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
1第三章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
1学习提示重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情况。难点:1、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变化的规律性。2、对现代地方行政区划改革的借鉴意义。2学习提示重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情况。2思考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发生了哪几次大变化?3思考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发生了哪几次大变化?3中国现行地方行政区划“4+1”的管理模式
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地区、自治州、地级市;县、自治州、县级市、区;乡镇;村民自治委员会
4中国现行地方行政区划“4+1”的管理模式4对我国现行地方行政体制的思考“第四次地方行政区划改革”的总体思路:“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创新市制,乡镇自治”。5对我国现行地方行政体制的思考“第四次地方行政区划改革”的总体66一、先秦时期地方行政机构的变化
分封制郡县制
7一、先秦时期地方行政机构的变化分封制88分析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按地域划分。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朝廷任免,不世袭。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9分析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按地域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州郡县三级制秦朝西汉东汉10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郡县制郡1、郡县的行政长官111、郡县的行政长官112、郡国并行制122、郡国并行制1213131414对西汉“郡国并行制”的评价
肯定态度冷鹏飞认为:把政治和经济的大部分权力下放到地方王国,由此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是不能抹煞的。否定态度杨宽认为:汉初大封同姓王并给予较大的权力,破坏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从而造成了分裂和内乱。冯辉认为,分封诸子为王,这是一种倒退。15对西汉“郡国并行制”的评价
肯定态度否定态度153、州的兴起
源于汉武帝所建州部刺史监察制度。武帝元封五年,分全国为十三州部,各设刺史一人,“掌奉诏六条察州”。163、州的兴起
源于汉武帝所建州部刺史监察制度。武帝元封五年,171718181919为什么说刺史的设置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一个有效措施。讨论20为什么说刺史的设置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一个有效措施。讨论20东汉末黄巾起义后21东汉末黄巾起义后212222魏晋南北朝分州析郡23魏晋南北朝分州析郡23三、隋唐宋辽金时期
州(郡)县二级制
道(路)州县三级制
24三、隋唐宋辽金时期
州(郡)县二级制
道(路1、隋地方体制的改革251、隋地方体制的改革2526262、唐代“道”的出现贞观十年按山川形势划分十道,十道无固定长官和治所,只是监察区域不是地方行政区划。安史之乱后形成道(方镇)、州、县三
级政区。272、唐代“道”的出现贞观十年按山川形势划分十道,十道无固定长2828安史之乱后:形成道(方镇)、州、县三
级政区29安史之乱后:形成道(方镇)、州、县三
级政区29
3、宋代“路”的出现
30
3、宋代“路”的出现303131评价宋代地方行政体制派京官到州县执行中央政令,其职衔为知府、知州、知县等。在各府州置通判(称监州),一切政令须经通判副署。
各级官吏层层牵制,事事听命于朝廷,地方无主动性可言,机构臃肿,冗官充塞,行政费用猛增。32评价宋代地方行政体制324、辽、金的特殊地方行政组织头下军州制契丹贵族以俘掠的人户和私有部曲,在契丹本土建立的州县城堡,是军政合一的地方组织,十世纪末收归中央。
猛安谋克制度女真族氏族社会末期的部落组织,阿骨达发展之,成为兵民合一的组织。
334、辽、金的特殊地方行政组织33四、元明清时期的地方行政机构1、元代地方多级制34四、元明清时期的地方行政机构1、元代地方多级制343535行省制元朝疆域辽阔,为了便于统治,元朝把全国划分为十一个大区,由中书省的派出代表机构“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主管各大区的军政大事。是元朝有效控制地方的一项开创性的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极大。36行省制元朝疆域辽阔,为了便于统治,元朝把全国划分为十一个大区3737分析元朝地方行政机构的特点.38分析元朝地方行政机构的特点.382、明代地方行政制度392、明代地方行政制度394040明中期以后的巡抚和总督巡抚:以民事为主。总督:以军事为主,兼理民政,大都设在边区。
清时成为省级最高行政长官。巡抚为一省之长。每一省或二三省设一总督。41明中期以后的巡抚和总督413、清代的地方行政区划
423、清代的地方行政区划
4243434444思考:地方行政区划变化的规律地方设两级行政机构的时间最长。以省(郡、州)、县两级为根本的、固定的、正式的地方行政机关。
县始终是基本单位。在朝代更迭中,县的建制始终稳定,变化最少。45思考:地方行政区划变化的规律45讨论学习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现实意义。46讨论学习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现实意义。464747复习题
1、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发生了哪几次大变化?2、了解临沂地域的古今区划。48复习题
1、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发生了哪几次大变化?48临沂地域在古代的分属情况
秦朝统一,地方实行郡县制,
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临沂地域属琅琊郡和郯郡。
西汉时,郡国并行。临沂地域分属徐州之琅琊国、东海郡、城阳国和兖州之泰山郡。
东汉承西汉制度,分属徐州之利城郡、东海郡、
琅琊郡、琅琊国和兖州之泰山郡、东莞郡、
东安郡和城阳国。三国时期,属魏国。
至魏末,分属东海国、琅琊国、东莞郡、泰山郡。
西晋时期,分属徐州之琅琊国、东海郡、
兰陵郡、东莞郡、兖州之泰山郡。
晋室南渡后,地域先后属于后赵、东晋、前燕、后燕、
南燕、前秦和北魏。
隋朝分属沂州(琅琊郡)邳州(下邳郡)、密州(高密郡)、徐州(彭城郡)。
唐朝分属河南道的沂州(琅琊郡)、密州(高密郡)、
徐州(彭城郡)。宋朝分属东京路沂州、
密州、淮阳军等。宋室南渡后,
分属于金朝山东东路的沂州、莒州、邳州、
泰安州。元朝分属益都路的莒州和沂州。明时分属于山东布政使司兖州府和青州府。清时属沂州府,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沂州为府,下领州一县六:
兰山、郯城、费县、沂水、蒙阴、日照、莒州6县1州。
49临沂地域在古代的分属情况秦朝统一,地方实行郡县制,全国分建国后临沂地域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继续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1950年5月,鲁中南行政区撤销。以沂蒙专区为基础,成立沂水专区,辖9县。以滨海专区为基础,成立临沂专区,辖9县。1953年1月将原属临沂专区的赣榆、东海、邳县、新县海连市划归江苏省。1953年7月,沂水专区撤销,除日照县划归胶州专区外,
所辖其余各县皆划归临沂专区,同时,
原属滕县专区的平邑县亦并入临沂专区。1956年3月,日照县划归临沂专区。至1961年4月,临沂专区辖临沂、郯城、苍山、临沭、莒南、沂南、沂水、沂源、蒙阴、平邑、费县、日照、
莒县13个县市。1989年6月12日,国务院确定,日照市升格为地级市。12月2日,国务院确定,沂源县划归淄博市管辖。1992年1月,莒县划归为日照市管辖。至此,
临沂地区辖临沂、郯城、苍山、莒南、沂水、蒙阴、平邑、
费县、沂南、临沭10个县市。1994年1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临沂地区和县级临沂市,
设立地级临沂市。原市级临沂市分为兰山、河东、罗庄3个县级行政区。地级临沂市辖兰山、罗庄、河东3区和郯城、苍山、莒南、沂水、沂南、平邑、费县、蒙阴、临沭9县。50建国后临沂地域区划50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规律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不尽相同,但县始终是基本单位。纵观我国历史,自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以来,我国的行政区划一直以县为主,在朝代更迭中,县的建制始终基本稳定,变化最少。而且,地方机构始终以省(郡、州)、县两级为根本的、固定的、正式的地方行政机关,其它府、道、路、军、都护府等等都是临时的、辅导监督或军事性质的组织。地方设两级行政机关的时间最长,如秦、汉均为郡县制;隋、唐均为州县制,宋代为路—府(州、军、监)—县三级,但路一级只是临时的、军事性质的区划(类似于现在的大军区)。明、清两代基本上是省—府(州、道)—县三级,其中道是不固定的,府(州)则一般只管二、三个县,管的人口还不如现在的一个县多,而且府、县经常闹矛盾。因此当时即已有很多人诟病,并有人提出应该撤府并县。一般只有乱世才增加管理层次,甚至达到四、五级。所以地方行政机构层次不宜过多,
应以中央—省—县三级管理为宜,效率最高,矛盾最少,财政负担最小。
51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规律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不尽相同,但我国现行地方行政机构有省、市(地、州)、县、乡(镇)四个层级,加上村民自治委员会,形成“4+1”的管理模式,管理层次之多可能居世界之最。国内不少专家提出增加省级行政单位,撤消地级市和乡(镇)。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为:省;自治州;县;乡。根本没有地区一级。解放初期设置的地区专员公署也只是省的派出机构。然而几十年来,地区不断扩大自己的权力和机构,早已成为一级正式行政区。特别是推行市管县以后,地区纷纷改市,地级市成为正式行政区划,设立了人大、政协等相关机构。而很多专家指出这其实是违宪的,地区一级行政机构应该撤销。从国外看,与我国国土面积相近的世界主要国家,如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地方政府也都是设州、县(市)两级,一些面积较小的国家则是由中央政府直接领导各县、市地方自治政府。所以,我国改革地方行政机构,撤销地区和乡级政府,减少管理层次,也是符合世界潮流的。对我国现行地方行政体制的思考52我国现行地方行政机构有省、市(地、州)、县、乡(镇)四个层级演讲完毕,谢谢观看!演讲完毕,谢谢观看!第三章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
54第三章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
1学习提示重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情况。难点:1、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变化的规律性。2、对现代地方行政区划改革的借鉴意义。55学习提示重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情况。2思考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发生了哪几次大变化?56思考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发生了哪几次大变化?3中国现行地方行政区划“4+1”的管理模式
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地区、自治州、地级市;县、自治州、县级市、区;乡镇;村民自治委员会
57中国现行地方行政区划“4+1”的管理模式4对我国现行地方行政体制的思考“第四次地方行政区划改革”的总体思路:“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创新市制,乡镇自治”。58对我国现行地方行政体制的思考“第四次地方行政区划改革”的总体596一、先秦时期地方行政机构的变化
分封制郡县制
60一、先秦时期地方行政机构的变化分封制618分析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按地域划分。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朝廷任免,不世袭。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62分析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按地域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州郡县三级制秦朝西汉东汉63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郡县制郡1、郡县的行政长官641、郡县的行政长官112、郡国并行制652、郡国并行制1266136714对西汉“郡国并行制”的评价
肯定态度冷鹏飞认为:把政治和经济的大部分权力下放到地方王国,由此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是不能抹煞的。否定态度杨宽认为:汉初大封同姓王并给予较大的权力,破坏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从而造成了分裂和内乱。冯辉认为,分封诸子为王,这是一种倒退。68对西汉“郡国并行制”的评价
肯定态度否定态度153、州的兴起
源于汉武帝所建州部刺史监察制度。武帝元封五年,分全国为十三州部,各设刺史一人,“掌奉诏六条察州”。693、州的兴起
源于汉武帝所建州部刺史监察制度。武帝元封五年,701771187219为什么说刺史的设置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一个有效措施。讨论73为什么说刺史的设置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一个有效措施。讨论20东汉末黄巾起义后74东汉末黄巾起义后217522魏晋南北朝分州析郡76魏晋南北朝分州析郡23三、隋唐宋辽金时期
州(郡)县二级制
道(路)州县三级制
77三、隋唐宋辽金时期
州(郡)县二级制
道(路1、隋地方体制的改革781、隋地方体制的改革2579262、唐代“道”的出现贞观十年按山川形势划分十道,十道无固定长官和治所,只是监察区域不是地方行政区划。安史之乱后形成道(方镇)、州、县三
级政区。802、唐代“道”的出现贞观十年按山川形势划分十道,十道无固定长8128安史之乱后:形成道(方镇)、州、县三
级政区82安史之乱后:形成道(方镇)、州、县三
级政区29
3、宋代“路”的出现
83
3、宋代“路”的出现308431评价宋代地方行政体制派京官到州县执行中央政令,其职衔为知府、知州、知县等。在各府州置通判(称监州),一切政令须经通判副署。
各级官吏层层牵制,事事听命于朝廷,地方无主动性可言,机构臃肿,冗官充塞,行政费用猛增。85评价宋代地方行政体制324、辽、金的特殊地方行政组织头下军州制契丹贵族以俘掠的人户和私有部曲,在契丹本土建立的州县城堡,是军政合一的地方组织,十世纪末收归中央。
猛安谋克制度女真族氏族社会末期的部落组织,阿骨达发展之,成为兵民合一的组织。
864、辽、金的特殊地方行政组织33四、元明清时期的地方行政机构1、元代地方多级制87四、元明清时期的地方行政机构1、元代地方多级制348835行省制元朝疆域辽阔,为了便于统治,元朝把全国划分为十一个大区,由中书省的派出代表机构“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主管各大区的军政大事。是元朝有效控制地方的一项开创性的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极大。89行省制元朝疆域辽阔,为了便于统治,元朝把全国划分为十一个大区9037分析元朝地方行政机构的特点.91分析元朝地方行政机构的特点.382、明代地方行政制度922、明代地方行政制度399340明中期以后的巡抚和总督巡抚:以民事为主。总督:以军事为主,兼理民政,大都设在边区。
清时成为省级最高行政长官。巡抚为一省之长。每一省或二三省设一总督。94明中期以后的巡抚和总督413、清代的地方行政区划
953、清代的地方行政区划
4296439744思考:地方行政区划变化的规律地方设两级行政机构的时间最长。以省(郡、州)、县两级为根本的、固定的、正式的地方行政机关。
县始终是基本单位。在朝代更迭中,县的建制始终稳定,变化最少。98思考:地方行政区划变化的规律45讨论学习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现实意义。99讨论学习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现实意义。4610047复习题
1、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发生了哪几次大变化?2、了解临沂地域的古今区划。101复习题
1、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发生了哪几次大变化?48临沂地域在古代的分属情况
秦朝统一,地方实行郡县制,
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临沂地域属琅琊郡和郯郡。
西汉时,郡国并行。临沂地域分属徐州之琅琊国、东海郡、城阳国和兖州之泰山郡。
东汉承西汉制度,分属徐州之利城郡、东海郡、
琅琊郡、琅琊国和兖州之泰山郡、东莞郡、
东安郡和城阳国。三国时期,属魏国。
至魏末,分属东海国、琅琊国、东莞郡、泰山郡。
西晋时期,分属徐州之琅琊国、东海郡、
兰陵郡、东莞郡、兖州之泰山郡。
晋室南渡后,地域先后属于后赵、东晋、前燕、后燕、
南燕、前秦和北魏。
隋朝分属沂州(琅琊郡)邳州(下邳郡)、密州(高密郡)、徐州(彭城郡)。
唐朝分属河南道的沂州(琅琊郡)、密州(高密郡)、
徐州(彭城郡)。宋朝分属东京路沂州、
密州、淮阳军等。宋室南渡后,
分属于金朝山东东路的沂州、莒州、邳州、
泰安州。元朝分属益都路的莒州和沂州。明时分属于山东布政使司兖州府和青州府。清时属沂州府,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沂州为府,下领州一县六:
兰山、郯城、费县、沂水、蒙阴、日照、莒州6县1州。
102临沂地域在古代的分属情况秦朝统一,地方实行郡县制,全国分建国后临沂地域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继续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1950年5月,鲁中南行政区撤销。以沂蒙专区为基础,成立沂水专区,辖9县。以滨海专区为基础,成立临沂专区,辖9县。1953年1月将原属临沂专区的赣榆、东海、邳县、新县海连市划归江苏省。1953年7月,沂水专区撤销,除日照县划归胶州专区外,
所辖其余各县皆划归临沂专区,同时,
原属滕县专区的平邑县亦并入临沂专区。1956年3月,日照县划归临沂专区。至1961年4月,临沂专区辖临沂、郯城、苍山、临沭、莒南、沂南、沂水、沂源、蒙阴、平邑、费县、日照、
莒县13个县市。1989年6月12日,国务院确定,日照市升格为地级市。12月2日,国务院确定,沂源县划归淄博市管辖。1992年1月,莒县划归为日照市管辖。至此,
临沂地区辖临沂、郯城、苍山、莒南、沂水、蒙阴、平邑、
费县、沂南、临沭10个县市。1994年1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临沂地区和县级临沂市,
设立地级临沂市。原市级临沂市分为兰山、河东、罗庄3个县级行政区。地级临沂市辖兰山、罗庄、河东3区和郯城、苍山、莒南、沂水、沂南、平邑、费县、蒙阴、临沭9县。103建国后临沂地域区划50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规律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不尽相同,但县始终是基本单位。纵观我国历史,自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古代文学史考点总结试题及答案
-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英语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五校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学期英语期中试卷(4月)(含答案)
- 公务员省考不同专业背景复习方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宠物营养师考试新大纲解读试题及答案
- 二手车评估中财务分析技能试题及答案
- 京东快运部面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汽车维修工考试技能要求
- 康复治疗士测试题及答案
- 黄冈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 旅行社运营实务电子课件 2.1 走进旅行社门市
- Python语言与经济大数据分析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上海财经大学
- 激光雷达的原理及其应用课件
- ICU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鱼骨图
- 日本履历书模板
- 银行账户借用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2-2023年棉花行业洞察报告PPT
- 《工程质进度-质量管理》培训课件
- 精神科症状学演示课件
- 2.抗美援朝课件(共25张PPT)
- 《CSS样式表的使用》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