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七章国民收入决定:总供求模型本章将把前面部分中的两个假定去掉:
1.假定商品价格不变(前面只分析了利率r变化)时总供求均衡,本章引入价格变化对总供求均衡的影响。
2.(前面)假定总供给不变,总供求均衡取决于总需求,本章引入总供给变化对总供求均衡的影响。1/3/2023政治经济学第十七章本章将把前面部分中的两个假定去1第一节总需求曲线一、总需求函数1、总需求:指经济社会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Y来表示。2、总需求函数:产出Y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函数关系,即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函数关系。3、存在价格变量时,总供求均衡即IS-LM的交点,其交点值即Y的量值,同样也是由IS曲线与LM曲线方程的联立方程式决定:1/3/2023政治经济学第一节总需求曲线一、总需求函数12/11/2022政治经2
(1)IS曲线方程即产品市场供求均衡值Y:
Y=(C0+I0-dr)/(1-c)=α
(2)LM曲线方程即货币市场供求均衡值Y:Y=M/P=kY-hr=β
(3)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Y值(经过移项):
Y=[α]+[β].1/P
(α与β的具体内容见教材)1/3/2023政治经济学(1)IS曲线方程即产品市场供求均衡值Y:12/113Y=[α]+[β].1/P
α、β为常量的情况下,Y值取决于价格P值,
P值为价格指数,P值与Y值反向变动:P值大,Y值小;P值小,Y值大;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Y值:1/3/2023政治经济学Y=[α]+[β].1/Pα、β为常量的情况下4教材(P433)举例:
在IS曲线方程与LM曲线方程的数据已知的情况下,分三步求取均衡值Y:第一步:将已知数据直接注入IS曲线方程;第二步:将已知数据注入LM曲线方程;第三步:求解未知数Y。1/3/2023政治经济学教材(P433)举例:在IS曲线方程与LM曲5
(1)已知符合IS曲线方程的数据:C0=300c=0.75I0=400d=12500IS曲线方程:Y=(C0+I0-dr)/(1-c)
=(C0+I0)/(1-c)-(d/1-c)r将数据注入公式:Y=2800-50000r(2)已知符合LM曲线方程的数据:M=1250k=0.5h=25000LM曲线方程:Y=M/P=kY-hr将数据注入公式:1250/P=0.5Y-25000r(3)求IS=LM即均衡时的Y值:Y=1400+1250/P1/3/2023政治经济学(1)已知符合IS曲线方程的数据:12/116Py0ADP1P2y1y2D1D2二、总需求曲线(AD曲线)及其推导
(一)总需求曲线的含义及特点
1.AD曲线的含义: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国民收入Y与价格关系组合而成的总需求曲线;
2、特点: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反向变动:价格下降,总需求增加;价格上升,总需求减少。
3、反向变动的原因:(1)若价格变化不影响产品市场供求均衡,即不影响IS曲线,但影响LM曲线,即影响LM曲线中货币的实际供给:(教材P391)1/3/2023政治经济学Py0ADP1P2y1y2D1D2二、总需求曲线(AD曲线)7
引入价格后,LM曲线(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为:
(2)影响的途径: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条件下,价格水平下降造成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若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不变,就会出现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利率下降;利率下降会推动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1/3/2023政治经济学引入价格后,LM曲线(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为:8ryISLM(P0)LM(P1)E0y0E1y1PyP0y0E0P1y1ADE11、价格变动前,LM0与IS交于E0,有Y0;
价格从P0下降到P1时(M不变,实际货币供给m增加),LM曲线从LM0移到LM1,与IS交于E1,有Y1;r0r1
2、将不同价格P时不同的Y值一一对应地画于坐标中:P0Y0;P1Y1;连线有AD曲线。0↘(二)AD曲线的推导1/3/2023政治经济学ryISLM(P0)LM(P1)E0y0E1y1PyP0y09ryISLM(P0)LM(P1)E0y0E1y1PyP0y0E0P1y1ADE11、规律:AD曲线左边产品市场供<求,货币市场供>求AD曲线右边情况则相反;
2、例如:
在点A处:P1与Y0组合,产品市场S<I,货币市场供M>L。(原因分析在后)r0r1A00A(三)曲线外的点(非均衡点A)1/3/2023政治经济学ryISLM(P0)LM(P1)E0y0E1y1PyP0y010ryISLM(P0)LM(P1)E0y0E1y1PyP0y0E0P1y1ADE1r0r1
3、为什么AD曲线左边的非均衡点如A点是:产品市场——供<求?货币市场——供>求?
AA00理由A实际上是IS与LM(P1)曲线的Ⅳ区内数字在AD上的反映。BB1/3/2023政治经济学ryISLM(P0)LM(P1)E0y0E1y1PyP0y011
(一)总需求曲线的斜率
1、斜率的含义:反映价格变动与总需求变动的程度。PAD0AD0P0y0P1y1y2y三、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及移动2、效率的特征斜率为负数,曲线向右下方倾斜。3、原因若价格水平上升(下降),实际货币减少(增加),利率上升(下降),投资减少(增加),国民收入减少。0反映Y对P的敏感程度,而实际上反映了投资I对利率r的敏感程度1/3/2023政治经济学(一)总需求曲线的斜率PAD0AD0P0y0P1y124、AD曲线的斜率大小
(1)AD曲线的斜率影响因素
AD曲线的斜率→受IS曲线和LM曲线斜率影响;
IS曲线的斜率→受投资需求的利率敏感系数d和投资乘数1/(1-c+ct)等因素影响(教材第343页);
LM曲线的斜率→受投机需求的利率敏感系数h和国民收入敏感系数k等因素影响(教材P343、387);
投资乘数1/(1-c+ct)即1/﹛1-c(1-t)﹜IS曲线的斜率:(1-c)/d(P384);LM曲线的斜率:k/h(P387);1/3/2023政治经济学4、AD曲线的斜率大小(1)AD曲线的斜率影响因素13
(2)IS曲线的斜率(1-c)/d对AD曲线斜率的影响过程第一,d越小(大),IS曲线的斜率(1-c)/d的值越大(小),IS曲线的斜率越大(小)、IS曲线就越陡峭(平坦);投资乘数1/(1-c+ct)越小(大),IS曲线的斜率越大(小),IS曲线越陡峭(平坦);PAD0AD0P0y0P1y1y2y
第二,IS曲线的斜率越大、越陡峭,AD曲线的斜率就越大、越陡峭;
若AD曲线的斜率越大(小)、越陡峭(平坦),价格变化所引起的均衡国民收入变化就越小(大)(教P436);0斜率之间的关系:d小→IS斜率大→AD斜率大→Y变化小;反之,则相反;
1/3/2023政治经济学(2)IS曲线的斜率(1-c)/d对AD曲线斜率14(3)LM曲线的斜率对AD曲线斜率的影响过程
基本思路与“IS曲线的斜率对AD曲线斜率的影响过程”类似PAD0AD0P0y0P1y1y2y01/3/2023政治经济学(3)LM曲线的斜率对AD曲线斜率的影响过程PAD0AD0P15
(3)LM曲线的斜率k/h对AD曲线斜率的影响过程第一,h越小(大),LM曲线的斜率k/h的值越大(小);LM曲线的斜率越大(小)、LM曲线就越陡峭(平坦);PAD0AD0P0y0P1y1y2y
第二,LM曲线的斜率越大、越陡峭,AD曲线的斜率就越小、越平坦;
若其他因素不变,h越小,实际货币供应量越多(M/P=kY-hr),投资就多,国民收入就多,AD曲线的斜率就小、曲线形状就平坦。0斜率之间的关系:h小→LM斜率大→AD斜率小→Y变化大;反之,则相反;1/3/2023政治经济学(3)LM曲线的斜率k/h对AD曲线斜率的影响过16理由(1)d小(大)→IS曲线的斜率就大(小)、就陡峭→AD曲线的斜率就大(小)、就陡峭→价格变化所引起的均衡国民收入变化就小(大);(2)h小(大)→LM曲线的斜率就大(小)、就陡峭→AD曲线的斜率就小(大)、就陡峭→价格变化所引起的均衡国民收入变化就大(小);AD曲线与d、h、IS、LM曲线斜率关系:分道扬镳d小(大)→Y小(大)(同向而行)h小(大)→Y大(小)(逆向而行)1/3/2023政治经济学理由AD曲线与d、h、IS、LM曲线斜率关系:分道扬镳12/17(二)AD曲线的移动1、IS曲线与LM曲线可以移动,AD曲线也可以移动,因为,AD由它们决定;2、注入扩大(如财政扩张政策)都使IS曲线右移、AD曲线右移;实际货币增加使LM曲线右移、AD曲线右移;相反,则向左移。一切注入增加都使IS曲线和LM曲线右移,二曲线又使AD曲线右移。1/3/2023政治经济学(二)AD曲线的移动1、IS曲线与LM曲18复习1/3/2023政治经济学复习12/11/2022政治经济学19(1)四个区域含义不同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0ry4321LM100150200250ISIEE’ⅣⅢE’’ⅡI<SL<MI<SL>MI>SL>MI>SL<M产品市场货币市场Ⅰi<sL<mⅡi<sL>mⅢi>s短缺L>mⅣi>sL<mIS-LM曲线四个区域(复习一)1/3/2023政治经济学(1)四个区域含义不同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0ry20财政政策效果因IS、LM曲线的斜率不同而异:主动(陡峭),被动(平坦)r
1y0y0Err
0y1y3E’E’’ISIS’LM(平坦)y2(陡峭)rr
1r
0(平坦)(陡峭)ISIS’EEEy0y2y3LM0LM1IS曲线与LM曲线斜率与政策效果(复习二)IS曲线移动时:IS斜率越陡峭效果越好;LM斜率越平坦越好;LM曲线移动时:LM斜率越陡峭越好;IS斜率越平坦效果越好;1/3/2023政治经济学财政政策效果因IS、LM曲线的斜率不同而异:r1y0y0E21
IS、LM、AD曲线斜率与国民收入Y的关系
(1)d或投资乘数1/(1-c+ct)与Y同向:d与IS斜率反向→IS斜率与AD斜率同向→AD斜率与Y反向。
(2)h与Y反向:h与LM斜率反向→LM斜率与AD斜率反向→AD斜率与Y反向。
(注意起点和终点——相反)IS、LM、AD曲线斜率与国民收入Y的关系(复习三)1/3/2023政治经济学IS、LM、AD曲线斜率与国民收入Y的关系IS、LM、A22一、总供给曲线与总生产函数(一)总供给曲线1、总供给指经济社会的总产出,描述了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获得的产量。总供给由劳动、资本和技术决定。2、总供给函数反映总产量与一般价格水平(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几何表示即总供给曲线;第二节总供给曲线1/3/2023政治经济学一、总供给曲线与总生产函数第二节总供给曲线12/11/223第二节总供给曲线
3、价格水平是如何影响总供给的呢?价格水平影响实际工资水平的高低→→实际工资水平影响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就业量)影响总产量;即:价格→工资水平→劳动力供求→总产量
1/3/2023政治经济学第二节总供给曲线3、价格水平是如何影响总24第二节总供给曲线一、总供给曲线与总生产函数(二)总生产函数1、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劳动N与资本K)的投入与产出Y之间的关系。2、总生产函数: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它表示总投入(N、K)与总产出之间的关系。假定资本存量K为外生变量,则1/3/2023政治经济学第二节总供给曲线一、总供给曲线与总生产函数假定资本存量K25总生产函数:NY0NYMPL—劳动的边际效率是递减的1/3/2023政治经济学总生产函数:NY0NYMPL—劳动的边际效率是递减的126(三)劳动市场均衡
1、机制分析:将微观劳动力市场均衡理论运用到宏观经济分析中——劳动力价格(实际工资)影响劳动力供求:工资涨,劳动力供给(需求)增加(下降);工资跌,劳动力供给(需求)减少(增加);——波动导致劳动力总供求均衡。(见后页坐标图分析)1/3/2023政治经济学(三)劳动市场均衡1、机制分析:12/127劳动需求劳动需求量是实际工资率的函数:W—货币工资率(名义工资率)P—价格水平W/P—实际工资率边际产品价值=工资率N1N2ab1/3/2023政治经济学劳动需求劳动需求量是实际工资率的函数:N1N2ab12/1128劳动供给劳动供给是实际工资率的函数:N1N201/3/2023政治经济学劳动供给劳动供给是实际工资率的函数:N1N2012/11/229劳动市场均衡:Nd=Ns均衡就业量均衡工资率N0NSND01/3/2023政治经济学劳动市场均衡:Nd=Ns均衡就业量均衡工资率N0NSND0130
2、概念:短期与长期的就业量
(1)长期内商品价格和货币工资(名义工资)都有充分的弹性,劳动力市场的调节机制自动实现劳动力供求均衡,经济中的产出(实际产出)总是等于潜在产出。这是古典经济学工资有完全弹性的假说:A.劳动市场是完全竞争的;B.劳动的供求取决于实际工资水平;C.工资对劳动市场的调节是迅速的。1/3/2023政治经济学2、概念:短期与长期的就业量(31劳动市场的均衡:W/PLNdNs(W/P)0L001/3/2023政治经济学劳动市场的均衡:W/PLNdNs(W/P)0L0012/1132
2、概念:短期与长期的就业量
(2)短期内商品价格和工资有粘性,使得实际工资不能迅速下降,从而市场机制不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不能生产出潜在的国民收入)。
潜在产出: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条件下,充分就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这意味着:在充分就业水平时,资源已完全运用,商品价格上涨不能导致产量上升。1/3/2023政治经济学2、概念:短期与长期的就业量33劳动市场的均衡W/PLNdNs(W/P)0L001/3/2023政治经济学劳动市场的均衡W/PLNdNs(W/P)0L0012/11/34NW/PNsNdN0(W/P)0NN0yy=f(N,K)y000横坐标:劳动力供求均衡量1/3/2023政治经济学NW/PNsNdN0(W/P)0NN0yy=f(N,K)y035PyLASyfP0P1二、长期总供给曲线LAS(古典总供给曲线)
1.长期总供给曲线它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供给线,即无论价格水平怎样变化(即无论价格水平是P0还是P1),供给的产品数量都是不变的(总是Yf)。01/3/2023政治经济学PyLASyfP0P1二、长期总供给曲线LAS(古典总供362.为什么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于横轴?因为,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动时,实际工资也要随之发生变动,随着实际工资发生变动,劳动力供求也要发生变动(供大于求或供不应求);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劳动力市场在新的价格、新的工资条件下自动趋于均衡。新的均衡条件下实现的充分就业所产出的产量,同先前劳动力供求均衡时的产量是一致的,都是充分就业均衡时的产量;因此,AS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线。1/3/2023政治经济学2.为什么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于横轴?因为37PP1P2W1W/PW1/P1NsNdNY=f(N)Y1Y2lAS曲线(1)(4)(3)(2)W2(1)价格有弹性
名义工资W1、物价P1时,物价与实际工资W1/P1的组合在曲线W1的A点上,劳动力供求均衡(E);名义工资W1、物价P2时(下降、实际工资上升),二者的组合在W1的B点上;劳动供给G>劳动需求F。
劳动力供大于求迫使实际工资下降到原来的水平W1/P1上(如降货币工资到W2,W2与P2组合点C),劳动力供求再次趋于均衡;W3Aba
W1、W2、W3为3条名义工资与物价关系线,横坐标W/P为实际工资。EE1D1W0/P3FGG1F1BC1/3/2023政治经济学PP1P2W1W/PW1/P1NsNdNY=f(N)Y1Y238PP1P2W1W/PW1/P1NsNdNY=f(N)Y1Y2lAS曲线(1)(4)(3)(2)W2(2)名义工资有弹性物价P1、名义工资W1时,二者的组合在曲线W1的A点上,劳动力供求均衡(E);物价P1、名义工资W3时(实际工资上升),二者的组合在曲线W3的B点上,劳动供给G>劳动需求f。劳动力供大于求迫使实际工资下降到原来的水平W1/P1上(即将货币工资降到原来水平W1上),劳动力供求再次趋于均衡;W3ABba
W1、W2、W3为3条名义工资与物价关系线,横坐标W/P为实际工资。EE1D1W3/P1FGG1F1A11/3/2023政治经济学PP1P2W1W/PW1/P1NsNdNY=f(N)Y1Y239货币工资与物价同时变动也要按照上述原理回归均衡点。1/3/2023政治经济学货币工资与物价同时变动也要按照上述原理回归均40古典的总供给曲线(LAS)
Y*——潜在产量它表明:实际产出量主要由潜在产出量Y*决定,因而不受价格水平的影响,或者说,当价格水平发生变动时,实际工资立即进行相应的调整,总产量不会变化。它假定:货币工资充分的弹性,货币工资随劳动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LASPY*YP1P201/3/2023政治经济学古典的总供给曲线(LAS)Y*——潜在产量LA41SASYPLAS三、短期总供给曲线——凯恩斯区域(一)短期总供给曲线
1、短期总供给曲线在总需求一定(即潜在产量水平充分发挥出来之前)的情况下平行于横轴,当总需求超过一定点(拐点A)之后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曲线。在拐点之前,价格和工资不变(刚性),拐点之后,二者均上升。随着价格和工资变化,供给量Y也发生相应变化。
短期:实际上指萧条期。ABP0P1Y1Y001/3/2023政治经济学SASYPLAS三、短期总供给曲线——凯恩斯区域(一)短期总422、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前提假设
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模型修改了新古典总供给模型关于价格和工资有充分弹性的假设,认为价格和工资在一定区域或范围内有刚性(无弹性):
(1)关于价格假设,它认为,在短期内,即在有效需求不足的萧条期间,价格有刚性(上涨乏力):厂商可在现行价格下任意雇佣劳力、改变任意产量(产量先于价格调整),即总供给和总需求变化不影响价格;
1/3/2023政治经济学2、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前提假设43SASYPP0Y00
2、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前提假设
(2)关于工资假设,它认为,在短期内,即在有效需求不足的萧条时期,存在失业,工资有刚性:无论厂商雇员多少劳动力都不影响工资水平,即可以在某一工资水平上雇佣无限多的劳动力。从而,在这一工资水平上,厂商的成本不随雇佣数量的变化而变化。1/3/2023政治经济学SASYPP0Y002、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前提假设443.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的推导Pyy1y0NS潜在产量Nd1Nd0N0N1W0P0JKNW/PW0/P0Y=f(N0,K)yf
(1)在有效需求不足的萧条时期,存在失业,厂商可以在价格P0及任意工资水平上雇佣任意数量的劳力,即在工资W0/PO时任意雇佣劳动力(0--N1);在雇佣量N0时产量Y0,P0与Y0的组合J;在雇佣量N1时产量Y1,P0与Y1的组合K;J与K连线为总供给曲线:这个区间的总供给曲线称为凯恩斯区域。1/3/2023政治经济学3.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的推导Pyy1y0NS潜在产量Nd1453.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的推导Pyy1y0NS潜在产量Nd1Nd0N0N1W0P0JKNW/PW0/P0Y=f(N0,K)yf
(2)凯恩斯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含义:若要提高总供给量Y,除非实际工资较低、存在工资刚性,工资不随企业对劳动力需求量变化而变化。1/3/2023政治经济学3.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的推导Pyy1y0NS潜在产量Nd146思考Pyy1y0NS潜在产量Nd1Nd0N0N1W0P0JKNW/PW0/P0Y=f(N0,K)yf(3)注意:劳动力需求曲线是红色的线,即在实际工资W0/P0时,劳动力需求量为0—N1,其最大需求量为N1,超过N1即供不应求。01/3/2023政治经济学思考Pyy1y0NS潜在产量Nd1Nd0N0N1W0P0JK47SASYPP0Y00SASPYP10Y1
四、短期总供给曲线——中间区域(一)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形态中间区域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其斜率为正,即价格与总供给量同向变化;它是短期总供给曲线SAS的中间段。
这一曲线是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凯恩斯主义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它们提出粘性工资模型。中间区域中间区域1/3/2023政治经济学SASYPP0Y00SASPYP10Y1四、短期48(二)粘性工资模型
1、粘性工资的含义指在短期内货币数量不变的工资(因此只有一根工资线W1);相对于刚性工资来说,它是可变的工资,只是短期内受长期合约所制约而不变。
2、粘性工资理论假定
就业量由厂商对劳动力的需求决定(不是供求均衡决定);
3、“粘性工资理论假定”的理由劳资双方的合约只规定了名义工资量,没有规定雇佣量,厂商完全按照工资量高低决定雇佣量。1/3/2023政治经济学(二)粘性工资模型1、粘性工资的含义12/1149Pyy2y1NdN1N2W1P1NW/PW2/P2Y=f(N0,K)ⅣⅠⅢⅡW1/P1ASsJKP2
(二)粘性工资模型
3、粘性工资模型下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在上述假定下,若名义工资W1、价格P1,实际工资W1/P1,劳动需求及就业量N1,供给量Y1,Ⅰ区内P与Y1的组合点为J;
若名义工资W1、价格P2,实际工资W1/P2,劳动需求及就业量N2,供给量Y2,Ⅰ区内P与Y2的组合点为K;J、K的连线即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含义:若要提高总供给量Y,除非降低实际工资(或提高商品价格)。N1N21/3/2023政治经济学Pyy2y1NdN1N2W1P1NW/PW2/P2Y=f(N50(三)工人错觉模型
这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提出来的;
1、什么是工人错觉?由于工人混淆实际工资与名义工资的区别,造成工人对未来物价水平的预期与物价的实际水平存在偏差的现象。
1/3/2023政治经济学(三)工人错觉模型这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51
凯恩斯认为,工人具有货币幻觉。这就是说,劳动者只注意货币的面值而不注意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或者说,工人只注意名义货币工资的高低而不注意实际工资的高低。因此,工人对货币工资不变但价格水平上升与货币工资下降但价格水平不变这两种实际工资下降的情况持不同的态度,他们反对后者但不反对前者。由于劳动者具有货币幻觉,反对货币工资下降而不反对货币工资上升,货币工资具有下降刚性,即货币工资上升容易下降难。1/3/2023政治经济学凯恩斯认为,工人具有货币幻觉。这52凯恩斯凯恩斯认为:凯恩斯区域工资刚性中间区域有向上弹性1/3/2023政治经济学凯恩斯凯恩斯认为:12/11/2022政治经济学53(三)工人错觉模型2、工人错觉模型(1)工资有弹性,能够在短期内调整劳动力供求关系(与前面不同);(2)厂商依据实际工资决定劳动需求量;劳动者依据预期实际工资决定劳动供给量;1/3/2023政治经济学(三)工人错觉模型2、工人错觉模型12/11/2054(三)工人错觉模型
3、什么是“预期实际工资”?预期实际工资W/Pe=(W/P)×(P/Pe)P/Pe是实际价格水平与工人预期价格水平的比;若二者相等(P=Pe),意味着工人预期正确;若二者不等(P/Pe>1或P/Pe<1,即P>Pe或P<Pe),这意味着工人预期存在错觉;当P/Pe>1(存在错觉)即P>大于Pe时,劳动者会增加供给量,相反,则减少供给量。1/3/2023政治经济学(三)工人错觉模型3、什么是“预期实际工资”?1255NN14、工人错觉模型中的劳动市场均衡N3BW2/P2W2/P1W1/P1W1/P2AE2E1Ns1Ns2NdW/PN2
价格P1,名义工资W1、W2时,即实际工资W1/P1、W2/P1时,有供给量N1和N2,劳动供给曲线,均衡供给量为N1。
若价格上升至P2,名义工资仍为W1、W2,实际工资为W1/P2、W2/P2;存在错觉,劳动供给量仍为N1、N2,劳动供给曲线,均衡劳动供给量为N3。Pe
Ns1Ns2C1/3/2023政治经济学NN14、工人错觉模型中的劳动市场均衡N3BW2/P2W2/56Pyy2y1NdN1N2W2P1NW/PW2/P2Y=f(N0,K)ⅣⅠⅢⅡW1/P1ASsJKP25、工人错觉模型下的短期总供给曲线W1E1E2BANs1Ns2(1)若价格P1,名义工资W1,实际工资W1/P1,劳动供给曲线Ns1,均衡供给量N1,国民收入Y1,P1与Y1的组合点J;(2)若名义工资增加为W2,价格P2(上涨),实际工资W2/P2,P>,存在错觉,劳动供给增加,劳动供给曲线Ns2,均衡供给量N2,国民收入Y2,P2与Y2的组合点K点;
J与K值的连接为错觉模型下的短期总供给曲线。Pe
1/3/2023政治经济学Pyy2y1NdN1N2W2P1NW/PW2/P2Y=f(N57当实际工资下降(或物价上涨幅度大于名义工资上涨幅度)时,由于工人对工资上涨幅度与物价上涨幅度的预期之间存在错误,能够增加劳动供给,从而能够增加均衡供求数量,增加就业量。“工人错觉模型”的思路与前面短期劳动供给模型的思路具有相似性:劳动需求方在实际工资较低的水平下能够有较大的均衡供求数量和就业量。工人错觉模型下的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含义1/3/2023政治经济学当实际工资下降(或物价上涨幅度大于名义58(四)短期供给曲线小结(1)1、凯恩斯区域工资模型与中间区域的粘性工资模型的共同点:(1)都由劳动力需求方决定就业量,从而决定总供给量。(2)“凯恩斯区域”理论中,失业使得劳动者失去议价能力,故而需求方决定雇佣量和均衡就业量;“粘性工资模型”理论中,合约限定了劳动者,使其失去议价能力,故而需求方决定就业量;2、凯恩斯区域工资模型、中间区域的粘性工资模型、工人错觉下的工资模型的共同点:实际工资下降能增加均衡供求数量或就业量。1/3/2023政治经济学(四)短期供给曲线小结(1)1、凯恩斯59短期供给曲线小结(2)1、凯恩斯区域:工资刚性,1对N(一个实际工资对N个劳动力需求)2、中间区域:工资粘性,N对N(N个实际工资对N个劳动力需求)3、中间区域:工人错觉(货币幻觉):工资向上弹性,NN对NN→发散(N个工资曲线、N个实际工资对N条劳动力供给曲线——N个劳动力供求均衡点)比较长期总供给曲线:NN对N→收敛(1个供求均衡点)1/3/2023政治经济学短期供给曲线小结(2)1、凯恩斯区域:工资刚60第三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本节将总供给与总需求结合起来考察,得出总供求均衡模型,或总供求均衡位置。具体来说,就是分析特殊情况下和正常情况下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移动时的总供求均衡模型。1/3/2023政治经济学第三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本61总需求与总供给曲线移动PYASADP*Y*↖↗1/3/2023政治经济学总需求与总供给曲线移动PYASADP*Y*↖↗12/11/262
AS曲线的移动如果价格水平不变,其他原因导致总产出水平变化,可以看作AS曲线在坐标内的水平移动。AS曲线水平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劳动生产率、技术创新和资源状况的改变。第三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3/2023政治经济学AS曲线的移动第三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2/163第三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凯恩斯区域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
(1)初始阶段的曲线:总需求曲线为AD,凯恩斯区域内的总供给曲线为AS;均衡点E,均衡价格PO,均衡就业量为E,均衡产量Y0;
(2)曲线移动:若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总需求曲线AD移动为AD1,有新的交换位置E1,均衡价格仍然为P0,均衡就业量为E1,均衡产量Y1;这表明,实施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可以增加就业量和国民收入但不会提高价格。yASEE1ADAD1PP0Y0Y1
凯恩斯区域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图1/3/2023政治经济学第三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一、凯64四个区域含义不同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0ry4321LM100150200250ISIEE’ⅣⅢE’’ⅡI<SL<MI<SL>MI>
SL>MI>SL<M利率r
在凯恩斯区域,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也不会引起利率上升;因为:在经济危机时期(I区),不仅资源大量过剩,货币也大量过剩;所以,扩张性财政政策不会引起货币短缺,利率上升。1/3/2023政治经济学四个区域含义不同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0ry4LM65PyLASyfP0P1复习
1.长期总供给曲线LAS
它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供给线,即无论价格水平怎样变化(即无论价格水平是P0还是P1),供给量都不变(总是Yf)。0二、古典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一)古典总供给曲线条件下的财政政策与挤出效应1/3/2023政治经济学PyLASyfP0P1复习0二、古典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66PyLASy0AD0P0
2.古典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总需求曲线由AD0移向AD1,交点为E1,均衡产量仍是Y0。这说明: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时,不能增加产量(仍然是Y0,因为LAS为充分就业时的劳动供给曲线),但会使物价上升(从PO上升到P1)。0E0(一)古典总供给曲线条件下的财政政策与挤出效应AD1E1P11/3/2023政治经济学PyLASy0AD0P02.古典总供给—总需求模型67
为什么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不能增加国民收入Y,却反而使物价上涨?因为,在LAS时,扩张性财政政策产生了挤出效应(具体分析见后页),根据原理,利率也会同时上升。
1/3/2023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不能增加国民收入Y,却反而68(一)古典总供给曲线条件下的财政政策与挤出效应3.古典总供给曲线下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1)古典总供给曲线下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指私人企业的投资因政府购买增加而下降(充分就业状态下)。
(2)产生挤出效应的原因:政府支出增加导致需求超额增长→物价上涨→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利率上升→私人企业投资减少。
1/3/2023政治经济学(一)古典总供给曲线条件下的3.古典总供给曲线下财政政策的69PyLASy0IS0IS1r0r1第一,在初始时期,IS与LM交于E0点,同时落在LAS曲线上,利率为r0,E0点这个组合意味着:不仅总供求均衡或均衡国民收入(即产品市场IS与货币市场LM均衡),而且是充分就业均衡(落在了劳动总供给曲线LAS上);第二,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后,IS曲线从IS0向IS1移动,有总供求均衡E1点,均衡国民收入Y1,但是,这个均衡不是充分就业均衡,它大于充分就业的总供给:求大于供;第三,在古典情况下,求大于供导致价格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利率上升、投资需求下降:LM曲线从LM0向LM1左移,LM1与IS1交于E2点,于是有均衡国民收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Y0,均衡利率r1。0E2E0(3)用IS-LM模型推导古典总供给曲线条件下挤出效应LM1LM0E1y1→r2←↑↑1/3/2023政治经济学PyLASy0IS0IS1r0r1第一,在初始时期,IS70古典模型下“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结果
基于LAS→IS右移→价格涨→实际货币供给减少→LM左移→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减少→向LAS均衡(不可能实现的国民收入向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收敛)。结果:价格上涨,利率上升。1/3/2023政治经济学古典模型下“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结果基于71比较IS—LM模型与AS-AD模型中的挤出效应(1)在15章(P398),我们谈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是在非充分就业均衡下,针对IS曲线的斜率大小讲的,即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时,如果IS曲线斜率大,即投资者对利率敏感,对国民收入增长就不利,就有挤出效应;(2)在17章(这里),我们谈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是基于LAS曲线即充分就业这个大前提来说的: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不能超越物质基础这个前提。1/3/2023政治经济学比较IS—LM模型与AS-AD模型中的挤出效应72在凯恩斯区域与古典区域内
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应比较总供给曲线国民收入利率价格凯恩斯区域(短期)增加不变不变古典区域(长期)不变提高提高1/3/2023政治经济学在凯恩斯区域与古典区域内
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应比较总供给73PyLASy0AD0P0
1.古典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总需求曲线由AD0移向AD1,交点为E1,均衡产量仍是Y0。这说明: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与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一样,不能增加产量(仍然是Y0,因为LAS为充分就业时的劳动供给曲线),但却使物价上升(从PO上升到P1)。0E0AD1E1P1(二)在古典总供给曲线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与货币中性1/3/2023政治经济学PyLASy0AD0P01.古典总供给—总需求模型74PyLASy0r1第一,在初始时期,IS与LM交于E0点,同时落在LAS曲线上,利率为r0,E0点这个组合意味着:不仅是总供求均衡或均衡国民收入(即产品市场IS与货币市场LM均衡),而且是充分就业均衡(落在了劳动总供给曲线LAS上);第二,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后,LM曲线从LM0向LM1移动,有总供求均衡E1,均衡国民收入Y1,但是,这个均衡E1不是充分就业均衡,它大于充分就业的总供给:求大于供;第三,在古典情况下,求大于供导致劳力等资源价格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LM曲线左移,利率向上反弹、投资需求下降:LM曲线从LM1向LM0左移,LM0再次与IS0交于E0点,于是有均衡国民收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Y0,均衡利率r0。0E0E12.用IS-LM模型推导古典总供给曲线条件下挤出效应LM0LM1E1y1→r0IS0←↑↓1/3/2023政治经济学PyLASy0r1第一,在初始时期,IS与LM交于E0点75古典模型下“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结果
基于LAS→LM右移→价格上涨→实际货币供给减少→LM左移→利率向上反弹→私人投资减少→向LAS均衡(不可能实现的国民收入向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收敛)。结果:价格上涨,利率回到原位。1/3/2023政治经济学古典模型下“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结果基于76在凯恩斯区域与古典区域内
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应比较总供给曲线国民收入利率价格凯恩斯区域(短期)增加下降不变古典区域(长期)不变不变提高1/3/2023政治经济学在凯恩斯区域与古典区域内
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应比较总供给77
国民收入Y增加(Y1→Y2)价格P上涨(P1↑P2)利率r上升(r1↑r3)(后页推导)(一)短期总供给曲线处于中间区域时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政策效应:三、短期(总供给曲线中间区域)
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3/2023政治经济学国民收入Y增加(Y1→Y2)(一)短期总供给曲线处78第一,在初始时期,AD与AS交于E1,国民收入Y1,价格P1,同时,IS与LM交于E11,利率r1,第二,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IS0移向IS1,交于E12,利率r2;同时,AD0移到AD1;第三,当价格P1时,总供给AS对应Y1,总需求AD1对应Y3,供不应求即Y3>Y1;供不应求,价格P上升,实际货币量减少,LM向左移动;LM的移动一直到AS=AD1即同时LM=IS时才停下来;此时,价格P2,利率r3,国民收入Y2。ASAD0AD1E1E13E11E2LMP2LMP1IS1IS0y1P1P2r1r300E12y2y3r2↗↗↖↑↑(一)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应(用IS-LM推导)1/3/2023政治经济学第一,在初始时期,AD与AS交于E1,国民收入Y1,价格P179在凯恩斯区域、古典区域及中间区域内
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应比较(小结)总供给曲线国民收入Y利率r价格P凯恩斯区域增加不变不变中间区域增加上升上升古典区域不变上升上升1/3/2023政治经济学在凯恩斯区域、古典区域及中间区域内
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应80
国民收入Y增加(Y1→Y2)价格P上升(P1↑P2)利率r下降(r1↓r2)(后页推导)(二)短期总供给曲线处于中间区域时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应:三、短期(总供给曲线中间区域)
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3/2023政治经济学国民收入Y增加(Y1→Y2)(二)短期总供给曲线81第一,在初始时期,AD与AS交于E1,国民收入Y1,价格P1,同时,IS与LM交于E11,均衡利率r1,第二,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LMP1移向LMP3,交于E13,利率r3;同时,AD0移到AD1;第三,当价格P1时,总供给AS对应Y1,总需求AD1对应Y3,供不应求即Y3>Y1;供不应求,价格P上升,实际货币量减少,LM向左移动;LM的移动一直到AS=AD1即同时LM=IS时(E12)才停下来;此时,价格P2,利率r2,国民收入Y2。ASAD0AD1E1E13E12E2LMP2LMP3ISE11y1P1P2r100E12y2y3r2↑(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应(用IS-LM推导)E2LMP1r3E13↘↖1/3/2023政治经济学第一,在初始时期,AD与AS交于E1,国民收入Y1,价格P182在凯恩斯区域、古典区域及中间区域内
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应比较总供给曲线国民收入Y利率r价格P凯恩斯区域增加下降不变中间区域增加下降上升古典区域不变不变上升1/3/2023政治经济学在凯恩斯区域、古典区域及中间区域内
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应83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总供给曲线实施两种政策时的国民收入Y利率r实施两种政策时的价格P凯恩斯区域增加不变中间区域增加上升古典区域不变上升总供给曲线实施财政政策时的利率r(m不变)实施货币政策时的利率r凯恩斯区域不变下降中间区域上升下降古典区域上升不变1/3/2023政治经济学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总供给曲线实施两种政策时的国民收84PyLASy1P20E0E1ASsE2y2→P0←↑↓(三)AD-AS模型分析萧条、高涨和滞涨阶段的效应1、从萧条到高涨时的需求管理政策及其效应(1)初始阶段,若AD0与ASS交于E0,Y0<Y1(充分就业均衡),经济处于萧条阶段;(2)实施扩张性财政(或货币)政策,AD0移向AD1,AD1与ASS交于E1,实现充分就业均衡(Y1/P1),经济稳定;(3)若AD继续扩大,移向AD2,与ASS交于E2,Y2>Y1、P2>P1,存在通货膨胀;于是,不得不实施紧缩政策,AD2回到AD1,重新交于E1——这是一个过程。y0AD1AD0AD2P11/3/2023政治经济学PyLASy1P20E0E1ASsE2y2→P0←↑↓(85(三)经济萧条、经济高涨和经济滞涨2、资源问题引起供给AS下降时1/3/2023政治经济学(三)经济萧条、经济高涨和经济滞涨2、资源问题引起供给AS下86第十七章国民收入决定:总供求模型本章将把前面部分中的两个假定去掉:
1.假定商品价格不变(前面只分析了利率r变化)时总供求均衡,本章引入价格变化对总供求均衡的影响。
2.(前面)假定总供给不变,总供求均衡取决于总需求,本章引入总供给变化对总供求均衡的影响。1/3/2023政治经济学第十七章本章将把前面部分中的两个假定去87第一节总需求曲线一、总需求函数1、总需求:指经济社会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Y来表示。2、总需求函数:产出Y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函数关系,即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函数关系。3、存在价格变量时,总供求均衡即IS-LM的交点,其交点值即Y的量值,同样也是由IS曲线与LM曲线方程的联立方程式决定:1/3/2023政治经济学第一节总需求曲线一、总需求函数12/11/2022政治经88
(1)IS曲线方程即产品市场供求均衡值Y:
Y=(C0+I0-dr)/(1-c)=α
(2)LM曲线方程即货币市场供求均衡值Y:Y=M/P=kY-hr=β
(3)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Y值(经过移项):
Y=[α]+[β].1/P
(α与β的具体内容见教材)1/3/2023政治经济学(1)IS曲线方程即产品市场供求均衡值Y:12/1189Y=[α]+[β].1/P
α、β为常量的情况下,Y值取决于价格P值,
P值为价格指数,P值与Y值反向变动:P值大,Y值小;P值小,Y值大;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Y值:1/3/2023政治经济学Y=[α]+[β].1/Pα、β为常量的情况下90教材(P433)举例:
在IS曲线方程与LM曲线方程的数据已知的情况下,分三步求取均衡值Y:第一步:将已知数据直接注入IS曲线方程;第二步:将已知数据注入LM曲线方程;第三步:求解未知数Y。1/3/2023政治经济学教材(P433)举例:在IS曲线方程与LM曲91
(1)已知符合IS曲线方程的数据:C0=300c=0.75I0=400d=12500IS曲线方程:Y=(C0+I0-dr)/(1-c)
=(C0+I0)/(1-c)-(d/1-c)r将数据注入公式:Y=2800-50000r(2)已知符合LM曲线方程的数据:M=1250k=0.5h=25000LM曲线方程:Y=M/P=kY-hr将数据注入公式:1250/P=0.5Y-25000r(3)求IS=LM即均衡时的Y值:Y=1400+1250/P1/3/2023政治经济学(1)已知符合IS曲线方程的数据:12/1192Py0ADP1P2y1y2D1D2二、总需求曲线(AD曲线)及其推导
(一)总需求曲线的含义及特点
1.AD曲线的含义: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国民收入Y与价格关系组合而成的总需求曲线;
2、特点: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反向变动:价格下降,总需求增加;价格上升,总需求减少。
3、反向变动的原因:(1)若价格变化不影响产品市场供求均衡,即不影响IS曲线,但影响LM曲线,即影响LM曲线中货币的实际供给:(教材P391)1/3/2023政治经济学Py0ADP1P2y1y2D1D2二、总需求曲线(AD曲线)93
引入价格后,LM曲线(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为:
(2)影响的途径: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条件下,价格水平下降造成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若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不变,就会出现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利率下降;利率下降会推动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1/3/2023政治经济学引入价格后,LM曲线(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为:94ryISLM(P0)LM(P1)E0y0E1y1PyP0y0E0P1y1ADE11、价格变动前,LM0与IS交于E0,有Y0;
价格从P0下降到P1时(M不变,实际货币供给m增加),LM曲线从LM0移到LM1,与IS交于E1,有Y1;r0r1
2、将不同价格P时不同的Y值一一对应地画于坐标中:P0Y0;P1Y1;连线有AD曲线。0↘(二)AD曲线的推导1/3/2023政治经济学ryISLM(P0)LM(P1)E0y0E1y1PyP0y095ryISLM(P0)LM(P1)E0y0E1y1PyP0y0E0P1y1ADE11、规律:AD曲线左边产品市场供<求,货币市场供>求AD曲线右边情况则相反;
2、例如:
在点A处:P1与Y0组合,产品市场S<I,货币市场供M>L。(原因分析在后)r0r1A00A(三)曲线外的点(非均衡点A)1/3/2023政治经济学ryISLM(P0)LM(P1)E0y0E1y1PyP0y096ryISLM(P0)LM(P1)E0y0E1y1PyP0y0E0P1y1ADE1r0r1
3、为什么AD曲线左边的非均衡点如A点是:产品市场——供<求?货币市场——供>求?
AA00理由A实际上是IS与LM(P1)曲线的Ⅳ区内数字在AD上的反映。BB1/3/2023政治经济学ryISLM(P0)LM(P1)E0y0E1y1PyP0y097
(一)总需求曲线的斜率
1、斜率的含义:反映价格变动与总需求变动的程度。PAD0AD0P0y0P1y1y2y三、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及移动2、效率的特征斜率为负数,曲线向右下方倾斜。3、原因若价格水平上升(下降),实际货币减少(增加),利率上升(下降),投资减少(增加),国民收入减少。0反映Y对P的敏感程度,而实际上反映了投资I对利率r的敏感程度1/3/2023政治经济学(一)总需求曲线的斜率PAD0AD0P0y0P1y984、AD曲线的斜率大小
(1)AD曲线的斜率影响因素
AD曲线的斜率→受IS曲线和LM曲线斜率影响;
IS曲线的斜率→受投资需求的利率敏感系数d和投资乘数1/(1-c+ct)等因素影响(教材第343页);
LM曲线的斜率→受投机需求的利率敏感系数h和国民收入敏感系数k等因素影响(教材P343、387);
投资乘数1/(1-c+ct)即1/﹛1-c(1-t)﹜IS曲线的斜率:(1-c)/d(P384);LM曲线的斜率:k/h(P387);1/3/2023政治经济学4、AD曲线的斜率大小(1)AD曲线的斜率影响因素99
(2)IS曲线的斜率(1-c)/d对AD曲线斜率的影响过程第一,d越小(大),IS曲线的斜率(1-c)/d的值越大(小),IS曲线的斜率越大(小)、IS曲线就越陡峭(平坦);投资乘数1/(1-c+ct)越小(大),IS曲线的斜率越大(小),IS曲线越陡峭(平坦);PAD0AD0P0y0P1y1y2y
第二,IS曲线的斜率越大、越陡峭,AD曲线的斜率就越大、越陡峭;
若AD曲线的斜率越大(小)、越陡峭(平坦),价格变化所引起的均衡国民收入变化就越小(大)(教P436);0斜率之间的关系:d小→IS斜率大→AD斜率大→Y变化小;反之,则相反;
1/3/2023政治经济学(2)IS曲线的斜率(1-c)/d对AD曲线斜率100(3)LM曲线的斜率对AD曲线斜率的影响过程
基本思路与“IS曲线的斜率对AD曲线斜率的影响过程”类似PAD0AD0P0y0P1y1y2y01/3/2023政治经济学(3)LM曲线的斜率对AD曲线斜率的影响过程PAD0AD0P101
(3)LM曲线的斜率k/h对AD曲线斜率的影响过程第一,h越小(大),LM曲线的斜率k/h的值越大(小);LM曲线的斜率越大(小)、LM曲线就越陡峭(平坦);PAD0AD0P0y0P1y1y2y
第二,LM曲线的斜率越大、越陡峭,AD曲线的斜率就越小、越平坦;
若其他因素不变,h越小,实际货币供应量越多(M/P=kY-hr),投资就多,国民收入就多,AD曲线的斜率就小、曲线形状就平坦。0斜率之间的关系:h小→LM斜率大→AD斜率小→Y变化大;反之,则相反;1/3/2023政治经济学(3)LM曲线的斜率k/h对AD曲线斜率的影响过102理由(1)d小(大)→IS曲线的斜率就大(小)、就陡峭→AD曲线的斜率就大(小)、就陡峭→价格变化所引起的均衡国民收入变化就小(大);(2)h小(大)→LM曲线的斜率就大(小)、就陡峭→AD曲线的斜率就小(大)、就陡峭→价格变化所引起的均衡国民收入变化就大(小);AD曲线与d、h、IS、LM曲线斜率关系:分道扬镳d小(大)→Y小(大)(同向而行)h小(大)→Y大(小)(逆向而行)1/3/2023政治经济学理由AD曲线与d、h、IS、LM曲线斜率关系:分道扬镳12/103(二)AD曲线的移动1、IS曲线与LM曲线可以移动,AD曲线也可以移动,因为,AD由它们决定;2、注入扩大(如财政扩张政策)都使IS曲线右移、AD曲线右移;实际货币增加使LM曲线右移、AD曲线右移;相反,则向左移。一切注入增加都使IS曲线和LM曲线右移,二曲线又使AD曲线右移。1/3/2023政治经济学(二)AD曲线的移动1、IS曲线与LM曲104复习1/3/2023政治经济学复习12/11/2022政治经济学105(1)四个区域含义不同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0ry4321LM100150200250ISIEE’ⅣⅢE’’ⅡI<SL<MI<SL>MI>SL>MI>SL<M产品市场货币市场Ⅰi<sL<mⅡi<sL>mⅢi>s短缺L>mⅣi>sL<mIS-LM曲线四个区域(复习一)1/3/2023政治经济学(1)四个区域含义不同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0ry106财政政策效果因IS、LM曲线的斜率不同而异:主动(陡峭),被动(平坦)r
1y0y0Err
0y1y3E’E’’ISIS’LM(平坦)y2(陡峭)rr
1r
0(平坦)(陡峭)ISIS’EEEy0y2y3LM0LM1IS曲线与LM曲线斜率与政策效果(复习二)IS曲线移动时:IS斜率越陡峭效果越好;LM斜率越平坦越好;LM曲线移动时:LM斜率越陡峭越好;IS斜率越平坦效果越好;1/3/2023政治经济学财政政策效果因IS、LM曲线的斜率不同而异:r1y0y0E107
IS、LM、AD曲线斜率与国民收入Y的关系
(1)d或投资乘数1/(1-c+ct)与Y同向:d与IS斜率反向→IS斜率与AD斜率同向→AD斜率与Y反向。
(2)h与Y反向:h与LM斜率反向→LM斜率与AD斜率反向→AD斜率与Y反向。
(注意起点和终点——相反)IS、LM、AD曲线斜率与国民收入Y的关系(复习三)1/3/2023政治经济学IS、LM、AD曲线斜率与国民收入Y的关系IS、LM、A108一、总供给曲线与总生产函数(一)总供给曲线1、总供给指经济社会的总产出,描述了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获得的产量。总供给由劳动、资本和技术决定。2、总供给函数反映总产量与一般价格水平(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几何表示即总供给曲线;第二节总供给曲线1/3/2023政治经济学一、总供给曲线与总生产函数第二节总供给曲线12/11/2109第二节总供给曲线
3、价格水平是如何影响总供给的呢?价格水平影响实际工资水平的高低→→实际工资水平影响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就业量)影响总产量;即:价格→工资水平→劳动力供求→总产量
1/3/2023政治经济学第二节总供给曲线3、价格水平是如何影响总110第二节总供给曲线一、总供给曲线与总生产函数(二)总生产函数1、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劳动N与资本K)的投入与产出Y之间的关系。2、总生产函数: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它表示总投入(N、K)与总产出之间的关系。假定资本存量K为外生变量,则1/3/2023政治经济学第二节总供给曲线一、总供给曲线与总生产函数假定资本存量K111总生产函数:NY0NYMPL—劳动的边际效率是递减的1/3/2023政治经济学总生产函数:NY0NYMPL—劳动的边际效率是递减的1112(三)劳动市场均衡
1、机制分析:将微观劳动力市场均衡理论运用到宏观经济分析中——劳动力价格(实际工资)影响劳动力供求:工资涨,劳动力供给(需求)增加(下降);工资跌,劳动力供给(需求)减少(增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培训投融资居间合同
- 精细器械包装规范
- 2024浙江省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环境保护监测服务合同模板
- 2024济宁科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2024河北省曲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基础化学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 植物试题与答案
- 内科护理课程课件
- 汽车美容店技术服务合同合作纲要
- 医院药品采购制度及流程
- 宿舍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附答案
- 《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案例分析-以康得新为例》10000字
- 2025福建德化闽投抽水蓄能有限公司招聘1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培训
- 【参考】2016扣字排行榜
- 2025年二级注册计量师专业实务真题
- 基于改进YOLOv5的交通标志检测与识别
- 低血糖的识别及处理课件
- 书店接待礼仪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