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缺失与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课件_第1页
诚信缺失与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课件_第2页
诚信缺失与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课件_第3页
诚信缺失与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课件_第4页
诚信缺失与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诚信缺失

与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

“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主要内容:一、诚信的内涵及中西诚信文化比较二、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三、如何构建社会诚信体系1.“信”

殷商时期:以“允”为“信”。“允”为商王占卜应验的用法,用来表达预言传达者(神灵与先祖)与从受者(商王或贵族)的互信关系。西周春秋时期:随着“礼乐”制度与“德治”传统的确立,“信”观念的神权色彩日渐消退,但其与“礼”、“德”、“仁”等政治伦理范畴的结合,却日渐紧密,逐渐成为当时政治伦理的一条基本准则。由神人关系延伸到政治伦理与社会交往中。

春秋晚期开始,随着西周礼乐制度的解体、私学兴起与士人阶层广泛涌现,社会观念日渐下移,“信”的原则逐渐由国家政治伦理范畴,向人际交往的基本社会伦理准则转化。“讲信修睦”被视为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2.“诚”

商周祭祀二原则:“信以祷神”、“诚以举祭”“惟诚感神”,强调祭祀过程中内心状态的专心一致,精神意念的纯正虔敬。

作为传统伦理的重要范畴,“诚”的内涵重心,并非单纯的行为规范,更强调个体人格修养和内在心性自觉意识。(1)“诚”是“天道”与“人道”的体现,也是沟通二者的桥梁。“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中庸》)。(2)“诚”是在“心性”层面对于“善”的目标的自觉追求。(3)“诚”是自觉心性修养的“道德范畴”和具体社会实践的“伦理范畴”的统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诸侯割据,战乱连年。刚刚建立的封建社会,面临着意识形态的破旧立新问题。“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尧舜禹时期的原始社会,人们都以道德为准绳;夏商周奴隶社会,君主们靠智谋来竞争;而春秋乱世,诸侯都凭军事实力来比拼。在这样一个政治上割据、军事上纷争、文化上百家争鸣的时代,一些思想家认为,重新树立道德准绳有着迫切的重要性,于是,他们大力呼吁诚信。道家:对“诚信”持肯定态度。是从个人内心出发要求诚信,使人不为外在事物所约束。整个世界的纷纭与自己无关,只有不为外界喜怒荣辱所影响才能诚实地对待自己的内心,才可以称得上对自己内心的诚信。

法家:法家相信人性恶,要想使人诚信,法家认为只有建立起严酷的惩罚制度才可行。法家学说中不重视个人的精神价值追求,他们强调社会结构的完善,把每个人都假定为自私的。法家认为只有靠权力、靠法律强加给人的社会行为规则才能有效保证个人的诚信和国家的稳定。法家对待诚信则是实用与功利相结合。

儒家:侧重在维持社会大秩序的前提下,追求个人内在价值的提升,发自内心诚信;道家:强调个人内在的诚信,但不强调社会的约束,这也注定了实现起来的困难性;法家:认为人很难做到发自内心地诚信,也很难约束自身,所以必须借助外在的约束,必须靠严酷的法规来限制人们的行为。

在全球范围内,随着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两次革命浪潮推动了经济基础的变革和上层建筑的创新。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完成之后,道德诚信已不再是人们生活的主题,经济诚信取而代之。在西方社会,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诚信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含义。西方:诚信——商品贸易

地处地中海的罗马帝国当时可谓繁荣鼎盛,商品之间的互通有无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纠纷。罗马人规定交易双方的权利义务,把诚信看作是商品交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随着经济的多元化趋势,出现了政治上的多种力量抗衡,最终的结果是各方以契约的形式规定了彼此的权限,也使得诚信在市民中得到发展。西方作为法律意义上的诚信思想已存在几千年,并且作为法律规范被人遵守。在现代社会,欧美等发达国家用了近百年的时间,在不断地动荡与斗争中,其诚信体系不断得以完善。2.西方——契约诚信西方是一种移民文化,古希腊地中海沿岸的人们一般以渔猎为生,流动性比较大,属于陌生人社会,因此也就无法像熟人社会那样彼此了解。为了自身的利益得到保障,他们通过契约建立起了一种联系,这种契约不是对人本身的信任,而是对这种契约的信任,即我们常说的工具理性。

西方诚信不仅受制于契约关系和法律关系的约束,而且还和基督教文化观念联系在一起,使人们确立了对契约神圣乃至法律诚信的信仰。因此,“契约诚信”具有开放性、平等性、财产性和外部强制性等特征。3.中西诚信观的契合

道德诚信与法律诚信二者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道德诚信离不开法律诚信的外在支撑。法律诚信离不开道德诚信的内在支持。(一)诚信缺失的现状1.商务诚信缺失

(1)企业之间赖账、拖欠货款、合同欺诈等现象层出不穷。

包括企业是否遵守工商、税务、海关、劳动、环保等部门的有关法规,履行商业合同,偿还或有负债等方面的情况广义

是指企业对债务按期还本付息的能力和意愿狭义企业信用缺失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企业信用概念信用成本企业信用缺失造成:征信成本太高,失信又几乎没成本,高额的信用成本挤压着中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我国企业每年因失信致使经济损失6000亿元!

3.15曝光台聚焦龙头企业的不诚信行为

加油后车子还没劲、抛锚?真相:在山东东营、滨州许多不法厂商调和石化原料,年产量五六十万吨!获取暴利!这种调和汽油竟还符合国家标准,加油站默许加到你的车里,调和汽油含甲缩醛,易致汽车线路漏油,挥发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影响健康…

老人被健康体检、健康讲座等忽悠购买各种保健品,但这些所谓的药,大都没有批准文号,来路不明!保健品并没有带来健康!提醒爸妈!

海外代购

接受验货、境外物流、专柜小票、亚马逊购物凭证……这两年,不用出国门就能购遍全球的海外代购火了。可是,那些价格低到离谱的奢侈品、保健品真的可信吗?商家提供的全程购物凭证从何而来?有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海外代购猫腻不少,小票可以“私人定制”,物流可以“空箱进关”,产品足以“以假乱真”。

1234企业失信现象企业对消费者产品或服务质量差,甚至制假售假坑害消费者企业之间不正当竞争、合同欺诈、合同违约企业内部企业失信于职工企业对社会逃、偷、漏税;不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或不履行环境保护职责企业信用缺失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跑掉…2.政务诚信缺失政治生活中出现的信任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与权力的滥用与泛化密切相关。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基石和灵魂,政府在信用体系建设中应发挥基础和主导作用。由于政府信用主体的特殊性,它决定了政府信用缺失在社会中的巨大影响与负面作用。一旦政府失信,将会对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制定者、执行者、监督者,政府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与支柱。没有政府诚信,就没有司法公正,也就没有社会诚信。

——北大经济学教授杜丽群

政府信用缺失影响政府公信力政府信用概念狭义:表现为各级政府发行的政府债券、银行借款、应付款项等广义:体现为政策法规的制度信用、政务行为的履职信用、政府交易的市场信用以及政府官员的个人信用等公民的信任和信任程度政府在政务活动中公开、公平和公正、透明的程度政府信用缺失现象现象一政策不诚信,朝令夕改、政出多门现象二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现象三政务不公开、决策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现象四政府机关内部职能界定不清,相互“扯皮”现象五政府行政错位、越位和缺位现象七官德失范、“官僚主义”严重,办事效率低下现象六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

副县长成任性“瞌睡哥”PS送物资照让政府公信力“撒了一地”

“合理造假”——弄巧成拙“你们搞错了,我不是局长”!贵阳市住建局原局长刘朱政务缺失后果严重政务诚信是社会诚信之本“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破除潜规则隐蔽,只可意会不成文,但能解决问题功利性强,隐藏于熟人关系人情社会中遵守明规则规则稳定,不能朝令夕改持续推进政务公开

1766年瑞典规定“公开所有非涉密的公共文件”。规则要不断强化。破除“塔西佗陷阱”

路易十六积极推进改革3.社会诚信缺失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的大潮冲蚀着诚信。功利性、自私性增加,私人关系变得脆弱、贫乏。在社会交往中,上当受骗成为大多数人的切肤之痛。拨打正规急救电话,却来了一辆假冒120急救车。。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种怪象,一个字:利。原来,“山寨急救车”驾驶员在这个过程中一人分饰多角——不仅当驾驶员、“代表120”联系病人家属、同病人家属签合同,而且负责寻找执业医师跟车……驾驶员为啥这么做?为了4000元转院护送费用,为了给自己发信息的人每一单提成20%……56个电话打不来死者家属

社会信任度下降了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运清分析,这是典型的社会信任度下降的体现。由于社会信任度下降,造成处于焦虑心态下的人们辨别能力也在下降。用于购买商品或借款个人信用缺失加剧社会不信任个人信用概念:抵押贷款大学生助学贷款考试作弊黑哨假球信用卡交易和网上购物井喷式的增长,对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个人诚信缺失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假证、假文凭一个人一旦失信,将处处碰壁,加大交易成本三孩子扶老人遭索赔当事孩子向记者介绍事发当日情况现场目击者向记者介绍情况小华说,事发当天下午3点多,他和两个同龄小伙伴正在楼下玩耍。“我们看见有个老婆婆在不远处路边摔倒了,她也看到我们并朝我们喊:小娃儿,把我扶起来一下嘛!”小华说,“我们3个马上跑上去扶她,没想到我刚扶着她的胳膊,她一下就把我的手抓住,说是我们把她撞倒的。”

零投入月薪进万,白天装病晚上数钱数到手抽筋。。。中国式过马路,凑一撮就走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新闻联播报道一则关于居家养老的新闻,一名工作人员在采访的时候说“每个员工每周基本做到200个小时左右”。4.司法公信缺失

个体方面:司法作风不正,形象不佳,进而影响公信力。体制存弊端:“案子一进门,双方都托人”。透明度不足:“没有公开则无所谓正义”。司法公信力缺失滋生腐败犯罪公信公信公众、大众由信任产生的尊重和认同法院和法官的司法裁判能够获得公众信任的能力平公率效▲司法公信力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公平和效率的实现“眼睛花判错案”

“被告人积极赔偿受害人家属部分经济损失90万元”为由,对肇事司机“从轻处罚”,判决有期徒刑两年。当事副庭长表示,判决和事实不符,是因为当时“眼睛花了”。

如此错判,是因为“心不在‘眼’”。钓鱼执法事件司机孙中界本是好心搭载“路人”,却被认定“非法营运”,遭遇“钓鱼式执法”,18岁司机孙中界愤而断指自证清白。此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思考。

呼格吉勒图无罪司法审判中永远无法抹去的黑点司法公信力得以提升(二)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中国社会诚信体系存在问题是事实,但这一问题并非人性伪善所致。人类是极其复杂矛盾的动物,人之初,性本善抑或性本恶,都不能一概而论。

诚信问题的原因何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几乎所有答案都有理由,而且,几乎所有的理由都有根据。问题在于:为什么那么多的理由、那么好的根据,却不能够解决中国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失信”问题呢?面对这种情况,不得不使我们产生一个怀疑:那就是,在诚信这个问题上,我们的理论是不是出现了偏差,或者是人们是不是误读了现实生活中的诚信理论?1、儒家伦理的两面性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礼仪、讲信用的民族。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儒家学者就把“仁、义、礼、智、信”作为“立人”五德。在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信”字出现了38次。孔子曰“人无信不立”;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在他们看来,诚实守信是一个人修养品行,成就事业的根本大事,不可小看。后来,古人又将“诚信、礼乐、修善、孝悌、贞廉、仁义、非兵、羞战”等称为“八虱”。其中,“诚信”排在国家基本道德准则的第一位,并且指出了诚信与社会安定的关系。但也应该看到,中国的这种传统文化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具体地说,儒家的“诚信”伦理本身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主张和提倡讲诚实、守信用,认为诚信有利于维持社会秩序,也就是他们所说的“民无信不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优秀的思想品德。另一方面,儒家的“诚信”伦理又是维权的,是为统治阶级和强势群体服务的。这一点可以从当时的政治家管仲的论述中得到证实。管仲在《管子·枢言》中说:“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问题在于,他们讲“诚信”的“度”是有限的。例如,他们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就是说,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对老百姓、对下属可以不讲信用,只要哄过去就行。这样的诚信显然是一种狭隘的诚信。中国儒家伦理在“诚信”问题上表现出来的两重性,对后世有着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一般百姓的价值观上,而且表现在政府官员的政府行为上。直到今天,人们还可以看到这种影响的痕迹。比如,中国今天的社会诚信问题,已经不是几千年前的个别现象,而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就其涉及的层面和范围来看,不仅包括个人失信,也包括企业失信;不仅包括单位失信,也包括政府失信等。2、传统诚信的局限性

中国的历史有很长一个时期是在封建社会中度过的。儒家的“诚信”伦理思想在封建社会中,主要表现出宗族伦理色彩。宗族“诚信”伦理的特点是,以家庭和个人为中心,强调血缘共同体,强调由这种血缘关系组成的一种亲疏远近的人际关系秩序。在这种关系中,人们只对自己的亲朋好友可以讲诚信,对所谓的“外人”则可以不讲诚信。这就是说,诚信关系有两种,一种是“个人主义”的诚信,一种是“普遍主义”的诚信。宗族“诚信”伦理讲究的是人情式的诚信,这种诚信反映到日常生活中就不是一种“普遍主义”的信任和信用关系,而是一种“个别主义”的信任和信用关系。这种关系对我们今天生活的影响,同样是深刻的。比如,中国的家长从小就对自己的孩子说,“陌生人给的东西千万不能吃”。言下之意,陌生之人,不可信也。这种情况,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在社会生活中也存在,比如,一些民营企业为什么不能摆脱家族式管理的困扰,为什么不去主动选择现代企业制度?等等,无不与这种伦理有关。中国的这种传统“诚信”伦理对后人的影响延伸到国外,就形成了外国人对中国“诚信”伦理的怀疑,产生了对中国“诚信不良”的评价。18世纪上半叶,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他的名著《论法的精神》中说:“中国人的生活完全以礼为指南,但他们是地球上最会骗人的民族。这特别表现在他们从事贸易的时候”。在19世纪下半叶,美国有一个叫明恩簿的传教士,到中国华北地区从事传教和救济工作长达25年,后来,他写了一本关于中国的书,书名叫《中国人的特性》。他在书中说,“中国的店家在招牌上无不写上‘童叟无欺’、‘货真价实’、‘货不二价’的,但十有八九家是口不应心”,敷衍了事。到了20世纪,批评中国商人最具影响的人物当属马克斯.韦伯,他在1915年出版的《儒教与道德》一书中写到:“正如人们一再断言的那样,中国人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不诚实(即使是对他们为自己辩护的律师)。与同样经历过封建社会的日本相比,似乎也难于统一起来。日本人可以在零售交易中讲诚信,中国人在零售交易中也不讲诚信。一个商品的‘定价’,即使对中国自己人而言,也显然是虚假的。中国人彼此之间典型的不信任,为所有的观察家所证实。”3、诚信性质的双重性

在外国人眼里,中国称得上“礼仪之邦”,但不能成为“诚信之国”。这是为什么?今天看来,那些批评中国人不讲诚信的外国人犯了一个“时差错误”。大家知道,18~19世纪时,外国人所在的国家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中国还处在封建社会中。尽管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需要讲诚信,但大家讲的诚信并不是同一意义上的诚信。诚信就其性质而言,有两种不同意义上的诚信。第一种是伦理意义上的诚信;第二种是法律意义上的诚信。不同的诚信适用于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前一种诚信适用于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后一种诚信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当外国人抱怨中国商人不讲诚信的时候,他们忘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们在拿资本主义社会的诚信标准衡量中国封建社会的诚信现象。这样一来,他们就难以理解中国人在经商过程中为什么不讲诚信的问题,更难以理解中国商人不讲诚信的原因和背景。4、社会诚信的复杂性中国为什么会出现诚信问题?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100年前的外国人,也难倒了100后的中国人。可以说,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不缺乏伦理诚信,但在现代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情况变得较为复杂。因为中国社会目前正处于高速转型期,转型的特征是:第一是由单位社会向社区社会转变;第二是由安土重乡型社会向无根无底型社会转变;第三是由整体型社会向断裂型社会转变。这三个“转变”集中到一点就是,目前的中国正在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疏离感日渐明显。熟人社会秩序靠的是彼此间的人情、关系、面子、诚信和礼仪,而陌生人社会秩序靠的是契约、合同、法律和规定。由于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运作逻辑的高度差异,使得中国社会在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过程中常常感到无所适从,极大地增大了不讲诚信的可能性。道理很简单:伦理意义上的诚信,对熟人的约束力较强,对生人没有太大的的约束力。所以,封建经济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伦理诚信的约束,而市场经济则不尽然。单一的伦理诚信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5、法律诚信的稀缺性诚信的双重性质决定了它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伦理层面的内涵;另一个是法律、经济层面的内涵。伦理诚信对应着传统社会的道德需要;法律诚信则对应着的现代社会经济契约的需要。中国人所讲的诚信,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诚信,或者说,还不是完整的、准确的、全面的诚信。中国社会的诚信,还是一种习惯力量的指引,而商品经济社会所讲的诚信,是法律契约的构筑,是社会制度的规范。法学家弗里德曼说:“现代社会是多元的,权威趋于减弱并越来越分散。当习惯的力量减弱,当权威受到质疑的时候,对法律的需要就应运而生了。”诚信不是君主的权威,不是亲友的专利,不是面子的附庸,而是社会成员共同服从的规则,是法律、是制度。这个意义上的法律诚信,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经济发展成熟的一种标志。中国目前出现的诚信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因为法律诚信,或者说是经济诚信的稀缺。狭隘的、伦理意义上的诚信不能够完全解决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中存在的不诚信的问题。这就是中国目前诚信问题的原因所在。扬尘办对违规拆迁开罚单

中国人为何缺乏诚信,历史上缺乏契约精神?

在美国纽约哈德逊河畔,离美国18届总统格兰特陵墓不到100米处,有一座孩子的坟墓。在墓旁的一块木牌上,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1797年7月15日,一个年仅5岁的孩子不幸坠崖身亡,孩子的父母悲痛欲绝,便在落崖处给孩子修建了一座坟墓。

承诺了,就一定要做到!

正是这种契约精神,孕育了西方人的“诚信”观念。它认为,人与人之间与生俱来的天分和财富是不平等的,但是可以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来取而代之,从而,让在最初状态不平等的个人,在社会规范和法律权利上拥有完全的平等。

可是,在中国,更崇尚的是“聪明”而非诚信。正是因为这种崇尚“聪明”的社会风气,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破坏,最明显的表现表现就是彼此防范。城市楼房里家家户户都有防盗门、防盗窗,遍地都是高高的围墙。但我们生活的仍然不安全。

一位老太太的故事

1935年的冬天,是美国经济最萧条的一段日子。这天,在纽约市一个穷人居住区内的法庭上,正在开庭审理着一个案子。站在被告席上的是一个年近六旬的老太太。她衣衫破旧,满面愁容。愁苦中更多的是羞愧的神情。她因偷盗面包房里的面包被面包房的老板告上了法庭。

按理说,一个老妇人偷窃面包被罚款,与外人何干?拉瓜地亚说得明白——为我们的冷漠付费。他告诉我们,人和人之间并非孤立无关的,人来到这世间,作为社会的动物,是订有契约的:物质利益的来往,有法律的契约;行为生活的交往,有精神的契约。善,并不仅仅是一种与冷漠、奸诈、残忍、自私自利相对的一种品质,还是一种精神的契约。

用历史长度世界宽度来衡量我们的诚信

中国人真的没有契约精神,中国真的没有契约传统吗?

西周时期,中国就出现了刻在铜鼎上的买卖契约。到了秦汉,人们有关交易的契约被记载到竹简上,其数量已经颇为可观。魏晋以来,大量的纸质契约文书已经出现,一直延至明清,仅留存至今的就数以千万计。我们当然不能说中国存在契约文书就有“契约精神”,但数量庞大的契约文书无疑是我们观察中国契约传统的一个窗口。

今天部分国人存在违背诚信、不尊重契约的现象,原因很复杂,但恰恰不能简单地归罪于传统中国人就无契约精神。重建中国人的契约精神,绝不应是一味地指责中国人没有契约精神。而是需要全面地反思当下社会的制度与文化,一方面大力推进诚实信用的社会道德体系建设,完善各类合同法律制度,全面提高司法的公正与权威;另一方面,仍然可以回归中国传统契约法律文化,挖掘其中与现代性相融合的有益因素,为重塑当代中国的契约精神注入活力。

诚信缺失的严重后果

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现实:尽管人们在主观上把诚信视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加以颂扬,但在现实生活中,它往往被看成“说在嘴上、写在纸上、登在报上、挂在墙上”的“可以说而不可以做”的一种游戏。

柳传志:“诚信,已经不仅仅是商业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中国继续发展的根本问题。诚信缺失,所有人都是受害者

三、如何构建社会诚信体系(一)大力发展经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如果我们把诚信视为意识形态中的一个内容,那么,它的形成和作用必然会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有什么样的诚信意识;有什么样的诚信意识,就会出现什么样的诚信局面。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解决中国目前诚信问题,首先需要从我们所处的社会经济时代这个现实出发,在此基础上寻找化解的办法。那么,中国目前社会处于什么阶段呢?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布鲁诺·希尔布兰德以交易方式划分经济时期时,提出社会经济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即“自然经济”阶段、“货币经济”阶段和“信用经济”阶段。信用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发展阶段,在一定意义上说,信用经济是一种现代的市场经济。世界各国通常将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视为“初级信用经济”时期。从这种意义上说,中国还没有进入“信用经济”阶段,也不具备或者说还不完全具备讲诚信的社会经济条件。因此,在这个阶段,出现不讲诚信的情况是必然的、难于避免的。(二)优化社会环境

诚信社会风气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这样的社会环境包括伦理的、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等,需要人们观念上的更新和飞跃。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中国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得到启示。起初,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时,中国人把问题想得很简单,去掉国家计划,让生产者由过去的找市长变成找市场就可以了。后来发现,光靠市场这双“看不见的手”还不够,还需要有国家这双“看得见的手”。于是,在“市场经济”之后,增加了一个名词,叫“法制经济”。“单手”变成了“双手”。这是经济学家的发明,也是中国改革实践的产物。随着改革力度的加大,中国社会出现了不稳定的问题。于是,提出建立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以解决社会生活中业已存在的不和谐的问题。社会不和谐的原因是风险的存在。风险存在的原因在于市场经济。所以,市场经济不仅需要法制,同时也需要风险防范机制。现在看来,建立完整的市场经济体系需要以下四种经济和与之相适应的四种意识:

市场经济-法制经济-风险经济-诚信经济市场意识-法制意识-风险意识-诚信意识这样一来,诚信的观念就不是一种单纯的伦理诚信,而是在伦理诚信的基础上加添了法律诚信或经济诚信。这个时候的诚信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伦理层面的内涵;另一个是法律、经济层面的内涵。只有这样的诚信原则,才能解决中国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诚信问题。(三)深化诚信观念不可否认,中国人对“诚信”的理解是世界上最好的,不仅是中国的古人是这样,即使是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随处看到人们对诚信的表达:“诚信是金”;“诚信是一种社会资本”;“诚信是企业的核心竞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