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教学设计_第1页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_第2页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_第3页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_第4页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教学三维目标:

1、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尝诗歌的意境美。

2、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3、感受杜甫孤苦漂泊,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诗歌,学会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解读诗歌内容。

2、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课时支配: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情导入:

登高抒怀是中国文人的一个重要传统。登高望远,目力所及之处,自然会引发登高者的悠悠情思,正所谓。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杜甫的《登高》一诗,大家还能背下来吗?(同学齐背)对,背得很好。诗歌前两联选用了许多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多媒体展现)意象: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归鸟、落木、长江

意境:沉郁悲凉(萧瑟凄凉),雄浑开阔。

情感:长年漂泊,老病孤愁,时世困难,忧国伤时。

我们在学习《登高》的时候,先抓住意象,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人所描绘的画面并沉醉其中,获得审美感受,进而分析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就是的学习方法。今日我们就用这个方法一起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登岳阳楼》,看看这首诗又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什么情感。(板书课题)

(是我们的其次单元的单元提示,也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初读感知

(一)、同学齐读诗歌,留意把握诗歌节奏。

(二)、知人论世,背景补充

学习诗歌,我们要多诵读,也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的时代背景,信任同学们对杜甫都特别了解,大家能一起来说说你知道的杜甫吗?(同学: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影响深远被后人称为,他的诗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所以被称为,因任过左拾遗和工部员外郎,所以后世称杜拾遗和杜工部,因居住地又称他为杜少陵、杜草堂,与李白合称,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诗作许多,约1500首诗歌被保存下来。)

(多媒体展现)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由公安(今属湖北)一路又漂泊到岳阳(今属湖南),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家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

(三)初知意象

同学再读诗歌(自由诵读,读出声音)

思索: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依据同学回答内容板书)

重点意象:洞庭水、岳阳楼吴楚、乾坤日月——宽阔宏伟、空阔博大(感受)

孤舟——孤独漂泊(漂泊)

再读诗歌(沉醉其中,读出气概)

三、合作探究,分析鉴赏

(一)置身诗境

我们观赏解读诗歌,需要借助联想和想象,将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醉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这就是置身诗境的方法。现在就让我们抓住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

参考: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日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见吴楚两地被宽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涯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丽极了!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年轻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旧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沟通。

(过渡)我们通过抓住诗歌意象,联想和想象,将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醉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这就是接下来需要我们通过这些意象和自己的感受,分析景和情的关系,进而分析的思想感情,这就是。

(二)缘景明情

1、首联用了什么手法?你感受到登楼时怎样的感情呢?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受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裂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

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

虚实交叉,今昔对比。用为蓄势,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2、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曹操《观沧海》)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比较:曹操的诗句通过写沧海吞吐日月,写出了自己博大的胸襟。杜甫此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感受到了洞庭湖的浩翰无边、吞吐日月,同样壮阔。)(意境:博大壮阔)

这两句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坼、浮)你能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吗?(可与比较)

字,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概。而字,具有非常鲜亮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涵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雄浑壮阔的图景呈现在读者眼前。

这两句写景,有没有表现的情感?

(对洞庭湖的礼赞,对个人身世飘落的感叹、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3、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际,怀才不遇的心情。,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救济;,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且,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家,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4、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不是)从哪句可以看出?(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兵荒马乱,着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再加上自己晚年漂泊不定、老病孤舟,无人赏识,怎能不横流啊。

但即便自己再坎坷坎坷,怀才不遇,但仍旧把国家危难,百姓困苦放在心头,这样的家国情怀值得我们每一个同学学习,我们身处和平年月,更应当学会感恩,立志高远,做一个有担当的有志青年,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5、再读诗歌(读出简单的感情),力求当堂背诵。

四、方法总结,课堂小结

(一)、从意象、意境、情感上总结全诗

意象:洞庭水、岳阳楼、吴楚、乾坤日月、孤舟

意境:沉雄悲壮、博大深远

情感:身世之悲、家国之忧

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通过对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尝诗歌特有的意境美,从而精确     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这一堂课,我们进一步熟识了赏析诗歌的重要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只要同学们在学习中国古典诗歌时,重视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将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体会诗歌所再现的意境,并抓住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进行赏析,我信任,同学们肯定能沉醉在中国古典诗歌所带给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