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满分150分)一.积累应用1.按要求填空。(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2)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_____。(《师说》)(3)本来是自己思念对方,却描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有人将这种手法命名为叫“从对面写起”;周邦彦《苏幕遮》中运用这种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1).金就砺则利(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官盛则近谀(4).五月渔郎相忆否【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答题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砺”“己”“谀”。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二、选择(5分)2.《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文引用“大鹏之动,非—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下列文句与其意不符的一项是A.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 B.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C.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D.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D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文句与其意不符的一项”,“其”指的是在《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文引用的“大鹏之动,非—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首先要理解的引文,“大鹏之动,非—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大鹏冲天飞翔,不是靠一根羽毛的轻盈;骏马急速奔跑,不是靠一只脚的力”,可见这句话强调的是团结的力量、众人的力量、群众的力量。A项,“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意思是“很多人一起用弓射击一个同一个目标,一定会击中”,这是强调团结的力量、众人的力量;B项,“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这是强调民众的力量;C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就安宁了”,这也是强调民众的力量,这三项的意思与题干中的引文一致。D项,“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意思是要想治理好就必须对各种情况清楚明白,要想掌握各种情况必须接近人民群众,这是从领导干部的角度来说,与题干不符。3.将以下诗句依次填入文段空白处,正确的一项是在网购中,“草”字通常可以理解为长势很凶猛的购买欲。而网络语言“拔草”意指把心痒痒的购买欲给“拔”除了。很多吟咏小草的古诗可以形成有趣的类比,如:“_______,______”,表达出购物欲也是随季节变迁,每到换季时节总会悄然萌生:“_______,_________”,流露出在满眼广告的世界里,到处都有你心仪的东西,随时激发你的购物欲:“______,_______”,则是真切地呈现了购物欲总是挥之不去,不管别人劝阻还是自我放弃,隔几天又会浮上心头的情形。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D.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A【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应用能力,侧重于语意简明、连贯、得体。做此类题目,注意前后文的照应,根据语境综合分析作答。要选填入空白处“正确的一项是”,逐一对比选项,做筛选排除。选项内容都与“草”有关,区别在于诗句顺序。文段用“草”来类比购买欲,顺序需联系语境和诗文含义来辨析。“枯荣”代表变迁,第一处横线上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比较合适;第二处,到处都有心仪东西,比较合乎“天涯何处无芳草”的寓意,“墙里秋千墙外道”又恰恰是墙里荡秋千的欢笑引发墙外人的想象,用来说“刺激购买欲”,很形象。购买欲一波去一波又来,第三处横线上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比较合适;依此可确定对应的顺序。故选A。二.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题目。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裴毅然①中外文学作品中有一道奇特风景线:知识分子一直是被嘲笑的主角,很少成为获得赞美的主角。②新文学运动以来,鲁迅的《孔乙己》、叶圣陶描摹灰色知识分子的《潘先生在难中》、钱钟书的《围城》等名著名篇,瞄准的对象尽是知识分子。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在知识分子逐渐陷入整体挨批的社会大氛围下,从思想界到文学界,知识分子全得低头认罪,成为必然自觉改造的对象,文学形象中的知识分子自然也高大不起来。进入九十年代,从特定意义上,知识分子仍然是社会上的弱者,因为谁都可以扯上知识分子开骂一通。王朔说知识分子“不骂白不骂”,并不仅仅是王朔个人的“美学投机”或“艺术选择”,实际上代表着整个社会审美的某种价值趋向。③中国文学尽拿知识分子“开涮”,乃是一个有趣的研究课题,本人试析一二。④知识分子有能力参预各项社会活动,有可能跻身权益分配之列,社会身份十分微妙,处于不上不下的中间阶层。因掌握知识,知识分子自必怀有一定理想,不屑于流同俗辈,不安于既有现状。行高于众、品异于俗,知识分子的英雄自画像,自命不凡自我夸张,主客观之间存在相当差距。在群俗看来,便很有点脱离现实做白日梦的味道,可嘲可笑之处多多,即富含“可嘲笑因素”、“可打趣内容”。聪慧敏感的作家,自然不会放过这一大好卖点。这可以说是知识分子何以成为“嘲笑主角”的最重要之因素。⑤无论中外,相对识文断字的知识分子,工农社会地位更低,处于社会最低层。尤其在旧时中国,不少工农连基本生存条件都不具备。而同情弱者又是基本人性,且形成强大社会心理定势。若嘲笑弱者,似乎道德品味欠高。一九四二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掀起的文艺工农化运动,除了现实政治因素,从审美角度也倚于这一社会心理定势。否则,工农化何以会于短时期内得到文艺界的广泛认同?⑥由于知识分子最熟悉的是自己,知道何处何地有痒痒肉,知道哪儿隐藏着最丰富的“矿藏”,一举刨一扛镐的“第一感觉”都往那儿汇聚,这样便从创作源头上决定了作家的取材向度。而艺术创作的关键又在于细节与深度,对作家来说最容易写得深入的只能是自己。此外,嘲笑自我的社会效应也较好,上面不会怪罪,下面不会得罪,官不厌民不嫌,就像相声演员最好的开涮对象总是自己。既然将镜头对准了知识分子,那么还能不搞出几声笑来?谁身上还能没有一点可资嘲笑的“不完善”之处?⑦孔孟以降,中国士人审美习俗便形成强大的厚古薄今之定势,以过去否定现实。“三代文武”,标榜至今。厚古薄今,从习惯上养成了中国学者拒绝接受新事物的审美传统——“以新为不可知,以旧为不可易”。⑧一九八〇年代中期呼啸文坛的“寻根派”,呼吁从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特质中找寻现代社会的“自我”,期望从历史中找到自己的“根”,从宁静乡村处寻找文化根源,从遥远落后的原始文明那里,找到现代社会所缺乏的“根”。李杭育的《最后一个渔佬儿》,从思想倾向上,表现出追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文明,表现出追慕落后的趋向,但从审美上却因这一“向后看”得到价值支撑,觅得内涵,并以此否定城市现代文明。而知识分子又总是城市文明的代表者,与“向后看”的审美定势形成巨大反差,嘲笑知识分子便成了一块滋味多多的“痒痒肉”。⑨二十世纪的中国,现代精神与审美观点均处于欲建未建的叉路口,新旧矛盾交聚汇集,以“旧”笑“今”也是一种必然。恰好多读了几年书的知识分子又是公认的新派人物,多有与众不同之处,被俚俗们拎出来当当笑角似乎也十分正常。⑩当社会处于急剧转型时期,新派人物嘲笑旧式人物总是“夏瑜”式的孤掌难鸣,不成气候缺乏呼应,而旧式人物嘲笑新派人物则是一呼百诺,激掌一片。因此,审美上从来就是偏旧不偏新,鲁迅的《药》中,最好笑的人物还是那个“疯子”夏瑜。⑪习惯成自然,既然知识分子这一头总是自我嘲笑,并不断提供这样的嘲笑范本,那么另一头自然而然也就养成俗众对知识分子的一种天然的嘲笑期待,即所谓时髦的“卖点”。⑫当然,只要知识分子还作为某种社会集团有别于工农,只要知识分子还只能由自己写自己,只要知识分子还因为掌握知识而成为社会关注点,那么,文学中的这一“知识分子待遇”怕是还得享受下去,一直要到全社会知识化,全都成为知识分子,才有可能免却这一“待遇”。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⑩段方框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①等到新思想最终战胜旧思想②再回头去嘲笑旧式人物③如《药》中新派人物夏瑜④好象也没了多大意思⑤甚至连嘲笑权都没有呢⑥新派人物亦随之失去“新”意A.③①②⑤④⑥ B.③⑥①②⑤④ C.③⑤①⑥②④ D.③④②⑤①⑥5.第⑥段加点词“矿藏”在文中的含义是。6.第⑧段,作者列举“寻根派”和《最后一个渔佬儿》的目的是什么?7.第⑩段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试举出其中一种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8.下列分析“中国文学尽拿知识分子‘开涮’”的原因,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家们创作喜欢向熟悉的自身取材。B.自古就有嘲笑知识分子的审美背景。C.人们普遍同情弱者的社会心理定势。D.知识分子本身微妙的社会身份因素。9.作者对未来知识分子在文学中的“待遇”持什么观点?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作者观点的看法?4.C5.作家写作中可以被用来嘲笑的知识分子的缺点和弱点。或知识分子身上可资嘲笑的“不完善”之处。6.中国学者有厚古薄今、拒绝接受新事物的审美传统;审美上喜欢“向后看”;而知识分子又总是文明的代表者,与“向后看”的审美定势形成巨大反差,因而总被嘲笑。7.作者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把新派人物比作鲁迅小说里的人物“夏瑜”,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审美上从来就是偏旧不偏新”的观点;或作者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把新派人物嘲笑旧式人物总是孤掌难鸣和旧式人物嘲笑新派人物则是一呼百诺的现状进行对比,突出地表达了“审美上从来就是偏旧不偏新”的观点;或作者运用举例论证的手法,通过例举人们熟悉的鲁迅作品中“夏瑜”的结局,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审美上从来就是偏旧不偏新”的观点。8.B9.作者认为,只要知识分子还有别于工农,只要知识分子还只能由自己来写自己,只要知识分子还是社会的关注点,中国文学拿知识分子“开涮”还会继续下去。我同意作者的观点,因为中国文学历来有嘲笑知识分子的传统,现实生活中许多知识分子就有虚伪猥琐等性格特点,所以,它还可以成为人们继续写作的资源。我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因为尽管中国文学有嘲笑知识分子的传统,但历史上和现实中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当这些特点被人们认识到以后,人们会改变过去的做法,在文学中赞美知识分子。【4题详解】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根据前文内容“新派人物嘲笑旧式人物总是“夏瑜”式的孤掌难鸣,不成气候缺乏呼应”。③与⑤联系紧密,与前文构成递进关系;②与④前后承接,意思联系紧密。故选C。【5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如比喻义、象征义、反语义、双关义、指代义等,比喻义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寻找它的本体;象征义,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反语义,要将褒贬互换;双关义,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指代义,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解答本题可联系后文内容,可以知道“矿藏”是以被用来嘲笑的知识分子的缺点和弱点。或者用文中的最后一句话“知识分子身上可资嘲笑的“不完善”之处”回答。【6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文中某情节的作用的能力,要求分析第⑧段,作者列举“寻根派”和《最后一个渔佬儿》的目的,注意从内容、结构和手法等角度分析。解答本题可联系⑦和⑧两个自然段从内容上分析,“寻根派”厚古薄今,从习惯上养成了中国学者拒绝接受新事物的审美传统;从结构和手法的角度看,与后文知识分子的认识形成对比,知识分子又总是文明的代表者,与“向后看”的审美定势形成巨大反差,因而总被嘲笑。【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的论证方法。解答本题首先点出论证方法,然后举例说明。本段中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如比喻论证:把新派人物比作鲁迅小说里的人物“夏瑜”,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审美上从来就是偏旧不偏新”的观点;对比论证的手法,把新派人物嘲笑旧式人物总是孤掌难鸣和旧式人物嘲笑新派人物则是一呼百诺的现状进行对比,突出地表达了“审美上从来就是偏旧不偏新”的观点;举例论证的手法,通过例举人们熟悉的鲁迅作品中“夏瑜”的结局,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审美上从来就是偏旧不偏新”的观点。【8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B项,“自古就有”说法错误,在文中无依据,无中生有。故选B。【9题详解】此题考核探究能力,要求这对作者对未来知识分子在文学中的“待遇”的看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联系实际分析。解答本题要联系文本中最后一段,首先答出作者的观点,概括时注意结合前文的内容“中国文学尽拿知识分子‘开涮’,乃是一个有趣的研究课题”分析“这种待遇”的含义,进而概括自己的观点;然后对作者的观点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无论赞成还是反对都要能够自圆其说。如果从反对的角度回答,要回答出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作用,人们对知识分子的正确认识。(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句话,到村子里去冯骥才①半浦在宁波江北,依江傍海,土沃草肥,人又勤快,是个古老的鱼米之乡,至今依然恬静地躺在这块土地上。由于历时久远,模样苍老了一些,但浙江的村子都很洁净。看上去像一个南方的老婆婆,满脸细细弯曲的皱纹,慈眉善目,一身干干净净的衣衫,鬓发梳得整齐,仪态安然地坐在那里。②村子不算大,一千多人。但外出打工营生的人很少,十之八九还住在村子里,人气儿依然旺足,这在当今的村落不多见了。只是时下天已入冬,田里没农活了,在周边企业里干活的人又都去上班,村里很静,鲜见人影,只有鸡呀狗呀在街上溜达,雀儿们时不时落到街心找东西吃。③一入村口就看见一溜儿几个牌子,上边写着这个村子的历史、遗存、族姓、物产、风习,明显带着几分挺自豪的神气。半浦虽然没列入国家级村落保护名录,只是个市级的古村落,但半浦人却把自己看得很重。由于它东达上海,北接慈城,通江接海,舟车往来,历史上的半浦比现在要大,也更重要,够得上一个乡镇。能想到这个小村子里曾经有一个藏书楼,还有过一个规模不小的“半浦小学”吗?现在半浦小学的建筑还在,一幢灰砖黛瓦、素雅又宽敞、带木廊子的两层楼房,带着民国时期的风情,叫人想起柔石《二月》电影里那座教学楼。但如今历史过去了,人去楼空,还没派上用场。中国的村庄很少文字史,百年以上事物只要没有人再去念叨,往往就会失忆。失忆了就没用了——干脆扔了吗?④半浦人没这么做,他们紧紧抓住自己仅剩无多的历史遗存。他们知道只有这些残缺不整却实实在在的历史遗存可以见证他们的身份与来历。所以,他们将村中仅存的二十四座有价值的老建筑视作珍宝,比如:祠堂、庙宇、府第和几座经典性的江南民居。我跑到这些建筑里看看,有的已经修好,修得很经意,保持着原先的气质;有的还没有修,依然断壁残垣,却不去乱动,连昔时挂在门廊上挂食篮的木钩子,还原原本本吊在那里,历史留下的每个特殊的细节里不都包含着一个美妙的故事吗?⑤半浦人对自己村落的保护是小心翼翼的。历时久远的古村大多陈旧落寞,支离破败,半浦人的做法是分期分批地整理,先把精华修缮出来,再着手其它;即使精华也一座座地精修细做,不急不躁。因为他们把自已的村落遗存当做引以为荣的宝贝,不是当做向游人吆喝的景点,所以在这里看不到大拆大建的工地。走在村中,有一种家园般的亲和感,可以看到浙东村落独有的气质与生活。比方南方多雨,村中所有门窗的上方,都伸出一块薄薄的石板做檐,以遮雨水;由于空气的湿度大,被褥潮湿,白天拿到院外,沿墙搭在绳子上晾晒,晒干了,晚上盖在身上就会舒服。走在街上,从这些沿墙的、晒暖的、花花绿绿的被子前走过,会感到一种生活的柔软与温馨。在村口新建的文化礼堂里,我遇到几位中老年人正在自拉自唱,细一听是这里的家乡戏——越剧《情探·盟誓》;两位中年女子一青衣一小生,唱得投入;操琴的老音弦拉得更是起劲。于是,一种古村的情味油然而生。当然,时代新事物也正在渐渐走进村中,比如现代的家庭设施、电子设备、交通工具等等;在刚刚修好的半浦小学的楼前我见到一位女士,她来自一个民间的公益文化机构,正和村里商议,要利用这座空置的教学楼开办慈孝文化教育。因为宁波慈城是江南驰名的慈孝文化之乡,历史资源很深厚。我问她:会有多少孩子到这个村子里来参加活动?她说五万,这数字相当惊人,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她说,他们面对的将是整个宁波地区的小学生,而且是纯义务的文化教育。他们想让新一代人能够继承中华民族这个优秀的传统,她希望我能在教育理念上和方式上给他们一些建议。⑥我听了很感动。心想,在半浦村这里所看到的不正是我们希望的古村落吗——⑦敬畏自身的历史与传统,不急不躁,量力而行,先把精华做好抓在手里,再步步为营地做下去。首先是环境洁净,有山有水。不仅有珍贵的遗存,还有鲜活的文化传承,更要有渐渐好起来的生活,有自己的特色与追求。这一切是从哪里来的,不是来自当地老百姓自己的“文化自觉”吗?如果老百姓明白了,自觉了,何愁保护与传承。那么我们的工作应当从哪里开始,做什么和怎么做,不是已经一目了然了吗?⑧一句话,到村子里去,唤起那里民众的文化自觉。2015.12.11(本文刊于2016年1月14日文汇报·笔会,原题“半浦村记”。)10.第①段画线句的喻体“南方的老婆婆”颇有妙处,请对此加以分析。11.请紧扣“静”一词,赏析第②段画线句。12.根据文中信息,请为纪录片“中国的古村落——半浦”写段解说词(100字左右)13.本文原题为“半浦村记”,发表时改为“一句话,到村子里去”,请探究作者改题的原因。10.示例:该句将半浦村比喻为“一个南方的老婆婆”。“满脸细细弯曲的皱纹”喻其“历时久远、古老”,“一身干干净净的衣衫,鬓发梳得整齐,仪态安然”喻其“洁净”“恬静”的特点。作者用惟妙惟肖的人物肖像,生动而形象地凸现出半浦村的环境特点。11.答案示例:先从气候入冬,农田无活干,人们都去附近企业上班,村里鲜见人影入手,正面说明了村中“静”的原因;再用“只有”鸡、狗的“溜达”和麻雀儿时不时到街心找吃的东西,从侧面(以动衬静)突显了村中的“静”,但“静”中又充满了生机,表现了作者对半浦村特有的静谧祥和氛围的欣赏。12.①市级保护的古村落半浦坐落于宁波江北;②依江傍海,交通便捷,是鱼米之乡;③村里有祠堂、庙宇、府第和江南民居等二十四座老建筑;④带有民国风情的“半浦小学”已修好。⑤半浦人不仅保护修缮村落;⑥还要开办慈孝文化教育。13.①“一句话,到村子里去”在结尾有点题句,这种写法使得文章结构更严谨;②“一句话”带有江南方言的特点,有总结性,毋庸置疑的意思;③“村子”不仅指“半浦村"等浙江的村子,更有以点带面的作用,指所有中国的古村落;④“一句话,到村子里去”能更好地表现对于古村落的保护,更能表现这种“文化自觉”的迫切性;⑤“一句话,到村子里去”作为题目,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⑥更能引起社会大众对于如何保护古村落,使作品的写作意图得以体现;⑦以“半浦村记”为题,仅仅是立足于半浦村本身,不能很好体现如何传承与保护当下古村落的写作意图;⑧而且以“半浦村记”为题,文学性不浓。【10题详解】本题考查比喻修辞在文章内容上的作用。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手法并具体解说,二是说明其表达效果,本题属于后者。此类试题所涉及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通感等。高考题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做具体分析,而不能只就共性泛泛而谈。第一段划线句“看上去像一个南方的老婆婆,满脸细细弯曲的皱纹,慈眉善目,一身干干净净的衣衫,鬓发梳得整齐,仪态安然地坐在那里。”这句话的本体是“半浦村”,作者将半浦村比喻为“一个南方的老婆婆”。用“满脸细细弯曲的皱纹”比喻“半浦村”的历时久远、古老的特点,“一身干干净净的衣衫,鬓发梳得整齐,仪态安然”比喻“半浦村”的洁净、恬静、一尘不染的特点。作者在这里运用惟妙惟肖的肖像描写,生动而形象地表现出半浦村的环境特点,给人以美感,丰富了我们的想象。【11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解答时一般需要联系前后文,分析文句的字面含意和深层含意,还应适当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划线句子为“只是时下天已入冬,田里没农活了,在周边企业里干活的人又都去上班,村里很静,鲜见人影,只有鸡呀狗呀在街上溜达,雀儿们时不时落到街心找东西吃。”作者在这里先从天已入冬,农田无活干,人们都去附近企业上班,村里鲜见人影入手写起,从正面说明了“村里很静,鲜见人影”的原因;然后再写“只有鸡呀狗呀在街上溜达,雀儿们时不时落到街心找东西吃”,作者描写“只有”鸡、狗的“溜达”和麻雀儿时不时到街心找吃的东西,运用侧面描写(以动衬静)的手法,意在突显村中的“静”,但这“静”又不是死气沉沉的“静”,其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抒发了作者对半浦村特有的静谧祥和氛围的热爱,表达了作者对村中风土人情的赞赏。【12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这是一道解说词题,解说词是配合实物或图画的文字说明,便于观众一目了然。一般用不多的文字把实物介绍给观众,使观众借助简明的文字介绍,对实物或图画获得深刻认识。其作用有二:一是发挥对视觉的补充作用,让观众在观看实物和形象的同时,从听觉上得到形象的描述和解释,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二是发挥对听觉的补充作用,即通过形象化的描述,使听众感知故事里的环境,犹如身临其境,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半浦在宁波江北”,市级保护的古村落半浦坐落于宁波江北;“……依江傍海,土沃草肥,人又勤快,是个古老的鱼米之乡,至今依然恬静地躺在这块土地上”,半浦村依江傍海,交通便捷,是鱼米之乡;“他们将村中仅存的二十四座有价值的老建筑视作珍宝,比如:祠堂、庙宇、府第和几座经典性的江南民居。”村里有祠堂、庙宇、府第和江南民居等二十四座老建筑;“在刚刚修好的半浦小学的楼前我见到一位女士……”带有民国风情的“半浦小学”已好;“半浦人对自己村落的保护是小心翼翼的。历时久远的古村大多陈旧落寞,支离破败,半浦人的做法是分期分批地整理,先把精华修缮出来,再着手其它”,半浦人保护修缮村落;“……,正和村里商议,要利用这座空置的教学楼开办慈孝文化教育”,还要开办慈孝文化教育。【13题详解】本题是一道探究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对文章题目的作用进行探究的能力。探究题是新课改之下新增加的题型,它与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面、表达能力有密切关系,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考查,答题要全面,不能丢点落点。从结构上来看,因为“一句话,到村子里去”在文章结尾处有点题句,这种写法使得文章结构更严谨;从语言运用上来看,“一句话”带有江南方言的特点,有总结性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意思;从写作手法上来看,“村子”不仅指“半浦村"等浙江的村子,更有以点带面的作用,指所有中国的古村落;从写作意图上来看,“一句话,到村子里去”能更好地表现对于古村落的保护,能够很好地体现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应建立在我们自身的“文化自觉”上这一写作意图,更能表现这种“文化自觉”的迫切性;“一句话,到村子里去”作为题目,发表时更能吸引读者的目光,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一句话,到村子里去”,更能引起社会大众对于如何保护古村落,如何更好传承历史文化的思考,使作品的写作意图得以体现;相反,以“半浦村记”为题,仅仅是立足于半浦村本身,不能很好体现如何传承与保护当下古村落的写作意图,而且以“半浦村记”为题,文学性不浓,题目较为枯燥,不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现代文阅读历来是高考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而其中“探究题”(能力层级F)更让考生甚至老师感到头疼。它是文学文本阅读中最后也是最难的一道题。从全国各个省份近三年的高考实践来看,这一题是全卷失分最为惨重的试题之一。(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赤壁清·袁枚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荻纷纷。我来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14.从题材来看,这是一首诗。1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的第一句说一阵东风比百万大军还要强大。B.第二句是说赤壁一战,决定了三分天下的大势。C.颈联写秋日高照,渔民在江上捕鱼的欢快场面。D.这首诗歌让我们自然联想起苏轼的《前赤壁赋》。16.【小题3】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进行赏析。14.咏史怀古记游15.C16.诗歌的最后一句,“乌鹊”二字用典,通过赤壁之战的主角之一曹操的《短歌行》里的诗句,使读者联想起当年的古战场(1分)。同时,他还通过乌鹊凄寒的叫声反衬夜的寂静,营造了一个凄凉伤感的意境,作者把历史和现实连接起来,抒发了苍凉幽远的怀古之情。【14题详解】试题分析:诗歌从题材上可分为: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从诗歌前两联内容可知题材。“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明确指出诗人慕名登临的赤壁,就是当年曹操的百万雄师被击溃的地方。“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两句,诗人站在拥刘贬曹的立场上,对火烧赤壁予以高度褒扬。考点:识记常见的题材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15题详解】试题分析:“渔民在江上捕鱼的欢快场面”错。从诗中的“秋渺渺”、“荻纷纷”等描写内容可以看出,诗人登临赤壁的时候是深秋时节,感叹一切英雄和历史都消逝了,都湮没在山川当中,只剩下默默的东流水、渔船中昏暗的灯火和纷飞的荻花,诗人感慨往事消散如烟、时间流逝如梦。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及情感。解答本题要答出表现手法,用典(“乌鹊”),通过赤壁之战的主角之一曹操的《短歌行》里的诗句,使读者联想起当年的古战场;反衬,通过乌鹊凄寒的叫声反衬夜的寂静;寄情于景,通过写景抒发情感。营造了一个凄凉伤感的意境,作者把历史和现实连接起来,抒发了苍凉幽远的怀古之情。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①刘虞,字伯安。虞初举孝廉,稍迁幽州刺史,民夷感其德化,自鲜卑、乌桓、夫余之辈,皆随时朝贡,无敢扰边者,百姓歌悦之。公事去官。中平初,黄巾作乱,攻破冀州诸郡。朝廷拜虞甘陵相绥抚荒余以疏俭率下。②后车骑将军张温讨贼边章等,发幽州乌桓三千突骑,而牢禀逋悬①,皆叛还本国。前中山相张纯私谓前太山太守张举曰:“今乌桓既畔,皆愿为乱,凉州贼起,朝廷不能禁。又洛阳人妻生子两头,此汉祚衰尽,天下有两主之征也。子若与吾共率乌桓之众以起兵,庶几可定大业。”举因然之。四年,纯等遂与乌桓大人共连盟,攻蓟下,燔烧城郭,虏略百姓。举称“天子”,纯称“弥天将军安定王”。移书州郡,云举当代汉,告天子避位,敕公卿奉迎。纯又使乌桓峭王等步骑五万,入青、冀二州,攻破清河、平原,杀害吏民。朝廷以虞威信素著,明年,复拜幽州牧。虞到蓟,罢省屯兵,务广恩信。遣使告峭王等以朝恩宽弘,开许善路。又设赏购举、纯。举、纯走出塞,余皆降散。纯为其门客王政所杀,送首诣虞。灵帝遣使者就拜太尉,封容丘侯。③及董卓秉政,遣使者授虞大司马,进封襄贲侯。旧幽部应接荒外,资费甚广,岁常割青、冀赋调两亿有余,以给足之。时处处断绝,委输不至,而虞务存宽政。虞劝督农植,开上谷胡市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民悦年登。青、徐士庶避黄巾之难归虞者百余万口,皆收视温恤,为安立生业,流民皆忘其迁徙。虞虽为上公,天性节约,敝衣绳履,食无兼肉,远近豪俊夙僭奢者,莫不改操而归心焉。[注]①牢禀逋悬:军粮拖欠。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虞初举孝廉____________(2)公事去官____________18.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今乌椎既畔_______A.疆界、边界B.背叛C.混乱的样子D.逸乐(2)劝督农植_______A.勉励、奖励B.劝说、劝导C.坚决有力D.受到鼓助1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举因然之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B.自鲜卑、乌桓、夫余之辈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C.而虞务存宽政吾恂恂而起D.民夷感其德化其皆出于此乎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朝廷以虞威信素著,明年,复拜幽州牧。虞到蓟,罢省屯兵,务广恩信。21.用“/”给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朝廷拜虞甘陵相绥抚荒余以疏俭率下22.联系全文,概括刘虞“德化”之政感召的对象。17.(1).(1)被举荐(或推荐)(2).(2)免除(或削除、离开)18.(1).(1)B(2).(2)A19.B20.(1)朝廷因为刘虞的威信一向显著,第二年,又任命他为幽州牧。刘虞到蓟,废除驻军,致力于广布恩德信义。21.朝延拜虞甘陵相/缓抚荒余/以疏俭率下22.边民及少数民族百姓;青、徐流民;豪俊之人。【17题详解】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解答本题,考生可以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1)举:被举荐(或推荐),句子翻译为:刘虞最初被举荐为孝廉。(2)去:免除(或削除、离开),句子翻译为:因公事免除官职。【18题详解】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解答本题,考生可以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1)畔:背叛的意思,句子翻译为:如今乌桓已经背叛。故选B(2)劝:勉励、奖励的意思,句子翻译为:(刘虞)勉励农业生产。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需要学生真正理解文意,掌握虚词用法,难度较大,考生做题时必须认真。A项,前者:于,就;后者:凭借。B项,都是“这”的意思。C项,前者:连词,表顺承;后者:连词,表修饰。D项,前者:代词,他的;后者:副词,也许,大概。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翻译时应注意:以,因为;素,一向,向来;明年,第二年;拜,任命官职;务,致力于。【2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朝廷拜虞甘陵相”是一句完整的句子,“朝廷”做主语,“拜”是使令性动词作谓语,“虞甘陵相”做整个句子的宾语,其后断开;“缓抚荒余”为省略主语的主谓宾句子,“缓抚”作谓语,“荒余”作宾语,其后断开;“以疏俭率下”中,“以疏俭”作状语,“率下”为动宾短语,中间不能断开。句子翻译为:朝廷任刘虞为甘陵相,安抚灾荒后的百姓,刘虞用粗糙俭朴的生活做下属的榜样。【22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把题干要求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起来,针对题干划定答题区域,答题要认真,不能丢点落点。原文说“民夷感其德化,自鲜卑、乌桓、夫余之辈,皆随时朝贡,无敢扰边者,百姓歌悦之”,可见刘虞“德化”之政感召的对象之一是边民及少数民族百姓;原文说“青、徐士庶避黄巾之难归虞者百余万口,皆收视温恤,为安立生业,流民皆忘其迁徙”,可见刘虞“德化”之政感召对象之二是青、徐流民;原文结尾处说“虞虽为上公,天性节约,敝衣绳履,食无兼肉,远近豪俊夙僭奢者,莫不改操而归心焉”,可见刘虞“德化”之政感召的对象之三是豪俊之人。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参考译文:刘虞,字伯安。刘虞最初被举荐为孝廉,逐渐升任幽州刺史,百姓与蛮夷被他的仁德所感动,鲜卑、乌桓、夫余这些部族,都按时朝贡,不敢骚扰边境,受到百姓歌颂。后来刘虞因公事免除官职。中平初年,黄巾作乱,攻破冀州诸郡,朝廷任刘虞为甘陵相,安抚灾荒后的百姓,刘虞用粗糙俭朴的生活做下属的榜样。后来车骑将军张温讨伐贼寇边章等人,征调幽州乌桓三千骑兵,因军粮供应不上,都逃回本国。前中山相张纯私下对前太山太守张举说:“如今乌桓已经背叛,都想作乱。凉州贼人起事,朝廷不能禁止。又有洛阳人的妻子生下有两个头的孩子,这是汉朝气数衰败殆尽,天下有两主的征兆啊。你如果和我一起率领乌桓的部众来起兵,或许可以成就大事业。”张举于是认为他讲得对。中平四年,张纯等就和乌桓首领共同结盟,攻打蓟地,焚烧城郭,掳掠百姓。张举称“天子”,张纯称“弥天将军安定王”。向各州郡传送文书,说张举要取代汉朝,让天子退位,命公卿来迎接。张纯又派乌桓峭王等人步骑兵五万,进入青冀二州,攻破清河、平原,杀害官吏百姓。朝廷因为刘虞的威信一向显著,第二年,又任命他为幽州牧。刘虞到蓟,裁减驻军,广布恩德。派人向峭王等人转达朝廷的宽宏恩德,为他们开辟光明正道。又悬赏捉拿张举、张纯。张举、张纯逃出塞外,其余的人都投降或四散。张纯被他的门客王政杀死,(王政)把头送给刘虞。灵帝派使者去就地任刘虞为太尉,封容丘侯。等到董卓执政,派遣使者授刘虞为大司马,进封襄贲侯。过去因为幽州地处偏远,耗费钱粮很多,每年常要割取青、冀二州的赋税两亿多,来给它供应补足。当时道路不通,运送不到,于是刘虞实行宽大政策。刘虞鼓励农业生产,与上谷富裕的胡人开放贸易,与渔阳富饶的盐铁进行流通,民众欢喜,粮食丰收。青州、徐州士绅百姓躲避黄巾之难跑到刘虞这里来的有百余万,他都收留慰问,为他们安排生计,流民都忘了自己是流民。刘虞虽然位居上公,但天性节俭,破衣草鞋,饭食没有两个肉菜,远处和近处过于奢侈的有钱有势者,没有不改善操守归附他的。(五)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报孙会宗书杨恽①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底,幸赖先人余业,得备宿卫。遭遇时变,以获爵位。终非其任,卒与祸会。足下哀其愚,蒙赐书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然窃恨足下不深推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言鄙陋之愚心,若逆指而文过;默而息乎,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故敢略陈其愚,惟君子察焉。②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乌乌。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是日也,奋袖低昂,顿足起舞;诚滛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恽幸有余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董生不云乎:“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③夫西河①魏土,文侯所兴,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遗风,漂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顷者足下离旧土,临安定,安定山谷之间,昆戎旧壤,子弟贪鄙,岂习俗之移人哉?于今乃睹子之志矣!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毋多谈。(有删改)[注]西河①:孙会宗的家乡。23.杨恽认为孙会宗写给他的书信表面上看是“殷勤甚厚”,实则□□□□□□。24.第③段中作者提及西河魏土的“遗风”、“节概”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从全文看,孙会宗在信中指出杨恽的“所不及”具体可能有哪些内容?26.下列对“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即使品行高雅并且懂得我的人,仍会被世俗之风所击到,又能有什么可以称颂的呢?B.哪怕是素来了解我的人,尚且随世风而倒来讥刺我,怎么还会有人来称颂我呢?C.即使是一向了解我的人,仍然会顺随世风而侈靡,哪里还有值得称颂的地方呢?D.哪怕是很懂得我的人,还是会被世俗之风所裹胁,还能拿什么来称颂我呢?27.清人余诚评此文道:“行文之法,字字翻腾,段段收束,平直处皆曲折,疏散处皆紧炼,则酷肖其外祖。”试举文中一例,说明你对“平直处皆曲折”这句话的理解。23.猥随俗之毁誉24.(西河乃孙会宗的家乡所在地)通过孙会宗家乡的高尚节操与他就任之地贪鄙之气的对比,讽刺了孙会宗随风而靡的变化,借此表达了他对孙的不满和愤懑。25.①遭祸后在家肆意庆祝、烹羊羔、斗酒鼓瑟、赋诗娱乐等。②为逐利从事贾竖等备受君子轻视之事。③没有像士大夫那样求仁义、教化百姓。26.B27.看似平直:实则曲折,即表面上看似是平直的叙述,背后却有着意味深长的内涵,此处是指杨恽为自己鸣不平的表现。比如第②段中“岁时伏腊,烹羊盘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乌乌”,联系后文来看,这段平直的叙述中实则是对孙会宗信件内容中随世俗之意批评自己的驳斥,为自己被认为是“荒淫无度”行为进行辩解,流露出作者内心深深的不满。【23题详解】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本题要求答出“杨恽认为孙会宗写给他的书信表面上看是‘殷勤甚厚’,实则”怎样,考生需要通读全文,找到能体现杨恽观点态度的内容,筛选信息得出答案。第①段中,杨恽说“足下哀其愚,蒙赐书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然窃恨足下不深推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意思是你哀怜我的愚昧,特地来信教导我不够检点的地方,恳切的情意甚为深厚。但我私下却怪你没有深入思考事情的本末,而轻率地表达了一般世俗眼光的偏见。可见,恽认为孙会宗写给他的书信表面上看是“殷勤甚厚”,实则是“猥随俗之毁誉也”,故此题答案为“猥随俗之毁誉”。【24题详解】此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目要求答出“第③段中作者提及西河魏土的‘遗风’‘节概’”的用意,考生需要仔细阅读第③段,找到作者提及西河魏土的“遗风”“节概”的具体位置,看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及西河魏土的“遗风”“节概”的,理解这两个词语的含义,再结合上下文来分析作者的用意。第③段中作者说“夫西河魏土,文侯所兴,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遗风,漂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意思是西河魏地,是魏文侯兴起的地方,那里有段干木、田子方留下来的风尚,他们二位都具有高尚的节操,懂得什么时候该辞官不作、什么时候该出来做官。赞美了西河有高尚节操的人,也赞美了西河的风尚。由注释可知,西河是孙会宗的家乡。下文写的是孙会宗就任之地的情形,那里是“昆戎旧壤,子弟贪鄙”,并说“岂习俗之移人哉?于今乃睹子之志矣”,意思是难道是当地的风俗习惯改变了你的品性吗?在今天我才看清了你的志节!这就把孙会宗家乡的风气与孙会宗就任地的风气进行了对比,讽刺了孙会宗随风而靡的变化,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愤懑。【25题详解】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本题要求答出“从全文看,孙会宗在信中指出杨恽的‘所不及’具体可能有哪些内容”,考生需要先理解“所不及”的含意,再通读全文,筛选出作者在回信中提到了哪些问题,据此来概括。“所不及”意思是“不够检点的地方”。本题信息主要在第②段,作者先解释了自己在家庆祝娱乐的事,“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其诗曰……”告诉孙会宗,种田人家劳作辛苦,一年中遇上伏日、腊日的祭祀,就烧煮羊肉烤炙羊羔,斟上一壶酒自我慰劳一番。作者的老家本在秦地,因此善于秦地的乐器。妻子是赵地的女子,平素擅长弹瑟。奴婢中也有几个会唱歌的。酒后会做诗舞蹈,他自己并不觉得有什么过错,可见孙会宗指出了杨恽遭祸后在家肆意庆祝、烹羊羔、斗酒鼓瑟、赋诗娱乐等“所不及”的行为。第②段接着写了“恽幸有余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意思是我幸而还有积余的俸禄,正经营着贱买贵卖的生意,追求那十分之一的薄利。这是君子不屑只有商人才干的事情,备受轻视耻辱,我却亲自去做了。解释了经商的事,可见孙会宗指出了杨恽为逐利从事贾竖等备受君子轻视之事。第②段还引用董仲舒的话“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来加息孙会宗,引用部分的意思是,急急忙忙地求仁求义,常担心不能用仁义感化百姓,这是卿大夫的心意。急急忙忙地求财求利,常担心贫困匮乏,这是平民百姓的事情,可见孙会宗还指出了杨恽没有像士大夫那样求仁义、教化百姓。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归纳出本题答案。【26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是哪个句子,再把句子放回到原文中,通过上下文语境判断大致语意,落实重点字词和特殊句式,再对比选项,确定答案。本题所考查的句子是“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句中“虽”,哪怕,即使;“雅”,向来,平素;“知”,了解;“者”,……的人;“犹”,尚且;“风”,世风;“靡”,倒下;“称誉”,称赞;“尚”,还;“何称誉之有”,宾语前置句,“尚何称誉之有”,怎么还会有人来称颂我呢。故此句的正确理解应为“哪怕是素来了解我的人,尚且随世风而倒来讥刺我,怎么还会有人来称颂我呢”。故选B项。【27题详解】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本题先引用了清人余诚对此文的“行文之法,字字翻腾,段段收束,平直处皆曲折,疏散处皆紧炼,则酷肖其外祖。”然后要求考生“试举文中一例,说明你对‘平直处皆曲折’这句话的理解”,考生需要先解释“平直处皆曲折”的含意,然后通读全文,从文本中找出可体现这一特点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平直”指的是叙事平直,“曲折”指的是叙事之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是不平的、愤懑不不满的,从全文来看,指的就是作者杨恽内心的不平之气。“平直处皆曲折”意思就是表面上看似是平直的叙述,背后却有着意味深长的内涵,就本文而言指的就是杨恽为自己鸣不平的表现。从全文来看,能体现“平直处皆曲折”这一特点的最明显的例子在第②段,第②段,杨恽说“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乌乌。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是日也,奋袖低昂,顿足起舞”,意思是种田人家劳作辛苦,一年中遇上伏日、腊日的祭祀,就烧煮羊肉烤炙羊羔,斟上一壶酒自我慰劳一番。我的老家本在秦地,因此我善于秦地的乐器。妻子是赵地的女子,平素擅长弹瑟。奴婢中也有几个会唱歌的。喝酒以后耳根发热,昂首面对苍天,信手敲击瓦缶,按着节拍呜呜呼唱。歌词是:“在南山上种田辛勤,荆棘野草多得没法除清。种下了一顷地的豆子,只收到一片无用的豆茎。人生还是及时行乐吧,等享富贵谁知要到什么时辰!”碰上这样的日子,我兴奋得两袖甩得高高低低,两脚使劲蹬地而任意起舞。表面上看,作者只是在讲述自己的居家生活,叙述平直,实际上却是在反驳孙会宗对自己的指责,表达出内心的不满与愤懑之气。体现了“平直处皆曲折”。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归纳出本题答案。第4小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大致翻译选项所给句子。然后一一对比选项中给出的相应翻译,注意检查古今异义的词语、古代是单音节词语现代是双音节词语是否已经“替换”;地名、人名、器物名等是否已经“保留”;对省略的内容是否补出,语句是否达到词达句顺等,找出答案。参考译文我才能低下,行为卑污,外部表现和内在品质都未修养到家,幸而靠着先辈留下的功绩,才得以充任宫中侍从官。又遭遇到非常事变,因而被封为侯爵,但始终未能称职,结果遭了灾祸。你哀怜我的愚昧,特地来信教导我不够检点的地方,恳切的情意甚为深厚。但我私下却怪你没有深入思考事情的本末,而轻率地表达了一般世俗眼光的偏见。直说我浅陋的看法吧,那好象与你来信的宗旨唱反调,在掩饰自己的过错;沉默而不说吧,又恐怕违背了孔子提倡每人应当直说自己志向的原则。因此我才敢简略地谈谈我的愚见,希望你能细看一下。人的感情所不能限制的事情,圣人也不加以禁止。所以即使是最尊贵的君王和最亲近的父亲,为他们送终服丧,至多三年也有结束的时候。我得罪以来,已经三年了。种田人家劳作辛苦,一年中遇上伏日、腊日的祭祀,就烧煮羊肉烤炙羊羔,斟上一壶酒自我慰劳一番。我的老家本在秦地,因此我善于秦地的乐器。妻子是赵地的女子,平素擅长弹瑟。奴婢中也有几个会唱歌的。喝酒以后耳根发热,昂首面对苍天,信手敲击瓦缶,按着节拍呜呜呼唱。歌词是:“在南山上种田辛勤,荆棘野草多得没法除清。种下了一顷地的豆子,只收到一片无用的豆茎。人生还是及时行乐吧,等享富贵谁知要到什么时辰!”碰上这样的日子,我兴奋得两袖甩得高高低低,两脚使劲蹬地而任意起舞,的确是纵情玩乐而不加节制,但我不懂这有什么过错。我幸而还有积余的俸禄,正经营着贱买贵卖的生意,追求那十分之一的薄利。这是君子不屑只有商人才干的事情,备受轻视耻辱,我却亲自去做了。地位卑贱的人,是众人诽谤的对象,我常因此不寒而栗。即使是素来了解我的人,尚且随风而倒讥刺我,哪里还会有人来称颂我呢?董仲舒不是说过吗:“急急忙忙地求仁求义,常担心不能用仁义感化百姓,这是卿大夫的心意。急急忙忙地求财求利,常担心贫困匮乏,这是平民百姓的事情。”所以信仰不同的人,互相之间没有什么好商量的。现在你还怎能用卿大夫的要求来责备我呢!西河魏地,是魏文侯兴起的地方,那里有段干木、田子方留下来的风尚,他们二位都具有高尚的节操,懂得什么时候该辞官不作、什么时候该出来做官。近来你离开了故乡,到了安定郡。安定郡位于山谷中间,是昆夷的故乡,那里的人多是贪婪卑鄙,难道是当地的风俗习惯改变了你的品性吗?在今天我才看清了你的志节!如今正当兴旺的汉朝处于鼎盛的时期,望你努力,不多谈了。三.写作28.作文1796年,英国天文学家马斯基林发现助手测定的星体运行时间总是比自己测定的慢0.8秒,便以缺乏责任心为由辞退了助手。此事引起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的关注,经深入研究,他发现人与人的反应时间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与责任心无关,而与人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存在个体差异有关。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范文: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马斯基林曾因助手测定的星体运行时间总比自己慢0.8秒,而认为其缺乏责任心,辞退助手。后来贝塞尔以科学研究发现,这是人与人个体生物差异导致的。站在相较当时更为全知的如今,那位助手的遭遇令人同情,但马斯基林的行为却也合理。一个时代本就具有其缺陷,处在限知视角下做出的行为应受到特定的理解。时代本身的缺陷在科学方面尤为显著。亚里士多德作为一代圣哲,却提出过许多错误的理论,如“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重物下落更快”等,其后一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长沙道路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
-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纸船和风筝》精美课件
- 吉首大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色彩Ⅰ》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共同机位拆除同意协议书模板
- 吉林艺术学院《表现素描》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师范大学《运动解剖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沙场招租合作协议书范文范本
- 2024年大楼亮化服务合同范本
- 【初中数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 部编版(2024秋)语文一年级上册 6 .影子课件
- GB/T 44723-2024氢燃料内燃机通用技术条件
- 病例讨论英文
- 2022年11月软考(高级)网络规划设计师上午真题
- 2024年中远海运物流限公司直属单位招聘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第1课 课题二《中外节日·中秋节和感恩节的比较》(教案)-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浙教版
- 2024年共青团团课考试测试题库及答案
- 能源岗位招聘面试题与参考回答2024年
- 团队协作课件教学课件
- 24秋国家开放大学《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期末大作业参考答案
- 相对湿度计算公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