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辽宁省鞍山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辽宁省鞍山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辽宁省鞍山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辽宁省鞍山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鞍山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梭伦素有雅典“民主之父”之称,下列对他的改革措施表述不正确的是

①颁布“解负令”,废除雅典的奴隶制度②从前三个等级的公民选出带代表组成“四百人会议”③设立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④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

①④

D.③④参考答案:C2.贝多芬在《田园交响曲》总谱的扉页上特别注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这主要是指这部作品A.强调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描摹自然

B.激励着人们与命运进行斗争C.热情赞美歌颂人类美好的心灵

D.充满时代精神,蕴涵着革命的力量参考答案:A3.古雅典某位政治家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他这种自信源于

A.领袖地位

B.充裕的物质生活

C.良好的教育

D.雅典的民主制参考答案:D略4.“中国人的习惯是这样节俭……甚至他们穿的衣服都完全是以前他们祖先所穿过的。这就是说,他们除了必不可少的东西外,不论卖给他们的东西多么便宜,他们一概不需要。”这主要反映了古代中国A.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B.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C.吝啬守财的社会心态D.精耕细作的劳动结果参考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根据“无论卖给他们的东西多么便宜,他们一概不需要”可知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没有体现勤俭节约是美德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中国人的习惯是节俭,而不是吝啬守财,故排除C项。题干没有体现精耕细作的内容,故排除D项。自给自足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故选B。5.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难能可贵。这一时期围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由此最能说明A.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C.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积极抗日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参考答案:C抗日战争。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史料阅读和信息提取与分析能力。材料反映了相持阶段的国民党的抗战,根据材料,可发现国民党组织了积极的抗战,故C项符合题意。6.元朝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主持编订了《授时历》,与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格里高利历基本相同。《授时历》其名称取意于“敬授民时”。这主要说明①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农业科技的特色②统治者重视天文历法是“重农”政策的体现③中国古代很早重视科学理论的研究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领先世界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从材料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授时历》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结合所不知识也间接说明中国古代科技专领先世界,④符合史实;而由“敬授民时”说明中国古代科技与三代农业息息相关。我国古代农业发达,与农业密切相关的历法制定和农学研究历来备受重视,成果丰硕,①②符合史实;中国古代的科技往往是经验的总结,而缺乏理论创新,所以可排除③。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7.1917年4月18日,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外交部部长帕维尔·米留科夫照会其他协约国政府,承诺将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直到胜利结束。这一事件客观表明A.临时政府外交政策发生转变B.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确立C.革命已没有和平过渡的可能D.社会主义革命成为历史必然参考答案:D【详解】由材料“承诺将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直到胜利结束”可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还未退出一战,这使社会主义革命成为历史必然,故选D。由材料“承诺将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直到胜利结束”可知其外交政策未发生转变,排除A;十月革命在1917年4月还未成功,一战也未结束,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还未开始确立,排除B;革命已没有和平过渡的可能是在七月流血事件之后,排除C。【点睛】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抓住材料“承诺将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直到胜利结束”再联系俄国十月革命的进程即可作出解答。8.近代以中国出现过几次大的留学热潮。下列表格中的①、②、③处依次应该是A.实业救国、建设国家、富国强兵

B.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C.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国家

D.富国强兵、建设国家、实业救国参考答案:R1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维新思想C解析:近代中国出现过的五次较大规模的留学热潮的初衷都不尽相同,从富国强兵、实业救国、科技救国、建设祖国到创业立业,是因国情而异,如清政府晚期,处于落后挨打的局面,为富国强兵;民国初期,政府的鼓励,民族危机下,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国民政府时期,科技救国;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建设国家;改革开放,创业立业。股本题选择C项。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教育近代化的理解。9.近代以来有三种主要的社会学说,据此,各国建立起独具特色的政治经济制度。阅读以下表格,甲、乙、丙三国分别是国家学说内容甲政府的权力应该缩小,不必干涉经济事务,应该自由订约、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乙提高政府的权力,奖励科学研究,发展民族工业,采取保护关税政策。丙废除私有财产制度,将主要财产都改为社会共同所有,由社会集体控制。A.德国、英国、苏联B.苏联、德国、英国C.英国、德国、苏联D.英国、苏联、德国参考答案:C从材料甲中“政府的权力应该缩小,不必干涉经济事务,应该自由订约、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可知该思想是自由主义,英国率先采用自由主义,成就了英国世界工厂和世界霸主的地位;从材料乙中“以民族国家的最高利益为前提”可知该思想是民族主义,德国率先采用民族主义,完成国家统一,实现了工业化;从材料三中“废除私有财产制度,将主要财产如土地、矿产、机器、交通工具等,都改为社会共同所有,而由社会集体控制”可知该思想是社会主义(或马克思主义),苏联率先采用社会主义,迅速实现工业化,故答案选择C项。10.刘泽华先生评述说:“他的理论是现实生活的高度抽象,在这种高度抽象的图画中,既肯定了现实的等级、君臣、剥削与被剥削以及家族关系,又为这些关系涂上了一道釉彩,显得温情脉脉。”这里的“他”很有可能是指A.韩非

B.墨翟

C.孟轲

D.庄周参考答案:C考查儒家思想。由题干中“既肯定了现实的等级、君臣、剥削与被剥削以及家族关系”可知是儒家思想,故C项正确。所以应选C。11.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老子及其道家学说的是A.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抑制民权。(苏渊雷)B.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范文澜)C.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郭沫若)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梁启超)参考答案:B12.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对法国大革命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当我考虑到这场革命摧毁了那样多与自由背道而驰的制度、思想、习惯,另一方面它也废除了那样多自由赖以存在的其它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由此推断,托克维尔认为()A.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优良的社会制度B.不同时期自由所依赖的社会条件不同C.主张法国革命应该在专制君主倡导下进行D.法国大革命的彻底性有其弊端参考答案:考点:6C:法国大革命.分析: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根据所学知识,托克维尔是法国历史学家,“大革命”指的是1789年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者认为法国大革命“摧毁了与自由背道而驰的制度、思想、习惯,废除了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它东西”,从而使法国“不可能成为自由民族”.可见,他反思的是法国大革命的彻底性所带来的弊端,故选D;ABC不符合材料的信息.故选D.13.20世纪50年代苏联外交部长向苏共中央汇报:“我们努力利用法国政府显而易见的急于从印支脱身的愿望,这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取得了一个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的机遇。”中国政府抓住这一“机遇”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获国际社会认可B.参加日内瓦会议并发挥积极作用C.出席万隆会议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成功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参考答案:B材料“利用法国政府显而易见的急于从印支脱身的愿望,这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取得了一个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的机遇”反映了日内瓦会议的特点和意义,日内瓦会议讨论了印度支那的和平问题,故B正确;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底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A错误;万隆会议并未讨论印度支那的和平问题,故C错误;1971年中国成功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是20世纪50年代,故D错误。故选B。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后的几年中,西方大规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文中省略掉的“……”应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戊戌变法

D.八国联军侵华参考答案:B15.右图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数量的变化示意图,该示意图表明A.发达国家在新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B.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话语权逐渐增强C.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世界经济体系化发展方向D.该组织成为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最主要支柱参考答案:C16.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参考答案:D17.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

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参考答案:B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称:“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以至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材料表明罗马法A.巩固罗马的统治,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是私有制社会法律的总结,推动法学研究C.促进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D.为近代欧洲大多数国家的立法奠定了基础

参考答案:D19.“它排除了宰相的个人专权,相权过大而威胁皇权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A.秦汉三公九卿制度B.唐朝三省六部制C.元朝的行省制度D.明朝的内阁制度参考答案:B分析题干,这种制度有两个特点,一是排除个人丞相专断、威胁皇权;二是增强施政的合理性,提高效率。只有三省六部制使丞相权力一分为三,决策、审核、执行分权制衡,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皇权下的民主,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决策失误,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故B正确;A项不符合“它排除了宰相的个人专权”;元朝的行省制度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材料涉及的是皇权、相权的问题,属于加强专制主义措施,排除C项;明朝已经废除宰相,D不符合题意。【名师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省六部制度的认识理解,考查学生依据我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的史实分析问题的能力。20.1919年8月《青岛潮》描述五四运动中学生火烧赵家楼的情景:“时正酉正,电灯已燃。未几,火起,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而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说:“(学生)搜索到下房,有人发现半桶煤油,就起了‘烧这些杂种’的念头。”这说明。A.报刊报道比回忆录真实可靠

B.该报意在淡化学生的责任C.两位作者政治立场截然相反

D.回忆录加入个人猜测因素参考答案:B21.创作于1928年的《卖布谣》中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

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歌曲反映了当时A.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冲击着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B.外国工业品价廉物美占领中国市场C.封建剥削严重,贫富现象悬殊D.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参考答案:A22.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苏联解体

D.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参考答案:C美日欧三足鼎立。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界线分明”和“世界变平”所反映的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界线分明是指两极格局,世界变平是指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由知可知这一标志应是C项;B项仅能说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项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体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3.有学者指出,培根所确立的实验观察和归纳推理法、牛顿提出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但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而且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上述历史现象A.促进地圆学说在欧洲普遍传播B.导致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C.成为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来源D.产生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流派参考答案:C从材料“而且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并结合所学牛顿力学的影响可以知道上述历史现象成为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来源,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在新航路开辟之前,15世纪初地圆学说已经得到了广泛传播,地理大发现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故A项排除。1517年德国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成为欧洲宗教改革的起点,故B项排除。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以后在欧洲文学艺术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文艺思潮和运动,故D项排除。点睛:材料式选择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材料的中心,“不但……而且……”句式的重点在后半部分,联系牛顿力学的影响即可找到答案。24.义和团运动期间,一篇文章说:“夫中国外交之起,处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对外通商),其间丧师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条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君臣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以下令逐客(驱逐外国人)为最快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可取)。”下列不能说明该材料意图的是A.作者正确揭示了义和团运动的原因B.义和团的斗争方式不当C.义和团反抗侵略的精神值得赞扬D.作者有盲目排外的倾向参考答案:D义和团运动。从材料“盖无约(条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君臣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可以看出,作者正确揭示了义和团运动的原因;“以下令逐客(驱逐外国人)为最快意”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斗争方式不当;“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可取)”可以看出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可嘉。因此ABC项能体现作者的意图。作者认为义和团运动“虽曰非宜”,可以看出他没有盲目排外的倾向。故选D。25.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对表格内容带来影响分析正确的是时期两宋明清比例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A.扭转了传统等级观念B.巩固了封建统治C.严重被残了人才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参考答案:B由表格中出身“平民”“贫寒家庭”的进士比例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官吏在任官前的出身,因此反映了科举制度使一般的平民百姓有了参政的机会,促进了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扩大了官吏来源,有利于巩固统治,故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等级和门第观念,排除A。C选项与题干无关,而且意思相反。本题强调的是任官前的出身,与官员的文化素质无关,即排除D。因此本题选B。26.晚年柏拉图在《法律篇》一书中写道:“我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真、善、美的,但是我看到的人都是追求贪欲的……因而在我们没有追求到真、善、美之前,我们不得不追求法治。”柏拉图意在说明A.法制是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

B.将人的本性定义为美德会导致城邦危机C.理想政治是符合人类本性的政治

D.重视法治的根本目的在于完成人的本性参考答案:A27.据成书于西汉的《史记》等文献记载,秦二世是靠矫诏篡位当上皇帝的。考古学家在一枚秦代竹简上发现,秦二世称“朕奉遗诏”继位,这一说法得到了记载秦始皇临终前遗言的西汉初竹书《赵正书》的印证。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史记》关于秦朝的记载不可靠B.所有文献记载的历史都不是信史C.只有考古发现的材料才是可靠的D.考古发现能弥补历史文献的不足参考答案:D从材料可以得知,考古发现的秦代竹简与《史记》记载有不同之处,可以证明考古发现能弥补历史文献的不足,D正确。材料只涉及了《史记》中关于秦二世做皇帝的途径的问题,而A选项否定了《史记》中关于秦朝所有事情记载的真实性,是以偏概全的表现,A错误。B项“所有”过于绝对,错误。C项中的“只有”过于绝对,错误。28.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参考答案:B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而且辫子是清朝统治的象征,故选B。29.贞观年间,唐太宗曾签署一份向未满十八岁强壮男子征兵的敕书,但门下省给事中魏征不肯签署,导致该敕书最后作废。这表明当时A.官僚体制尚可制约皇权B.三公制度发展到达巅峰C.门下省掌控最高决策权D.科举制提升了官员素质参考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唐太宗签署征兵的敕书,但门下省不肯签署,导致该敕书最后作废,可知门下省能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故答案为A选项。材料涉及的是三省六部而非三公制度,B选项排除。最高决策权是皇帝而非门下省,C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科举制,D选项排除。30.有学者这样描述近代某时期的北京城:“在德国军队驻扎的区域里,商店更名为“德昌”“德兴”“德隆”的,比比皆是。”这一时期A.洋务运动正值高潮B.维新运动勃然兴起C.清廷沦为列强工具D.商人开始实业救国参考答案:C根据题干中“德军驻守区域,商店更名为‘德隆’、‘德昌’等”可知这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辛丑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沦为列强的统治工具,故C正确。甲午中日战争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排除。维新运动与材料无关,故B排除。商人实业救国是指民族资本家积极开办民族企业,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尚书》材料二、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雅典人口总数雅典公民总数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陪审员审判员产生方式表决形式程序罪名

约40万约4.2万6000501抽签举手一审制怠慢神和蛊惑青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伯利克里材料三、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回答问题:(1)依据上述三个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三个材料中有关“民主”含义的本质区别。(8分)(2)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视角来看,材料三所指美国革命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说“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如何理解“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这个观点?(6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的认识。(2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材料一中的“民主”是指为民作主的、有德行的君主,是指统治者个人,材料二和三中的“民主”是指“人民主权”,是一种政治制度;(4分)材料二、三中的制度也有不同,材料二中的民主政治是指奴隶制民主,材料三中的民主政治是指资产阶级民主。(4分)(2)问题:解决民族独立和确立现代政治体制问题。(2分)原因:美国革命的许多方面直接影响到法国革命,如《独立宣言》对《人权宣言》的影响、共和制被法国借鉴等。(2分)理解:英国革命后建立的君主立宪制和美国革命后建立的总统共和制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民主政治,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现代政体典范。(2分)(3)民主有阶级性;民主的观念和认识有传承和借鉴性,并不断进步;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导致政治腐败。(2分,任答一点,言之成理即可。)试题分析:分封制;古代雅典的政治制度;联邦制。(1)本题考查材料分析能力。材料一意即“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字面看,商汤就是民主,是人民之主;历史看,当时是奴隶制,商汤是最大的奴隶主.这里的民主就是最高统治者。材料二中的民主是主权在民,材料三三中的“民主”是指“人民主权”,,从阶级属性上划分,材料二中的民主政治是指奴隶制民主,材料三中的民主政治是指资产阶级民主。(2)本题考查材料分析能力。美国最初的十三个州是英国的殖民地,为了发展资本主义,需要摆脱英国的殖民压迫,实现民族独立;1787年宪法的制定,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从革命的过程和政治体制上分析,美国革命的许多方面直接影响到法国革命,如《独立宣言》对《人权宣言》的影响、共和制被法国借鉴等。英国革命后建立的君主立宪制是对传统君主制的改造,美国革命后建立的总统共和制是依据“三权分立”学说的政治实践,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民主政治,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现代政体典范。(3)本题考查材料的综合分析能力。根据三段材料分析,其中民主的性质具有阶级性;雅典的民主,是狭小城邦的产物,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导致政治腐败。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权力机关的体制上分析,可知雅典民主对近代西方的民主制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民主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进步。3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虽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毕竟是落后的小农经济的产物,是为旧的宗法制度和专制政治服务的,因而在当今工业化、法制化、民主化和全球化的时代条件下已成为过时无用的“古董”;也有人认为,儒家思想中有许多的精华,即便在当今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以及全球化等条件下,其主张和价值观仍有着“大用”;又有人提出了其它的一些观点和认识。仔细识读右边漫画,根据漫画提供的信息,并结合上述文字说明,选择一个角度,提出你的观点,并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对你的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条理清楚;不论从何种角度或选择何种观点,只要言之有据,符合上述要求即可)参考答案:评分标准:(观点2分,说明8分,结论2分)第一等: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9-12分)第二等:观点较正确,史实基本准确,基本能史论结合,条理较清晰(6-8分)第三等:观点基本正确,史实欠准确,不能史论结合,条理不够清晰(3-5分)第四等:观点不正确,史实错误,或史实不能论证观点,缺乏条理(0-2分)答案示例:观点一:“相斥”论。儒学与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一主多元化(或人本化)的时代要求相互排斥。(2分)儒学是中国古代旧的小农经济的产物,与当代经济工业化、专业化、市场化、全球化的潮流不符;儒学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突出人治,与现阶段我国建设民主化国家的目标相悖;儒学坚持封建宗法制度、等级和尊卑观念,压制人性,违背了倡导人文精神的时代潮流。(8分)总结:儒学是为封建经济政治服务的思想体系,我们应予抛弃,另建符合我国现代化要求的思想体系。(2分)观点二:“相容”论。儒学价值观与基督教或现代普世价值观有相容相通之处,可以互补。(2分)儒学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致良知”、“经世致用”等思想,重视个体道德修养,倡导向上向善,这与以基督教文化为代表的西方价值观是相容相通的;儒学倡导的诚信观,有利于扩大人们之间的互信,也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中的公平正义;儒学推崇“和”“合”思想,主张“和而不同”,有利于不同人之间的友好相处,也有利于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儒学主张“有序”,有利于维护国际秩序的稳定。(8分)总结: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儒学的主体内容,使之为建立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服务。(2分)观点三:“互斥互补论”(综合观点一、二即可)。观点四:“发展”论。在“三化”的时代潮流下,传统儒学需要与时俱进,自我革新。(2分)在当代中国,无论是“和谐社会”理念,中国的和平崛起,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等等,都彰显了儒家思想的现实价值。而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三股势力”的破坏活动、生态环境的恶化、贫富不均、道德滑坡等问题,都从反面印证了儒学“大一统”、“天人合一”、“和谐”、“大同”、“讲信修睦”等思想的巨大价值;同时,儒学确有自身的不足和矛盾之处,如维护专制,提倡人治、等级观、尊卑观等,不利于建设民主法治与和谐社会。(8分)总结:儒学需要自我扬弃,综合创新,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的对接。(2分)(其它观点符合题意,言之有理有据亦可)解析:此题属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漫画阐明正确观点,并能以准确史实为依据,史论结合,注意逻辑的严密与思路的条理清晰,规范答题,言之有理即可。3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持全盘否定的态度。他谴责斯大林违背集体领导原则,破坏法制……他认为斯大林应对卫国战争初期苏军的失利负责,应对农业危机和对外政策的失误负责等。戈尔巴乔夫扦击斯大林时期所形成的政治体制是“僵化”的集权体制,导致社会生活“过分国家化”、国家机构“官僚化”、人的思想“单一化”,掀起了新一轮的批判斯大林乃至低毁列宁的浪潮。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时期,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在指出斯大林的错误的同时高度评价了斯大林,说他是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务活动家。在俄共中,肯定斯大林者占该党被调查者的75%。其他党派,重新肯定斯大林者占自由民主党被调查者的83%。学者阿尔图宁·尼古拉说,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他给俄罗斯留下什么?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摘自《苏联兴亡史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持全盘否定态度的原因及苏联解体后对斯大林的评价有何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认为在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参考答案:(1)原因: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且日益僵化;思想上个人崇拜成社会风潮。变化:由全盘否定到认识更加全面,肯定斯大林的呼声增多。(2)应该注意的问题:不能以道德评价代替历史评价;不能以情感代替理性;要以历史人物本人的作用与实际影响相结合;历史人物要放在当时的具体历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