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1.(2022·江苏淮安高二下期末·13)14世纪中叶,“黑死病”席卷欧洲,人口死亡率达到30%—50%。死亡使人们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追求现实享乐和歌颂人生成了新的社会观念。伴随着这个过程的是人格的觉醒,人开始成为“精神的个体”,并且从这个角度开始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由此可知这次瘟疫()A.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B.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C.促进了社会思想观念的革新D.导致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2.(2022·湖北十堰高二下期末·16)下表所示为中国汉、唐两朝疫病防治事例摘录(部分)。这表明汉唐时期()朝代摘录汉朝赵瞿病癞(传染病),历年医,不瘥,家人乃赍粮弃送于山穴中唐朝设“疠(瘟疫)人房”,“男女别坊,四时供承,务令周给”A.处置疫病已采用隔离方法B.从环境卫生入手治疗疫病C.注重改善病人的居住条件D.通过药物研制来救治病人3.(2022·福建龙岩高二下期末·11)14世纪中叶的意大利港口实行“检疫”,强制入境船舶和人员隔离观察,以防止黑死病等疫病流入,后来又出现了防范动植物病虫害的动物检疫和植物检疫。这表明分类检疫()A.彻底阻断了疫病传播B.体现了科学技术进步C.奠定了西方医疗体系D.反映了国家干预形成4.(2022·福建三明高二下期末·21)历史上,霍乱曾出现六次大流行,其中第三次发生于1852至1859年间,亚、欧、非,北美多个大洲都未能幸免,此次大流行也是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导致第三次霍乱大流行的主要原因是()A.民众卫生防护意识淡薄B.各国政府疫情防控不力C.疫病防治缺乏国际合作D.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加强5.(2022·广东揭阳高二下期末·13)十四世纪,高致死性传染病大肆横行欧洲,因其无情扼杀了众多生命,破坏了社会秩序,被视作恶魔。而在欧洲征服美洲时,高致死性传染病因灭杀当地土著人,为欧洲带来丰厚的战利品,被视为忠诚的土兵。由此可见,这两种观点()A.说明了时代变迁影响人们的认知B.都在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问题C.全面看待流行病肆虐的社会影响D.都从欧洲人为中心的角度看问题6.(2022·浙江金华十校高二下期末调研·3)《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记载道:“城旦、鬼薪疠,可(何)论?当迁疠迁所。"该史料可以说明秦代()A.已实行对传染病人的隔离制度B.改变了人类对传染病束手无策的状态C.已建立起完善的疫病防治体系D.尚未认识到“疠”具有极强的传染性7.(2022·浙江杭州S9联盟高二下期中·25)威廉·麦克尼尔在其著作《瘟疫与人》中以人类史为主线,讲述人类与瘟疫的关系——“瘟疫是人类文明的副产品之一。人类打破平衡导致瘟疫横行,而瘟疫横行又致使人类行为发生改变,继而又发生新的瘟疫。因此平衡才是王道。”该学者的研究A.论述疫病可以实现自生自灭B.主张人类应该全力消灭疫病C.是疫病研究的最权威的观点D.反思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行为8.(2022·山东淄博高二上期末·12)14世纪中期意大利佛罗伦萨瘟疫大流行,有位作家描述到:“浩劫当前,这城里的法纪和圣规几乎全都荡然无存了;因为神父和执法的官员,也不能例外,都死的死了,病的病了,要不就是连一个手下人也没有,无从执行他们的职务了;在这种情况下,享乐主义开始抬头。”这场大瘟疫()A.摧毁了西欧的封建社会B.推动理性主义思潮兴起C.使民众获得了人身自由D.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9.(2022·山东黄岛区高二上期末·7)1910年东北爆发鼠疫,清政府任用伍连德运用近代公共卫生的理论与方法进行防治,清朝各级政府设立了疗病院、防疫院及隔离所等救治染疫者,仅用四个月就扑灭百年不遇的大瘟疫。这反映了()A.当时已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B.防治疫病离不开科学理念的普及C.中国从清朝末年开始重视防疫工作D.政府治理能力影响疫病的防治效果10.(2022·浙江宁波三锋联盟高二下期中·15)古罗马人把疫的发生与神罚联系起来,因此医疗和医生都得不到重视。古罗马人认为最佳的预防方式是卫生清洁,于是在古罗马城修建大量的公共浴场和公共厕所。这说明古罗马()A.人民对疾病预防治理愚昧无知B.重视从公共卫生角度防治疫病C.疫情推动国家城市治理的发展D.宗教观念影响医疗技术的进步11.(2022·湖北高中六校高二下期中·6)面对黑死病的肆虐,欧洲一些城市的市政当局,通过相关法律禁止集会以防瘟疫传播;对丧葬进行规范管理,以杜绝病源扩散……加强基础卫生设施建设,重视对垃圾的处理,使人们懂得了许多卫生习惯。这说明黑死病的爆发()A.导致社会矛盾更加的尖锐B.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习俗C.削弱了欧洲社会的稳定性D.增强了人们对疫病的防御能力12.(2022·山西太原高二上期末·24)中世纪黑死病期间,威尼斯人规定:每艘进入威尼斯港停泊的船只都必须经过四十天的隔离期。“四十天隔离期”的意大利语是quarantagiorni,这便是quarantine的来源,这是当前海外媒体报道中翻译我国“封城”政策时使用的词。这反映了()A.黑死病阻断了中西方商贸B.人们积累了疫病防治相关经验C.文艺复兴推动了医学进步D.我国借鉴了欧洲疾病防治措施13.(2022·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高二下期中·15)“一战”末期,各参战国士兵大规模归国休整,一种烈性传染病的消息频频见诸西班牙报纸,引发世人的恐慌情绪,该病由此得名“西班牙流感”,西班牙人则将其称为“法国流感”。对报纸中“西班牙流感”的报道,解读正确的是()A.西班牙是该烈性传染病的策源地B.世界大战是传染病扩散的根本原因C.新闻媒体的发展促进信息的传播D.欧洲人已形成抗疫共同体的意识14.(2022·福建省三明市五县高二下期中·23)《黄帝内经》提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汉书·平帝纪》记载:“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两者共同反映了西汉()A.对疫病传染性有一定认知B.统治者重视疫病防治工作C.中药开始应用于疫病防治D.对传染病的预防达成共识15.(2022·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上期末·14)发生于14世纪中期的“黑死病”使欧洲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直到公元1500年,欧洲的人口数量还没有达到1300年的水平。面对疫情,人们希望能以忏悔来避免瘟疫的继续蔓延,但都无济于事。据此可以推断“黑死病”后的欧洲()A.劳动者的工资下降B.地主阶级获利丰厚C.教会权威明显削弱D.宗教改革波及全欧16.针对伤寒横行的严峻局面,东汉南阳太守张仲景发出“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天之莫救”的感慨,亲自在衙门“坐堂”问诊看病。这反映出当时A.医生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B.医药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C.官吏掌握较高的医学常识 D.儒士拥有较强社会责任感17.东汉末年,社会动乱,瘟疫肆虐。张仲景著书写道:“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他的这些论述A.推崇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 B.批判了社会的黑暗动荡C.体现了医者济世救民情怀 D.开启了勤恳踏实的学风18.《汉书平帝纪》记载:“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这是史书中关于隔离区并派遣医官发放药物己是对抗疫情的常规手段。这说明当时A.政府重视对民众的救助 B.建立了完善的医疗体系C.中医药开始应用于防疫 D.官员普遍重视防疫工作19.《汉书五行志》载:“秦连相坐之法,弃灰于道者黔”。《唐律疏议》载:“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上述材料体现了A.古代统治者推崇“外儒内法”使得刑法严苛 B.严刑峻法是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C.古代统治者重视以法律手段防范疫病流行 D.法律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20.清代医学家王清任(1768—1831)曾亲至刑场,观察人体脏器,发现古书所绘与实际不符之处,绘成《亲见改正脏腑图》二十五种。他还在医学实践基础上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的新说。这反映出当时A.传统医学的经验性特征 B.西学东渐影响医学发展C.中医医学的近代化趋向 D.经世致用成为时代精神21.下表为中国古代医学的部分成就。这可用来说明,中国古代成就简介《诊籍》我国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医案,为汉代著名医学家淳于意所著。淳于意曾做过齐国太仓长,人称“太仓公”《诸病源候论》我国最早一部关于病源症候学专著,为隋代医学家巢元方等编著,巢元方曾任太医博士《脉经》西晋时期的王叔和著,王叔和曾任太医令A.官僚体制推动了医学发展 B.部分官僚对医学理论的重视C.医者十分注重医术的传承 D.基层医疗保障体系逐渐完备22.1102年,宋徽宗下诏在诸路建立“安济坊”,规定“以病人轻重而异室处之,以防渐染”。又建立独立的厨舍,“以为汤药饮食人宿舍,及病人分轻重异室”。这说明A.朝廷重视防疫方法的创新与应用 B.民间医家是疫情防控的中坚力量C.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全面建立 D.疫情蔓延和疾病传播得到有效遏制23.“古有《本草》一书,自炎黄及汉、梁、唐、宋,下迨国朝,注解群氏旧矣。第其中舛谬差讹遗漏,不可枚数。乃敢奋编摩之志,僭纂述之权。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复者芟之,阙者缉之,讹者绳之。”这是古代某书的序言,这本书是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齐民要术》 D.《本草纲目》24.2010年11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有关针灸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B.比较全面体现了中医的精华C.以经络学为基础 D.受到全世界的青睐25.《吕氏春秋》记载:“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黄帝内经》提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由此可知A.人们对于疫病的传染性有了一定认知 B.统治者对传染病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C.传染病对人类社会造成极大破坏 D.人们对于传染病的预防达成共识26.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康熙身患疟疾,病情严重,御医百治无效。此时,西方传教士刘应等人用金鸡纳治好了康熙的病,因此受到了康熙的重视,康熙还把金鸡纳等药物推荐给皇子和近臣使用。这说明A.西药比中药更科学 B.西药逐步影响中国C.中西医学交流频繁 D.西药成为侵华工具27.1873年,为防止霍乱、鼠疫、天花等传入沿海口岸,上海与厦门的海关当局先后制定了检疫章程,并任命卫生官员,仿效西方国家实施检疫措施。这一时期的检疫,因由海关办理,通称“海关检疫”,海关医官绝大多数由教会医院的医生兼任。这表明A.国外传染病现象十分严重 B.中国近代卫生事业得到发展C.通商口岸有利于西学传播 D.中国近代海关殖民现象严重28.黄勇在《汉末魏晋时期的瘟疫与道教》一文中认为在瘟疫日益严重的时期,民间道教运动就会活跃起来,当瘟疫之灾有所缓解的时候,道教运动就会变得相对温和起来。下列对道教与瘟疫之间的关系表述最为准确的是A.瘟疫与道教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B.道教为战胜瘟疫提供信仰支持C.瘟疫与道教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D.道教与瘟疫是同生同灭的关系29.唐朝孙思邈的《千金方》总结了公共卫生对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宋朝以法律形式建立全国性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这反映唐宋时期A.建立完善国家医药制度 B.医学观念不断发展C.国家重视普及养生之道 D.医学理论体系完善30.宋明时期,有些儒医反对将行医作为谋生的手段,而强调将行医作为一种道义的事业。如金末元初医家李杲将传道作为选择弟子的首要标准,而明代龚信提出好医生要“心存仁义”,“不计其功、不谋其利,不论贫富,施药一例”。据此可知当时儒医A.坚守传统的义利观 B.心怀家国天下的社会责任C.信奉清静无为信条 D.注重个人良知和道德修养31.宋朝在疫情发生的时候,免费向疫区染病的疫民施药,以此来帮助疫区的百姓渡过难关。只要有疫情或者灾害发生,宋廷都会对疫民或者灾民提供救助。这反映出宋代A.社会救助具有系统性和规范性 B.北宋已经有了尚未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C.民本思想在当时社会广泛传播 D.对疫民或灾民的救助体现了政府的人文关怀32.据记载,元惠宗至正四年(134年),“福州、邵武、延平、汀州四郡夏秋大疫,死人无算”。元代文学家揭候斯也作诗云:“近闻回中章大作,不向村原与城郭。全家十ロ一朝空,忍饥种稻无人获。”这说明,当时福建地区A.社会经济急剧衰退 B.瘟疫灾害异常严重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政府消极应对瘟疫33.北宋初年,太祖在各州设医学助教;嘉祐六年(1061年),各道、州、府仿太医局模式在地方设立医学,设官专管。宋代统治者还将医学考试与科举考试一并进行,对成绩优异者奖励、提拔。由此可见,宋代A.科举制度的内容不断丰富 B.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重塑C.重视地方医学教育的发展 D.医生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34.西汉政府在蝗灾旱灾之后,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南齐时设立了“六疾馆”用以隔离病人;隋唐时期有“病坊”,一些寺院也收治病人。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防疫活动的开展A.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B.受到了外来宗教的援助C.得益于救治机构的建立 D.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35.南北朝时期的“六疾馆”,有学者认为可用以隔离患病之人。南宋真德秀知泉州时,鉴于“淤泥恶水,停蓄弗流,春秋之交,蒸为疠疫”,作《开沟告诸庙祝文》,兴工清理沟渠。这说明了中国古代A.中国最早出现了专门机构来隔离病人 B.已出现从公共卫生角度对疫病防和治C.疫情导致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巨大变动 D.中医药学具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的经验36.表1是摘自《后汉书》的资料。这反映了东汉时()元初六年(119年)“遣光禄大夫将太医循行疾病”卷5元嘉元年(151年)“使光禄大夫将医药案行”卷7建宁四年(171年)“使中谒者巡行,致医药”,熹平二年(173年)“使使者巡行,致医药”;光和二年(179年)“使常侍,中谒者巡行,致医药”卷8A.人们的健康状况比较差 B.朝廷重视医药学的发展C.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监察 D.政府积极应对疾疫发生37.在古代中国,疾疫往往被认为是鬼神的作为或阴阳失序(疫气说)所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人自办刊物中,微虫(细菌)致疫的解释日益增长,疫气说则呈递减趋势,鬼神致疫说则基本绝迹了。这些变化表明A.国人普遍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B.鬼神致疫说已被医学界遗弃C.西方文明不断冲击传统认知 D.晚清政府重视公共卫生教育38.《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心“德”管,(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材料认为《黄帝内经》A.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 B.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C.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 D.奠定了传统中医学理论基础39.中医在抗击新冠肺炎阻击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古代某医学著作确立了“审因辨证、因证立法、以法系方、遣方用药”的施治原则。该著作A.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B.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C.倡导积极的健身学说 D.对中医药学进行了系统总结40.《论语》记载,伯牛生病了,孔子去慰问他,隔着窗户握着伯牛的手说:“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这一记载A.说明春秋时期已经确立了疫病隔离制度 B.反映了儒家学派对探视病人的礼节规范C.可作为研究当时传染病防治的一手资料 D.可用于论证儒家“天人感应”思想的来源
第六单元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答案)1.【答案】C【解析】据材料“‘黑死病’席卷欧洲,人口死亡率达到30%—50%。死亡使人们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追求现实享乐和歌颂人生成了新的社会观念”,可知黑死病动摇了人们对基督教的迷信,促进了文艺复兴的产生,鼓励人们追求现实的幸福,说明这次瘟疫促进了社会思想观念的革新,故选C项;古希腊时期就已经产生了人文主义思想,排除A项;宗教改革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导致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排除D项。2.【答案】A【解析】表格中的信息大意是:汉朝时赵瞿得了传染病,久治不愈,无奈之下家人只好带着粮食将他送往山中隔离,以防止传染给别人,而到了唐朝,出现类似情况,则有瘟疫隔离房,男女会分别隔离,且照顾更加周到,所以这表明汉唐时期已经用隔离的办法来处理传染病了,故选A项;题干中的两个信息都涉及到了隔离的方法,但是并未提到环境卫生的问题,排除B项;题干中的信息强调的是采用隔离的办法,而不是强调改善病人居住条件,排除C项;题干中并未有关于药物研制的信息,而都涉及到了隔离的方法来处置传染病,排除D项。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意大利港口实行‘检疫’,强制入境船舶和人员隔离观察,以防止黑死病等疫病流入,后来又出现了防范动植物病虫害的动物检疫和植物检疫”可知,意大利在14世纪已出现分类检疫,体现了人类检疫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意识的增强,故选B项;分类检疫有利于阻碍疫病传播,但“彻底”一词表述过于绝对,逻辑错误,排除A项;检疫属于预防,是防治的其中一个环节而非体系,故“奠定了西方医疗体系”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到意大利实行分类检疫制度,没有明确对于国家参与程度的具体表现,故“反映了国家干预形成”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4.【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霍乱第三次流行的时间是1852—1859年间,亚、欧、非、北美多个大洲都未能幸免,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史实可知,由于工业革命,世界各国间联系不断加强,因此霍乱大流行,故选D项;工业革命后民众卫生防护意识有所提升,排除A项;“各国”一词过于绝对,排除B项;第三次霍乱的原因是由于工业革命后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增强,与缺乏国际合作无关,排除C项。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欧洲人受到传染病威胁的时候被视作恶魔,而传染病帮助欧洲征服美洲时则被视作士兵,说明材料中的观点都是以欧洲的利益作为依据去定义传染病的性质,说明其是站在欧洲人的角度去看问题的,故选D项;传染病客观上并未发生变化,对任何人都是伤害,因此材料中的观点对传染病的定义发生变化不是由于时代变迁而是受到立场的影响,排除A项;“都在”的说法错误,传染病“士兵化”的观点蔑视了人类面临的威胁,排除B项;“全面”的说法错误,材料观点只考虑传染病对欧洲的影响,并未考虑对被征服地区的影响,排除C项。6.【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城旦、鬼薪疠,可(何)论?当迁疠迁所"可知,城旦、鬼薪得了传染性疾病,该如何处置?应迁往传染病隔离区,这说明秦代已实行对传染病人的隔离制度,故选A项;材料仅涉及到秦朝出现了将患病者迁移到指定地点的情况,人类面对未知的传人病时至今日也有束手无策的情况,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到秦朝出现了将患病者迁移到指定地点的情况,没有明确其他疫病的防治措施,故“已建立完善的疫病防治体系”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材料说明秦朝出现了将患病者迁移到指定地点的情况,说明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疠”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而非“尚未认识到”,排除D项。7.【答案】D【解析】由题干中的“人类打破平衡导致瘟疫横行”、“平衡才是王道”等信息说明,该学者在反思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行为,希望寻求解决瘟疫之道,故选D项;该学者是在讲人类与瘟疫之间的关系,所以不是论述疫病可以实现自生自灭,而是需要人类改变自身的行为,排除A项;由题干中的“人类打破平衡导致瘟疫横行”、“平衡才是王道”等信息可知,该学者主张人与自然之间要实行某种平衡,才是正确对待瘟疫的态度,而不是主张人类全力消灭疫病,排除B项;题干只给出了一个学者的观点,并未与其他观点进行比较,不能得出它是疫病研究最权威观点的结论,排除C项。8.【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内容中“浩劫当前,这城里的法纪和圣规几乎全都荡然无存了”“要不就是连一个手下人也没有,无从执行他们的职务了”可知这场大瘟疫冲击了神父和执法官员的权威,也就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故选D项;题干内容主要述及大瘟疫对教会的冲击,并没有述及对西欧封建社会的影响,并且“摧毁”一词的表达过于夸大,排除A项;题干内容中的“享乐主义开始抬头”与“理性主义”内容不一致,排除B项;题干内容主要述及大瘟疫对教会的冲击,并没有述及对“人身自由”的影响,并且“使民众获得了人身自由”这一说法也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9.【答案】D【解析】题干信息显示,由于清政府采用科学的防疫方法并设立各种机构救治染疫者,仅用四个月就扑灭了百年不遇的大瘟疫,说明政府治理能力较强,所以影响到了疫病的防治效果,故选D项;题干仅提到针对1910年东北爆发的鼠疫清政府采取的临时性救治措施,不能据此得出已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排除A项;题干中只提到清政府任用武连德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疫病防治,并未提到科学理念的普及,且在当时的背景下,也不可能做到科学理念的普及,排除B项;中国从西汉后期就有政府对防疫工作重视的记载,不能说从清朝末年才开始重视防疫工作,排除C项。10.【答案】B【解析】题干体现的是古罗马人不重视医疗和医生,但是把自认为预防疫情的最佳方式公共卫生清洁做的较好,所以说古罗马重视从公共卫生角度防治疫病,故选B项;题干强调的是古罗马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预防疫情,而不是人民对疾病防治愚昧无知,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古罗马人对疫情的防治观念与做法,而不是城市治理的发展,排除C项;题干体现的不是医疗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而主要强调的是古罗马人重视从公共卫生角度防治疫病,排除D项。1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加强基础卫生设施建设,重视对垃圾的处理,使人们懂得了许多卫生习惯”,可知黑死病的爆发迫使政府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人们的公共卫生意识也明显提高,故选D项;社会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减少疾病的死亡率,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排除A项;社会习俗的改变需要经过漫长的、渐进的过程,并不会因为突发事件而改变,排除B项;黑死病的爆发客观上促进社会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长远来看有利于欧洲社会的稳定,排除C项。12.【答案】B【解析】据材料“经过四十天的隔离期”可知,当时对于防疫已经有一定的措施与经验,反映出人们积累了疫病防治相关经验,故选B项;“每艘进入威尼斯港停泊的船只都必须经过四十天的隔离期”说明黑死病没有阻断中西方商贸,排除A项;文艺复兴指发生在14世纪到17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材料与文艺复兴无关,排除C项;据材料“当前海外媒体报道中翻译我国‘封城’政策时使用的词”可知,材料未涉及我国是否借鉴欧洲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工聘请合同范本
- 供热ppp项目合同范本
- 分期出租手机合同范本
- 共享单车租赁合同范本
- 个体雇佣司机合同范本
- 公司买车抵押合同范本
- 冲压模具采购合同范本
- 内墙涂料维修合同范本
- 医疗材料采购合同范本
- 保险服务合同范本
-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管理安全性评价案例分析研究生讲课专家讲座
- 思想道德与法治(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 区域检验中心案例介绍
- NB/T 10742-2021智能化综采工作面设计规范
- JJG 648-2017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累计料斗秤)
- 新成本控制六大方法
- GB/T 2072-2007镍及镍合金带材
- GB/T 13228-2015工业炸药爆速测定方法
- 五年级下册劳动教案(公开课)
- CB/T 102-1996锡基合金轴瓦铸造技术条件
- 司机安全驾驶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