据实情去处理。16.D【解析】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间”古今异义字这里参与。*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这里注意关键词“狱”“情”的理解。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何以战:应该是“以何战”,是宾语前置的倒装句。故选D。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7.(1)用(凭、靠)(2)代词,它,代法令18.一年之后,路上没人拾取遗失的东西,百姓不乱取非分的财物,国力大大加强,诸侯个个畏惧。19.公正无私、执法严格【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文虚词的意思,要结合句子意思来解释.①句意:只是用强力的办法来压服人罢了.以:用。②句意:孝公实行商君新法八年后。之:代词,它,代法令。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期年:过了一年;遗:遗失的东西。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0.21.避邪却鬼、治病保健【小题2】【小题2】列数字、举例子、引资料说明艾用于治病有着悠久的历史。【解析】21.试题分析:阅读二、三、四段的内容,了解“艾”在百姓生活中的作用,抓住其中关键字词,一一概括即可。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2】【小题2】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2.23.(4分)孟庙里各种古老的树以及孟子这株大树。“这片古树是专为穿过时空隧道走来的孟子准备的”,写古树为写孟子作了铺垫,古树的蓊蓊郁郁,象征了孟子思想历久弥新,逐步被发扬光大。(含义2分,关系2分。意对即可。)24.25.(3分)这些名句体现了孟子“仁政”治国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为下文赞扬孟子的思想做了充分的铺垫;增加了文章的思想与文化内涵,深化了文章主旨。(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26.【小题3】(4分)文段将“仁政思想”比作“种子”,将“仁政思想”流传了下来被广大人民所采纳并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比作“种子慢慢破壳,慢慢生长”。这句话蕴含了作者殷殷的喜悦之情,传达出作者希望孟子思想深入人心,实现孟子的治国理想和政治抱负的心愿。(说出比喻义2分,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小题4】【小题4】(3分)(1)由所见到所思所想所感;(2)由自然景观到人文景观;(3)移步换景。【小题5】【小题5】(3分)示例:孔子的政治理想在当时无法得到实施,但孔子之伟大在于“知其不可行而行之”,他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寄托于后世。他的经历与孟子的遭遇十分类似。【解析】22.2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一般标题有两层含义。1.联系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义、常用义。内容(词语的含义,点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体会深层含义即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等,往往是抽象的精神品质之类,常常是文章要揭示的中心。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象征、双关等),和文章内容相关的引申义,双关。答题模式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中心答题的步骤:第一步,理解标题的表层含义。一般指的是其字典义或常用义,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它的语境义。关键是隐含的语境义。第二步,体会标题的语境义。其标题除了有它的表层意思之外,还有更为深层的含义,即它的比喻义和象征义。要明确标题的语境义,必须找到相关的关键句,所谓关键句,指的就是文章中“能概括本段文字的句子”“能透漏作者情感的句子”或“能体现本文主题的句子”等。第三步,联系全文内容,结合文章主旨,探究标题与文章中心的关系。所以表层含义就是“孟庙里各种古老的树以及孟子这株大树”,结合原文“这片古树是专为穿过时空隧道走来的孟子准备的”深层含义就是写孟子这棵大树,因此它的作用写古树为写孟子作了铺垫。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4.2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散文中名句引用的作用及段落的作用。引用名句的作用其做题思路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可以使文章看起来优美而富有含义。2.可以让诗句中的意境和本书要表达的感情相渗透,易于表达。段落的作用,要先看其所在位置,然后看看与上下文的关系,如情节、内容等方面。所以结合文本的语境和主旨,可以得出答案: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治国的政治抱负和哲学理想;为下文赞扬孟子的思想做了充分的铺垫;增加了文章的思想内涵,深化了主题。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6.【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重要语句的含意及作品的内涵。“赏析作品的内涵”往往和体会句子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结合起来考查,即考查作品语句运用的目的意图、语句运用的好处、语句体现出的情感、语句与文章主旨的关系等。但是“赏析作品内涵”的答题区间和品位“一般精彩语句”(仅仅运用了特殊表现手法的句子)不同,绝不仅仅局限于上下文,而是要求结合全文来寻找、体会、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解答“欣赏作品形象,赏析作品内涵”题的注意事项:A.仔细审题,明确题目问什么,划分答题要点;B.阅读题干,找准思路突破点,注重深挖广联;C.分析形象,注重特征和意义,联系刻画方法;D.赏析内涵,侧重主旨与情感,勿忘写作意图。结合下文“其实孟子就是一棵不老的树,这棵树历经两千三百年风雨,枝叶繁茂,蓊蓊郁郁,独木成林,荫庇天下”可推知作者对孟子是肯定的、礼赞的,对于这种现象是喜闻乐见的,因此可以这样组织答案:先找出“种子”寓意,即“仁政”,用“种子慢慢破壳,慢慢生长”来比喻孟子的治国理想和政治抱负流传了下来,被广大人民采纳并且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深入人心;“细雨和风”“人心这片温厚的佳壤,汩汩血脉滋润着它”终于迎来了尊崇儒术的社会文化背景,使孟子思想逐渐得到弘扬光大。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