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习题答案_第1页
《国际贸易》习题答案_第2页
《国际贸易》习题答案_第3页
《国际贸易》习题答案_第4页
《国际贸易》习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贸易》思考题答案第一章思考题1.对外贸易产生的必备条件是什么?国际贸易的产生必然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有可供国家间交换的剩余产品;另一个是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国家的产生。2.资本主义自由贸易时期国际贸易有何特点?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叶是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时期,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确立的时期。这一时期欧洲国家先后发生了产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得以建立并广泛发展。而大机器工业的建立和发展,一方面使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商品产量大大增加,可供交换的产品空前增多,真正的国际分工开始形成;另一方面,大机器工业使交通运输和通讯联络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并大大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3.当代国际贸易有何特点?(1)国际贸易商品结构高档化、智能化和软件化(2)国际贸易集团化趋势增加(3)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发展(4)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促进作用明显加强4.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有何区别?直接贸易是指商品直接从生产国销往消费国,没有第三国参与贸易,即进出口两国直接达成的交易。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商品买卖的贸易活动。转口贸易又称为中转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进口某种商品不是以消费为目的,而是将它作为商品再向别国出口的贸易活动。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生产国和消费国而言是间接贸易,对第三国而言则是转口贸易。转口贸易国作为中介参与商品的价值转移活动,但不一定参与商品的实物转移,即商品可以不经过转口国而由生产国直接运输到消费国。从事转口贸易的大多是地理位置优越、运输便利、贸易限制较少的国家和地区。转口贸易额列入转口国家的贸易统计中。5.如何理解贸易值和贸易量?对外贸易额是以金额表示的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指标,又称对外贸易值。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出口货物的全部价值,称为进口贸易总额或进口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货物的全部价值,称为出口贸易总额或出口总额。两者相加为对外贸易额,也称为进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出口总额,它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从世界范围来看,一国的出口就是另一国的进口,而且绝大多数国家采用FOB价计算出口额,按CIF价计算进口额(CIF价=FOB价+运费+保险费),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和较准确地反映国际贸易的规模,国际贸易额或世界贸易额用各国和地区的出口额之和来表示。对外贸易量是指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由于国际市场上的物价经常变动,各国货币的币值也经常波动,因此,用价值表示的对外贸易值或国际贸易值并不能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的实际规模。如果用贸易量,即进出口商品数量、重量等表示,则可避免这种缺陷。具体计算方法是以某一固定年份为基期,用进出口价格指数去除各个报告期的贸易额,所得数值就是报告期的贸易量。贸易量=进出口额/进出口价格指数6.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有何区别?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也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国际贸易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与趋势。国际贸易有时也泛指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活动,并在这个意义上与世界贸易(WorldTrade)是同一个概念。对外贸易是指一个特定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在某些海岛国家(或地区)以及对外贸易活动主要依靠海运的国家和地区,如英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等,也把对外贸易活动称为海外贸易(OverseaTrade)。此外,对外贸易又称国外贸易(ExternalTrade)、进出口贸易(ExternalandExportTrade)或输出入贸易。第二章思考题1.什么是绝对优势理论?所谓绝对优势是指,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就不具有绝对优势,即具有绝对劣势。绝对优势可间接地由生产成本来衡量: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比别国生产同样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要少,该国就具有生产这种产品的绝对优势,反之则具有劣势。2.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国际分工中若两个贸易参加国生产力水平不相等,甲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则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产品上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个国家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都一样。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产品,而应该集中生产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产所有的产品,而只应该停止生产在本国国内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各个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3.里昂惕夫之谜是如何形成的?不少国家在很多时候并不符合比较优势理论,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显得愈来愈脱离实际,引起了许多经济学家的质疑。里昂惕夫在1953年和1956年的两次研究中发现了一个难以解释的现象:按照传统理论,美国这个世界上具有最昂贵劳动力和最密集资本的国家,应主要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事实恰好相反,美国出口量最大的却是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量最大的却是汽车、钢铁等资本密集型产品。这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4.生产要素稟赋理论的假设条件是什么?(1)两个国家分别生产两种产品中,每种产品至少要投入两种生产要素(劳动与资本),即2×2×2模型。(2)自由贸易假定。假定没有运输成本、关税以及其他限制商品自由流动的障碍;(3)要素流动性假定。生产要素只能在一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因而,国内劳动力和资本收益相等。(4)完全竞争假定。假定两个国家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实现完全竞争。在长期内完全竞争市场商品的价格等于生产商品的边际成本,同时等于商品的边际收益;(5)规模收益不变假定。假定两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保持规模收益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比例。f(tK、tL)=tf(K、L);(6)技术相同假定。假定两国具有相同的技术水平,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投入同样数量的生产要素生产同等数量的某种商品。强调技术不是不变,而是,两国生产同种商品的技术保持相同(7)要素密集度假设。假设两种商品的要素密集度不同,一种为劳动密集型,另一种为资本密集型。两国生产技术水平相同(生产函数相同,两国同种产品素密集度相同(8)消费者偏好相同假定。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在形状和位置上一致。在假定7、8的基础上,要素禀赋的两种计量方法是确定一致的(9)资源充分利用假定。假定两国在贸易前后都能生产出最大可能的产量,生产点总是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5.相互需求理论的评价是什么?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强调需求因素在决定商品的国际交换比例即贸易条件上的重要作用。穆勒阐述贸易条件和贸易利益这两个概念,明确提出相互需求法则,指出了贸易条件的决定和贸易利益大小的决定,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步。但是该理论以两国贸易平衡作为贸易条件决定的前提,但两国贸易平衡并不容易实现;而且只能应用于经济规模相当、双方需求对国际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两个国家。它的假定前提是物物交换下供给等于需求,实际上出口和进口不是以物易物同时进行的,而是彼此分离的。第三章思考题1.什么叫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者主张通过扩大出口减少进口从而扩大贸易顺差的方法实现国家的富强,因为贸易顺差可以使外国的黄金白银等贵重金属流入国内。他们认为,一个国家拥有的金银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为达到这一目的,他们主张政府应当竭尽所能地扩大出口,减少甚至限制进口。2.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有什么区别?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两个阶段。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时期,16世纪下半期到18世纪为晚期重商主义时期。早期重商主义,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他们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甚至通过行政手段来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这种思想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该时期代表人物为英国的威廉·斯塔福。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是把货币看成财富的惟一形态;财富的源泉来自流通领域,主要是贱买贵卖;只有在对外贸易中保持顺差,才能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国家应实行干预经济的政策,以保证金银财富的流入。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前史,是对资本主义最初的理论考察。晚期的重商主义重视的是长期和总体上的贸易顺差,他们认为,一定时期的贸易逆差可以被允许,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是顺差即可。这种思想以“贸易差额论”为中心,通过调节商品的运动来达到本国财富的增加,代表人物是托马斯。孟。具体来说,就是允许货币输出国外,扩大对外国商品的购买,但必须保持对外贸易最终的顺差,为此,他们主张执行保护关税政策,大力发展能生产在国外畅销商品的工场手工业。3.中心外围论的主要理论观点是什么?1.国际经济体系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2.外围国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3.外围国家必须实行工业化,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经济4.为了实现工业化,外围国家要实行保护贸易政策4.战略贸易理论的主要理论是什么?(1)利润转移观点。它是指本国政府通过各种保护性的贸易措施使本国企业从国外寡头垄断厂商那里攫取利润租金,以增加本国福利的思想。由于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存在,特别是在寡头竞争的国际市场上,某些行业的企业存在着因产品价格高于边际成本而形成的租金或超额垄断利润,一国政府可以通过对出口或进口的贸易干预,影响本国企业及其国外竞争者的行为,改变国际竞争的格局,从而从国外寡头厂商抽取租金或向本国企业转移利润,达到增加本国净福利,并促进本国企业和产业发展的目的。这些政府的资助可能促进某些行业的企业战胜外国对手取得成功。(2)外部经济观点。是指当整个产业的产量(因企业数量的增加)扩大时(企业外部的因素),该产业各个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下降,因而有时也称为外部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这是由于市场对一些企业的外部经济效应缺乏足够的反应,由政府干预来克服这种反应的不足,可建立一种环境,使某些企业的行为给其他企业带来好处,从而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5.评析凯恩斯主义的超贸易保护主义。凯恩斯的超贸易保护理论在一定时期内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也为资产阶级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但抹杀了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掩盖了失业和经济危机的真正原因,只注重有效需求而忽视解决供给方面的重要性,只强调刺激需求以缓和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各个国家从本国利益出发实行贸易保护政策,而一国的限制进口必然会遭到其他国家的报复,各国之间的相互限制进口及互相报复的贸易战,会使各个国家都无法扩大出口,使世界贸易量减少或停滞不前,对各个国家都有害无益;他没有看到投资增加和贸易顺差增加对国民收入增加的乘数作用并不等同,忽视了对外贸易发挥乘数作用的条件;此外,它是为发达国家转嫁经济危机服务的,因而会使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致使南北矛盾更加尖锐。6.简评幼稚产业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提出,确立了保护贸易理论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地位,标志着从重商主义理论分离出来的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两大学派的完全形成。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论为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进行了历史主义的解释,并为德国和其他一些经济落后国家实行保护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论在德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幼稚工业保护论的许多观点代表了后起国家的经济利益,对落后国家制定对外贸易政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意义。幼稚工业保护论在理论上虽然成立,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例如保护对象、时间、手段的选择问题,而且保护的代价也非常昂贵,其效果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并不十分理想。第四章思考题1.国家贸易新要素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认为,应赋予生产要素以新的含义,扩展生产要素的范围,生产要素不仅仅是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所说的劳动、资本和土地,技术、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信息以及管理等等,都是生产要素,这些无形的“软件”要素越来越成为形成贸易的基础,它决定着一国比较优势格局。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力资本说、研究与发展学说、技术进展论和信息贸易论。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产品生产周期理论是解释一国在不同时期由某种产品的出口国(进口国)变为进口国(出口国)的贸易理论。该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经济学教授雷蒙·费农和威尔士提出的,开始运用于市场销售战略中,后来被引入国际贸易理论。该理论的要点是:要素比例的配置随产品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在制造某项新产品时,它的生产要素比例的配置会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创新阶段,成长、成熟阶段,标准化阶段,衰退阶段。3.什么是产业内贸易?如何测度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理论(intra-industrytradetheory)又称差异化产品理论(differentialproducttheory),是当前国际贸易理论最热门的课题之一,该理论博采战后国际贸易新理论的研究成果,着重产业内贸易的探讨,即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属于同一部门或类别的制成品,国际间进行同产业的产品异样化竞争,并认为这是更符合现实情况的国际贸易。格鲁贝尔和洛依德在研究产业内贸易理论现象时,曾经用产业内贸易指数这一广为接受的描述指标来衡量产业内贸易的水平的高低。其计算公式为:Ti=1-丨Xi-Mi丨/(Xi+Mi)其中,Xi和Mi分别表示对一种特点产业或某一类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Ti为i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Ti在0~1之间变动,当一个国家只有进口或出口时,Ti为0,即没有产业内贸易;当进口等于出口时,Ti为1,即产业内贸易达到最大。应该注意的是,界定一个产业的范围大小不同,会得出极不相同的Ti值。界定的范围越大,Ti值也越大,因为某一产业的范围越大,一国越可能出口该产业的某些差异产品,而进口另一些差异产品,反之亦然。因此,应慎用产业内贸易指数。4.简述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1)贸易基础:同类产品的差异(2)贸易动因:利用规模经济(3)贸易利益:满足消费需求的多样性5.如何评价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理论认为是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的原因一起造成了产业内贸易现象的出现。在供给方面,由于参与国际贸易的厂商通常识处在垄断竞争而非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因此产生了同类产品的差异化;在需求方面,消费者的偏好具有多样性,而且各国之间的消费需求常常有存在相互重叠的现象。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批判,尤其是假定更符合实际。如果产业内贸易的利益能够长期存在,这实际说明自由竞争的市场是不存在的,因为其他厂商自由进入这一具有利益的行业将受到限制,因而不属于完全竞争的市场,而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另外,理论不仅从供给方面进行了论述,而且更从需求角度进行了考察,这实际将李嘉图理论中贸易利益等于国家利益的隐含假设转化为供给者与需求者均可收益。这一理论还认为,规模经济是当代经济重要的内容,它是各国都在追求的利益,而且将规模经济的利益作为产业内贸易利益的来源,这样的分析较为贴近实际。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对比较利益学说的补充,它揭示了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和传统的赫——俄模型用于解释初级产品和标准化产品的合理性,但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原因应该从其他的角度予以说明。产业内贸易理论仍然是静态分析,但在政策建议上该理论赞同动态化的建议。6.国家竞争优势的获取取决于哪些因素?钻石理论认为,生产要素、需求因素、相关和支持产业、国内竞争状态所构成的不同组合是一国在国际贸易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决定因素。(1)生产因素生产因素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如技术的硬软件、研究机构、图书馆等;资本资源;基础设施,如邮电通信系统、支付系统、健康保健、社会福利、文化机构等。它被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初级要素是国家先天的,即资源赋予;高级要素是社会和人通过投资和发展创造的。(2)需求因素指企业在国内市场上面临的竞争及其健康程度。能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并发展壮大的企业更可能获得竞争优势。(3)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指企业所有相关产业及供应商的竞争能力。一个国家若想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在国内获得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和相关产业的支持。(4)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指资助或妨碍企业创造和保持竞争力的国内环境。世界上没有一种能在各国通行的企业管理方法,由于各国企业的战略目标不同,因而企业的战略和结构也不尽相同。7.如何评价国家竞争优势说理论?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说对于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贸易新格局、新现象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对于一国提高国际竞争力,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有重大的借鉴意义。根据这一理论,一国要提高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必须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重视国内市场的需求,重视企业的创新机制和创新能力。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超越了传统理论对国家优势地位形成的片面认识,第一次多角度、多层次地论述了国家竞争优势的确切内涵,明确指出国家竞争优势就在于竞争、在于确定优势产业,这些正是上述四项基本因素和两个辅助因素共同协调作用的结果。因此,可以说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摆脱了传统理论的片面性和孤立性,建立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框架。但是,波特的理论也存在一些局限,它过于强调企业和市场的作用,而低估了政府的作用。在波特看来,一个国家具备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企业的创新,政府的作用只是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是辅助性的。第五章思考题1.简述国际贸易政策的目的及构成。各国制定对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保护本国市场;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积累资金或今本;维护本国对外的政治关系。不同的政治、经济状况决定各国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但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构成是相同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对外贸易总政策。它是一国从整个国民经济出发,在一国较长时期内实行的对外卖总的原则、方针和政策。它通常与一国的总体经济发展相联系.(2)进出口商品政策。它是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和经济结构、国内市场状况、生产发展等等因素而分别制定的商品的进出口的原则和规定。(3)国别对外贸易政策。它是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依据对外政治和经济关系的需要而制定的国别和地区政策。它在不违反国际规范的前提下,对不同国家采取有所不同的外贸策略和措施.2.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决定因素有哪些?参与国际贸易既可影响一个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又会影响其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分配。因此,一国外贸政策的选择是该国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进行纯经济分析,即排除政治因素,一国外贸政策的选择取决于该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在国际经济中所处的地位,这可以用该国总劳动生产率水平来表示。一般来说,总劳动生产率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经济体,以选择互惠贸易政策较为有利;而总劳动生产率水平在世界上处于落后地位的经济体,则以选择保护贸易政策为上策。总劳动生产率水平之所以能成为选择外贸政策的决定因素,是因为它可以决定一国产品的总竞争力强度和消费水平。3.对外贸易政策的选择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国际贸易政策属于上层建筑,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它既反映了经济基础和当权阶级的利益与要求,同时又反过来维护和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各国在制定贸易政策时,主要考虑到以下因素。(1)国内经济状况。(2)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3)国家安全。(4)产业因素(5)民族意识。(6)其他。如本国在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中享受的权利和义务,国际经济的发展,履行本国在多边、双边协议及世贸组织的义务,同时又要保障享受相应的权利,这也算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因素;本国政府领导人的经济思想与贸易主张,这也直接关系到国家在一定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4.简述现阶段国际贸易政策发展趋势。1.贸易自由化与新贸易保护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资本主义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在以发达国家为主的世界贸易政策中,先后出现了两种主要倾向: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保护主义。从50年代到7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对贸易政策中出现了贸易自由化。其主要表现为: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员国范围内大幅度地降低关税;欧洲经济共同体实行关税同盟,对内取消关税,对外通过谈判,达成关税减让的协议,导致关税大幅度地下降;通过普遍优惠制的实施,发达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进口给予普遍的、非歧视性的和非互惠的关税优惠。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放宽进口数量限制,扩大进口自由化,增加自由进口的商品;放宽或取消外汇管制,实行货币自由兑换,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发展。70年代中期以来,在国际贸易中贸易自由化向非贸易自由化发展,非贸易自由化倾向日趋加强,出现了新贸易保护主义。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包括:1、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从传统产品、农产品转向高级工业品和劳务部门。2、贸易保护措施多样化:按照有效保护税率设置阶梯关税;加强征收“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的活动;非关税壁垒不断增高。3、从贸易保护制度转向更系统化的管理贸易制度。4、各国“奖出限入”措施的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出口。2.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地域上比较接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在由各国政府授权组成的共同机构的领导下,通过制定统一的政策和措施,消除各成员国之间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的障碍经济贸易发展的障碍,实现区域内各成员国互惠互利、协调发展的区域性联合体的过程。5.简述国际贸易政策创新的具体表现。第一,有限制的可调节的自由贸易政策逐步抬头,保护主义逐步地退入相对低潮。在全球性的自由和开放的浪潮推动下,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在总体上有向自由化倾斜的趋势,各国都在纷纷削减关税,减少非关税限制,保护主义势头尽管不减,但它已经从七八十年代的那个泛滥猖獗的高潮中回退下来。第二,直接的贸易限制措施逐渐被间接的贸易限制措施所取代,新型的更灵活和更隐蔽的贸易限制政策和措施正在不断地被创造出来。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采用的新贸易保护措施达10多类,如地区经济主义、劳工标准、环保、强化反倾销、知识产权、人权、市场准入、产业政策保护等,其中影响较大、运用较多的是环境保护。随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环保运动进入鼎盛时期,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以环境保护为由,限制进出口,环保逐渐成为一种服务于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新的非关税壁垒——绿色贸易壁垒,而且成为在国际贸易中讨价还价的筹码。第三,贸易政策趋向于和其他经济政策甚至外交政策的更大程度的融合。由于贸易和其他经济领域包括某些非经济领域的联系日益增强,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越来越影响一国其他领域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最典型的国家当数美国,自从克林顿总统上台后,强调经济政策是对外政策的中心,美国积极参与亚太经贸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在该地区维持增加的政治优势和领导权。第四,区域内的共同贸易政策开始受到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欢迎。共同的贸易政策往往意味着区域内的共同开放和区域外的共同保护,它是区域内成员在获得共同保护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获取自由贸易利益的基本政策选择,因而构成了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一个重要特征。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贸易集团,对其成员的保护更是利大于弊,它可以促进集团内部的经济增长,既得到了自由贸易的好处,又保护了本国内部经济、生产不受外部强大经济的冲击。第五,传统的贸易政策逐渐被战略性贸易政策所取代。随着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战略性贸易政策开始成为最受关注也最具活力的一种国际贸易政策。它是指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政府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关税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扩大出口、谋取垄断利润,并夺取他人的市场份额的一种贸易政策,它是以“利润转移”理论和“外部经济”理论为依据,在发达国家已经被充分认识和肯定,并付诸实施。第六章思考题1.简述关税的含义及其特点关税是国家税收的一种,同其他税收一样,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预定型。强制性是指关税由海关凭借国家权力依法强制征收,纳税人必须无条件地履行纳税义务;无偿性是指海关代表国家征收关税后,无需给予纳税人任何补偿;预定性是指国家通过有关法律事先规定征税对象和税率,海关和纳税人不得随意变化和减免。关税又是一种间接税,其征税的对象是进出口货物和物品,税赋是由进出口商先行支付,最终在商品销售时追加到进口商品上,转嫁给消费者。除此之外,关税还有三个主要特点:首先,关税是一种间接税,关税的纳税人是进出口货物的当事人,但负税人却是最终消费者。因为关税主要是对进出口商品征税,其税负由进出口贸易商垫付税款,然后把它们作为成本的一部分加在货价上,在货物出售给买方时收回这笔垫款。这样,关税负担最后便转而由买方或消费者承担。其次,关税的课税主体还是纳税人,是本国的进出口商;客体则是进出口关境的货物。再次,关税具有涉外性,是对外经济、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2.简述关税的职能作用。1.关税的财政收入作用组织财政收入是关税的基本职能之一。海关征收关税后即上缴国库,成为国家的财政收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关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和作用逐渐降低。现在只有少数财政极为困难的发展中国家,仍把关税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前资本主义时期和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征收关税的目的主要是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资本主义发展以后,随着工商业迅速发展,国民收入的提高,关税在发达国家财政收入中的作用和比重在下降,但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不发达,经济落后,国民收入很低,国内税源有限,关税收入的财政意义仍然比较重要,就整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关税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在13%左右。2.关税的贸易条件效应关税的贸易条件效应是指征收关税对进口国贸易条件的影响。贸易条件是一种交换关系,是一个国家以出口交换进口的条件,它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的比率来表示。当出口产品能换到更多的进口产品时,贸易条件改善了。反之,贸易条件恶化了。对进口大国来说,假定出口口商品价格不变,而向进口商品征税,使其国内价格上涨,其结果是国内消费需求减少,进口量减少。由于大国的进口量占世界进口量的相当比重,其进口量的锐减势必导致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供大于求,从而其国际市场价格下跌,由此该国出口/进口价格比率上升,即一定量的出口商品能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这表示贸易条件得到改善。对该商品的出口商来说,假定其他商品进口价格不变,由于该商品出口价格的降低,不得不以更多的商品出口才能换回原先数量的进口商品,出口/进口的价格比率下降,贸易条件趋于恶化。对进口小国来说,情况则不同。小国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致使该商品的国内价格上涨,从而其国内需求减少,进口量减少。由于小国进口量的减少并不会对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产生显著影响,不能引起该进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动,因而不能产生贸易条件效应。3.关税在经济方面的职能作用利用关税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是关税的重要职能。具体职能有以下几方面:第一,保护作用。通过对进口货物征收关税,提高进口货物的成本,削弱它与本国同类产品的竞争能力,以保护本国的生产,免受外国竞争者的损害。同时,进口商品价格提高以后,也同样提高了国内同样产品的市场价格,从而可以鼓励本国同样产品生产的积极性。对出口商品征收关税,可以抑止这些商品的出口,使国内市场得到充分供应,防止本国自然资源大量外流。第二,调节作用。利用税率的高低和减免,影响进出口数量,从而影响国内经济、市场、物价和财政。第三,关税的涉外作用。关税一直与国际经济关系和外交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通过关税歧视别国。另一方面,关税也是各国争取友好贸易往来、密切经济贸易关系的一种手段。第四,关税的消极作用。由于对进出口商品征收关税,提高了价格,增加了消费者的开支,加重了他们的财政负担。由于征税,减少了进出口流量,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开展。4.简述关税的种类及分类标准。1)按照征收的对象或商品流向分类.分为进口税,出口税和过境税2)按照征税的目的分类.分为财政关税,保护关税,收入再分配关税3)按照差别待遇和特定的实施情况分类.分为进口附加税,差价税,特惠税和普遍优惠制4.如何理解关税保护率?名义保护率是指由于实行保护而引起的国内市场价格超过国际市场价格的部分占国际市场价格的百分比。世界银行研究保护结构时,给名义保护率下的一个定义是:“对一商品的名义保护率是由于实行保护而引起的国内市场价格超过国际市场价格的部分与国内市场价格的百分比”。有效保护率又称实际保护率,是征收关税所引起国内加工增值同国外加工增值的差额占国外增值的百分比,是指对某个工业每单位产品“增值”部分的从价税率,其税率代表着关税对本国同类产品的真正有效地保护程度。5.简述研究有效保护理论的意义。有效保护理论已成为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制定税率的重要根据,成为阶梯式关税结构的理论基础。利用有效保护率的计算方法来研究对某些产品是否予以保护,税率的确定,设置有效的保护关税结构。过去通常对初级产品征收低税,对加工程度较高的最终产品征收高关税的逐步升级的关税结构,现在得到了理论上的论证。有效保护理论说明,原料和中间产品的进口税率与其制成品的税率相对愈低,对有关的加工制造业的有效保护率则愈高,这对发展中国家是不利的,因为它吸引发展中国家扩大原料和半制成品的出口,阻碍了制成品的出口,从而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因此在关税减让谈判中应注意有效保护率的提高,对初级产品的名义保护税率可以多减让一些,而对最终产品的关税不能过多降低。第七章思考题1.简述非关税壁垒的特点。(1)非关税措施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针对性(2)非关税措施更具有效性。(3)非关税措施更具隐蔽性和歧视性。(4)非关税措施具有合理性2.概述非关税壁垒措施的种类和各自的特点.非关税壁垒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类。直接的非关税壁垒是进口国政府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品种直接加以限制,或迫使出口国直接按规定的出口数量或金额限制出口。间接的非关税壁垒是进口国不直接限制进口数量,但规定严格的进口条件,间接地起到限制进口数量的作用。3.如何理解政府参与的非关税措施?1.进出口的国家垄断进口和出口的国家垄断,也称国营贸易,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对某些或全部商品的进口、出口规定由国家机构直接经营,或者把商品的进口货出口的垄断权给予某垄断组织。经营这些受国家专控或垄断的商品的企业,称为国营贸易企业。国营贸易企业一般为政府所有,但也有政府委托私人企业代办的。2.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是指国家制定法令,规定政府机构在采购时要优先购买本国产品,这样使进口商品大受其实,从而限制了进口商品的销售。有的国家虽未明文规定,但优先采购本国产品已成惯例。这种政策实际上是歧视外国产品,起到了限制进口的作用。3.最低限价最低限价是一国政府规定某种出口商品的最低价格,凡是进口价格低于规定的最低价格的,即征收附加税或禁止出口。最低限价是根据某一商品生产国在生产水平最高的情况下生产出的产品的价格而定的。如西欧共同市场上1978年起对钢材规定最低限价,这一价格就是根据日本生产钢材的最高生产而制定的。4.简述非关税措施发展的新趋势。绿色壁垒绿色壁垒是指一国以保护有限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通过制定苛刻的环境保护标准,来限制国外产品的进口。面对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各国已深刻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通过签署国际环境公约、世贸组织协议中的环境条款、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ISO140000)、绿色标志、进口国国内环境与贸易法规、进口国环境与技术标准等环境保护措施来保护环境。这些措施是一把双刃剑,在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又称为各国实施贸易保护的绿色贸易壁垒。社会责任壁垒西方一些国家经常以国际劳工组织颁布的所谓劳工生产标志及所谓的人权作为衡量标准,企业的社会责任出现在许多跨国公司采购订单的附加条件中,比如对方认为贸易伙伴提供的产品是工人在没有安全和健康保障的条件下生产的,入股他们有证件证明上述事实存在,就会将你的产品拒之门外。知识产权壁垒知识产权壁垒是指知识产权拥有国以保护知识产权的名义,对含有知识产权的商品实行进口限制,或者凭借其拥有的知识产权优势,实行不公平贸易,其实质同其他贸易壁垒措施相同,都对国际间商品贸易的自由流动起到了阻碍的作用。5.非关税措施对国际贸易有何影响?非关税措施既能限入又能奖出,是发达国家干预对外贸易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进攻性超保护贸易政策的工具。70年代以来,非关税壁垒已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形式。(1)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一般说来,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2)对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影响.非关税壁垒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变化。2.对进口国的影响.非关税壁垒和关税壁垒一样,起到限制进口、引起进口国国内市场价格上涨和保护本国的市场和生产的作用。3.对出口国的影响.一般说来,进口国加强非关税壁垒,特别是实行直接的进口数量限制,固定了进口数量,将使出口国的商品出口数量和价格受到严重的影响,造成出口商品增长率下降或出口数量的减少和出口价格下跌。第八章思考题1.鼓励出口的措施包括哪些?鼓励出口的措施是指出口国家的政府通过经济、行政和组织等方面的措施,促进本国商品的出口,开拓和扩大国外市场。各国鼓励出口的做法很多,包括加强政府作用,努力改善本国对外贸易环境;建立和加强出口促进组织;组建中介组织;出口信贷;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和出口补贴,出口退税。2.如何理解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是国家为了扩大出口,对于本国出口商或商业银行向国外进口商或银行提供的信贷,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出面担保。当外国债务人由于政治原因(如进口国发生政变、革命、暴乱、战争以及政府实行禁运、冻结资金或限制对外支付等),或由于经济原因(如进口商或借款银行因破产倒闭无力偿付、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等)拒绝付款时,这个国家机构即按照承保的数额给予补偿。这项措施是国家替代出口商承担风险,是扩大出口和争夺国外市场的一个重要手段。3.概述倾销的具体含义及其类型。(1)商品倾销。商品倾销是出口国家的出口厂商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甚至低于商品生产成品的价格,在国外市场抛售商品,以占领国外市场。按照倾销的具体目的和事件的不同,商品倾销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偶然性倾销,通常是因为销售旺季已过,或公司改营其他业务,在国内不能售出的剩余货物以低价向国外市场抛售,随队进口国的同类生产商造成不利影响,但由于时间短暂,通常进口国很少采取反倾销措施。第二种是间歇性或掠夺性倾销,它是以低于国内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价格,在某一国外市场上倾销商品,以打垮竞争对时,垄断市场,然后再提高价格,弥补低价时的损失,这种倾销严重损害进口国的利益,往往会遭到进口国反倾销税的抵制或其他报复。第三种是长期性倾销,是长期以低于国内的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具有持续性、长期性的特点,其出口价格至少应高于边际成本,倾销者常采用规模经济扩大生产,降低出口成本,有时还可以获取政府补贴进行这种倾销。第四种是隐蔽性倾销,是出口商按照国际市场上正常价格出售给进口商,进口商以倾销低价在国内市场上抛售,亏损部分由出口商给予补偿。(2)外汇倾销.外汇倾销是出口企业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进行商品倾销,争夺国外市场的一种特殊手段。4.经济特区有哪些特点?(1)以扩大出口贸易、开发经济和提高技术水平为目的。各国建立经济特区,首要目的就是要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在此基础上,通过发展出口加工业,吸收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开发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经济,提高国内生产的积水水平。(2)有一个开放的投资环境。经济特区大都提供优惠待遇,同时,国家还采取财政措施等对特区的生产经营进行扶持,并简化各种行政手续,为外商投资提供方便。(3)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水电设施,交通运输设施,仓储设施,通信邮电设施,生活文化设施等。(4)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一般来说,经济特区都有较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文化教育程度较高,技术力量和管理能力也较强。(5)有良好的自然条件。经济特区大都设在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较好的地区,交通运输方便,资源丰富或易于获得,气候温和,风景秀丽。5.为什么要进行出口管制?(1)政治原因.冷战时期结束以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为了稳定国际新秩序,促进国际政治环境的稳定,破坏世界安定的战争行为自然要受到世界各国的谴责。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实行战略侵略的国家实行制裁,禁运就是迫使发动战争的国家停止侵略行动的主要措施。例如伊拉克发动了对科威特的侵略战争后,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便通过了对伊拉克的全面禁运决议。世界各国都必须按照联合国的禁运决议实行对这些国家的出口管制。(2)军事原因.为了彻底制止核战争的爆发,禁止无核国家发展核武器,国际社会通过了“核不扩散条约”,各国都有义务对可能用于核武器制造的技术、装置、原料的出口实行出口管制。同样,国际社会对化学武器及其原材料的出口也应限制。为了稳定世界局势,对导弹等现代化武器的出口,特别是主要武器的出口国对“敏感地区”的武器出口也应予以限制。(3)经济原因.发达国家为了保持在技术上对其他国家的领先地位,对高技术及相关产品实行出口限制。为了缓和与进口国在贸易上的摩擦,在进口国的压力下,出口国实行“自动”限制出口。为了保护国内的生产秩序和资源,对某些物资的出口加以限制。(4)其他原因.如为了人权目的,禁止老该产品出口;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和濒危动植物,对一些物资进行全球性贸易禁运;为了国家文化发展,保护历史文物,对一些特殊商品的出口实行管制。第九章思考题1.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有什么影响?1)促进了经济贸易集团内部贸易的增长2)促进了经济贸易集团内部的贸易自由化3)促进了集团内部国际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发展4)增强和提高了经济贸易集团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经济竞争力5)加强了经济集团内部资本的集中和垄断6)改变国际直接投资的地区流向,使区内投资增加,区外投资减少7)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对区内国家的保护,世界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将随之加强,从而恶化了国际贸易的环境,不利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8)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南北差距2.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全球化有什么影响?有促进影响也有阻力,自由发挥即可。3.分析欧盟东扩的原因,并论述其东扩产生的影响。欧盟东扩指的是把中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接纳进来,最终实现建立一个“大欧洲”的目标。(一)是政治方面的考虑。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为地被分割为东、西两部分。中东欧国家被划到了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东西欧相互对峙的局面一直维持了几十年。苏东剧变后,西欧国家认为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应将中东欧纳入西欧势力范围,以巩固“和平演变”的成果,防止这一地区的形势发生逆转。(二)从经济方面看,中东欧国家有1亿多人口,在地域上与欧盟毗连,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劳动力素质较高、社会消费水平也较高,对于欧盟国家来说,无疑是具有很大诱惑力的市场。为了开拓中东欧市场将其纳入欧洲统一大市场,欧盟需要把中东欧国家发展为成员国。(三)从安全方面看,中东欧地区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是冷战时期对峙的前哨阵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冷战结束后,西方战略学家仍然对俄罗斯不放心,在他们的眼里,苏联虽然一分为十五,俄罗斯长期处于严重危机中,但俄的未来走向并不确定,对欧洲安全仍有潜在的威胁,因此必须在它复苏之前将东欧纳入欧盟的势力范围。欧盟东扩的意义:(一)政治方面1.政治版图发生改变。欧洲历史上战乱频仍,政治版图几经变化。为建立“欧洲大厦”创造了有利的政治和安全环境,也为进一步推动欧洲一体化建设进程铺平了道路。2.欧盟的国际影响更大。欧洲一体化建设经历了从经济到政治的不同阶段。扩大到二十五国的欧盟,无疑将进一步增强外交实力,为发展独立的外交与安全政策奠定基础。3.欧盟东扩使欧洲为其它国家和地区树立了杰出的榜样。以欧洲认同为基石的欧盟东扩,为全世界民族国家如何处理彼此之间由于认同和身份的差异而引发的矛盾起到典范作用,使各种文明冲突和族离冲突能够得到妥善解决,具有不同体制的国家可以走到一起。(二)经济方面欧盟从建立关税同盟、统一市场到推出单一货币欧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强。最近10多年来,逐渐加快了欧洲经济发展的步伐,目前的总体经济实力几乎可与美国匹敌。(三)文化方面。欧盟的扩大也会促进文化多样性,加深对其他民族的了解。东扩不仅是欧盟在地域上的扩大,更是其生命力和价值观念的拓展。欧盟不仅是一个经济、政治联盟,同时也是一个价值联盟而价值联盟发展迈出了十分重要的一步,不仅有经济意义,尤其具有文明制度“东扩”的意义。4.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哪几种形式?根据经济一体化由低级到高级、国家间经济联合由松散到紧密地发展过程,经济一体化可以划分为以下六种形式:(1)特惠贸易安排是指在成员国之间通过签署特惠贸易协定或其他安排形式,对其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互相提供特别的关税优惠,对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则设置较高的贸易壁垒的一种区域经济安排。这是经济一体化最低级和最松散的一种形式(2)自由贸易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行政上独立的经济体之间通过达成协议,相互取消进口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而形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3)关税同盟是指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除了在成员国之间实行自由贸易以外,所有成员统一对非成员国实行进口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即建立起共同的关税壁垒。(4)共同市场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国之间,不仅完全取消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实行了自由贸易;而且还实现了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可以说,共同市场是比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更高一级的经济一体化形式。(5)经济同盟是指成员国之间不但商品、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建立了对外共同关税,而且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的某些经济政策,建立起共同体一级的某种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6)完全经济一体是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最高阶段。在这一阶段,成员国内部各国在经济、金融和财政等方面均实现完全统一,国家的经济权利全部让渡给一体化组织的共同机构,各成员国家不再单独执行经济职能,仅具有政治、军事意义。5.有人说区域经济合作比全球经济一体化要好,请对此发表评论。区域性经济合作是指某一个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实现专业化分工和进行产品羚羊挂角而采取共同的经济政策,实行某种形式的经济联合或组成区域性经济团体。区域性经济合作是世界经济生活越来越国际化的产物和表现。它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生活国际化发展的历史趋势,有其深刻的现实基础和客观必然性。经济全球化是目前世界的发展中呈现出的新的趋势,是一个牵动世界全局,影响长期发展,引发世界经济变革的重要力量。经济全球化实际是经济国际一体化趋势进一步深化,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国际商战日趋激化,科技发展日益迅猛,区域集团化、企业国际化进一步加剧的现代经济大背景下,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特点。随着世界经济总量的扩大,各国、各地区经济资源配置不断突破国界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优的配置方式和配置效率,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达到更高的水平。两者都将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各个地区经济之间的相互融合。更为重要的是,它将为企业创造更为统一的市场环境,为世界范围内的商务活动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因此,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相辅相成,可以实现两种潮流互动,共同发展。6.简述10+3、10+1对各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东亚“10+3”经济合作机制是指东盟10成员国(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与中国、日本、韩国之间的对话合作框架与运行机制。1999年“10+3”马尼拉会议上发表了《东亚合作联合声明》,确定了东亚合作的方向,并将经济、货币和金融、社会和人力资源开发、科技、文化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确定为合作的重点,而经济与金融领域的合作又是东亚合作的重中之重。《东亚合作联合声明》的发表可以视为东亚区域联合的发端,具有划时代意义。在2000年的新加坡会议上,中方提议将“10+3”机制定位为东亚国家合作的主渠道,逐步建立起金融、贸易和投资合作的框架,最终实现地区经济的更大融合。在2001年的文莱会议上,中方又提出了双方在侧重经济合作的同时,逐步开展政治安全领域的对话与合作,可以首先从非传统安全领域着手,其他国家领导人对此予以了积极回应。目前,“10+3”已经在首脑会议的基础上,实现了外长会议、经济部会议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等组织机制,分别探讨各领域合作的方向和内容。“10+3”合作框架凸现了“东亚意识”的增一强,将有力地推动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以及全面合作走向机制化进程。自1997年12月首次举行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以及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各个领域展开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第十章思考题1.简述最惠国待遇条款的基本涵义、种类、适用范围及例外。最惠国待遇条款是指缔约一方现在和将来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一切特权、优惠和豁兔,也同样给予缔约对方。其基本要求是使缔约一方在缔约另一方享有不低于任何第三方享有或可能享有的待遇。它通常指的是缔约国双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相互给予的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特权或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