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自我概念?一、自我?什么是自我?关于“自我是什么?”心理学研究者还没有一致的看法。概念混乱的一个原因是“自我”并不是单一的实体,它有许多结构和过程。例如,关于“愉快,”自我的一个方面是愉快本身的感觉或体验即哲学家所指的可感受性(qualia)或者感觉性(sentience);第二个方面是有意识的识别,我的愉快感属于我——是我感觉愉快;第三个方面指注意的焦点——我能意识到或不能意识到我目前的愉快状态,如我能感觉到愉快但没有注意它,因为我集中精力滑雪下山;最后,我对自己是愉快的有一个稳定的表征即我能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愉快的人,或者我认为“滑雪时,我总是感到愉快”。自我的这四个方面仅是自我的例子,说明了“自我”的复杂性。?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最早于1890年提出自我有两个不同的方面即主体我(I)和客体我(me)。“主体我”是一个代理者(agent)、行动者、心理功能的执行者。“主体我”作为执行者,有一定的功能,如控制冲动、计划未来,监控并评价自己的进步、控制自我表现的方式。自我另一个重要的方面:被观察和感知的“客体我”。当一个人的注意集中在自我上时,他看到的是“客体我”,“客体我”作为一个对象,表征在人们的自我概念中。每个人形成的关于“客体我”的自我理论(self-theory),是一组关于自我的概念。个体的自我概念并不是对现实像镜子式的简单反映。自我概念包括大量有关信息的整合和组织,如对他人和世界的印象。人们自我概念的来源是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和评价以及在与他人交往时他人对自己的反应。虽然在人的一生中自我概念是在变化着的,但它的基础在人幼年时就形成了。儿童从经验中形成自我概念,已经形成的自我概念反过来又影响儿童未来的经验。?罗宾斯(R.W.Robins)等人认为,有关自我的所有定义可归结为两类基本的现象:一类是正在进行的自我觉知(self-awareness)感,另一类是稳定的心理表征。这一观点与詹姆斯将自我分为“主体我”和“客体我”的观点是一致的。?罗宾斯认为自我觉知与自我表征有不同的特点(见表8-1)。自我觉知指意识的特定形式,对象是自我,作为公开的或个人的对象。例如,我能意识到我正在看一幅画,但当我意识到我认为画是美丽时,或者当我开始担心他人正评价我对这幅画的欣赏时,我的意识便成为自我意识。平克(S.Pinker)提出,自我觉知有两个方面:感觉性(sentience)和通达信息(accesstoinformation)。感觉性指个体能意识到,与无意识相反。通达信息指个体报告心理内容的能力,包括思想、感情和意向等。?稳定的自我表征是反映活动的产物(“客体我”),而不是反映活动本身(“主体我”)。米德(G.H.Mead)提出,“自我的基本难题”是个体“到自身之外,成了自己知觉的对象”。自我心理表征可把人作为过去、目前或者未来中身体的、社会的、心理的或者道德的人,这就是研究者所指的自我概念(self-concept)。?表8-1两类自我现象正在进行的自我觉知感稳定的自我表征“主体我”“客体我”自我作为主体自我作为对象自我作为感知者自我作为被感知者感觉性个人的(情景的)记忆可感受性自我认识(语义记忆)现象学语言的/符号的自我主观体验?自我概念作用者自我表征自我觉知?自我理论自我意识?理想的/应该的/可能的自我 ?(资料来源:R.W.Robins,J.K.Norem&J.M.Cheek,1999)?哈特等人(D.Hart)曾提出自我表征(self-representations)的内容从具体水平到抽象水平有三种形式。一是具体水平上的个人的或自传式的记忆,与情景记忆有关。如“我记得上次与这个人在一起时,我感到害羞。”二是语义表征或关于自我的概括化的知识。如“我是一个害羞的人。”三是抽象或概念水平上是关于自我的理论。例如,德韦克等人的内隐自我理论认为,一些人拥有“我总是害羞”的信念,而另一些人认为“如果我付出努力,我能克服自己的害羞”等。?自我觉知(“主体我”)和自我表征(“客体我”)一直被认为是个性因素。有的人有较多的自我觉知,而有的人有较少的自我觉知;有的人注意自己的公开自我,有的人注意私人自我;人们自我表征的内容、结构、稳定性、清楚性和复杂性也是不同的。这些方面的差异也是个性差异的重要体现。?自尊(self-esteem)?自尊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人们的自我觉知中,评价自己即“主体我”评价“客体我”;同时,人们也形成评价性的稳定心理表征。自尊体现了个体对自己所持有的特质的评价、感受和态度,它表达了一种肯定或否定的自我态度和情感,表明个体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重要的、成功的和有价值的。?在许多情况下,研究者对自尊的理解与界定是不一致的。有的研究者把自尊与自我概念理解为类似的概念,但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自尊与自我概念是不同的。波普(A.W.Pope)等认为自尊与自我概念的不同在于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己各个方面特质的知觉与判断,而自尊是对自我概念中所包含的信息作出的评价。也就是说,自我概念是个人认为自己所具有的种种特质,诸如对能力、成就、外貌、身体、人际关系、道德等方面的认知判断,而自尊是个体在自我价值判断中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我情感或自我体验。自我概念主要体现了一种事实判断,而自尊主要体现了一种价值判断。因此,自我概念是自我的认知部分,自尊是自我的情感部分。?自尊的含义往往涉及三个方面:自尊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自我认可和自我价值感;自尊反映了一个人喜欢自己的程度;自尊是一个人相信自己,对自己的自信程度。因此,自尊涵盖了自我满意、自我悦纳和自我价值等。?自我图式(self-schemata)?马库斯(H.Markus)提出自我概念也叫自我图式,是指自我的概括化,如“我是一个独立的人”,“我习惯于依靠别人”。这些认知来自于过去的经验,它们一旦形成就指导人们加工与自我有关的新信息。例如,如果一个人有依赖、被动和服从的自我图式,那么他将比没有这些图式的人更快地加工和记忆与这些图式有关的信息。人们对描述特质的信息比非特质的信息有更好的回忆。因而,人们对与自我有关的信息进行特殊的认知处理,对这些信息的注意也较多。个人在编码信息时使用自我图式。希金斯(E.T.Higgins)提出,不同的人在编码与自己有关的事件时,使用的图式和建构是不同的。这些自我概念也有动机意义。例如,绝大多数人愿意保持对自己的积极观点,认识自己,提高并改进自己。?二、自我的结构?关于自我的结构,不同的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下面主要论述三种观点。?(一)自我的多维结构?传统上人们一致认为自我是单一的。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自我的特征是多方面的、是由多种成分组成。这些不同的自我反映人们个性的不同方面。?自我概念是变化的,也就是说它随着情境、自我评定的行为类型和文化的不同而不同。文化和群体的信念与价值深深地影响着个体如何看待自己和未来,甚至自我的概念和定义也有很大的文化差异。自我在个人主义社会中比在集体主义社会中受到更大的重视,而看重群体的社会强调个人和他人之间的关系,不太重视自我和自我提高。?马库斯等人提出个体能够接近的自我概念叫做工作自我概念(workingself-concept),它产生于思想和记忆中出现的各种自我概念。马库斯和同事认为,工作自我概念包括过去自我和现在自我的结合以及人们希望成为或害怕成为的可能自我。这些可能的自我指导人的行为,对个人的情绪和动机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工作自我概念的一些成分呈现在图8-1中。图8-1工作自我概念的图式表征?(工作自我概念包括自我不同方面的心理表征,来自于目前和过去以及想象的、可能的未来自我)?(资料来源:W.Mishel,1999)?(二)自我差别(self-discrepancies)观点?在自我的各种心理表征之间,可能存在着差别。正如罗杰斯(C.Rogers)指出的那样,你的现实自我(actualself,即你对自己的表征)可能与你的理想自我(idealself,你愿意成为的表征)有差别。同样,现实自我可能与应该自我(oughtself,你认为你应该成为的表征)有差别。希金斯认为这样的差别不仅自己能体验到,而且能从重要他人的观点中体验到如父母或兄弟(见表8-2)。在你认为的自我和你父亲认为你应该成为的应该自我之间可能有差别。希金斯提出,特定的差别引起特定的情感(见表8-3)。例如,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差别使人产生沮丧感,如失望和不满意等;现实自我和应该自我之间的差别引起人的忧虑感,如恐惧和烦恼。如果这些消极情感较强,人们就试图用各种方法降低或消除它。他们改变对事情的消极看法来消除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差别。例如,没有当选为班长的一位高中生感觉被他人拒绝:“没有人喜欢我”,他希望自己能够有许多亲密朋友来减少这种消极情感体验。个体通过改变行为达到标准或要求,可以消除自我表征之间的差别。例如,一个大学生由于学习不努力,期中考试成绩较差。期末考试时,她努力学习,减轻由于没有勤奋学习产生的内疚感。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大学生改变行为的动机产生于自我表征中的冲突。希金斯提出,这些差异引起情绪上的不安,个体会全力降低它。表8-2关于自我的概念类型自我概念定义例子现实的个人对自己的表征:关于一个人实际具有的特性的信念。我是一个体贴和热心的人,身体健康,并且有吸引力。理想的个人对自己希望、愿意或喜欢成为的表征:关于个人理想中愿意有的特性的信念。我愿意成为慷慨的、成功的、受欢迎的和被人爱的人。应该的个人对自己应该成为的或者感觉有义务成为的表征:关于个人有义务拥有的特性的信念。我应该有抱负、坚定、勤奋和有纪律。?注:除了自己的观点外,每个概念也能从重要他人的观点来表征。例如,你对你父亲认为你应该成为的知觉(如强大意志而不是体贴)是自我的“应该/他人”表征。(资料来源:E.T.Higgins,1987)表8-3图解的自我差别自我差别类型诱发的情感例子现实的/自己的:理想的/自己的失望和不满意我感觉沮丧,因为我不像我希望的那样有吸引力。现实的/自己的:理想的/他人的羞愧和困窘我感到羞愧,因为我不能成为父母希望我成为的人。现实的/自己的:应该的/自己的内疚和自我蔑视我恨自己,因为我应该有更多的意志力。现实的/自己的:应该的/他人的恐惧或感觉被威胁我害怕我父亲对我发怒,因为我对工作不像他认为我应该的那样努力。?(资料来源:E.T.Higgins,1987)三)自我层次结构在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时,通常人们能想出大量的内容。人们对我是谁的表征包括人们信念中的每一件事即对自己在各种关系中地位的看法和情感。自我是高度复杂的心理结构,表征着个体和文化之间多年相互作用的结果,“自我”结构涉及个体拥有的“多种自我”。正如墨菲(G.Murphy提出的那样,在一种文化中、不同的文化中以及人们所处的群体中,不同人的自我的抽象和整合程度是不同的。罗宾斯等人对自我的水平和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对自我的层次和不同结构的解释(表8-4)。第一行显示个人自我,反映人们对自己的私人自我的信念,包括特质、价值和能力。第二行表示关系自我,反映人们在亲密关系背景中如何看待自己。第三行表示社会自我,反映人们在更一般的人际关系中如何看待自己,包括他们的社会角色和声望。第四行表示集体自我,反映人们对自己的各种参照群体的认同,如宗教、种族和国籍等。?人们自我表征的水平不同,获得的自尊也不同。当个体集中在个人自我上时,自尊来源于满足个人的愿望。当个体集中在集体自我上时,自尊来源于个人所在集体的成就和声望。人们从自我感觉和有关系的他人的成就中获得自尊。?表8-4自我的层次和结构?水平定向描述例子自尊的根据文化差异个体差异个人的私人的特质、价值和能力“我是一个敏感的人”个人的渴望和标准独立的/个人主义的个人认同定向,Rosenberg自尊量表,个人的自我意识,个人主义量表关系的亲密的与人们有直接个人联系的其他人“我是小王的亲密朋友”相互的尊敬;来自于亲密他人的自豪和确认相互依赖的/集体主义的相互关系量表,相互依赖自我解释量表,内部工作模型社会的人际的社会角色和名誉“我是一个受欢迎的教授”公开的承认,他人的表扬社会认同定向,公开自我意识量表,社会自我自信量表,社会自我自信集体的公共的人们所属的社会归类“我是爱尔兰人”种族的自豪,以个人的社会团体为自豪集体认同定向,集体自尊量表,团体量表中包含他人,集体主义量表?另外,特里安迪斯(H.C.Triandis)等的研究证明,对自我的各种水平的重视程度存在着文化差异。从广泛的角度来看,西方文化(如美国、加拿大、西欧国家)倾向于个人主义,强调个人自我,而东方文化(如日本、中国、印度)倾向于集体主义,强调集体自我。马库斯等人把这一差异的特征称为独立的自我解释和相互依赖的自我解释。?三、自我的适应功能?在已有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诺宾斯等人把自我的各种适应功能归结为四类:自我调节、信息加工过滤、理解他人和认同过程。每一种适应功能都要求个体有稳定的自我表征和反映自己心理过程的能力。?(一)自我调节?自我有执行功能。它控制、调节和组织心理活动,指导人们的行为、情绪、思想和目标。布朗(J.D.Brown)概括了自我调节过程的三个方面:选择目标、准备行动、把目前状态和愿望状态进行比较并评价自己取得的进步。自我觉知和稳定的自我表征对自我调节是非常重要的。自我觉知作为执行者,促进个体表现出目标指向行为,使个体能够评价与目标有关的结果。稳定的自我表征是追求的目标和获得结果的参照标准。在复杂的目标结构中,自我区分不同目标的优先次序,组织指向目标的行为。希金斯的自我差别理论认为,个人把现实状态与期望的结果状态进行比较,产生表征不同愿望的两个“自我导向(self-guides)”。“理想的”自我导向表征人们理想中愿意拥有的特性以及他们的希望和渴望,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差别使人产生沮丧情绪,如悲哀。“应该的”自我导向表征道德、价值和规范,或者认为自己应该什么样,实际自我和应该自我之间的差别使人产生烦恼情绪,如内疚和焦虑感。不同自我导向的强度不同,从而使人能够根据其强度,确定目标指向行为的优先次序。?希金斯把不同种类的自我差别及其感情结果与“调节焦点”的动机理论联系起来,考虑非愿望结果在自我调节中的作用。他提出,自我调节有抑制焦点和促进焦点的作用,前者产生与安全有关的基本生存需要的体验,后者形成对养育需要的体验。抑制焦点与应该自我导向、对消极结果的敏感性和回避策略有关;而促进焦点与理想自我导向、对积极结果的敏感性和趋近策略有关。希金斯关于自我调节焦点的研究阐述了自我的适应功能、自我结构和个性之间的联系。虽然他的工作主要考虑调节焦点的情境影响,在调节焦点中也有个体差异,例如特质焦虑很可能强化抑制焦点。?很明显,自我调节的能力并不保证个体能够有效地从事目标。人们常常表现出自我击败和不适应的行为。如个体有时会以保护自尊的方式为自己设立失败。自我调节和目标追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自我觉知和自我表征之间的冲突有关。一些人在解决目标冲突时面临着大量的困难,他们缺乏适用于不同情境的、稳定的“真实的”自我参照,他们的理想自我和应该自我之间有冲突。?(二)信息加工过滤器?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自我起过滤器或透镜的作用,世界通过自我被体验。就像个体并不加工环境中所有的视觉信息一样,个体选择性地加工与自我有关的信息,根据一定的优先次序组织这些信息。总之,对自我信息的加工和组织与对他人信息的加工是不同的尤其非亲密他人。人们的自我表征由认知结构或者图式组成,组织和指导关于自我信息的加工。因而,自我充当组织严密的信息过滤器。自我有四种基本的动机:精确性、一致性、社会赞成和地位、自我提高。这些动机影响着自我注意、编码、提取和行为。诺宾斯等人用四个比喻描述这些动机定向:科学家、一致性寻求者、政治家和自我主义者。?1.科学家(精确性动机)?科学家的比喻假设个体力图了解自己和世界,无感情地寻求真实的信息。这一比喻起源于凯利(G.Kelly)的个人建构理论和海德(F.Heider)的早期归因理论。凯利提出,就像科学家以实验为基础形成理论,一般人使用事实和观察形成“个人建构”即关于自我和世界的理论。与科学理论一样,这些建构使人们能够解释和预测行为。一些自我理论认为,人们的行动至少部分像科学家。科学家比喻表明人们受资料驱动,无感情地寻求精确的自我认识。很明显,精确的自我表征有适应功能,帮助人们确定现实的目标,确保自己的行动与实际社会地位一致。?2.一致性寻求者(一致性动机)?一致性寻求者的比喻假设个体致力于用一致的方式看待自己,力图证实以前的自我观点而不关注现实。这一观点起源可追溯至自我一致性理论、平衡理论和认知不协调理论等。斯旺(W.B.Swann)及其同事搜集了大量证据,表明人们主动地选择和创设能够证实自我观(self-views)的背景甚至在他们的自我观消极时也这样。例如,有消极自我观的人宁愿与对自己有不良印象的人交往,而不愿与对自己有良好印象的人交往。人们证实自我概念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选择性注意。当个体加工关于自己的信息时,他们受已有自我概念的影响,如果这些信息与自我图式不一致,他们可能不注意这些信息。罗斯(Ross)关于自传记忆的研究表明,人们选择性地记住与目前自我观一致的生活事件即他们重新建构过去以适合目前的自我观。虽然一致性寻求可能使人们的信息加工出现错误,但它在高度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是有用的和有效的。正如斯旺等人指出的那样,“稳定的自我概念就像轮船的舵,支持人们对自己在社会生活的海洋中航行能力的自信”。一致性也有人际功能,能使人们在一段时间里的行为保持一致。?3.政治家(社会赞成和地位动机)?政治家的比喻假设人们力争用给他人留下最有利印象的方式表现自己。这一比喻来自于符号相互作用论、角色理论和印象管理理论的观点。这些理论强调社会交往的交互性质,即人们通过与他人交往建构和处理社会现实。在交往中,人们的行为代表公开的表现,呈现自我形象让社会评价。这些自我表现(self-presentations)的目标是融洽相处(即获得他人的称赞),获得成功(即获得社会地位和权力)。像政治家一样,人们对不同的观众是有责任的,观众把各种冲突的要求和期待加给他们。作为政治家的个人试图维持积极的公开的自我形象,这样能够提高地位,而降低冲突。?4.自我主义者(Egoist)(自我提咼动机)?自我主义者的比喻假设人们自恋式地歪曲信息以提咼自我价值。实际上,很多自我理论认为,人们有保护和提咼自我价值的动机。奥尔波特提出自我防御是一个“自然的最古老法则”,认为自我提咼是与生存需要相联的人类最基本的动机。最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80年代的大量研究证明,在广泛的背景中自我知觉有积极性偏向(即自我提咼倾向),包括个性特性的自我知觉、成功和失败的自我归因、控制知觉、对反馈的反应以及关于未来事件可能性的信念。泰勒(S.E.Taylor)等人提出,自我知觉表现出广泛的和持久的积极偏向,可能是由于自我提咼的基本动机。自我提咼偏向即关于自我的积极幻想,可以促进人们追求目标,产生积极的情绪。?推动自我信息加工的四个动机,精确性、一致性、社会赞许和自我提高——给人们提供了能够灵活适应复杂社会环境的工具。正如平克提出的那样“,自我有许多部分,一些为品行,一些为理由。一个自我可能欺骗另一个自我,但第三个自我不时看到事实。”斯旺等人提出,各种自我评价动机组成一个等级系统,不同的动机产生于不同的加工阶段;具体地说,自我评价通过一系列认知操作进行,自我提高动机推动自我评价的第一阶段,一致性推动第二个阶段,代价——利益分析推动第三个阶段的自我评价。?(三)理解他人的心理?自我是理解他人的参照点。人们通过他人的意图、信念和愿望解释他人的行为,因为内省告诉人们,自己的行为由自己的意图、信念和愿望所推动。更具体地说,人们假定自己的行动方式是他人在同样情境中行动的方式。因而,自我觉知或者自我洞察力(self-insight),能够促进对他人的洞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解释、预测和控制他人的能力。自我觉知能力促进以内省为基础的社会策略,如同情、移情、感激、欺骗和假装。?汉弗莱(Humphrey)等提出,自我觉知进化的目的是帮助人们理解他人。在发展心理学中,戈德曼(Goldman)等模仿理论支持者提出,儿童通过反映自己的内部状态、情感和意图,模拟在他人心里可能发生的活动并学习理解他人。与此一致,孤独症儿童无能力理解他人所知道的、想要的以及他人的感觉,因而他们的社会交往技能显著降低。?反映人们的内部状态和情感的能力以及把它们投射到他人的另一种能力,是移情体验和自我意识到的情绪。人们有区分真实情绪和假情绪的能力,部分原因是因为人们知道如果自己能假装情绪,他人也能。更一般地说,自我意识到的情绪,如困窘、羞愧和自豪的作用是调节社会行为、促进复杂社会交往中的适应行为。?虽然自我意识到的情绪可能与适应的社会行为有关,但它们也可能是不适应的。例如,在社会交往中感到焦虑和对他人消极评价的过度焦虑可能使人感到害羞,从而降低人的社会胜任。虽然害羞产生不适应的人际行为,害羞也有许多适应后果。当社交焦虑促进对重要人际交往的准备和练习时,它是适应的,如提前计划在新学期第一天的教学。作为一种社会情绪,害羞抑制社会不接受的行为,促进在合作群体中的生存。对陌生人和不熟悉情境的适度小心有相当大的适应价值。?自豪情绪在一些情境中是适应的,在其他情境中可能是不适应的。在希腊神话中,自恋者(Narcissus)最终死于他过度的骄傲。从进化观点来看,自恋者以不适应的方式行动,因为他花费所有时间凝视自己的映象,忽视了与他相爱的美丽少女。罗宾斯等关于积极幻想研究表明自恋的骄傲有适应和不适应的后果。?害羞和自恋的例子阐述了进化观点的复杂性一一自我的某些方面在一些情境中可能是不适应的,在其他情境中是适应的。由于自然选择的不同而导致出现个体差异。如在个体表现出自我提高的程度上有相当大的差异,害羞个体表现出相对低水平的自我提高,高自恋个体表现出高水平的自我提高。害羞和自恋可能是融洽相处和获得进步的社会目标之间冲突的两种方法一一害羞个体易于融洽相处,寻求赞成,而自恋个体易于获得进步。从进化的观点来看,每个都是可行的策略。?(四)认同过程?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地位由他们的社会角色确定。自我表征由多种认同组成一一个人的、关系的、社会的和集体的。根据认同理论,自我的内容和组织反映社会的内容和组织。从这一观点出发,认同是内化的社会角色,反映个人在社会结构里的位置(如教师、父母、女儿)。这些角色认同规定了特定的价值和角色适当行为,人们被迫在社会相互作用中进行某种行为。人们在许多关系水平上有认同,这些认同在社会交往中被协调和建构。因此人们的认同是灵活的,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从一个交往伙伴到另一个交往伙伴是能够发生变化的。所有形式的认同允许人们区分自己和他人,给人们提供了连续性和统一感,帮助人们适应复杂的社会结构。社会认同也促进个人所属社会群体的确定。在任何社会群体中,年轻的、地位低的成员可能被诱惑到其他群体中。认同感以及相关的群体内偏向和群体外损毁,可能阻止个体离开他们的社会群体。稳定的认同是有效的,对每个社会背景规则的认同使人们不必每天重新学习自己的社会角色,自我提供了个体和集体之间的桥梁。?四、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他们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婴儿出生时是没有自我与非我的分化的,因而婴儿可能会自己抓伤自己。从认知上,大致在6〜8个月时,婴儿开始有对自己身体、自身的连续性的感觉。此时婴儿可以像认识不同时间的妈妈是同一个人一样,感觉到自己是一个连续“事件”。这是儿童自我意识的萌芽,也是自我概念发展的基础。?(一)自我概念形成和发展机制?儿童自我概念形成和发展的核心机制,是他们在认知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存在着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印度狼孩的典型事例说明,如果只有生理机能的单纯成长而缺乏与他人的交往,那么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就会受到抑制。?社会学家库利(C.H.Cooley)发现,与他人交往在儿童自我概念形成和发展中有特殊作用。他认为,儿童的自我概念始于通过“镜像过程”(looking-glassprocess)形成起来的“镜像自我”(looking-glassself),即别人对于儿童的态度反应(表情、评价与对待)就像是一面镜子,儿童通过它们来了解和界定自己并形成相应的自我概念。库利认为,通过这种镜像过程,别人对于儿童的态度不仅塑造着儿童的自我意象,而且也会通过儿童的自我概念引导行为,塑造一个人的实际自我。这就意味着,别人对于儿童的态度,不仅影响着儿童自我概念形成和发展,而且影响着儿童整个人的成长。?后来米德发展了库利的思想,并在其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般化他人”(generalizedother)概念。米德认为,儿童的交往世界是广阔的,而对应于每一个交往对象都形成相应的“镜像自我”是不可想象的。他认为,儿童进行自我评价的依据,不是个别的人或独特的群体,而是将他们转换成了一个抽象的一般化他人,其自我概念是在设想的一般化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与儿童发生交往的人对他们都有同样的影响力,儿童生活中的某些人对他们的自我概念形成和发展有着尤其重要的影响,这些人被称为重要他人(significantothers)。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重要他人的构成也不同。在学龄前阶段,重要他人主要是家长。到小学阶段,教师开始发挥超越家长的影响力,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同伴的影响力也会明显增加。进入中学后,教师的影响力虽有所减弱,但仍然是学生最为看重的影响源之一。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认为,事实上甚至到大学阶段,教师的意见仍然会高度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这些事实表明,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对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发挥着长期、重大而持续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的性质很难为其他途径的影响所取代。这就意味着,教师看待学生的态度和对待学生的方式是学生在学校社会环境中处境是否积极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教师不仅会对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会由此而影响学生的实际自我状况与整个人生道路。?(二)自我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其他研究自省能力是儿童形成自我概念的基础。对于儿童的自省能力,韩进之的研究发现,〜3.5岁的中国儿童就已有近1/4开始有自我体验,以后这一比例随年龄增长而逐步上升(见表8-5)自我评价方面的能力发展也有类似的区别(见表8-6)。?表8-5学前儿童有无自我情绪体验的比例(%)?年龄3〜3.54〜4.55〜5.56〜6.5x2人数120120120120有自我体验无自我体验23.336748.3351.6775.0025.0083.3316.67109.25** ?**p<0.01?(资料来源:章志光,1996)?表8-6学前儿童有无自我情绪评价的比例(%)?年龄3〜3.54〜4.55〜5.56〜6.5x2人数120120120120有自我评价无自我评价22.505070.0030.0090.0010.0095.834.17188.40** ?(资料来源:章志光,1996)金盛华的实验研究发现,我国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已形成十分清晰的自我概念,他们对自己多方面的评价都高度接近教师与同伴对他们所作的评价,与他们实际自我表现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自我概念的最关键方面之一是自尊。自尊指个体对自己价值的个人判断。自尊是自我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这两个术语常常一样使用。虽然“自尊”有时被认为是一个单一的实体,但人们在不同的生活领域,对其评价也不同。在幼儿自我情绪体验中最值得重视的是自尊感。自尊感是自我意识中具有评价意义的情感成分,是与自尊需要相联系的、对自我的态度体验。自尊需要得到满足,将会使人感到自信,体验到自我价值,从而产生积极的自我肯定。研究表明,将儿童分为高自尊感、中度自尊感和低自尊感三个组,高自尊感与以后对生活的满意和幸福感相关,而低自尊感则与压抑、焦虑、学校生活和社会关系不适应相联系。绝大多数关于自我稳定性的研究集中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自尊的发展上。研究表明,自尊在儿童早期相对是高的,在儿童进入小学后下降。这一下降是由于个体对社会比较信息和外部反馈的依赖程度增强,这使儿童的自我评价更现实。另外,罗森伯格Rosenberg)的研究表明,自尊的第二次下降出现在青少年期的转换。这一时期自尊的下降是由于青春期的成熟、思维变化以及小学到初中社会背景的变化。现有文献没有说明自尊在青少年期如何形成并发展到成年期。一些研究报告自尊是逐渐上升的,也有研究报告没有变化,也有研究报告自尊逐渐下降。这说明自尊是复杂的,复杂的部分原因可能是性别差异。男孩和女孩对文化压力的反应不同,两性常常在青少年期表现出不同的变化模式。例如,纵向研究发现,在14〜23岁期间,男性的自尊倾向于提高,而女性倾向于下降。在一项横断研究中也发现青少年期的性别差异。研究报告,女性在初一年级后自尊开始下降。最后,元分析发现自尊的性别差异第一次出现在青少年早期。?关于成年期的研究很少,但也有一些一致的研究结果。几个研究报告成年期自尊逐渐提高,积极的自我概念增加。例如,研究报告,从成年早期到成年中期的20年间,自尊是逐步提高的。然而,成年期自尊的提高不可能持续到老年。研究发现,积极的自我概念到成年中期一直在提高,在成年晚期(60岁以后)开始下降。?五、自我研究的新趋势?(一)作为个性理论中核心建构的自我研究的转变?在科学心理学的早期,自我是许多关于人的理论的必要部分。实际上,许多关于自我的“经典”解释来自于上半世纪最有影响的理论家:詹姆斯、库利、米德、麦独孤、墨菲、奥尔波特。在这些关于人的概念中有三个基本的主题。(1)自我作为社会行为和个性的根本,许多早期理论家试图把自我过程与其他基本的心理过程联系起来,因而,把自我看作是协调有机体的复杂思想、感情和行为的执行者。(2)许多观点强调生物和社会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一自我的形成受天性和养育的影响。(3)从进化和机能主义观点定义自我。早期理论家大多都主张进化思想。尤其詹姆斯对意识和自我的起源和功能进行了自然主义解释,认为有意识的心理生活通过自然选择出现,因为它给物种某些生存和繁殖的利益。?当代自我研究离开了早期个性理论中强调的三个主题,研究者从自然主义观点转到自我作为社会和文化建构的观点。这一转变的部分原因是因为自我的个性理论经不起实验研究,它们包括难以操作化的模糊概念。因此,自我研究者转向中间水平的模型和能被实验研究的概念,包括自尊、自我归因、期待、社会比较以及对反馈的反应等等。而且,与传统个性理论相比,许多当代的自我理论和模型关注特定的过程或结构,并不试图把自我整合进更广泛的心理功能概念中。这些理论和模型在过去几十年里迅速激增,产生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结果,促进了人们对自我的结构和内容及自我知觉过程的了解。?(二)神经生理学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动态心电图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学课件
- 【大学课件】国际新兴服务贸易产业
- 【物理课件】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课件
- DB32T-长江河道疏浚采砂项目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编制说明
- 信息与通信射频电路与天线课件
- 《电梯安全经验分享》课件
- 现在完成时复习课件
- 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集粹选集十篇
- 固收定期报告:资金面均衡偏松年末票据利率上行
- 单位管理制度品读选集【人力资源管理】
- 零碳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 2025年林权抵押合同范本
- 服务推广合同协议(2025年)
- 2024年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学期学业水平测试 期末卷(含答案)
- 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新人教版):第七章动量守恒定律
-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试卷
- 草学类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法理学课件马工程
- 《玉米种植技术》课件
- 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江苏省选拔赛计算机软件测试项目技术工作文件
- 2023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