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及宏观动力学1/3/2023第二章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及宏观动力学12/27/20221主要内容1催化及固体催化剂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4内扩散有效因子5气固相间热质传递过程对总体速率的影响6固体颗粒催化剂的工程设计7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模型8固体催化剂的失活1/3/2023主要内容1催化及固体催化剂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21、催化过程及特征在均相反应过程中,为数众多的反应按化工热力学的观点是能够进行的,但由于反应速度极慢,即使接触时间很长,所得产物也极少,无法进行工业化生产。例如:A+BR+S如在原料中加入另一物质(σ
),使反应按照下述历程进行:A+σ
AσB+σ
Bσ
Aσ
+BσRσ+SσRσR+σSσS+σ2.1催化及固体催化剂1/3/20231、催化过程及特征在均相反应过程中,为数众多的反应按3这种物质σ的加入改变了原化学反应的历程,但其质量在反应前后维持不变,因此被称为催化剂。有催化剂存在的反应过程称催化反应过程。总反应式可以写成:A+B+2σ
R+S+2σ2.1催化及固体催化剂1/3/2023这种物质σ的加入改变了原化学反应的历程,但其质量在反应前4☆催化反应过程的特征可概述如下: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历程改变反应活化能本身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1)催化剂不会改变反应物质最终所能达到的平衡状态(2)对于催化或非催化反应都有:催化剂并不改变化学平衡2.1催化及固体催化剂1/3/2023☆催化反应过程的特征可概述如下: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历程改变反5(3)对于任何一个可逆反应催化剂同倍加快正、逆反应速率K—化学平衡常数;r—化学平衡常数;k1、k2—正、逆反应速率常数;催化剂(4)的良好选择性2.1催化及固体催化剂1/3/2023(3)对于任何一个可逆反应催化剂同倍加快正、逆反应速率K—化6例如:CO+H2对于某些化学反应,尽管反应产物很少,也不必费力去寻找催化剂,催化剂对这种反应是无能为力的,因为它并非反应速率小,而是平衡常数小。催化剂只能对平衡常数大而反应速率慢的过程发挥作用。2.1催化及固体催化剂1/3/2023例如:CO+H2对于某些化学反应,尽管反应产物很少,也不必费72、催化剂的组成和组分选择催化剂活性组分助催化剂载体抑制剂高活性高选择性高强度长寿命2.1催化及固体催化剂1/3/20232、催化剂的组成和组分选择催化剂活性组分助催化剂载体抑制剂高81)活性组分:真正起催化作用的组分。半导体催化剂:主要是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金属催化剂:主要是简单金属或过渡金属。绝缘体催化剂:主要是ⅢA、ⅣA、ⅤA的金属或非金属氧化物及卤化物。2.1催化及固体催化剂1/3/20231)活性组分:真正起催化作用的组分。半导体催化剂:主要是金9作用:1)提供有效表面和适合的孔结构2)使催化剂获得一定的机械强度3)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4)提供活性中心5)与活性组分作用形成新的化合物6)节省活性组分用量2)载体: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分散剂、粘合物或支持物。2.1催化及固体催化剂1/3/2023作用:1)提供有效表面和适合的孔结构2)载体:催化剂活10分类:载体比表面积(m2/g)孔型载体举例低表面积<1非孔型磨砂玻璃、金属、碳化物大孔型熔融氧化铝、氧化硅中表面积<100多孔性氧化铝、氧化硅、硅藻土、浮石高表面积>100微孔型活性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铝、硅胶、活性炭等2.1催化及固体催化剂1/3/2023分类:载体比表面积(m2/g)孔型载体举例低表面积<1非孔113)助催化剂(促进剂):本身没有活性,但能改善催化剂效能。结构型助催化剂增进活性组分表面积,提高活性组分稳定性;调变型助催化剂调节和改变活性组分本性;4)抑制剂:(1)有时是用来抑制副反应的反应活性,提高选择性的;(2)有时是用来降低催化活性,提高反应稳定性的。2.1催化及固体催化剂1/3/20233)助催化剂(促进剂):本身没有活性,但能改善催化剂效能。123、催化剂的制备催化剂活性取决于化学组成结构制备方法和条件浸渍法、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共混合法、滚涂法、热熔法、溶蚀法、沥滤法、络合催化剂的固载化法等。1)催化剂的制备方法:2)催化剂的成型:影响催化剂的寿命、机械强度及活性2.1催化及固体催化剂1/3/20233、催化剂的制备催化剂活性取决于化学组成结构制备方法和条件133)制备固体催化剂煅烧的目的是:(1)除掉易挥发组分,保证一定化学组成,使催化剂具有稳定的活性。(2)使催化剂保持一定的晶型、晶粒大小、孔隙结构和比表面。(3)提高催化剂的机械强度。4)催化剂活化:目的是除去吸附和沉积的外来杂质。方法是:(1)适度加热驱除易除去的外来杂质;(2)小心燃烧除去顽固杂质;(3)用氢气、硫化氢、一氧化碳或氯化烃作为活化剂活化催化剂。2.1催化及固体催化剂1/3/20233)制备固体催化剂煅烧的目的是:(1)除掉易挥发组分,保证145)催化剂的开工和停工开车程序:最初在低压、低浓度和低温下操作以使在较低的反应速度下跨过起始的高活性阶段。新催化剂活性很高开工的不稳定阶段,可能会发生温度失控而破坏催化剂的活性,所与需要一个专门的开车程序。停车程序:特殊的催化剂往往有特殊的要求。如:Cr作助催化剂的氧化铁变换催化剂,催化剂是部分还原的氧化铁,与空气会立刻氧化而失活,所以停车时需钝化或惰性介质保护,使用时小心活化。2.1催化及固体催化剂1/3/20235)催化剂的开工和停工开车程序:最初在低压、低浓度和低温下154、固体催化剂的孔结构催化剂的性能选择性活性寿命物理性质:比表面积;孔容积;孔容积分布。影响1)比表面积:单位质量的催化剂具有的表面积Sg,m2/g;影响催化剂的吸附量和活性。测定表面积的方法是:气体吸附法(BET法)。2.1催化及固体催化剂1/3/20234、固体催化剂的孔结构催化剂的性能选择性活性寿命物理性质:影162)比孔容:每克催化剂内部微孔的容积Vg,cm3/g测定孔容积较准确的方法是:氦-汞置换法。3)固体密度(真密度或骨架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催化剂(不包括孔容积)所具有的质量。4)颗粒密度(假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催化剂(包括孔容积)所具有的质量。5)堆积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催化剂(包括孔容积、催化剂体积、颗粒间空隙体积)所具有的质量。2.1催化及固体催化剂1/3/20232)比孔容:每克催化剂内部微孔的容积Vg,cm3/g测定17实验测定——氦-汞置换法HeHg只剩骨架只进缝隙2.1催化及固体催化剂1/3/2023实验测定——氦-汞置换法HeHg只剩骨架只进缝隙2.1催化186)孔隙率:指催化剂颗粒孔容积占整个催化剂体积的百分率。7)空隙率:指催化剂颗粒间体积占整个催化剂体积的百分率。2.1催化及固体催化剂1/3/20236)孔隙率:指催化剂颗粒孔容积占整个催化剂体积的百分率。719138)平均孔径平均孔半径与比孔容成正比,与比表面成反比平行孔模型:互不相交、内壁光滑、均匀分布、半径不等的平行圆柱孔道。孔类型微孔孔半径<1nm中孔孔半径在1-25nm之间大孔孔半径>25nm2.1催化及固体催化剂1/3/2023138)平均孔径平行孔模型:互不相交、内壁光滑、均匀分布、201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本征:完全没有扩散影响的,单纯的反应物及产物在催化剂表面吸附脱附反应过程。其动力学表达为本征动力学。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1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本征:完全没21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吸附剂所有的固体物质某些固体物质吸附的选择性临界温度以下的所有气体只吸附某些起化学变化的气体温度范围温度较低,接近沸点温度较高,远高于沸点吸附速率和活化能很快,活化能低<4kJ/mol非活化的,低活化能;活化的,高活化能。>40kJ/mol吸附热<8kJ/mol>40kJ/mol覆盖情况多分子层单分子层可逆性高度可逆常不可逆重要性用于测定表面积、微孔尺寸用于测定活化中心的面积及阐明反应动力学规律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吸附剂所有的固体物质某些固2213一、吸附等温方程
设有气-固相催化反应:
反应步骤如下:1)外扩散:A和B从气相主体到达颗粒外表面;2)内扩散:A和B从颗粒外表面进入颗粒内部;3)化学反应: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13一、吸附等温方程设有气-固相催化反应:反应步骤如2313(1)化学吸附:A和B被活性位吸附,成为吸附态A和B;(2)表面反应:吸附态A和B起反应,生成吸附态C和D;(3)脱附:吸附态C和D脱附成自由的C和D。(4)内扩散:C和D从颗粒内部到达颗粒外表面;(5)外扩散:C和D从颗粒颗粒外表面到达气相主体;化学吸附、表面反应和脱附三步是串联的,构成了催化反应过程。按照上述三步获得的催化反应动力学,称之为催化反应化学动力学,或者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13(1)化学吸附:A和B被活性位吸附,成为吸附态A和B;224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的理论基础是化学吸附理论。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外表面内表面1.外扩散2.内扩散3.化学反应:(1)(2)(3)反应脱附吸附1/3/2023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的理论基础是化学吸附理论。2.2化2513设气体A在催化剂内表面上被吸附。化学吸附是一个可逆过程,可表示为:
ra是吸附速率,rd是脱附速率,净吸附速率为
r=ra-rd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13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2/272613*影响吸附速率的因素(1)单位表面上的气体分子碰撞数在单位时间内碰撞次数越多,被吸附的可能越大。碰撞次数与A的分压pA有关。由气体分子运动论:吸附速率与分压成正比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13*影响吸附速率的因素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2713(2)吸附活化能Ea
只有能量超过Ea的分子才有可能被吸附,这种分子占总分子数的分率为(3)表面覆盖率θA
θA表示已被组分A覆盖的活性位占活性位总数的分率。反应物分子与与催化剂表面碰撞时,只有一小部分才能碰上空着的活性位,碰撞概率为
吸附速率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13(2)吸附活化能Ea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2813*影响脱附速率的因素(1)表面覆盖率当越大,则脱附几率就越大。(2)脱附活化能Ed能量超过Ed的分子,占总分子数的分率为脱附速率净吸附速率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13*影响脱附速率的因素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29吸附等温方程有两类:1)理想吸附层(均匀表面吸附)模型;2)真实吸附层(不均匀表面吸附)模型均匀表面吸附等温方程模型基本假设:
1)催化剂表面是均匀的;2)吸附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3)吸附和脱附可以建立动态平衡.*吸附等温方程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吸附等温方程有两类:*吸附等温方程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3013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均匀表面吸附等温方程/理想吸附1.理想吸附层模型理想吸附层模型是Langmuir提出来的,满足下列假设(1)催化剂表面是均匀的,即具有均匀的吸附能力,每个活性位都有相同的吸附热和吸附活化能,均不随表面复盖度而变化。脱附活化能亦同。令ka和kd为吸附速率常数和脱附速率常数。1/3/202313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均匀表3113(2)吸附是单分子层吸附,且相互间没有作用
吸附是单分子层吸附,所以吸附几率吸附态分子相互没有作用,因而脱附几率(3)吸附和脱附建立动态平衡
当吸附和脱附达到动态平衡时有:
按照理想吸附层模型,净吸附速率为:
上式称为Langmuir吸附(模型)速率方程。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13(2)吸附是单分子层吸附,且相互间没有作用
吸附是单分3213当吸附达到平衡时,组分A的分压即为吸附平衡分压,
Langmuir理想吸附层等温方程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13当吸附达到平衡时,Langmuir理想吸附层等温方程2.3313如果气相中的组分A及B都同时被固体表面吸附,其表面覆盖度分别为θA,θB,则A组分的吸附速率为:脱附速率为:吸附达平衡时,ra=rd,则有:对组分B,同理可得: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13如果气相中的组分A及B都同时被固体表面吸附,其表面覆盖度3413联立上述两方程:若多个组分被吸附: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13联立上述两方程:若多个组分被吸附:2.2化学吸附与气固3513被吸附分子离解为双原子时吸附平衡时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13被吸附分子离解为双原子时吸附平衡时2.2化学吸附与气固36不均匀表面吸附等温方程
实际催化剂表面的不均匀性造成:
1)吸附活化能和脱附活化能随表面覆盖度的改变而改变
2)不同表面覆盖度时吸附能力不同
2不均匀表面吸附等温方程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不均匀表面吸附等温方程
实际催化剂表面的不均匀性造成:
1)37关于Ea,Ed与表面覆盖度的关系,有不同的假设。应用最广的是由特姆金(Temkin)提出的理论。他认为:对于中等覆盖度的不均匀表面,在吸附过程中,随表面覆盖度的增加,吸附活化能线性增加,脱附活化能线性下降,即:
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关于Ea,Ed与表面覆盖度的关系,有不同的假设。应用38将吸附和脱附活化能代入净吸附速率的表达式中当表面覆盖度中等时,的变化对ra的影响要比小得多,同理,的变化对rd的影响要比小得多,因此,可以近似认为,是常数。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将吸附和脱附活化能代入净吸附速率的表达式中当表面覆盖度中等时39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2/27/240单组分不均匀表面吸附等温方程特姆金吸附等温方程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吸附平衡时1/3/2023单组分不均匀表面吸附等温方程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41将焦姆金吸附等温方程代入速率方程中:单组分不均匀表面吸附速率方程(2-19)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将焦姆金吸附等温方程代入速率方程中:单组分不均匀表面吸附速率4213中心内容——如何由所确定的反应步骤导出多相催化反应的速率方程。二、均匀表面吸附动力学模型SirCyrilNormanHinshelwoodIrvingLangmuirforhisdiscoveriesandinvestigationsinsurfacechemistryfortheirresearchesintothemechanismofchemicalreactions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13中心内容——如何由所确定的反应步骤导出多相催化反应的速率4313反应物化学吸附表面反应产物脱附控制步骤非控制步骤达到平衡催化反应过程速率以均匀表面吸附理论为基础,采用不同控制步骤得到的动力学方程,称为Langmuir-Hinshelwood方程,简称L-H型动力学方程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13反应物化学吸附表面反应产44131)过程为单组分反应物的化学吸附控制设催化反应速率为rA若催化反应过程为A的化学吸附所控制。A的化学吸附为控制步骤,其它各步均已达到平衡。催化反应速率等于A的化学吸附速率,则有: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131)过程为单组分反应物的化学吸附控制设催化反应速率为r4513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13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2/274613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13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2/2747表面反应处于平衡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除A组分外,其它组分处于吸附平衡1/3/2023表面反应处于平衡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4813反应处于平衡时rA=0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13反应处于平衡时rA=0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4913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13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2/2750132)过程为表面化学反应控制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132)过程为表面化学反应控制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5113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13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2/275213弱吸附表面反应不可逆惰性气体存在(不反应只吸附)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13弱吸附表面反应不可逆惰性气体存在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53133)过程为单组分产物的脱附控制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133)过程为单组分产物的脱附控制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5413除L组分外,其它组分处于吸附平衡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13除L组分外,其它组分处于吸附平衡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5513表面反应处于平衡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13表面反应处于平衡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5613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13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2/2757131过程为单组分反应物的化学吸附控制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131过程为单组分反应物的化学吸附控制2.2化学吸附与气58132过程为表面化学反应控制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132过程为表面化学反应控制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59133过程为单组分产物的脱附控制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133过程为单组分产物的脱附控制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6013例2-1若某铁催化剂上氨合成反应速率由氨脱附所控制,并设表面吸附态有氨及氮,试推导均匀表面吸附动力学方程和化学反应控制动力学方程。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13例2-1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6113解:过程由氨脱附所控制,则: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13解:过程由氨脱附所控制,则: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6213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13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2/2763三、不均匀表面吸附动力学方程(2-23)1、过程为单组分反应物的化学吸附控制,其动力学方程可为【例2-2】Temkin提出铁催化剂上氨合成反应为下列步骤所组成(控制步骤)吸附:表面反应:化学反应: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三、不均匀表面吸附动力学方程(2-23)1、过程为单组分反应64注意:其中H2和NH3都不被吸附,为操作分压,只有N2被吸附,而且属控制步骤,需由平衡常数确定,即根据中等覆盖率情况下不均匀表面吸附理论,当过程为氮单组分吸附且为控制步骤时,其动力学模型为将代入,得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注意:其中H2和NH3都不被吸附,为操作分压,只有N2被根据65由实验测得: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由实验测得: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66令:则: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令:则: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2/67当表面反应:为控制步骤时由于反应为单组分表面吸附态,其反应速率方程可为【例2-3】若一氧化碳变换反应由下列步骤组成2、过程为单组分吸附态的表面化学反应控制(2-24)(1)水解及氧吸附(2)表面化学反应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当表面反应:68当表面反应为控制步骤时,试推演不均匀表面吸附动力学方程。【解】由式(2-19)可写出表面化学反应控制时的速率方程水解反应平衡时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当表面反应为控制步骤时,试推演不均匀表面吸附动力学方程。【解69令:由实验测得,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令:由实验测得,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70小结:(1)变换反应体系中,水解反应为快反应,(2)水解反应中只有O2组分被吸附,H2O和H2都不被吸附。(3)在表面反应中CO和CO2也不被吸附,虽然吸附的是氧原子,但在速率方程中应以O2分子的形式出现。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小结:(2)水解反应中只有O2组分被吸附,H2O和H2都不被713、过程为单组分产物的脱附控制——动力学方程形式为(2-25)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3、过程为单组分产物的脱附控制——动力学方程形式为(2-257213速率方程通用形式动力学项:指反应速率常数,它是温度的函数。推动力项:对于可逆反应,表示离平衡的远近;对于不可逆反应,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吸附项:表明哪些组分被吸附和吸附强弱。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13速率方程通用形式动力学项:指反应速率常数,它是温度的函数73多相催化反应速率方程推导步骤(1)假设该反应的反应步骤;(2)确定速率控制步骤,以该步的速率表示反应速率,并写出该步的速率方程;(3)其余步骤视为达到平衡,写出各步的平衡式,将各组分的覆盖度转变为各组分分压的函数;(4)根据覆盖度之和等于1,并结合由(3)得到的各组分的覆盖度表达式,可将未覆盖度变为各组分分压的函数;(5)将(3)和(4)得到的表达式代入(2)所列出的速率控制步骤速率方程,化简整理后即得该反应的速率方程。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多相催化反应速率方程推导步骤(1)假设该反应的反应步骤;2.74说明(1)理想吸附很罕见,但仍广泛使用,是因为所得的速率方程适应性强,是多参数方程;(2)采用真实模型来推导,方法、步骤相同,只是所用的吸附速率方程和吸附等温式不同。导出速率方程多为幂函数型,也有双曲线型;(3)对一些气固相催化反应的动力学数据分别用幂函数和双曲线型速率方程关联,所得速率方程精度相差不大,前者参数少,便于使用。2.2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1/3/2023说明(1)理想吸附很罕见,但仍广泛使用,是因为所得的速率75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
在化工生产中,有许多重要的反应都是气-固相催化反应。气-固相催化反应的特点。1.反应特点
1)反应物和产物均为气体;
2)使用固体催化剂,具有惊人的内表面;
3)反应区在催化剂颗粒内表面。2.反应步骤反应区在颗粒内部,整个反应过程是由物理过程和化学反应过程组成的,反应分5步进行。1/3/2023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76CACBSB⑴(4)⑵(5)⑶反应物ACAGCAS气膜微孔载体反应表面颗粒外表面气相主体产物CBG气-固相催化反应反应步骤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1/3/2023CACBSB⑴(4)⑵(5)⑶反应物ACAS气膜微孔载体反应77131)反应物从气相主体扩散到颗粒外表面—外扩散;
2)反应物从颗粒外表面扩散进入颗粒内部的微孔—内扩散;
3)反应物在微孔的表面进行化学反应,反应分三步,串联而成:
反应物在活性位上被吸附;
吸附态组分进行化学反应;
吸附态产物脱附。
4)反应产物从内表面上扩散到颗粒外表面;
5)反应产物从颗粒外表面扩散到气相主体。
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1/3/2023131)反应物从气相主体扩散到颗粒外表面—外扩散;
2)反应7813第1、5步称为外扩散过程,第2、4步称为内扩散过程,第3步称为本征动力学过程。
在颗粒内表面上发生的内扩散和本征动力学是同时进行的,相互交织在一起,因此称为扩散-反应过程。3.宏观动力学气-固相催化反应动力学包含了物理过程和化学反应过程,称之为宏观动力学;气-固相催化反应速率,是反应物和反应产物在气相主体、固体颗粒外表面和内表面上进行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速率的“总和”,称之为宏观反应速率或总体速率。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1/3/202313第1、5步称为外扩散过程,第2、4步称为内扩散过7913一、固体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与曲折因子分子扩散的阻力分子扩散的阻力主要来自两方面。1)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碰撞,使分子改变运动方向;2)分子与孔壁间的碰撞,孔壁是刚性的,更易改变分子的运动方向。这两种碰撞不断改变分子运动的方向,使分子停滞不前,这就是分子扩散的阻力。
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1/3/202313一、固体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与曲折因子分子扩散的阻力28013在颗粒内部由于两种碰撞不断改变分子运动的方向,使分子停滞不前。由于分子扩散的阻力,越到颗粒中心处,分子数目就越少,反映在浓度上,该组分的浓度就越小。
如果分子扩散没有阻力,颗粒外表面处和颗粒内部的分子数是相同的,反映在浓度上,CAs=CAc。内扩散过程降低了反应物在颗粒内部的反应浓度,使得颗粒的内表面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1/3/202313在颗粒内部由于两种碰撞不断改变分子运动的方8113
1)催化剂中气体扩散的形式
固体催化剂中气体组分的扩散过程有多种形式:分子扩散Knudsen扩散构型扩散表面扩散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1/3/2023131)催化剂中气体扩散的形式2.3气-固相催化反8213分子扩散当时,气体在孔中的扩散属于分子扩散,与通常的气体扩散完全相同,传递过程的阻力来自分子间的碰撞,与孔半径无关。努森扩散当时,称为努森扩散—气体与孔壁碰撞的机会远远大于分子之间的碰撞机会。
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1/3/202313分子扩散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8313构型扩散
某些催化剂的孔半径极小,一般为0.5-1.0nm,与分子大小的数量级相同,在这样小的微孔中的扩散系数与分子的构型有关,称为构型扩散。表面扩散表面扩散是吸附在催化剂内表面上的分子向着表面浓度降低的方向移动的迁移过程。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1/3/202313构型扩散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84(1)双组分气体混合物中的分子扩散系数
设有A、B两组分气体混合物,无流动,作一维扩散。则A在x方向的扩散通量为:式中DAB为A在A、B混合物中的分子扩散系数;CT为总浓度;或2)气体扩散系数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1/3/2023(1)双组分气体混合物中的分子扩散系数
设有A、8513双组分气体混合物中的分子扩散系数
1)查文献;2)实验测定;3)经验公式。例如式(2-40)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1/3/202313双组分气体混合物中的分子扩散系数
1)查文献;2.386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式中,y为各组分气体体积分率,等压时为摩尔分率;NA和Nj为扩散通量(2)多组分气体混合物中的分子扩散流动系统,A在n个组分中的分子扩散系数DAm——扩散通量比1/3/2023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87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多组分体系只有组分A扩散,其余组分不流动时:常用上式近似计算多组分气体混合物的分子扩散系数。1/3/2023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88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3)Knudsen扩散
单直圆孔,一维扩散,努森扩散系数Dk为:式中:ra为孔半径;为平均分子运动速度。式中M为扩散组分的分子质量。1/3/202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89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4)催化剂孔内组分的综合扩散
在工业催化剂颗粒内,既有分子扩散,又有努森扩散,称之为综合扩散,综合扩散系数记作DAe。对于单直圆孔,等压,流动系统,一维扩散。综合扩散系数计算如下。A.多组分系统组分A的综合扩散系数
(2-48)(2-41)1/3/2023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90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B.双组分系统A的综合扩散系数
2.等摩尔逆向扩散:(2-49)(2-51)1/3/2023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91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5)催化剂颗粒内组分的有效扩散系数与曲折因子综合扩散包括了分子扩散和努森扩散,对于直圆孔可以计算综合扩散系数。催化剂颗粒内的微孔结构是相当复杂的:1.不可能是直孔和圆孔,孔径随机而变;2.孔与孔之间相互交叉、相截;3.孔结构无法描述。基于孔结构的随机性,只能以整个催化剂颗粒为考察对象,考虑催化剂颗粒的扩散系数,即有效扩散系数Deff。
Deff是催化剂颗粒的一个表观参数。1/3/2023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92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
A孔结构模型和Deff
单直圆孔模型
颗粒内均为单直圆孔,Deff=DAe
1/3/2023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93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B简化平行孔模型
1)孔结构
(1)具有内壁光滑的圆直孔
(2)孔径不等,平均半径为r
(3)小孔平行分布,和外表面成45o
2)式中θ为催化剂颗粒的孔隙率,是孔容积和颗粒的总容积之比。Deff<DAe
骨架孔口1/3/2023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94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C.平行交联孔模型
实际上小孔不可能相互平行,要交叉和相交,内壁不一定是光滑的,孔是弯曲的,并且有扩张和收缩等的变化。这些随机出现的情况都不同于简化平行孔模型所描述的孔结构。为此对修正如下:
1/3/2023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95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3单直圆孔催化剂颗粒1/3/202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396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单直圆孔催化剂颗粒1/3/2023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97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分子扩散Knudsen扩散构型扩散表面扩散条件孔径与分子大小相当表面迁移扩散通量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扩散系数_________________综合扩散系数有效扩散系数1/3/2023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98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例题:在0.1013MPa及30℃下,二氧化碳气体向某催化剂中的氢气扩散,该催化剂孔容及比表面分别为0.36cm3/g及150m2/g,颗粒密度为1.4g/cm3。试估算有效扩散系数。该催化剂的曲折因子为3.9。已知: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分子的平均自由程为3.8mm1/3/2023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99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解:(满足
),故可认为在孔中进行的是努森扩散,由式(2-46),则有1/3/2023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100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可求出孔隙率:1/3/2023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10113二、气体在固体催化剂颗粒内的扩散及其浓度与温度分布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1/3/202313二、气体在固体催化剂颗粒内的扩散及其浓度与温度分布2.3102CACBSB⑴(4)⑵(5)⑶反应物ACAgCAS气膜微孔载体反应表面颗粒外表面气相主体产物CBG气-固相催化反应反应步骤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1/3/2023CACBSB⑴(4)⑵(5)⑶反应物ACAS气膜微孔载体反应103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内扩散有效因子与总体速率
内扩散有效因子(内表面利用率):等温催化剂单位时间内颗粒中的实际反应量与按外表面反应组分浓度及颗粒内表面积计算的反应量之比。用公式表示为:1/3/2023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104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反应物浓度高反应物浓度低内外反应速率不一致ks—按单位内表面积计算的速率常数f(cAS)—按外表面上反应组分浓度计算的动力学方程的浓度函数f(cA)—按催化剂颗粒内反应组分浓度计算的动力学方程的浓度函数Si—单位体积催化剂床层中催化剂的内表面积1/3/2023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10513
在定态下,单位时间内从催化剂颗粒外表面由扩散作用进入催化剂内部的反应组分量与单位时间内整个催化剂颗粒中实际反应的组分量相等,因此,内扩散有效因子也可表示为: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1/3/202313在定态下,单位时间内从催化剂颗粒外表面由扩散作用106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总体速率通式
在稳定状态下,反应组分A从气相主体扩散通过滞流边界层到达颗粒外表面的速率和整个催化剂颗粒的实际反应速率相等,即总体速率的通式如下:1/3/2023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10713(rA)g-组分A的宏观反应速率Se-单位体积催化剂床层中颗粒外表面积kG-外扩散传质系数若在颗粒内发生的是一级可逆反应,则f(cA)=cA-cA*,有: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1/3/202313(rA)g-组分A的宏观反应速率若在颗粒内发生的是一级10813推动力阻力外扩散阻力化学反应阻力内扩散阻力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1/3/202313推动力外扩散阻力化学反应阻力内扩散阻力2.3气-固相109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上式的物理含义为:1/3/2023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110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总体速率方程包含有外扩散阻力、内扩散和化学反应的阻力。这三部份阻力客观存在,但它们之间的相对大小可能是不相上下,也可能是差别很大。如果它们的相对大小不相上下,则不能忽略各部分阻力。如果它们的相对差别很大,则就可以忽略某一部分阻力,简化总体速率方程。1/3/2023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11113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外扩散传质系数kg较大和外表面积Se相对较大。催化剂颗粒较小的时候。1)本征动力学控制气相主体滞流边界层球形催化剂0RpCAg≈CAs≈CAc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1/3/202313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外扩散传质系数kg较大和外表面112132)内扩散强烈影响此种情况发生在催化剂颗粒相当大,并且外扩散传质系数和反应速率常数都相对较大的时候。气相主体滞流边界层球形催化剂0RpCAg≈CAsCAc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1/3/2023132)内扩散强烈影响此种情况发生在催化剂颗粒相当113133)外扩散控制此种情况发生在催化剂颗粒相当小,外扩散传质系数相对较小,而反应速率常数又相对较大的时候。气相主体滞流边界层球形催化剂0RpCAgCAs≈CAc≈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1/3/2023133)外扩散控制此种情况发生在催化剂颗粒相当小,114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如果反应是二级不可逆反应,则反应的宏观速率可表示为:1/3/2023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115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1/3/2023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11613内扩散有效因子的求解过程催化剂内浓度分布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1/3/202313内扩散有效因子的求解过程催化剂内浓度分布2.3气-固117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RPdRR单位时间内通过扩散进入微元壳体反应物A的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扩散离开微元壳体反应物A的量:单位时间内在微元壳体内反应掉的反应物A的量:催化剂颗粒内组分的浓度分布1/3/2023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11813则根据质量守衡,单位时间内微元壳体内反应掉A的量应等于进出此微元体积的A的量之差:将在R处泰勒级数展开:并代入上式,省去高次项简化后可得: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1/3/202313则根据质量守衡,单位时间内微元壳体内反应掉A的量应等于进11913边界条件颗粒内不存在死区颗粒内存在死区R=RP时,cA=cASR=0时,R=RP时,cA=cASR=Rd时,cA=cA*,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1/3/202313边界条件颗粒内不存在死区颗粒内存在死区R=RP时,cA=120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1/3/2023132.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121131、球形催化剂内进行一级不可逆反应时的解析解Thiele模数2.4内扩散有效因子1/3/2023131、球形催化剂内进行一级不可逆反应时的解析解Thiele122132.4内扩散有效因子1/3/2023132.4内扩散有效因子12/27/202212313双曲正切函数2.4内扩散有效因子1/3/202313双曲正切函数2.4内扩散有效因子12/27/202212413=0.5=1=2=3=4=52.4内扩散有效因子1/3/202313=0.5=1=2=3=4=52.4内扩12513<
0.4,
>5.0,
≥5/3,对于非一级不可逆反应,需采用数值解法求解浓度分布,然后再用数值方法求得浓度梯度,进而求得内扩散有效因子2.4内扩散有效因子1/3/202313<0.4,>5.0,≥5/3,对于非一1262、非中空任意形状催化剂一级反应中的西勒模数1)球形体积
外表面积比外表面积2.4内扩散有效因子1/3/20232、非中空任意形状催化剂一级反应中的西勒模数外表面积比1272)两端封闭圆柱体或圆柱体两端面无孔;比外表面积为0L2.4内扩散有效因子1/3/20232)两端封闭圆柱体或圆柱体两端面无孔;比外表面积为0L2.41283)圆形薄片,周边封闭。对于上述三种颗粒,西勒模数均可表示为比外表面积端面面积2.4内扩散有效因子1/3/20233)圆形薄片,周边封闭。对于上述三种颗粒,西勒模数129表2-2不同形状催化剂一级不可逆反应的2.4内扩散有效因子1/3/2023表2-2不同形状催化剂一级不可逆反应的2.4内扩散有130对于一级不可逆反应,内扩散有效因子与颗粒的几何形状基本无关,都可以(近似)按球形颗粒计算内扩散有效因子。Aris结论Aris对上述三种形状的催化剂颗粒的一级不可逆反应的内扩散有效因子进行了计算,它们的解析解计算结果列于表(2-2),并标绘成图(2-8)。2.4内扩散有效因子1.00.80.60.40.20.10.20.40.61.02.0
4.06.010.0薄片无限长圆柱圆球ζφ1/3/2023对于一级不可逆反应,内扩散有效因子与颗粒的几何形状基本无关,1313、非一级反应的简化近似解(1)对于零级反应,即n=0,反应速率与浓度无关,只要催化剂颗粒内反应物的浓度大于零,效率因子之值均为1。当催化剂颗粒内存在死区(CA=0)时,效率因子之值等于粒内进行反应区域之体积与整个颗粒体积之比,即2.4内扩散有效因子1/3/20233、非一级反应的简化近似解(1)对于零级反应,即n=0132复杂性简化对象(2)对于n级反应,——形状系数2.4内扩散有效因子1/3/2023复杂性简化对象(2)对于n级反应,——形状系数2.4内扩1334、多组分非一级反应等温催化剂内扩散有效因子的计算模型(1)多组分单一反应内扩散有效因子的多组分模型(2)多组分单一反应内扩散有效因子的关键组分模型(3)多组分多重反应等温催化剂的内扩散有效因子形状球形化:关键组分——体系中变化较大组分。如合成氨反应中的组分氨。其它组分的变化可忽略。作近似处理:以关键组分建立独立反应扩散模型。2.4内扩散有效因子1/3/20234、多组分非一级反应等温催化剂内扩散有效因子的计算模型(1)1345、粒度、温度和转化率对内扩散有效因子的影响对内扩散有效因子(1)催化剂粒度增大,即RP增大,其Thiele模数2.4内扩散有效因子1/3/20235、粒度、温度和转化率对内扩散有效因子的影响对内扩散有效因子135对内扩散有效因子本征速率常数内扩散有效因子若引入总体速率常数概念,即(2)温度升高,虽然ks、Deff都增大,但ks更明显,
其Thiele模数1/3/2023对内扩散有效因子本征速内扩散若引入总体速(2)温度升高,虽然136现以Kjaer近似解为例讨论当n=1时,Thiele模数与转化率无关,即无论转化率为多少,内扩散有效因子之值不变;当n>1时,转化率增大,Thiele模数减小,即
内扩散有效因子增大;③当n<1时,转化率增大,Thiele模数增大,即
内扩散有效因子减小;(3)转化率对内扩散有效率因子的影响1/3/2023现以Kjaer近似解为例讨论当n=1时,Thiele模数与137(1)粒度试验:(2)n级反应判据式:在温度、反应物组成、空间速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若测得转化率或多重反应的选择率随粒度减小而提高,说明内扩散的影响不可忽视。6、内扩散影响的判据2.4内扩散有效因子1/3/2023(1)粒度试验:(2)n级反应判据式:在温度、反应物组13813工业反应器中进行的可逆放热反应,反应前期转化率低而温度高,反应后期转化率高而温度低,考虑到温度对本征反应速率常数和扩散系数的影响,一般来说,反应后期有效因子增大。2.4内扩散有效因子1/3/2023132.4内扩散有效因子12/27/20221393二、内扩散对多重反应选择性的影响1)平行反应2.4内扩散有效因子平行反应瞬时选择率=主反应速率分率1/3/20233二、内扩散对多重反应选择性的影响1)平行反应2.4内140132.4内扩散有效因子1/3/2023132.4内扩散有效因子12/27/20221412)连串反应2.4内扩散有效因子连串反应瞬时选择率=主副反应速率之比1/3/20232)连串反应2.4内扩散有效因子连串反应瞬时选择率=主142传热方式——以传导传热为主催化剂颗粒的有效热导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导热速率温度梯度*随孔隙率降低而增大。*远低于无孔隙同类固体的导热系数;*随孔隙中气体的导热系数增大而增大;三、非等温球形催化剂一级不可逆反应内扩散有效因子1、催化剂颗粒的有效导热系数及温度分布微分方程2.4内扩散有效因子1/3/2023传热方式——以传导传热为主催化剂颗粒的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导143对微元壳体作热量衡算:定态时:输入-输出=反应热——催化剂颗粒内温度分布的微分方程(2-78)2.4内扩散有效因子边界条件R=0时,dT/dR=0;R=RP时,T=TS(外表温度)1/3/2023对微元壳体作热量衡算:定态时:输入-输出=反应热——催化剂颗144联立(2-38)和(2-78)式(扩散-反应方程)(2-38)消去右端项,得:2.4内扩散有效因子1/3/2023联立(2-38)和(2-78)式(扩散-反应方程)(2-38145——催化剂颗粒内组分的浓度差与温度差的关系(2-80)2.4内扩散有效因子代入边界条件R=RP时,CA=CAS,T=TS,得:(2-79)1/3/2023——催化剂颗粒内组分的浓度差与温度差的关系(2-80)2.4146速率常数对温度敏感性代表颗粒内最大温差与外表温度的比值2、非等温催化剂一级不可逆反应内扩散有效因子2.4内扩散有效因子1/3/2023速率常数对代表颗粒内最2、非等温催化剂一级不可逆反应内扩散有147结果分析:0.6-0.600.40.20.1-0.2-0.40.01010010000.10.010.0011.01010010002.4内扩散有效因子1/3/2023结果分析:0.6-0.600.40.20.1-0.2-0.41483、多重反应非等温催化剂的内扩散过程和选择率(1)实例:石油化工中的催化氧化反,如环氧乙烷合成、乙酸乙烯酯合成等,均伴有深度氧化生成CO2的副反应。(2)原因:副反应的活化能及反应的焓均大于主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对副反应越有利,从而影响反应的选择率。2.4内扩散有效因子1/3/20233、多重反应非等温催化剂的内扩散过程和选择率(1)实例:石油1492.5气-固相间热、质传递过程对总体速率的影响外扩散有效因子对于气固相催化反应,总体速率方程为由于外扩散,使A的浓度从外扩散阻力越大,A的浓度变化越大,对总体速率的影响就越大。本节讨论外扩散过程对总体速率影响的判据。2.5气-固相间热、质传递过程对总体速率的影响1/3/20232.5气-固相间热、质传递过程对总体速率的影响外扩散有效150
外扩散有效因子的定义2.5气-固相间热、质传递过程对总体速率的影响1/3/2023外扩散有效因子的定义2.5气-固相间热、质传递过程对151
1、等温、ζ=1条件下外扩散过程对总体速率的影响
当ζ=1时,总体速率为:若不存在外扩散阻力时,理论总体速率为:2.5气-固相间热、质传递过程对总体速率的影响1/3/20231、等温、ζ=1条件下外扩散过程对总体速率的影响若不存1522.一级不可逆反应(Da-Damköhler准数)2.5气-固相间热、质传递过程对总体速率的影响1/3/20232.一级不可逆反应(Da-Damköhler准数)2.5153132.5气-固相间热、质传递过程对总体速率的影响1/3/2023132.5气-固相间热、质传递过程对总体速率的影响12/154132.5气-固相间热、质传递过程对总体速率的影响1/3/2023132.5气-固相间热、质传递过程对总体速率的影响12/155133.n级不可逆反应
n级不可逆反应的总体反应速率方程为定义2.5气-固相间热、质传递过程对总体速率的影响1/3/2023133.n级不可逆反应定义2.5气-固相间热、质传递过156132.5气-固相间热、质传递过程对总体速率的影响1/3/2023132.5气-固相间热、质传递过程对总体速率的影响12/157132.5气-固相间热、质传递过程对总体速率的影响1/3/2023132.5气-固相间热、质传递过程对总体速率的影响12/158131)当n>1时,外扩散有效因子随Da增加而降低。2)当n=-1时,外扩散有效因子总是大于1,表示外扩散过程总是加速总体速率。2.5气-固相间热、质传递过程对总体速率的影响1/3/2023131)当n>1时,外扩散有效因子随Da增加而降低。2.51591.相间浓度差和温度差(2-28)(2-81)二、工业催化反应器中气流主体与催化剂外表面的浓度差和温度差(1)气流主体与催化剂外表面的浓度差和温度差由以下两式确定注意:其中外扩散传质系数和给热系数与雷诺(Reynolds)准数和物性数据有关,而本征反应速率和反应焓都是按颗粒外表面温度和反应组分浓度计算,因此,需联立求解。2.5气-固相间热、质传递过程对总体速率的影响1/3/20231.相间浓度差和温度差(2-28)(2-81)二、工业催160(2)计算结果表明:轴向反应器和径向反应器不同。轴向反应器径向反应器总体速率受热量传递过程影响很小,受内扩散影响严重总体速率受热量传递过程和受内扩散影响都有相当严重例如:铂网上的氨氧化反应,气-固相间传递过程影响十分显著过程为外扩散控制2.5气-固相间热、质传递过程对总体速率的影响1/3/2023(2)计算结果表明:轴向反应器和径向反应器不同。轴向反应器径1612.本征动力学研究中如何消除外扩散影响的方法(1)粒度试验——确定内扩散的影响(2)动力学试验——确定外扩散的影响当采用足够细的粒度及相当高的反应温度,在同一等温积分反应器内改变催化剂装量,但空间速度维持某一特定值不变,相当于随着催化剂装量增大,反应气体体积流量、质量流量和气相间传质、传热系数相应增大,从而增加了出口转化率则说明此时尚未完全消除外扩散的影响。注意:采用相当高的反应温度的理由是:如果采用的反应温度在催化剂的活性温度范围的较低部分,可能由于催化剂在低温下本征反应速率较低,反映不了外扩散影响的真实情况。动力学试验原理:2.5气-固相间热、质传递过程对总体速率的影响1/3/20232.本征动力学研究中如何消除外扩散影响的方法(1)粒度试1622.6固体颗粒催化剂的工程设计在此讨论与催化剂颗粒内部的扩散-反应-导热有关的催化剂工程设计。一、异型催化剂——形状不同于常见形状(如圆、方形等)1、由前面的讨论可知:(1)催化剂本征活性越大,反应温度越高;(2)颗粒越大,内扩散有效因子越低;(3)催化剂死区越大,催化剂利用率越低,造成成本剧增。2、若采用小颗粒催化剂提高内扩散有效因子将遇到的问题:(1)颗粒越小,床层压力降越大;(2)床层压力降许可问题;(3)能量消耗过高问题。1/3/20232.6固体颗粒催化剂的工程设计在此讨论与1633、异形催化剂的形状及优势(a)(b)八筋车轮八筋舵轮优势:床层压力降降低,降低粒内温升,减小内扩散阻滞力增加选择率和转化率。多通孔结构示意图2.6固体颗粒催化剂的工程设计1/3/20233、异形催化剂的形状及优势(a)(b)八筋车轮八筋舵轮优势:164二、活性组分不均匀分布催化剂——分布型式、反应类型、优势均匀分布型外表型内部型中空型单一反应提高转化率和产量存在内扩散的多重反应有利于连串反应选择率负反应级数反应(或催化剂颗粒易中毒)提高反应速率内部型的外表型2.6固体颗粒催化剂的工程设计1/3/2023二、活性组分不均匀分布催化剂——分布型式、反应类型、优势均匀165三、颗粒催化剂的孔径分布及内表面设计设计依据——催化剂结构特征及内扩散影响(1)孔容一定,平均孔径愈小,比内表面积愈大;(2)孔径愈小,努森扩散系数就愈小,依据:(3)综合扩散系数变小,有效扩散系数随之变小,因为(4)西勒模数增大,内扩散因子变小,因为2.6固体颗粒催化剂的工程设计1/3/2023三、颗粒催化剂的孔径分布及内表面设计设计依据——催化剂结构特1662.7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模型自学1/3/20232.7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模型自学12/27/20167热失活烧结堵塞结焦中毒热失活:化学组成和相组成的变化,或活性组分由于生成挥发性物质而损失堵塞:在反应过程中被带入的或生成的不挥发物质堵塞了微孔中毒:进料中的某些杂质能牢固地吸附在活性中心上,无法除去结焦:在反应过程中生成的不挥发物质覆盖了活性中心烧结:高温引起的催化剂或载体的微晶长大,使表面积和孔隙率减小而导致催化活性下降2.8固体催化剂的失活一、固体催化剂失活的原因1/3/2023热失活烧结堵塞结焦中毒热失活:化学组成和相组成的变化,或堵塞1682.8固体催化剂的失活催化剂失活时,其相对活性可按如下定义:根据失活机理不同,失活可以分为四大类:平行失活:连串失活:并列失活:独立失活:——反应物A可生成一种副产物沉积在催化剂内表面上——产物进一步分解或形成某种物质沉积在催化剂内表面上——原料气中毒物沉积在催化剂内表面上或与催化剂中活性组分反应——催化剂内表面结构改变或高温下内表面被烧结二、催化剂失活动力学1/3/20232.8固体催化剂的失活催化剂失活时,其相对活性可按如下定169小结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及宏观动力学宏观动力学本征动力学脱附反应吸附外扩散内扩散化学反应1/3/2023小结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及宏观动力学宏观动力学本征动力学脱附170小结本征动力学净吸附速率理想吸附方程1/3/2023小结本征动力学净吸附速率理想吸附方程12/27/202217113小结1过程为单组分反应物的化学吸附控制2过程为表面化学反应控制1/3/202313小结1过程为单组分反应物的化学吸附控制2过程为表面17213小结3过程为单组分产物的脱附控制1/3/202313小结3过程为单组分产物的脱附控制12/27/2022173小结宏观动力学总体速率方程一级可逆反应速率方程1/3/2023小结宏观动力学总体速率方程一级可逆反应速率方程12/27/17413小结内扩散有效因子的求解1/3/202313小结内扩散有效因子的求解12/2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阳光健康演讲稿
- 《供配电技术》第7章 教案
- 就餐的礼仪(31篇)
- 芒种活动总结
- 股权分配的协议书(33篇)
- 2024年多晶氟化镁(MGF2)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DB12-T 736-2023 大型活动特种设备安全保障性检验规范 电梯
- 2024年涂装机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插拔力试验机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25学年重庆市涪陵五中高三上学期开学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 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地理试卷
- 中国航空学会-2024低空经济场景白皮书
- 学生会干部培训课件
- 期中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2024年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第1课时 10的再认识》课件
- 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测试题(含答案共600道题)(可编辑)
- 2024年检察院招录书记员考试法律基础知识及答案
- 二年级乘除法口算题计算练习大全2000题(可直接打印)
- 欧洲文明与世界遗产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024年贵州省乡村振兴政策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分析国内外文献综述4100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