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特岗教师考试年小学语文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练习题四_第1页
2022年特岗教师考试年小学语文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练习题四_第2页
2022年特岗教师考试年小学语文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练习题四_第3页
2022年特岗教师考试年小学语文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练习题四_第4页
2022年特岗教师考试年小学语文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练习题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小学语文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练习题四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酝酿(ning)驯良(xn)可恶()

B.处理(chǔ)埋怨(mn)干枯(h)

C.上溯(shu)畸形(q)卓越(zhu)

D.省亲(shēng)旌旗(jīng)称心(ch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狼藉改弦更张读书扎记一幅楹联

B.拮剧心心相印竭泽而渔纵横捭阖

C.通谍绿荫蔽日和盘托出无耻谰言

D.修葺绵里藏针别出心裁焦头烂额

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虽然是纤维结构却又不易燃烧,这是石棉的_________。

②没有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文艺的_________。

③我们要急躁教育孩子,不要_________他们的自尊心。

A.特色、冲破、迫害

B.特性、突破、迫害

C.特色、突破、损害

D.特性、冲破、损害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勘探队员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他们对这些却不以为然,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上,要为国家找出丰富的矿藏。

B.这次试验眼看就要胜利了,大家肯定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要懈怠,假如功亏一篑,实在惋惜。

C."欲写龙湫难下笔,不来雁荡是虚生',当巡游到雁荡山大龙湫瀑布时,人们真有乐此不疲、不愿离去的感觉。

D.父亲在生命的最终时刻,躺在病床上,对前来探视的战友侃侃而谈。

5."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此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A.苏洵苏轼苏辙

B.班彪班固班超

C.杜甫杜牧杜荀

D.曹操曹丕曹植

6."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这句的修辞手法是()

A.对偶比方

B.排比比方

C.比方象征

D.起兴对比

7.鲁迅《拿来主义》一文,指出对中外文化遗产的态度应当是()

A.等待别人送来

B.任凭别人拿去

C.全盘否定或全盘汲取

D.运用脑髓,放开眼光,自己来拿

8.、作品及作品中人物完全相配的一项是()

A.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刘和珍

B.曹禺,《雷雨》,鲁大海

C.莫泊桑,《守财奴》,欧也妮

D.罗贯中,《促织》,成名

9.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

B.散曲包括套曲和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曲子形式,体式比较自由。

C.《白洋淀纪事》是孙犁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作品集。

D.惠特曼是美国宏大的诗人,他的诗对我国"五四'以来的新诗影响很大。

10.对下面这个复句类型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荔枝蜜》)

A.条件

B.假设

C.转折

D.因果

二、学问积累与运用(共47分)

1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4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2.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2分)

(1)_________,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2)_________,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3)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4)寄意寒星荃不察,_________。(鲁迅《自题小像》)

13.写出下列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10分)

(1)"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_________、南岳衡山、西岳_________、北岳恒山、中岳_________。

(2)《四库全书》是乾隆年间纂修的一部丛书,共收古籍3503种,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分类,所以称为"四库'。

(3)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剧中人物分别由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角色行当扮演。通常所说的"末',归入"生'中。

14.看拼音写词语(每空1分,共12分)

zhshǐchnjzǔnoyōulǜcbjfng

()()()()()()

()()()()()()

15.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依据词语意思,用直线连上右边相应的表示语(每小题1分,共3分)

1.万古长()表示绿的范围

2.千山一()表示绿的形态

3.()色欲流表示绿的时间

16.读句子,给画线的字选择适当的意思。(只填序号)(每小题1分,共6分)

"好'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优点多的或使人满足的,跟"坏'相反;②友爱,和谐;③易于,便于;④完,完成;⑤很,甚;⑥表示赞许、应允或结束等口气的词。

(1)我穿好衣服就去,你先走吧!()

(2)好!你真不愧是"学习雷锋乐观分子'!()

(3)这匹马跑得很快,真是一匹好马!()

(4)这件事好办,你不用发愁。()

(5)今日的天气好冷啊!()

(6)六年来,我们和老师的关系始终很好。()

17.依据要求修改下面的句子(第1小题2分,第2小题4分,共6分)

(1)缩句:渔夫的妻子桑娜毫不迟疑地收养了邻居西蒙的孩子。

(2)巴西队击败了比利时队和英格兰队。

改为"被'字句:

改为"把'字句:

18.请把诗句与相应的季节用线段连接起来。(本题共4分)

春接天莲叶无穷碧

夏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草色遥看近却无

冬千里黄云白日曛

三、文言文阅读(第19小题3分,第20小题4分,第21、22、23小题各2分,共13分)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行。'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选自《左传》)

19.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宋人既成列()

(2)宋师败绩()

(3)公伤股()

20.翻译下面句子。

(1)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2)若爱重伤,则如勿伤!

21.宋襄公在战斗中错过了哪几次有利的战机?归纳宋襄公说的两条作战原则,指出哪一条是主要的。

22.找出子鱼批驳上述两条原则的话。

23.本文中的宋襄公与《曹刿论战》中的鲁庄公有什么不同?

四、现代文阅读题。(共20分)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24~28题(第24、25、26题各2分,第27、28题各4分,共14分)

在爱的站台上送别(邓康延)

人生的各个路口,感情负载得最重时,或许就是亲友离别的一刻了。时间和空间在那一瞬、那一站里显示出跳动前的热闹和沉郁。我常想,如果那站台、机坪、码头有知有觉,能承负起那么多的离绪别恨、远思长情吗?母与子、夫与妻、姐与妹、伴侣同事、知己同学、恋人情侣,目光拥抱着。当秋雨缠绵时,当暮雪飘洒时,当晨风微拂时,当星云游移时,汽笛响了。

很多人一别再难相逢,这里便成为一个灰蒙蒙的背景,衬托起斑驳记忆;很多人又会久别重逢,于是这里便分散起双倍的柔情。

每当我看到那些含泪又微笑,挥手再跟跑的人们,总觉得心头有什么被搅起。苍茫人世,由于这别离,有了某种缺憾;也由于这别离,缺憾成美。

我不能遗忘这些场景:送新兵的站台上,一位母亲微笑着压住泪水。还未佩徽章的儿子以不娴熟的动作向她行第一个军礼,列车和岁月就此行驶在进行曲中。一位乡下老人送读高校的孙女远行,两人为互让一张10元钱争来扯去。我知道了爱有多种形式,钱能表达,却不能丈量。一方去支边的一对恋人绞着手话别,他们不能相吻,便用目光拥抱。两位好像兄弟的青年难舍难分,我问送行的青年,"是老伴侣吧?'"不,才相识几天。'他望着列车消逝的前方又补充了一句:"患难之交。'我突然想起两句诗"天际何处无芳草',"相逢何必曾相识',人世有这两番境界,也算得上高远旷达了。而最使我不能忘记的,还是在四川一个烟雨迷漫的矿区小站上,一群矿区学校的孩子为几个实习归去的师专同学送行。一个女孩领先哭了,立刻,站台被一片离情濡湿。竟有几个男孩子爬上火车,要再送一站。素来原则与心肠都挺硬的列车员默然承诺。在车上,我问几个将来的老师,他们一时难于成句,干脆打开一大叠赠送的本子。有一本只题有一句:老师,您不会走出我的心。以后,铁轨就给了我这样一个意象:血管。再怎样延长,也是循环,终归走向亲友心里、社会心里、祖国心里。

站台,是一个细腻多情的少女,又是一个粗犷豪放的汉子,它身上淌着南方河的气息,它肩上托着北方山的情志,它怀着对往日的追忆,它举着对明天的期冀。

究竟,时代的站台,已缩短了远方与远方的距离、心与心的距离,已走出了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冷艳,已走出了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怆,已走出了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的孤寂。于是,便有我们这一辈人揣着激情,去西走日喀则,东奔大亚湾,北穿漠河,南跨老山。

流淌奔涌的,才是生活。

我憧憬着远方,还由于在驶向远方的路上有很多站,站上有很多故事,故事里有很多相识或不相识的伴侣,伴侣们以他们各自的送行方式表述着爱意。

人生是流淌的,生活是流淌的,爱却永久地站着,与结实的站台一起挥手相送。

24."苍茫人世,由于这别离,有了某种缺憾;也由于这别离,缺憾成美。'你对这句话有自己的理解吗?你还能举出"缺憾成美'的一个例子吗?

25.文中把站台比成细腻多情的少女、粗犷豪放的汉子,读了这篇文章,你还能把站台比方成什么?请写出你的创意。

26.古人笔下的送别诗许多,除了文中消失的之外,你还读过哪些?请再写出两句。

27.将笔墨集中于站台,有哪些缘由?阅读全文后,用自己的语言简要作答。

28.文中描绘了一些不能遗忘的送别场景,你的人生经受中肯定也有过这样的场景吧,请回忆并描绘出其中的一个细节(不少于30字)。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29~31题(每小题2分,共6分)

考古学家在山西省垣曲县发觉了商代城邑遗址,引发出商代历史地理上的一些重要问题。

中条山横亘于山西南端,这里山势和缓,并没有想象中的悬崖峭壁。它的北面是汾运盆地,南面是黄河谷地。从侯马到垣曲,正是跨越了这两个地区。在地理位置上,中条山正处在中国文明起源的黄金地段。中国在古代习称"华夏',而"华'与"夏'都同中条山有关。"华'字得自华山。"夫中条之山者,盖华岳之体也',古人把中条与华山看作一体,只是被黄河割开。华夏的"夏',得自"大夏'、夏朝。在考古学上,代表夏朝的"二里头文化'地兼中条山的两面。历史文献中说中条山以北有"夏墟',南面偏东一带是"有夏之居'。看来夏朝的地域,的确是跨越中条山南北的。地理学强调"人地关系',夏族与中条的"人山关系'也应当具有独特的内容。已有考古学家撰文,争论中条山脉在资源上如何支持了夏族的兴盛。至少,中条山有丰富的铜矿,中部北侧又有巨大的盐池。历史地理学家关于河流培育古代文明的论述已经许多,而山脉如何对文明做出贡献尚缺乏争论。

山间奇材,往往是山脉的重要价值所在。不过,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山脉的意义则多在于阻隔或护卫。从宏观人文地理格局上观看,从中条北面翻越到南面与从南面翻越到北面,意义是不一样的。中条山北面的汾运盆地是一个群山环绕比较封闭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可以过安定的日子,但若求大的进展,就必需冲破自然屏障,向南跨越中条,进入黄河谷地,进而东向伊洛,春秋时代的晋国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强国之路。反之,从南面北越中条,往往是强者的入侵行为,商朝势力曾向北扩张,虽有改朝换代的政治意义,但不算是了不起的社会巨变。

史书所记尧舜的传奇多在中条以北,这或许示意着夏族的渊源所在。由于夏朝的影响力的强大,汾运盆地便成为法统观念上的崇高区域。商人灭夏,定要翻越中条占有汾运盆地,意义不仅是获得这片肥田沃土,还要在法统观念上最终制服夏人。从动态地理格局上观看,垣曲商城可能是商朝势力翻越中条的一个进退据点。

29.下列作为文中画线部分的证据,错误的一项是()

A.山西南端的中条山山势和缓,并没有想象中的悬崖峭壁。

B.中国在古代习称"华夏',而"华'与"夏'都同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