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路勘测设计考试复习题(含答案)1.高速公路为全封闭、全立交并全部控制出入的王线公路,高速公路分为四车道、六车道和.八车道三种。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可归纳为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和混合式四种基本类型。我国现行的《公路工程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铰接车一越岭线的展线方式主要有自然展线、回头展线和螺旋展线 三 种-8.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型式有一块板(单幅路)、一块板(一幅路上、三块板(二幅路)、四块板(四幅路上。9.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离心力使之产生两种不稳定的危险,一是倾覆,一是滑移,在发生横向倾覆之前先产生横向滑移现象,为此在道路设计中应保证汽车不产生横向滑移,从而保证汽车的横向稳定性。汽车在曲线上的横向不稳定主要有滑移和倾覆从汽车行驶特性看横向稳定性取决于横向力系数-的大小。10.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其它各级公路一般应满足二车视距的要求,还应在适当间隔内设置大于规定的超车视距的路段。1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所受的阻力主要有空气阻力、滚动阻4、一坡度阻力和惯性阻力。14.一般诜线要经过方案比较、路线带诜择和具体定线三 个 步 骤。16.我国公路按路幅的布置形式可分为单幅双车道、双幅多车道和单车道—三大类。18.按现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我国城市道路分为快谏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类。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大体上分为三类,即“线形标准”、“载重标准”、“净空标准”2.设交点JD处路线转角为a,缓和曲线角为8,则设置对称基本型平曲线的几何条件是a三28。7.丘陵区选线的布线特点:平坦地带一一走直线具有较陡横坡的地带——走匀坡线,起伏地带——走直线与匀坡线 之 间 。8.减少和消除冲突点的方法有实行交诵管制、采用渠化交诵和 修建立体交叉。3.汽车行驶的充要条件是:TNR(驱动力大于等于行驶阻力)和TWW•GK(驱动力小于等于附着力)。4.缓和曲线长度的计算主要考虑旅客感觉舒适、超高渐变率、行驶时间和 一几方面。5.施工高度是指在任一横断面上设计标高与中桩地面标高之差,又称填挖高。6.中间带是由两条左缘带和中央分隔带组成,其表面形式有凹形 一和 凸形两种。7.越岭线垭口选择要全面考虑垭口位置、标高、地形、地质一和 展线条件等。8.RS、GIS、GPS分别是.谣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 的简称。9.定线是在诜线布局的基础上具体定出道路中线位置的作 业 过 程。10.道路交叉的交错点包括合流点、分流点和冲突点等三类,其中M突点对交通的干扰和行车的安全影响最大。11.横断面设计图应按从下到上、从左到右进行布置,一般采用 1: 200的比例。12.道路建筑限界又称净空,由净高和净宽两部分组 成 。13.城市道路设计标高是指建成后的行车道路面中线标高或中央分隔带中线 标高。1、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2、根据我国高速公路网规划,未来我国将建成布局为“7918”的高速公路网络。其中“7918”是指(7条射线)、(9条南北纵线)、( 18条东西横线)一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规定: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一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其中双车道三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交通量为2000-6000辆。4、各级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均指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交通量。5、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6、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20)年预测;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和一、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15)年预测。7、设计交通量预测的起算年应为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计划)通车年。9、设计速度是确定公路(几何状态)的最关键参数。10、《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将公路服务水平划分为(四)级。其中高速、一级公路以(车流密度)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设计时采用(二)级。1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规定二、三级公路以(延误率)和(平均运行速度)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设计时采用(四)级。12、公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可根据公路的性质和设计要求分为(一阶段设计)、(两阶段设计)和(三阶段设计)三种。5、汽车通过弯道时,由于横向力系数的存在,它不仅影响到乘客的舒服度,还增加了(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园曲线最小半径可分为(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和(不设超高)三种 。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园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 10000 )米。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当园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应设缓和曲线。但(四级)公路可不设缓和曲线,用直线径相连接。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其方程表达式为(RL=A2)。10、无中间分隔带公路的超高缓和段过渡形式可采用三种方式,即(绕内边线旋转)、(绕中线旋转)、(绕外边线旋转)。11、圆曲线上全加宽值的大小与(设计车型)、(平曲线半径)和(设计车速)等因素有关。1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当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米时,应在平曲线(内侧)设置加宽。13、当公路需要加宽时,四级公路和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公路采用第(一类加宽)类加宽值;其余各级公路采用第(三类加宽)类加宽值;对于不经常通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的公路,可采用第(二类加宽)类加宽值。14、我国测量坐标系统通常有三种,即(大地坐标系统)、(高斯3度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15、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1.2)米,物高(0.1)米。16、行车视距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 视 距) 等 四 种。17、停车视距可分解为(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安全距离) 等 三部 分 距 离。19、平曲线上行车视距的检查有两种方法,一是(解析法),另一是(几何法)。20、平面线形组合的基本型是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起来的线形形式。21.山岭区公路按线位的不同可分为沿溪线、山脊线、越岭线三 种 。22.设计深度介于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之间的设计阶段叫技术 设 计。23.实地放线,不用坐标数据时,可采用偏角法或坐标法。24.汽车在等速度行驶时,不存在惯性阻力,在水平路段上行驶时不存在坡度阻力。25.当圆曲线半径R=1000米时,缓和曲线参数A的合理范围是333至1000 。31.两阶段设计是按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阶段进行。32.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的横向稳定性包括横向倾覆稳定性和横向滑移稳定性。33.一般要求汽车在缓和曲线上行驶的时间不小于3秒。34.纵面线形上两个变坡点之间的长度称为 坡长1、高速公路的设计标高应采用中央分隔带 外侧边缘 的标高。4、回旋线的长度随圆曲线半径的增大而 减短。6、如果平面要素是直线,纵断面要素是凹型竖曲线则主体线形要素是 直线。7、沿溪线布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河岸选择、路线高度、桥TOC\o"1-5"\h\z位选择 。9、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方法有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及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 。10、交叉口的车道数确定时,其通行能力的总和必须大于高峰 小时交通量的要求。1、在公路网中,公路与(公路)、(管线)纵横交错,形成(交叉 ) 。2、相交路线在(同一高程)平面上的交叉称为平面交叉,相交路线分别在(不同高程)平面上的交叉称为立体交叉。3、对于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通常有建立(交通管制),采用(渠化交叉口),创建(立体交叉)。4、平面交叉路线应为(直线)并尽量正交,当采用曲线时其半径宜大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5、平面交叉一般应设在水平坡段,其长度应满足(最小)坡长的规定,紧接水平坡段的纵坡一般应不大于(3%),困难地段不大于( 5 % ) 。6、相交公路通过跨线桥、匝道等连接上、下线的立体交叉称();相交公路通过跨线桥,但不能直接连接的立体交叉称()。7、(匝道)是连接立体交叉上、下路线的通道。4、断链有“长链”和“短链”之分,当路线桩号长于地面实际里程时叫(短链),反之则叫(长链)。若有桩号k3+110=k3+105.21则为(长链4.79米),若有桩号k3+157=k3+207贝为(短链50米)。1、公路定线一般有(纸上)定线、(现场)定线和(航测)定线三种方法。2、实地放线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穿线交点法)、(拨角法)、(坐标法)等。3、在地形、地物条件受限制时,圆曲线半径的确定一般可由(外距)、(切线长)和(曲线长)控制,也可由曲线上任意点控制和纵坡控制等。4、在确定园曲线半径时,宜先用大于《标准》所规定的(一般最小)半径,只有当受地形、地物或其他条件限制时,方可采用小于(一般最小)半径值,不要轻易采用(极限最小)半 径 。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路基横断面由(行车道)、(路肩)、(中间带)以及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变速车道等组成。2、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横断面由(行车道)、(路肩)以及错车道组成。3、路基填土高度小于(20)米大于(0.5)米的路堤称为一般路 堤 。4、路基挖方深度小于(20)米、一般地质条件下的路堑称为一 般 路 堑。5、路基边坡的坡度,习惯上用边坡的(高度)与(宽度)的比值来表示。6、为防止零星土石碎落物落入边沟,通常在路堑边坡坡脚与边沟外侧边缘之间,设置(碎落台)。7、若平均运距(小于)免费运距时,可不计运费。8、土石方纵向调配时,从(挖方)体积重心到(填方)体积重心的距离称为平均运距。9、计价土石方数量V计=(V挖)+(V借)。13、一般情况下,(挖方)路基和填土高度小于(1.0)米的矮路堤均应设置边沟。14、中间带由(中央分隔带)及两条左侧(边缘带)组成。15、取土坑分为(路侧取土坑)和(路外集中取土)两种方式 。16、路基工程中的挖方按(天然密实方)体积计算,填方按(压实后)体积计算。17、横断面设计成果主要是(路基横断面设计图)和(路基土石方计算表)。4、平原区地形持征是:地面起伏不大,一般自然坡度都在(20度) 以 下。4、新建公路路基设计标高即纵断面图上设计标高是指:高速、一级公路为(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二、三、四级公路为(路基边缘)标高。5、缓和坡段的纵坡不应大于(3%),且坡长不得(小于)最小坡长的规定值。7、二、三、四级公路越岭路线的平均坡度,一般使以接近(5%)和(5.5%)为宜,并注意任何相连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 5^5% ) 。• 8、转坡点是相邻纵坡设计线的(交点),两坡转点之间的距离称为(坡长)。• 9、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应避免插入(小半径)平曲线,或将这些顶点作为反向平曲线的(拐点)。• 10、纵断面设计的最后成果,主要反映在路线(纵断面设计)图和(路基设计)表上。选 择 题1.巳知汽车速度为40km/h,横向力系数为0.15,路拱横坡度为3%,超高为6%,则此时的平曲线最小半径R为(D)105m B.140mC.70m D.60mE.52.5m2.T形平面交叉口共有冲突点数目为(C)A.1个B.2个C.3个D.4个E.6个3.纵断面某相邻纵坡分别为i1=+3.3%,i2=+1.3%,则(BC)A.3=0.046B.3=—0.02 C.需要设置凸形竖曲线D.需设凹形竖曲线E.3= 0.024.巳知桩号K1+00挖方断面积为60m2,填方面积为30m2,K1+017挖方断面积为82m2,挖方为0,则两桩号之间的挖方体积为( D )A.2414m3 B.1462m3 C.952m3 D.1207m3E.5 1 0 m 3•5.设滚动阻力系数为f,道路纵坡度为i(上坡为正、下坡为负),则道路阻力系数中为( A )A.W=f+iB.中=f—iC.W=f•iD.W=f/IE.C.W=(f+I ) / 2•关于路线转角a及平曲线长度,正确的说法是(AD)A .当 a< 2 ° 时,按 a = 2 ° 计算B .当 a< 2 ° 时,按 a = 7 ° 计算C .当 aW 7 ° 时,按 a = 7 ° 计算当aW7°时,应设置较长的平曲线,以使视觉上不产生急弯 的 错 觉当aW7°时,对平曲线长度没有特殊的要求关于规范对纵坡及坡长的规定,正确的有(C)A.规范中只有最小坡长规定B.规范中只有最大坡长规定规范中既有最小坡长规定,又有最大坡长规定各级公路的长路堑路段,以及其他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应采用不小于0.1%的纵坡•8.关于缓和曲线,正确的是(ABDE )A.缓和曲线使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B.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C.汽车匀加速行驶,同时以不变的角速度转动方向盘所产生的轨迹,即为回旋线D.汽车匀速行驶,同时以不变的角速度转动方向盘所产生的轨迹,即为回旋线E.四级公路不设缓和曲线关于平、纵面线形组合设计,正确的有(BCD)当竖曲线与平曲线组合时,竖曲线宜包含平曲线B.要保持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的均衡C.一个平曲线内,必须避免纵断面线形的反复凸凹D.满足驾驶员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E.竖曲线的顶、底部可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关于平均运距和运量,正确的有(ABD)平均运距是指从挖方体积的重心到填方体积的重心之间的距 离在工作中为简化计算起见,平均运距可用挖方断面间距中心至填方断面间距中心的距离计算在纵向调配时,当其平均运距超过定额规定的免费运距时,应按免费运距计算土石方运量在纵向调配时,当其平均运距超过定额规定的免费运距时,应按其超运运距计算土石方运量在纵向调配时,当其平均运距超过定额规定的免费运距时,应按其平均运距计算土石方运量关于沿溪线的高线和低线,正确的有(ACE)A.低线是指路基高出设计水位不多,路基一侧临水很近的路线B.低线是指线形标准低的路线C.高线是指路基高出设计水位很多,完全不受洪水威胁的路线D.高线是指线形标准高的路线低线防护工程较多,而高线挡土墙工程量较大1.当车速为32km/h时,路拱横坡为2%,超高横坡度为6%,横向力系数P=0.12,则曲线最小半径为(D)A、135mB、100mC、80mD、45m2、某公路某段采用人工挖运土方,巳知免费运距为20m,借方单价为16元/m3,远运运费单价为4元/m3•km,则其经济运距为(C )A、24mB、80mC、4.02KmD、4.2Km3、平原区路线选线时(A)A、原则上不穿过城镇B、尽可能穿过城镇 C、高速公路可穿过城镇D、乡村道路不宜穿过村镇4.公路工程两阶段设计是指(B)A.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B.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C.技术设计和初步设计D.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5.汽车在某一档位以速度V做稳定行驶,相应的动力因数为D,设滚动阻力系数为f,则汽车所能克服的纵坡度i为(B)A.i=D+fB.i=D-fC.i=DfD.i=D/f6.关于附着系数,正确的是(C)A.与车速无关 B.车速越高,由越高 C.车速越高,由越低 D.与荷载无关7.在直线和半径为R的圆曲线之间设置一回旋线,其长度为L,参数为A,R、L和A单位均为m,则计算公式正确的是(C)A.R+L=A B.R-L=A C.R-L=A2D^R2 /L=A8.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B)A.0.3% B.0.5% C.0.7% D.0.9%9.三级公路设计车速v=30km/h,最大纵坡为8%时,坡长限制为300m,而最大纵被7%时,坡长限制为500m,当路线连续陡坡,假如纵坡为8%,坡长为120m,相邻坡段纵坡为7%时.则坡长不应超过(D)A.180m B.500m C.200mTOC\o"1-5"\h\zD ^ 3 0 0 m10.设相邻两桩号的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1和A2,该两桩号间距为L,则用于计算土石方体积V的平均断面法公式为( D )A.V=(A1+A2)L B.V=(A1-A2)L C.V=2(A1+A2)L D.V=(A1+A2)L/211.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C)A.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B.确定所有细部控制点C.解决路线的基本走向D.逐段解决局部路线方案12.各级公路都必须保证的视距是(B)A.超车视距 B.停车视距 C.错车视距 D.会车TOC\o"1-5"\h\z视 距13.用于计算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的司机操作反应时间一般取为( B )A.1秒B.3秒C.6秒D.9秒14.土石方调配时,横向调运复核(D)A.本桩利用+填方=挖方 B.挖方=本桩利用+废方 C.挖方=本桩利用+填缺D.挖方=本桩利用+挖余15.公路纵断面的线形要素有(D)。A.缓和曲线 B.缓和坡段 C.回旋曲线D.竖曲 线16.T形平面交叉口共有冲突点数目为(C)A.1个B.2个C.3个D.4个17.巳知桩号K1+000挖方断面积为60m2填方面积20m2,K1+017挖方断面积为82m2,则两桩号之间的挖方体积为TOC\o"1-5"\h\z( D )A.2414m3 B.867m3C.1377m3D^ 1 2 0 7m318.设汽车重力为G,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所受横向力为Y,则横向力系数P为(D )。A"=Y+GB.g=Y-G C.g=YGD^ p=Y/G19,由汽车的动力特性图查得动力因数为D,则考虑“海拔一功率一总重”修正系数入(又称为海拔荷载修正系数)后的动力因数为( C )。A.D+入 B.D-入 C.D入 D.D/入20,某交点JD桩号为K1+300,设置基本型平曲线,算得切线总长Th为150.5m,则直缓(ZH)点桩号为(B)。A.K1+375.25B.K1+149.5C.K1+450.5D^K1+ 224^2521.在交点JD处设置平曲线,算得切线总长为Th,曲线总长为Lh,则校正数D为(D)。A.D=Th+LhB.D=Th-LhC.D=2Th+LhD.D=2Th-Lh22.设计车速为100km/h的一级公路的平曲线最小长度为TOC\o"1-5"\h\z( B ) 。A.250m B.170m C.850mD ^ 8 5 m23.横向力系数P的合适范围为(A)。A.0.1〜0.16 B.0.2〜0.3 C.0.3〜0.4 D.0.4〜0.524,在海拔很高的高原地区,最大纵坡折减后,若小于4%,则采用( C ) 。A.折减后的纵坡值 B.2% C.4% D.5%25,二、三、四级公路当连续纵坡大于5%时,应在不大于规范规定的长度处设置( D)。A.平坡段 B.最大纵坡的坡段 C.纵坡为5%的坡段 D.缓和坡段26.合成坡度不能过小,是因为(B)。A.汽车可能沿合成坡度方向倾斜、滑移 B.对排水不利C.对路面施工不利D.对平纵组合不利27.巳知K1+060—K1+080两桩号间挖方为75m3,填方为TOC\o"1-5"\h\z238m3,则( A )A、本桩利用75m3 B、挖余75m3 C、弃方163m3D、填缺2 3 8m328,对于平面线形设计,当设计车速N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n倍为宜,其中n为( C)。A.2 B.4 C.6 D.829,不是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计算依据的是(CD)。A.夜间行车前灯光束照射的要求B,跨越桥下视距的保证C.离心力D.离心加速度变化率30,对向行驶的双车道公路,超车路段的设置应结合地形考虑,其比例不小于路线总长度的(A)。 A.10%〜30%70%〜80% C.3%〜5% D.80%〜9 0 %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容许的交通组成是(A)。•A专供汽车行驶B专供小客车行驶 C混合交通行驶•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 ( A ) 。•A年平均昼夜交通量 B日平均小时交通量 C最大交通量•3、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 A)。•A公路设计时的交通量B公路竣工开放交通时的交通量•C 设计年限末的交通量•4、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流量为( C )。•A1000-4000辆B3000-7500辆C5000~15000辆•5、确定公路等级的重要依据是(B)。•A设计车辆 B交通量 C设计车速•6、公路的设计车速是指在该设计路段内(B)行车速度。•A最小B最大C 受限制部分所能允许的最大•7、横向力系数的定义(A)。•A单位车重上受到的横向力 B横向力和竖向力的比值 C横向力和垂向力的比值•8、超高附加纵坡度,是指超高后的(A)纵坡比原设计纵坡增 加 的 坡 度。•A外侧路肩边缘B外侧路面边缘C路面中心•9、无中央分隔带的公路缓和段上的超高,绕内边轴旋转时,是指(B )的路面内侧边缘线保留•在原来的位置不动。•A路基未加宽时 B路面未加宽时 C路面加宽后•10、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B)进行。•A外侧 B内侧 C中侧•11、双车道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C)。•A超车视距 B停车视距 C会车视距•12、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A)。•A停车视距 B会车视距 C超车视距•13、新建双车道公路的超高方式一般采用(A)。•A内边轴旋转 B中轴旋转 C外边轴旋转•14、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A)。•A内边轴旋转 B 外边轴旋转 C中轴旋转•15、一般公路在旧公路改建时的超高构成可采用(C)。•A内边轴旋转 B 外边轴旋转 C中轴旋转•16、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度为2%,则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 B )。•A3% B2% C5% D非定值•17、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 D ) 。•A离心力B横向力C垂向力D横向力系数• 18、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 32、公路的最小坡长通常是以设计车速行驶(B)的行程来宜为( A ) 。A1:1:1B1:2:1C1:2:3D3:2:119、汽车转弯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D)。A二次抛物线B高次抛物线 C双柳线D回旋曲线20、技术标准规定各级公路最大容许合成坡度的目的是( A ) 。A控制急弯和陡坡的组合 B控制最大超高横坡度C保证冰雪路面行车安全 D比纵坡指标更科学合理21、不使驾驶员操作方向盘感到困难的平曲线最小长度为设计车速的(C)行程。A3s B5s C6s D9s22、横净距是指视距线至(B)的法向距离。A路中线B路面内边缘线 C行车轨迹线 D路基内边 缘 线23、各级公路超高横坡度的最小值是(D)。A1.5%B2%C3%D路拱横坡度24、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C)。A路基中线标高B路面边缘标高C路基边缘标高D路基坡角标高25、设有中间带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其路基设计标高为( D ) 。A路面中线标高 B路面边缘标高C路缘带外侧边缘标高D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26、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地确定,主要根据(A)来选取其中较大值。A行程时间,离心力和视距 B行车时间和离心力C行车时间和视距 D视距和理性加速度27、竖曲线起终点对应的里程桩号之差为竖曲线的(C)。A切线长 B切曲差 C曲线长28、平原微丘区一级公路合成坡度的限制值为10%,设计中某一路段,按平曲线半径设置超高横坡度达到10%则此路段纵坡度只能用到(A ).A0% B0.3% C2% D3%29、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的大小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B)行驶。A加速B等速C减速D无法确定30、最大纵坡的限制主要是考虑(A)时汽车行驶的安全。A上坡 B下坡 C平坡31、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D)。A汽车动力性能 B公路等级 C自然因素D排水要 求规定的•A3-6s B6-9s C9-15s D15-20s•33、在平原区,纵断面设计标高的控制主要取决于(A九•A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B土石方填挖平衡•C最小纵坡和坡长 D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34、在纵坡设计中,转坡点桩号应设在(B)的整数倍桩号处 。•A5m B10m C20m D5.0m•3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竖曲线采用(A)。•A二次抛物线 B三次抛物线 C回旋曲线 D双曲线•36、路基设计表是汇集了路线(D)设计成果。•A平面B纵断面C横断面D平、纵、横•37、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应小于(C)。•A0.3% B0.4% C0.5% D0.6%•38、(B)的横断面称为典型横断面。•A特殊设计 B经常采用 C不常采用•39、一般路基是指( B )。•A填土高度在12m以下的路堤B填土高度在20m以内的 路 堤•C 边坡采用1: 1.5的路堤。•40、一般路堑是指( C )。•A一般地质条件下挖方深度不小于20m的路基•B一般情况下,挖方深度在10m左右的路基。C挖方深度小 于 2 0 的 路 基•41、路基土石方的体积数量(C )。•A应扣除桥涵,挡土墙的体积 B不扣除桥涵体积•C应扣除大、中桥及隧道所占路线长度的体积•42、人工运输土石时,免费运距为第一个(B)。•A20m B10m C50m•43、路基填方用土取“调”或“借”的界限距离称为(D九•A免费运距B平均运距C超运运距D经济运距•44、下面关于横断面上“经济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A当地面横坡度不大时,挖方和填方基本平衡的标高控制点•B当地面横坡度较陡时,路基多挖少填的标高控制点•C当地面横坡度很陡时,路基全挖或深挖的标高控制点。•D纵坡面上沿线各种标高控制点的统称。•45、护坡道的作用是(A )。•A减缓路堤边坡保证路基稳定 B路基排水的重要设施•C属于路基防护工程范畴 D设置弃土堆的理想位置•46、绘制横断面图的比例尺一般为(B)。•A1:100B1:200 C1:500D1:1000•47、为在地形上某两控制点间确定路线的导向线,此地形图的等高距为2m,比例尺为1:2000,拟定此段路线平均纵坡为4%,分规所张的开度应为(C)。A5cmB2cmC2.5cmD4cm48、纸上定线中横断面的控制,主要为了控制( B)。A路基设计标高B经济点最佳位置 C路线的纵坡 度49、两个相邻的反向曲线间应保留一定的直线段长度,其半径应根据(B)来确定。A曲线长 B切线长 C外距50、导线交点内侧有障碍物,曲线半径一般应根据(C)来确 定 。A曲线长 B切线长 C外距51、按照平均纵坡在等高线上所截取的长度的各个连线为( B ) 。A自由型路线B均坡线 C导向线52、根据地形地物,以及工程艰巨性和地质不良情况,选择相应的控制点,调整控制点前、后纵坡,在等高线上截取的各点连线为(C)。A自由型路线B均坡 C导向线53、复曲线半径的选择应先选(B)。A第一曲线半径B受地形控制较严重的那个半径C第二个曲线半径例:在十字交叉口中,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B。A、右转弯车辆B、左转弯车辆C、直行车辆D、环行车辆54、当平曲线半径小于D时,平曲线应设置超高。A250mB一般最小半径C极限最小半径D不设超高最小半径55、在积雪、严寒地区,各级公路的合成坡度应不大于C。A6%B7%C8%D5.5%56、当路线受到限制,需要在某处集中提高或降低某一高度TOC\o"1-5"\h\z时才能充分利用前后有利地形,可考虑采用 B。A回头展线B螺旋展线C自然展线 D高次抛物 线57、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C 的要求。A行车视距B超车视距C停车视距 D会车视距58、竖曲线线形采用的是——B 。A回旋线B抛物线C圆曲线D螺旋线59、公路弯道上设置超高的目的主要是 A 。A克服离心力B路面排水C美观D便于施工60、新建公路及以路肩边缘为设计高程的改建公路,设置超高的旋转方式应为 B 。•A绕路肩内边缘旋转 B 绕路面内边缘旋转C绕路基内边缘旋转D绕路面中线旋转61、公路中间带的作用主要是一B—。A适美观B分隔行车道C行车方便D提高舒性62、土石方调配时, A是确定借土和调运的界限。A、经济运距B、平均运距C、超运运距D、免费运距64、路基设计表是D 。A汇集了平面设计成果B 汇集了纵断面设计成果C设汇集了横断面设计成果计D汇集了平、横、纵综合成 果65、 C 属完全互通式立交。A菱形立交B环形立交C喇叭形立交D半苜蓿形立交66、纵断面设计时,力求纵坡平缓,陡坡宜短,主要是为了A汽车保持高速行驶B汽车获得较大的动力因数C汽车制动D以上全正确67、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行驶速度——C 。A大于设计速度B小于设计速度C可以大于或小于设计速度D 必须等于设计速度68、越岭线中,一 B 越好。A越岭标高越高B越岭标高越低C平均坡度越小 D填方通过垭口69、丘陵地区,路基型式一般为 C—式。A填方B挖方C半填半挖D挖大于填70、 纸上定线适合于C大比例尺路线。A1:10000 B1:5000C1:500~1:2000 D1:5000~1:1000071、 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离行驶的地点称TOC\o"1-5"\h\z为: A 。A、分流点B、合流点C、冲突点D、危险点72、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对平均坡度的要求适合于 C 。A各种地形的路线 B三、四级公路路线C二、三、四级公路越岭线 D高原地区73、 分道转弯式交叉口需设置D 。A圆形中心岛 B导流岛C专用车道 D导流岛、划分车道等措施74、 一条公路因设计交通量不同,在同一地形范围内分别采用不同的公路等级时,相邻设计路段的设计车速之差不宜超过( B )A.10km/hB.20km/hC.25km/hD.30km/h75.汽车的“输出功率/汽车重量”的比值最大的车型是TOC\o"1-5"\h\z( A )A.小客车B.载重汽车C.鞍式列车D.铰接车76.在通行能力的几个概念中,数值最大的是( A)A.基本通行能力B.可能通行能力C.设计通行能力D.服务交 通 量77.设计车速VN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不小于为宜。(C )A.2V(m)B.2V(km)C.6V(m)D.6V(km)78.当道路的设计车速为60km/h时,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应不小于( A )A.50m B.60m C.80mD.100m79.公路圆曲线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是按照的条件确定的。( A )A.P=0.035i=—1.5%(或一2%)B.P=0.05i=6%—8%C.P=0.10i=6%—8%D.P=0.015i=10%80.在纵断面设计中,凸形竖曲线与凹形竖曲线的设计指标相同的是( D )A.极限最小半径B.一般最小半径C.转坡角D.竖曲线最小长度81.当圆曲线半径R等于600米时,缓和曲线设计长度在米时视觉上比较协调。(C)A.50—200 B.60—300C.70—600 D.100—70082.二级以下的改建公路,其设计标高除了按新建公路的规定办理外,还可以采用处的标高。(B)A.分隔带中线B.路基边缘C.路面边缘D.行车道中线83.当满载的汽车处于制动或滑行状态时,计算惯性阻力时的换算系数6应为(A )A.6=1+61+62ik2B.6=1+(61+62ik2)G/GxC.6=1+61D.6=1+61G/GX84.规划和设计高速公路时,其适应的交通量是指按(A )计算的交通量。A.小客车B.中型载重汽车C.混合交通D.汽车和挂车85.一条车道在理想的条件下,单位时间内(h)可以通过的车辆数,叫( A )。A.基本通行能力 B.可能通行能力C.设计通行能力D.服务交通量86.汽车的动力因数D,可以说明不同车型(B)的大小。A.有效牵引力B.单位车重的有效牵引力(相对牵引力)C^车速 D^ 力口 速度87.当道路的设计车速为8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段最小长度以不小于(D )为宜。A.80m B.160m320m D.480m在确定公路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时,一般控制横向力系数P最大不超过(C )。A.0.035—0.05 B.0.05—0.10C.0.10—0.16 D.0.16—0.20公路平曲线最小长度不应小于(C)秒钟的汽车行程长 度 。A. 3B. 6C. 9 D.1 290.根据设计规范的规定,当圆曲线半径R小于(D)时,应设 置 缓 和曲线 。A.极限最小半径B.一般最小半径C.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D.临界半径91.新建的二级公路,其路基设计标高采用(B)处的标高。A.路面中线B.路基边缘C.路面边缘D.路基边缘与中线的平均标高沿河的路线,应保证路基设计标高应高出设计洪水频率对应的计算水位(B)以上。A.0.3m B.0.5mC.1.0m D.1.5m四车道的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D)。A.65000〜90000辆 B.60000〜辆C.60000〜80000辆 D.25000〜55000辆竖曲线最小长度是以汽车按设计车速行驶时间T来计算的,其中T为( C )。A.6秒 B.0.5秒C.3秒 D.1秒在直线和半径为R的圆曲线之间设置一回旋线,其长度为L,参数为A,R、L和A单位均为m,则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C ) 。A.R-L=A B.R+L=AC.R・L=A2 D.R2/L=A设竖曲线的半径和外距分别为R和E,二者单位均为m,则坡度角3与R、E的关系为(B)。A.R= B.R=8E/w2C.R=4E32 D.R=8E32三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B)。A.500〜900辆 B.5000〜10000辆C.5000〜7000辆 D.1000〜4000辆98.设汽车的每小时燃料消耗量为Qt(kg/h),车速为V(km/h),则每100km行程的燃料消耗公斤数Qs为(C)。A.Qs=Qt/(100V)(kg/100km) B.Qs=100VQt(kg/100km)C.Qs=100Qt/V(kg/100km) D.Qs=100V/Qt(kg/100km)99.一条车道的最大宽度为(D)。A.3.5m B.3mC.4m D.3.75m100.某交点JD桩号为K1+300,设置基本型平曲线,算得切线总长Th为150.5m,则直缓(ZH)点桩号为(B)。A.K1+350.5 B.K1+149.5C.K1+450.5 D.K1+249.5101.新建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采用(C)。A.行车道中线处的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设置超高、加宽前该处中线标高B.行车道中线处的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设置超高、加宽后该处中线标高C.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设置超高、加宽前该 处 边 缘 标 高D.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设置超高、加宽后该 处 边 缘 标 高102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D)。A.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 B.逐段解决局部路线方案C.确定所有细部控制点 D.解决路线的基本走向103.关于实地定线中的放真坡,正确的是(C)。A. 真 坡 是 指 最 大 纵 坡B. 真 坡 是 指 平 均 纵 坡C.真坡是指定线所放的坡度基本上就是今后纵断面的设计坡度D.真坡是指最小纵坡104.数字地面模型简称为(D)。A.DMT B.TMDC.MDT D.DTM105.设为轮胎与路面间的附着系数,G为传到制动轮上的车重力,则作用在汽车上的最大制动力为(B)。A.G B.GC.G/ D.G/106.在平面线形设计中,当同向曲线间的直线很短时,在视觉上容易形成直线与两端曲线构成反弯的错觉,破坏了线形的连续性。这种线形称为(C)。A.S型曲线 B.断背曲线C.C型曲线 D.反弯曲线16.用作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D)。A.5% B.6%•C.4% D.3%•107.横向力系数u的合适范围为( C)。•A.0.3〜0.4 B.0.4〜0.5•C.0.1〜0.15 D.0.2/〜0.3•108.定线就是在选线布局之后,具体标定出公路的(C)。•A.起点 B.路线带•C.中心线 D.终点八、、• 1.(9‘)山岭区某四级公路上有一平曲线,R=15m。路拱横坡3%。⑴如要求保证横向力系数四》0.15,试求超高横坡度i超应为多少?⑵如最大超高取i超=0.08,试问汽车通过此弯道时需要限制的车速多少?•⑶该弯道处的超高缓和长度应为多少?. V22020.15—0.06•1) 1—127R—u—127x15•2)V=<127R(u+i)—<127X15x(0.15+0.08)—20L —cB•A•3)iP.9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元旦晚会策划方案模板
- 元宵节主题活动方案2025年(精彩)
- 2025年幼儿园新学期个人工作方案
- 时尚知识全解析
- 护理科研文献检索与管理
- 护理临床教学病案讨论
- 生产简历工作总结
- 便秘的评估与护理
- 周口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基础二细胞生物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院《妇产科学A》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学习通《《诗经》导读》习题(含答案)
- 2025-2030智能代步车产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全媒体内容编辑技巧试题及答案
- 2025届广东省燕博园联考(CAT)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测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 2025-2030中国SP导电炭黑市场现状调研与前景研究报告
- 华阳煤矿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二解读
- 眼视光技术考试题(含答案)
- 垃圾清运合同范本模板
- 2025年“世界水日”活动知识竞赛考试指导题库100题(含答案)
- YS/T 3045-2022埋管滴淋堆浸提金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