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文科地理期中复习知识点高二文科地理期中复习知识点1自然地理自然地理2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其他恒星系统其他行星系统说明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天体系统之间的关系①③④②总星系其他恒星系其他行星系一、宇宙中的地球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其他恒星系统其他行星系统说3(2)行星际空间条件(1)地球的自身条件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等方面说明地球是一颗存在生命的特殊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一直比较稳定,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安全的行星运行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气温适宜: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为15℃,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有供生物呼吸的大气和大量液态水: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并能吸引住液态水。(2)行星际空间条件(1)地球的自身条件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4(2)维持地表温度,为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提供能量太阳辐射对地球的主要影响(1)人类生产生活的最重要能量来源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太阳能生物能太阳光、热太阳辐射引起大气、水的动能生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间接利用太阳能)化石矿物能风能水能海洋能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2)维持地表温度,为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太阳辐射对5(1)太阳活动主要表现形式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出现的太阳大气层活动周期黑子光球层大约11年耀斑色球层大约11年太阳的大气从里到外分为
光球、色球和日冕。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是黑子和耀斑。(1)太阳活动主要表现形式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出现的太阳大6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降水量与黑子变化有相关性(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③产生“磁暴”④形成极光②扰乱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降水量与黑子变化有相关性(2)太阳活动对7读图说出地球内部圈层的界线与内部结构岩石圈的范围:地壳及地幔顶部读图说出地球内部圈层的界线与内部结构岩石圈的范围:地壳及地幔8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点名称划分主要特点地壳地表至莫霍面①主要由岩石组成②厚度不一,大陆厚,海洋薄地幔莫霍面至古登堡面①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②上地幔存在软流层,是岩浆发源地③地壳与上地幔顶部合称岩石圈地核古登堡面至地心①主要由铁、镍组成②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③外核可能为熔融状态,内核为固态金属球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点名称划分主要特点地壳地表至①主要由岩9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稳定,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方向:自西向东。北:逆时针;南:顺时针。周期:23时56分4秒——1恒星日速度: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角速度:除两极外均为15°/h地球自转的规律地轴北极星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地轴的空间位置10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速度:近日点(1月初)较快;远日点(7月初)较慢。方向:自西向东(同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北:逆时针;南:顺时针)。周期:365天6时9分10秒——1恒星年地球公转的规律远日点近日点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11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23°2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期性往返运动。(365日5时48分46秒)在太阳直射点上,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最多。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的分配,具有回归年的变化23°26′N23°26′S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12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12月22日9月23日3月21日6月22日365日5时48分46秒(1回归年)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规律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周期”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12月22日9月23日3月21日6月2213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远日点近日点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二分二至、公转速度大小三者之间的关系春分夏至春分秋分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段:冬至→春分→夏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段:夏至→秋分→冬至公转速度加快时段:7月初→秋分→冬至→1月初公转速度减慢时段:1月初→春分→夏至→7月初速度渐快速度渐慢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远日点近日点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二分二至、14地球自转地理意义昼夜更替现象地方时的产生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偏移地方时区时晨昏线太阳日地球的形状不是一个正球体(沿着物体前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发生偏转地球自转地理意义昼夜更替现象地方时的产生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偏15昏线太阳平行光线昼半球NS晨线夜半球昼夜更替的周期是24小时,即一个太阳日。昼夜更替:地球不停自转,昼夜不断交替1)晨昏线是过地心的大圆,平分地球。2)晨昏线平面垂直于太阳光线且与纬线圈相交,太阳高度等于0º。3)晨昏线移动方向:自东向西。4)晨昏圈与纬线圈垂直相交则平分所有纬线,即全球昼夜平分。5)晨昏圈与纬线圈斜交,则除赤道外,不能平分所有纬线,即除赤道外,昼夜不等长。昼夜更替的界线:晨昏线(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昏线太阳平行光线昼半球NS晨线夜16时区划分北京时间:东8区中央经线(东经120°线)的地方时。是我国统一使用的时间,首都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区时。时区划分北京时间:是我国统一使用的时间,首都北京所在的东8区17时间越来越晚时间早晚伦敦0时区北京东8区东京东9区华盛顿西5区堪培拉东10区新德里东5区莫斯科东3区旧金山西5区经度每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相邻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时间越来越晚时间早晚伦敦北京东京华盛顿堪培拉新德里莫斯科旧金18区时的计算第一步:求时区差(同减异加)方法:若两地同在东时区或同在西时区,则求时区差用减法(即时区号相减);若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则求时区差用加法(即时区号相加)。第二步:求区时(东加西减)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之东则用“加”,反之,所求地在已知地之西,则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求出的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区时的计算第一步:求时区差(同减异加)19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同一日期,正午太阳高度因纬度不同而不同在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因季节不同而不同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季节更替五带形成正午太阳高度角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同一日期20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12.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2.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22全球各地正午时,物体影子的朝向和长短变化规律:正午可能无日影直射点纬度正午日影缩短为零一天中,正午日影最短,日出日落时(即晨昏线上)日影最长。全球各地正午时,物体影子的朝向和长短变化规律:正午可能无日影23日期节气北半球的昼夜状况极昼、极夜范围3.21昼夜平分。无
3.21—6.22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昼由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极夜由南极点向南极圈扩大。6.22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极昼;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极夜。6.22—9.23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纬度越高,昼越长。极昼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极夜由南极圈向南极点缩小。9.23昼夜平分。无9.23—12.22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纬度越高,昼越短。极昼由南极点向南极圈扩大;极夜由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12.22昼最短夜最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极昼;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极夜。12.22—次年3.21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纬度越高,昼越短。极昼由南极圈向南极点缩小;极夜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昼夜长短的变化日期节气北半球的昼夜状况极昼、极夜范围3.21昼夜平分。无24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23º26´N23º26´S66º34´N66º34´S有极昼极夜有极昼极夜有太阳直射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天文特征气候特征终年炎热四季分明终年严寒四季分明终年严寒五带的划分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2325沉积物变质作用重熔再生风化、侵蚀冷却凝固隆起隆起隆起变质作用变质作用搬运堆积固结成岩重熔再生重熔再生岩石圈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二、岩石圈沉积物变质作用重熔再生风化、侵蚀冷却凝固隆起隆起隆起变质作用26地壳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地壳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注意:①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②已形成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可能形成沉积岩。③已形成的岩石在变质作用下都可能形成变质岩。图解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地壳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27变式法图解岩石圈物质循环变式法图解岩石圈物质循环28
内力作用与地形:褶皱与断层、背斜与向斜、地垒与地堑的判别地质构造判断依据构造地貌实例形态岩层顺序地形成因褶皱背斜上拱中心老,两翼新山岩层上拱而成山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谷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而成谷地向斜下弯中心新,两翼老谷岩层下弯而成谷山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成山岭断层地垒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于两侧上升块状山地华山、庐山、泰山地堑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于两侧下降裂谷、凹陷地带东非裂谷、汾河谷地、渭河平原内力作用与地形:褶皱与断层、背斜与向斜、地垒与地堑的判别29板块构造理论与地质构造1.板块构造理论
(1)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和南极洲板块。
(2)板块构造及地壳运动。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3)板块运动与全球地貌。板块的相对运动引起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板块构造理论与地质构造1.板块构造理论30板块的相对运动对地球面貌的影响举例边界类型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生长边界板块挤压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山脉和高原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青藏高原消亡边界大陆与大洋板块相撞大洋板块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弧或海岸山脉马里亚纳海沟、太平洋西部岛弧、台湾山脉、安第斯山脉板块的相对对地球面貌的影响举例边界类型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31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及分布地区(景观图)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侵蚀作用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红色沙漠”“石漠化”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林仙境)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滨海地带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及分布地区(景观图)外力作用形成的32沉积作用冰川沉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颗粒大、密度大的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风力沉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海浪沉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滨海地带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沉积作用冰川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33地理期中复习(知识点)必修一+必修二课件34大气的受热过程
实质大气能量的转化与传递大气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太阳高度角吸收反射散射气体成份云层杂质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三、大气圈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大能量的转化与传递大气的削弱作用太阳影响到35大气的受热过程地面大气上界①②③④⑥⑤⑦⑧加热地面,地面增温加热大气,大气增温宇宙空间大气的直接热源?地面辐射大气的受热过程地面大气上界①②③④⑥⑤⑦⑧加热地面,地面增温36(1)热力环流成因与现象
冷热不均热力环流表现山谷风海陆风城市热岛温度差异气压差异不同纬度不同下垫面气温与气压的关系范围不等表现温度差异气压差异不同纬度气温与气压的关系范围不等37地理期中复习(知识点)必修一+必修二课件38地转偏向力风向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北半球,高空中的风10101008100610041002(hPa)水平气压梯度力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北半球高空)地转偏向力风向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高空中39摩擦力风向101010081006100410021000998(hPa)998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考虑摩擦力)摩擦力风向101010081006100410021000940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东北信风带24副极地低压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76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1358910三圈环流(2)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东北信风带24副极地41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东北信风中纬西风极地东风东南信风中纬西风极地东风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4223°26´N23°26´S66°34´S66°34´N0°北半球的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ABCDEFG23°26´N23°26´S66°34´S66°34´N0°43(3)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
(2)南半球:海洋面积广,气压带成带状分布
亚洲大陆北太平洋北大西洋1月
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低压7月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高压夏季:副热带高压带被切断,亚欧大陆形成亚洲(印度)低压冬季:副极地低压带被切断,亚欧大陆形成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3)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44亚洲季风1月7月季风环流亚洲季风1月7月季风环流45季风环流分布:亚洲东部和南部。
成因
冬季风
夏季风
主要分布地区
风向
强弱性质风向强弱性质东亚季风南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西北风东北风较强较弱寒冷干燥干燥东南风西南风较弱较强高温湿润十分湿润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地我国西南地区、印度和缅甸一带季风环流分布:亚洲东部和南部。46有利于降水不利于降水气压带低气压带高气压带风带中纬西风带信风带、极地东风带季风环流夏季风(海风)冬季风(陆风)大陆沿海内陆(4)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有利于降水不利于降水气压带低气压带高气压带风带中纬西风47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西风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和东风带赤低和信风交替控制副热高压和西风交替控制内陆?温带季风环流亚热带季风环流热带季风环流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西风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和东48锋面系统冷锋暖锋气压系统低气压高气压气旋反气旋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准静止锋气团冷气团、暖气团海洋性气团、大陆性气团锋面系统冷锋暖锋气压系统低气压高气压气旋反气旋几种重要的天气49我国典型的天气冷锋暖锋天气变化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气温高、气压低、晴朗气温低、气压高、晴朗阴雨、大风、降温阴雨天气气温降低、气压升高、晴朗气温升高、气压降低、晴朗冷锋与暖锋对天气影响的比较:冬季:寒潮春季:北方的大风或沙尘暴夏季:北方暴雨
冷锋暖锋明显的暖锋在我国出现的较少,一场春雨一场暖我国典型的天气冷锋暖锋天气变化过境前50类型气压状况近地面气流状况天气特征我国典型的天气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低压高压由四周向中心流入,北逆南顺由中心向四周流出,北顺南逆上升下沉阴雨晴朗干燥台风(夏秋)冬季:干冷(气旋)(反气旋)中心低四周高中心高四周低低压与高压系统的主要特征(归纳)夏季:伏旱秋高气爽低压与高压是相对于气压状况而言、气旋与反气旋是相对于气流运动状况而言类型气压近地面气流状况天气我国典型的天气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低压51北半球海平面等压线示意图晴朗高气压低气压阴雨高气压低气压冷锋暖锋冷锋暖锋冷空气锋面气旋高气压(反气旋)北半球海平面等压线示意图晴朗高气压低气压阴雨高气压低气压冷锋52
水的运动水的运动(自然过程)水循环
洋流
地理意义知识运用世界洋流的分布大气运动三圈环流全球风带知识结构水循环与洋流四、水圈水的运动水的运动(自然过程)水循环洋流53水循环人类活动可施加影响的水循环环节1.意义-------联系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蒸发凝结凝结凝结降水水汽输送降水降水地表径流入渗地下径流蒸发植物蒸腾水循环人类活动可施加影响的水循环环节1.意义-------联542.洋流海洋水的运动海浪、潮汐世界洋流洋流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成因类型分布规律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暖流、寒流南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环流南半球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影响气候渔场成因海洋交通污染扩散利用地图,运用大气环流和地转偏向力的知识记住洋流的分布规律2.洋流海洋水的运动海浪、潮汐世界洋流洋流分布洋流对地理环55(2)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中低纬、中高纬海区洋流流向、寒暖流分布、季风洋流)(1)寒暖流的划分(联系等温线)关于“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注意强调:(2)世界洋流分布规律(1)56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气候: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影响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和上升流形成渔场影响海洋污染: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海洋运输:顺洋流航行省时、省力、省能源;寒暖流交汇常形成大雾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57地理环境整体性地理环境区域差异自然带自然环境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组成要素区域分布差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候生物水文土壤呈带状分布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地带性规律非地带性规律分布规律海拔高度热量水分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渗透五、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地理环境地理环境自然带自然地貌组成要素区域分布差异纬度位置海58地理期中复习(知识点)必修一+必修二课件59图示变化规律成因形成的基础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纬度位置不同引起热量差异海拔高度不同引起水热差异海陆位置不同引起水分差异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到内陆从山麓到山顶热量为基础,水分起一定作用水分为基础,热量有一定影响水热共同作用地域分异规律图示变化规律成因形成的基础纬度经度垂直纬度位置不同引起热量差60人文地理人文地理61人口增长模式决定因素“高高低”模式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类型高出生、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下降、低死亡率“三低”模式地区分布发达国家:“三低”模式发展中国家:过渡模式全球:过渡模式过渡模式高增长阶段增长下降阶段一、人口人口增长模式决定因素“高高低”模式人口出生率人口62概念区别
“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环境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一定区域在一定时期内最大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适度人口规模一、人口概念区别
“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63结合木桶理论,理解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有一个限度,人类活动如果超越这一限度,就会造成种种环境问题。各种资源有各自的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最小的环境承载力。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承载力含义和意义消耗数量取决开发数量取决资源首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环境对人口容纳数量结合木桶理论,理解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有一个限度,人类活64人文地理人文地理65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空间形式国际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因素国内人口迁移定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生态环境因素其他因素一、人口人口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影响人口国内人口迁移定义经济因素政治66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包括
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包括包括社会文化因素生态环境因素其他因素包括
就业机会经济收入
政治迫害国家政策战争民族歧视宗教迫害自然灾害自然环境包括家庭婚姻年龄性别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67人口迁移对迁出区和迁入区的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出区和迁入区的影响68城市空间结构基本类型影响因素发展变化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城市城市个体城市等级体系城市群体城市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大小不同等级城市分布层层嵌套城市数目与相互距离城市体系二、城市城市空间结构基本类型影响因素发展变化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692、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A区域商业付租能力最高、形成商业区;B区域住宅付租能力最高,形成住宅区;C区域工业付租能力最高,形成工业区。地租水平较低,位于中间地带,即有利于上下班,又方便购物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接近最大消费人群工业生产占地较大,地租占成本的比例很高,距市中心远近对工业影响最小,布局在外缘可以降低成本1、三条直线反映:商业用地的地租从市中心到边缘变化最大,住宅次之,工业最小。说明商业受距市中心远近影响最大,住宅次之,工业最小2、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A区域商业付租能力最高、形成商业区;70北京的主要商业区有哪些?分布有什么特点?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商业区位置—主要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处.形态—主要呈点状或条带状。特点—交通便捷,客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北京的主要商业区有哪些?分布有什么特点?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71为了降低成本和保护城市环境,工业企业被迫向城市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交通干线分布为了降低成本和保护城市环境,工业企业被迫向城市外缘移动,趋向72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城市化的阶段特征城市化的地域特征城市发展的规模特征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化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本质内容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提高二、三产业产业的建立和集聚城市化的三个阶段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差异特大城市与城市带发展人口迁移有利影响不利影响环境、交通、就业、社会等问题
解决途径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城市化的阶段特征城市化的地域特征城市发展73地理期中复习(知识点)必修一+必修二课件74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原因起步城市化进程水平发展趋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比较农村人口为生活向城市迁移工业化导致城市化晚早快由快到慢较低较高少数大城市发展速度快,中小城市发展缓慢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外迁,出现逆城市化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原因起步城市化进程水平发展趋势发展中国家与75大城市人口激增,市区地价不断上涨,高中收入阶层追求低密度的独立住宅,汽车的广泛使用,交通网络设施的现代化等原因,促进郊区城市化加快。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工业革命导致大量人口向工矿城市集中,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是近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特征。住宅郊区化引发市区各类部门及工业向郊区迁移,大都市中心区衰落,人口减少,人口向更远的乡村和小城镇,出现大城市带。面对经济结构老化,人口减少,一些城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吸引年轻专业人士和外来移民,实现人口回升。发达国家城市化的不同阶段大城市人口激增,市区地价不断上涨,高中收入阶层追求低密度的独76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自然因素农业地域的形成以种植业为主以畜牧业为主混合农业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因素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地域分布农产品主要特点区位条件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三)农业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世界主要农业地域77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综合分析:结合学过的自然地理知识,通过读图分析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从社会经济因素的市场、经济、技术、劳动力、国家政策入手,考虑市场、交通两个最富有变化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最终确定比较合理的农业区位选择。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综合分析:78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游牧农业迁移农业初步定居农业原始农业稻作农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传统混合农业地中海式农业传统农业现代旱作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大牧场畜牧业市场园艺业现代农业农业发展的三阶段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环地中海时鲜业澳大利亚混合农业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游牧农业原始农业稻作农业传统农业现代旱作79亚洲水稻农业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亚洲季风区主要作物:水稻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主要特点: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水利工程量大高温多雨的气候,适宜水稻生长区位条件:地势低平,适宜水田管理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美、加、阿、澳、俄等国主要作物:小麦、玉米等生产规模大主要特点:商品率高,单产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自然条件优越区位条件: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亚洲水稻农业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亚洲季风区以种植业为主的农80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主要分布:美、澳、阿、新、南非等国主要产品:牛肉、羊毛生产规模大主要特点:商品率高机械化化程度高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质优良区位条件: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劳动力价格低廉交通便利(距海港近)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美五大湖、西欧、中欧、澳、新主要作物:牛奶及其制品等商品率高主要特点: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集约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气候温凉潮湿,适宜多汁牧草成长人口城市众多,市场广阔区位条件:交通运输便利先进的科技大牧场放牧业乳主要分布:美、澳、阿、新、南非等国以畜牧业为主81东水西调东水西调82工业区位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区位因素(影响因素)区位选择(主导因素)工业联系与集聚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工业区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传统工业区新兴工业区(四)工业工业区位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区位因素(83工业的区位选择因素:原材料、运输条件、市场需求、劳动力素质和成本、环境和其他因素。环保对工业区位提出相应要求3、信息的通达性是工业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新因素2、廉价便捷的交通运输区位影响力增强1、原料地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减弱,市场的影响逐渐加强工业主要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发展变化4、劳动力的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增强社会、环境需要的影响1、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集聚因素等2、环境因素: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的污染目标:节省运费、降低成本、保障生产持续发展工业区位选择主要目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工业的区位选择因素:原材料、运输条件、市场需求、劳动力素质和84主导区位因素区位选择原则工业特点主要工业部门(举例)原料接近原料产地市场接近消费市场动力接近能源供应地廉价劳动力接近劳动力充足的地方技术接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发达地区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的成本较高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的成本较高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技术要求较高制糖工业水产品加工印刷工业家具制造业炼铝工业化学工业电子装配厂普通服装制造厂电子工业航天工业工业的主要指向类型及其特点主导区位因素区位选择原则工业特点主要工业部门(举例)原料接近85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工业联系产品方面:上下游、零部件基础设施:信息工业集聚工业地域工业点工业区工业地区低级高级工业城市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工业联系产品方面:上下游、零部件工业集聚86工业企业集聚的主导因素分类主导因素集聚地区集聚目的典型案例利用廉价劳动力利用交通枢纽利用同一种资源利用廉价能源廉价劳动力集中的地区共同利用人力、技术优势、基础设施在港口和铁路枢纽附近运量大,降低成本宝山钢铁、金山石化集中于某一资源基地有利于资源开发德国鲁尔区在廉价能源附近就近获得能源兰州冶金业;广西有色金属多层厂房内有服装、制鞋等多种工厂工业企业集聚的主导因素分类主导因素集聚地区集聚目的典型案例利87其他经济活动工业企业相关企业共享集聚公共设施公共服务节约运输成本、降低能源消耗,集中处理废弃物开展协作,促进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工业选址(随着工业生产的可移动性和灵活性增加)工业集聚的优越性节约生产建设投资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其他经工业相关共集公共设施公共服务节约运输成本、降低能源消耗88高二文科地理期中复习知识点高二文科地理期中复习知识点89自然地理自然地理90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其他恒星系统其他行星系统说明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天体系统之间的关系①③④②总星系其他恒星系其他行星系一、宇宙中的地球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其他恒星系统其他行星系统说91(2)行星际空间条件(1)地球的自身条件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等方面说明地球是一颗存在生命的特殊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一直比较稳定,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安全的行星运行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气温适宜: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为15℃,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有供生物呼吸的大气和大量液态水: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并能吸引住液态水。(2)行星际空间条件(1)地球的自身条件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92(2)维持地表温度,为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提供能量太阳辐射对地球的主要影响(1)人类生产生活的最重要能量来源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太阳能生物能太阳光、热太阳辐射引起大气、水的动能生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间接利用太阳能)化石矿物能风能水能海洋能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2)维持地表温度,为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太阳辐射对93(1)太阳活动主要表现形式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出现的太阳大气层活动周期黑子光球层大约11年耀斑色球层大约11年太阳的大气从里到外分为
光球、色球和日冕。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是黑子和耀斑。(1)太阳活动主要表现形式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出现的太阳大94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降水量与黑子变化有相关性(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③产生“磁暴”④形成极光②扰乱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降水量与黑子变化有相关性(2)太阳活动对95读图说出地球内部圈层的界线与内部结构岩石圈的范围:地壳及地幔顶部读图说出地球内部圈层的界线与内部结构岩石圈的范围:地壳及地幔96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点名称划分主要特点地壳地表至莫霍面①主要由岩石组成②厚度不一,大陆厚,海洋薄地幔莫霍面至古登堡面①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②上地幔存在软流层,是岩浆发源地③地壳与上地幔顶部合称岩石圈地核古登堡面至地心①主要由铁、镍组成②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③外核可能为熔融状态,内核为固态金属球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点名称划分主要特点地壳地表至①主要由岩97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稳定,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方向:自西向东。北:逆时针;南:顺时针。周期:23时56分4秒——1恒星日速度: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角速度:除两极外均为15°/h地球自转的规律地轴北极星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地轴的空间位置98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速度:近日点(1月初)较快;远日点(7月初)较慢。方向:自西向东(同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北:逆时针;南:顺时针)。周期:365天6时9分10秒——1恒星年地球公转的规律远日点近日点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99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23°2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期性往返运动。(365日5时48分46秒)在太阳直射点上,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最多。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的分配,具有回归年的变化23°26′N23°26′S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100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12月22日9月23日3月21日6月22日365日5时48分46秒(1回归年)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规律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周期”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12月22日9月23日3月21日6月2210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远日点近日点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二分二至、公转速度大小三者之间的关系春分夏至春分秋分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段:冬至→春分→夏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段:夏至→秋分→冬至公转速度加快时段:7月初→秋分→冬至→1月初公转速度减慢时段:1月初→春分→夏至→7月初速度渐快速度渐慢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远日点近日点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二分二至、102地球自转地理意义昼夜更替现象地方时的产生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偏移地方时区时晨昏线太阳日地球的形状不是一个正球体(沿着物体前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发生偏转地球自转地理意义昼夜更替现象地方时的产生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偏103昏线太阳平行光线昼半球NS晨线夜半球昼夜更替的周期是24小时,即一个太阳日。昼夜更替:地球不停自转,昼夜不断交替1)晨昏线是过地心的大圆,平分地球。2)晨昏线平面垂直于太阳光线且与纬线圈相交,太阳高度等于0º。3)晨昏线移动方向:自东向西。4)晨昏圈与纬线圈垂直相交则平分所有纬线,即全球昼夜平分。5)晨昏圈与纬线圈斜交,则除赤道外,不能平分所有纬线,即除赤道外,昼夜不等长。昼夜更替的界线:晨昏线(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昏线太阳平行光线昼半球NS晨线夜104时区划分北京时间:东8区中央经线(东经120°线)的地方时。是我国统一使用的时间,首都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区时。时区划分北京时间:是我国统一使用的时间,首都北京所在的东8区105时间越来越晚时间早晚伦敦0时区北京东8区东京东9区华盛顿西5区堪培拉东10区新德里东5区莫斯科东3区旧金山西5区经度每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相邻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时间越来越晚时间早晚伦敦北京东京华盛顿堪培拉新德里莫斯科旧金106区时的计算第一步:求时区差(同减异加)方法:若两地同在东时区或同在西时区,则求时区差用减法(即时区号相减);若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则求时区差用加法(即时区号相加)。第二步:求区时(东加西减)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之东则用“加”,反之,所求地在已知地之西,则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求出的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区时的计算第一步:求时区差(同减异加)107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同一日期,正午太阳高度因纬度不同而不同在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因季节不同而不同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季节更替五带形成正午太阳高度角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同一日期108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092.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2.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110全球各地正午时,物体影子的朝向和长短变化规律:正午可能无日影直射点纬度正午日影缩短为零一天中,正午日影最短,日出日落时(即晨昏线上)日影最长。全球各地正午时,物体影子的朝向和长短变化规律:正午可能无日影111日期节气北半球的昼夜状况极昼、极夜范围3.21昼夜平分。无
3.21—6.22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昼由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极夜由南极点向南极圈扩大。6.22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极昼;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极夜。6.22—9.23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纬度越高,昼越长。极昼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极夜由南极圈向南极点缩小。9.23昼夜平分。无9.23—12.22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纬度越高,昼越短。极昼由南极点向南极圈扩大;极夜由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12.22昼最短夜最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极昼;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极夜。12.22—次年3.21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纬度越高,昼越短。极昼由南极圈向南极点缩小;极夜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昼夜长短的变化日期节气北半球的昼夜状况极昼、极夜范围3.21昼夜平分。无112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23º26´N23º26´S66º34´N66º34´S有极昼极夜有极昼极夜有太阳直射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天文特征气候特征终年炎热四季分明终年严寒四季分明终年严寒五带的划分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23113沉积物变质作用重熔再生风化、侵蚀冷却凝固隆起隆起隆起变质作用变质作用搬运堆积固结成岩重熔再生重熔再生岩石圈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二、岩石圈沉积物变质作用重熔再生风化、侵蚀冷却凝固隆起隆起隆起变质作用114地壳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地壳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注意:①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②已形成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可能形成沉积岩。③已形成的岩石在变质作用下都可能形成变质岩。图解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地壳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115变式法图解岩石圈物质循环变式法图解岩石圈物质循环116
内力作用与地形:褶皱与断层、背斜与向斜、地垒与地堑的判别地质构造判断依据构造地貌实例形态岩层顺序地形成因褶皱背斜上拱中心老,两翼新山岩层上拱而成山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谷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而成谷地向斜下弯中心新,两翼老谷岩层下弯而成谷山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成山岭断层地垒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于两侧上升块状山地华山、庐山、泰山地堑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于两侧下降裂谷、凹陷地带东非裂谷、汾河谷地、渭河平原内力作用与地形:褶皱与断层、背斜与向斜、地垒与地堑的判别117板块构造理论与地质构造1.板块构造理论
(1)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和南极洲板块。
(2)板块构造及地壳运动。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3)板块运动与全球地貌。板块的相对运动引起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板块构造理论与地质构造1.板块构造理论118板块的相对运动对地球面貌的影响举例边界类型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生长边界板块挤压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山脉和高原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青藏高原消亡边界大陆与大洋板块相撞大洋板块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弧或海岸山脉马里亚纳海沟、太平洋西部岛弧、台湾山脉、安第斯山脉板块的相对对地球面貌的影响举例边界类型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119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及分布地区(景观图)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侵蚀作用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红色沙漠”“石漠化”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林仙境)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滨海地带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及分布地区(景观图)外力作用形成的120沉积作用冰川沉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颗粒大、密度大的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风力沉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海浪沉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滨海地带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沉积作用冰川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121地理期中复习(知识点)必修一+必修二课件122大气的受热过程
实质大气能量的转化与传递大气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太阳高度角吸收反射散射气体成份云层杂质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三、大气圈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大能量的转化与传递大气的削弱作用太阳影响到123大气的受热过程地面大气上界①②③④⑥⑤⑦⑧加热地面,地面增温加热大气,大气增温宇宙空间大气的直接热源?地面辐射大气的受热过程地面大气上界①②③④⑥⑤⑦⑧加热地面,地面增温124(1)热力环流成因与现象
冷热不均热力环流表现山谷风海陆风城市热岛温度差异气压差异不同纬度不同下垫面气温与气压的关系范围不等表现温度差异气压差异不同纬度气温与气压的关系范围不等125地理期中复习(知识点)必修一+必修二课件126地转偏向力风向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北半球,高空中的风10101008100610041002(hPa)水平气压梯度力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北半球高空)地转偏向力风向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高空中127摩擦力风向101010081006100410021000998(hPa)998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考虑摩擦力)摩擦力风向1010100810061004100210009128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东北信风带24副极地低压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76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1358910三圈环流(2)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东北信风带24副极地129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东北信风中纬西风极地东风东南信风中纬西风极地东风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13023°26´N23°26´S66°34´S66°34´N0°北半球的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ABCDEFG23°26´N23°26´S66°34´S66°34´N0°131(3)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
(2)南半球:海洋面积广,气压带成带状分布
亚洲大陆北太平洋北大西洋1月
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低压7月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高压夏季:副热带高压带被切断,亚欧大陆形成亚洲(印度)低压冬季:副极地低压带被切断,亚欧大陆形成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3)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132亚洲季风1月7月季风环流亚洲季风1月7月季风环流133季风环流分布:亚洲东部和南部。
成因
冬季风
夏季风
主要分布地区
风向
强弱性质风向强弱性质东亚季风南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西北风东北风较强较弱寒冷干燥干燥东南风西南风较弱较强高温湿润十分湿润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地我国西南地区、印度和缅甸一带季风环流分布:亚洲东部和南部。134有利于降水不利于降水气压带低气压带高气压带风带中纬西风带信风带、极地东风带季风环流夏季风(海风)冬季风(陆风)大陆沿海内陆(4)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有利于降水不利于降水气压带低气压带高气压带风带中纬西风135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西风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和东风带赤低和信风交替控制副热高压和西风交替控制内陆?温带季风环流亚热带季风环流热带季风环流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西风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和东136锋面系统冷锋暖锋气压系统低气压高气压气旋反气旋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准静止锋气团冷气团、暖气团海洋性气团、大陆性气团锋面系统冷锋暖锋气压系统低气压高气压气旋反气旋几种重要的天气137我国典型的天气冷锋暖锋天气变化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气温高、气压低、晴朗气温低、气压高、晴朗阴雨、大风、降温阴雨天气气温降低、气压升高、晴朗气温升高、气压降低、晴朗冷锋与暖锋对天气影响的比较:冬季:寒潮春季:北方的大风或沙尘暴夏季:北方暴雨
冷锋暖锋明显的暖锋在我国出现的较少,一场春雨一场暖我国典型的天气冷锋暖锋天气变化过境前138类型气压状况近地面气流状况天气特征我国典型的天气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低压高压由四周向中心流入,北逆南顺由中心向四周流出,北顺南逆上升下沉阴雨晴朗干燥台风(夏秋)冬季:干冷(气旋)(反气旋)中心低四周高中心高四周低低压与高压系统的主要特征(归纳)夏季:伏旱秋高气爽低压与高压是相对于气压状况而言、气旋与反气旋是相对于气流运动状况而言类型气压近地面气流状况天气我国典型的天气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低压139北半球海平面等压线示意图晴朗高气压低气压阴雨高气压低气压冷锋暖锋冷锋暖锋冷空气锋面气旋高气压(反气旋)北半球海平面等压线示意图晴朗高气压低气压阴雨高气压低气压冷锋140
水的运动水的运动(自然过程)水循环
洋流
地理意义知识运用世界洋流的分布大气运动三圈环流全球风带知识结构水循环与洋流四、水圈水的运动水的运动(自然过程)水循环洋流141水循环人类活动可施加影响的水循环环节1.意义-------联系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蒸发凝结凝结凝结降水水汽输送降水降水地表径流入渗地下径流蒸发植物蒸腾水循环人类活动可施加影响的水循环环节1.意义-------联1422.洋流海洋水的运动海浪、潮汐世界洋流洋流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成因类型分布规律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暖流、寒流南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环流南半球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影响气候渔场成因海洋交通污染扩散利用地图,运用大气环流和地转偏向力的知识记住洋流的分布规律2.洋流海洋水的运动海浪、潮汐世界洋流洋流分布洋流对地理环143(2)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中低纬、中高纬海区洋流流向、寒暖流分布、季风洋流)(1)寒暖流的划分(联系等温线)关于“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注意强调:(2)世界洋流分布规律(1)144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气候: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影响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和上升流形成渔场影响海洋污染: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海洋运输:顺洋流航行省时、省力、省能源;寒暖流交汇常形成大雾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45地理环境整体性地理环境区域差异自然带自然环境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组成要素区域分布差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候生物水文土壤呈带状分布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地带性规律非地带性规律分布规律海拔高度热量水分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渗透五、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地理环境地理环境自然带自然地貌组成要素区域分布差异纬度位置海146地理期中复习(知识点)必修一+必修二课件147图示变化规律成因形成的基础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纬度位置不同引起热量差异海拔高度不同引起水热差异海陆位置不同引起水分差异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到内陆从山麓到山顶热量为基础,水分起一定作用水分为基础,热量有一定影响水热共同作用地域分异规律图示变化规律成因形成的基础纬度经度垂直纬度位置不同引起热量差148人文地理人文地理149人口增长模式决定因素“高高低”模式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类型高出生、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下降、低死亡率“三低”模式地区分布发达国家:“三低”模式发展中国家:过渡模式全球:过渡模式过渡模式高增长阶段增长下降阶段一、人口人口增长模式决定因素“高高低”模式人口出生率人口150概念区别
“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环境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一定区域在一定时期内最大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适度人口规模一、人口概念区别
“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151结合木桶理论,理解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有一个限度,人类活动如果超越这一限度,就会造成种种环境问题。各种资源有各自的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最小的环境承载力。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承载力含义和意义消耗数量取决开发数量取决资源首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环境对人口容纳数量结合木桶理论,理解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有一个限度,人类活152人文地理人文地理153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空间形式国际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因素国内人口迁移定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生态环境因素其他因素一、人口人口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影响人口国内人口迁移定义经济因素政治154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包括
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包括包括社会文化因素生态环境因素其他因素包括
就业机会经济收入
政治迫害国家政策战争民族歧视宗教迫害自然灾害自然环境包括家庭婚姻年龄性别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155人口迁移对迁出区和迁入区的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出区和迁入区的影响156城市空间结构基本类型影响因素发展变化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城市城市个体城市等级体系城市群体城市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大小不同等级城市分布层层嵌套城市数目与相互距离城市体系二、城市城市空间结构基本类型影响因素发展变化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1572、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A区域商业付租能力最高、形成商业区;B区域住宅付租能力最高,形成住宅区;C区域工业付租能力最高,形成工业区。地租水平较低,位于中间地带,即有利于上下班,又方便购物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接近最大消费人群工业生产占地较大,地租占成本的比例很高,距市中心远近对工业影响最小,布局在外缘可以降低成本1、三条直线反映:商业用地的地租从市中心到边缘变化最大,住宅次之,工业最小。说明商业受距市中心远近影响最大,住宅次之,工业最小2、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A区域商业付租能力最高、形成商业区;158北京的主要商业区有哪些?分布有什么特点?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商业区位置—主要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处.形态—主要呈点状或条带状。特点—交通便捷,客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北京的主要商业区有哪些?分布有什么特点?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159为了降低成本和保护城市环境,工业企业被迫向城市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交通干线分布为了降低成本和保护城市环境,工业企业被迫向城市外缘移动,趋向160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城市化的阶段特征城市化的地域特征城市发展的规模特征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化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本质内容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提高二、三产业产业的建立和集聚城市化的三个阶段发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用矿物盐产品供应链分析
- 医用水床产品供应链分析
- 复印传真体机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电线项目运营指导方案
- 医用鼻咽拭子产品供应链分析
- 废物环境监测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医用超声成像设备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医用体育训练器械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上门验光服务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局域网服务器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经典私募股权投资(PE)课程课件
- 创建三级综合性医院汇报材料课件
- 《管理会计》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一 经理的困惑e
- 证券投资分析教材电子版版
- 毕业生求职简历模板精简版
-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六年级上册二圆《圆》PPT
- 建设工程安全隐患排查表
- 英文工作证明Letter-of-Employment-(模版)
- 压力式泡沫比例混合装置安装使用说明书
- 整改措施及落实情况反馈表
- 基肥一生物菌肥田间肥效试验专题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