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3第三节从自由落体到匀变速直线运动3班级:姓名:组名〔别〕:评价等级:【学习目标】会用⊿S=aT2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能用它处理纸带的相关问题。【重点难点】⊿S=aT2的推导及会用“逐差法〞求加速度.【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回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公式,阅读相关的辅导资料,然后10分钟内完成学案上的“问题导学〞与“预习自测〞;2、本节内容关键之处在于能运用⊿S=aT2来解决纸带的相关问题。第Ⅰ局部【课前预习案】一、预习导学【问题导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根本公式怎样?【预习自测】阅读课本P39页练习第5题:〔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邻相等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差是,即S2-S1=S3-S2=……=Sn-S(n-1)=【我的疑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讲解总结:第II局部【堂中探究案】一、合作探究【探究一】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邻相等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差是不变的,即S2-S1=S3-S2=……=Sn-S(n-1)=aT2证明过程:【例1】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某次实验的纸带如图示,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Hz,纸带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图中画出了三个计数点,还标出了这些计数点间的距离,那么从打A点到B点过程对应的时间是______s,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m/s2.【探究归纳】如果匀变速直线运动连续相邻时间内的位移时,利用⊿S=aT2求加速度会很快捷,这里要注意时间间隔,同时还能用它来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练1】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m和64m,如图示,每一个时间间隔为4s,求:〔1〕质点运动的加速度?〔2〕B点速度?〔3〕A点速度?【探究二】利用“逐差法〞求加速度:所谓逐差法,是对等间距测量的有序数据进行逐项或相等间隔项相减得到结果,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分逐项逐差和多项间隔逐差两种。在验证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采用的是逐项逐差,即计算△s1=s2-s1,△s2=s3-s2,△s3=s4-s3,△s4=s5-s4,△s5=s6-s5.根据△s1、△s2、…、△s5是否根本相等来验证物体是否做匀变速运动。在具体计算加速度时,应采用多项间隔逐差.具体做法如下:纸带上测得连续6个相同时间T内的位移s1、s2、s3、s4、s5、s6,如图示.SS1S2S3S4S5S60123456即根据s4-s1=s5-s2=s6-s3=3aT2〔T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求出、、,再算出a1、a2、a3的平均值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本式也可这样理解:〔即大分两段法,就是将测量得到的偶数组数据分成前后两组,即取三段为一计数周期,周期为3T〕【注意】:逐差法中位移的个数应为偶数个。如果不用此法,而用相邻的各s值之差计算加速度再求平均值可得:在此种计算方法中只用了s6、s1两段,误差较大,故纸带处理中采用逐差法〔大分两段法〕计算加速度.如果位移的个数为奇数个,那么舍去最短那段(这段测量相对误差较大)或中间那段,一般舍去中间那段处理可能更方便,然后用偶数个的方法求之,具体过程在此略过。【例2】某同学用图2示装置测量加速度g,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为0号计数点,然后每3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以测量数据及其标记符号如图示.【方法A】由……,取平均值g=8.667m/s2;【方法B】由取平均值g=8.673m/s2.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在S1、S2、S3、S4、S5、S6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方法A中有__________;方法B中有__________.因此,选择方法___________〔A或B〕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__________〔系统或偶然〕误差.【探究归纳】要真正理解“逐差法〞求加速度的方法,不要机械的记结果,在使用这种方法处理纸带问题时数学运算能力要求较高。所以通过这里的学习与练习,能对自己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大家要有耐心,坚持就是胜利!【练2】某物体牵引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运动,计时器每隔T=0.02s打出一点,从纸带上已测得连续8个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如图示,AB=5.62cm,BC=5.23cm,CD=4.85cm,DE=4.47cm,EF=4.08cm,FG=3.70cm,GH=3.31cm,HI=2.92cm.①这是不是匀变速运动?根据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假设是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物体的加速度a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m/s2.③B点的速度υB=__________m/s,C点的速度υC=___________m/s.【练1】如图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其中x1=7.05cm、x2=7.68cm、x3=8.33cm、x4=8.95cm、x5=9.61cm、x6=10.26cm,那么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m/s2,打下点迹A时,小车运动的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m/s.〔计算结果保存两位有效数字〕课堂小结:第III局部【堂尾评价案】一、当堂检测与训练:01243s19cm1501243s19cm15cm物体的加速度a=m/s2,物体经第2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为V2=m/s.x1x5x2x3x6x4AB13x1x5x2x3x6x4AB1306245相邻两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__________s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__m/s2,方向______________〔填AB或BA〕打点计时器打记数点3时,物体的速度大小v=__________m/s二、课后稳固与提升3.以下图是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其计数周期为T,运动加速度和打D点时的瞬时速度分别用a和vD表示,以下选项正确的选项是〔〕A.a=(s6+s5+s4-s1-s2-s3)/9T2,vD=(d4-d2)/2TB.a=(d6-2d3-d1)/9T2,vD=(d2+d3+d4+d5)/4TC.a=(d6+d5+d4-d1-d2-d3)/9T2,vD=s3/TD.a=(s6+s5+s4-s1-s2-s3)/3T3,vD=(d3+d4)/2T4.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50Hz.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图示,A、B、C、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xA=16.6mm、x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