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_第1页
心理辅导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_第2页
心理辅导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_第3页
心理辅导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_第4页
心理辅导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辅导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目标大而全,显得空洞心理辅导课以课程的形式表现出来,是中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辅导课目标是否详细、有针对性,直接影响到对同学辅导的成败。笔者在看了不少心理辅导课后,深感不少老师确定的目标偏大偏全,缺乏小而实的特点。如一位中学老师上课的主题是“走出人际交往中的困惑”,确定的目标是:“培育同学正常的人际交往力量,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进展;培育同学正常的人际交往力量,开发同学的智力;培育同学正常的人际交往力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每个同学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在短短的45分钟里,要达到智力开发,人际关系的建立,良好环境的营造,怎么可能呢?又如一位学校老师在20分钟的班会上,辅导的主题是“合作精神的培育”。确立的目标是:“通过嬉戏使同学熟悉到集体活动的重要性;通过嬉戏使同学熟悉到合作精神对形成班集体分散力的重要性,培育他们喜爱集体、关怀集体的良好品质;通过嬉戏,使同学熟悉到与人合作是培育他们合作力量的重要因素。”这样的目标对学校三班级同学来说,既空又难。心理辅导的辅导内容概括起来有:学习心理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和职业辅导。每一块辅导内容都是由一系列详细目标构成的。比如人际交往辅导可分为人际沟通的意义、人际沟通的原则、人际沟通的技巧等。这三个分解目标所含内容非常丰富,所以应设立一系列主题进行系列辅导。2过于讲究结构,模式化倾向较重心理辅导课以活动为主,当然也具有肯定的结构。在师与生、生与师的多向沟通中,虽然每一段活动的训练重点不同,但都要体现其主题。但是它的结构绝不同于学科教学。它是开合自如的,是组块式的,并富含颜色的。但不少老师受学科教学的影响,形成了思维定势,反应在操作上,带有明显的学科模式的特点。比如讲究“引入课题(读课题)一绽开课题一升华课题一老师赠言(总结)在活动的开头和结束环节,老师的语调、语气特别讲究抑扬顿挫、一板一眼,连站姿也是挺胸抬头,少了亲切、自然、平和。在引人课题时还要演示教学目标,并让同学读本堂课的重难点。这明显是受了学科教学的影响。3内容缺乏针对性,忽视不同年龄段同学的需要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社会本位和学问本位,对同学的心理进展与主观需求比较忽视。而心理辅导课强调从同学的主体地位与主体需要动身,着眼于同学的进展。因此主题内容的选择肯定要有针对性,要在课前了解的基础上细心设计,的确保证同学一课一收获,避开肤浅。在笔者观摩过的几十节心理辅导课上,大多数的老师选择的是人际交往和怎样面对挫折。这两个选题的确具有现实意义,但在满意不同年龄同学的需要和进展方面,显得视角偏窄。比如初一新生辅导重点应放在学习适应与学习方法的辅导上。事实上,不少同学的心理问题与困惑(如自卑、人际关系与社会适应的不良等)多是由学习方面的挫折带来的。在辅导课上,同学也反应出这个问题。但由于老师在熟悉、方法上预备不够,对此问题只是一晃而过。事实上,不同年龄段同学的苦恼是不同的,概括起来,同学感到困难最多、最需要关心的是如何学习的问题。而目前学校心理辅导课在学习辅导方面做得很不够。就拿挫折辅导来说,假如从学习的挫折与学习方法、科学用脑这个角度切入,比以一些肤浅的例子让同学进行空泛争论更能关心同学。又如,对高中生的辅导除了学习辅导连续是重点外,关于将来进展和职业选择的指导,也是特别重要的,特殊是对于职高同学来说更是如此。而这方面的指导是却是特别有限的。4取例儿童化,未考虑中同学的年龄特点心理辅导课的材料引入,其作用是多方面的。比如为了激发爱好、情感共鸣、辨析思索、感受领悟等。因此内容事例的选择必需考虑中同学的年龄特点,否则难有实效。但不少老师选择材料显得儿童化和随便性。比如一个老师在“挑战自卑”的辅导课上,屏幕上消失一道“3+5=?”的题,旁边一个学校生满脸通红、战战兢兢、结结巴巴。老师就让同学争论这类行为的性质,最终老师归结为自卑。这个事例对中同学既无吸引力,又缺乏充分的劝说力,还会让同学感到稚嫩。又如,一位老师在“熟悉自我”的辅导课上,一开头就消失“小马过河”的动画。接着让同学争论“小马过河的行为反映了什么?”结果根本未激发同学的认知爱好,争论不起来。只三两个同学发言。最终老师总结道:“小马不能正确熟悉自己J这一材料选自《学校生语文》第三册。虽经过修改,但对中同学而言,实在难以激起他们的爱好。5沟通单向,缺乏公平、敬重、宽松的氛围心理辅导课的本质打算了它的氛围应是公平的、敬重的、接纳的、宽松的,其沟通形式应是多向的,沟通的内容应是多元的。同学在这样的气氛中乐观地参加,自由地倾诉,获得一种在其他学科中无法得到的全新体验与感悟。但有些老师经常是大段大段地替同学发言,大段大段地总结,还经常打断同学发言,急于评价,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同学,自己成了主角。生与生的沟通沟通也很不够。有些老师请同学分组争论,无详细要求,小组间还没有充分沟通就结束了,完全流于形式。6活动流于形式,效果甚微心理辅导课是以班级为单位。因此它的辅导功能主要表现在同学通过丰富多彩的心理体验感悟心理学问、感悟心理问题、感悟自我调控的技能,把握肯定的技巧方法,促进自我进展上。这就打算了它的性质主要是活动,其形式是丰富的,且能达到实效。在实践中有些老师虽然采纳了“问题情境、小组争论、嬉戏、角色扮演、小测验”等形式,但表现出的问题,要么是创设情境的事例不符合同学年龄特点(第4条中所举例),难以激发同学爱好,产生不了情感共鸣;要么是不依据主题细心设计,随便进行小品表演,像场闹剧;要么是不管问题的深浅都叫同学争论,表面热闹,实际上同学未有收获;要么是一堂课里,塞满了动的外显形式,少了内在的思索和感受。7“贴标签”现象较普遍,评价呈两极化、德育化特点同学在心理辅导课上真诚地表露,大胆地讲出自己的状况时,有的老师不是赐予确定或否定的两极评价,就是依据德育的标准去分析。如在主题为“挑战自卑”的一次辅导课上,一开头老师叫同学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作用何在?)。歌毕,师问:“你们是否对自己容貌满足?”(无人应)。见状,师点了一位男生,这位同学把自己的苦恼呈现在同学和老师面前:“我对自己的容貌、个子都不满足。”师又问:“有对自己很满足的吗?(无人应)接着,这位老师小结道:”对自己劣势太强调,就易形成自卑心理,就是心理障碍J又如,在主题为“人际交往的技巧”课上,当一个同学谈到自己对人的熟识很慢时,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样是不利于你的成长的,要努力克服,大方地与人交往。”(同学尴尬地坐下了,一些同学大笑。)还有的老师用“诱导方式”一步一步把心理辅导课变成了陈旧的政治思想课。如在“嫉妒一一心灵的腐蚀剂”一课上,师问:“你们有嫉妒心吗?“(生无反应,于是生做测试卷。)师:你们在测试卷上列的几种状况和我想的不一样。不要焦急,渐渐想,在生活中嫉妒给你们带来损害没有?(生无反应)师:比如,老师总是表扬XX,你很不满。(同学嘀咕:当然不满。)生甲:这是嫉妒。师:一个同学穿名牌,另一个同学用刀片划破。(有同学嘀咕:我们班没有。)生乙:这种行为很恶劣。师:同学们,想想,嫉妒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两生:破坏人际关系!师(感动):对!破坏人际关系!导致心灵扭曲!害人害己!(师接着讲了一个钓鱼的典故。说的是一个人钓鱼很在行,钓了许多鱼……)师:你们会怎么想?生:我如是那人,该多好。生:我会庆贺他。生:我会把这个池塘买下来。生:那人钓鱼,我就买鱼。师:有没有消极的方法?生:把那人的船打个洞。生:往水里扔石头。师:哪种是乐观的?生:结网。师小结:买鱼是不劳而获。打洞、扔石头是不道德的行为。所以“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J试问,这样的课怎么能称得上是心理辅导课?8测验随便,缺乏科学解释在心理辅导过程中,经常使专心理测验,其目的是把握同学的心理状况资料,并为辅导决策供应参考看法。通过测验和评价,促进同学更深化地了解自己,扬长避短,进展自己。这里指的测验是标准化量表。在学校心理辅导课上,不少老师喜爱搞小测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