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的美学构成_第1页
徽派建筑的美学构成_第2页
徽派建筑的美学构成_第3页
徽派建筑的美学构成_第4页
徽派建筑的美学构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徽派建筑的美学构成甘泉20125435环艺三班“徽派建筑”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比较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明中叶后,徽商崛起,伴随着徽商足迹遍布全国,徽派建筑随着徽商开始逐步发展,并逐渐走出徽州,走向全国各地。徽派建筑所体现的清秀、典雅,天人合一的建筑美学形式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内涵紧密结合,再融合徽州地区的山地特征、风水特色、儒家思想,形成了又一世界建筑文化的典范。在今天的建筑中,我们已经许久不曾见过如此自然、和谐的美丽。徽派建筑所体现出的整体之美与徽州严格的宗族制度紧密相连。为了保证家族血统的纯洁性,维持家族的凝聚力,徽州人通常聚族而居,这导致在某一地区徽派建筑呈现出明显的家族特性,并能保持着历史的延续性和连贯性,体现出一种继承的特点。其次,风水文化历来为中国人所敬重,风水的好坏关系着家族乃至国家的荣辱兴衰,这也决定了在某一家族中的徽派建筑规划的统一性。自古徽州多山、多水、少田,合理利用土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成为了确保家族兴旺、繁荣的重要途径。徽州的宗族提倡“骨肉亲情,同族为一家”,宗祠往往置有义仓义宅、使贫乏的族人不至饿死沟壑,也使族众能安然渡过灾荒。如歙县潭渡黄天寿,晚年“割田百余亩以赡族之贫者,故建义仓以为出入之所。且请于官,别立户收税,以为永久之计。有司上其事,抚台锡扁嘉奖,鼓乐导送,以为里俗之劝。根据中国传统风水观念,徽派建筑遵循着:前有照山,后有靠山,有山有水,藏风纳水之地的选址原则。徽州地区地形复杂,境内山多、水多,绿草葱茏。生活在“理学文章山水幽”的独特人文环境中的徽州人文化修养深厚,徽州人在规划其住宅的时候,善于依托其周边山水环境做文章,力求建筑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达到建筑美与自然美想协调、统一,居家环境静谧雅致如诗如画,保持人与自然的天然和谐。在这种建筑思想的指导下,它们或铺展于潺潺流水的之滨,或蛰伏于云遮雾绕的深山一隅,环境优雅,空气清新,视野缤纷,恍如人间仙境——以山为骨,以水为血。建筑则是肌肉,共同就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有机生命体。1985年,美国一个建筑艺术考察团来徽州考察,认为徽州境内的徽派建筑艺术构成了一个完整而独特、极有观赏价值与研究意义的审美文化系统,它在世界建筑艺术与建筑文化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比起其他风格流派的建筑艺术来,徽派建筑更表现出对山水、自然景观的依赖关系。无论村落民宅、私家园林、祠堂庙宇、亭阁牌坊,都力图同山水融为一体,保持一种天然和谐。徽派建筑艺人中素有“无山无水不成居”之说。徽州传统民居十有八九也确是和山光水色打成一片。或背山临水,或枕山面水,或依山跨水;直至“黄山向晚盈轩翠,黟水含春傍槛流”,“山禽拂席起,溪水人庭流”,窗外是山,槛外是水,山山水水都到家了!溪水穿村而过的,有歙县的唐模、黟县的西递、溪水傍村而过的,有黟县的屏山,休宁的临溪;村落附近有较大溪水、小涧连于村落的,有黟县的碧山,歙县的潜口,等等。总起来看都是:山峦为溪水的骨架,溪水是村落的血脉,村镇顺溪水走向展开,其支流或人工沟渠在街巷中盘曲,好像微血管连接着一串串民居细胞。

那些古村古宅、大小园林、高低楼台亭阁,乍眼一看,建造得漫不经意,具有“亭台到处皆临水,屋宇虽多不碍山”,“几个楼台游不尽,一条流水乱相缠”的随意性。但是,这些建筑群“以山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将建筑和山野、草木、流水、行云等自然景观综合为一个艺术整体。远观:白墙灰瓦,色彩和谐,高墙飞檐,错落有致,依山傍水,简淡玄远;近观:居简院深,藏露适宜,高墙映水,低树临池,雪月风花,光景不败。这一切连同那飞檐翘角、突兀多姿、错落层叠的马头墙,和那装饰在门框门罩上的石雕,镶嵌在宅院墙壁上的砖雕,花窗板壁上的木雕,还有那蹬足有声,精心铺筑的青石板路,都是那样古色古香、如诗如画,从而给人以寻味无穷的美的享受。徽派建筑艺术风格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它和徽州诸县山逼水激、人稠地隘的生态环境有关。《歙县志》载:全县“山十之六,地二焉,田塘亦仅其二也,人稠地隘。”生存环境既然如此紧张,故而取山前溪边之地构屋成居,似乎也是势在必行。其次,它和历史上号称“无徽不成商”的徽商的发展有关。“天下之民寄命于农,徽民寄命于商,而商之通于徽者,取道有二:一从饶州、鄱、浮(均在江西),一从浙省杭严,皆壤地相邻,溪流一线,小舟如叶,鱼贯尾衔,昼夜不息。”换言之,水运是徽商的命脉,徽州山区的茶桑木竹要运出去,浙赣等地的盐米布匹要运进来,都离不开河溪。村镇沿河溪布置,即方便交通运输,又有利贸易集散。不仅如此,这些徽商发财致富后,纷纷回故里大兴土木。但当时商人政治地位卑微,封建制度不能容忍他们建造富丽堂皇的宅第(明代规定:庶民店舍不许超过三间,不许用斗拱彩色,民居宅院前后左右不许开池塘、构亭馆,以资远眺)。于是,巨商们不得不另辟蹊径,以真山真水为园林,通过大量使用花墙、花窗、天井、虚门这些极为普遍的建筑物,从而收到“山随宴座图画出,水作夜窗风雨来”的奇妙境界。再次,它也和徽州地区的人文环境有关。徽人曾标榜“理学文章山水幽”。事实也如此。这里是著名哲学家朱熹、戴震、胡适的故乡,也是扬州八怪之中汪士慎、罗聘的老家,新安画派的大师直至近代的黄宾虹在这里“师造化”而闻名天下;黄山、南岳吸引着从李白到徐渭众多大师;此外一代代民间工匠艺人把砖雕、木雕、石雕、盆景、版画以及徽墨、龙尾砚、宣纸的艺技都推向极高的水平。这一切对徽派建筑艺术的形成,都不能没有影响。然而,我认为,对徽派建筑艺术形成有着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因素,恐怕还得首推“风水”。

事实上,自元代以后,全国风水文化中心已由江西赣州转移到了安徽徽州。例如本书第八章所开列的明清时期的24位风水名流中,安徽人就占去10名,而其中又有7名为徽州婺源人。有如此多的专长于相山度水的风水名流集中诞生于这块土地,因而也难怪徽派建筑会独得山水灵气,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得那么和谐、那么融洽:——徽州许多村落有着秀丽的外景,它的选址、方位、经营发展包含着风水先生的指点。为黟县宏村紧邻南湖旁边的月塘景色,为明代万历间信风水之说而开凿,与村溪连通。——当初每一村落一里开外的溪边路旁都有一片丛林,此即“水口”。它如同影壁一样,将村内外两大自然空间分割开来。村落水口处总有某种建筑标志,构成人文景观。如唐模的路亭牌坊,休宁休村的牌坊,歙县棠樾的七牌坊群。黟县碧山的塔,宏村的桥,太平县崔村的六角楼等等。可惜多年来水口处的林木已砍伐殆尽。——风水庭院组合理论认为,堂屋应布置在住宅的主要方位,而厨房则应布置在住宅的次要方位。这对徽州民居的具体影响是,使其平面结构呈现出如此一种序列:(气口)大门——天井——堂屋——左右厢房——堂屋屏风后楼梯间——厨房。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装点自然,这就是我们研究风水与徽派建筑艺术之关系所得到的最大启示!在风水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徽州民居,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它不认为地形复杂是坏事,而是抓住山水做文章,尽量追求背山靠水,在村落选址、环境建设、庭院布局等方面,用山水把文章做活了。“建筑上它着眼于千变万化的群体,这种群体既不是消极的受自然山水摆布的仆从,又不悖逆自然,好像什么地方都可以放置。”现在看到不少好端端的很有特色的地形、地貌被推土机像剃头似的夷为平地,道路筑成方格,建筑横平竖直,这究竟算建筑的“革命化”抑或建筑的“现代化”?对此,徽派建筑所展示的艺术魅力难道不是一种棒喝吗?徽州以及中国各地的民居那么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迷人色彩,其部分原因就在于它们都创造性地、程度不同地接受了某种富有人情味的,以天人和谐为特色的建筑文化与建筑美学的指导。这种建筑文化与建筑美学不是别的,而正是风水理论。徽派建筑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聚居之地,也包含着徽州人的日常的生活审美情趣。徽州建筑最大特点就是白墙黑瓦——极其醒目且质地朴实的墙体,以墙体为基础,通过不同的庭院组合,墙为实,院为虚,虚实结合,虚实对比,外面厚重的墙壁,内部庭院小巧别致,构成了强烈的空间对比。从美学角度来说,虚与实形成空间上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心理震撼,墙体越大,空间越小,这种心理反映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徽派建筑最著名的大概就是“封火墙”了,这种高大的墙体最初是为了防止由于邻居失火,火势蔓延到自家的作用,同时封火墙顶端墙头可以有效抵挡东南季风,保护屋顶瓦片不被吹落。封火墙被抽象设计成昂首长嘶的马头,既有骄傲睥睨的表情,也有跌窍飞扬的韵致。马头墙是赣派、徽派汉族传统民居建筑中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使用马头墙时,两侧山墙高出屋面,并循屋顶坡度迭落呈水平阶梯形,而不像一般所见的山墙,上面是等腰三角形,下面是长方形。是赣派建筑、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风格特点马头墙高低错落,从外形看颇具风格,因而不仅是中国南方赣派建筑、徽派建筑的常用格式之一,曾有“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之说,用以概括明清赣派建筑、徽派建筑风格。一般来说,优美的马头墙多见于乡村,而在繁华的都市中,马头墙则极为非常难得和珍贵。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颜色的使用是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乱用颜色,轻则推倒重建,重则满门抄斩,株连九族。作为以经商起家的徽州人,外墙绝对没有任何资格在外墙去使用任何华丽的装饰。于是徽州人依据特有的美学意识,采用灰白的色彩基调,这种简单的色彩构成体现出多层次的审美内涵——远远望去清一色的黑瓦白墙,对比鲜明。加上色彩斑驳的青石门窗融合在徽州静谧的山水种植,就像一副清秀简练的水墨画,愈显得古朴典雅,韵味无穷。清淡朴素之风展现无遗。在历经数百年风雨之后的今天,在风雨、光线的作用下,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划出斑驳的线条,形成冷暖色交替,更有了凝住、沉静的效果。在每年春天,油菜花开的时候,隐藏在油菜花从中的徽派建筑的浅色外墙与金黄灿烂的油菜花形成鲜明对比,点缀在漫山的黄色当中,冲淡了黄色对视觉的刺激,让刺眼的金黄变得更为舒缓、柔和。色调的对比包括色相对比、异色调对比或补色调对比、彩度对比、明度对比和冷暖对比等。大面积统一协调、局部点缀对比是徽派建筑色彩设计和构图的基本手法。例如在灰白色的门楣上贴上大红色的对联,在冷色调的室内装饰大量的暖色木雕作品,在白色基调的墙上张贴鲜红的对联,绿色的山脉包裹着黑白相间的古村落等。徽派民居色调淡雅、造型别致、结实美观,远远望去清一色的粉墙黛瓦对比鲜明。皖南徽派建筑的基本色是黑、白、灰,但并非纯粹的黑、白、灰,而是受气候、纬度、群山的影响呈现出一种冷暖相交的多元色,简洁而富有变化。其窗户、外墙、屋顶、雕刻等部位的色彩与立面基调对比形成协调的韵律感。星星点点的青石门(窗)罩如同清秀简练的水墨画点缀其间,愈显得古朴典雅,韵味无穷。高墙大院,隔离了外界的喧嚣。水流假山,营造出一种自然景观。徽州的民居始终给人一种恬淡、宁静、幽雅的气氛,以及使人忘却烦恼、心平气和、安详知足、率真超脱的氛围,人与自然无时无刻不在息息相通。徽派建筑内部庭院多采用青石板铺设,周遭封闭的高墙天井一般都为长方形,用来采光通风,亦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经商之人,以积聚为本,总怕财源外流,造就“天井”,使天降雨露、财气,落到房顶之后,不至于流到别人地上。

虽然徽州人聚族而居,通常各家各户建房时,却比邻为壑,不肯与别人合用外墙。于是房屋之间便形成了一条条狭窄的小巷;较大的村落中,近百条小巷相互沟联,形如迷宫。

“徽派建筑”在外观形式上突出表现为粉墙黛瓦、马头墙的朴素美学观念及象形文化思想,有着一种民居天然之美,线条简洁的黑瓦铺成的屋顶和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