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复习策略:地理课件_第1页
2021届高考复习策略:地理课件_第2页
2021届高考复习策略:地理课件_第3页
2021届高考复习策略:地理课件_第4页
2021届高考复习策略:地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未来已来,我们准备好了吗?——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己教——学——评1专题2未来已来,我们准备好了吗?——高三地理一轮复习112目录了解命题思路一轮复习目标复习策略方法提高课堂效率2目录23目录了解命题思路3目录3强调知识结构,重点

强调能力结构,重点考查记忆知识的数量

考查运用知识的质量与熟练程度。 与思维品质。强调素养构成,重点考查核心素养形成状况与综合表现水平。新课标高考立意的转变4强调知识结构,重点强调能力结构,重点考查记忆知识的数量4宏观立德树人、国家大政微观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近几年高考题立意(命题思路)分析5宏观——近几年高考题立意(命题思路)分析55学科情境生活情境学术情境学科问题现实问题学术问题素养:思想方法6识记建构与创造迁移素养立意试题框架学科情境生活情境学术情境学科问题现实问题学术问题素养:思想方6由简单到复杂深度和广度由 易到 难 地理核心素养等级的划分,主要考虑了两个要素:一个要素是“情境”,测评学生在不同的情境状态下,能够做什么。“情境”的设计:从低水平到高水平,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具有良好结构的情境到不良结构的情境。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水平1水平2水平3水平4简单、熟悉的地理事象给定的简单地理事象给定的复杂地理事象现实中的地理事象 7由简单到复杂深度和广度由 易到 难 地理核心素养等级7另一个要素是“深广度”,测评学生在一定的情境状态下,能够怎样做。“深广度”的设计: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由单一维度到多维度。水平1水平2水平3水平4深度从两个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从多个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角度进行分析综合各要素,系统分析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要求更高、更综合广度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例:以综合思维中的要素综合为例上述两个要素相辅相成,构成了不同的地理核心素养水平8,而每一个地理核心素养的不同水平都反映了该素养的学科表现。由简单到复杂情境

由易到难,深度和广度由 易 到 难 另一个要素是“深广度”,由单一维度到多维度。水平1水平2水平8水平1能够通过简单的、常见的地理事象或情境,认识人类活动要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开展;能够简单辨识人们生产活动和生活习惯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说明人类对环境施加影响的方式及其带来的影响。水平2能够结合给定的地理事象或情境,理解人类影响地理环境的主要方式阐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认识人类活动要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理解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水平3能够通过给定的复杂地理事象或情境,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方式和强度;理解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满足人类需要的潜力及有限性;认识科学技术因素的重要性,既有积极的作用,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水平4能够通过对现实中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简要分析,理解区域中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人地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评价分析人地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新课标:“人地协调观”水平划分深广度/

情境水平1能够通过简单的、常见的地理事象或情境,认识人类活动要在9水平1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能够根据提示将地理现象置于特定区域中加以认识;能够认识和归纳区域特征。水平2能够在给定的地理事象或情境中,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收集整理区域重要的信息;能够简单解释区域开发利用

方面决策的得失。水平3能够在给定的复杂地理事象中,从空间-

区域尺度、区域特征、区域联系等认识区域,能够为赞同或质疑某一区域决策

提出相关论据。水平4能够对现实中的区域地理问题,运用认识区域的方法和工具进行分析;能够较全面地评析某一区域决策的得失,提出较为可行的改进建议。新课标:“区域认知”水平划分深广度/

情境水平1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能够根据提示将地理现象置水平2能够在10水平1能够说出简单、熟悉的地理事象所包含的相关要素,并能从两个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能够对给定的简单地理事象,从多个地理要素相互影响、水平2 相互制 约的角度进行分析;能够结合时空的变化,对其发生、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给出简要的地域性解释。能够结合给定的复杂地理事象,综合各种要素,系统分析水平3 其相互 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从时空综合维度对其发生、发展和演化进行分析,给出合理的地域性解释。水平4能够对现实中地理事象,如自然环境的演变、区域发展、资源环 境与国家安全问题等,运用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的分 析思路,对其进行系统性、地域性的解释。深广度/

情境: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新课标:“综合思维”水平划分水平1能够说出简单、熟悉的地理事象所包含的相关要素,并能从11水平1能够进行初步的观察和调查,获取和处理简单信息,有探索问题的兴趣;借助他人的帮助使用地理工具,设计和实施地理实践活动,

从体验和反思中学习;理解和接受不同的想法,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并寻找方法。水平2能够进行细微观察和调查,获取和处理信息,有探索问题的兴趣;与人合作使用地理工具,设计和实施较复杂的地理实践活动,主动从体验和反思中学习;有自己的想法,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水平3能够进行分类观察和调查,获取和处理较复杂的信息,主动发现和探索问题;与人合作设计和实施较复杂的地理实践活动,主动从体验和反思中学习;有自己的想法,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水平4能够进行较系统的观察和调查,获取和处理复杂的信息,主动发现和探索问题;独立设计和实施地理实践活动,主动从体验和反思中学习;提出有创造性的想法,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深广度 / 情境新课标:“地理实践力”水平划分水平1能够进行初步的观察和调查,获取和处理简单信息,有探索问1213“新”评价:等级赋分13“新”图2-2

川藏线公路海拔示意2014年9月,6位平均年龄72岁的老人从成都出发,沿川藏公路318国道,历时19天到达拉萨(如图2-2),完成了他们“追寻阳光、倡导环保、骑行川藏线”的梦想。真实生活情境,表述非学科化,信息结构不良。给予充足信息,避免事实性知识记忆,14丰富问题情境。举例:不同核心素养、不同水平的综合设计案例1.川藏线道路危险,沿途自然环境复杂多变。请推测老人们在骑行途中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What?图2-2川藏线公路海拔示意2014年9月,6位平均年龄72主旨素养表现样例第1题区域认知水平1能够将“骑行难度大”置于“青藏高原”这一特定区域加以认识,列举部分不利于骑行的自然环境特征,但概念不准确,或表述不严谨。如“地势高”“气压低”水平2能按照认识区域的思路,从图中获取较为明显的信息,从多个要素分析自然条件,但回答不全面,或者所答环境特征不能和骑行困难建立正确联系。如“海拔高。地形起伏大“”雪山连绵“”高寒“水平3既能从”青藏高原“这一较大尺度区域分析,又能从某些山口或山谷等较小尺度区域分析,说明多个自然要素特征对骑行的不利影响,回答全面,且所列特征能与骑行困难建立正确的关联。地形复杂,高低起伏大,骑行体力消耗大;高海拔地区气温低,早晚温差大,缺氧,骑行易着凉,呼吸不畅;白天太阳辐射强,紫外线强,容易晒伤皮肤;可能有野生动物的侵袭。表现水平认识区域本身1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能够根据提示将地理现象置于特定区域中加以认识;能够认识和归纳区域特征。2能够在给定地理事象情境中,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收集整理区域重要的信息。3能够在给定复杂地理事象中,从空间-区域尺度、区域特征、区域联系等认识区域。4能够将认识空间-区域的方法与工具,运用于对全球尺度到地方尺度,15自然与人文地理事象的分析。主旨素养表现样例水平1能够将“骑行难度大”置于“青藏高1516目录了解命题思路一轮复习目标——基于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原理的理解与迁移【必备知识】——基于联系的理解与迁移【关键能力】【核心素养】16目录了解命题思路一轮复习目标17考查:基本概念17考查:18例1:,东早西晚(2013北京卷)读图1,回答第1~3题。1.图中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例1:,东早西晚(2013北京卷)读图1,回答第1~3题。?1819考查:基本规律19考查:例1:等高线:凸高为低(河流流向等高线凸起相反)20例1:等高线:凸高为低20考查:基本原理21考查:21例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下面甲、乙两图反映的是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两种途径。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图甲所示“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22℃。分析“阳光居室”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阳光居室”的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而被反射回地面,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居室内。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加强了保温效果。大气考查:基本原理22例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使大2223目录了解命题思路一轮复习目标复习策略方法——了解困惑,解决问题23目录24师生愁老师愁:讲了那么多遍还不会?!学生愁:刷了那么多题还不会!!症结是什么?因为老师的没有变成TA的。因为书上的没有变成TA的。因为听到的没有变成表达的......24师生愁老师愁:讲了那么多遍还不会?!25如何学——学的方式25如何学——学的方式知识——搭建框架结构化知识容易实现迁移老师的板书学生的思维导图26知识——搭建框架结构化知识容易实现迁移学生的思维导图26能力——解构细化渗透例:(2017海淀一模)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说明图10

b中聚落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其形成原因。(8分)聚落多分布在河流沿岸(或河谷地区)27能力——解构细化渗透例:(2017海淀一模)36.(36分)2728素养——潜移默化培养区域认知:空间尺度概念(1)指出A地气候类型,并简述其形成条件。(2)阐述图中B、C、D三地水分差异及其主要原因。(3)分析图中甲河谷种植樱桃的有利自然条件。28素养——潜移默化培养区域认知:空间尺度概念(1)指出A地28目录了解命题思路一轮复习目标复习策略方法提高课堂效率——表现性评价29目录了解命题思路一轮复习目标29291、精细化——实效教(师)与学(生)的起点:目前在哪里——诊断教(师)与学(生)的“终点”:将要到哪里——目标课时小目标→达成大目标 301、精细化——实效教(师)与学(生)的起点:301.课前诊2.课中讲3.课后练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自主评估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教学三步骤:——做中学311.课前2.课中3.课后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自主评估学生学科素养3132一、知识诊断1.水循环类型名称2.水循环环节3.水循环过程4.水循环成因5.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6.水循环的意义课前诊(了解学生学习复习基础-起点在哪里?意图:1.促进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底”——知己2.促进学生发现自己的知识缺漏——激发解决问题的动力32一、知识诊断5.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课前诊(了解学生学习二、能力诊断1、获取解读信息2、调动运用所学3、描述阐释地理事象4、论证探讨原理1、水循环类型名称2、水循环环节3、水循环过程4、水循环成因5、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6、水循环的意义课前诊(了解学生学习复习基础-起点在哪里?33二、能力诊断1、水循环类型名称课前诊(了解学生学习复习基础三、素养诊断1、区域认知2、综合思维3、人地协调观4、地理实践力1、水循环类型名称2、水循环环节3、水循环过程4、水循环成因5、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6、水循环的意义课前诊(了解学生学习复习基础-起点在哪里?34三、素养诊断1、水循环类型名称课前诊(了解学生学习复习基础352、流程化——实效如何到那里——怎样做过程决定结果352、流程化——实效如何到那里——怎样做考前:聚焦:微专题突破——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巩固+图像类型复习目标:系统回顾,查漏补缺——稳定心理资源:整合,让“筛子”变得再细密一些方式:适切,灵活多样,游戏化,符合学生心理36考前:聚焦:微专题突破——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巩固+图像类型36策略一:必备知识--回归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灵活迁移,精准应用策略二:锻炼表达——精准诊断,追究细节策略三:试卷分析——自主构建,理解内化策略四:精选资源——适切详细,各取所需策略五:考试心理的调整引导策略一:必备知识--回归基本概念、原理、规律3738过程决定结果知道了起点在哪里,知道了要到达的终点,如何到那里——怎样做38过程决定结果知道了起点在哪里,知道了要到达的终点,38•39讲评课例:学生自主自主命题例:学生自主•39讲评课例:学生自主自主命题3940意义:“对症下药”更有针对性学生更专注促进TA思考3、个别化——实效40意义:3、个别化——实效41学生互助例:结对子学情诊断例:数据分析游戏化思维例:小工具41学生互助例:结对子42424343专题2未来已来,我们准备好了吗?——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己教——学——评44专题2未来已来,我们准备好了吗?——高三地理一轮复习14445目录了解命题思路一轮复习目标复习策略方法提高课堂效率2目录4546目录了解命题思路3目录46强调知识结构,重点

强调能力结构,重点考查记忆知识的数量

考查运用知识的质量与熟练程度。 与思维品质。强调素养构成,重点考查核心素养形成状况与综合表现水平。新课标高考立意的转变47强调知识结构,重点强调能力结构,重点考查记忆知识的数量47宏观立德树人、国家大政微观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近几年高考题立意(命题思路)分析48宏观——近几年高考题立意(命题思路)分析548学科情境生活情境学术情境学科问题现实问题学术问题素养:思想方法49识记建构与创造迁移素养立意试题框架学科情境生活情境学术情境学科问题现实问题学术问题素养:思想方49由简单到复杂深度和广度由 易到 难 地理核心素养等级的划分,主要考虑了两个要素:一个要素是“情境”,测评学生在不同的情境状态下,能够做什么。“情境”的设计:从低水平到高水平,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具有良好结构的情境到不良结构的情境。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水平1水平2水平3水平4简单、熟悉的地理事象给定的简单地理事象给定的复杂地理事象现实中的地理事象 7由简单到复杂深度和广度由 易到 难 地理核心素养等级50另一个要素是“深广度”,测评学生在一定的情境状态下,能够怎样做。“深广度”的设计: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由单一维度到多维度。水平1水平2水平3水平4深度从两个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从多个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角度进行分析综合各要素,系统分析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要求更高、更综合广度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例:以综合思维中的要素综合为例上述两个要素相辅相成,构成了不同的地理核心素养水平8,而每一个地理核心素养的不同水平都反映了该素养的学科表现。由简单到复杂情境

由易到难,深度和广度由 易 到 难 另一个要素是“深广度”,由单一维度到多维度。水平1水平2水平51水平1能够通过简单的、常见的地理事象或情境,认识人类活动要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开展;能够简单辨识人们生产活动和生活习惯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说明人类对环境施加影响的方式及其带来的影响。水平2能够结合给定的地理事象或情境,理解人类影响地理环境的主要方式阐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认识人类活动要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理解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水平3能够通过给定的复杂地理事象或情境,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方式和强度;理解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满足人类需要的潜力及有限性;认识科学技术因素的重要性,既有积极的作用,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水平4能够通过对现实中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简要分析,理解区域中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人地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评价分析人地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新课标:“人地协调观”水平划分深广度/

情境水平1能够通过简单的、常见的地理事象或情境,认识人类活动要在52水平1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能够根据提示将地理现象置于特定区域中加以认识;能够认识和归纳区域特征。水平2能够在给定的地理事象或情境中,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收集整理区域重要的信息;能够简单解释区域开发利用

方面决策的得失。水平3能够在给定的复杂地理事象中,从空间-

区域尺度、区域特征、区域联系等认识区域,能够为赞同或质疑某一区域决策

提出相关论据。水平4能够对现实中的区域地理问题,运用认识区域的方法和工具进行分析;能够较全面地评析某一区域决策的得失,提出较为可行的改进建议。新课标:“区域认知”水平划分深广度/

情境水平1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能够根据提示将地理现象置水平2能够在53水平1能够说出简单、熟悉的地理事象所包含的相关要素,并能从两个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能够对给定的简单地理事象,从多个地理要素相互影响、水平2 相互制 约的角度进行分析;能够结合时空的变化,对其发生、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给出简要的地域性解释。能够结合给定的复杂地理事象,综合各种要素,系统分析水平3 其相互 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从时空综合维度对其发生、发展和演化进行分析,给出合理的地域性解释。水平4能够对现实中地理事象,如自然环境的演变、区域发展、资源环 境与国家安全问题等,运用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的分 析思路,对其进行系统性、地域性的解释。深广度/

情境: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新课标:“综合思维”水平划分水平1能够说出简单、熟悉的地理事象所包含的相关要素,并能从54水平1能够进行初步的观察和调查,获取和处理简单信息,有探索问题的兴趣;借助他人的帮助使用地理工具,设计和实施地理实践活动,

从体验和反思中学习;理解和接受不同的想法,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并寻找方法。水平2能够进行细微观察和调查,获取和处理信息,有探索问题的兴趣;与人合作使用地理工具,设计和实施较复杂的地理实践活动,主动从体验和反思中学习;有自己的想法,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水平3能够进行分类观察和调查,获取和处理较复杂的信息,主动发现和探索问题;与人合作设计和实施较复杂的地理实践活动,主动从体验和反思中学习;有自己的想法,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水平4能够进行较系统的观察和调查,获取和处理复杂的信息,主动发现和探索问题;独立设计和实施地理实践活动,主动从体验和反思中学习;提出有创造性的想法,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深广度 / 情境新课标:“地理实践力”水平划分水平1能够进行初步的观察和调查,获取和处理简单信息,有探索问5556“新”评价:等级赋分13“新”图2-2

川藏线公路海拔示意2014年9月,6位平均年龄72岁的老人从成都出发,沿川藏公路318国道,历时19天到达拉萨(如图2-2),完成了他们“追寻阳光、倡导环保、骑行川藏线”的梦想。真实生活情境,表述非学科化,信息结构不良。给予充足信息,避免事实性知识记忆,57丰富问题情境。举例:不同核心素养、不同水平的综合设计案例1.川藏线道路危险,沿途自然环境复杂多变。请推测老人们在骑行途中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What?图2-2川藏线公路海拔示意2014年9月,6位平均年龄72主旨素养表现样例第1题区域认知水平1能够将“骑行难度大”置于“青藏高原”这一特定区域加以认识,列举部分不利于骑行的自然环境特征,但概念不准确,或表述不严谨。如“地势高”“气压低”水平2能按照认识区域的思路,从图中获取较为明显的信息,从多个要素分析自然条件,但回答不全面,或者所答环境特征不能和骑行困难建立正确联系。如“海拔高。地形起伏大“”雪山连绵“”高寒“水平3既能从”青藏高原“这一较大尺度区域分析,又能从某些山口或山谷等较小尺度区域分析,说明多个自然要素特征对骑行的不利影响,回答全面,且所列特征能与骑行困难建立正确的关联。地形复杂,高低起伏大,骑行体力消耗大;高海拔地区气温低,早晚温差大,缺氧,骑行易着凉,呼吸不畅;白天太阳辐射强,紫外线强,容易晒伤皮肤;可能有野生动物的侵袭。表现水平认识区域本身1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能够根据提示将地理现象置于特定区域中加以认识;能够认识和归纳区域特征。2能够在给定地理事象情境中,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收集整理区域重要的信息。3能够在给定复杂地理事象中,从空间-区域尺度、区域特征、区域联系等认识区域。4能够将认识空间-区域的方法与工具,运用于对全球尺度到地方尺度,15自然与人文地理事象的分析。主旨素养表现样例水平1能够将“骑行难度大”置于“青藏高5859目录了解命题思路一轮复习目标——基于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原理的理解与迁移【必备知识】——基于联系的理解与迁移【关键能力】【核心素养】16目录了解命题思路一轮复习目标60考查:基本概念17考查:18例1:,东早西晚(2013北京卷)读图1,回答第1~3题。1.图中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例1:,东早西晚(2013北京卷)读图1,回答第1~3题。?6162考查:基本规律19考查:例1:等高线:凸高为低(河流流向等高线凸起相反)63例1:等高线:凸高为低20考查:基本原理64考查:21例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下面甲、乙两图反映的是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两种途径。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图甲所示“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22℃。分析“阳光居室”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阳光居室”的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而被反射回地面,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居室内。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加强了保温效果。大气考查:基本原理22例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使大6566目录了解命题思路一轮复习目标复习策略方法——了解困惑,解决问题23目录67师生愁老师愁:讲了那么多遍还不会?!学生愁:刷了那么多题还不会!!症结是什么?因为老师的没有变成TA的。因为书上的没有变成TA的。因为听到的没有变成表达的......24师生愁老师愁:讲了那么多遍还不会?!68如何学——学的方式25如何学——学的方式知识——搭建框架结构化知识容易实现迁移老师的板书学生的思维导图69知识——搭建框架结构化知识容易实现迁移学生的思维导图26能力——解构细化渗透例:(2017海淀一模)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说明图10

b中聚落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其形成原因。(8分)聚落多分布在河流沿岸(或河谷地区)27能力——解构细化渗透例:(2017海淀一模)36.(36分)7028素养——潜移默化培养区域认知:空间尺度概念(1)指出A地气候类型,并简述其形成条件。(2)阐述图中B、C、D三地水分差异及其主要原因。(3)分析图中甲河谷种植樱桃的有利自然条件。28素养——潜移默化培养区域认知:空间尺度概念(1)指出A地71目录了解命题思路一轮复习目标复习策略方法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