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_第1页
《我与地坛》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_第2页
《我与地坛》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_第3页
《我与地坛》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_第4页
《我与地坛》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与地坛》省优质课一等奖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我与地坛》省优质课一等奖《我与地坛》省优质课一等奖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个人,出生了。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史铁生《我与地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应该把作文看成是一种自然的生命状态,一种朴实的生活行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作文是生活的必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生活处处皆语文”已经成为语文教育者的共识。但是“作文难”的问题目前仍然比较普遍,作文教学费时费力的情况仍然有待进一步改善。基于我校学生作文的现状,我校从2008年起,把“活动作文”作为学校研究的课题,历经5年的时间,形成了我校作文教学的风格。一、抢抓生活契机,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生活是多彩的,喜怒哀乐,美丑善恶无时不在我们身边发生,语文教师更应该具备捕捉教育契机和写作契机的职业习惯,只有如此,才能引领学生去捕捉生活的具体情景。1、关注自然。大自然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孕育学生灵性的最佳场所。我们要激起学生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描述美的热情。例如,一年级的韩老师在带领学生上课间操时,感觉风特别大,韩老师抓住了风大这一天气特点,引领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课伊始韩老师神秘的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客人。”说着板书“风”,接着问:“今天的风与以前有什么不一样?”“风特别大。”“你能说说风怎么大吗?”有的同学说:“刮得我不敢睁眼睛了。”有的说:“刮的塑料袋都跑到树上了。”有的说:“刮的我走不动了。”……“同学们,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今天为什么刮大风吗?”学生们稍作思考便纷纷举手,有的说风伯伯喝醉了酒,有的说风爸爸饿了,有的说风爷爷生气了……学生的想象力多么丰富,他们是天生的小诗人。春天,我们走出校园寻找春的清新、赞美春的温暖;秋天,我们在《美丽的树叶贴画》《秋韵》《落叶情》中,感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冬天,我们和孩子一起站在雪地里,欣赏雪的舞姿,感受雪的快乐,在大自然中学生们锻炼了说话能力。2、关注身边小事。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很多,同学间的、师生间的,课上的、课下的,家里的、学校的,眼见的、听说的……这些事情只要稍微留意,细细体味,都是学生笔下的好文章,教师经常地把这些琐碎的小事作为写作的素材,学生的思维才能扩散出去。例如,二年级的高老师发现讲桌上放着许多没人要的铅笔,就“讲桌上的铅笔”进行了一次说写训练。他指着这些铅笔对学生说:“这些铅笔怎么跑到这儿来了?他们是不是很喜欢我呀?”话这么一说,学生们都笑了,创作的灵感也随之而来了。其中一名学生写得挺有意思。诗中写到“我的铅笔迷路了/我好着急呀/铅笔,铅笔,你在哪/忽然/我看到了他/正在墙角边哭/我急忙把他/送回了家”。这样的作文还有许多,像《进货》、《带你走进卡的世界》、《老师视线之外》等等都是学生关注身边小事的杰作。二、抢抓活动契机,教会学生说真话,诉真情活动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可是学生往往在活动中只注重热闹的情景和自身的感受,忽视了活动细节的感悟,语文教师的作用就是唤醒学生沉睡的思维,让学生在活动中去观察、去思索、去探究、去感悟。1、规划系列活动,引导跟踪观察。作文是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化语言的综合结晶。真实的作文离不开细致的观察,要想观察仔细就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条件。为此,许多老师在班里设置“生物观察角”。引导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成日记。这样学生写出的日记就很真实很生动。有的班在教室养了几个蚕,让学生细致的观察春蚕一生的变化。通过观察,学生写出了《与蚕相伴的日子》。有的班级让学生自己种蒜苗,观察蒜苗种植、发芽、成长的过程,进行蒜苗种植展览;有的班级把柳枝种在教室里,通过长期观察,写出了《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活动锻炼了孩子仔细观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过程中体验到付出与收获的幸福。2、利用少先队活动,进行体验观察我校利用班队会时间经常开展各种各样的少先队活动,对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端正学生的思想道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语文教师恰当的利用少先队活动的过程进行写作训练,无疑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好事情。《你得有点我来找》、《课间活动金点子》等是少先队活动的集中体现。每年的春秋两季,学校都要组织大型的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这也正式语文教师大显身手的好时机。例如:五年级师生“徒步去冀州”拉练之前,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孩子对于徒步拉练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将拉练之前的喜悦、兴奋和期待写出来。活动结束后,老师们又引导学生写出拉练之后的感受。很多学生写的情文并茂。《想说爱你不容易》、《坚强的意志》表达了跋涉40里路程的劳累。记的有这样一句话:“听说的,我容易忘掉;看到的,我能理解;只有亲自做了的,我才掌握的很牢。”当学生感到有一滴圣洁的露珠滴落在灵魂深处的时候,当学生被没膝的丰草所震撼的时候;当学生被蜻蜓的薄翼感动莫名的时候……凭借符号与语言、自然与生灵、真诚与热情打开的思路就会一个个涌现出来,使学生的作文走向趣味与生动,走向丰富与真实。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具有明显创造性思维特征的是“辐射性”思维和“辐集性”思维。所谓“辐射性”思维(或扩散性思维),就是从一个思索对象出发充分展示想象的翅膀,让“想象”这匹骏马在自由联想的田野上奔驰,在强制联想的领域中竭力在对比联想、接近联想和相似联想的土地上分别涉猎。所谓“辐集性”思维,就是使多路思维“集”向某个中心点。创造性思维是“辐射性”思维和“辐集性”思维的结合、循环和深化。没有“辐射性”思维也称很难一时找到满意的解;没有“辐集性”思维也称无满意解一时还没找到或忽视了。较充分的“辐射性”思维是“辐集性”。2、创造性思维的在孤儿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吉林省孤儿学校建校于1956年,如今的校址在长春景色秀丽的净月经济开发区。孤儿学生来自吉林省各地父母双亡的家庭,他们在党和国家关爱下,来到孤儿学校学习、生活。学生的年级跨度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学校实行的是12年一贯制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方式与社会学校相同。而这项事业的与众不同之处是教师在这里不仅扮演着教书育人的教师角色,还要当好孤儿学生的家人。作为特教事业的窗口——生活处,是孤儿学生的家,生活辅导教师则是孤儿学生的父母,教师24小时陪伴在学生身边,照顾学生的饮食起居,关心学生的冷暖病痛,用耐心、爱心、细心呵护着每一个孤儿学生。那时的生活处的管理模式是全校分成五个生活区,两个是女生生活区,三个是男生生活区。以第五生活区为例,该生活区共有四个年级的学生:小学三年级、六年级、初中三年级、高中三年级的男学生。在这样的人员组合下,高年级的大学生在教师管理生活区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大学生与小学生同住一个寝室,大学生以身示范,收拾寝室卫生,整理内务,对待小同学如自己的弟弟。小学生在大哥哥的带领下,生活逐渐能够自理,并很快适应学校的新生活。在学习上,小学生也能随时请教高年级的学生。长期的交流与沟通使同学之情转变为兄弟亲情,小学生既能拥有了心灵的依靠,大学生也能自我约束,增强了管理能力。但是事物总是要从辩证的角度评价,任何好的事物都会有瑕疵。这种管理模式存在其优点的同时,它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小学生若能与一位优秀的大哥哥同住会受益匪浅,否则会出现阻碍学生身心发展的现象。因年龄差距较大,小学生在大哥哥面前常表现出乖巧的状态,不太敢表露自己的想法,隐藏了原有的真实一面。有的大同学则会利用身高、年龄优势,隐瞒教师,欺负小学生为自己清洗衣物,让小学生转变为服务者,大学生则成为了被服务的对象。为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进一步提升学生管理水平,我校积极探索新型学生管理模式,大胆进行学生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总结多年来分区管理经验,进一步细化生活区职责,实行小学、中学分段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分区制管理的不足,进一步探索出了具有孤儿学校特色的学生管理新思路。搬入新校区后,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同时给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学校按照学生性别、年级重新划分了生活区。全校共分为小学女生区,小学低年级男生区、小学高年级男生区、初、高中女生区和初中男生区、高中男生区共六个生活区。这样划分目的有利于老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生活辅导和心理疏导,有利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有利于同年龄段学生的自主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原有生活区管理体制与孤儿教育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改变了年龄小的学生容易受不良行为影响的状况。在近一年的改革管理中,我们集中在学生管理中做文章,取得了一定的预期效果,利用开展各式各样的课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我们在生活区中开设美术小组、模特队小组、阅读小组等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各生活区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了各种社会调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并举办了风筝比赛、跳大绳比赛、跳小绳比赛、篮球比赛等,丰富了学生业余生活,把学生多余的精力引导到有价值的事情上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情趣。在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中学生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做人。学生在这种生活管理过程中,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之间更易相处,虽避免不了冲撞与矛盾,却极大减少了以大欺小的不良现象。但是该管理模式仍需要改进,比如因同年龄段学生集中,在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以第三生活区为例,它是由小学高年级的男生组成,这一时期的学生既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同时又充满着各种心理矛盾和冲突。他们表现出了强烈的独立自主的需要,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要求自己的事由自己拿主意,但由于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处在不稳定的时期,其情感意志、个性发展还不成熟,其承受挫折的能力还比较低。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偶尔成功便盲目骄傲,一旦受挫,就垂头丧气,信心动摇。虽然教师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给予了更多的热爱、关怀、尊重和信任,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了心理辅导。但学生的心理差异较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也不尽相同。因此,创新已有管理模式迫在眉睫。经过调查研究,结合原有的管理经验,2011年8月我校以小学部为试点,将小学部分成三个生活区,每个生活区由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各一年级组成,男生、女生同时由一个生活区主管。以第一生活区为例,生活区由小学一年级和小学四年级的男、女生组成,这样的组合可以让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以“一帮一”的方式生活学习,建立兄弟姐妹般的情感。此外,根据性别互补的心理特点,男生和女生之间会互相观察、互相约束,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打下基础。学生的寝室按性别分别居住在两栋楼里,教师需要在就餐、游戏、劳动等活动中统一管理学生。孤儿学生的新生活管理模式,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存在各种问题与矛盾,在摸索中寻求答案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我们必须用批判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并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是个新课题,其探索的任务还很艰巨。只要教师用创造性的思维去解决问题,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一定会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我与地坛》省优质课一等奖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我1个人,出生了。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史铁生《我与地坛》个人,出生了。就不再是一个可以2《我与地坛》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3想念地坛史铁生想念地坛4学习目标:1、分析理解“安静”的内涵。2、结合本文和生活理解“写作的零度3、思考生活,思考人生。学习目标:5理解邮水研球整体感知、走近作者史铁生(19512010),北京市,1967年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初中毕业,1969年赴陕西延安插队,21岁时因病双腿瘫痪转回北京,后到街道工厂当工人,1981年因病情加重停薪留职回家。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欢树》等。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理解邮水研球6他的创作是真正地对心灵的搜索与诘问,不掺杂任何世俗的功利目的,比较突出地表现出对于残疾人命运的关注。他的散文,诗意和哲理融合在一起,能使人体会到智者精神的魅力。二、相关背景《想念地坛》发表于2002年,这是在他有关地坛的另一篇著名散文《我与地坛》发表10年之后。读《想念地坛》,给人的最大感受就是,其所表达出的那种生命之宁静与安详,是自然界的雨雪风暴过去之后的宁静与安详,也是人的生命雨雪风暴过去之后的宁静与安详。不仅是宁静与安详,还是宁静与安详之下的一种和谐。是一种在自然的声动下的宁静和谐。这种生命境界,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他的创作是真正地对心灵的搜索与诘问,不掺杂任何世俗的7识记感知必备、字音辨读1.颓檐(uf)2.盘桓hud3.滂沱(pang如o)4.愤懑血en)5.磕磕绊绊(k6)(ban)6.亘古不变(gen)7.葳蕤(weinf)。8.畸形(童)识记感知必备8熟语释义1.磕磕绊绊:比喻不太流畅通顺。2.玩职守:不认真、不负责地对待本职工作。3.亘古不变:从远古到现在都没有改变。4.争风吃醋:指因男女关系而妒忌、争吵。5.生气盎然: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着生机和活力。熟语释义9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或者充满哲理的语句。作者主要想念地坛的什么?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2)有清纯之气扑来,悠远、浑厚(4)安静也不是与世隔离(5)(心灵上的)是由于四周和心中的荒旷(6)是恒久而辽阔的安静(9)整体感知10关键字:安静3、地坛的安静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影响:地坛的安静让作者的心安稳了下来,“仿佛走回到生命的起点”,重新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找到了一条绝路之后的一条路—写作关键字:安静11《我与地坛》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12《我与地坛》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13《我与地坛》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14《我与地坛》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15《我与地坛》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16《我与地坛》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17《我与地坛》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18《我与地坛》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19《我与地坛》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20《我与地坛》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21《我与地坛》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22《我与地坛》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23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德谟克利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裴斯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歌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德谟克利特24《我与地坛》省优质课一等奖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我与地坛》省优质课一等奖《我与地坛》省优质课一等奖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个人,出生了。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史铁生《我与地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应该把作文看成是一种自然的生命状态,一种朴实的生活行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作文是生活的必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生活处处皆语文”已经成为语文教育者的共识。但是“作文难”的问题目前仍然比较普遍,作文教学费时费力的情况仍然有待进一步改善。基于我校学生作文的现状,我校从2008年起,把“活动作文”作为学校研究的课题,历经5年的时间,形成了我校作文教学的风格。一、抢抓生活契机,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生活是多彩的,喜怒哀乐,美丑善恶无时不在我们身边发生,语文教师更应该具备捕捉教育契机和写作契机的职业习惯,只有如此,才能引领学生去捕捉生活的具体情景。1、关注自然。大自然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孕育学生灵性的最佳场所。我们要激起学生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描述美的热情。例如,一年级的韩老师在带领学生上课间操时,感觉风特别大,韩老师抓住了风大这一天气特点,引领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课伊始韩老师神秘的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客人。”说着板书“风”,接着问:“今天的风与以前有什么不一样?”“风特别大。”“你能说说风怎么大吗?”有的同学说:“刮得我不敢睁眼睛了。”有的说:“刮的塑料袋都跑到树上了。”有的说:“刮的我走不动了。”……“同学们,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今天为什么刮大风吗?”学生们稍作思考便纷纷举手,有的说风伯伯喝醉了酒,有的说风爸爸饿了,有的说风爷爷生气了……学生的想象力多么丰富,他们是天生的小诗人。春天,我们走出校园寻找春的清新、赞美春的温暖;秋天,我们在《美丽的树叶贴画》《秋韵》《落叶情》中,感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冬天,我们和孩子一起站在雪地里,欣赏雪的舞姿,感受雪的快乐,在大自然中学生们锻炼了说话能力。2、关注身边小事。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很多,同学间的、师生间的,课上的、课下的,家里的、学校的,眼见的、听说的……这些事情只要稍微留意,细细体味,都是学生笔下的好文章,教师经常地把这些琐碎的小事作为写作的素材,学生的思维才能扩散出去。例如,二年级的高老师发现讲桌上放着许多没人要的铅笔,就“讲桌上的铅笔”进行了一次说写训练。他指着这些铅笔对学生说:“这些铅笔怎么跑到这儿来了?他们是不是很喜欢我呀?”话这么一说,学生们都笑了,创作的灵感也随之而来了。其中一名学生写得挺有意思。诗中写到“我的铅笔迷路了/我好着急呀/铅笔,铅笔,你在哪/忽然/我看到了他/正在墙角边哭/我急忙把他/送回了家”。这样的作文还有许多,像《进货》、《带你走进卡的世界》、《老师视线之外》等等都是学生关注身边小事的杰作。二、抢抓活动契机,教会学生说真话,诉真情活动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可是学生往往在活动中只注重热闹的情景和自身的感受,忽视了活动细节的感悟,语文教师的作用就是唤醒学生沉睡的思维,让学生在活动中去观察、去思索、去探究、去感悟。1、规划系列活动,引导跟踪观察。作文是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化语言的综合结晶。真实的作文离不开细致的观察,要想观察仔细就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条件。为此,许多老师在班里设置“生物观察角”。引导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成日记。这样学生写出的日记就很真实很生动。有的班在教室养了几个蚕,让学生细致的观察春蚕一生的变化。通过观察,学生写出了《与蚕相伴的日子》。有的班级让学生自己种蒜苗,观察蒜苗种植、发芽、成长的过程,进行蒜苗种植展览;有的班级把柳枝种在教室里,通过长期观察,写出了《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活动锻炼了孩子仔细观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过程中体验到付出与收获的幸福。2、利用少先队活动,进行体验观察我校利用班队会时间经常开展各种各样的少先队活动,对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端正学生的思想道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语文教师恰当的利用少先队活动的过程进行写作训练,无疑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好事情。《你得有点我来找》、《课间活动金点子》等是少先队活动的集中体现。每年的春秋两季,学校都要组织大型的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这也正式语文教师大显身手的好时机。例如:五年级师生“徒步去冀州”拉练之前,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孩子对于徒步拉练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将拉练之前的喜悦、兴奋和期待写出来。活动结束后,老师们又引导学生写出拉练之后的感受。很多学生写的情文并茂。《想说爱你不容易》、《坚强的意志》表达了跋涉40里路程的劳累。记的有这样一句话:“听说的,我容易忘掉;看到的,我能理解;只有亲自做了的,我才掌握的很牢。”当学生感到有一滴圣洁的露珠滴落在灵魂深处的时候,当学生被没膝的丰草所震撼的时候;当学生被蜻蜓的薄翼感动莫名的时候……凭借符号与语言、自然与生灵、真诚与热情打开的思路就会一个个涌现出来,使学生的作文走向趣味与生动,走向丰富与真实。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具有明显创造性思维特征的是“辐射性”思维和“辐集性”思维。所谓“辐射性”思维(或扩散性思维),就是从一个思索对象出发充分展示想象的翅膀,让“想象”这匹骏马在自由联想的田野上奔驰,在强制联想的领域中竭力在对比联想、接近联想和相似联想的土地上分别涉猎。所谓“辐集性”思维,就是使多路思维“集”向某个中心点。创造性思维是“辐射性”思维和“辐集性”思维的结合、循环和深化。没有“辐射性”思维也称很难一时找到满意的解;没有“辐集性”思维也称无满意解一时还没找到或忽视了。较充分的“辐射性”思维是“辐集性”。2、创造性思维的在孤儿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吉林省孤儿学校建校于1956年,如今的校址在长春景色秀丽的净月经济开发区。孤儿学生来自吉林省各地父母双亡的家庭,他们在党和国家关爱下,来到孤儿学校学习、生活。学生的年级跨度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学校实行的是12年一贯制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方式与社会学校相同。而这项事业的与众不同之处是教师在这里不仅扮演着教书育人的教师角色,还要当好孤儿学生的家人。作为特教事业的窗口——生活处,是孤儿学生的家,生活辅导教师则是孤儿学生的父母,教师24小时陪伴在学生身边,照顾学生的饮食起居,关心学生的冷暖病痛,用耐心、爱心、细心呵护着每一个孤儿学生。那时的生活处的管理模式是全校分成五个生活区,两个是女生生活区,三个是男生生活区。以第五生活区为例,该生活区共有四个年级的学生:小学三年级、六年级、初中三年级、高中三年级的男学生。在这样的人员组合下,高年级的大学生在教师管理生活区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大学生与小学生同住一个寝室,大学生以身示范,收拾寝室卫生,整理内务,对待小同学如自己的弟弟。小学生在大哥哥的带领下,生活逐渐能够自理,并很快适应学校的新生活。在学习上,小学生也能随时请教高年级的学生。长期的交流与沟通使同学之情转变为兄弟亲情,小学生既能拥有了心灵的依靠,大学生也能自我约束,增强了管理能力。但是事物总是要从辩证的角度评价,任何好的事物都会有瑕疵。这种管理模式存在其优点的同时,它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小学生若能与一位优秀的大哥哥同住会受益匪浅,否则会出现阻碍学生身心发展的现象。因年龄差距较大,小学生在大哥哥面前常表现出乖巧的状态,不太敢表露自己的想法,隐藏了原有的真实一面。有的大同学则会利用身高、年龄优势,隐瞒教师,欺负小学生为自己清洗衣物,让小学生转变为服务者,大学生则成为了被服务的对象。为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进一步提升学生管理水平,我校积极探索新型学生管理模式,大胆进行学生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总结多年来分区管理经验,进一步细化生活区职责,实行小学、中学分段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分区制管理的不足,进一步探索出了具有孤儿学校特色的学生管理新思路。搬入新校区后,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同时给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学校按照学生性别、年级重新划分了生活区。全校共分为小学女生区,小学低年级男生区、小学高年级男生区、初、高中女生区和初中男生区、高中男生区共六个生活区。这样划分目的有利于老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生活辅导和心理疏导,有利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有利于同年龄段学生的自主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原有生活区管理体制与孤儿教育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改变了年龄小的学生容易受不良行为影响的状况。在近一年的改革管理中,我们集中在学生管理中做文章,取得了一定的预期效果,利用开展各式各样的课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我们在生活区中开设美术小组、模特队小组、阅读小组等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各生活区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了各种社会调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并举办了风筝比赛、跳大绳比赛、跳小绳比赛、篮球比赛等,丰富了学生业余生活,把学生多余的精力引导到有价值的事情上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情趣。在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中学生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做人。学生在这种生活管理过程中,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之间更易相处,虽避免不了冲撞与矛盾,却极大减少了以大欺小的不良现象。但是该管理模式仍需要改进,比如因同年龄段学生集中,在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以第三生活区为例,它是由小学高年级的男生组成,这一时期的学生既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同时又充满着各种心理矛盾和冲突。他们表现出了强烈的独立自主的需要,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要求自己的事由自己拿主意,但由于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处在不稳定的时期,其情感意志、个性发展还不成熟,其承受挫折的能力还比较低。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偶尔成功便盲目骄傲,一旦受挫,就垂头丧气,信心动摇。虽然教师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给予了更多的热爱、关怀、尊重和信任,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了心理辅导。但学生的心理差异较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也不尽相同。因此,创新已有管理模式迫在眉睫。经过调查研究,结合原有的管理经验,2011年8月我校以小学部为试点,将小学部分成三个生活区,每个生活区由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各一年级组成,男生、女生同时由一个生活区主管。以第一生活区为例,生活区由小学一年级和小学四年级的男、女生组成,这样的组合可以让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以“一帮一”的方式生活学习,建立兄弟姐妹般的情感。此外,根据性别互补的心理特点,男生和女生之间会互相观察、互相约束,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打下基础。学生的寝室按性别分别居住在两栋楼里,教师需要在就餐、游戏、劳动等活动中统一管理学生。孤儿学生的新生活管理模式,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存在各种问题与矛盾,在摸索中寻求答案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我们必须用批判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并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是个新课题,其探索的任务还很艰巨。只要教师用创造性的思维去解决问题,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一定会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我与地坛》省优质课一等奖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我25个人,出生了。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史铁生《我与地坛》个人,出生了。就不再是一个可以26《我与地坛》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27想念地坛史铁生想念地坛28学习目标:1、分析理解“安静”的内涵。2、结合本文和生活理解“写作的零度3、思考生活,思考人生。学习目标:29理解邮水研球整体感知、走近作者史铁生(19512010),北京市,1967年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初中毕业,1969年赴陕西延安插队,21岁时因病双腿瘫痪转回北京,后到街道工厂当工人,1981年因病情加重停薪留职回家。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