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诊断术语区别的表现和原因,中医诊断学论文_第1页
中西医诊断术语区别的表现和原因,中医诊断学论文_第2页
中西医诊断术语区别的表现和原因,中医诊断学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西医诊断术语区别的表现和原因,中医诊断学论文摘要:诊断术语是诊断学科用来表示概念的称谓集合,贯穿医学实践全经过,是医学术语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医学起源于不同文化背景,具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方式,在临床诊断治疗经过中,由于对疾病的认识角度不同,中西医诊断术语表述及内涵具有明显差异。从研究意义、诊断术语的内涵、中西医诊断术语表述及内涵差异性表现以及构成差异性的原因4个方面分别阐述,以期为今后诊断术语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中西医诊断术语链接提供帮助。本文关键词语:中西医;诊断;术语;差异性;Abstract:Diagnosticterminologyisacollectionofappellationsusedtoexpressconceptsinthefieldofdiagnosticscience.Itrunsthroughthewholeprocessofmedicalpracticeandisanimportantpartofmedicalterminologygroup.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originatedfromdifferentculturalbackgrounds,andhavedifferenttheoreticalbasisandthinkingmodes.Intheprocessofclinicaldiagnosisandtreatment,duetodifferentunderstandingofthedisease,thereareobviousdifferencesintheexpressionandconnotationofdiagnosisterminologybetween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Thispaperdiscussesfouraspectsofthesignificanceoftheresearch,theconnotationofdiagnosticterminology,thedifferencesbetweentheexpressionandconnotationofdiagnosticterminologyin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andthecausesofthedifferences,inordertoprovidehelpforthenormalizationandstandardizationofdiagnosticterminologyandthelinkofdiagnosticterminologyin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inthefuture.Keywor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diagnostic;terminology;difference;作为医学的桥梁学科,诊断学连接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在医学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西医学构成于不同的理论体系之下,具有各自独特的医学术语集。中医学的发展倡导坚持中西医并重,故针对中西医诊断术语的研究能够为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研究奠定基础,方便学术沟通沟通,减少歧义和不必要的误解。笔者从下面4个方面讨论中西医诊断术语的差异:研究意义、诊断术语内涵、差异性表现形式及其构成原因。1、研究意义1.1、为研究诊断术语规范化、标准化奠定基础中西医诊断术语的差异性自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以来就一直存在,怎样解决两者之间的差异性是中西医结合及其发展的阻碍。坚持中西医并重,施行诊断术语的规范化、标准化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而施行中西医诊断术语规范标准的前提是明确两者之间的差异性表现以及构成原因,以便从根本上破解中西医结合和沟通屏障。张志强等[1]以为术语的规范化、标准化是一项基础性、综合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牵涉到多学科、多方面、多层次、多部门,关乎学科建设和整个医学行业的发展。因而,开展中西医诊断术语差异性比拟研究,系统梳理诊断术语,规范诊断学科术语及术语体系成为建立学科教学、科研、临床一体化技术体系的基础与保证。1.2、为探寻求索实现中西医诊断术语链接搭建桥梁语言是沟通沟通的载体,术语是规范化、标准化的语言,是学科发展和沟通的专有名词。中西医诊断术语是两学科之间沟通连接的桥梁。中西医诊断术语差异性比拟研究打开了中西医诊断术语链接沟通的大门。梁永辉等[2]以为中医诊断术语要继续继承及发展异常感觉和状态性术语,综合应用中医诊断基本要素、西医病名诊断与客观检查指标,弥补异常感觉和状态性术语应用短板。除此之外,研究中西医诊断术语差异性应结合临床实际与实用,开掘两者之间的关联关系及其表示出式,为实现与西医诊断术语的链接有所帮助。2、诊断术语的内涵2.1、诊断诊,即诊察了解;断,指分析判定。医生首先诊,即对患者进行异常感觉和状态的观察与询问、体征的检查以及参考实验室检查等;而后进行断,综合分析临床资料,构成病或证的结论。(中医诊断学〕[3]指出诊断是通过对患者的询问、检查,以把握病情资料,进而对患者的健康状态和病变本质进行辨识,并做出概括性判定。刘国忠等[4]以为无论中医诊断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还是西医诊断的辨病诊查,均具备诊断的基本环节,都是真正意义上的诊断。因而中西医诊断在基本概念和基本实践环节的类似性为术语差异性研究奠定了基础。2.2、诊断术语术语是在特定专业领域中一般概念的词语指称,其基本原则是科学、准确、单义、简明[5]。诊断术语源于医疗诊断实践活动,成于学科专业人员普遍共鸣,经过专业委员会认证推广,是用于表示诊断学相关概念的称谓的集合。郭小青等[6]根据功能不同,将中医诊断术语分为异常感觉和状态术语、证候术语、疾病术语、基本术语。笔者基于医学诊断实践的基本环节把诊断术语分为异常感觉和状态术语、结论术语和基本术语。异常感觉和状态术语是在对病患进行询问和检查经过中,描绘叙述其主观感受或客观特征的名词术语。结论术语是医生针对患者的健康状态和病变本质进行辨识,并作出概括性判定的名词术语,华而不实中医诊断的结论术语不仅包括疾病术语,还包括具有鲜明中医特色证的术语。基本术语则包括一般术语〔基本概念的定义术语〕和连接术语〔不同概念间起关联作用的术语〕。3、中西医诊断术语差异性表现3.1、表述内容差异性3.1.1、异常感觉和状态术语异常感觉和状态术语是对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转归等经过中表现的描绘叙述,属于诊断学科的核心术语部分。异常感觉和状态术语主要具体表现出在医生诊的经过中,反映了临床患者的主观感受〔异常感觉和状态〕和客观表象信息〔体征〕,再辅以医学理论予以修正构成的专有名词。中西医诊断术语中的异常感觉和状态术语,多数能够互为使用和理解,但是中医的异常感觉和状态术语多来自于传统四诊采集,部分术语受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描绘叙述临床表现时生动形象,又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进而不易理解和接受。如消谷善饥,亦称多食易饥,是指患者食欲亢进,进食量多,易感饥饿的异常感觉和状态。而西医诊断的异常感觉和状态术语除了基本检查描绘叙述外,还包括物理生化等实验检查涵盖的诸多术语名称。如血生化检查中血糖含量7.1mmol/L。3.1.2、结论术语结论术语是医生断的结果名称,是中西医诊断术语差异性的主要具体表现出。结论术语以所获取的临床资料为基础,运用医学理论进行异常感觉和状态与体征的提取和排列组合,再与理论模型比拟,对符合某一病〔证〕或相兼的综合病〔证〕的诊断结果描绘叙述。中西医诊断术语的结论术语均包括对疾病的最终概括与总结。但是西医诊断的结论术语仅含疾病病名术语,而中医诊断的结论术语更进一步,借助援物比类、司外揣内等思辨而获得的疾病现前阶段所处的证型,以此来注释了不少经历体验事实,为论治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除此之外,中医诊断结论术语涵盖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病机等,同时又综合其他〔如体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以人为中心,整体把握健康状态,呈现出所患疾病的动态变化全经过,其临床表现为同病异证与异病同证。3.1.3、基本术语基本术语在医学研究中是定义基本概念和连接医学名词的基本元素。中西医诊断的基本术语散见于中西医诊断理论和临床实践之中,中医诊断的基本术语多来源于人类生活实践和传统哲学概念的演绎,如气、血、阴、阳、寒、热、虚、实等;西医诊断的基本术语大多延续当代生物科技和生理病理学科概念命名,如细胞、病毒、细菌、器官、免疫因子等。中西医诊断的基本术语表述内容反映了各自医学理论体系中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基本术语是开展学习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中西医学不断发展的源泉。3.2、概念内涵差异性3.2.1、同名同义与同名异义同名同义,即名称一样,含义一样。中西医学的研究对象均为具有生物、生理、社会属性的人,所以在中西医诊断中存在很多名称一样,含义一样的术语。如术语便秘,在中西医诊断术语中的名称和含义一样,都是表示排便时间延长,便次减少,便质枯燥,或时间虽不延长但排便困难。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类似的诊断术语,如头痛、眩晕、水肿、遗精、早泄、阳痿等。中西医诊断术语同名同义是医学属性使然,也是中西医学结合发展的需要。同名异义,即名称一样,含义不同。诊断术语中风就是名称一样但含义不同的情况。中医术语中风的含义有外风和内风之分,外风因感受外邪〔风邪〕所致,在(伤寒论〕名曰中风〔亦称桂枝汤证〕;内风属内伤病证,又称脑卒中、卒中等。西医术语中风多指内伤病证的类中风,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忽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因而,中医术语中风指代范围较西医大,不仅包含内伤病变,还涵盖外感风邪所致的病变;而西医术语中风仅指代脑神疾病的病变,范围更为确定。3.2.2、异名同义与异名异义异名同义,即名称不同,含义一样。中西医诊断固然产生于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但是研究对象一致,所以有很多名称不同但含义一样的术语。如中西医诊断术语不寐和失眠,均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是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和睡眠时间减少,记忆力、注意力下降等。中西医诊断术语异名同义给中西医学沟通和研究带来众多不便,需要系统梳理和明确对应关系,避免乱用、混用而引起歧义和误解。异名异义,即名称不同,含义也不一样。中西医诊断术语中异名异义的情况多见于基本术语部分。基本术语反映了医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中西医诊断术语来源于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其基本概念区别就是两者差异性的根本具体表现出。如中医对五运六气、七情的概念定义,在西医诊断术语中或不存在,亦或是根本不受重视,但是在中医诊断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病因病机,能够指导临床实践活动。除此之外,中西医诊断术语中异常感觉和状态术语和结论术语也有异名异义,如拘挛和肢体麻木、感冒和肺炎等。综上,中西医诊断术语的差异性表现既有表述内容上的不同也有概念内涵的各异。但是在比拟研究中也发现中西医诊断术语中同样存在术语划分兼夹错杂、概念含义模糊不清等现象,尤其在中医诊断术语中表现更为突出,比方咳嗽、头痛、心悸等,这些术语既能够作为异常感觉和状态术语,可以以作为结论术语。赵正泰[7]以为是中医名词多义性及层次性使然,不过究其真正原因正是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指导,具体表现出了中医诊断术语定性与宏观性的明显特征[8]。4、中西医诊断术语差异性原因4.1、理论基础不同理论基础是学科构成的根本,具体表现出了学科发展的基本特点。中医诊断术语源于中医学,其理论体系是以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讲为哲学思辨形式,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和精气血津液神等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医学理论体系[9]。中医诊断是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探查人体气血、津液与五脏六腑的功能状态,遵循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思想研究人体与疾病的关系。所以中医诊断术语来源于四诊信息采集的全经过和辨证论治的归纳总结,其基本特征既包含构造与功能的统一,又具有疾病发展的动态性。如中医对于骨痿的定义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根据四诊探查和辨证论治,详细又分为肾虚精亏、正虚邪侵、先天缺乏等证型,具体表现出了中医诊病的整体、动态、个性化[10]。西医诊断是以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为理论基础,通过问诊、检体诊断、实验诊断技术及各种器械检査,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与综合,作出与某一疾病理论相符的推断。因而,西医诊断术语是以西医诊断学理论和物理生化实验技术为基础,内容不仅包括直观感受获取的信息,也包括借助于科学仪器和实验检测获取的信息,强调精准、规范、科学的语言表述,讲求用详细数值表示清楚患者的身体状态。如西医对骨质疏松症的定义来源于生理病理学及解剖学的观察下,发现此类疾病的基本特点是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构造毁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临床上辅助骨密度检查,能够确诊此类疾病。4.2思维方式各异思维方式是考虑问题的根本方式方法,决定了学科发展的方向。中医思维以整体观念为核心,运用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思辨体系并借助援物比类、取类比象的方式,具体表现出了整体、动态、个性化地看待生命健康与疾病。中医诊断思维是中医思维在诊断疾病上详细应用,而中医诊断术语则来源于详细应用四诊和辨证这两个连续的诊病经过。中医诊断术语的思维方式来自整体观念的指导,具体表现出在有机整体、天人合一、时空统一3个方面[11]。除此之外,其同病异证与异病同证的思维也考虑到了其他〔如体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呈现出疾病动态变化的全经过。如中医对于症、证、病等术语的定义,就是基于整体观念,具体表现出了从多维度对疾病现象与本质的认识。华而不实症是异常感觉和状态的简称,是四诊所收集到的病情资料,主要包括异常感觉和状态和体征;证是对疾病经过中所处一定〔当下〕阶段的病位、病性等病理性概括;病是对该疾病全经过的特点与规律所做的概括总结与抽象[3]。西医思维方式主要是生物医学形式,所以西医诊断术语倾向于描绘叙述疾病的局部细节,把人体不同的器官、组织看成不同的研究对象。诊断术语多围绕基本检查方式方法〔视、触、叩、听〕、化学诊断和其他辅助检查,如抽血化验、X线、B超、内镜、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同时,基于系统复原论和解剖分割法,西医诊断的部分术语来自以科学实验揭示和检验的病因病理,根据疾病分类的体系一定规则进行定义。例如今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其定义就具体表现出了这一特点:取名定义为新发现的一种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类似肺炎表现的疾病。因而,西医诊断术语在做疾病定义时,多是按生理病理特点或是解剖系统分类,每一系统又分若干病种,每一病种又分若干型,且其分类研究仍在不断分化与综合之中,其构造有着较严密的规定[4]。5、小结诊断术语作为医学发展传播的载体,其存在的差异性会影响中西医学者的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带来沟通和传播上的众多不便。随着医学大健康时代的到来,医学与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相结合,不断推进中西医学快速向前发展。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医学术语的相关研究,使中西医诊断术语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急迫。通过研究中西医诊断术语差异性比拟,从理论基础和思维方式追根究底,阐释中西医诊断术语差异性及其构成原因,进而为今后诊断术语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帮助,为中西医诊断术语链接以及与当代科技结合创造条件。以下为参考文献[1]张志强,王永炎,王志国.论中医名词术语规范标准技术道路[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16(5):353,357.ZHANGZQ,WANGYY,WANGZG.OnthestandardtechnicalrouteofChinesemedicineterminology[J].ChineseJournalofBasicMedicine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018,16(5):353,357.[2]梁永辉,李灿东,陈谦峰,等.论中医异常感觉和状态性病名的合理性[J].天津中医药,2020,37(2):162-164.LIANGYH,LICD,CHENQF,etal.Discussionontherationalityofdiseasenameinsymptomatology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J].Tianjin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020,37(2):162-164.[3]李灿东.中医诊断学[M].10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LICD.Diagnostic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M].10thedition.Beijing:ChinaPres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021.[4]刘国忠,张军.辩中医诊断与西医诊断[J].河南中医,2021,36(11):1871-1873.LIUGZ,ZHANGJ.Differentiat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diagnosisandWesternmedicinediagnosis[J].Hena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021,36(11):1871-1873.[5]时美伶,张培彤.中医异常感觉和状态术语规范化研究现在状况[J].中医学报,2021,32(8):1452-1455.SHIML,ZHANGPT.Researchstatusofstandardiz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ymptomterms[J].ActaChineseMedicine,2021,32(8):1452-1455.[6]郭小青,高新彦,焦振廉.中医诊断学术语及术语体系规范的研究[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18,14(3):28-30.GUOXQ,GAOXY,JIAOZL.Studyonthestandardizationoftermsandterminologysystem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diagnostics[J].TerminologyStandardizationandInformationTechnology,2018,14(3):28-30.[7]赵正泰,马月香.中医名词多义与层次性浅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4(5):2260-2262.ZHAOZT,MAYX.Analysisofpolysemyandhierarch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