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试题_第1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试题_第2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试题_第3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试题_第4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数学练习题大全_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试题一、口算:150×6=25×2=14×6=250×3=140×6=280×3=350×2=17×5=308×4=二、填空:1、三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2、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之积是()。3、已知387×6=2322,那么3870×6=(),387×600=()。4、小红2分钟行了180米,她的速度能够记作()。5、时间=()÷()6、一个因数扩大2倍,另一个因数扩大3倍后积是240,本来积是()。7、声音流传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可记作()。8、110+120+130+140+150=()×()9、220+230+240+250=()×()10、每棵树16元,买3棵送1棵,每棵低价()元。11、用0,2,3,4,5组成积最大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是()×()=()三、笔算:260×30=124×73=46×215=106×30=19×300=30×180=四、解决问题:1、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24个班,每班155本,全校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练习本?2、公园的一头大象一天要吃350千克食品,饲养员准备了5吨食品,够吃

20天吗?3、李江从剑河开车前往凯里市,去时速度只有40千米/小时,用了3小时,返回时少用了1小时,返回时每小时行了多少千米?4、燕鸥从北极飞向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若是它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到吗?5、剑河县城关一小有学生2387人,每个学生每学期办公经费250元,全校每学期办公经费约是多少元?6、李叔叔从剑河乘客车到广州用了32小时,客车1小时行80千米。剑河到广州有多少千米?7、五一时,华连商场对洗衣粉进行买“2送1”活动,每袋原价6元,现学校食堂要买20袋洗衣粉要付多少钱?《桌子有多长》小学数学授课稿《桌子有多长》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授课稿教材解析《桌子有多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观察与测量》的内容。本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为学生建立开初步的空间看法,以他们的观察、操作活动拉近数学与平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数的另一个角度,领悟数学与生活的亲近联系。而“桌子有多长”则是学生在测量中第一从厘米惹起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怎样记录等都有必然的掌握,并在脑筋中建立起最先的长度单位——厘米的空间看法,使学生能够自己预计出必然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就像剥豆荚,从皮剥到豆,不断明确的过程。学生解析学生年龄虽小,但都已经大体认识尺子(学生尺每个学生都见过),以他们的经验出发,知道尺子能用来做什么,怎么使用(自然不用然很正确地使用,所拥有的知识也未必全面),比方说,在完成课本第7页第2题“连一连”的题目中,有的学生就用尺子画线,他们知道,尺子能够用来画直线;在裁纸活动中,有的学生没有剪刀,为了将纸撕齐,以尺子压纸边进行,也是取用了尺子的直,可见,学生对尺子其实不陌生。当全班一起认识物体长度时,有个别学生最先试着用尺测量,就会带动其他学见效仿。一年级的学生都有模拟随和动的习惯,知道的学生会向不知道的同学甚至全班教授,宣告结果;而不知道的学生会转身,回头,甚至下座位,问、看别人怎么做。面对这样的学生,授课中就要给他们时间,有要求、有目的地让他们表达自己,在争论与研究中获取悉识。本班学生思想活跃、聪颖、积极,经常会出现一些教师始料不及之处,使得课前的设计会发生好多变化,不能够按早先预计好的进行下去。所以,教师应面对学生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从他们的认识基础出发,主动学习。设计思路鉴于学生的认识,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激励他们经过自己的观察、思虑、合作研究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研究精神,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结合学生的着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比方说:学生在集体中详尽认识尺子后,说明尺子上数字的作用;教师指明“从一个数字到下一个数字之间的长度即是1厘米”,及时加深学生对厘米的认识,牢固、必然(或纠正)他们原有的看法,利用这点使他们做到贯穿交融。认识尺子此后,是练习牢固。由学生自己测量同一物体,出现不一样答案时,谈论找出原因:怎么会这样?起点地址对吗?无论谈论可否能立刻给学生一个结果,最少每个学生都动脑筋思虑了这个问题,达到了谈论的目的——参加、思虑。这也就是让他们先自己研究获守信息的一种路子,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此时,教师再以一句精练、切中要害的话总结或提示,就能顺利地达到让每个学生理解和牢记的收效,比起教师限制学生活动,先做示范,再让学生模拟完成,要来得生动得多,积极得多。总之,教师从旁引导,走出要点的一步,其他交由学生试一试完成。授课目的1.初步领悟到建立一致胸襟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实质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看法,能对长度进行估测。3.学会用刻度尺对物体长度进行测量,领悟厘米的含义。4.在合作、谈论中去发掘知识,掌握知识,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授课准备绘制放大的尺子图;制作幻灯直尺图,便于学生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准备各样尺子(米尺、钢卷尺、皮尺),拓宽学生认识尺子的`知识面。授课流程一、引入。很自然地引入主题:我们来认识桌子有多长。板书课题:测量物体。二、解说。1.预计:让学生试着预计一下自己的桌子长度,能够用眼睛看,也可用手比划着估,估好后,举手交流结果。在这里若出现大多数学生已经很熟练地说出×ד厘米”,在后边的学习中请学生留神找一找答案是什么?【这部分安排,让学生对一个物体的长度提前有一个不详尽的感官认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能力。】2.测量:在学生预计得数后,求证一下,(先避开用尺子,给个假设)若是不用尺子,你还能够想出什么方法来量桌子呢?张开谈论,再由各小组报告用什么方法?(用文具盒、书、笔等。)测量的桌子是多长呢?(希望是几个文具盒长,几本书长)多提问几组,依照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总结。师:为什么测出的桌子长度的说法都不一样样呢?桌子真的都不一样样长吗?总结:使用的工具不一样,结果就会不一样样,只有当工具相同时,结果才会相同,所以,我们才会找一个一致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经过测量,你们认为一致的工具最好是什么呢?(引入尺子,并为介绍尺子做铺垫。)【旨在使学生领悟一致胸襟单位的必要性,同时感觉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3.认识尺子。1)师:尺子有好多种,不不过你们手中用的这种,还有这些。(出示各样尺子,拓宽知识面,让学生多认识一些尺子。以一句话“它们用在各自不一样的地方”,结束对尺子种类的介绍。)而在我们的学习中,最常用的就是你们这种(从学生手中取过)学生尺。(同时,黑板上贴出放大的直尺图。)2)师:那么,请你们看看,常用的学生尺上有些什么呢?(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谈论再报告。这样可防备部分学生不观察或观察不仔细,遗漏东西。)生1:有数字。生2:有一些小线、小格。师:这是刻度线,小格就是由这些刻度线分出来的,你们仔细数一数,每一个数字和下一个数字之间,也就是最长的两条刻度线之间有几个小格。(帮助学生认准尺子)生3:有字母cm。师:你观察得很仔细。(激起其他学生关注。)教师再讲讲cm的含义——c和m合在一起,表示厘米的意思,说明“cm”和“厘米”能够互相代替,而且指出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板书:长度单位——厘米(cm)。教师在学生开始估测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解答。请学生说,我们的桌子单位是××厘米。3)师:在尺子上找到“0”了吗?它在什么地址上表示什么意思?(生:尺子最左边,表示开始起点。)师提示:量物时,一般从起点0刻度线量起。师:尺子上还有些数字是什么意思?(引出厘米的长度。)请找到尺子上从“0~1”这一段,从0~1是几厘米?(从学生的经验和认识出发。)学生先猜,再互相交流。师:从一个数字到下一个数字之间的长度就是

1厘米,那么

0~1就是(生:“1厘米”)。在黑板直尺图上用彩色笔画出

0~1

之间是

1厘米。以抢答形式,再让学生说一说,5~6、9~10、0~2、0~6

之间分别是几厘米等问题。(缓解,调动情绪,及时恩赐夸耀,对最难的问题答对者以奖励,激励大家多思虑。)(4)在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手比划感觉一下“1厘米有多长”,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你见到过什么东西是1厘米长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多恩赐必然。)4.量物。(1)要修业生取出一致物体(学具中的大三角形),找到长边(正好整数),小组谈论试着量,再报告。面对结果不一致时,大家谈论原因,说明最好从0刻胸襟起。并找一人登台演示,在学生演示过程中,教师跟着演示一步步说明要求:量物体时,先把一端对准0刻度线,再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再量这个大三角形(等腰)的一个短边,不够整数,全班交流该读作多少。师:离哪个刻度线比较近,就是大体几厘米。三、练习。铅笔长()厘米。2.打开书看第15页第3题,判断谁量得对。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出错误原因。指出从一个整刻度到另一个整刻度测量也是对的。3.小组活动,完成第15页第1题,先预计,再测量。四、总结。师:学完这一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学生:经过学习这一节课,知道了我的课桌有多长,用尺子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长度单位有厘米,厘米也能够cm表示,测量时,要从0刻度开始,也能够从整刻度开始,1厘米有多长,等等。课后反思上完课发现,学生已有的基础是教师始料不及的,致使本来设计好的课无法正常进行下去,课上虽也依照突发情况灵便变动了,但因各样原因,变动后课堂掌握不是很成功,好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能激活课堂气氛的构想没能淋漓尽致发挥作用。面对突发事件,课堂的驾驭能力还要提高,备课时也要多方面思虑周祥,方能以不变应万变。小学经典数学题口诀与解析小学经典数学题口诀与解析一、和差问题已知两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口诀:和加上差,越加越大;除以2,即是大的;和减去差,越减越小;除以2,即是小的。例:已知两数和是10,差是2,求这两个数。按口诀,则大数=(10+2)/2=6,小数=(10-2)/2=4。二、鸡兔同笼问题口诀:假设所有是鸡,假设所有是兔。多了几个脚,少了几个足?除以脚的差,即是鸡兔数。例:鸡免同笼,有头36,有脚120,求鸡兔数。求兔时,假设所有是鸡,则免子数=(120-36X2)/(4-2)=24求鸡时,假设所有是兔,则鸡数=(4X36-120)/(4-2)=12三、浓度问题加水稀释口诀:加水先求糖,糖完求糖水。糖水减糖水,即是加糖量。例:有20千克浓度为15%的糖水,加水多少千克后,浓度变成10%?加水先求糖,本来含糖为:20X15%=3(千克)糖完求糖水,含3千克糖在10%浓度下应有多少糖水,3/10%=30(千克)糖水减糖水,后的糖水量减去本来的糖水量,30-20=10(千克)加糖浓化口诀:加糖先求水,水完求糖水。糖水减糖水,求出便解题。例:有20千克浓度为15%的糖水,加糖多少千克后,浓度变成20%?加糖先求水,本来含水为:20X(1-15%)=17(千克)水完求糖水,含17千克水在20%浓度下应有多少糖水,17/(1-20%)=21.25(千克)糖水减糖水,后的糖水量减去本来的糖水量,21.25-20=1.25(千克)四、行程问题相遇问题口诀:相遇那一刻,行程全走过。除以速度和,就把时间得。例:甲乙两人从相距12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0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20千米/小时,多少时间相遇?相遇那一刻,行程全走过。即甲乙走过的行程和恰好是两地的距离120千米。除以速度和,就把时间得。即甲乙两人的总速度为两人的速度之和40+20=60(千米/小时),所以相遇的时间就为120/60=2(小时)追及问题口诀:慢鸟要先飞,快的随后追。先走的行程,除以速度差,时间就求对。例:姐弟二人从家里去镇上,姐姐步行速度为3千米/小时,先走2小时后,弟弟骑自行车出发速度6千米/小时,几时追上?先走的行程,为3X2=6(千米)速度的差,为6-3=3(千米/小时)。所以追上的时间为:6/3=2(小时)。五、和比问题已知整体求部分。口诀:家要大家合,分家有原则。分母比数和,分子自己的。和乘以比率,就是该得的。例:甲乙丙三数和为27,甲;乙:丙=2:3:4,求甲乙丙三数。分母比数和,即分母为:2+3+4=9;分子自己的,则甲乙丙三数占和的比率分别为2/9,3/9,4/9。和乘以比率,所以甲数为27X2/9=6,乙数为:27X3/9=9,丙数为:27X4/9=12。六、差比问题(差倍问题)口诀:我的比你多,倍数是因果。分子实质差,分母倍数差。商是一倍的,乘以各自的倍数,两数即可求得。例:甲数比乙数大12,甲:乙=7:4,求两数。先求一倍的量,12/(7-4)=4,所以甲数为:4X7=28,乙数为:4X4=16。七、工程问题口诀:工程总量设为1,除以时间就是工作效率。单独做时工作效率是自己的,一齐做时工作效率是大家的效率和。减去已经做的即是没有做的,没有做的除以工作效率就是结果。例:一项工程,甲单独做4天完成,乙单独做6天完成。甲乙同时做2天后,由乙单独做,几天完成?[1-(1/6+1/4)X2]/(1/6)=1(天)八、植树问题。口诀:植树多少颗,要问路怎样?直的减去1,圆的是结果。例1:在一条长为120米的马路上植树,间距为4米,植树多少颗?路是直的。所以植树120/4-1=29(颗)。例2:在一条长为120米的圆形花坛边植树,间距为4米,植树多少颗?路是圆的,所以植树120/4=30(颗)。九、盈亏问题口诀:全盈全亏,大的减去小的;一盈一亏,盈亏加在一起。除以分配的差,结果就是分配的东西也许是人。例1:小朋友分桃子,每人10个少9个;每人8个多7个。求有多少小朋友多少桃子?一盈一亏,则公式为:(9+7)/(10-8)=8(人),相应桃子为8X10-9=71(个)例2:士兵背子弹。每人45发则多680发;每人50发则多200发,多少士兵多少子弹?全盈问题。大的减去小的,则公式为:(680-200)/(50-45)=96(人)则子弹为96X50+200=5000(发)。例3:学生发书。每人10本则差90本;每人8本则差8本,多少学生多少书?全亏问题。大的减去小的。则公式为:(90-8)/(10-8)=41(人),相应书为41X10-90=320(本)十、牛吃草问题口诀:每牛每天的吃草量假设是份数1,A头B天的吃草量算出是几?M头N天的吃草量又是几?大的减去小的,除以二者对应的天数的差值,结果就是草的生长速率。原有的草量依此反推。公式就是A头B天的吃草量减去B天乘以草的生长速率。将未知吃草量的牛分为两个部分:一小部分先吃新草,个数就是草的比率;原有的草量除以节余的牛数就将需要的天数求知。例:整个牧场上草长得相同密,相同快。27头牛6天能够把草吃完;23头牛9天也能够把草吃完。问21头多少天把草吃完。每牛每天的吃草量假设是1,则27头牛6天的吃草量是27X6=162,23头牛9天的吃草量是23X9=207;大的减去小的,207-162=45;二者对应的天数的差值,是9-6=3(天)结果就是草的生长速率。所以草的生长速率是45/3=15(牛/天);原有的草量依此反推。公式就是A头B天的吃草量减去B天乘以草的生长速率。所以原有的草量=27X6-6X15=72(牛/天)。将未知吃草量的牛分为两个部分:一小部分先吃新草,个数就是草的`比率;这就是说将要求的21头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15头牛吃再生的草;剩下的21-15=6去吃原有的草,所以所求的天数为:原有的草量/分配剩下的牛=72/6=12(天)十一、年龄问题口诀:岁差不会变,同时相加减。年龄一改变,倍数也改变。抓住这三点,所有都简单。例1:小军今年8岁,爸爸今年34岁,几年后,爸爸的年龄的小军的3倍?岁差不会变,今年的年龄差点34-8=26,到几年后依旧不会变。已知差及倍数,转变成差比问题。26/(3-1)=13,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13X3=39岁,小军的年龄是13X1=13岁,所以应该是5年后。例2:姐姐今年13岁,弟弟今年9岁,当姐弟俩年龄的和是40岁时,两人各应该是多少岁?岁差不会变,今年的年龄差13-9=4几年后也不会改变。几年后年龄和是40,年龄差是4,转变成和差问题。则几年后,姐姐的年龄:(40+4)/2=22,弟弟的年龄:(40-4)/2=18,所以答案是9年后。十二、余数问题口诀:余数有(N-1)个,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N-1)。周期性变化时,不要看商,只要看余。例:若是时钟现在表示的时间是18点整,那么分针旋转1990圈后是几点钟?分针旋转一圈是1小时,旋转24圈就是时针转1圈,也就是时针回到原位。1980/24的余数是22,所以相当于分针向前旋转22个圈,分针向前旋转22个圈相当于时针向前走22个小时,时针向前走22小时,也相当于向后24-22=2个小时,即相当于时针向后拔了2小时。即时针相当于是18-2=16(点)。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