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科学下册实验说明_第1页
小五科学下册实验说明_第2页
小五科学下册实验说明_第3页
小五科学下册实验说明_第4页
小五科学下册实验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抽测实验说明实验一实验名称:唾液能否消化淀粉实验材料:淀粉液、水槽、试管、试管架、温水、碘酒、滴管、温度计等。实验步骤:1、取两支试管,分别左右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2、将两支试管放入37℃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我的发现:没加唾液的淀粉液变成了蓝色,加了唾液淀粉液没有变色。我的结论:唾液能消化淀粉。实验二实验名称:探究吸进和呼出气体的成分有什么不同实验材料:集气瓶、玻璃片、玻璃管、水槽、水、火柴等。实验方法:1、先收集一瓶人吸进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再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另一瓶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2、将点燃的火柴先后放入两瓶气体内,观察其燃烧现象。实验现象:把燃烧的火柴放入人吸进的气体后能继续燃烧,放入呼出的气体后立即熄灭。我的结论:吸进和呼出气体的成分不同,吸进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多,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实验三实验名称:凸透镜成像实验实验材料:蜡烛、纸屏、凸透镜、火柴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立在桌子上,把凸透镜立在蜡烛和纸屏中间,使三者成一条直线。2、左右移动凸透镜或纸屏,使蜡烛的像清晰的落在纸屏上。实验现象:当凸透镜距离蜡烛近,距离纸屏远时,蜡烛的像是到立的放大的实像;当凸透镜距离蜡烛远,距离纸屏近时,蜡烛的像是到立的缩小的实像;我的结论: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实验四实验名称:斜面的作用实验材料:测力计、木板、小车、木块实验步骤:用测力计垂直提起小车,记下所用的拉力。垫上一个木块与木板搭成一个斜面,用测力计在斜面上拉动小车,记下所用的拉力。垫上两个木块与木板搭成一个斜面,用测力计在斜面上拉动小车,记下所用的拉力。实验现象:1、用测力计垂直提起小车时,所用的拉力是0.5牛。2、垫上一个木块,在斜面拉动小车时用的拉力是0.2牛。3、垫上两个木块,在斜面拉动小车时用的拉力是0.3牛。实验结论:使用斜面能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注:按实际测得数据为准)实验五实验名称:研究杠杆的作用实验器材:杠杆尺、铁架台、钩码等。实验步骤:1、把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2、在杠杆尺的两端各选一点挂上钩码,当杠杆平衡时,记下物重、拉力、重点到支点的距离和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我的发现:1、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省力。2、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费力。3、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不力也不费力。实验六实验目的:定滑轮的作用实验器材:定滑轮、铁架台、测力计、杠杆尺、钩码等。实验步骤:用测力计提起50克的钩码,测出所用的拉力。2、用定滑轮提起50克的钩码,测出所用的拉力。3、用定滑轮提起50克的钩码,朝不同的方向用力。实验现象1、用测力计竖直提起50克的钩码,用力50牛。2、用定滑轮提起50克的钩码,所用的拉力55牛。我的发现: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实验七实验目的:动滑轮的作用实验器材:动滑轮、铁架台、测力计、钩码等。实验步骤:用测力计提起50克的钩码,测出所用的拉力。2、用动滑轮提起50克的钩码,测出所用的拉力。实验现象1、用测力计竖直提起50克的钩码,用力0.5牛。2、用动滑轮提起50克的钩码,所用的拉力0.26牛。实验结论: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一、填空1、袁隆平是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也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在国际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发明被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2、“多利”于1996年7月5日出生于英国罗斯林研究所,标志着生物技术新时代的来临。2003年2月4日,多利因患严重的肺病而接受“安乐死”,“多利”的死亡反映了当前克隆技术还存在一定的缺陷。3、克隆动物是在没有精子的参与下,由单一的卵子经过人工处理改造并发育到一定时期后,被移植到“代理妈妈”的子宫内,正常发育后产下的动物。它属于无性繁殖。二、选择1、世界上第一只克隆动物是(

)ABCDA克隆羊

B克隆牛

C克隆鼠

D克隆猪2、世界上第一只克隆动物是由(

)科学家完成的。A德国

B美国

C英国

D日本3、在国际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A袁隆平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钱学森4、国际上把杂交水稻当做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称其为(

A“植物克隆技术”

B“生物繁衍新技术”

C“第二次绿色革命”

D“中国的绿色食品”三、判断1、克隆技术只会给人类带来不利的影响。(

)2、袁隆平是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

)3、杂交水稻有效地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4、克隆技术只是一个神话传说而已。(

)5、克隆人体器官技术现在已经成为了现实。(

)6、基因工程技术已成为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

)四、简答1、生物繁殖新技术有哪些?答:①、克隆技术

②、杂交技术

③、转基因技术2、“多利”的诞生过程主要分为哪几步?答:①、从一只白面母绵羊中取出供体细胞。②、从一只黑面母绵羊中取出未受精的无核卵细胞,即受体细胞。③、将供体细胞的核与受体细胞融合,形成胚胎细胞。④、将胚胎细胞转移到一只母绵羊子宫内,发育成小绵羊“多利”。3、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影响?答:有利方面:①克隆人体器官治愈疾病。②拯救濒危动物。③使一片树叶短期内变成一片森林。有害方面:克隆人违背伦理道德,会给人类带来灾难。14

植物的“分身术”

(2011-05-0615:49:32)转载▼标签:

植物的繁殖

枝条

不定根

凤仙花

月季

杂谈分类: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一、填空1、许多植物的生长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2、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后代外,也可以用根、茎、叶等器官来繁殖后代。用茎繁殖常用的方法有扦插、压条等。3、扦插是剪取植物的一段枝条,把枝条的剪口部分插入湿润的土壤中。不久,地下部分长出不定根,地上部分发芽,最后长成一株植物。4、压条是把枝条从植株上弯下来,再把纸条中部的树皮剥掉下部半圈,然后把它埋进土壤中,让枝条的顶端露出地面。等枝条生出不定根并长出新叶以后,再将其与母体切断。二、选择1、植物用茎繁殖常用的方法有(

)①嫁接

②压条

③扦插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2、下列植物靠种子繁殖的是(

)A小麦

B草莓

C月季

D柳树3、下列植物靠枝繁殖的是(

)A凤仙花

B月季

C甘薯

D玉米4、靠压条法来繁殖新后代的植物是(

)A天竺葵

B葡萄

C凤仙花

D月季三、判断1、动物与植物的繁殖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2、甘薯只能靠根繁殖后代。(

)3、所有植物都会开花并结果。(

)4、多数绿色开花植物不能通过种子进行繁殖。(

)5、有的植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繁殖下一代。(

)四、连线秋海棠

甘薯马铃薯

草莓

月季

向日葵

大蒜

小麦

辣椒

种子

叶三、简答:1、你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有哪些吗?答:①用根繁殖

②用茎繁殖

③用叶繁殖

④用种子繁殖2、一棵树上能结出不同的果实吗?请写出你的想法。答:能。用嫁接的方法把一种水果的枝条嫁接到另一种水果树上。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答:大部分野草是靠种子或者根繁殖的。大火仅仅烧掉了地上枯萎的部分,没有烧掉所有的种子和根。所以当春天暖和的时候,野草又生根发芽了。13

果实是怎样形成的

(2011-05-0615:48:34)转载▼标签:

子房

果实

花粉粒

受精卵

雌蕊

杂谈分类: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一、填空1、果实的共同特征是:都有果皮和种子。2、植物花蕊中的雄蕊产生的花粉粒,落到雌蕊的柱头上,使雌蕊子房里的受精卵受精,受精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子房和其他结构发育成果实。3、在自然条件下,植物传粉包括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形式。4、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的是(

)二、判断1、传粉的媒介主要有昆虫和风。(

)2、蜂鸟能传播花粉。(

)3、蜗牛不能传播花粉。(

)4、有些植物能通过水进行传粉。(

)5、在自然条件下,植物都是自己给自己传粉的。(

)6、胚被损坏的种子是不能萌发的。(

)三、分类下列属于果实的是:

土豆、梨、地瓜、西红柿、藕、香蕉、草莓、桃、西瓜、猕猴桃、胡萝卜、核桃、栗子四、简答题1、果实是怎样形成的?答:①花药上的细胞产生花粉粒。

②花粉落到柱头上。③精子穿过花粉管,与卵细胞融合。④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⑤子房和其他结构发育成果实。2、选择一朵还没开放的丝瓜雌花,用塑料袋将这朵花罩起来,过一段时间后,这朵花能否结出果实?为什么?答:不能结出果实。因为雄蕊产生的花粉粒不能到达雌蕊的柱头上,精子不能与卵细胞融合,所以不能结出果实。3、用塑料大棚种植水果的果农,都喜欢在大棚内养几箱蜜蜂,这是为什么?答:蜜蜂可以为果树传粉,提高授粉效果。1

食物到哪里去了

(2011-04-1910:07:32)转载▼标签:

杂谈分类: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一、填空1、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2、嚼馒头时,感觉有点(甜),是因为(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3、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有(口腔)、(食道)、(

胃)、(

小肠)、(

大肠)、(直肠

)、(

肝)、(

胆)、(胰)。4、食物的消化,一靠(牙齿的咀嚼)和(胃的蠕动),将食物(粉碎);二靠(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的帮助,把食物变成(可以被吸收的成分)。5、人体内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液有(胃液)、(

肠液)、(

胆汁)、(胰液)。6、食物中的(

蛋白质

)、(

脂肪)、(淀粉

)等营养成分在人体内不断地被(

分解

)、(

燃烧

),提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同时生成(

二氧化碳

)、(

)、(

尿素

)等。7、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是(小肠)。8、食物在(胃)里被(研磨)和(分解)。二、判断1、唾液中的消化酶可以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2、吃饭时看书、看电视对消化系统没有影响。(×)3、吃饭时要细嚼慢咽,有利于食物的消化。(

)4、我们应该做到不挑食、合理营养。(

)5、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在小肠内被吸收。(

)6、口腔只是食物的通道,食物在口腔中并不消化。(

×

)7、食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

)8、加工食品能长期保存,所以我们应该多吃。(

×

)9、大多数食物是在口腔中被消化的。(

×

)10、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

)三、选择1、检验唾液消化淀粉的试验中,用到的药品是(

C

)A煤油B酒精C碘酒2、食物经过食道来到(

C

)A胃B肝C小肠3、下列哪种做法不利于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的功能?(C)A吃饭定时定量B吃饭后不立即运动C边看电视边吃饭4、边看书边吃饭会(

B

)A分散精力,使饭粒进入气管B减少消化液的分泌,影响食物的消化C帮助记忆四、简答1、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

①不挑食②定时定量③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④饭前便后要洗手⑤吃饭时不要看书、看电视⑥饭后不要剧烈运动2、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3、说一说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路线?口腔、食道、

胃、

小肠、

大肠、直肠

、肛门4、食物在人体内是怎样被消化的?食物的消化,一靠牙齿的咀嚼和胃的蠕动,将食物粉碎;二靠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的帮助,把食物变成可以被吸收的成分。5、将一块馒头放入口中咀嚼,你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嚼馒头时,感觉有点甜,是因为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五、实验1、设计实验证明:唾液能把淀粉变成麦芽糖实验材料:淀粉液、试管、碘酒、滴管、温水、水槽实验过程:①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②将两支试管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没加唾液的淀粉液变成了蓝色;加入唾液的淀粉液变成了蓝色。实验结论:唾液能把淀粉变成麦芽糖。2、把一份米饭放在一个小盘里,把咀嚼后的另一份米饭放在另一个小盘里,分别滴上一滴碘酒,我们发现

没加唾液的淀粉液变成了蓝色;加入唾液的淀粉液变成了蓝色,这是因为淀粉遇碘变蓝色,这个实验说明唾液能把淀粉变成麦芽糖。2

我们的呼吸

(2011-04-1910:05:40)转载▼标签:

杂谈分类: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一、填空1、(

呼吸

)意味着(

生命

)的存在,没有人可以在停止(呼吸)的情况下存活很长时间。2、我们吸进和呼出的气体(

不同

)。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二氧化碳)多,(氧气)少。3、吸气的顺序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5、呼吸器官主要有(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6、人体进行气体交换是在(肺)中进行的。7、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8、呼吸是人体吸取(

氧气

)、呼出(二氧化碳

)的过程。9、(消化器官)吸收的(养料)与(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在人体中(“燃烧”),释放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10、把点燃的火柴放入呼出的气体中,发现(火柴燃烧变弱,并很快熄灭了)。二、判断1、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我们呼出的气体里面氧气的量减少了。(

)3、人呼出的气体主要是氧气。(

×

)4、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人在吸气时,胸部会扩张。(

)6、在空气污染的地方生活,呼吸系统会受损害。(√)7、人在运动时呼吸会加快。(√)8、少量吸烟,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9、人们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相同。吸烟者得呼吸系统疾病的机率比不吸烟者要高。(√)10、人吸进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三、选择1、人体吸进与呼出气体的过程是(

A

)A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B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支气管—气管—鼻C鼻—咽—喉—支气管—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2、下列气体能支持燃烧的是(

C

)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氧气3、下列不是呼吸器官的是(

A

)A食道

B鼻腔

C气管4、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A

)A二氧化碳

B氢气

C氧气5、咳嗽大多是异物进入了(

C

)A鼻

B喉

C气管

6、吸烟会损害人的(

C

)。A心脏

B胃

C肺四、简答1、怎样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①不吸烟。②要注意环境卫生。③寒冷的冬天要戴口罩。④积极参加体育锻炼。2、呼吸器官主要有哪些?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3、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右图)

3、说一说吸烟对呼吸器官的危害有哪些?①吸烟会引起肺部病变。②吸烟会导致气管炎。③吸烟会造成肺气肿。④吸烟会引起喉癌。4、小实验:用一根吸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你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人体呼出的气体里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

心脏和血管

(2011-04-1910:02:39)转载▼标签:

健康

心脏

心跳

体育锻炼

呼吸器官

杂谈分类: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一、填空

1、人在(

情绪激动

)、

从事体力劳动

参加体育运动

时,心跳会明显加快。人体某一器官发生病变,也常会使心跳发生

快慢、强弱

的变化。2、不同年龄的人,心跳会有

不同

。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

60~100

次。3、心脏位于

胸腔左侧

。它的形状像一个

倒置的梨

的梨,上

下小

,大小和自己的

拳头

差不多。心脏内部有

个腔,分别是

左心房

右心房

左心室

右心室

。4、血管是

血液

全身

循环时所经过的

管状构造

,它遍布人的全身。血管分为

动脉血管

静脉血管

毛细血管

。5、心脏总是在有规律的

收缩

舒张

。收缩时,把血液压入

动脉血管

;舒张时,让血液从

静脉血管流回

心脏

。心脏每

收缩和舒张

一次,我们就能感觉到心跳一次。6、

血液

把消化器官吸收的

养料

和呼吸器官吸收的

氧气

运送到

全身各处

,又把全身各处产生的

二氧化碳

等废物运走,交给

呼吸器官

排泄器官

排除体外。二、判断题

1、心脏在我们的腹腔左侧。(

×

)2、所有人的心跳次数都是相同的。(

×

)3、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绪状态和运动状态,心跳速度相同。(

×

)4、人在情绪激动时,心跳会明显加快。(

)5、脉搏的跳动是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

×

)6、活动量越大,越有利于提高身体素质。(

×

)7、心脏不停地收缩和舒张,从而推动全身的血液不停地流动。(√

)8、在动脉中流动的血液含氧气丰富。(

×

)9、体育运动员每分钟心跳次数要比一般人的少。(√

)10、心跳速度越慢越好,肺活量越大越好。(

×

)11、多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品,对我们的心脏和血管都有好处。(×)12、少量饮酒,少吸烟,可以增强心脏功能。(×)13、心脏位于胸腔正中间。(×)14、我们的脊髓也可以发布简单的命令。(√)15、人体心脏的跳动次数是不变的。(×)三、选择题1、身体内分布最广的血管是(

C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2、以下关于体育锻炼的认识,不科学的是(

B

)A体育锻炼要长时间坚持

B体育锻炼时间越长越好

C体育锻炼不仅使人的肌肉更结实,还有利于心脏健康。3、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

B

)次A80—120

B60—90

C

60—1004、一天体育课上,李晓明跑完一千米后坐下休息时,听到胸腔(

A

)的心脏“扑哧、扑哧”跳动的声音。

A

左侧

B

右侧

C中间5、静脉里面是(

C

)A静脉血

B动脉血

C不一定6、血液循环的发动机是(

A

)A心脏

B血管

C脑7、心跳不加快的是(

C

)A情绪激动

B体育锻炼

C睡觉8、人体内血液的动力来自(

D

)A血压

B脉搏

C地心引力

D心脏收缩四、简答题1、血液在身体内是怎样循环的?对生命活动有什么作用?心脏总是在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

。收缩时,把血液压入动脉血管

;舒张时,让血液从静脉血管流回心脏。心脏不停的收缩和舒张,从而推动全身的血液不停的流动。血液把消化器官吸收的养料和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运送到全身各处,又把全身各处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交给呼吸器官、排泄器官排除体外。2、我们常听说“60岁的人30岁的心脏,30岁的人60岁的心脏”,这种现象是怎样造成的?

3、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哪些?怎样保护我们的心脏和血管呢?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①科学饮食,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品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③不吸烟,不饮酒④⑤⑥4、测一测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的心跳,你有什么发现?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的心跳都不相同;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60~100次;新生儿心跳很快,每分钟达140次;成年人中女性比男性心跳稍快。5、心脏跳动与哪些因素有关?①性别;②年龄,③状态;6、心脏的构造

4

脑与神经

(2011-04-1910:00:59)转载▼标签:

宋体

神经中枢

神经系统

大脑

部位

杂谈分类: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一、填空题1、脑是人体的

,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神经是人体的

,能把人体各部分获得的信息及时报告给

,并能把

下达的命令传达给

。2、大脑内的神经中枢包括

等。3、神经系统包括

。4、盲人看不到五彩缤纷的世界是由于他们的

神经系统出现问题,但他们的耳朵比一般人的灵敏是由于他们的

神经系统比正常人的发达。二、判断题1、脑下达的命令通过神经系统传达给人体各部分也需要一定时间(

)2、科学的反复练习,可以提高大脑的反应能力。(

)3、盲人只能通过语言传递信息。(

)4、手语是聋哑人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

)5、当人体的某个神经中枢受损时,人体会强化其他神经中枢的作用来弥补。(

)6、头脑越用越灵活,所以我们不能休息,要坚持学习。(

)7、只有休息好,才能工作好。(

)8、为了做到科学用脑,我们可在一节语文课后安排一节音乐课。(

)9、大脑只有不断使用,才能变得灵活聪明。(

)10、聋哑人主要靠手语传递信息。(

)11、不同人的大脑反应速度是相同的。(

)12、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越用越灵活。(

)13、盲人的触觉非常敏感。(

)三、选择题1、下面哪种说法不科学(

)A长时间读书写字

B合理安排作息时间C一节语文课后安排一节音乐课2、一个大脑功能正常的人,某个部位瘫痪,而其他部位正常,造成那个部位瘫痪的可能原因是(

)A大脑所传出的信息始终绕过瘫痪部位

B瘫痪部位的神经线坏掉了C瘫痪部位没有信息反馈给大脑。四、简答题1、长时间读书、写字、思考问题,常会感到头晕、头疼、头脑不灵活。这是为什么呢?怎样做到科学用脑?

2、在“抓尺子”游戏中,我们的脑与神经是怎样工作的。

3、学校的课程表为什么要将各科间隔安排?

4、认识脑的构造

分享:

\o"分享到新浪微博"\o"分享到微信"\o"分享到QQ空间"\o"分享到豆瓣"2喜欢0赠金笔5

凸透镜

(2011-04-1909:58:40)转载▼标签:

宋体

凸透镜

放大镜

蜡烛

老花镜

杂谈分类: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一、填空1、像放大镜这样

边缘薄

中间厚

透明

镜片,称为凸透镜

。2、凸透镜有

放大

聚光

成像

的作用。3、放大镜包括

镜片

镜框

镜柄

3部分。4、有凸透镜装置的物体有:

放大镜

老花镜

照相机

等。5、凸透镜放大的倍数与凸透镜的

凸度

有关,

凸度

越大,放大的倍数越大。6、利用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

倒立

的。7、凸透镜的种类有

双凸

平凸

等。8、用放大镜看报纸上的字,发现字比原来变

了。二、判断题1、不能用激光灯照射眼睛。(√)2、用凸透镜看太阳会发现太阳很美丽。(

×

)3、放大镜就是凸透镜。(√

)4、阳光经过凸透镜后会改变方向。(

)5、使用放大镜时不能用手摸镜片。(

)6、不要用凸透镜看太阳,否则会灼伤眼睛。(

)7、凸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

)8、在没有光的情况下,凸透镜也能成像。(

×

)9、要让蜡烛火焰的像呈现在纸屏上,蜡烛、凸透镜、纸屏要摆放在一条直线上。(√

)10、当放大镜离蜡烛远离纸屏近时,成的像是缩小的、倒立的像。(√)11、小水滴就是一个凸透镜。(√)三、选择1、照相机中装有凸透镜,利用了它的(

C

)作用。A放大

B聚光

C成像2、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成的像是(A

)的像。A放大

B缩小

C等大3、(

C

)可以做放大镜。A烧杯

B装满水的长方体鱼缸

C装满水的烧瓶四、问答题1、你能用什么方法做个凸透镜?说一说。①把冰块磨成边缘薄、中间厚的形状;②在玻璃片上滴上一滴水;③在透明的玻璃瓶里装满水。2、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凸透镜?分别用了它的什么作用?①放大镜,放大作用②老花镜,聚光作用③照相机,成像作用④望远镜,成像作用⑤显微镜,放大作用。3、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凸透镜?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便利?①放大镜,放大物体②老花镜,纠正老花眼③照相机,照相④望远镜,看清远处物体⑤显微镜,看清细微物体。4、有一支探险队,在南极遇到了特大暴风雪。等到风停雪止队员们才发现,存放火柴、望远镜等物品的袋子被暴风雪刮走了。在零下几十度的气温下,所有的食品都冻得像石头一样坚硬。正当大家万分着急的时候,一位知识渊博的队员想办法取到了火。请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猜想一下,他是怎样取火的?其中运用了什么科学道理?将冰块磨光成一面凸透镜的形状,来聚光点燃易燃物。利用凸透镜聚光的原理。五、实验1、实验名称:凸透镜成像实验实验材料:蜡烛

、凸透镜、纸屏、火柴、支架实验过程:把点燃的蜡烛、凸透镜、纸屏依次放在同一条直线上,高度要一致,调整距离,观察现象。实验现象:①当凸透镜离蜡烛远、离纸屏近时,所成的像倒立、缩小、清楚。②当凸透镜离蜡烛近、离纸屏远时,所成的像倒立、放大、模糊。2、如果下面蜡烛的像能够成在纸屏上,它可能会形成什么样的像?请你在纸屏上画出观察到的蜡烛火焰的像。

6.照相机和眼睛

(2011-04-1909:55:48)转载▼标签:

育儿

视网膜

照相机

晶状体

正立

杂谈分类: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一、填空1.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

镜头

,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

胶片。2.来自物体的光通过

瞳孔、

晶状体

视网膜

上形成物体的倒像

。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即把光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这些物体了。3、来自物体的光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倒像,

人脑

能自动地调节倒立的视觉信号,形成

正立

的视觉。

4.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是由瞳孔、

晶状体

视网膜

视神经

四部分组成的。5、照相机是利用

凸透镜成像

的原理制成的。6、瞳孔能够扩大或缩小。光线强时,瞳孔缩小;光线弱时,瞳孔扩大。二、选择1、照相机的胶片相当于眼睛的(

C

)A瞳孔

B晶状体

C视网膜2、来自物体的光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

A

)A倒像

B正像

C不一定3、能调节和控制光线进入眼睛多少的是(

A

)A瞳孔

B晶状体

C视网膜

D视神经4、长有复眼的动物是(

B

)A青蛙

B蜜蜂

C蛇三、判断1、凸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

√)2、不同动物的眼睛构造是不同的。(√

)3、视网膜的作用是聚光。(

×)4、视网膜上成的像是物体的正立的像。(

×)5、眼睛和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相同的。(

√)6、照相时,要把物体的像照得大一些,镜头与物体应近一些。(√)7、我们看到的物体都是正立的,这是人脑自动调节的结果。(√)8、动物眼睛的构造与人的眼睛完全相同。(×)9、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节。(√

)10、在照相机取景器中物体的像是正立的,说明照相机中没有安装凸透镜。(×)

四、简答1、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倒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即把光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这些物体了。2、照相机里的像是倒立的,为什么我们的眼睛看见的像不是倒立的呢?来自物体的光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倒像,人脑能自动地调节倒立的视觉信号,形成正立的视觉。3、你在制作照相机是用到了哪些材料?你是怎样制作的?材料:凸透镜、两个能正好套在一起的纸盒、半透明纸、剪刀、胶水制作方法:①两个能正好套在一起的纸盒,去掉纸盒的两端;②将凸透镜粘在一个纸盒的一端,将纸屏粘在另一个纸盒的一端;③把两个纸盒套在一起,使其可以自由前后推动,任意调节焦距。一个照相机就做好了。4、结合照相机的构造,分析人眼能看到物体的科学原理。人眼就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胶片,瞳孔相当于光圈。周围物体发生的光或反射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倒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即把这些信号报告给大脑,人脑能自动调节倒立的视觉信号,形成正立的感觉,我们就看见物体了。5、你知道哪些眼睛特殊的动物,给同学们讲讲。①蜜蜂、苍蝇、蜻蜓等昆虫的眼睛是复眼,能形成多张像。②青蛙的眼睛向外突出,视野开阔,有利于观察。6、眼球的构造。分享:

\o"分享到新浪微博"\o"分享到微信"\o"分享到QQ空间"\o"分享到豆瓣"7、保护眼睛

(2011-04-1909:54:40)转载▼标签:

育儿

晶状体

凸度

眼部疾病

物体

杂谈分类: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一、填空1.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

肌肉调节

的。肌肉

收缩,晶状体的凸度

变大,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的凸度

变小,眼睛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2.如果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牵引晶状体的肌肉总是处在

紧张状态

,就会疲劳,失去

调节能力,看远处的物体就会模糊,这就是近视。二、选择1、我们儿童常患的眼部疾病是(A)A近视B沙眼C白内障3.近视眼和老花眼主要是(

A

)有了毛病。

A.晶状体

B.视神经

C.瞳孔2、近视是由于(

A)有病变引起的。A.晶状体

B.视网膜

C.瞳孔3、近视眼看不清(A)的物体。A远处B近处C黑暗处4、老花眼配戴(B),近视眼配戴(

A)。A凹透镜B凸透镜三、判断1、躺在床上看书更舒服。(×)2、远视和近视都是眼部疾病。(√)3、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可以在行驶的车上看书。(×)4、近视眼镜是凸透镜。(×)5、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节。(√)6、我们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的凸度变大。(×)7、在行驶的车上看书眼睛容易疲劳。(√)8、人的左眼与右眼视力一定相同。(×)9、激光灯可以照射眼睛。(×)10、双眼视力优于单眼视力。(√)11、生活在草原地区的牧民视力比较好,没有人患眼病。(×)四、简答1、眼睛常患的疾病有哪些?近视、沙眼、白内障、青光眼、老花眼、角膜炎这些眼部疾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些眼部疾病有的是眼睛本身就发生了病变;有的是感染了病菌或病毒造成的;更多的是不注意用眼卫生或一些不良习惯造成的。2、为什么我们正常人的眼睛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人的眼睛是靠自动调节晶状体的凸度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肌肉收缩,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的凸度变小,眼睛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3、人的眼睛中的晶状体是怎么变大或变小的呢?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肌肉收缩,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的凸度变小,眼睛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4、什么是近视?(近视是怎么造成的?)如果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牵引晶状体的肌肉总是处在紧张状态,就会疲劳,失去调节能力,看远处的物体就会模糊,这就是近视。5、生活在草原地区的牧民为什么视力比较好?因为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视野比较开阔,光线比较好,经常能够远眺,所以视力比较好。6、说一说怎样保护我们的眼睛?①避免眼睛受到外伤;②避免眼睛疲劳过度;③避免传染性眼病的侵扰;④改变生活中不良的用眼习惯;⑤补充有益于眼睛的食物,增强体质;⑥不要长时间看电视、电脑;⑦不要在行驶的车上看书;⑧遇到刺眼的亮光要戴防护罩;⑨看书、学习不要离书本太近;⑩坚持做眼睛保健操。7、说说你是怎么预防近视的?①补充有益于眼睛的食物,增强体质;②不要在强光或弱光下看书写字;③不要在行驶的车上看书;④看书、学习不要离书本太近;⑤不要长时间看电视、电脑;⑥坚持做眼睛保健操。8

潜望镜的秘密

(2011-04-1909:52:43)转载▼标签:

潜望镜

平面镜

牙膏盒

美工刀

双面胶

杂谈分类: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一、填空题1、潜望镜是军事上用于

侦察

的仪器。利用潜望镜能在隐蔽的地方能清楚的看到敌人阵地的情况。2、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能改变

光的传播路线

的原理制成的。3、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反光

的原理制成的。4、制作潜望镜需要的材料有

牙膏盒

、双面胶

美工刀

、2块平面镜片。5、潜望镜的内部有两块里面斜角呈45°放置的平面镜。二、选择1、制作潜望镜需要(

A)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凹透镜2、潜望镜常用于(B

A飞机

B潜水艇

C坦克3、用潜望镜可以从它下面的孔看到上面孔外面的景物,这说明(C)A光可以曲线传播

;B光是可以斜射的,通过光的斜射可以改变光的前进方向;C镜子能反射光,通过光的反射可以改变光的前进方向;D光经镜面反射后,可以曲线传播。4、

潜艇里的人通过潜望镜观察海面上的人的像是(C

)A变大

B变小

C等大5.制作一架潜望镜最少需要(

B

)块镜片。A.3

B.2

C.46.某同学想看到自己脑后的头发,他需要(

C

)面镜子。A.1

B.3

C.2三、判断1、我们制作潜望镜要尽量选择废旧材料。(√

)2、潜望镜在军事上用途很大。(√)3、潜望镜运用了平面镜反光的性质。(√

)4、利用潜望镜能从桌子下方看到桌子上面的东西。(√

)5、制作潜望镜至少需要2个平面镜。(√

)6、晚上,小明利用潜望镜观察天上的星星。(×

)7、平行的一束光经过潜望镜后聚焦成一点。(×

)四、简答1、制作潜望镜制作材料:3个牙膏盒盒

、双面胶

、胶带、剪刀、美工刀

、2块平面镜、制作步骤:①将一个牙膏盒从中间剪开,再剪出插平面镜的口。②插入平面镜,呈45°固定住。③在另一个牙膏盒两面各剪一个洞。④把牙膏盒拼插在一起,粘好,一个潜望镜就做好了。2、潜望镜是利用的什么原理制成的。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反光

的原理制成的。3、说一说潜望镜的作用?利用潜望镜能在隐蔽的地方清楚的看到不能直接观察或危险的地方。五、画图题画出潜望镜的简图

9

神奇的眼睛

(2011-04-1909:48:33)转载▼标签:

f7

眼睛

杂谈分类: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一、填空题1、观察一些微小的生物可以借助显微镜来观察。2、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察远距离物体的光学仪器。3、生命探测仪可以探测废墟下的幸存者。4、哈勃望远镜可以观测宇宙中遥远的星系。5、电子胃镜主要由内镜、视频处理器和电视监视器三部分组成。它有储存、摄影等功能。6、制作望远镜,至少需要2种镜片:凸透镜、凹透镜。7、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研究出很多“眼睛”。例如商场里的电子验钞机,医院里有电子胃镜、CT扫描仪等,地震现场有生命探测仪,路口有电子监控器,太空有哈勃望远镜。它们为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二、选择1、检测胃的病变,可以使用(

A

)A

电子胃镜

B

CT扫描仪

C

听诊器2、专门用来识别钞票真伪的仪器是(

C)A放大镜

B显微镜

C电子验钞机3、用(

C)可以看到水中有很多微生物。A放大镜

B望远镜

C显微镜4、把凸透镜和凹透镜组合在一起形成了(B

)A显微镜

B望远镜

C放大镜三、判断1、人类发明的“眼睛”扩大了人类的视野。

)2、生命探测仪在汶川大地震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3、使用人类发明的眼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4、一杯清澈的水是非常干净的,里面没有任何生物。(

×

)5、哈勃望远镜是人类安放在太空中的“眼睛”。

)四、简答1、人类发明了哪些“眼睛”?各有什么作用?①生命探测仪可以探测废墟下的幸存者。②哈勃望远镜可以观测宇宙中遥远的星系。③电子胃镜可以检测胃的病变。④CT扫描仪可以检测胃的病变。⑤电子验钞机能识别钞票的真伪。⑥电子监控中心可以监控城市交通情况。2、电子胃镜由哪几部分组成?电子胃镜的功能是什么?电子胃镜主要由内镜、视频处理器和电视监视器三部分组成。电子胃镜有储存、摄影等功能,便于会诊及保存资料。3、医生是如何利用电子胃镜的?医生通过将一条装有摄像头的纤细、柔软的管子伸入胃中,可获得高清晰度的胃部图像,能直接观察到被检查部位的真实情况,有利于诊断疾病和开展各种内镜下治疗10.种子发芽了

(2011-04-1909:42:52)转载▼标签:

种子发芽

大豆种子

棉纱布

瓷盘

水分

杂谈分类: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一、填空

1.种子发芽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空气、

水分

适宜的温度。2、小明将一种名贵的花的种子种在花园里,为了使种子发芽生长,除了合适的温度外,小明还要给种子适量的水

。3、农民伯伯一般在春天播种是因为

春天有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4、播种后下了一场雨,种子很快发芽了,这是因为

种子发芽需要水

。5、种子发芽的过程是:种子吸水(膨胀),种皮胀裂,长出(幼根),再长出(幼芽)。二、判断1、不管什么植物的种子,都有胚根和胚芽。(√)2、把种子放进盛满水的杯子里,就会发芽生长。(×)3、冬季生豆芽时必须把盛豆子的容器放在温暖的地方,这说明豆子萌发只需要温度。(×)4、种子不管在什么条件下都能发芽。(×)5、同一粒种子,在不同条件下其发芽的时间是不同的。(√)6、放在暗室里的种子不会发芽。(√)7、放在真空袋中的种子不会发芽。(√)8、水越多,阳光越充足,植物生长得越好。(×)三、选择1、种子的最主要部分是(C)

A胚根B胚芽C胚2、在(A)的条件下,最容易使种子发芽。A阳光温和、土壤湿润B寒冷干燥C阳光曝晒、土壤干燥D土壤含水过多3、家中粮仓里储存的粮食一般不会发芽,主要是缺少(C)A温度B空气C水D土壤4、种子发芽需要(C)。

水分②土壤③空气④温度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5、

下边的两组种子,哪一组会发芽呢?(

B

A.左边的种子能发芽B.右边的种子能发芽C.都不能发芽

D.都可以发芽四、简答、实验与画图1、一粒完整的种子一般包括哪几部分?胚、胚乳和种皮三部分2、为了探究种子发芽的所需条件。春天,小明将一粒种子种在有干燥土壤的甲杯中,另外两粒分别种在装湿润土壤的乙、丙两只杯中。小明将甲乙两只杯子放在有阳光的阳台上,丙杯放在冰箱里。最终只有乙杯子里的种子发芽。比较甲乙两只杯子你能得到什么结论?比较乙丙呢?比较甲乙两只杯子,能得到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分。比较乙丙两只杯子,能得到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3、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4、研究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实验材料:大豆种子、水、棉纱布、两个瓷盘。实验过程:①在两个瓷盘里分别放入相同数量的大豆,一个有适量的水,一个没水。②把两个瓷盘放在室内温度适宜的地方,有水瓷盘内的大豆用棉纱布盖上。③每天观察并做好记录。实验现象:几天后,有水环境中的大豆种子发芽了,无水环境中的大豆种子没有发芽。实验结论:种子发芽需要水。5、研究种子发芽与温度的关系实验材料:大豆种子、水、棉纱布、两个瓷盘。实验过程:①在两个瓷盘里分别放入相同数量的大豆,倒入相同、适量的水,盖上棉纱布。

②把一个瓷盘放在室内温度适宜的地方,另一个放在冰箱冷藏室中。每天观察并做好记录。实验现象:几天后,室温环境中的大豆种子发芽了,冰箱冷藏室中的大豆种子没有发芽。实验结论: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6、研究种子发芽与空气的关系实验材料:大豆种子、水、棉纱布、两个瓷盘、透明塑料袋。实验过程:把浸泡过的大豆种子一份放在常态环境中,另一份密封在透明塑料袋里。每天观察并做好记录。实验现象:几天后,常态环境中的大豆种子发芽了,真空环境中的大豆种子没有发芽。实验结论:种子发芽需要空气。7、大豆种子的结构图。

8、玉米种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