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特串讲讲义_第1页
毛中特串讲讲义_第2页
毛中特串讲讲义_第3页
毛中特串讲讲义_第4页
毛中特串讲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逻辑结构一、总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1章)二、精髓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第2章)三、毛泽东思想概论(第3、4章)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四、邓小平理论(第5、6、7章)1.本质论2.国情论3.动力论五、目标论(第8、9、10、11、12章)中国特色的“五位一体”建设论六、条件论(第13、14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七、主体论(第15、16章)依靠力量、领导力量新新民时间逻辑民主历史分段名称

主主主义义革革命

1949

19781840

19111917民主

19191921

命19271924

七大1935

1953

1956

1992

2002主义过渡时期社会一、总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1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中国化的提出(1921—1931—1935—1938—1945)2.科学内涵(基本原理+中国实际)(二)历史进程1.时间(1848—1917—1919—1921—1930—1935)2.人物(李大钊-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3.事件(三)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二、精髓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第2章)(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1.毛泽东初步确立(1945)2.邓小平重新确立(1978)(二)形成、确立的过程1.1929年6月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2.1930年《反本本》初步界定“思想路线”基本含义3.1937年《两论》做哲学论证4.1938年“66”中提出“实事求是”(借用经典)5.1941年《改造我们的学习》作科学界定6.1945年“七大”最终确立(三)建国后1.初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57年后偏离2.1978年重新确立三、毛泽东思想概论(第3、4章)(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主要矛盾:帝-民族(民族革命)封-人民(民主革命)3.任务:独立和富强4.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5.对象: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6.动力:工人-农民-小资-民资7.领导阶级:无产阶级(工人阶级)领导权不同(新旧民主革命区别的根本标志)8.革命前途:社会主义;(陈:二次;王:一次;毛:两步)9.纲领目标:政治、经济、文化目标10.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1.经验总结:三大法宝: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时期

毛泽东文章梳理时间

名称

内容大革命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后

19251927192819281930193019371939193919401941194519471948194919561957

中国各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改造我们的学习论联合政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分清敌友农中心,民资两面农可盟农分三农贫最革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红旗打多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认识和实践相统一三大法宝;党建“伟大的工程”中国革命“两步走”新民体系初完成延安整风开山作三大作风经济纲领“两没一保护”完整新民总路线完善政治纲领农轻重分清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现状(两步走)1.历史三段论:1840——1919——1949——1956——至今(主要矛盾)2.过渡时期性质:1949——1956(新民主主义社会)非独立形态3.新民主主义社会特点:经济上:国营(社)、合作(半社)、个体、私人、资本和国家资本主义并存政治上:各革命阶级(工农小民)联合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文化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4.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一体两翼(工业化为主体,两改为两翼)改造的道路和经验1.农业:互助组——初级社(半社)——高级社(社)方法道路:合作化2.手工业:供销小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3.资本工商业: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方法:和平赎买4.(资本)极富创造性内容:初级——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高级——个别公私合营(利润:四马分肥)——全行业公私合营改造完成1.预计15年,实际不到四年,过粗,过急,过快。2.前后矛盾的变化改造前: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主要矛盾:三座大山195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主要矛盾:无产—资产资路—社路改造后人民群众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四、邓小平理论(第5、6、7章)(一)社会主义本质论1.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概念;1986年邓提出社会主义原则:一是发展生产二是共同富裕;1992年南巡讲话明确提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2.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建国初期照搬苏联模式——1956——苏共20大——苏联模式弊端毛泽东探索——“什么、怎么”问题——成果八大的正确认识《关系》《正处》——社会主义发达(苏联)与不发达(中国)。4.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新认识毛泽东——邓小平1992初南巡——社会主义制度评价转变(生产关系标准——生产力标准)5.十六大以来: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发展才是硬道理(小平1992)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胡锦涛: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4.科教兴国战略(二)国情论1.毛泽东:“认清国情乃是一切问题解决的前提”2.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3.发展过程:1981十一届六中:第一次提出初级阶段1982十二大:正式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1987十三大:对初级阶段理论作系统的阐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路线)1997十五大:进一步强调2002十六大:总体小康——全面小康转变2007十七大:国情未变,矛盾未变4.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之间的矛盾(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5.三步走战略(三)动力论1.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的情况:穷开心2.“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3.处理好改革(动力)发展(目的)稳定(前提)三者的关系。4.对外开放的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5.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6.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和市场(姓资与姓社的讨论)五、目标论(第8、9、10、11、12章)• (一)经济目标1.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和发展:毛——陈云——邓小平——新时期2.基本特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3.公有制的内涵及其实现形式公有制:国营、集体、混合中(国、集);实现形式多样化:股份制4.公有制经济(主体)和国有经济(主导)地位5.分配制度的改革:要素参与分配6.按劳分配的范围和形式7.促进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政治目标1.人民民主专政(国体)2.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3.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4.民主政治建设5.依法治国与政治体制改革(三)文化目标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任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育“四有”新人,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中心环节的主要内容:思想道德建设要求: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诚实守信为重点坚持:“二为”和“双百”方针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风尚3.文化体制改革发展为主题,改革为动力,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四)和谐社会1.提出与发展十六大: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十六届四中: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十六届六中:全面阐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定位,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十七大: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了全面部署2.科学含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3.总体思路:指导思想:马、毛、邓、三、科;目标原则主要举措六、条件论(第13、14章)(一)祖国统一1.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2.台湾问题由来:1949国民党退踞台湾,朝鲜战争爆发,长期对峙;实质:我国内政和平解放台湾:1949《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武力解放台湾口号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1963年周恩来“一纲四目”3.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与确立1978.12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用“回归”代替“解放”1981.9“叶九条”1982.1邓首提“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5.3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正式“一国两制”确定为基本国策4.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5.2005.3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二)国家战略与外交政策1.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2.实质:东西——和平问题;南北——发展问题(核心问题)3.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4.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毛泽东-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1953.12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系统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万隆接受20世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