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pagenumber"13页,共NUMPAGES"numberofpages"13页高三历史高考一轮复习通史专练——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80.0分)1.(本题4.0分,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魏晋南北朝时期,后赵石勒设“君子营”,礼遇“衣冠华族”,重用汉儒张宾等,“朝会常王朝的规模,建立北魏朝廷,这些做法()A.致使民族矛盾基本消除 B.增强了北魏政权合法性C.保障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D.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2.(本题4.0分,河北省2023届高三12月大联考历史试题)研究发现,气温每变化1℃,我国的农作物产量就变化10%左右;年平均气温下降2.1℃,生物的分布区域就要南移2~4个纬度。下图所示反映了我国近三千年来的气温变化情况。以下可用此图解释成因的现象为(
)注:图中横线(23℃)代表2006年我国海面温度A.周平王将国都东迁洛邑 B.魏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C.元朝蒙古人大规模西征 D.明朝初年政治中心北迁3.(本题4.0分,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下图为某一历史书籍的部分目录,据此判断此历史书籍叙述的历史时期是(
)目录第一章序幕第二章胡汉的抗争第三章跨越胡汉之壁到第四章江南贵族制社会第五章第六章江南的开发与民族间的斗争...”A.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B.公元220年——公元581年C.公元581年——公元907年 D.公元907年——公元1368年4.(本题4.0分,广东省惠州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汉末社会动荡,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那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自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曹丕颁行九品中正制,将评议权收归中央。据此可知,当时选官制度调整表明(
)A.人才选拔更加公平 B.统治基础不断扩大C.中央集权有所加强 D.选官标准发生变化5.(本题4.0分,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改汉姓”“定籍贯”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学者目前共查到128篇北魏元氏墓志,其中明确记载籍贯为洛阳的有108篇,籍贯缺失的墓志有17篇,另有3篇墓志籍贯不明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鲜卑皇族积极支持孝文帝改汉姓 B.改汉姓巩固了拓跋氏的核心地位C.籍贯缺失反映当时对门望不重视 D.鲜卑元氏贯彻籍贯改革程度较高6.(本题4.0分,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隋唐时期,扬州不仅是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连结处的国际贸易中转站,还是中日文化深入交流的一个重要港口。在8世纪以来的海上贸易中,扬州逐渐成为一个国际性大都会。古代扬州地位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A.大运河的开通 B.造船技术的提高 C.水路运输的发展 D.封建经济的繁荣7.(本题4.0分,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历史试题)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人口密度图。该时期可能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8.(本题4.0分,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唐以前,耕犁是笨重的长直辕犁,回转困难,耕地费劲,唐朝时,江南农民在长期生产中创造出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如图所示),这种犁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耕具,在江南地区推广。曲辕犁的(
)A.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B.推动了农业经营模式的变化C.得益于经济重心转移 D.使得直辕犁耕作成为了历史9.(本题4.0分,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52校联考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哈佛中国史·世界性帝国:唐朝》的作者认为,以“安史之乱”为标志的历史断裂不仅对王朝命运而言,而且对中国历史发展轨迹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安史之乱是真正的唐朝乃至整个中华帝国历史的分界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政府对百姓人身束缚逐渐减弱 B.经济重心完成南移C.儒学复兴,理学开始兴起 D.陆上丝路贸易新发展10.(本题4.0分,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安史之乱后,宦官立君、弑君、废君可谓肆无忌惮,如唐宪宗、唐敬宗为宦官所弑,唐昭宗为宦官所囚,险些被杀。这反映出当时A.中枢行政机制遭到严重的破坏 B.专制皇权运行出现异化C.宦官掌握了朝廷的行政决策权 D.藩镇割据威胁中央集权11.(本题4.0分,福建省德化一中、永安一中、漳平一中三校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如图是学者统计的唐代科举制下少数民族登科人数分布情况。这可用来说明唐代(
)A.国力盛衰影响登科数量 B.庶族子弟入仕日益受阻C.进士科目考试难度最低 D.制度建设推动文化认同12.(本题4.0分,浙江省台州市台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据如表可知(
)时间事件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始置进士科唐高祖武德七年(624)恢复九品中正制唐太宗贞观初年(627)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A.世家大族逐渐没落 B.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C.门阀观念不断强化 D.九品中正制仍是主要选官制度13.(本题4.0分,安徽省皖优联盟2023届高三12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有学者指出,“唐世宰相,名称尤为不正”,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尚书仆射、参知政事,“其名非一,皆宰相也”,这样往往是“有宰相之职,而无宰相之权;有宰相之权,未必有宰相之责”。该学者意在说明,唐代宰相的演变(
)A.保障了吏治的清明与行政的高效 B.有效促进了唐中央行政的合理化C.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位的局面 D.实质是君主专制统治加强的产物14.(本题4.0分,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唐初,尚书省的长官左、右仆射都是宰相,一起在门下省的政事堂共议国政;高宗以后,左、右仆射要加上“同三品”名号,才能参加政事堂会议;玄宗时,政事堂被改为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事机构,并对尚书六部进行对口领导。上述变化表明,唐朝A.尚书省的职权逐渐被削弱 B.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约C.政事堂议政制度遭到破坏 D.中书省的核心地位提升15.(本题4.0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段考历史试题)唐代的两税法是一次划时代的赋税变革,它取代了以丁身作为征税标准的租庸调制。两税法的原则是: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这一政策的调整(
)A.以财产性收入作为重要征税依据 B.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的赋役负担C.使国家税收种类由单一变得繁多 D.以政府严格控制土地兼并为前提16.(本题4.0分,山西省长治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复习历史试题)唐中叶前,赋税征收实物;此后实施两税法,开始部分征收货币赋税;明中后期,在两税法的基础上,推行一条鞭法将徭役也改为征银,至此赋税、徭役征收的货币化趋于一致。这种变化A.加速了纸币的广泛流通B.刺激了土地的兼并买卖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17.(本题4.0分,重庆市好教育联盟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东晋时期,佛教争土宗慧远大师曾在庐山讲授《仪礼·丧服》。南朝梁武帝时,道士葛洪在《抱朴子·丧肠》中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不修而但务方术,终不得长生也。”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
)A.社会局势的动荡不安 B.三教合流渐成趋势C.佛道思想日益本土化 D.儒家文化颇具影响18.(本题4.0分,山东省滨州市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据《旧唐书·舆服志》记载,武德、贞观之时,宫人骑马者,依(北)齐、隋旧制,多著幂苏(遮盖头部之巾)……永徽之后,皆用帷幄,拖裙到颈,渐为浅露……则天之后,帷帽大行,幂族渐息……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这些变化反映出唐代(
)A.女性地位逐渐提高 B.对外交往趋于活跃C.社会风气日渐开放 D.民族矛盾走向缓和19.(本题4.0分,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仁者丹心”“悬壶济世”是对医者的极高评价。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学A.重视临床医学 B.医生学识渊博 C.注重调试病人心理 D.浸润儒家文化20.(本题4.0分,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以下考古成果与历史解释对应准确的是(
)考古成果历史解释A四川西昌发现王莽时期的一处窖藏,出土铜锭4个和铸造货币的钱范5块汉代西南地区商品经济发达B湖北荆州西汉墓出土“南郡簿”记载,南郡“免老”(对老人免征税役)人数共2966人,平均每县174人汉代推行轻徭薄赋政策C敦煌出土的部分唐代借贷文书上有担保物和保人的记载唐朝时开始出现实物借贷D中国新疆和中亚地区考古发现一批6—8世纪粟特(西域古政权)铸造的圆形方孔钱币,上有“开元通宝”等汉字丝绸之路推动中原文化传播A.A B.B C.C D.D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21.(本题10.0分,湖北省腾云联盟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古代交通与国家治理〗【材料】交通是人类社会交往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看到交通进步的轨迹。中国古代交通建设的进步,对于中国历史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人类文明史也有重要的意义。材料一图1秦朝主要交通示意图——摘自《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历史地图册图2唐朝主要道路示意图——摘自《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历史地图册材料二
交通系统的完备程度决定古代国家的领土规模、防御能力和行政效能。交通系统是统一国家维持生存的首要条件。社会生产的发展也以交通发达程度为必要条件。生产技术的革新、生产工具的发明以及生产组织管理方式的进步,通过交通条件可以成千成万倍地扩大影响,收取效益,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前进。——王子今《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回顾·中国交通史研究一百年》【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秦到唐交通线路的变迁,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交通建设的影响。22.(本题10.0分,辽宁省辽阳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材料一
善为国者,其教民也,皆作壹(指专务耕战)而得官爵……所谓壹赏者,利禄官爵抟出于兵,无有异施也。——《商君书》材料二
故宪章旧典,始班俸禄。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魏书·高祖纪》材料三
唐政府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在中国居住、任官、通婚。唐朝时做官的外国人多达三千,波斯人和伊朗人甚至官拜宰相。供职唐廷的外籍官员有波斯的阿罗憾、日本的阿布仲麻吕、新罗的崔致远、太食的李彦具,他们有的以一技之长被唐延录用,更多的是通过“宾贡及第”而成为唐朝的官员。——《在唐朝做官的洋人》《唐朝对外开放述论》〖注〗“宾贡”指唐朝专门为录取外国人士而设的考试。【问题】(1)材料一中的思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哪些体现?其“利禄官爵”的调整有何积极影响?(2)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俸禄制度的特点。(3)概括材料三反映的政治现象,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1.【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后赵石勒重用汉儒,北魏吸收中原王朝的典章制度,这些做法有利于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与文化交融,D项正确;“民族矛盾基本消除”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B项只是对材料内容部分解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这些做法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2.【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平均气温下降2.1℃,生物的分布区域就要南移2~4个纬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再加上少数民族生活地区本身环境恶劣,促使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的迁徙,B项正确;由于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排除A项;元朝蒙古人大规模西征是进行对外扩张,排除C项;明初政治中心北迁是为了加强对北方的控制,排除D项。故选B项。3.【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胡汉的抗争、江南贵族制社会、江南的开发与民族间的斗争”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大量少数民族南迁,促进民族交融,国家分裂动荡,门阀士族操纵政权,经济上南方得到开发,与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代特征吻合,即处于公元220年——公元581年期间,B项正确;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时期处于秦汉时期,这时期江南地区还未得到开发,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公元581年——公元907年正处于隋唐时期,而题干内容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C项;公元907年——公元1368年时期正处于五代十国至宋元时期,这时期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并南移完成,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4.【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可知,在官员选拔方面,中央政府权力有所加强,C项正确;在九品中正制下,地方大族名士仍能操纵选官,排除A项;B项是指科举制,排除B项;材料中只是涉及到选官方式,没有涉及到选官标准,排除D项。故选C项。5.【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将皇族拓跋氏改姓元,将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籍贯一律改为洛阳。由材料可知,改姓后的元氏大部分在墓志里将籍贯记为洛阳,说明鲜卑元氏贯彻籍贯改革程度较高,D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出鲜卑皇族积极支持孝文帝改汉姓,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改汉姓的作用,排除B项;“籍贯缺失”是极少部分现象,不能证明当时对门望不重视,排除C项。故选D项。6.【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随着隋代邗沟的开通、唐代水路运输的迅速发展以及造船技术的提高,扬州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物资集散转运港口,自身经济得到发展。封建经济的繁荣使得扬州成为国际性大都会,D项正确;ABC项都是大运河发展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ABC项。故选D项。7.【答案】B【详解】从地图可以看出,黄河中下游、长江下游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与唐朝政治中心在北方,江南经济不断开发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该时期可能为唐代,B项正确;汉朝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在北方,南北人口密度差异明显,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最高,南方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排除A项;宋朝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局面定型,排除C项;明朝时期,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集中在南方,排除D项。故选B项。8.【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材料所示为唐代犁耕技术的改进,曲辕犁是当时最先进的耕具,在江南地区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农业经营模式的变化,排除B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区,排除C项;题干也没有“直辕犁耕作成为了历史”的信息,且当时北方很多地方仍然使用直辕犁,排除D项。故选A项。9.【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被破坏,唐朝废除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政府对百姓人身束缚逐渐减弱,A项正确;南宋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排除B项;宋朝儒学复兴,理学开始兴起,排除C项;安史之乱后,海上丝路贸易得到新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10.【答案】B【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中后期宦官专权现象比较突出,这实际上是君主专制运行机制的异化,使得宦官权力出现了恶性膨胀,B项正确;材料主旨在于皇位传承,并未涉及中枢行政机制,排除A项;决策权仍掌握在皇帝手中,宦官不过是篡权,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藩镇割据威胁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B项。11.【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唐代少数民族读书人投身科举、高中者不乏其数且总体数量呈递增趋势。唐代科考的主要内容为汉族儒家经典,故表格体现了这一时期选官制度的建设推动了民族文化的交流,D项正确;根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考生的中举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唐朝国力盛衰的影响,但表中信息只体现了少数民族的登科人数,不能反映整体,排除A项;就材料信息而言,无法得出庶族子弟入仕受阻这一结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科举考试下不同考试科目的难度比较,且结合所学可知,进士一科难度较大,而图中中举人数反而最多,排除C项。故选D项。12.【答案】A【详解】依据材料“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废除九品中正制……唐太宗贞观初年(627)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结合表格信息可知,九品中正制经历了废除,恢复又废除的过程,这一制度下,世家大族把持着选官大权,它的经历也表明了世家大族在逐渐的衰落,A项正确;仅从材料表格,不能得出科举制的严重弊端,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选官制度的变化,不能得出门阀观念的状况,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选官制度的变化,突出世家大族的逐渐衰落,并不能得出其仍是主要的选官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13.【答案】D【详解】材料信息强调唐代皇帝把宰相的权力和职责进行多重划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D项正确;相权的被瓜分,容易导致遇事相互推诿,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A项;材料的现象是皇权专制统治的结果,并未体现出行政的合理化,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有利于打破世家大族对官位垄断的是科举制,排除C项。故选D项。14.【答案】A【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唐初,尚书省可以与门下省的政事堂共议国政,高宗以后尚书省的长官要加上“同三品”名号,才能参加政事堂会议;玄宗时政事堂被改为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事机构,并对尚书六部进行对口领导。这反映了尚书省的职权逐渐被削弱,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尚书省的职权逐渐被削弱,不能体现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约,排除B项;政事堂议政制度并没有遭到破坏,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尚书省的权力逐渐被削弱,没有体现中书省地位提升,排除D项。故选A项。15.【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两税法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征税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项正确;B项根本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古代赋税改革使使国家税收种类由繁多变得单一,排除C项;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导致均田制瓦解,租庸调制无法实行,故推行两税法,排除D项。故选A项。16.【答案】C【详解】材料中“赋税、徭役征收的货币化”明显使农民与土地的依附关系降低,有利于农民从事其他方面的生产,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答案为C项。A项,纸币的广泛流通与材料中“征银”不符,排除;B项,根据材料中“一条鞭法”并结合所学可知,以土地为征税标准,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排除;D项,增加政府收入是材料反映的表面现象,不符合题目设问的主旨,排除。17.【答案】D【详解】根据“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不修而但务方术,终不得长生也。”可得出这里当时的佛教思想受到了儒学核心思想的影响,因此说明当时儒家文化颇具影响,D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局势动荡,排除A项;当时并没有三教合流成为趋势,排除B项;本土化并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18.【答案】C【详解】解读材料可知,唐贞观时期,宫人的大多佩戴遮面头巾,发展到唐开元时期,宫人大都戴胡帽,不遮面,化靓装露出面部,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唐代社会风气日渐开放,强大的文化包容性使得社会风气也是大变,当时的长安百姓都喜欢那些胡风异俗,C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判断出唐代女性的社会地位是否得到了提高,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唐代的对外交往问题,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唐代的社会风气日渐开放,不是民族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19.【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医术被称为“仁术”,药王孙思邈强调医者治病救命比送人“千金”的美德更重,“仁者丹心”“悬壶济世”是对医者的极高评价等,反映了古代中国医学浸润儒家文化,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古代中国医学重视“临床”医学,排除A项;医生学识渊博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古代中国医学注重调试病人“心理”,排除C项。故选D项。20.【答案】D【详解】依据材料“中国新疆和中亚地区考古发现一批6—8世纪粟特(西域古政权)铸造的圆形方孔钱币”,可以看出通过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D项正确;依据材料“出土铜锭4个和铸造货币的钱范5块”,反映的是西南与中原之间有交流,排除A项;依据材料“免老”,能够得出对老人的赋役政策,但不能得出西汉的轻徭薄赋政策,排除B项;依据材料“敦煌出土的部分唐代借贷文书上有担保物和保人的记载”,结合所学可知单一史料不能证明唐朝开始实物借贷,排除C项。故选D项。21.【答案】(1)变迁:水陆交通路线不断扩展,整体越来越密集;南北方水陆交通更为均衡;通往异域的水陆交通干线有较大改观。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政府的重视;巩固政权的需要;交流需求的增加。(其它合理答案同等给分)(2)影响:政治:中国古代交通建设的发展,推动了封建国家的社会治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促进中国境内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经济:中国古代交通建设的发展,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推动了城市的兴起与发展;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推动了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思想文化:中国古代交通建设的发展,推动了各地文化的融合发展,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民族文化认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社会生活:中国古代交通建设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生活。(评分说明:学生任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中三个角度作答,其它合理答案同等给分)【详解】(1)变迁:根据材料“图1秦朝主要交通示意图……图2唐朝主要道路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秦到唐水陆交通路线不断扩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溧阳的导游词
- 专项应急预案应当包括
- 服装新员工培训流程
- 淮阴工学院《老年社会工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建筑设计基础3》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工程制图2》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印刷机械专用配件:胶辊相关项目投资计划书
- 锌及锌合金材行业相关投资计划提议范本
-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基本算法语句》教案3篇
- 房屋装修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方案
- 二年级家长会语文老师课件
- 冬季安全生产特点及预防措施
- 视频短片制作合同范本
- 结构加固改造之整体结构加固教学课件
- 高中数学-3.3 幂函数教学课件设计
- 抑郁症与睡眠障碍课件
- 创新思维与创业实验-东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第九讲 全面依法治国PPT习概论2023优化版教学课件
- 内部控制学李晓慧课后参考答案
- RTL8365MB-CG-DataSheet-1.2英文完整版本
- 《岳阳楼记》《蝜蝂传》2014年黑龙江大庆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含答案与翻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