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导论课后习题答案_第1页
公共政策导论课后习题答案_第2页
公共政策导论课后习题答案_第3页
公共政策导论课后习题答案_第4页
公共政策导论课后习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什么是公共政策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动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2、应从哪些方面把握公共政策的含义?答案:1a从政治角度理解公共政策:从政治概念的最一般的意义上来讲,公共政策是解决冲突性要求并为合作提供激励的一种行动模式。广义的政策概念具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首先,政策是一种社会活动,而不是单一的或孤立的事件。其次,政策产生于两种需要的其中一种,或者是协调冲突性要求,或者是为集体活动建立激励机制。b从市场角度理解公共政策。(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角度)2(1)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他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并且由行政人员(国家公务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2)美国政治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在创立政策学科时曾提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3)加拿大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分配。(4)美国学者托马斯·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决定不做的事都是公共政策。综上所述,公共政策简单定义为: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为方案获行动准则。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3、如何从“公共”概念理解公共政策?a公共空间----公共政策应该在公共空间发挥作用;b公共物品----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或服务;c公共职能----建立在集体而不是个人基础上的;d公共问题----公共政策要处理的是公共问题而不是私人问题;e公共利益----有效解释国家存在的正当性,是界定公共政策必要性的主要界定,是把握公共政策目标性的主要依据;f公共权力----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利,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利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g公共秩序----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等共同确定。4、政治行动的基本类型?(1)权力与控制。它认为,政治活动经常表现为一种命令形式而且通常需要武力作为依托。(2)交易(3)博弈。运用数学模型解释两个或更多的参与者彼此冲突与合作的行为模式。5、怎样理解政治与政策的联系?(1)微观政治是指个人、公司和社区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其政策诉求,努力寻求政府采取有利于他们的行动。(2)中观政治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政策领域内,一些与此相关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利益群体所形成的互动模式。中观政治在各个公共政策的领域产生,不仅与政府部门的分散性权力和专业化分工有关,而且与人们的愿望和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3)宏观政治史指某些政策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形成了广泛的政策争论。6、有哪些价值标准能够影响决策者的行为?a政治价值观——决策者评价政策方案的标准受其所在政党或政治团体及其服务对象的影响;b组织价值观——各种组织机构都试图运用奖惩手段使成员接受其确定的价值观并照此行事;c个人价值观——保护个人在金钱和物质方面的利益,维护个人的社会声望和历史地位,这些考虑也可能起到决策准则的作用;d公众价值观——决策者在很多时候是从公众利益出发进行决策的;e意识形态价值观——一整套逻辑上的相联系的价值观和信念。7、什么是经济自由主义?什么是国家干预主义?二者有何区别与联系?经济自由主义的学术渊源是斯密的经济自由放任主义,现代(经济)自由主义,又称新自由主义,是以哈耶克为代表人物,这一学派认为,市场是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最重要甚至唯一的力量,因而极端崇信自由市场经济、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国家干预经济是一种手段,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具体说来,经济总量包括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两方面,社会经济的有序运行,要求这两个方面达到基本平衡,且内部结构也必须合理。区别与联系:

1).实用经济学的证实。纵观资本主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其经济生活史中,国家干预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交替出现,并占据统治地位,其原因是由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当资本主义处于原始积累时期,需要通过政府干预增加资本积累,重商主义就占统治地位。当资本主义完成积累以后,具备了自我发展能力和对外自由竞争能力,这时,带有封建残余的政府干预则成了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羁绊,于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放任思潮占据统治地位。从上述两种思潮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交替占统治地位和发挥作用看,就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的实用经济学。

2).兼收并蓄,互相渗透。当经济自由主义在经济危机、大萧条面前束手无策之时,国家干预主义应运而生,各有自己的成就和辉煌。但面对“滞胀”,国家干预主义也无能为力,而自由主义似乎显示出活力,但仔细分析新自由主义已不同于传统的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的早期经济自由主义,他们承认自由竞争不能自动得到保证,资本主义还存在一系列的弊端,如垄断政治、比例失调等,因而主张国家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经济活动,但同时又反对国家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反对规定价格政策。这比早期提倡“自由放任”的经济自由主义又前进了一步,从而说明,国家干预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在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过多的政府干预和完全的自由放任都不利于经济发展。长期争吵的结果可能形成这样的趋势,即具有适度政府干预和科学计划指导的现代市场经济。8、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1)从科学的角度而言,分析公共政策的原因与结果,有助于增进和提高社会领域的知识,有助于了解社会与经济、政府与环境、问题与回应、政治与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增进人们对政治行为和政府治理的理解,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2)从专业角度而言,掌握公共政策的理论与方法能够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从政治角度而言,政策不仅是为了科学与专业而存在,而且在政治领域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它通过提供政治讨论的素材,促进政治意识的提高,从而完善政策制定的过程,提高公共政策的质量。9、公共政策能够发挥哪些社会功能?a导向功能。有直接和间接两种作用方式,作用结果有正向b管制功能,是对目标群体的约束和管制功能,有积极性和消极性两种。c调控功能,是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对社会生活中的利益冲突进行调节与控制d分配功能。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10、公共政策应如何体现社会公正?(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中体现,即分配与公平)把维护社会公平提高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健全的制度保障社会公平正义11、西方三权分立体制下的公共政策具有哪些变现形式?

(1)国会:国会立法是公共政策最基本的形式。立法者(国会议员)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除了其授权于行政部门的决策以及法院制定的专门政策,几乎所有的政策都必须通过立法规定。

(2)总统:总统是强有力的直接决策者。其决定往往是通过如下途径做出的:一是在内阁决策中具有独断权。二是政府各部提出的政策倡议会源源不断地汇集到总统直辖机构这个行政系统的末端。总统决策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立法倡议。2)立法否决。3)委托立法。4)外交决策。5)防务政策。

(3)政府机构:国会授予政府机构以正式权力做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抉择。这种高度专业化的决定往往依赖于专门的知识和充分的信息。

(4)最高法院:最高法院也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法院通过解释宪法和法律进一步扩大现行法律的适用范围,或直接宣布某项法律违宪使之无效,或提出纠正的具体措施。司法决策有以下主要形式。1)司法审查。2)推翻先前的判决。3)司法命令。12、政策目标群体的含义是什么?其接受和服从某项政策受到哪些因素制约?含义:尽管政策的目标各式各样,类型千差万别,规模有大有小,但它总表现为对一部分人的利益进行分配或调解,对一部分人的行为进行规范或指导,这些受到政策影响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政策目标群体。制约因素:①政治社会化的影响;②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制约;③对政策形式合理和实质合理的看法;④对成本收益的权衡;⑤对大局或整体的考虑;⑥避免受到惩罚;⑦环境条件的变化13、中国议行合一体制下的公共政策1)中国共产党:(1)直接形式(2)间接形式

2)人民代表大会:(1)宪法(2)基本法(3)其它法律(4)地方性法规(5)人大决定

3)国家行政机关:(1)行政法规(2)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3)部门规章(4)地方性规章(5)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4)国家审判机关:司法机关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政策执行和监督方面,并设有真正成为政策制定的主体。14、举例说明公共政策与环境的关系。公共政策和环境二者之间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环境决定和制约政策,起主导作用;政策则改善和塑造环境具有反作用。首先,公共政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由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其次,公共政策必须适应政策环境,有什么样的政策环境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公共政策。再次,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最后,公共政策对政策环境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15、公共政策的基本类型?一般分类方法一般分类方法元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其他分类方法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根据政策问题的重复程序不同)激进型政策与保守型政策(根据后来政策与先前政策的一致性程度)初始政策与反馈政策(根据政策活动的阶段性特征)实质性政策与象征性政策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根据政策目标的多寡)16、政策主体官方决策者官方决策者立法机关行政决策机关行政执行机关非官方参与者政党公民个人大众传媒(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思想库(官方、半官方、民间、国际)利益集团(院外活动、舆论宣传、政治捐款、抗议示威、游说)法院政策主体17、什么是社会问题?什么是政策问题?区别?答案:社会问题指实际条件与应有条件之间的偏差,或者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而这种偏差或差距往往会导致社会的紧张状态,它超越了个人稳定的环境和范畴,牵涉到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政策问题是指一部分社会问题得到政府的真正重视,进入政府议程的问题。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很多,但是在政府决策者看来,并非所有的社会问题都是政策问题,只有那些促使人们去行动的问题才是政策问题,有些问题通过民间渠道就能够进行处理,有些问题可能过于复杂,政府无力加以解决,有些问题已经成为历史,再无解决的必要,另外,也不能排除政府出于各种利益的考虑,对有些问题采取漠视的消极态度。18、结合我国具体情况阐述社会问题的基本特征答案:1)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条件,尽管两个不同地区的客观条件完全相同,但这种客观条件可能仅在一个地区会形成社会问题。比如,离婚在一些地区是一个社会问题,而在另一些地区则不一定是。2)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定义。社会问题主要还是由人们加以定义的,如果某种状态并不为身处其中的人们认定为社会问题,那么对于这些人来说,这种状态就不会构成社会问题,尽管有些社会在旁观者或其他人眼中,这种情况可能的确是社会问题。3)社会问题受价值判断的影响。有人说,经济的发展往往会经历一个从要钱不要命到要命不要钱,再到要命不要钱的观念转变的过程。环境污染开始可能并不是什么问题,没有人去主要它,但是越到后来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就显得越加重要。这从一个层面反映出价值观对社会问题的影响。4)社会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大多数人的问题。如果某个问题只涉及到个别人,或少数人的利益,往往不能形成社会焦点,也难以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因为一般构不成社会问题。比如,某个工厂倒闭,以部份人失业,那只是他们个人的问题,但是有社会经济动荡而造成的许多人的失业就会形成社会问题。5)社会问题的形成往往具有一个发展过程。社会问题有一个从小到大,从浅到显的而过程、从一般到突出、从小范围到大范围的变化过程。以北京市民过节燃放鞭炮为例,这种活动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每年出街因燃放烟火爆竹都会有人员伤亡,引起的火灾造成巨大的损失,这个问题开始成为市政府决策的一项重要议题。6)社会问题往往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任何一个社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往往是整个社会问题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比如城市自行车被盗问题,必然牵扯到城市治安问题,由此又涉及流动人口问题、户籍制度问题、公房出租问题等等。19、政策环境的构成因素1)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对政策系统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永恒的。但过分夸大地理环境的作用,忽视政策系统自身的能动性,则会导致“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机械唯物主义,所以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2)经济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环境对公共政策制定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无论什么性质的国家和地区,其政府决策体制、目标、职能、行为、原则、方法等都要受到经济环境的制约。一方面,经济环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环境,政策系统不可能超越经济环境所提供的条件和要求;另一方面,政策系统对经济环境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可以促进或延缓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生产关系的健全与完善,只有正确地认识经济环境,才能有效地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3)政治传统与政治文化的影响政治文化是政治心理和主观活动的集中表现形式。由于政治文化中政治意识、民族政治心理、人的政治价值观、政治信仰等包含有主观的成分。因此,无论是政策制定者还是政策执行者,都处于一定的文化传统氛围中,并因此在公共政策的形成和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判断、价值选择和文化取向的色彩。因此,公共政策也包含了主观的认知成分。4)社会变迁的影响凡社会制度(包括社会的根本制度和各种具体制度)、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人口、社会规范、哲学、宗教、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一切社会现象突发的、急剧的变化或渐进的、缓慢的变化都可以叫做社会变迁。社会变迁不同程度地影响到社会系统的平衡,所以必然会对公共政策造成冲击。公共政策必须随着社会变迁而不断地调整其政策目标与内容、执行方式和手段,坚持改革的方向,使之能跟上形势变化与发展的脚步。5)国际环境与公共政策一个国家所处的国际局势及所拥有的国际地位都是制定和调整内政外交政策的主要依据。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交通、通讯工具的不断完善,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增强,国际社会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国际环境因素对各国公共政策的影响将有增无减。20、模型的作用答案:(1)排列并简化现实,政策模型的有效性首先依赖于它对现实政治生活进行虚化和简化的能力。序化(理清顺序)能够使真是世界中错综复杂的关系建立逻辑上的联系,简化(复杂变化为简单)有助于人们清楚地理解那些难以琢磨的复杂现象。(2)认定重要层面。政策模型的有效性还与其概况政治生活中重要内容的能力有关。好的模型应该能够抓住主要矛盾,把人们的注意力从那些不相干的因素专业到真正重要的因素上,使人们更多的关注公共政策的真是岂有和重要结果。(3)符合社会现实。一般而言,政策模型应该与客观现实具有一定的联系,即从经验角度看,它应该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指涉对象。模型的建议往往源于人类的经验,它应该以现实生活为重要的参考依据。(4)提供有意义的沟通,政策模型往往借助概念进行抽象,而这些概念在沟通过程中应该具有实质性含义并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5)指导调查与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应该直接指涉现实生活中那些能够被观察到的,可以进行测量的,能够被加以张氏的客观现象。一个概念或一系列概念所解释的内容应该能够在现实世界中得到检验和证实。(6)提出一定的解释。一个正常模型应该对公共政策提出一种解释而不是只对公共政策及其过程进行简单的描述,它应该对公共政策的原因和结果提出一定的假设,而不是仅仅顶住客观存在的经验数据。21、传统模型在政策实践中的障碍?答案:1)决策目标不是单一、明确和绝对的,而是多元、模糊和相对的。许多决策问题的总目标往往只是一个不十分明确的大方向,具体的内容还有待于决策执行过程中逐渐地加以明确。2)人是感情动物,存在理性缺陷,其行为往往受到个人偏好、性格特征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3)人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人对信息的感知能力是有限的,人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4)决策面临的情况往往是价值冲突而非价值一致。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出发点和角度不同,所以对问题的判断会有很大的区别。5)决策总有受制于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条件的限制。所以,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纯粹的理性,传统理性模型只能被认为是一种理性的追求,而缺少实践的基础。22、西蒙提出的“有限理性”概念指的是什么?答案:现实生活中决策者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称为有限理性,他们不是经济人而是行政人。行政人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往往是多元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经常处于变动状态且表现出冲突特征。行政人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可能是有限的,其决策行为往往会受到其心理因素的制约,他们不可能也不奢望发现最优解,只要找到满意解即可。23、林布隆提出的“渐进主义”具有哪些特征?a渐进主义要求决策者必须保留对以往决策的承诺。政策制定要以现行政策为基础,不能重打鼓另开张。b渐进主义注重研究现行政策的缺陷。并不强调有所创新,也不是无所作为,只是注重对现行政策的修改与补充,以弥补现行政策的缺陷。c渐进主义强调目标与方案之间的相互调适。不是金口玉言,一劳永逸,要注意反馈细节,在试探和摸索中前进。24、精英主义的主要观点答案:托马斯·戴伊在《理解公共政策》中基本观点:社会分化成掌权的少数和无权的多数人,少数人掌握社会价值的分配权,多数人参与不了公共政策的决定;作为统治者的少数人并非是作为被统治者的多数代表。精英人物主要来自经济地位较高的社会阶层。从被统治的非精英阶层进入统治人的精英阶层,这个变化过程一定是缓慢而且持续的,从而才能保持社会的文档并避免革命的发生。在非精英阶层中,只有那些能够接受精英阶层共同观点的人才能被允许进入统治精英的行列中。在社会制度的基本价值观和维护这一社会制度的发展方面,精英阶层变现出的看法的一致性。公共政策所反映的不是大众的要求,而是政治精英的主要价值观。政策的变化一定是渐进性的,而非革命性的。精英是活跃的,公众是麻木的,二者信息严重不对称。前者对后者的影响远远大于后者对前者的影响。24、从团体理论的角度阐述政府的作用答案:政策分析的团体理论认为所有政治现象都可以归结为团体现象。团体是个体的集合,是有着共同利益需要或理想追求的一些个人正式的或非正式的联合形式。不同的团体有着不同的要求,来自不同的团体的不同要求都聚敛于政府,从而对其形成不同程度的压力。在政府与个人之见,团体成为不可或缺的纽带。团体能够之见的互动式政府生活的核心,政治实际上就是各团体为影响公共政策所进行的相互斗争。政府最根本的使命就是通过以下途径调和团体之见的冲突:建立团体斗争的游戏规则并充任裁判(规则);平衡各方利益,力求彼此妥协(目标);以公共政策的形式出台折中办法(手段);以各种手段推动政策的实施(落实)。团体理论认为,公共政策实际上市团体斗争中相互妥协的结果,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一种平衡产物。制约这种平衡力量来自不同利益团体的相互影响。毫无疑问,公共政策往往更倾向于影响力较大的利益团体,公共政策的相对稳定依赖于团体斗争均衡状态的持续。一旦这种状态被破坏,公共政策就会起变化,待到新的平衡形成,新的政策随之出现。任何利益团体政治影响力的减弱或加强都会延伸到政策的制定领域,从而导致公共政策程度不同的变化。其变化的方向无疑更靠近力量增强团体的要求,远离力量减弱的团体的要求,从而在心的基础上达到平衡。公共政策只是团体斗争结果的合法化表现形式,政策制定者的任务就是对团体的压力不断地做出的反应,即通过讨价还价,相互妥协,折中调节等形式寻求利益群体间冲突性要求的平衡。25、公共政策的“过程理论”的论述。答案:政策的过程模型也被称为政策生命周期理论,它试图通过阶段性的描述,对政策进行程序化的分析,过程模型一直视理解和研究公共政策的基础架构。公共政策的过程模型或生命周期理论实际上市把政策过程视为一种政治行为的生命过程来加以描述的。公共政策的过程大致如下:1)政策制定政策制定又被称为政策形成或政策规划,他是公共政策过程的第一阶段。我们一般认为,政策过程包括政策问题界定、构建政策议程、政策方案规划、政策合法化等阶段。①、政策问题的界定,其主要包括思考问题、勾勒问题边界、寻求事实依据、列举目的和目标、明确政策范围、显示潜在损益、重新审视问题表述等7方面;②、构建政策议程,其主要途径主要有:政治领导人、公共组织(包括立法机构、司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其他履行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利益集团、大众传媒、公众突发事件、技术创新和变革、政治运动、原有的政策、专家学者、社会公众等9个途径;③、政策方案规划,主要指决策者为处理政策问题为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法、对策和措施的过程,具体涉及确定目标、拟定方案、预测方案后果、抉择方案的目的;④政策合法化,主要包括法制工作机构的审查、领导决策会议的讨论决定、行政首长签署发布政策,其过程主要包括提出政策议案、审议政策议案、表决和通过政策议案、公布政策。2)政策执行政策执行是指在政策制定完成之后,将政策由理论变为现实的过程。其形成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六点:①设置政策执行机构;②政策执行资源配置;③政策宣传;④政策分解;⑤政策试验;⑥政策实施。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主要包括政策问题的特性、政策本身因素、政策之外因素三方面。政策执行手段包括政治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等,使用时应多样化、交叉化,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相应手段。3)政策评估政策评估是公共政策运行的重要阶段,加强公共政策评估,对于检验公共政策效果,决定公共政策的存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认为,政策评估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程序和方法,对公共政策的效率、效益和价值进行测量、评价的过程,它主旨在于获取公共政策实行的相关信息,以作为据顶政策维持、调整、终结、创新的依据。4)政策终结政策终结是指公共决策者通过慎重的政策评估之后,采取必要措施,终止那些过时、多余、无效或失败的公共政策的过程。5)政策监督政策监督,是公共政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公共政策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有力保证,是指监督主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对公共政策运行过程进行监察和督促,以衡量并纠正公共政策偏差,实现公共政策目标。其具备主体广泛性、客体特定性、法制性三个特点。公共政策过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一类是广义上的公共政策过程,从政策问题的确认开始,一直到政策评估和政策终结为止;一类是狭义上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从确认政策目标到抉择政策方案的过程。前者从宏观的角度,关注问题从确认到政策终结的一个完整周期;后者从微观角度,研究政策方案的决策过程。宏观上(并且是逻辑上),公共政策过程从对问题的确认开始,通过政策议程设定使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决策者制定公共政策,优选出方案并将其合法化,之后由执行机构实行方案;在方案实行后对其评估以测其效,并对方案进行终结的操作。这是“政策循环”的一个典型过程。26社会问题由谁来认定?谢博德和沃斯怎样认识这个问题?答案:只有当社会的大部分成员或一部分有影响的任务任务某种社会状况是社会问题时,它才是社会问题,其中权力因素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社会上一些有影响的人物对某一社会情况的关注程度及其看法态度,有时候能够把某一社会情况直接推上社会问题的舞台另外,人们的主观认识、思想信仰、生活态度等价值因素在社会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些意识形态的动西左右着人们对一些问题的根本看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个方面条件的不断变化,人们的价值观、信仰和态度也会有所改变,所以定义社会问题的概念自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两位学者把社会问题定义为:一个社会大部分成员或一部分有影响力的人物人物某种社会不理想或不可取,应该引起全社会关注并设法加以改变。27、社会问题确认的基本环节。答案:社会问题的确认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察觉、界定和描述的过程。对决策者来说,用一个设计精妙的方案去解决一个错误的问题(本不用解决或不该解决的这类根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其带来的不良影响比用有重大缺陷的方案去解决一个正确的问题还要大得多。这不仅是政策资源的浪费问题,而且可能引发更大的社会问题。问题确认是问题求解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对问题进行明确和系统的阐释是探求问题解决方案的有效途径。1)问题察觉:问题察觉是指某一社会现象被人们发现并扩散,逐渐引起社会公众和政府有关部门关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普遍感到应该行动起来做点什么,以改变目前这种状态。但究竟做什么和怎么做,人们并没有认真去考虑。问题察觉能否实现,不仅取决于客观条件,而且还取决于相关人员的主观条件,如政治立场、思想意识、个人利益、价值观念等。问题界定:问题界定是指在察觉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问题进行特定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以使问题逐渐清楚明朗起来,为以后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在问题界定过程中,要做的事情是:首先,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必要的归类。其次,需要对问题进行必要的诊断。诊断问题应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差距何在二原因何在。再次,需要把问题情境转变为实质问题。问题描述:问题描述是指运用可操作性语言(如运用数字、文字、符号、图表等表达方式)对问题进行明确表述的过程。这种对问题所作的描述将作为政策制定的直接"原料”输入决策系统。问题描述的一般要求是:

第一,问题描述应做到真实详尽,切忌人为夸大或缩小。虚假与半虚假的问题描述将会对决策中的正确选择构成很大障碍。

第二,尽量缩短报告链条,减少报告层次。管理层次过多将会使问题的上传下达在时间的耽搁,还有可能遭到筛选与加工,从而加大了问题的失真程度28、那些因素地推动政策议程具有重要的影响?答案:1)公民个人的作用。比如讲自己的问题告知公众和媒体,或将与之有类似看法的人组织起来,掀起一场群众运动。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抗议,或以正当的形式展开对话并提交政府议案。非正式关系在政策议程建立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比如老乡,亲属,同学,朋友等关系。利益团体的作用。任何利益团体都有自己的利益所求,在社会中它们寻求着某种合理的平衡状态。某个利益群体从政府那里得到一定的特惠政策时,其他利益群体也有可能做出相应的反应政治领袖的作用。政治领袖都是决定政策议程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而且经常是起关键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在建立政策议程的过程中,个人因素往往会与公共问题交织在一起,并以国家和公众的名义加以表现4)政治体制它是政治权力的结构形态和运行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决策主体的数量、类型与地位,规定了社会生活中各种利益需求进入政策议程的合法途径和方式。5)政治文化是社会成员在特定时期中的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政治感情的总和。6)政治资源通常总是社会中的部分团体与个体,其看法在政治系统中有较强影响。7)大众传媒的作用。首先,把问题广泛传播,以争取多数人的理解与支持,为建立公众议程创造了条件。其次,它能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再次,它是连接公众与政府决策系统的桥梁,使公众参与决策成为可能。最后,它能发挥政府决策系统外脑的作用,是政府决策系统了解和掌握社会信息的重要工具。8)问题自身的作用。社会问题的明朗化程度对政策议程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问题明朗化的程度是问题严重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问题明朗化的程度是问题严重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从而是促成政府议程建立的基础条件。9)某些危机或人事件10)抗议活动。29、价值因素与事实因素的区别答案: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同:价值前提是从需不需要和值不值得作出决策的角度提出问题,主要侧重于决策主体的要求;事实前提则是从能不能和可不可以的角度提出问题,主要侧重于客观实际的条件。(2)认识形成的依据不同:事实前提的判断依赖于明显的客观标准,所以往往容易达成共识;价值前提的判断则依赖于人们的价值体系。(3)影响决策的作用不同:价值前提对决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决策目标的确定上;事实前提对决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行动方案的选择上。相关知识点:价值前提与事实前提:㈠价值前提

所谓事实因素是指决策中所依据的客观事这。所谓价值因素是指决策者的个人好恶。"决策层次系统"、"目标手段系统"决策行为无论其重要性大小、技术性强弱都包括价值因素在内,都需要回答"值不值得去做"这样的问题。决策中价值因素与事实因素的区分大致相当于目标与手段的区分,越是低层次的、技术性较强的决策,事实因素所占的比重越大;反之,越是高层次的战略性的决策,价值因素所占的比重越大。决策的价值前提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由诸多价值因素构成的价值系统决定的。价值体系的这种矛盾性特征往往是决策者难以作出判断的重要原因。价值判断不仅在决策的开始阶段存在,而且在整个决策过程中持续。价值判断常常表现为价值目标的选择。价值目标与决策目标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决策目标主要是对实践结果的预先设定,而价值目标则是对实践结果的意义的评价。

我们将决策目标称为"事",将价值目标称为"愿",我们将会力求"事遂人愿",防止"事与愿违"。事实前提特点:客观性、可检验性和变动性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答案:1)政治原则的偏离任何国家都有立国之本的基本政治原则,政策诉求一旦偏离原则,政府就会通过各种方法将其排斥在政策制定系统或制度化程序之外2)价值体系的排斥:价值体系涉及社会的基本观念及其信仰倾向,是人们思考的依据和行为的准则。提出的政策诉求与社会价值体系不符,就难以形成公众议程,更不可能转化为正式议程,即政府议程。3政府体系的封闭:如果政府体系保守,决策过程封闭,人们无法与决策者进行必要的沟通,不能通过问题讨论等形式参与政策的制定过程。公众认定的社会问题很难进入政策议程。4承受能力的超重:超出了决策者的承受能力,就会受到他们的排斥或回避。即使这种问题的提出对社会有利,符合时代潮流,也难以进入政策议程。5表达方式失当:有些问题本可以通过法定的正常渠道提出,却偏偏要选择非正常渠道;明明可以在正式场合上讲,却偏偏要进行地下活动;明明可以采用平和形式提出政策诉求,却偏偏要采取过激的形式。公共政策合法性的含义答案: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在一般意义是指人们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产出的认可和接受程度。按照C•O•琼斯的分类,公共政策的合法性问题可区分为两个层次,即一定治系统统治的正当性和政策本身具有的合法性,[1]统治的正当性构成了政策合法性的前提。按照马克斯韦伯的经典组织理论,只有以理性法定权力为基础的政府权威才具有正当性。公共政策本身的合法性主要是指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的每一种政策行为———政策规划、政策认定、政策议程、政策决定、政策执行和政策修正等,至少在形式上都必须符合法律规范和传统规范,遵守正当的民主程序,体现公共利益的价值指向公共政策合法性的界定

政治学意义: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是指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可、支持、遵照及执行。

法律意义: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是指公共政策从制定到执行的整个过程都要符合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要求,不能违背法律的意旨,即公共政策过程的合法律性。

(1).政策主体的合法性

根据在公共决策过程中的不同职能,公共政策主体可以分为3种类型:一是决策主体,是指政府、执政党及其领袖等;二是参议主体,是指在野党和咨询机构,如由各种专家和学者组成的“智囊团”“思想库”;三是参与主体,是指公众和社会团体。

(2).政策程序的合法性

政策程序是指政策取得合法性的方式、顺序和步骤,它是规范公共政策行为的主要手段。政策程序的合法性要求公共政策行为必须按照法定的方式和步骤来进行。

(3).政策内容的合法性

公共政策必须以公众的利益为其价值取向,从而赢得公众的认可和支持,这是政策内容具有合法性的必然要求。32、运用实例说明政策规划的基本原则。答案:1)信息原则。信息是政策规划的基础材料。从某种意义上讲,政策的过程就是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和处理的过程,政策规划的成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的全面、具体、准确和及时。1987火烧大兴安岭。2)系统原则。任何政策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社会大系统内,不同范围、领域、层次的社会问题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这就要求政策规划工作的参与者在决策活动中刚要根据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系统特征,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战略与战术、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主要目标与次要目标的关系。系统思想在我国现阶段政府决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工业上提出以钢为纲,农业上提出以粮为纲造成过敏经济发展比例失调。3)预测原则。政策规划是对未来事物所作的行为涉及和方案抉择,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活动。科学预测诗保证政策规划成功的必要前提。只有建立在可靠预测基础上的政策方案,才是具有现实可行性的政策方案。1982年墨西哥爱尔基琼火山喷发,美国气象局根据此分析预测出1983年会出现全球性气候异常,会导致大雨和干旱等灾害。美国政府据此才去了一系列措施,事实证明是正确的。4)客观原则。事实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把我整成对象及其环境的主要特征,一切从世界出发,客服整成规划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这是政策规划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做到这点,才能大大减少政策规划的主观盲目性。5)智囊原则。借助外脑,发挥思想库的作用。让专家参与,这是现代政策规划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楚汉之争刘邦取得胜利就是最好的证明。6)优化原则。比较和选择是政策规划最突出的特征,追求优化是政策规划当然的目标。美国政府处理古巴导弹危机时所做的方案选择就充分体现了择优的原则。7)效益原则。规划不能不作成本效益分析,其目标是以较低的资源消耗换取较高的政策受益8)可行原则。进行可行性分析,认真考虑主客观因素。9)兼听原则。正确的抉择往往是在不同意见的激烈争辩和交锋中取得的。群体决策中的抉择原则群体决策的不可能性定理和多数规则2)多数规则与投票悖论3)孔多赛标准4)博尔达计数5)赞成投票6)淘汰投票7)正负表决法8)等级决定原则34、分析不同心理效应对决策活动的影响。a光环效应,是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一种夸大化的感觉和看法。极端和绝对。b首因效应,第一印象引起的心理倾向。c近因效应,新出现的刺激物对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更看重新近信息。d从众效应,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做出判断、形成印象的心理变化过程。e定性效应,是基于某种成见对人做出的判断的心理过程。f反衬效应,人们在对事物进行相互比较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反应。g乐队效应,是指群体中大家的意见被某个如领导或专家左右。h黄灯效应,决策行为中人们冠冕堂皇的拖延。i新闻效应,生动的比枯燥的对人的心理冲击更大。j颂歌效应,虚假信息泛滥,夸大工作成绩、缩小存在问题。k当局者迷。l旁观者迷。35、什么是政策执行?行动学派和政治理论学派对此的认识有哪些分歧?答案:所谓政策的执行就是政策方案被采纳以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讲政策观念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行动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查尔斯·奥·琼斯。行动学派关注政策作为行动指南的指导性作用,强调政策执行的关键问题在于政策执行机关如何采取政策行动。强调政策行动只要坚强有力,行动方法切实可行,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实现政策目标,合理的政策执行活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政策决定的局限和无能。组织学派则强调政策执行组织机构的作用,认为任何政策都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得以实施的。组织理论学派的代表认为是J·福瑞斯特。组织理论学派认为,政策能否有效执行关键在于执行机构的主客观条件。主观赏要看理解和领会政策,师傅具有执行的积极性,客观上要看是否拥有足够的资源,是否有足够的执行能力。36、政策执行的特征政策执行具有以下特点:1)强制性。政策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法律权威性,受到国家强制力保障。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执行者可以依法采取必要的强制方法和手段。政策执行者依法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政策对象必须无条件的接受与服从,否则将会受到国家相关法律法处罚与制裁。2)综合性。任何一项政策的目标和内容,所涉及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各种因素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政策执行者要顺利实现政策目标,必须以系统思维为指导,采取多种有针对性的方法措施,对所要解决的社会公共问题系统地加以解决。3)具体性。政策都有较为明确而规范的要求。它要求政策执行时要把握住三点:一是政策对象的适用性;二是政策范围的有限性;三是政策措施的针对性。4)效率性。政策执行要求政策执行者坚决、彻底和廉价、高效地实现各项政策目标和任务。衡量政策执行效率的标准,就是政策目标和任务实现与完成的速度和程度。5)动态性。政策执行是一个动态的连续发展过程。任何政策的执行往往都不会在短时间内完成,要求政策执行者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地变化和调整。政策执行的动态性表现为政策执行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6)创新性。政策执行者要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统一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政策执行者不仅要完整准确地把握政策目标及其精神实质,而且还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执行政策的实施计划,尤其是要能够针对不同地区与不同层级的政策对象的不同政策需求来创新设计和灵活选择政策执行的个性化方法与措施。37、一项政策的有效执行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条件?A必要的政策资源a经费资源;b人力资源;c信息资源;d权威资源B顺从的目标群体a政策方案对政策对象的规定;b政策对象对政策的接受程度;38政策执行成本对目标群体的影响C正确的执行策略a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b建立有效的制度安排c利用各种执行手段;d重视成本—效益分析D胜任的政策执行队伍a执行人员的素质:政治素质;品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b执行队伍的互补:知识互补;能力互补;年龄互补;性别互补;个性互补E有效的沟通,客服沟通障碍a语言方面的障碍;b知识经验差距过大;c组织结构不合理;d曲解造成的障碍;e沟通技能方面的障碍;f心理因素的障碍39、结合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阐述政策执行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A明确既定目标B实施反馈控制C注意政策整合a克服法律迷信;b加强环境建设;c重视逆反心理;d防止问题积累;e预防“多数人暴政”40、为什么要进行政策评估?A政策评估是政策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政策评估人们得以判断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政策措施的预期效果,政策执行的实际障碍,政策过程的经验教训等。因此,政策评估能够决定政策的基本走向。B一项政策到底应该继续执行还是需要修订,到底应该大修大改还是需要局部微调,到底应该完全废止还是部分替代,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政策评估加以解决。41、政策评估的障碍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克服这些障碍?表现:a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b政策影响的广泛性;c政策资源的混合和相关政策的重叠;d政策问题的复杂性;e政策主体相关人员的抵制克服:a慎重发动评估b端正思想,加强主观承受力c积极地促进政策评估的系统化、制度化和高水平42、政策终结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a有利于节约政策资源b有利于提高政策效率c有利于政策过程的优化和政策质量的提高43、结合实际阐述政策终结的措施。a加强宣传教育,消除抵触情绪b树立新的观念,营造改革气氛c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更多支持d废旧立新并举,缓解终结压力e作出必要妥协,减少终结代价44、政策的基本工具。A、强制性工具——借助国家或政府的权威及强制力,强制或直接作用于目标个人或团体,后者在响应措施时只有很小的或没有自由裁量的余地。(管制、公共企业或官僚机构直接供给)B、非强制性工具——没有或很少有政府参与,在自愿的基础上完成任务。(家庭和社区、志愿者组织、市场)C、混合工具——结合了强制性工具和非强制性工具两者的某些特点和优点,允许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卷入非政府部门的活动,而将最终的决策权留给私人部门。(信息传播、规劝、补贴、产权拍卖、征税、使用者付费)45、政策危机决策及对策。问题:a各级政府决策者在进行危机决策过程中存在指导思想上的误区,导致危机决策缺乏正确的指导方向。b各级政府决策支持系统存在诸多缺陷,不能有效地发挥其正常的决策支持功能。c我国政府决策运行机制的弊端直接影响危机决策的质量。d政府决策方法单一陈旧,危机决策缺乏科学方法论指导。对策:a各级政府决策者应该树立科学的决策观,尤其是科学的危机决策观,廓清对于危机决策的各种思想误区。b优化政府决策支持系统,建立现代化的政府决策信息系统,大力发展决策咨询系统和健全决策监督系统。c改进政府决策系统的运行机制,构建起一个由常规决策和危机决策共同组成的完整而协调的运行机制。d借鉴古今中外的危机决策方法,丰富政府决策的方法论体系,实现政府决策从经验主义向科学主义转变。46、目标群体对决策执行效果的影响戴维·伊斯顿(DavidEaston)认为,“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政策执行的实施必然是指向政策执行的目标群体的,其必然会影响到目标群体的利益分配,就必然会剥夺一部分人的利益,或者赋予其义务,这就必然会引起目标群体对政策执行的相应行为。(一)目标群体对政策执行的不作为在一些政策执行中,政策执行目标群体对赋予其的义务或者权利采取不作为措施来应对,这就使政策执行不可能得到切实的贯彻与执行,这种对政策执行的不作为是一种较为消极的对政策执行的不顺从行为。(二)目标群体对政策执行的规避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执行目标群体可能会采取一些措施,有意地规避政策执行,以减少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或免除应有的义务,这是一种较为积极的对政策执行的不顺从行为。(三)目标群体对政策执行的抵制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目标群体对政策执行的最积极的不顺从表现就是对政策执行的抵制行为,即目标群体通过各种积极的行为和手段对政策执行进行反抗,以避免承受某种义务或责任。47、举例说明政策执行手段的有效利用公共政策执行的基本手段公共政策执行手段是指政策执行机关及其执行者为完成一定政策任务,达到一定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政策执行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政策执行手段的多样性。概括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是指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法规、司法、仲裁工作,特别是通过行政立法和司法方式来调整政策执行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方法。法律手段是政策执行活动得以进行的根本保障,只有运用法律手段,才能消除阻碍政策目标实现的各种干扰,保障政策执行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有利于政策的顺利实施。

(二)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采用行政命令、指示、规定及规章制度等行政方式,按照行政系统、行政层次和行政区划来实施政策的方法。行政手段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带有强制性,行政手段容易做到协调统一,令行禁止。行政手段对上级机关的要求较高,上级如有失误将会导致连锁反应。另外,执行过程中的无偿性和下级的被动地位都不利于充分发挥下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把行政手段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可滥用。

(三)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是指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利用价格、工资、利润、利息、税收等各种经济杠杆,调节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促进政策顺利实施的方法。各种经济手段的功能是不同的,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经济手段,切不可简单划一地规定,更不能不加分析地套用。

(四)思想诱导手段

思想诱导手段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管理方法,它通过运用制造舆论、说服教育、协商对话、奖功罚过等非强制性手段,诱使政策执行者和政策对象自觉自愿地去贯彻执行政策,而不从事与政策相违背的活动。

在制定公共政策时,许多问题本该更多地吸收各方面的意见。现在,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虽然也有听证制度,但走过场的情形依然较为严重,不能很好地令老百姓满意。普遍的一个现象就是对谁的问题进行听证,就由谁去找专家,这种所谓的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本身就存在严重的监督缺位问题。立法者就是执法者的现象如今非常普遍,公共政策的制定也是这样,许多政策的制定往往过多地掺杂了部门利益。比如出租车制度的问题,北京出租车牌照的限制,导致了出租车行业形成一个垄断行业。问题的症结还在于政府运用行政权力构建了HYPERL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