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4课《诗词三首》教案一打印版_第1页
2023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4课《诗词三首》教案一打印版_第2页
2023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4课《诗词三首》教案一打印版_第3页
2023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4课《诗词三首》教案一打印版_第4页
2023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4课《诗词三首》教案一打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4课《诗词三首》教案一一内容解读一内容解读《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四句写京城友人设下盛宴为李白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若在平时,一定会因为这美酒佳肴和朋友的一片盛情而“一饮三百杯”。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放下了。他离开座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想象离开长安后渡过黄河与攀登太行山的情景,实际上是以山川的险阻比喻世路的艰难。虽然世路艰难,但诗人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达自己的愿望。姜太公曾在渭水附近的小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太阳旁边经过,后被商汤任用,助商灭夏。这两位古人开始在政治上也不得志,但最终成为名垂青史的人物。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激起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当诗人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他又不禁发出了如此痛心的呼唤。京城是待不下去了,瞻望前程,歧路甚多,出路在哪里呢?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再一次困扰着他的心。尽管李白暂时还拿不定主意,无法确定自己要走的路,但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南朝时宗悫(què)用“乘长风破万里浪”来形容自己的抱负。李白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时机一定会有的,到那时将挂起风帆直渡大海。诗人在仕途遭受重大挫折、心情极为苦闷之时,仍然表现了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又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首联抒情:“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写自己长期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了哀伤的感情基调。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通过对受害友人的悼念,以及自己回到故乡恍如隔世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紧承颔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这两句诗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酬赠之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水调歌头》这是一首著名的咏中秋之作,表现了词人由心有郁结到心胸开阔的情感变化,表现了词人的乐观旷达情怀。上片写词人对“天上”“人间”的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了词人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显露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和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更深了一层。“我欲乘风归去”,词人将那美好皎洁的月亮,看作自己精神的家园。然而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却又有些犹豫:“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遐想愈来愈缥缈,而终不忍弃绝人世。“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片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写月光的移动和月下的不眠之人。“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转而抒发怀人之情,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宕开一笔,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宽慰之语作结。全词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地呈现出来。二技法总结二技法总结《行路难》(其一)运用比兴手法,情感激荡起伏。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借姜尚、伊尹等历史人物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悲愤、苦闷,同时执着于远大理想信念的思想感情。诗人的感情激荡起伏、复杂多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郁中见豪放。诗人通过这首诗感慨世事沧桑,抒发了被贬的悲愤,又表现了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奋发昂扬地投入新生活的热情,体现了诗人历经磨难而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诗情起伏跌宕,除对赠诗的答谢之意外,在赠诗的基础上另辟新境,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的佳作。《水调歌头》至情至理,豪迈高洁。全词抒写了词人中秋月下的苦闷心情和佳节思亲的特有情怀,反映了词人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战胜了消极的念头,表现了词人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情怀。整首词将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虚实结合,以自然的深远澄清映衬胸怀的超脱开朗,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三主题概括三主题概括《行路难》(其一)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七律借与白居易的唱和,表达了自己长年被贬至偏远之地的愤懑,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世事、未来的积极乐观的精神。《水调歌头》中苏轼因政治失意以及和弟弟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愁,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资料库资料库1.作家作品。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其诗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当时政治的腐败作了尖锐的批判,对人民的疾苦表示同情,对安史叛乱势力予以斥责,讴歌维护国家统一的正义战争;同时诗人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提取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极具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其诗歌水平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有《李太白集》。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手法。著有《刘梦得文集》。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代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2.文体知识。(1)古体诗唐朝人把产生于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又沿用唐人的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以及唐以后的文人仿照它们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2)近体诗始于南朝的齐、梁,形成于初唐,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唐代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称其为“近体诗”。近体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一般要求对仗)。与古体诗相比,近体诗形式更整齐,限制更多。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根据字数多少又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一般是八句,如40字称为“五言律诗”,56字称为“七言律诗”。分为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求对仗。绝句一般是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每首四句,绝句的韵脚在二、四两句,通常押平声韵。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两种,简称“五绝”和“七绝”。(3)词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它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内)。3.作品背景。《行路难》(其一):本诗写于天宝三年(744)诗人离开长安的时候。诗人于天宝初供奉翰林,因受权贵所害,不久便离开了长安。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当时极度苦闷的心情,也表现了其对理想的追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刘禹锡作了此诗答谢他。《水调歌头》:此词作于熙宁九年(1076)中秋,当时苏轼被贬密州,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多年不见。中秋对月,苏轼心情抑郁惆怅,于是写下了这首词。4.课外拓展。关于月亮的别称关于月亮的别称:玉兔、玄兔、夜光、太阴、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等。(1)太阴太阴,常指月亮,是月亮的别称,现代很少人用来称呼。日月对举,日称太阳,故月称太阴。在古代,民间也把太阴星君看成嫦娥。(2)玄兔玄兔指月亮,神话传说中的月中有兔,故称。谢庄《月赋》:“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李周瀚注:“玄兔,月也。月中有兔象,故以名焉。”(3)婵娟婵娟指代明月或月光。苏轼《水调歌头》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4)玉盘玉盘比喻圆月。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诗词知识库诗词知识库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金樽(zūn) 投箸(zhù) 歧路(qí)柯(kē) 畔(pàn) 暂(zàn)琼(qióng) 婵娟(chánjuān) 阙(què)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玉盘珍羞直万钱(“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2)长风破浪会有时(终将)(3)直挂云帆济沧海(渡)(4)到乡翻似烂柯人(斧柄)(5)暂凭杯酒长精神(增长,振作)(6)何似在人间(哪里比得上)(7)何事长向别时圆(为什么)(8)千里共婵娟(本义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文中指月亮)3.参考译文。《行路难》(其一)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我)放下杯子和筷子,不能下咽,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内心茫然。想渡黄河,坚冰却阻塞了河川;想登太行山,却被满山的白雪阻拦。想像姜尚那样闲暇时坐在碧溪边垂钓,忽然又想像伊尹那样在梦中乘船经过太阳旁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啊,岔路那么多,如今身处何方?坚信终将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那时)我将扬起高帆横渡沧海。《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的贬谪光阴。平日里怀念故友,吟诵起向秀的《思旧赋》,久谪归来感到人事俱非。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杯美酒振奋精神。《水调歌头》明月从什么时候有的?我端起酒杯问苍天。不知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我想乘风回到天上去,又恐怕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哪里比得上在热闹的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着不能入睡的我。(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人间总有悲、欢、离、合,月亮总有阴、晴、圆、缺,这种事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教学案例教学案例案例一案例一【教学目标】1.熟读背诵三首古诗词,把握三首古诗词的主要内容。2.感悟、品味诗词的优美意境,欣赏诗词的语言艺术。3.赏析诗词中的名句,领悟其蕴含的人生哲理及情感。【教学重难点】1.了解诗词以及不同体裁的诗歌在形式上的特点。2.体会作者的情感,熟读成诵。3.分析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行路难》(其一)一一导入新课导入一: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奇葩,是传统文化的宝库。多读古诗,不仅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下面,就让我们先来欣赏李白的著名诗作《行路难》(其一)。导入二:《尚书·舜典》说:“诗言志,歌咏言。”诗歌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意愿抱负的。今天我们学习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乐府古题诗《行路难》(其一),看看这首诗如何“言志”。二二熟读成诵,整体感知1.品读节律,熟读成诵。指导:七言停顿:四/三;二/二/二/一;二/二/一/三三言停顿:一/二;二/一押韵:乐府古题诗,押韵较灵活。“千、钱、然、川、山、边、难”押an韵。(学生标划停顿,正音朗读,教师范读,自由朗读,熟读成诵。)2.疏通文意,翻译诗句。重点词:羞、直、歧路、今安在、济三三知人论世明心境1.介绍作者。2.了解背景。四四品读画面读心意诗如画美,以文字作画,以画面言志。诗的语言讲究精练,言有限而意无穷。品读诗歌描绘的场景画面,就能读懂诗歌,理解画面背后包含的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画面一:宴席画面1.开篇描写了怎样的场景?如何描绘的?【明确】①精美的食器:金樽、玉盘;②珍奇的食物:清酒、珍羞;③极言奢华:十千、万钱。用夸张手法,突出筵席的丰盛华美,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2.三、四句中通过什么方法写出欢宴中诗人强烈的反差?有何效果?【明确】“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写出诗人政治失意后心绪茫然、痛苦郁闷的心情。诗人先极言丰盛华美的宴席场景、欢乐的宴饮气氛,而面对美味佳酿却难以下咽,不能畅饮欢愉,前后对比反差中,更衬托精神的苦闷。画面二:行路画面1.行路画面怎么体现“难”?联系背景思考“行路难”有何深意。【明确】“冰塞川”“雪满山”使诗人“渡黄河”和“登太行”都十分艰难。李白是个积极入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希望能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杰出的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之后却没有得到皇帝的重用,反而受到排挤,被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冰塞黄河、雪满太行吗?“行路难”象征了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2.“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句式有什么作用?【明确】用四个三字句,反复咏叹,节奏短促,声调低沉。语句意指人生路不仅崎岖,且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表现了诗人对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慨叹。五五了解典故解心志1.仕途艰难,大志难酬。但诗人并不是那种性格软弱的人,查清典故内容,你读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志?【明确】“垂钓碧溪”“乘舟梦日”两个典故,吕尚和伊尹两人仕途开始都不顺利,但最终都受到重用,大有作为。诗人不甘消沉,继续追求,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借典故自比古贤,表达期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所信任重用,以施展才能和抱负,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2.直抒胸臆表心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和志向?【明确】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执着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和身处逆境仍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六六课堂总结《行路难》(其一)借乐府古题抒发情志,既抒写了诗人出仕无路、被迫离开长安时的苦闷彷徨和抑郁悲愤之情,也体现出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和执着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策略:知人论世明心境;品读画面读心意;了解典故解心志。七七板书设计行路难(其一)八布置作业八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诗歌。2.课外阅读《行路难》(其二)。九九拓展延伸爱国诗词积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魏·曹植《白马篇》)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宋·陆游《金错刀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于谦《立春日感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第二课时第二课时《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通过品读《行路难》(其一)理解了作者诗歌中表达的心志,学习了理解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的方法。接下来我们试着运用这些方法来学习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认识一下这位不服输、不言败,执着而又乐观的一代诗豪。二二反复朗读,整体感知1.回顾上节课朗读停顿和押韵知识。七言:四/三;押en韵。2.回顾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策略:知人论世明心境,品读画面读心意,了解典故解心志。3.教师范读、领读,学生自读成诵。4.学生边读边对照注释,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三三知人论世明心境1.介绍作者。2.了解背景。四四品读画面读心意1.反复咀嚼首联,体会作者感情。【明确】这两句直抒胸臆,写作者自己想改革时弊却遭到打击,被贬到“巴山楚水”这凄凉荒僻之地,置放了二十三年。“凄凉地”和“弃置身”两个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把诗人抑制已久的心酸愤懑之情表现了出来。2.品读颈联画面,理解作者心意。【明确】画面景物:沉舟—千帆、病树—万木,一旧一新,旧物衰朽,新生接替,蓬勃发展。作者心意: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现实固然令人惆怅,但作者乐观豁达,对世事的变迁和仕途的坎坷,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同时富含哲理,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3.理解诗句中“长精神”的含义。【明确】点明酬赠之意,又与友人共勉。体现出作者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教师小结】本诗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也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五五了解典故解心志1.查清典故内容。典故一:向秀作赋典故,也叫“向秀思旧”。魏晋时期的文学家向秀经过嵇康旧庐时闻邻人笛音,不禁忆起嵇康之死及其生前弹琴的模样,思念不已,故作《思旧赋》。赋中直陈直叙,除了对亡友的沉痛悼念之外,对当时黑暗政治难以明言的悲愤也流露其中。可谓情真语切,悲愤交加,寄意遥深。典故二:王质烂柯典故。晋朝时有一个叫王质的人,有一天他上山打柴,看到两个童子在溪边大石上下围棋,于是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溪边地上,驻足观看。看了多时,童子说:“你该回家了。”王质起身去拿斧子时,一看斧柄已经朽烂,磨得锋利的斧头也锈得凸凹不平了。王质非常奇怪。回到家里后,发现家乡已经大变样,无人认得他,提起的旧事,有几位老者,都说是几百年前的事了。原来王质打柴误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间百年。后来,人们也用“烂柯”借指围棋。2.读懂作者心志。【明确】“怀旧空吟闻笛赋”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怀念,隐含对政治世事的慨叹和悲愤哀怨交加的复杂情感;“到乡翻似烂柯人”借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的慨叹。六六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运用上节课所学方法“知人论世明心境,品读画面读心意,了解典故解心志”理解、分析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不仅体会到诗歌表现出来的诗人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同时体会到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七布置作业七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2.课外阅读《赠李白》。八八板书设计酬乐天扬州初第三课时第三课时《水调歌头》一一导入新课(指名学生背诵前两首古诗)中国诗人眼中的月亮千姿百态,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小楼吹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水调歌头》,看看他将围绕月亮向我们诉说什么情思。二二了解作者、背景1.介绍作者。2.了解背景。三整体感知三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2.学生练习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气、语调等问题。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结合注释弄清词作大意,初步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思考:本词以什么为线索?它在上、下阕各起到什么作用?(让学生相互讨论再回答)【明确】明月是词的中心形象和线索。本词通篇咏月,以“明月”开端,以“婵娟”收尾。上阕写饮酒问月,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可以说是借明月自喻清高;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可以说是用圆月将别离升华为美好的祝愿。四四探究赏析1.小序交代了什么?“欢饮达旦”,是真正欢饮呢,还是借酒浇愁?如果是后者,那么愁从何而来?【明确】(1)交代写词的时间及缘由;(2)是借酒浇愁;政治失意,怀念弟弟。2.作者把酒问天,表达了怎样的愿望?【明确】望月痛饮,向往飞升。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几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作者自比神仙,一个“欲”,一个“恐”字,表示他想去月中宫殿,但害怕那儿的寒冷,一进一退,显示了苏轼感情的波澜起伏。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在吸引着他,使他处于矛盾之中。4.“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明确】月下起舞,清影随人,令词人陶醉。这两句写他对着自己的影子起舞,说明当时没有别人,表达了词人孤独的心情;“何似在人间”写词人通过比较,觉得还是人间好,表现了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5.“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几句有什么作用?【明确】“转”“低”描写月亮慢慢转移,表明夜渐渐深了,暗示作者赏月时间长,表达了作者对弟弟的思念之情。“无眠”泛指因遭受亲人分离之苦而难以入眠的人,此处指作者,暗示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深。“朱阁”“绮户”与上阕的“琼楼玉宇”对照,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这就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自然过渡到怀念和弟弟子由的手足深情,引出下面“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6.“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运用了哪些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