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目录)报告目录
前言
1
研究方法
3
第一章研究对象
4
1.1研究对象
4
1.1.1软件
4
1.1.2软件企业
5
1.1.3软件产业
6
1.2全球软件产业发展历程和现状
7
1.2.1全球软件产业的发展历程
7
1.2.2全球软件产业的发展现状
10
1.3全球软件产业分布
10
第二章
式的转变
12
2.1新全球化式转型背景
12
2.1.1新全球化式的根源和特征
12
2.1.2新全球化式的四大经济层次的分析
14
2.1.3新全球化式对中国软件产业的启迪
15
2.2全球软件产业式转型背景
15
2.2.1网络化
15
2.2.2全球化
22
2.2.3服务化
26
2.2.4开放化
29
2.3中国经济增长式转型背景
32
2.3.1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32
2.3.2动态比较优势与中国增长模式的选择
35
2.3.3结论
38
第三章中国软件产业的特点和模式分析
39
3.1中国软件产业的特点
39
3.1.1中国软件产业初步形成
39
3.1.2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水平较低
46
3.1.3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品竞争力弱
51
3.1.4软件产业发展不均衡
55
3.1.5外资企业占主导
56
3.1.6结论
56
3.2各个国家模式分析
57
3.2.1美国模式:技术与服务领导型
59
3.2.2日本:嵌入式系统开发型
61
3.2.3印度模式:国际加工服务型
63
3.2.4爱尔兰模式:生产本地化型
66
3.2.5德国模式:企业级应用及自主研发型
67
3.2.6以色列模式:技术顶尖,自主发展型
69
3.3中国软件产业模式分析
72
3.3.1假设模式一:单一的出口模式
72
3.3.2假设模式二:单一的系统集成模式
73
3.3.3假设模式三:单一的软件园模式
73
3.3.4假设模式四:单一的本国化封闭模式
74
3.3.5结论
74
第四章新软件观的提出
76
4.1战略产业的软件观
76
4.1.1软件产业已经对重点经济指标起了拉动作用
76
4.1.2产业辐射能力爆增
77
4.1.3社会经济拉动作用巨大
78
4.1.4软件产业的战略意义
81
4.1.5结论
82
4.2全球化的软件观
83
4.2.1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趋势
83
4.2.2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83
4.2.3软件全球化的意义
83
4.2.4应对软件全球化的策略
87
4.3服务化的软件观
90
4.3.1软件服务化的不同含义
90
4.3.2面向服务的软件设计具有技术上的优势
92
4.3.3服务化的软件模式将成为软件发展必然趋势
93
4.4互联网的软件观
94
4.4.1网络的发展给软件带来了新的契机
94
4.4.2网络带来软件新的商业模式
95
4.4.3互联网影响着软件发展的各个环节
97
4.5开放的软件观
98
4.5.1开放的含义
98
4.5.2“开放标准”对软件技术产生深远影响
101
4.5.3“开源软件”发展了软件新模式
102
第五章结论
104
5.1动态发展
104
5.1.1培育软件产业的动态比较优势是软件大国的共同经验。
104
5.1.2培育动态比较优势是我国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105
5.1.3中国软件产业目前正处在软件发展的初级阶段
106
5.1.4中国软件产业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在软件国际分工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107
5.2复合创新
108
5.2.1中国整体经济规模庞大,具备条件发展完整产业链条
109
5.2.2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状需要中国软件产业多元化发展
109
5.2.3中国软件产业的目标市场也应多元化
110
5.2.4中国软件的发展模式也应该多元化。
112
5.3均衡发展
112
5.3.1均衡发展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之间的关系
112
5.3.2软件产业和硬件业应该均衡发展
113
5.3.3发展软件产业不能和传统产业割裂开来,软件要为传统行业的应用服务
114
5.3.4均衡保护知识产权与鼓励创新之间的关系
114
5.3.5均衡发展专有软件和开源软件
115
5.4国际合作
117
5.4.1国际合作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117
5.4.2软件全球化趋势需要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时,参与广泛的国际合作
118
5.4.3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中国软件的快速发展
118
5.4.4构建和谐的软件环境,加强与跨国公司合作
120
附录:主要参考文献
122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前言)前言软件产业是本世纪最具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作为一种“无污染、微能耗、高就业”的产业,软件产业不但能大幅度提高国家整体经济运行效率,而且自身也能形成庞大规模,拉升国民经济指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软件产业将会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因此,发展和扶持软件产业,是一个国家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参与全球化竞争所必须占领的战略制高点。当前,随着全球化式的转变,世界软件产业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面临网络化、全球化、服务化、开放化的转型。这给世界各国的软件产业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网络化是第一个明显的趋势。最近数十年,电脑技术和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网络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网络的影响力已经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互联网把世界各地的电脑连接到一起,网络成为一个崭新的平台,各种基于网络的软件飞速发展起来。全球化是第二个明显的趋势。航空和运输业的发展,让世界各国人们感觉相互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世界各地的人们如此之近,仿佛同处一个地球村,而地球村效应让市场全球化、资金全球化和人才全球化成为可能,全球国际分工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开放化是第三个明显的趋势。网络化和全球化给软件产业打上深深的烙印。这让各国的软件市场成为开放市场。一方面是标准的开放化,全球软件商共同遵循开放标准,保证软件产品的相互兼容,保证软件市场的平等竞争秩序。另一方面是源代码的开放化。开源软件运动大大推动了软件产业的创新,逐渐成为全球软件产业的潮流。服务化是第四个明显的趋势。开放的软件市场和开源软件的流行,也发展出一种新的软件模式――软件的服务模式。有别于传统软件的产品模式,软件的服务模式是以用户为中心,通过软件不断升级和其他个性化服务,满足用户的不断变化需求的软件模式,软件的服务模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综观世界各国,美国、以色列、德国、爱尔兰和印度等国的软件产业正在迅速崛起,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并形成了适合本国的发展模式。美国面向全球市场,发展全程的产业链;日本面向本国硬件产业,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印度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逐渐成为软件出口大国;爱尔兰专注分销环节,成为美国产品进入欧洲的分销基地;德国重视应用,兼顾国与国外市场。中国软件产业在蓬勃发展,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初步展示出软件大国的潜力。但从国家竞争力角度来看,我国目前软件产业整体水平较低,大多数软件企业规模较小,还处于作坊模式阶段,软件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缺少国际竞争力。随着中国软件产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世界跨国公司无不将中国市场列为战略重点,中国软件产业别无选择地融入到国际竞争的大舞台中。如何营造和谐的产业发展环境,如何打造完善的软件产业价值链条,如何保护自有软件,完善知识产权,如何通过自主创新突破发展瓶颈等等问题,遂成为影响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焦点中的焦点。总结软件强国的产业发展模式,不难发现,各国在发展本国软件产业时,都尽量扬长避短,通过利用本国市场和相关支持产业的相对优势,积极开展与之配套的专业软件人才教育和培训,培育动态比较优势,将本国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同时,各国政府都给予软件企业各种政策优惠和扶持,积极开拓国际软件市场,推动软件发展。中国国情和这些国家有类似之处,又并不完全相同。一方面,我们应该积极利用自身产业规模上的相对优势,积极培育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动态比较优势,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国情,动态调整发展战略;同时,我们也应该均衡处理软件产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以促进软件产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积极构建国和谐的软件发展环境,并不断加强和跨国软件公司合作,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多元发展复合创新之路,全面推进我国的软件产业发展。
研究方法
本报告在形成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了文献分析、实地调查、问卷抽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和历史研究。
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对地区的中关村软件园区、20家软件经销商进行了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
数据分析——对164家重点软件企业、50家上市软件公司和23家网上商城,利用其公开报告和网上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
用户问卷抽样调查——软件用户问卷抽样包括2000个个人用户和500家单位用户。
访谈——对象包括软件园区负责人、软件经销商、软件企业员工、软件院校教师等共近百人。
专家访谈法——面访业知名专家31人。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世界各国软件产业发展模式的比较和研究,分析中外软件产业发展过程中各方面的差异,总结各国软件产业发展的规律,探究适合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道路。
文献分析法——文献研究涉及的主要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国外有关软件产业研究论文和最新研究成果、国外有关软件发展模式的研究成果、国家、社会、产业等方面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文献资料来源涉及政府有关软件行业的政策和发展计划、信息产业部的行业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国家统计局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统计资料、公开出版物和权威机构的调查分析报告等。
历史研究法——本报告研究对象涉及到软件发展,但一直贯穿着对软件发展历史过程的全景分析。因此,本报告有一个很好的背景和框架,在这个大的框架和思路下,考察软件产业的应用和发展,可以对软件产业发展的来龙去脉有清楚的认知。第二章
式的转变
2.1新全球化式转型背景20世纪后期,特别是冷战结束后,跨国公司全球性扩加剧,对外直接投资(FDI)的深入发展,全球性经济融合在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博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这为不同国际性企业集团、跨国集团联盟、国家、国际经济体,提出了参与世界竞争和一体化经济的新动力。这为全球化提供了新的背景。2.1.1新全球化式的根源和特征1)
根源
资本、技术、信息、贸易等国际间战略流动日益加速和加剧的同时,全球经济的多元竞争和多极权力格局逐步形成,因为独立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导致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益尖锐,相应的国际间政治、经济、文化大融合的协作需要日益凸现。
2)
主要特征
新全球化式转型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跨国公司加强在国际间直接投资的世界性潮流,到20时机90年代达到一个顶峰,其主要包括以下特征。
世界经济从由国家为主导向全球性市场为主导转型
现在,在高度一体化的全球经济中,某国政府如果不与其他国家合作,仅靠单边行动和部的独立管理往往无法监控自己国家的经济,如垄断、竞争政策、消费者保护和跨国直接投资等。因此,世界经济功能既取决于民族国家的政策,也取决于全球市场。
计算机和信息网络经济既是新全球化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新全球化的重要动因
近二三十年的技术革新给世界经济运作带来了深刻影响,运输方式的革新不仅大大降低了费用,还大大节约了时间,通信方式的革新使得通信的成本与时间都空前缩小。计算机和信息网络经济使国际间资本、技术、信息和金融流动更加高效,使不同国家利用合作优势加工制造产品、开展经济交流合作更加便捷和容易。特别在一些传统工业国家,计算机信息技术进步加速了产业结构重点向服务业(金融、团结、零售等)的转变。
跨国公司、跨国公司联盟、国家、国际经济体成为积极的全球化竞争主体
跨国公司、跨国公司联盟、国家、国际经济体共同参于全球竞争,构成全新的全球竞争层次和体系。在民族国家利益、区域经济利益、跨国公司部利益、垄断对抗利益的共同作用下,全球化意味着经济融合的加速和经济竞争的加剧。
在全球公民文化的缺位情况下,全球化力量推动政府间国际合作,以建设更加合理的全球化新秩序和新管理制度
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经过长期实践,已经逐步探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争端解决程序和以规则为基础的利益协调机制,在此基础上建设更加合理的全球化经济新秩序和新管理制度。世界经济体制的建构,始于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1986年乌拉圭回合启动,经过8年谈判成立了有史以来最长的多边贸易协定WTO,将服务业和知识产权两大全新领域纳入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之中。目前,WTO成员已多达150个,此外还有近30个国家正在进行“入世”谈判。同时,新的多边贸易谈判多哈回合已经开始。实践表明,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不仅对于规国际经贸行为须臾不可或缺,而且将使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受益无穷。
新全球化转型在国际贸易、货币、金融体系的众多领域同时展开,不同领域之间相互作用进而产生综合性的新全球转型推动力
1986年中国要求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同年,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工作组成立,在经历15年漫长谈判和磋商后,2001年WTO中国工作组完成中国入世多边法律文件,实质性工作全部结束。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最有效的途径,我国可取得稳定的多边优惠待遇,利用多边贸易体制,取得双边贸易谈判的主动权享受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为外贸发展提供良好机遇。入世还将促进国货币体系、金融体系同国际标准接轨,不断完善金融体制,提高盈利能力。因此加入世贸已经完成我国全球化转型中极其重要的一步。2.1.2新全球化式的四大经济层次的分析1)
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现在不仅仅成为全球化的收益者,更成为其中最主要的推动力量之一。跨国公司的国际经济布局的原因往往是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部分跨国公司是因为民族国家的经济政策的特殊性和贸易壁垒、税收优惠希望获得本土化待遇从而进行直接投资行为,有的跨国公司是因为一些正在高速成长的市场及其持续的经济增长吸引而希望分享经济利益,有的跨国公司纯粹从资源配置和全球竞争的角度采取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举措,而一些有全球性垄断机会的跨国公司往往能影响被投资国的贸易、金融、资本和货币体系政策等许多方面。
2)
跨国公司联盟
全球性的垄断寡头之间正在进行恐龙与恐龙的肉搏,为了规模空前的经济利益,已经从单兵对垒式的封闭式竞争向全面立体、广泛结盟、长期规划、战略创新的竞争方向转变。跨国公司联盟是不同跨国公司之间通过技术、市场、人力、资本、管理、政策等多方面、全方位的资源交换合作而形成的面向全球竞争和长远竞争的战略联盟,他们是寡头与寡头的联盟、垄断者与垄断者的联盟。跨国公司联盟的出现,既有一定的国际比较优势和贸易市场替代的因素,更加具有全球垄断者实施全面对抗战略的因素。
3)
国家
冷战结束为建立真正的全球经济提供重要的政治条件。随着美国领导地位的加强西方资本主义大国之间开始构建一种全新的经济合作竞争关系,同时前联体系国家以及第三世界国家开始乐意并且可能参与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学习和竞争,世界围的一体化经济和大市场成为可能,数目庞大的欠发达国家(LDC)改变了全球国家竞争结构,也改变了全球经济体系的管理目标、任务和难度。在空前的全球国家广泛参与格局之下,国际合作分工的程度得到加强,国家在全球化中的作用体现出更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东亚、拉美等新兴市场也为世界经济带来全新的活力。
同时,国家法律政策影响全球性的市场规则,经济和技术等全球性的因素与国家法律政策等民族性的因素互相作用,构成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4)
国际经济体
在西欧、北美、亚太等地区,大国及大国联盟携手解决区域性经济问题,增加在全球经济谈判中的议价能力,产生了欧盟等地区经济联盟、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和统一市场等多种形式的国际经济协作体,在部分享自由贸易权力、规模经济效应、竞争合力、经济资源和协作增值,国际经济体也成为产生跨国公司联盟的一个重要渊薮。国际经济体代表的区域主义成为目前国家增强经济和政治实力的核心战略,也成为影响全球化的重要战略。
2.1.3新全球化式对中国软件产业的启迪
从中国实际出发制定符合全球IT产业转型的软件产业全球化策略。
结合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把握软件产业全球化的机遇。
实施独立、系统、完备的国家软件产业创新发展战略,打造产品、服务、技术、管理、品牌等体系健全并具有相当国际竞争力的软件产业链。
加强软件产业对外开放,与国际性软件巨头形成双方双赢的和政府、社会、市场、企业多赢的国际全局产业协作格局。
面向全球统一大市场,围绕人才、采购、产业链、资本、地区布局、政策等方面的条件和目标,建立跨企业、跨国家、跨经济体的国际性的软件产业结构整合和资源互补交换体制。2.2全球软件产业式转型背景
2.2.1网络化曾经快速增长的软件产业近几年增长明显放缓,呈现低迷的态势;Google的互联网+软件模式的成功,为软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模式。Google不再通过销售软件获得收入,而是通过大量用户使用软件支付的增值收入、会员收入以及用户因使用软件而带来的广告收入。这和传统通过销售软件而取得收入完全不同,创造了一种新的软件商业模式。
互联网激活软件产业,软件与互联网的结合似乎正成为软件产业的潮流,无论是在个人应用软件层面还是在企业级软件层面,这种趋势不可挡。各大软件企业开始了向互联网转型的探索。
1)
微软的网络化转型
微软作为世界最大的软件公司,面对GOOGLE等网络化软件的挑战,加快网络软件的研发步伐。2005年11月1日,微软正式发布网络服务战略:Live.。Live战略的发布,标志着微软将从软件全面迈向互联网。
Live战略核心:从软件迈向互联网
从微软经营战略方面来看,有如下四个明显的转变。一是从其经营策略上是从“推”到“拉”,作为一个巨型软件公司,以前软件的销售是通过各种渠道与手段把软件“推销”给用户,如今在保持“推”的基础上基于互联网用户的平台无关性利用提供的特色服务来“拉”用户,其中所拉的用户不但包括原先的Windows用户,更加注重着眼于非Windows用户;二是其平台的转变。Microsoft1995年从PC平台转向Web、2000年向WebServices转型,2005年又转向Live&Space。WebService的本质是底层资源互通、消除平台间的差异,着眼的是软硬件资源的互联互通,而Live&Space却把目光投向了用户聚拢。三是从收费逐步向免费过渡,微软在Live&Space中推出的大多服务都是免费的,而且是一种系统的免费。四是向其它领域扩展,移动通信、互联网、商务应用、电视、IPTV等容将是未来微软中国的发展重点,特别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随着现在多网合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一切也是微软基于Live战略的扩展。
主要动作
A.
2005年5月11日,微软互联网事业部——MSN正式宣布,和联和投资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各控股50%,把MSN正式带入中国。随后推出了MSN门户及其他互联网产品及服务。
B.
2005年9月,微软宣布大规模改组企业架构,将原来的7大部门合并为3大部门,其中除了以Office为核心的商业部门,和以Xbox为核心的娱乐和设备部门,最令人关注的是新的平台产品与服务部门,该部门主要由原来的Windows部门与MSN部门合并而成。
C.
2005年10月30日,比尔•盖茨在给公司高管的电子中,他认为即将到来的“服务大潮”将成为一道分水岭,一些竞争对手也希望借这一潮流向微软发起强有力的挑战。“为了更有效地迎接主要竞争对手的挑战,微软高管应当充分把握科技产业发展潮流,迅速推出与竞争对手抗衡的服务产品。”这是盖茨信中的部分容。
D.
2005年11月1日,微软正式发布网络服务战略:Live.。这是微软应对挑战的新战略,也是微软转型的契机。
E.
2006年2月15日开始,微软开始测试Office的在线测试版本,这一举动形容被为“为抵御其竞争对手如Google和雅虎等的进攻而决定将它的一些单机版的产品推向网络迈出的第一步”。
F.
目前,新上线的Live.,目前还只是S的一个简单的复制品,基本上没有多少新看点,但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原本在客户端才有的功能,将出现在这个新平台上。比如正在测试中的WindowsLiveMail,就可以看作是Outlook的在线版。
Live将成为互联网下一代门户
Live与微软以往的产品不同,不是以产品包的形式卖给用户,而是以互联网个人门户的形式提供服务。它是用户进入互联网的“入口”,也是微软进军互联网的“入口”。
“如果说MSN是传统的互联网门户形式,那么Live就是下一代互联网门户形式。”在微软全球副总裁亚勤看来,Live是微软.NET战略的延续与深入,也是MSN的“战斗伙伴”,Live和MSN将以不同的形式将用户带入微软的互联网世界。“MSN提供的是程序化的容,用户是比较被动地接受信息。通过Live,用户可以以自我为中心,享受互联网所提供的各项服务,真正实现个性化体验、获得自定制化容和通讯方面都有很大的灵活性。”
亚勤解释LIVE.COM具有主动、个性、灵活的特点,一是以数据为中心,以前的数据繁多,用户难以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将来可以实现有效的搜集、管理、查询、传送,让信息更加有针对性;二是以人为中心,各种操作环境、各种操作设备可以实现人与互联网随时随地无缝的交互并得到所需的服务;三是以服务为中心,传统的软件公司经营模式将发生变化。
Live目标
Live目标是掌控信息、社会关系和兴趣爱好的Internet软件和服务的集合——无论使用PC还是移动设备。
Live全景图
图表3:
微软Live战略全景图
数据来源:Chinalabs根据
tech.163./05/1119/01/22SQT2S800091589.html整理
A.
FindandDiscoverInformation:个人信息获取
-Live.(个性化信息门户)
-WindowsLiveSearch(个性化搜索)
B.
EnhanceandDeepenRelationships:个人信息管理
-WindowsLiveMail()
-WindowsLiveMessenger(及时通讯)
-WindowsLiveFavorites(在线书签)
-WindowsLiveformobiledevices(Live服务的移动设备支持)
C.
ExploreandFindNewInterests:社会化网络
-SocialNetworking(社交网络)
-WindowsLiveSpaces(Blog)
D.
ProtectionandPerformance:安全与维护
-WindowsLiveSafetyCenter(在线安全中心)
-WindowsOneCareLive(在线系统维护)
-Integratedprotection(Live服务的安全防护)
E.
MicrosoftOfficeLive:中小企业在线发布及管理系统
-MicrosoftOfficeLiveBasics(类似于企业Blog)
-MicrosoftOfficeLiveEssentials(增加企业邮局以及文档、客户、项目管理等功能)
-MicrosoftOfficeLiveCollaboration(增加公司部网功能)
F.
XboxLive:Xbox游戏在线服务
-XboxLiveMarketplace(交易中心)
-Ubiquitousvoicechat(语音聊天)
-GamerProfile(玩家档案)
-XboxLiveArcadeonXbox360(游戏的在线下载及购买服务)
新的赢利模式:网络广告
L门户将主要依靠网络广告,也包括授权、定制等收费途径。Live给广告商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因为这里有一个超级导购员:搜索引擎。
2)
IBM的网络化转型
IBM软件—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是其一贯策略
从1994年看到互联网,IBM就一直拨去约四分之一的研发费,让公司所有的产品都能够在互联网上运转。
IBM创造了“电子商务”的术语,并在2003年提出了“e-bussinessondemand”战略
A.
e-bussinessondemand战略,即电子商务随需而变,其目标就是帮助客户根据业务变化而调整系统,从而实现完美的企业电子商务;IBM为此抛出一系列全新的产品:新版本的WebSphereV5.0、DB2Tivoli、Lotus等。
B.
IBM软件在“随需应变”EBOD战略中的作用就是通过提供完整的基础设施,使运行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各种应用系统、各种应用之间实现集成,使数据交易能够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
Oracle网络化转型
战略转型
甲骨文公司以整合仁科peoplesoft为突破口,进行一场历史性的公司转型——由数据库软件服务商转型为全新的信息公司。
A.
2004年甲骨文已经完成了由数据库软件向全方位软件公司(即:数据库、中间件、应用产品、用户界面)提升的定位,是全球唯一能提供全方位信息平台的软件公司。甲骨文提供包括从管理信息、使用信息、共享信息到保护信息的全方位服务。
B.
甲骨文在2006年计划推出Web服务存储库(WebServicesRepository),它能帮助客户在不同环境下让系统实现标准化、在客户现有的应用中定义业务流程、很容易开发更多业务流程。
甲骨文踏入企业搜索市场
2006年甲骨文公司公布“遍历”企业网络的新软件--SecureEnterpriseSearch旨在帮助企业快速地在数据库、电子其它企业软件中搜索信息
4)
Google:网络化软件
Google策略
Google不是传统的门户,也不是传统的软件供应商,是软件和互联网结合的新贵。Google让用户免费使用软件,靠网络广告和增值服务赢利,公司将逐步由技术型公司演变为一个集软件、技术、互联网、广告和媒体为一身的综合公司。
Google推出Googlepack下载服务
Googlepack给用户提供较为全面的常用软件包,而且所有的软件都是免费的。
GooglePack默认包含Google自家的GoogleEarth、GoogleDesktop、照片管理软件Picasa,IE浏览器的GoogleToolbar,以及GooglePackScreensaver屏幕保护程序,另外还包括MozillaFirefox、广告软件移除工具Ad-AwareSEPersonal、防毒工具NortonAntiVirus2005SpecialEdition、PDF文档阅读工具AdobeReader7、另外还有IM工具Trillian、相片管理工具GalleryPlayerHDImages、媒体播放器RealPlayer等三种可选软件,基本涵盖了用户的日常的常用软件,并且GooglePack可以让用户自由删减Pack中的软件,选择需要的部分。
图表4:
GooglePack成员
2.2.2全球化
这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经济和企业争取更大发展的必由之路。软件全球化主要指跨国软件企业的本土化和国软件企业的全球化。1)
跨国企业本土化
微软:从跨国公司到本土化合作
微软已不再只是一个跨国公司,而是通过与世界各国的本土企业建立“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为一个更为强加、更具影响力的跨国联盟。目前,仅在中国就与创智、中软、神州数码和浪潮等四家本土企业建立了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微软在中国设立了全面的研发机构,包括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亚洲工程院、微软中国技术中心、微软大中华区技术支持中心、微软互联网技术部(中国区)等。这些机构已经不再只是针对本地市场,很多相关的研发成果已经用于微软产品,服务全球各地的用户。
合作伙伴在与微软合作时,获得了资金、技术和培训等方面的支持,也增强了软件开发能力,从而在软件出口、外包等业务方面获得了更多的来自国际市场的机会,加快本土企业的国际化步伐。
微软与中国近期合作计划:
一、2006年4月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微软公司共同签署了关于继续加强软件产业合作谅解备忘录(二期)。备忘录中主要容包括:
•未来五年,微软公司将向中国境企业提供产品出口和软件开发和服务订单,包括:累计1亿美元的软件技术支持、软件开发和软件测试服务订单以及每年超过7亿美元的硬件产品出口订单。
•微软公司将继续协助中国培养一大批软件人才,特别是世界一流的高端软件人才。计划在五年,形成100名培训师资队伍,并通过课堂教学和网络教育相结合的多种培训形式,培训10000名专业骨干软件人才和大量非专业人员,促进国民信息素质提高。
•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为促进中国软件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增强中国软件产业的核心能力,双方将合作成立“国家发展改革委——微软软件创新中心”。同时在有条件的省(区、市)支持当地企业成立一批分中心,建立专业的软件技术人才队伍,形成较强的软件创新能力。
二、2006年5月,信息产业部与微软共同签署的合作备忘录中,微软公司承诺在信息产业部的指导下,将继续支持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了提高中国软件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承诺在未来五年为与信息产业部协商确定的3家软件企业提供对口咨询服务和定制化的培训,并为这些企业争取价值两亿五千万元人民币的外包和Windows/.NET解决方案业务。
微软公司将支持信息产业部在不同经济发展区域选择不少于5个地区共同建立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试点示工程,以提供各类信息和服务,帮助农民通过信息技术脱贫致富。
从微软和中国最近的合作计划中,我们看到合作容非常丰富,涉及人才培训、资金投入、平台建设、海外订单和信息化合作多方面,合作类型非常广泛,涉及金额庞大,合作时间较长,这些合作无论是对跨国公司的市场扩还是中国软件产业水平的整体提高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说明跨国软件公司在和中国合作过程是一种双赢的合作。
Google的全球化
Goolge将其全球化战略落实到了本土化这个关键点上,目前已经在美国、英国、日本以及加拿大推出相应本地搜索服务,用户可以利用此服务轻松查找任何城市的旅店、参观等常用信息。
Goolge为增强在亚洲国家的本土化进程,先后在日本东京、印度的班加罗尔和中国设立了三个研发中心。
而中国,因其文化独特性和巨大的市场,而成为Google本土化的重点:
A.
2005年,开复跳槽Google“扔下了互联网本土化的炸弹”;
B.
2005年9月,Google向中国用户推出本地搜索(GoogleLocal),帮助中国用户在线寻找包括邻近企业名录、地图和相关网页的本地信息;
C.
2005年,开始组建Google中国。到2006年4月,Google中国工程院规模已达到100多人,其中约80名是招聘的本地工程师;
D.
埃里克也表示2006年Google将在建立一个工程研究所,未来几年还将在中国建立全球数据中心;
E.
GoogleCEO施密特称,中国将成为Google美国之外的第二大战略市场;
F.
2006年3月20日,Google中国发布了本地商户中心服务。通过这项服务,国的各种企业都可以把自己企业的信息主动发布在Google本地捜索平台上。经过Google的记录在案,终端用户在本地捜索上查询他们所在城市和地区的企业商家时,就能找到那些企业。这样,这些中小型企业,就可以通过Google搜索获得商机。
Yahoo的本土化
在日本,由本土团队管理的雅虎日本于2002年3月成功把eBay赶出了日本市场。
2005年,在中国发展了6年之久的雅虎,将其在中国全部资产“打包”,同时再出资10亿美元,并2)
国企业全球化目前国软件企业的国际化通常有以下四种模式:进行委托加工的软件外包模式;拓展海外销售市场的营销扩展模式;在海外设立研发和销售中心的研发和销售并重模式;通过合资、并购、上市的资本运作模式。
软件外包
中国正成为一个软件外包的强国,根据赛迪顾问数据,2001-2004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2.1%,市场规模由2001年的1.80亿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6.33亿美元。
赛迪顾问“2005-2006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市场规模达9.2亿美元,占全球软件外包的2.3%,较2004年的6.33亿美元增长了45.3%。
中国最大的软件与解决方案提供商东软集团2005年国际外包收入达6270万美元,占中国软件外包市场份额6.8%,比2004年的3300万美元增长了90%。
海外营销扩
对于中国本土的企业,它们国际化的第一步是海外品牌产品的销售,近年,这些企业在海外的销售获得了稳步增长。
A.
方正排版出国:近年来,方正集团在开拓海外市场方面突飞猛进。目前其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已占领90%的海外华文报业市场;方正Apabi电子书系统已被海外50多家图书馆采用,创造了良好的效益;在原创核心技术基础上自主研发的日文照排系统已占据日本300多家报刊;方正RIP软件在美、英、德、日等各国拥有近百家全球合作伙伴;2005年11月,方正印捷连锁店已进军加拿大多伦多;网络出版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在海外市场全面铺开;同时方正还正在筹划法文、西班牙文印艺软件,并准备进军国际市场。
B.
用友软件销海外:2004年就把国际化作为中长期要发展战略的用友,也开始迈出坚实的发展步伐。其小型管理软件已销往非洲。
研发和销售并重
国际化的研发不仅可以利用当地高素质的技术人员,更多地进入国外市场,缩短研发时间,从整体上提升研发的效率,还可缩短服务和产品的地域差距,实现真正的本土化服务。华为、中兴等国际化的领军企业已经开始了研发的国际化探索。
华为和中兴设立海外研发中心:目前华为在美国的硅谷、达拉斯,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俄国的莫斯科以及印度都设有研发中心。中兴公司在全球也共有11个研发中心,其中包括美国、国、印度、巴基斯坦和瑞典。
资本运作模式
在销售稳步增长、研发力量不断加强的同时,海外资本运作就成为了企业寻求国际化突围的重要步骤。具有一定技术门槛,具有一定研发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企业,诸如华为、金蝶、百度等,已经通过跨国合资经营、并购、上市等方式,实施了品牌、市场、人才和产品的国际化,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最有可能成为中国未来的跨国公司。
A.
华为与巨头合资:近年,华为先后与NEC、松下合资成立宇梦公司,与西门子成立了专注TD-SCDMA的鼎桥公司,与3Com成立了华为3Com公司等。
B.
中国软件企业创业板上市:如金蝶国际、青鸟环宇、南大富特、乾隆科技、新利软件、速达软件、TCL软件、浪潮集团、冲浪平台、A&K教育软件等。2.2.3服务化应用需求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其直接结果是产生了当前炙手可热的网络服务(WebService)技术。在网络环境下,软件研究、开发、测试和经营的传统模式正在发生改变。软件的服务化将成为一种趋势。网络革命所带来的服务化趋势为软件产业开辟了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新的获利途径,同时使用户能够获得更加简捷、更加全面的服务享受。
如何合理地把Web服务应用到各类企业的IT系统和商业流程之中、并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一直是备受国外企业管理者高度关注的课题。因此带动了服务化发展的需求,SOA是服务化的具体体现,被誉为下一代Web服务的基础框架,目前已经成为计算机信息领域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1)
SOA的定义
SOA是英文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的缩写,即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是指为了解决在Internet环境下业务集成的需要,通过连接能完成特定任务的独立功能实体实现的一种软件系统架构。
它是一种IT战略,把包含在各种企业应用中的分散的功能,组织为可互操作的基于标准的服务,而这些服务可以再被迅速组合和重用以满足业务需求。其中,一个服务就是一个代码模块,它由可通过基于标准的接口访问的服务水平协议管理。每个服务表示一部分功能,它明确地映射到业务流程中的一个步骤。服务可以从头开始编写,或通过公开原有孤立的应用程序中现有系统功能模块挖掘出来。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建立起服务目录,允许跨许多不同系统流畅地访问和重用业务功能。这样,在支持战略变革的同时,SOA能消除数据冗余,避免信息重新录入和技巧层面的人为错误。例如,使用SOA能创建一个消费者的单一视图,在此过程中,开启了交叉销售和往上销售的新的可能性,因此提供更有吸引力的用户体验的服务。
2)
SOA的作用
面向服务架构是让IT更加关注于业务流程而非底层IT基础结构,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更高级别的应用程序开发架构。对采用服务驱动型方法的企业体验有以下业务和IT好处。
面向服务架构的业务好处
效率:将业务流程从"烟囱"状的、重复的流程向维护成本较低的高度利用、共享服务应用转变。
响应:迅速适应和传送关键业务服务来满足市场需求,为客户、雇员、合作伙伴提供更高水准的服务。
适应性:更高效地转入转出让整个业务变得复杂性和难度更小,达到节约时间和资金的目的。
面向服务架构的IT好处
复杂性降低:基于标准的兼容性,与点到点的集成相比降低了复杂性。
重用增加:通过重用以前开发和部署的共享服务,实现了更有效的应用程序/项目的开发和交付。
遗留集成:用作可重用服务的遗留应用程序降低了维护和集成的成本。
3)
SOA的构建原则
SOA是一种企业架构,和其它企业架构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SOA提供的业务敏捷性。业务敏捷性是指企业对变更快速和有效地进行响应、并且利用变更来得到竞争优势的能力。对架构设计师来说,创建一个业务敏捷的架构意味着创建这样一个IT架构,它可以满足当前还未知的业务需求。要满足这种业务敏捷性,SOA的实践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服务性:业务驱动服务,服务驱动技术
从本质上看,在抽象层次上,服务位于业务和技术中间。面向服务的架构设计师一方面必须理解在业务需求和可以提供的服务之间的动态关系,另一方面,同样要理解服务与提供这些服务的底层技术之间的关系。
敏捷性:业务敏捷是基本的业务需求
SOA考虑的是下一个抽象层次:提供响应变化需求的能力是新的“元需求”,而不是处理一些业务上的固定不变的需求。从硬件系统而上的整个架构都必须满足业务敏捷的需求,因为,在SOA中任何的瓶颈都会影响到整个IT环境的灵活性。
动态性:一个成功的SOA总在变化之中
SOA工作的场景,更象是一个活的生物体,而不是象传统所说的“盖一栋房子”。IT环境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因此面向服务架构设计师的工作永远不会结束。对于习惯于盖房子的设计师来说,要转向设计一个活的生物体要求崭新的思维方式。
4)
企业的推动情况
IBM发布11项新品加速实现SOA
2006年4月,IBM推出了11项新产品和22项基于WebSphere的软件更新,并对咨询服务增加人力投入,计划该项目能够在2006年底完成。同时,IBM在部为超过90000名商业顾问进行SOA相关的教育进行培训活动,培训活动是为即将到来的SOA实现的高潮作准备。
在SOA实现的过程中,对于以人为中心的架构师和开发者,IBM推出了WebSpherePortal6.0版本,该系统集成了IBMWorkplace和为构建组装应用程序来适应不同具体工业领域或者一个组织部的一个人员的角色或者任务的协作技术。对于工作在专著于过程的项目中的人,IBM发布了WebSphereBusinessMonitor6.0,具有包括预警和联系到提供应用程序历史分析,状态跟踪和项目度量报告的第三方的。
BEA提供新服务增强SOA领导地位
BEA系统是全球领先的企业基础架构软件公司,2006年3月推出多项新的咨询服务,包括:BEASOA组织和管理规划服务、BEASOA集成服务、BEASOA参考架构规划服务、BEA客户架构师及卓越计划中心等,旨在帮助用户加快部署企业级面向服务的架构
根据IDG最新公布的调查报告,企业用户在部署或考虑部署SOA所面临的主要难题主要集中在管理问题、结构服务、服务基础架构和集成方面的需求等。BEA公司推出新服务,充分表示BEA积极响应用户需求的强大能力,巩固了自己的领导地位。
Sun正式进入ESB市场发布了新的SOA平台
Sun微系统集团于2006年2月正式进入企业级服务总线(ESB)市场,对旗下SeeBeyond集团消息中间件进行全面升级,Sun试图把该消息中间件作为一个单独的平台的一部分融合到Sun的入口,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和开发工具中。
Sun组合应用系统平台,已经在2006年3月份开始,为希望增加服务和支持的公司在网上下载。
TIBCO强化专业服务以加速SOA方案提供与建置
2006年,整合商务集成方案供应商TIB-CO软件公司为扩大其专业服务业务,推出SOA资源中心及TIB-COPortalBuilder5产品,为客户提供与实现服务导向架构。2.2.4开放化软件产业的开放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软件标准开放化、软件代码开源化。标准的开放化和代码的开源化,共同促进软件行业的合作与创新。1)
开放标准
软件标准的开放化,实现软件间互操作性的重要措施,促进了软件间的互联互通。各大软件厂商,相继推出软件标准开放化策略。
微软向Ecma提交Office文件格式承诺开放标准化。2005年11月微软公司宣布,将逐步向客户和行业公开其Office文件格式技术,并使其成为国际标准,目前世界上有数十亿的文件都基于该格式技术。苹果、BarclaysCapital、BP、英国图书馆、Essilor、英特尔、微软、NextPage公司、StatoilASA和东芝将共同向标准化组织EcmaInternational提交Microsoft®OfficeOpenXML(可扩展标记语言)文件格式技术。此外,微软还提供工具帮助以前的旧文件也可以利用这一开放标准格式。Office文件格式成为开放标准之后,用户将有更多的供应商和工具选择,并可对自己长期保存和管理信息的能力更有信心。微软此举将使更广泛的软件生态系统受益,因为全球各地的软件及服务供应商将能够更容易提供具有吸引力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跨越多类技术的互操作性。
微软还与其它公司联袂开发具备互操作性的新产品。05年微软与IBM、SunMicrosystems、SAP和西门子等公司签订了互操作性协议。为了帮助用户从各种各样的移动设备中获取更大的价值,微软还和摩托罗拉、诺基亚、Palm、沃达丰、ResearchinMotion以及Symbian等公司展开合作。为了帮助人们在网上联络到更多的联系人,微软正与美国在线和雅虎等携手,实现即时讯息网络的互联,将给用户带来极大方便。
SAP公司一贯采用开放标准政策,这样SAP的用户很快就可对SAP的产品拥有广泛的选择权,甚至能把它们与其它厂商的应用程序无缝集成在一起.
IBM一直力主软件标准开放化,IBM相信开放标准可以推动创新和增长。2005年11月,IBM又和教育事业部宣布推出一项重要计划,通过开发开放软件标准来改进互操作性和信息访问。
2005年8月虚拟软件厂商VMware为了使其技术成为业界标准,它将与IBM、英特尔、惠普等合作伙伴共享其代码。IBM服务器业务部门的一名总经理惠特尼说,这是一个实现标准开放化的举措,这可以加速市场的增长和刺激创新。
2)
软件代码开源化
作为重要的软件发布方式,开放源码从软件诞生起就一直存在。目前已有数百种成熟的开源软件产品被广泛使用,涉及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开发环境、测试工具、电子商务平台、群件、办公套件以及大量的实用程序等。当前,开源软件已成为商业软件中的重要部分。开源软件对软件产业的突出贡献是促进了软件产业的创新。目前,一些传统的软件企业纷纷涉足开源市场。
Microsoft:2003年02月28日,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代表中国政府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正式与微软公司签署政府源代码备案计划协议,中国成为全球首批与微软签署此计划的国家之一。政府源代码备案计划是一个无需付费的计划。该计划的参与者在一定的许可限制下,可以使用一个代码查看工具查看Windows源代码。在政府源代码备案主协议下,政府部门还可以授权具体承办单位进行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项目。除了能够查看源代码,政府源代码备案计划还提供关于Windows平台技术信息的披露,以增强各国政府建立和部署具备强有力的安全技术的计算基础架构的能力。
微软公司政府源代码备案计划是一个全球化的计划,该计划中微软将长期受到严密保护的WINDOWS操作系统源代码向俄罗斯、日本、法国、德国、中国等国家政府部门及组织开放。
04年29日微软窗口嵌入式开发者大会上宣布名为“WindowsCE分享源代码的开放源代码计划。微软同时宣布推出WinCE5.0,并扩大开放程序源代码。在这个开放源代码计划授权下,微软开放250万行源代码程序作为评估套件(evaluationkit),凡是个人、厂商都可以下载这些源代码加以修改使用。未来厂商OEM时,则再依执行时期(Run-time)授权,支付WinCE5.0核心每台机器3美元的授权费用。
微软推出这些服务的目的,意在巩固自己在政府软件市场上的原有地位,缓解和摆脱某些免费开放性源代码软件所带来的竞争压力。
Oracle:2005年10月,Oracle宣布收购了芬兰的开源软件开发商Innobase。Innobase公司的主要产品InnoDB,是MySQL的一个存储引擎。InnoDB是遵从GNUGPL(普通公共许可)开源协议的。这个软件在2006年的更新中根据契约与MySQL捆绑发行。Oracle希望这个契约可以持续的更久些。Oracle的数据库和中间设备技术的副执行总裁CharlesRozwat在一份文件中说:“Oracle公司准备继续开发InnoDB技术,并将持续发布此开源软件。Oracle已经开发并发布了面向Linux的开源的簇文件系统,我们希望在将来可以有更多的发展。”
Google:2005年3月,Google推出了新成员Code.Google.Com,该将主要提供开源软件程序。C是一个主要面向对Google相关开发感兴趣的外部开发商的.在该Google将会发布免费的源代码及其API服务。
IBM:IBM将WSAD的基本框架开源化就形成了Eclipse。此外IBM贡献了很多专利软件给开源社区,2005年1月IBM为开放源代码团体提供500项专利,如Linux方面的和网格计算方面的专利,还有一个称为Derby的Java数据库项目。2.3中国经济增长式转型背景2.3.1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1)
动态比较优势的涵
首先,动态比较优势观就是指发展竞争的主体立足于自身(所在国家或本地区组织)现有的条件和资源状况,着力培育其未来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发展优势的观点。提出动态比较优势观点,并非我们完全否定传统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而是对传统优势的否定之否定。立足历史和现实,就是要使这个国家或地区组织在利用本国或本地区组织现有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前提条件下,着力于在战略上、组织上和价值观念上实现不断的创新,从而不断开发并培育未来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比较优势。动态比较优势的发展观和竞争观就是要力争发挥自身之所长,而又善于将原来的不利条件因素转化为有利的条件,将处于竞争中的被动保守态势转化为主动进攻的战略格局。2)
动态比较优势必要性
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争取主动权,就必须了解自己究竟具有什么优势。所谓要扬长避短,尽可能使自身处于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上。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对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进行了深入而扎实的研究,后人又提出了不发达国家应该利用后发优势,尽可能地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发展。
实际上发展主体不仅要善于发现并利用自身所拥有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而且要辨证地看待自身所拥有的优势,因为大千世界是永恒地发展和变化,知识更新率的加快和创新浪潮的冲击,已使发展主体所拥有的任何优势都成为暂时的、有限的和相对的优势。在变革动荡的市场环境下,能否培育出组织和个人未来发展所具有的动态比较优势,就成为重中之重。传统上,学者们更多地是以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即静态的、机械的和孤立的思维和眼光)关注于前两者的探讨研究,对于后者却缺乏应有的理论上的重视和应用研究,结果在制订国家和区域组织发展战略上,不能实现未来发展的动态比较优势,结果在每一轮的对抗竞争中,常常居于非常被动不利的战略格局。在一个知识经济为主导、以创新为主要动力的发展社会新形态条件下,很多国家、地区及其一些组织不能实现动态比较优势的培育和创新,造成自身在发展优势观念上的落后,最终导致自己落后、挨打的被动态势。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并善于开发出属于自身的动态比较优势。3)
静态比较优势与动态比较优势的区别
国家竞争力的静态比较优势是一种基于对国家竞争环境和形势的静态的、绝对的视角而做出的比较优势判断及其制度设计,是一种思路;国家竞争力的动态比较优势是一种基于对国家竞争环境和形势的动态的、相对的视角而做出的比较优势判断及其制度设计,中国经济方式转变就是要按照动态竞争优势战略的要求,培育和积累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动态比较优势体系。两者相比具有以下不同的特征:
图表5:
国家竞争力的静态比较优势与动态比较优势
数据来源:Chinalabs整理2006.4
视角不同
静态比较优势是立足于一种对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静态的观察视角,缺陷在于缺乏应有的对于趋势和未来的把握和预测,因此不能够满足长远而可持续的发展战略需要;动态比较优势是基于对自身和外部环境的动态的观察视角,既重视经验总结和现实分析,更重视在经验总结和现实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对趋势和未来的预测和把握。
竞争周期不同
静态比较优势比较侧重于眼前利益和短期利益,而忽视和不利于获得长远利益和战略利益;动态比较优势既眼前利益和现实利益,也重视战略趋势和战略利益,是一种符合中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科学发展观的比较优势战略。
竞争力的领域不同
静态比较优势侧重于劳动力优势、资本优势、产品竞争、市场规模优势等传统的外延性优势的发挥,动态比较优势不仅包括上述传统优势,更加重视自主科技创新优势、技术标准优势、知识产权优势、服务业优势的积累和培养,以期形成系统完善的国家竞争力体系。
竞争力的完整性不同
静态比较优势往往只形成局部的或者暂时的竞争力,在产业体系上具有不完整性和部分环节的对外依赖缺陷性;动态比较优势注重形成全面、整体、综合、系统的产业链竞争格局,面向全球大市场,通过产业的整合优势,整体性地降低产业成本和消耗,提升产业价值和核心竞争力,特别在一些世界性的领先经济、高端产业、先进技术方面具有相对完整的竞争力。
竞争力的独立性不同
静态比较优势因为缺乏整体性和完整性,因此丧失了一定的独立性,在一些重要产业生产链、流通环节、技术领域出现很高的对外依赖性,其中隐藏着一定的产业战略风险,也降低了产业的整体效率;动态比较优势因为产业的完整统一,因此具有独立的产业体系和自主的创新体系,也具有相当的自主知识产权规模,这样在世界性的国际比较优势竞争中能够获得基于系统比较优势的主动地位,能够获得持续不间断的利润来源。
竞争力的结合性不同
静态比较优势在劳动力优势、资本优势、产品竞争优势等方面的优势发挥很大程度上是各自独立、相互封闭的,虽然三者之间在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历史状态和阶段属性方面具备一定的联系性,但是政府和市场不能够立足于国家整体比较优势的发挥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将三者进行适度的整合转换,在对外经济博弈和谈判中获得最大化利益;动态比较优势既包括对劳动力优势、资本优势、产品竞争优势等传统优势的发挥,更重视自主科技创新优势、技术标准优势、知识产权优势、服务业优势的积累和培养,同时站在系统参与全球竞争的角度,重点将上述各种不同的优势进行整合转换,在对外博弈和谈判中获得最大化利益。4)
中国软件产业培育动态比较优势的战略背景
中国的经济规模庞大,决定了中国软件产业必须走打造完整产业链、培育系统竞争力、全面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发展之路,同时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高速成长的IT互联网产业、全球性的互联网2.0时代的来临、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合作以及中国传统的劳动力和市场优势都为实施中国软件产业的动态比较优势战略提供了良好的战略背景。
2.3.2
1)
培育动态比较优势是经济集约型增长的需要。
主要靠资金和资源高投入实现经济增长的粗放型(或外延)增长方式与技术和效益导向的主要靠效率提高实现经济增长的集约型(或涵)增长方式。前者是一种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增长方式,带来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消耗、环境破坏、背负“倾销”的国际恶名、利润率低等后果;后者依靠提高效率、节约资源、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信息产业、弱化政府培植资源的权力来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在中国的条件下,传统增长模式是与行政计划体制相联系的;而新增长模式,则需要以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制度基础。
中国2004年调整后的GDP占世界的份额只有4.4%,而当年中国消费的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却分别占全世界消费总量的7.4%、31%、30%、27%、25%、40%。国家统计局根据经济普查资料初步测算的结果显示,中国国生产总值(GDP)现价总量为159878亿元,经济总量世界排序升至第六位,但人均GDP仍在世界第100位之后,人均GDP还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中国还有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城市还有2000多万需要政府给予最低保障补贴的人口。城乡加起来,全国还有1.2亿生活困难人口。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资源约束矛盾将更加突出,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改变这一现状,关键还在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2)
培育培育动态比较优势需要挖掘的三个主要的效率源泉
一、信息科技、生物科技、能源科技、纳米科技、空间科技、新材料科技等领域研发水平不断进步,新技术广泛运用,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层出不穷;二、第三产业和服务业的大力发展;三、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全面进步。
3)
培育动态比较优势,推进经济增长式转型的相关政府战略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中国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也明确提出,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础上,中国经济发展的政府目标是要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和生态环境的优化:其一,要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争取实现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其二,要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实现工业化;其三,要在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其四,要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基础上,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必须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协同发展;实现生产增长、生活提高、生态改善的全面发展;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应选择的发展模式。
4)
培育动态比较优势,推动经济增长式转型的政府路径
国家主席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二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升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特别是要大力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三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力度,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努力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引导作用。
五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的创新人才,积极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
5)
培育动态比较优势,不断提升国家竞争力
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2005-2006)》中,中国在117个国家和地区中的竞争力排名比去年下降了3位至第49名,印度则上升5位至第50位而紧随中国之后。世界经济论坛认为,“生产力”是决定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具体包括一系列特定的要素、政策和体制的集合。在此基础上,世界经济论坛2001年对一个国家竞争力进行量化后引入了“增长竞争力指数(GCI)”评价体系,具体包括宏观经济环境指数、公共体制指数以及技术指数。综合排名第49的中国在宏观经济一项中排第33名,而公共体制指数以及技术指数则分别排第56名和64名。科技和创新是中国竞争力的短板,而原因则是中国的公共体制不利于科技应用和创新。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教授认为,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发展要经过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和创新驱动三个阶段,而每个阶段的竞争优势并不相同。比如对处在要素驱动阶段的低收入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在于低成本的劳动力和未加工的天然资源。波特教授提出的商业竞争指数(BCI)也被列为世界经济论坛“增长竞争力指数(GCI)”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在BCI排名中,中国排第57名,而印度排名第31。按波特的体系,中国现在属于投资驱动发展阶段的中等收入国家,这一阶段的关键是要保持生产的高效,并向创新驱动型发展阶段转型。2.3.3结论
中国发展软件产业时应该用动态的观察视角,不断发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巩固自身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并不断将劣势转变成优势。发展软件产业要紧跟国际先进技术和潮流,结合中国软件产业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外并重、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消化相结合,针对中国软件产业在产业链、人才储备、产品线和核心技术方面的缺陷和问题进行预见性和超前性的战略规划和制度设计;同时制定符合动态比较优势战略的政府公共政策,在引导国软件企业积极打造自身动态比较优势的同时,鼓励支持和引导国外优秀软件企业参与中国市场竞争,实施针对中国国情的动态比较优势战略。第三章中国软件产业的特点和模式分析3.1中国软件产业的特点
3.1.1中国软件产业初步形成
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直接关系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安全。当前计算机软件已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科技制高点的关键领域,国家明确提出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软件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政府通过鼓励和优惠政策积极地推动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我国的软件企业也纷纷投入其中助力我国软件产业发展,为我国软件产业链初步形成提供了基础。
1)
中国软件产业链形成历经过程
目前我国软件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形成的过程中,我国的软件产业主要经历了萌芽期、起步期、进入期和发展期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萌芽期(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
标志:计算机工业管理局成立、中软公司成立
1978年,以计算机工业管理局的成立为标志,我国的计算机工业真正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在此期间,中国计算机服务公司(中软前身)、中国计算机软件公司、中国计算机系统集成公司等相关公司相继成立,对于中国的软件产业而言,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第二阶段:起步期(20世纪80年代初至80年代末)
标志:中关村出现、成立中国软件行业协会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关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由于科研要面向经济,要服务于经济的发展观念深入人心,许多科研院所的研究员们也纷纷走向市场。许多提供代理销售、增值服务、应用软件开发的公司如同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等相继成立,中国的软件产业开始了面向市场、面向客户的转变。
第三阶段:进入期(20世纪90年代初至2000年初)
标志:金字工程、软件园的建设
九十年代初,为了发挥集群优势,中国的软件产业开始了集群式的发展。与此同时,一系列金字工程的建立,更触动了软件在各个方面的应用。2000年随着国务院18号文件颁布,软件产业获得了更好的发展环境、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全面提速。
第四阶段:发展期(网络软件时期,2000年至今)
标志:腾讯等公司崛起,中国在美国上市,微软Oracle本地化
进入了2000年以后,中国的软件企业开始进入网络软件时期,互联网和软件网络营销大规模兴起,中国软件出口逐渐增加,中国软件走出国门。另外,一批网络公司的迅猛崛起,他们推出网络软件,获得的大量用户的认可,在风险投资的推动下,纷纷登陆纳斯达克,获得了长足发展。
从2003年开始,IBM、微软、Oracle等跨国公司纷纷加快在中国软件市场本地化进程。本地化可以给跨国公司带来两方面的收益:一是通过人才本地化降低公司运营成本,二是更加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特点。软件产业跨国公司的本地化策略一般覆盖了产品本地化、市场本地化、企业员工本地化、技术支持本地化、合作伙伴本地化等。
小结:自1978年中国计算机工业管理局成立后,中国开始把软件产业独立出来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化,使国外大批软件产品涌入中国,同时,我国的软件企业开始崛起。跨国软件公司通过战略投资,加强与中国本土软件企业的合作,把从软件开发到售后服务的整个价值链搬到了中国,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支持中国发展规模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业和扩大出口。这使我国的软件产业链初具雏形。
2)
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2001年起,中国软件产业开始快速发展,增长率不断上升。2001年中国软件产业的市场规模仅为96.3亿美元,2002市场规模达到133亿美元,同比2001年增长了38.11%。到2004年中国软件产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78.1亿美元,同比2003年增长了44.09%。软件产业规模的快速发展成为中国软件产业链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中国软件产业链进一步成熟的原动力。
图表6:
中国软件产业市场规模分析
数据来源:中国软件行业协会
3)
政策扶持起到重要作用
产业政策在国家产业发展中最重要的作用莫过于保证国市场处于活跃的竞争状态,制定竞争规,避免托拉斯状态。在我国软件产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家软件产业政策不断完善,在优化市场结构、规市场行为鼓励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绩效、推动需拉动软件产业发展、推动软件产业合理布局及产业集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管理学大师迈克尔•波特指出,从事产业竞争的是企业,而非政府,竞争优势的创造最终必然要反映到企业上。但是,政府行为对国家整体优势的影响举足轻重。因为政府通过制定合适的产业政策,可以为企业提供所需要的资源,并创造一个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在我国软件产业的形成过程中,政府起到关键作用。
鼓励政策
863计划。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嘉墀、芳允4位老科学家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的高技术的建议。他们的建议经过广泛、全面和极为严格的科学与技术论证后,被命名为863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863计划对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软件技术作为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最具发展潜力的科技领域,必然要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近年来,软件项目在863计划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大,彰显了国家对软件产业的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不断提高。
2000年6月国务院颁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在投融资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出口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人才吸引与培养政策、采购政策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措施,通过政策引导,鼓励资金、人才等资源投身软件产业,推动我国软件的产业发展。并提出了在2010年力争使我国软件产业研发和生产能力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发展目标。
2001年9月,信息产业部颁布《信息产业“十五”计划纲要》,明确了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回顾信息产业的发展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十五”期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发展重点,强调以市场为导向建立我国的软件产业体系,鼓励软件国际化和出口,扩大国产软件市场份额。
2002年9月国务院颁发了《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2002年~2005年)》,加大对软件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其容主要有:鼓励应用,需拉动,促进软件产业发展;优先采用国产软件产品和服务;加大对软件出口的扶持力度;鼓励竞争,形成一批软件骨干企业;大力培养人才,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003年11月,教育部颁布《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试办示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通知》,决定批准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35所高等学校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租赁合同终止与租赁物处理及收益分配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综合体卫生间清洁及品牌形象塑造协议2篇
- 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影视音乐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汽车烤漆房租赁合同及环保设施租赁与维护协议3篇
- 2025年度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合同6篇
- 2024版新能源发电项目投资与建设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板材研发与生产技术转移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大理石矿山开采与环保治理综合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物联网设备集成技术服务协议
- 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物理化学实验Ⅱ》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鹧鸪山隧道瓦斯地段专项施工方案
- HG∕T 2058.1-2016 搪玻璃温度计套
- 九宫数独200题(附答案全)
- 泌尿科一科一品汇报课件
- 白铜锡电镀工艺
- 拜耳法氧化铝生产工艺
- 2024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好好玩》全部教案
- 幼儿园利剑护蕾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总结与展望
- 合同信息管理方案模板范文
- 2024年大唐云南发电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