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小说课件_第1页
明代小说课件_第2页
明代小说课件_第3页
明代小说课件_第4页
明代小说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明代小说

第三章

明代小说

1第一节明代长篇小说

一、《三国演义》(一)《三国演义》的内容和思想1、明君贤臣理想(1)推崇“仁政”(2)高扬“忠义”:忠臣义士“义”:“上报国家”的忠义“下安黎庶”的仁义“救国扶危”的侠义“同生共死”的情义

第一节明代长篇小说

一、《三国演义》2(3)称赏“智勇”郑振铎曾说:“一部《三国志通俗演义》虽说的是叙述三国故事,其实只是一部‘诸葛孔明传记’”(《三国演义的演化》)。

(3)称赏“智勇”32、“拥刘反曹”倾向(1)“拥刘反曹”的具体表现:可从内容、结构、语言三个方面进行分析:(2)“拥刘反曹”的思想实质为偏安王朝争正统的封建正统观念。反抗异族的民族情绪拥护仁君仁政,反对暴君暴政。存有不少封建正统观念的腐朽因素。2、“拥刘反曹”倾向43、道德悲剧意识刘蜀集团的悲剧,说到底乃是他们仁君、贤臣、义友理想人格系统的悲剧。悲剧的实质,不是“蜀汉悲剧”,而属道德悲剧。刘备视“仁义”重于“生命”的儒家道德风范,曾使他在政治上、军事上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关羽的“义”的也给蜀汉事业和个人生命带来了重大损失和不可挽回的悲剧。诸葛亮在“才”与“德”产生矛盾的情况下,总是以“德”为先,尽力维护自己的道德人格,致使其才能最终得不到发挥、从而造成影响事业进程的悲剧。

3、道德悲剧意识5(二)《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和影响1、“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特征艺术虚构,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技法:(1)细心穿插、巧于构思。(2)于史无征、采用传说。(3)本末倒置、改变史实。(4)张冠李戴、移花接木。(5)妙笔生花、善于铺叙。(二)《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和影响62、宏伟壮阔的艺术结构把各个空间分头展开的故事化成以时间为序的线性流程。全书约可归纳为五条线:以东汉灭亡为引线,以西晋统一为终局,中间的魏、蜀、吴三线的兴衰是主线。这几条线此起彼伏,交互联络,建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2、宏伟壮阔的艺术结构73、出色的战争描写(1)善于把握各次战争的联系与区别,犯中求避,同中见异,千变万化,特点鲜明。(2)注重表现“智谋”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3)注重在战争中写人。(4)注重战争场面气氛的渲染,多用对比衬托、张弛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等。3、出色的战争描写8四、特征化的艺术典型特征化性格的典型,具有鲜明的单一性、稳定性、和谐性的特点。常常采用以下几种手法:一是出场定型。二是反复皴染。三是善用传奇故事和生动细节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四是善用对比、烘托手法。四、特征化的艺术典型9明清两代的历史演义大量涌现,其中列国系统、隋唐系统的若干作品较有特色。(1)明代余邵鱼的《列国志传》,冯梦龙将此书改编为108回的《新列国志》。到清代,乾隆时期,蔡元放又将《新列国志》略作删改润色,夹注评点,改名为《东周列国志》,成了以后最通行的本子。(2)隋唐系统的历史演义较早的是《隋唐两朝志传》(120回,署名罗贯中)稍后,在文学方面有较大突破的是《隋炀帝艳史》和《隋史遗文》两书。清代康熙年间,褚人获将上述三书剪裁连缀成《隋唐演义》明清两代的历史演义大量涌现,其中列国系统、隋唐系统的若干作品10二、《水浒传》1、奸逼民反与替天行道

《水浒传》的核心思想是歌颂忠义,鞭打否定不忠不义的行为,其形象代表是宋江。“忠”和“义”本是一对相互矛盾的概念。“义”的社会理想层面是要梁山义军反抗黑暗,替天行道;而“忠”的伦理道德规范是要梁山义军拥戴朝廷,维护现实的政治秩序。宋江的性格,就是在“忠”和“义”的相互矛盾中曲折发展的。二、《水浒传》11“忠义”的形成具有深厚复杂的历史文化原因“忠义”中有“为君”而符合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一面;但“忠”字又包含着“保境安民”、“杀尽贪官”等爱国精神和民本思想。对“义”的强调,更反映着社会道德规范的变化。“义”是维护异姓关系的基本规范,深刻地反映了由于城市居民、江湖游民等队伍的不断扩大,社会道德规范正发生着悄悄的变化。《水浒传》第一次广泛而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奸逼民反”,这使小说具有了极高的认识价值。“忠义”的形成具有深厚复杂的历史文化原因12在结构上,以单线纵向进行。上半部是以人为单元,下半部则以事为顺序,连环勾锁,层层推进。2、用白话塑造传奇英雄的群象《水浒传》成就之一就在于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超俗绝群而神态各异的英雄形象,更注意人物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现实性与传奇性的统一。在结构上,以单线纵向进行。上半部是以人为单元,下半部则以事为13基本性格相同却又同中有异,同类性格却又有细微差别。

李逵与鲁达,主流性格都是“粗”,但粗中又不乏“细”李逵的“粗”,是粗得有点野气,鲁达的“粗”是粗得有些豪气。李逵的细是细得“憨”,细得“老实”。鲁达细得“老练”。细得有见识。基本性格相同却又同中有异,同类性格却又有细微差别。

李逵与14“写武松打虎,纯是精细;写李逵杀虎,纯是大胆。”

为了达到这种人物性格“同而不同”的艺术效果,故意制造类型相同的人物,描写冲突相似的情节,相互映衬,犯中求避,在比照中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写武松打虎,纯是精细;写李逵杀虎,纯是大胆。”为了达到这15《水浒传》的影响(1)说唐系列(2)说岳系列:熊大木的《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又名《大宋演义英烈传》、《岳武穆精忠传》)。到了清代,又有题为钱采编写,金丰增订的《说岳全传》(3)说杨系列在明代有两种最为有名:一是熊大木的《北宋志传》(又叫《杨家将传》),共50回。二是《杨家府演义》8卷58则。清代的英雄传奇主要是《水浒》的三部续书:《水浒后传》、《后水浒传》、《结水浒传》。《水浒传》的影响16第二节明代白话短篇小说

冯梦龙的“三言”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白话短篇小说的发展。

凌濛初编著了“二拍”。“二拍”基本上都是个人创作。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短篇小说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二节明代白话短篇小说

冯梦龙的“三言”的出现,标志17第三章

明代小说

第三章

明代小说

18第一节明代长篇小说

一、《三国演义》(一)《三国演义》的内容和思想1、明君贤臣理想(1)推崇“仁政”(2)高扬“忠义”:忠臣义士“义”:“上报国家”的忠义“下安黎庶”的仁义“救国扶危”的侠义“同生共死”的情义

第一节明代长篇小说

一、《三国演义》19(3)称赏“智勇”郑振铎曾说:“一部《三国志通俗演义》虽说的是叙述三国故事,其实只是一部‘诸葛孔明传记’”(《三国演义的演化》)。

(3)称赏“智勇”202、“拥刘反曹”倾向(1)“拥刘反曹”的具体表现:可从内容、结构、语言三个方面进行分析:(2)“拥刘反曹”的思想实质为偏安王朝争正统的封建正统观念。反抗异族的民族情绪拥护仁君仁政,反对暴君暴政。存有不少封建正统观念的腐朽因素。2、“拥刘反曹”倾向213、道德悲剧意识刘蜀集团的悲剧,说到底乃是他们仁君、贤臣、义友理想人格系统的悲剧。悲剧的实质,不是“蜀汉悲剧”,而属道德悲剧。刘备视“仁义”重于“生命”的儒家道德风范,曾使他在政治上、军事上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关羽的“义”的也给蜀汉事业和个人生命带来了重大损失和不可挽回的悲剧。诸葛亮在“才”与“德”产生矛盾的情况下,总是以“德”为先,尽力维护自己的道德人格,致使其才能最终得不到发挥、从而造成影响事业进程的悲剧。

3、道德悲剧意识22(二)《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和影响1、“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特征艺术虚构,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技法:(1)细心穿插、巧于构思。(2)于史无征、采用传说。(3)本末倒置、改变史实。(4)张冠李戴、移花接木。(5)妙笔生花、善于铺叙。(二)《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和影响232、宏伟壮阔的艺术结构把各个空间分头展开的故事化成以时间为序的线性流程。全书约可归纳为五条线:以东汉灭亡为引线,以西晋统一为终局,中间的魏、蜀、吴三线的兴衰是主线。这几条线此起彼伏,交互联络,建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2、宏伟壮阔的艺术结构243、出色的战争描写(1)善于把握各次战争的联系与区别,犯中求避,同中见异,千变万化,特点鲜明。(2)注重表现“智谋”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3)注重在战争中写人。(4)注重战争场面气氛的渲染,多用对比衬托、张弛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等。3、出色的战争描写25四、特征化的艺术典型特征化性格的典型,具有鲜明的单一性、稳定性、和谐性的特点。常常采用以下几种手法:一是出场定型。二是反复皴染。三是善用传奇故事和生动细节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四是善用对比、烘托手法。四、特征化的艺术典型26明清两代的历史演义大量涌现,其中列国系统、隋唐系统的若干作品较有特色。(1)明代余邵鱼的《列国志传》,冯梦龙将此书改编为108回的《新列国志》。到清代,乾隆时期,蔡元放又将《新列国志》略作删改润色,夹注评点,改名为《东周列国志》,成了以后最通行的本子。(2)隋唐系统的历史演义较早的是《隋唐两朝志传》(120回,署名罗贯中)稍后,在文学方面有较大突破的是《隋炀帝艳史》和《隋史遗文》两书。清代康熙年间,褚人获将上述三书剪裁连缀成《隋唐演义》明清两代的历史演义大量涌现,其中列国系统、隋唐系统的若干作品27二、《水浒传》1、奸逼民反与替天行道

《水浒传》的核心思想是歌颂忠义,鞭打否定不忠不义的行为,其形象代表是宋江。“忠”和“义”本是一对相互矛盾的概念。“义”的社会理想层面是要梁山义军反抗黑暗,替天行道;而“忠”的伦理道德规范是要梁山义军拥戴朝廷,维护现实的政治秩序。宋江的性格,就是在“忠”和“义”的相互矛盾中曲折发展的。二、《水浒传》28“忠义”的形成具有深厚复杂的历史文化原因“忠义”中有“为君”而符合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一面;但“忠”字又包含着“保境安民”、“杀尽贪官”等爱国精神和民本思想。对“义”的强调,更反映着社会道德规范的变化。“义”是维护异姓关系的基本规范,深刻地反映了由于城市居民、江湖游民等队伍的不断扩大,社会道德规范正发生着悄悄的变化。《水浒传》第一次广泛而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奸逼民反”,这使小说具有了极高的认识价值。“忠义”的形成具有深厚复杂的历史文化原因29在结构上,以单线纵向进行。上半部是以人为单元,下半部则以事为顺序,连环勾锁,层层推进。2、用白话塑造传奇英雄的群象《水浒传》成就之一就在于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超俗绝群而神态各异的英雄形象,更注意人物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现实性与传奇性的统一。在结构上,以单线纵向进行。上半部是以人为单元,下半部则以事为30基本性格相同却又同中有异,同类性格却又有细微差别。

李逵与鲁达,主流性格都是“粗”,但粗中又不乏“细”李逵的“粗”,是粗得有点野气,鲁达的“粗”是粗得有些豪气。李逵的细是细得“憨”,细得“老实”。鲁达细得“老练”。细得有见识。基本性格相同却又同中有异,同类性格却又有细微差别。

李逵与31“写武松打虎,纯是精细;写李逵杀虎,纯是大胆。”

为了达到这种人物性格“同而不同”的艺术效果,故意制造类型相同的人物,描写冲突相似的情节,相互映衬,犯中求避,在比照中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写武松打虎,纯是精细;写李逵杀虎,纯是大胆。”为了达到这32《水浒传》的影响(1)说唐系列(2)说岳系列:熊大木的《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又名《大宋演义英烈传》、《岳武穆精忠传》)。到了清代,又有题为钱采编写,金丰增订的《说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