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然地理地貌野外实习报告_第1页
浙江自然地理地貌野外实习报告_第2页
浙江自然地理地貌野外实习报告_第3页
浙江自然地理地貌野外实习报告_第4页
浙江自然地理地貌野外实习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自然地理地貌野外实习报告院系:地理科学学院姓名:学号:年级:2012级班级:GIS报告完成时间:2014年9月25日目录1前言 32浙江地区自然地理概况 32.1地质地貌 42.2其他地理要素概况 53河流地貌 63.1阶地 63.2江心洲 94喀斯特地貌 134.1溶洞概述 134.2灵栖洞天 144.3喀斯特堆积地貌 154.4石林 195山地和小流域地貌 205.1杭州山地地貌 205.2九溪十八涧小流域地貌 216参考文献 22

1前言地理学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的课程,地理野外实习让我们观察到不同地理要素综合作用下的地理景观,通过对地理景观分布、形成、发展规律的观察和分析,能让我们综合地认识地理现象,理解自然要素间的相互作用,这有利于培养多学科综合分析的能力。野外地貌实习,既能在实践中检验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深入理解各种地貌现象,又能学到地貌野外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养我们自主获得知识,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野外实习,能提高同学们的系统思考,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实习时间:2014年8月30日——2014年9月3日实习地区: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建德、桐庐等地实习路线:分水江→灵栖洞→新沙岛→九溪十八涧实习地点分布图:图1.1实习地点分布图2浙江地区自然地理概况浙江省简称浙,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东临东海,北接长江三角洲与江苏上海相邻,西边是安徽省和江西省,南边是福建省。境内最大的河流为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省会为杭州市。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为全国的1.06%,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浙江区内地貌类型众多,地史记录完整,集合了山地、丘陵、平原、盆地、河流、湖泊、海洋、洞穴、岛屿等各种自然要素,地貌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是亚热带地区地貌野外实习的理想场所。2.1地质地貌 浙江省地形复杂,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 浙江省山脉属南岭山系,主要山脉受地质构造控制,大多呈北东——南西走向,由北至南可分为主要三支:北支的天目山脉,中支仙霞岭山脉,南支洞宫山脉、雁荡山脉和括苍山脉。 浙江省北部自第四纪以来一直处于缓慢下沉,沉降幅度从西南向东北方向递增。平原地区堆积了数十米到数百米的第四系沉积物。图2.1浙江省岩石地层综合区划图2.2其他地理要素概况 浙江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雨水丰沛,四季分明。气候资源配置多样,加上临海,气象灾害繁多。浙江省位于中低纬度沿海过渡地区,加上地形起伏较大,又受西风带和东风带天气系统双重影响,所以气象灾害频发。 浙江省临海,境内河流源短,多独流入海。河流多发源于西部或中部,向东或东北入海,河流水量丰富。浙江省河流源短,含沙量不高,多是侵蚀性三角洲。海岸线局全国首位,海岸曲折,多港湾和岛屿。 省内土壤以黄壤和红壤为主,平原河谷多为水稻土,沿海有盐土和脱盐土分布。还可见部分盆地和谷地边缘分布有紫色土,江山绍兴大断裂带以西丘陵有石灰岩土,河网平原、河口平原、滨海平原及大小盆地、谷地有水稻土。 省内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由于境内多山,在海拔较高的山区植被垂直地带性表现明显,故还常见落叶阔叶林、针叶林、混交林等。图2.2浙江省山脉水系图3河流地貌 河流的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其区域环境和演变与人类相互影响,了解河流的演变机制和河流水文状况有助于人类更好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河流。此次实习地点位于富春江流域,此次实习观察了阶地、江心洲等河流地貌,对其形态、物质组成进行了探索和学习。3.1阶地 此次实习所观察的阶地位于杭州市桐庐县分水江旁,是河流的一级阶地。此处位于分水江的上游,阶地内沉积了较多砾石,且砾石大小不一,直径差异大。此阶地有明显堆积物质,故判断为不是侵蚀阶地,是堆积阶地。看不到基岩,故排除内叠阶地和基座阶地,因为河流的一级阶地裸露,故不是埋藏阶地,初步判断为上叠阶地。图3.1分水江阶地图3.2分水江阶地剖面图图3.2为出露剖面的剖面图,走向为220度,此处剖面有明显的二元沉积结构,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从上到下可大致分为5层,依次为沙泥、小砾石、沙泥、砾石、沙泥。最上层的沙泥层约115.7cm厚,小砾石层约厚11cm,第二个沙泥层约厚160cm,砾石层厚230cm,第三个沙泥层被坍塌的堆积物覆盖,该层厚度未知,其下是否有砾石层也未知。小砾石层砾石直径大多在10cm左右,第二个砾石层砾石直径大多在18cm左右。从阶地的特征和分层可以看出河道有多次摆动,从阶地分为5层,沙砾互层可以推断在河流不断摆动变化中,此处至少有3次沉积旋回。为了了解此处的古河流流向,我们随机测量此处较大砾石AB面的倾向,由此探究河流的古流向。我们测量了100组砾石的产状。在测量中我们根据砾石的倾向数据加180度,就得到古河流的可能流向数据。收集足够多的样本再做玫瑰图,即可得出古河流的流向。根据我们的统计,古河流最可能的流向是315度。砾石倾向单位/度355350345340335335332330327301301301300300300298297296295294294292292291290290288311310310309308307305305305305303303303303302326326325325321320319318318318318317317316316315315315315315314314313313312318317317316316315315315315315315285283282282280280279278277275275273248245190205235243220259260270表3.2砾石倾向原始数据图3.3砾石倾向玫瑰图在水电站旁和阶地旁我们判断了眼前的河流是什么类型的河流,水电站旁河流沿两岸的山间谷底即向斜核部发育,应该是次成河。阶地旁的河流切穿核部,袭夺了另一条河,是再顺向河。

3.2江心洲新沙岛形成于富春江中下游,其往上游一些有两块基岩相对而立,较为坚硬,不易风化。河水流经基岩处,河道束窄,河流流速加大,流过基岩后,河道迅速变宽,河流流速下降,河水携带的一些颗粒物质便在此沉积下来。一开始形成心滩,之后逐渐加大发展为现在的新沙岛。我们到达新沙岛的时间大约在9点,正是平潮的时候,此时海水涨到最高点将要退潮。由于新沙岛这一段河段是感潮河段,我们观察时,观察不出河水的流向,即无法判断河水是从上游向下游流,还是相反。当天我们观察发现大多数的船只都走新沙岛北面的河道,南面河道船只较为稀少,对于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我有几个猜想。其一,我们观察发现新沙岛北边的河道明显比南边宽,较宽的河道更适于通航,故船只较多。造成这一点的原因又可能是,此处河流北岸和南岸的岩体不同,抗风化能力不同,造成北岸受冲刷侵蚀更为明显,又或者因为科氏力的影响而且新沙岛北岸侵蚀,南岸堆积速率大于河流北岸堆积南岸侵蚀速率,造成北部河道较宽。其二,受科氏力影响河流北岸堆积,南岸侵蚀,北河道的船只可能是挖沙船,北河道较多泥沙堆积,故挖沙船也较多。如果是此原因造成北河道挖沙船较多,因为挖沙船挖沙过度,也有可能使北河道较宽。图3.4新沙岛遥感图江心洲在平水期,洲头主要受河流侵蚀作用,洪水期受河流堆积作用,洲尾平水期主要受河流堆积作用,洪水期受河流侵蚀作用,因为平水期长于洪水期,故江心洲总体一般向下游移动。新沙岛的发展趋势也是向下游移动,但因为新沙岛已被开发,故人们为了保护土地和之上的财产在洲头建了护岸,洲头已被大砾石覆盖。图3.5新沙岛护岸新沙岛同样具有二元结构,在剖面中可看到明显的泥沙互层现象。但新沙岛与我们在分水江阶地看到的互层现象不同。新沙岛位于河流中下游,河道较宽,河水的动力不足以搬运较大的物质,来源于上游的砾石也大多随河水流动过程沉积完,所以新沙岛的二元结构是泥沙互层,沉积的颗粒物较细。沙层、泥层都是黄色,只是泥层黄色较为暗淡,部分带有青灰色。泥层物质能搓成条,而沙层物质不能搓成条。地点物质组成沉积物大小原因新沙岛粘土质粉砂、沙、泥粒径较小位于于河流中下游,河水中大颗粒物质较少;地势较为平坦,河道宽,小颗粒物质较易沉积;分水江阶地砾石沙粒径较大处于河流上游山区砾石来源丰富;共同点河流演化发展的产物;都具有多次沉积旋回;表3.2新沙岛和分水江阶地结构对比表图3.6泥层图3.7沙层新沙岛的沉积层中还有淀积的的铁锰胶质膜,这是该地反复被水浸没,露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造成的结果。当此地淹水时,铁锰在水中发生还原反应,形成的物质融于水中,当水退时随水的范围变小而聚集;当此地水退,地层露出时,铁锰氧化为高价态,不易溶于水的物质淀积出来,往往淀积在土体表面或草根处,形成黑色或黄色斑块。除了铁锰这类有色元素外,其他无色的金属元素也可能淀积。图3.8含铁锰胶质膜的土层图3.9新沙岛剖面图3.10新沙岛剖面图此处的剖面走向约为125度。可见剖面部分可大致分为4层,从上往下为现代土层、粘土粉砂质层、沙层、泥层,厚度分别为70cm、10cm、10cm、27cm,总厚度为117cm,剖面物质较细,均一,各层界限不明显。仔细观察可发现颗粒的粗细变化,说明此处也有多次旋回发生。综合来看,剖面处长期淹水、变化剧烈形成铁锰淀积和泥沙旋回,其中沙主要是枯水期沉积,泥主要是洪水期沉积。4喀斯特地貌浙江省的石灰岩地区发育有多个溶洞,这次实习我们以灵栖洞和清风洞为例,考察了溶洞的地貌特征、成因以及分布。通过对石林成因的分析,了解了流水对可溶性岩石的侵蚀、溶蚀作用。4.1溶洞概述灵栖洞天位于浙西褶皱带的石屏向斜区内。此地曾长期处于浅海环境,沉积了大量质纯的碳酸岩,之后由于多次地壳运动,在石灰岩内形成众多断层、节理和裂隙。由于流水作用,石灰岩不断被侵蚀溶蚀,这些缝隙不断扩大,形成许许多多的洞穴,在洞内又堆积形成各种各样的碳酸钙体,由于地壳运动,更使洞穴具有多样性。图4.1灵栖洞天位置图

4.2灵栖洞天灵栖洞天有三层洞穴,由下至上依次为,山脚的灵泉洞,山腰的清风洞,山顶的霭云洞。灵泉洞部分出露水面,洞内河水,清风洞和霭云洞都完全出露地表之上。灵泉洞未完全出露水面,洞内有地下河,河道长300米,平均水深1.2米。灵泉洞曲折蜿蜒,洞的宽窄也随处不一,洞壁由于碳酸岩沉积凹凸不平,造型丰富有趣,最里面是一个地下湖泊,约600平方米,洞顶高处距湖面19米,此处较为空旷。清风洞,“盛夏炎日,风从口出,寒不可御”,“隆冬时节,春风拂面,温暖和煦”。原因是清风洞有上下高差约90m的两个洞口,当夏冬时,洞内外温度相差很大,形成空气对流。夏季洞内冷风由下洞口流出,冬季洞内暖风被上洞口的冷风逼出,故清风洞的风冬暖夏冷。两洞的走向都大致为北西南东,与该地区的大断裂带走向一致。图4.2灵泉洞大致走向图图4.3清风洞大致走向图4.3喀斯特堆积地貌灵泉洞和清风洞都内都发育了多种多样的喀斯特堆积地貌,我们看到的有:鹅管、石幔、石钟乳、石笋、石柱、边石堤、石水果中石葡萄、纯净的钙质、小型石缸、卷曲石。图4.4鹅管图4.5石幔鹅管是发育初期的钟乳石,自上向下生长,上下大小基本一致,中间为空心,如果洞内环境无污染,颜色便为碳酸钙本来颜色,故称为鹅管。石幔是溶洞内碳酸钙自顶向下的层状堆积,因形如布幔而得名。石笋是自下向上生长的喀斯特堆积地貌,由含碳酸钙的水不断滴到一处,碳酸钙沉淀而形的。石柱是自上向下生长的石钟乳和自下向上生长的石笋连成一体形成。图4.6石钟乳图4.7石笋图4.7石柱图4.8边石堤边石堤是由于溶洞流下的含有碳酸钙的水溶液遇到有起伏的斜面时,在凸出流速加快,二氧化碳逸出,碳酸钙堆积,形成弧形弯曲的边石堤。石葡萄是由于溶洞中下滴水流和水花溅出水珠黏附在洞壁或石钟乳上形成的葡萄状碳酸钙沉积物。图4.9石水果中石葡萄图4.10纯净的钙质图4.11卷曲石图4.12小型石缸卷曲石是螺旋状或扭曲向上的钟乳石。成因尚未有一致看法,有毛细作用、气溶胶作用、蒸发作用等多种成因说。从中国情况看,它生长于非常湿润的封闭环境中,这种条件一旦被破坏,卷曲石就会停止生长。总的来说洞中石钟乳、石幔等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发育时间也有先有后,既有刚开始发育的刚结晶的碳酸钙也有长时间发育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甚至到石柱。4.4石林灵栖洞天旁有一片出露的石芽,如同迷宫一般,状如森林。石芽呈灰色,上有很多小沟,部分石芽上还可以看到白色物质,白色物质判断为方解石脉。我们组认为此处石芽是先在土中发育的,理由有以下两点1)地表降水不够,CO2的浓度不足,不利于发育如此大规模的石林;而土壤中压力比大气压强大,CO2浓度比较大,而且浙江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地区,土壤中酸度大于空气的酸度,土壤中更易形成石芽。2)石芽比较光滑,如是地表形成则会更有棱角,且石芽在土中形成才会有圆形的坑。图4.13石林图4.14石林中的石头5山地和小流域地貌本次实习通过对杭州地区的山地地貌和九溪十八涧的观察学习,对地貌基本单元的组成和形态进行观察分析,了解内、外地质动力对山地地貌的改造作用,学习山地地貌构造背景、基本条件、演变关系及过程、发育规律等。5.1杭州山地地貌杭州西南高、东北低。外围位于西南的的天竺山、五云山及九溪一带山岭,山峦较为高大,山势陡峭险峻。从这些山岭往东北,高度越来越低,山坡越来越缓,最后在西湖附近过渡为平原。西湖坐落在一个马蹄形的前缘盆地的中心线偏东南的一侧。从天竺山、五云山一线向东,所有山岭都是向东北延伸,高度降低,与此地大的地质构造带同向。西湖便被山岭从西北、西南和东南三面环抱。该种地形的成因是杭州地区在大约2.3亿年前经历了“海西运动”。沉积岩遭挤压、褶皱,甚至发生断裂,形成了一系列弯曲岩层所组成的褶皱构造。在褶皱同时,伴有上升,岩层最终露出海面,形成演变杭州的山地地貌。此次实习我们看到了龙井泉,龙井泉是喀斯特泉。龙井一带大片出露的石灰岩岩层都向龙井倾斜的,使地下水顺层面裂隙源源不断地向龙井汇集,此外龙井寺附近有一条龙井断层,也是地下水向龙井汇聚的良好通道。加上龙井四面是高耸的棋盘山,集水面积比较大,植被茂盛,有利于拦蓄地表水向地下渗透。下渗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