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春望》联读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饮酒》《春望》联读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饮酒》《春望》联读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饮酒》《春望》联读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16)八年级上册《饮酒》《春望》联读教学设计0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能力目标:反复朗读,把握重点词语,分析诗歌意象特点,把握诗人形象。(重点)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在时代浮沉中的不同人生选择和志向追求。(难点)02二、课程导入

最近,百家论坛里这样一个话题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在时代的纷扰与困境中,我应该选择如何做什么?

嘉宾A:“如今天下混乱,民生艰难,正需要我们努力去改变!"

嘉宾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不如返乡种田!〞

嘉宾C:“(乱世)思欲登仙,炼丹服药,以济不朽。"

我们可以看到,在时代风云变幻的时候,每个人做出的选择和追求都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要学习杜甫的《春望》。看一看大诗人杜甫在面对人生逆境时,如何以诗意的语言抒写人生的感悟与思考,他又做出了怎样的人生选择。03三、教学过程

我们知道,读诗首先便要解题,请大家先读两遍标题。请问大家从题目里读到了什么?

明确:眺望、盼望、希望......(一)“望”“见”诗景

1.诗人“望”见了什么?

明确:眺望、盼望、希望......

实望:花、鸟、国都、草、木、烽火

虚望:山河

景物的特点是诗人言说的密语,更是诗人内心的流露。我们说一字即可传神,请同学们仔细品味诗歌中的字句,说说诗人笔下的这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

(1)【城池破败】破,破败,残破;残破的是什么?城破、家破、国破、理想破。(曾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结合此景,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心绪?流露出诗人心底的痛苦、悲凉。无力感。

(2)【草木荒芜】深,草木茂盛(环境荒芜);城里的人去了哪里?人战死、饿死、被叛军杀死、逃难、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春,春天(点明时令);春天本来应是怎样的?(以乐衬哀)

山河依旧明媚,草木依旧茂盛,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山房春事》岑参)江山在,人却不在,这就是时代给予诗人的磨难!

(3)【花鸟惊心】花溅泪,鸟惊心(人的情感状态:移情)花和鸟本来的作用是什么?因为无人欣赏逗弄而感到凄凉,与上文人少相呼应。诗人看到鸟和花落泪和心惊的原因是什么?感伤时局动荡,痛恨离别。

(4)【烽火连天】连三月:时间之长、战事之久,杜甫在长安城里被关了八个月之久。而这场安史之乱持续了七年。

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杜甫笔下的长安城又展现在我们眼里:那是公元757年的三月,国都长安被敌军攻破,空对着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中草木丛深。感伤时局,见花开常常洒泪,怅恨别离,闻鸟鸣每每惊心......请大家齐读一下这首诗的前两句,感受作者笔下那座在战火中荒凉破败的长安城。

我们说杜甫笔下的《春望》一“望”而情深,听同学们的朗读,仿佛又把我们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荒颓败落的长安城。让我们接着“望”去,你望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二)“望”“见”诗人

2.你“望”见了一个怎样的诗人?

明确:

(1)【思亲念家】家书抵万金。可以看出家书的珍贵、对家人无尽的思念。

除了思念作者还会有什么情绪?(战火一直没有停止,连绵了三个月,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停止,也不知道家人他们是否安康)焦急、悲痛、担心。因此你能看见一个怎样的诗人?(思亲念家)

(2)【忧国忧民】白头:年龄大?杜甫才45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绪,深深的忧虑。他在担忧什么?推己及人。A.担忧和自己一样颠沛流离,饱经苦难的百姓。他还在忧虑什么?此时,唐玄宗逃入蜀地,唐肃宗刚刚即位,叛军势头正盛。B.他还担忧在战争中风雨飘摇的国家。

小结:我们通过“望”字切入,看到了诗人在时代浮沉中的选择,在唐王朝风雨飘摇的时候,他毅然选择奔走勤王,在烽火连天的时候,他为了国家和人民而忧虑。来,请大家饱含着作者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再读这首诗。

接着,让我们学以致用,请大家阅读《饮酒》,看看陶渊明在时代的浮沉中又有着怎样不同的志趣与追求。

请大家通过赏析《春望》的思考步骤,完成下列表格。

《春望》《饮酒》景物草、木、花、鸟、国都菊花、南山、日夕,飞鸟特点凄凉、荒败宁静、祥和、悠闲情感忧国忧民、思念家人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小结:采菊见山、飞鸟归巢、流云归拢、诗人归来。一切都回到了自然世界里。这种意境不是随便就能领会的,而且领会了也不见得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这也就是我们说的“得意而忘言”。来,让我们带着悠闲、惬意的语气来把这首《饮酒》读一读。

3.《饮酒》中有一个字和《春望》中的“望”意思相近,你能找出来吗?能不能写作悠然“望”南山?

明确:"见”:偶然抬头的无意之见。不是主动的“望”(自给自足,不求外物的状态)

“南山”:柴桑庐山(飞流直下三千尺,高;横看成岭侧成峰,大)诗人眼里只有山。

“悠然”:惬意中无意看到南山;内心美好,追寻心灵的自由。小结:苏轼也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举最有妙处。”可以说只有作者这样真正融入自然的人。才能达到这种物我两忘的境界。那么请结合诗歌背景和文本说说。(推送资料)

4.你望见了一个怎样的诗人?

(1)【热爱自然】享受自然生活。“心远”:内心恬淡宁静;距离什么很远?世俗生活、官场束缚、复杂的人际交往“佳”:内心佳美,因回归宁静生活而心境美好、愉悦。向往自由。

(2)【超脱尘世】“心远”:小隐在山林,大隐隐与市,对于周围的喧闹发自内心的不在意,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得。总结一下:这是一个向往田园生活、厌恶官场、超脱与尘世、追求自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人。(三)“望”“见”诗心

最后,我们回到【百家论坛】中那个最初的那个论题:在时代的纷扰与困境中,我当如何活下去?

杜甫的选择是:我要用我的笔去写文章、去记录、去反抗、去治世救民。【济世救民】

陶渊明的选择是:我要追求自由,在山林中惬意的穿梭,在田垄里悠然的耕种。【归隐山林】

董卿在《朗读者》中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永恒的选择题,以至于我们最后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

5.讨论:这两条道路有没有高下之分?

其实,两者没有高下之分。致仕济民是一种人生道路,他们是为名请命的真国士;而归隐山林则向我们展示了另一条出路,是在乱世洪流深感自己无力改变,但也要固守本心。如果说,一直往前冲是儒家境界,那么“退”回来就是“道”家的境界。儒道互补,就是中国人的精神追求。也是“志”的体现。

有人忧国忧民:

哀民生之多艰,长叹息以掩涕兮。——屈原

有人宁死不屈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有人乐观豁达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

有人心怀希望

长风破浪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