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感知觉经典实验感知觉经典实验1认知心理学知觉研究经典实验整体性:整体优先加工Stroop效应Navon(1977;整体优先效应)模式识别:自上而下-自下而上Neisser(1964;字母搜索实验,特征说)Tulving等(1964;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理解性:自上而下加工字母的不同含义(知识经验对理解的作用)Miller&Isard(1963;知识经验对理解的作用)Warren等,1970:音位恢复效应结构优势效应Reicher(1969;字词优势效应实验)Pomerantz等(1977;构形优势效应)Earhard(1974,1980;客体优势)Weisstein等(1974;客体优势效应)认知心理学知觉研究经典实验整体性:整体优先加工2Earhard(1974)实验目的:验证知觉过程中是否存在客体优势效应研究方法:单因素重复测量(自变量:刺激材料)实验材料:图形刺激材料;呈现仪器实验对象:大学生被试实验过程:呈现刺激后要求被试识别靶子线段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所作的推论Earhard(1974)实验目的:验证知觉过程中是否存在3Earhard(1974)实验材料Earhard(1974)实验材料4实验结果73-74在b组实验中,有上下文图形的靶子线段的正确识别率为81.8%,单独的靶子线段则为69.8%,前者显著地高于后者,出现客体优势效应;在a组实验中,有上下文的靶子线段的正确识别率仅为69.5%,而单独的靶子线段反而为81.7%,单独的靶子线段的识别要优于带上下文的,差异达到统计学的显著水平。这意味着,在这组实验中,不仅没有出现客体优势效应,而且显示出一下文图形对线段识别的不利影响,可以说,出现了客体劣势效应(ObjectInferiorityEffect)。在c组实验中,也出现了同样的趋势,单独的靶子线段的识别率比带上下文的要高出4.2%,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的显著水平。上述a组和c组实验的结果清楚地说明,如果改变注视点在上下文图形中的位置,客体优势效应将不出现。这与b组实验即Weisstein和Harris的最初实验构成鲜明的对比。实验结果73-74在b组实验中,有上下文图形的靶子线段的5根据实验结果所作的推论75Earhard依据Navon(1977)的总体分析和局部分析的观点来解释他得到的实验结果。照他的看法,客体优势效应并不依赖图形的三维性,而是依赖总体分析的作用;总体分析是针对图形的总体形状的,先于局部分析起作用,而且为局部分析提供基础,使对靶子线段的编码、辨别、注意等局部操作易于进行。因此,在有上下文图形时,靶子线段的识别要优于无上下文图形的同一线段,出现客体优势效应。根据实验结果所作的推论75Earhard依据Navon(6Earhard(1980)的研究实验目的:验证知觉过程中是否存在客体优势效应研究方法:单因素重复测量实验材料:图形刺激材料;呈现仪器实验对象:大学生被试实验过程:呈现刺激后要求被试识别靶子线段实验结果及推论Earhard(1980)的研究实验目的:验证知觉过程中是7Earhard实验材料表盘式上下文坐标式上下文Earhard实验材料表盘式上下文坐标式上下文8实验结果及推论实验结果是:中应用了两种上下文图形,见图2—19中a和b,c为4个靶子线段。表盘式上下文的靶子线段的正确识别率为81.3%坐标式上下文的靶子线段的正确识别率为81.3%单个靶子线段的正确识别率分别为70.6%和71.3%Earhard认为,无论是使用表盘式或是使用坐标式图形都出现了客体优势效应,由于这两种图形都没有或极少有立体感,因此,图形的三维性不是产生客体优势效应的必要因素。实验结果及推论实验结果是:中应用了两种上下文图形,见图2—192-知觉经典实验课件102-知觉经典实验课件112-知觉经典实验课件122-知觉经典实验课件13Miller&Isard(1963)的实验实验目的:研究知识经验对知觉理解的作用研究方法:两因素重复测量(或完全随机或混合设计)自变量一:句子内容(三个水平)自变量二:音噪比(5个水平)实验材料:三类不同的英文句子;噪音发生器实验对象:大学生被试实验过程:听完句子后把听到的内容报告出来实验结果与解释Miller&Isard(1963)的实验实验目的:研14实验结果与解释实验结果与解释15实验结果与解释实验结果表明:句子的正确知觉是句了的类型和音噪比的函数。在强的噪音背景上,3种句子的正确知觉都很少。但随着音噪比的增大即噪音相对减弱,句子知觉也得到改善。是正常句子的知觉在所有的音噪比水平都优于异常的句子,这种差别说明人可应用句子的意义;而异常的句子又优于非语法句,这种差别说明人可将语法应用于知觉。上述两者都表明人已有的语言知识对知觉的作用。实验结果与解释实验结果表明:句子的正确知觉是句了的类型和音16Navon整体加工-局部加工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人们在知觉过程中知觉对象的总体特征与局部特征对人的知觉的作用;2、实验方法:采用Stroop作业的一种变式即视听干涉实验;自变量为实验材料的性质(2X2)3.实验对象:大学生被试;4、实验过程:5、实验结果:Navon整体加工-局部加工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人们在17实验材料在实验材料中有两个自变量:自变量1:大字母的性质(H、S、非字母)自变量2:组成大字母或非字母的小字母的性质(H、S、非字母)实验材料在实验材料中有两个自变量:18实验材料
HHHHHHHHHHHHHHHHHH
SSSSSSSSSSSSSSSSSS
HHHHHHHHHHHHHHHHHHHHHH
SSSSSSSSSSSSSSSSSSSSSS
SSSSSSSSSSSSSSSSHHHHHHHHHHHHHHHHHHH实验材料HH19实验过程实验时先呈现一个视觉刺激,持续80ms.在视觉刺激出现40ms后,被试通过耳机可以听到字母H或S的读音,听觉持续300ms被试的任务在于判定他听到的是哪个字母,按键作出相应的反应,记录其反应时实验中,被试要始终注视视觉刺激,视听两种刺激的作用有40ms的重叠实验过程实验时先呈现一个视觉刺激,持续80ms.20实验过程在这样的实验安排里,任何一个听觉刺激,即读出的字母H的S,与作为视觉刺激的大的字母H、S和长方形有3种关系:一致,即听到的和看到的字母相同无关,即被试听到某个字母,但看到的是长方形冲突,即被试听到的和看到的是不一样的字母视觉刺激中大字母与构成字母的小字母之间也存在三种关系:一致,即大字母与小字母相同无关,即看到的某个字母是由小的长方形所组成冲突,即看到的某个字母是由另一个小字母组成实验过程在这样的实验安排里,任何一个听觉刺激,即读出的字母H21实验结果实验结果22Pomerantz(1977)等构形优势效应实验目的:研究知觉过程中是否存在构形优势效应研究方法:单因素重复测量(自变量:刺激材料)实验材料:图形刺激材料;呈现仪器实验对象:大学生被试实验过程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的推论Pomerantz(1977)等构形优势效应实验目的:研23实验材料他们在实验中、应用了两类刺激材料。每类都含有两个刺激。其中一类是没有上下文的两个刺激,即和;另一类则有上下文,即和这后一对刺激只是右侧的成分不同而已(())())实验材料他们在实验中、应用了两类刺激材料。每类都含有两个刺激24实验过程实验时分别应用一对材料,通过速示器一次呈现一个刺激,持续200ms,要求被试进行辨别并作出相应的反应,记录反应时。实验过程实验时分别应用一对材料,通过速示器一次呈现一个刺激,25实验结果与解释结果发现,对有上下文的刺激辨别的平均反应时为421ms,对没有上下文的刺激辨别的平均反应时为444ms,前者快于后者。实验结果与解释结果发现,对有上下文的刺激辨别的平均反应时为426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的推论Pomerantz等认为,这两类刺激辨别的反应时的差别表明了构型优势效应,即图形整体比部分要易于识别。他们设想这是由于上下文与刺激构成一些新的特征所致。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的推论Pomerantz等认为,这两类刺激辨27Reicher(1969)的字词优势效应实验实验目的:研究知觉过程中是否存在字词优势效应研究方法实验材料:三类不同的刺激材料;速示器实验对象:大学生被试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及其推论为什么会出现字词优势效应Reicher(1969)的字词优势效应实验实验目的:研究28研究方法三因素混合设计(2X3X3)自变量一:刺激呈现前有无先行信息自变量二:刺激材料的性质(3个水平)第一类是一个或两个单个字母第二类是一个或两个由4个字母组成的单词第三类是一个或两个由4个字母组成的无意义的字母串自变量三:呈现时间(短、中、长3个水平)其中短时间定义为60%的正确率所需时间;中等长的时间是短与长的中点值长时间定义为90%的正确率所需时间+5ms对每个被试来说,这3种呈现时间是分别测定的研究方法三因素混合设计(2X3X3)29实验材料实验材料30实验过程实验过程又分两种:一种有先行信息(Precue),即在每次试验前,将两个供选择的字母口头告诉被试;另一种则事先不告诉,只在刺激呈现之后再呈现供选择的字母(Postcue)每次试验时,先给被试呈现一个注视点,然后短暂地呈现上述刺激材料中的一种,紧接着呈现掩蔽刺激(@)和供选择的两个字母(供选择的两个字母在刺激材料为一个字母,一个字词或一个非字词时,置于相应字母的方,否则另一个在下方)。这两个字母的位置对应于所要测试的刺激材料中的字母的位置。要求被试回答这两个字母中的哪一个是刚才在刺激材料中的这个位置上看见过的,记录其正误。实验过程实验过程又分两种:31实验结果实验结果32结果及推论结果表明,无论事先告诉或不告诉供选择的字母(即自变量一中的两个水平),识别字词中的一个字母要优于识别单个字母或非字词中的字母,正确率分别高出约8%,差异均达到统计学的显著水平。这种实验结果显示了字母识别中的字词优势效应。结果及推论结果表明,无论事先告诉或不告诉供选择的字母(即自变33为什么会出现字词优势效应Mezrich(1973)认为是由于字词和单个字母的编码不同所致Rumelhart等人(1974)认为是由于借助于上下文推理的结果所致也有人认为是由于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地位不一致所致为什么会出现字词优势效应Mezrich(1973)认为是由于34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红蓝绿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红蓝绿红红352-知觉经典实验课件36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红蓝绿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红蓝绿红红37Neisser,1964实验目的:为模式识别的特征说提供依据实验方法:单因素分组实验方法(随机或重复自变量:目标字母Z所处的周围字母背景水平1:处在诸如W、V等由直线组成的字母背景中水平2:处在诸如O、G等由圆形特征组成的字母背景中实验程序:让被试寻找字母Z结果处理:以被试检测出字母Z的反应时间作为实验的因变量结果:表明在后一种条件下的反应时间要快,由此推论可能是因为在后一种条件下,干扰字母与字母Z没有多少共同特征的缘故。Neisser,1964实验目的:为模式识别的特征说提供依据38Neisser,1964Neisser,196439Tulving等(1964)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实验目的:研究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种加工在知觉理解的相互关系实验材料:四种不同的英文句子;时间呈现控制器研究方法:两因素重复测量(或完全随机或混合设计)自变量一:刺激材料是否有上下文(三个水平)自变量二:靶子词呈现的时间梯度(8个水平)实验对象:大学生被试实验过程:看呈现的刺激材料并把最后一个词识别出来实验结果与解释Tulving等(1964)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实验目的:研40刺激材料水平1,无上下文:disorder水平2,4字上下文:filledwithdirtanddisorder水平3,8字上下文:Thehugeslumwasfilledwithdirtanddisorder刺激材料水平1,无上下文:disorder41实验结果8字上下文4字上下文无上下文实验结果8字上下文4字上下文无上下文42结果解释从上图可知,随着呈现时间的增加,无论有无上下文,靶子词的正确识别率都逐步提高了;不论呈现时间如何,有上下文的靶子词的正确识别率均高于无上下文的,其中,8字上下文的又高于4字上下文的,甚至当靶子词未呈现时,在有上下文的条件下,被试还可以正确地猜出一些靶子词。当靶子词的呈现时间为60-80ms时,有上下文的靶子词的识别率高出无上下文的最多(40%);140ms时,只有(30%)。这意味着较长的刺激呈现时间更有利于无上下文的靶子词的识别,也促进了自下而上加工,而上下文的作用这时却减弱了。以上这些结果说明,字词识别既依赖于自下而上加工,又依赖于自上而下加工,并且在不同的条件下.也可有不同的情况。结果解释从上图可知,随着呈现时间的增加,无论有无上下文,靶子43一般结论现在一般都承认,知觉过程包含互相联系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加工。但是,在不同的情况下,知觉过程对这两种加工也可有不同的侧重。Eysenck(1984)指出,在良好的知觉条件下,知觉主要是自下而上的加工,而随着条件恶化,自上而下的参与也将逐渐增多。他甚至认为,Gibson与Bruner的对立与此有关:Gibson强调的是在良好条件下的知觉,而Bruner等则强调在非良好条件下的知觉。一般结论现在一般都承认,知觉过程包含互相联系的自下而上和自上44Warren等(1970)音位恢复效应实验
(phonemicrestorationeffect)实验目的:研究知识经验对知觉理解的作用研究方法:单因素完全随机(自变量:句子内容)实验材料:四个不同的英文句子实验对象:大学生被试实验过程:听完句子后报告其中一个读音不完整的词的含义实验结果与解释:Warren等(1970)音位恢复效应实验
(phonemi45四个不同的英文句子Itwasfoundthatthe*eelwasontheaxle.Itwasfoundthatthe*eelwasontheshoe.Itwasfoundthatthe*eelwasontheorange.Itwasfoundthatthe*eelwasonthetable.在上述句子中,“*”表示某个字母的缺失.彭聃龄304:Therewastimeto*ave.(w,sh,s,r)四个不同的英文句子Itwasfoundthatthe46实验结果与解释四组不同的被试倾向于将缺失一个字母(即*eel)的词分别听成为:wheel(车轮)—axle(车轴)heel(脚后跟)—shoe(鞋)peel(果皮)—orange(桔子)meal(膳食)—table(餐桌)这些实验结果表明,人在知觉一个句子时,可以依据上下文和对整个句子的理解,而把一个词所缺失的字母(音素)恢复起来,上下文不同,所恢复的音素也不同。这种音素恢复现象是已贮存的知识作用的结果,依赖于现实刺激的信息和已贮存的信息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与解释四组不同的被试倾向于将缺失一个字母(即*eel47Weisstein等(1974)客体优势效应实验目的:研究知觉过程中是否存在客体优势效应研究方法:两因素重复测量实验材料:图形刺激材料;呈现仪器实验对象:大学生被试实验过程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所作的推论Weisstein等(1974)客体优势效应实验目的:研究48研究方法:两因素重复测量自变量一:刺激材料(被试内变量)在实验一中含4个水平;在实验二中含3个水平;自变量二:呈现时间(被试内变量)含由预测中正确率分别达50%、60%和70%的3种呈现时间(实际应用的呈现时间为5-44ms)每个被试的呈现时间分别测定研究方法:两因素重复测量自变量一:刺激材料(被试内变量)49实验材料实验材料50实验材料实验材料51实验材料刺激材料含有所要觉察的靶子线段和一定的上下文图形。图中a—d是实验材料应用的4个靶子线段,它们的长度和宽度均相同.其差别仅在于它们相对于注视点的方位或位置不同;e是一种上下文图形,f—i是含有这4个靶子线段的一组刺激图形,是实际呈现给被试的;j是带掩蔽刺激(方点)的一个图形。从图中可以看出,任何一个靶子线段在上下文图形中部没有改变其原来的长度和位置等。实验材料刺激材料含有所要觉察的靶子线段和一定的上下文图形。52实验过程在实验之前,被试要熟悉没有上下文图形的4个单独的靶子线段,即a—d。实验在暗室中进行,被试先需将双眼对准荧光屏上的一可见的注视点,然后自己启动开关,在荧光屏上,立即出现一个刺激图形,即一个靶子线段和一个上下文图形合起来的图形(即图2—17中的f—i),随后出现掩蔽刺激并持续100ms.要求被试确认刚才在刺激图形中看到的是4个靶子线段中的哪一个,并按一个相应的键钮作出反应(其正确率为因变量),主试给予反馈。实验过程在实验之前,被试要熟悉没有上下文图形的4个单独的靶子53实验结果在这两个实验中,刺激图形为图2—18a的正确识别率分别为62.8%和68.7%,两者无显著差异。其他各刺激图形的实验结果均低于图2—18a,并以它们分别与因2—18a的差来表示。统计表明,图2—18a分别与d、e的实验结果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但图2—18a与b、c的差异不显著,后来在补充实验中,将掩蔽刺激延缓40ms呈现,并只呈现40ms,相应的差异就达到显著水平,仍以图2—18a的正确识别率为最高。实验结果在这两个实验中,刺激图形为图2—18a的正确识别率分54根据实验结果所作的推论这些实验结果表明,在一个结构严谨的三维图形中的线段识别起来要优于组织较差的图形中的同一线段。这种现象类似Reicher确定的字词优势效应。Weisstein和Harris称之为客体优势效应,因为图2—17e的上下文图形看起来像一个三维的客体,并且认为三维图形是产生客体优势效应的重要因素。根据实验结果所作的推论这些实验结果表明,在一个结构严谨的三维55感知觉经典实验感知觉经典实验56认知心理学知觉研究经典实验整体性:整体优先加工Stroop效应Navon(1977;整体优先效应)模式识别:自上而下-自下而上Neisser(1964;字母搜索实验,特征说)Tulving等(1964;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理解性:自上而下加工字母的不同含义(知识经验对理解的作用)Miller&Isard(1963;知识经验对理解的作用)Warren等,1970:音位恢复效应结构优势效应Reicher(1969;字词优势效应实验)Pomerantz等(1977;构形优势效应)Earhard(1974,1980;客体优势)Weisstein等(1974;客体优势效应)认知心理学知觉研究经典实验整体性:整体优先加工57Earhard(1974)实验目的:验证知觉过程中是否存在客体优势效应研究方法:单因素重复测量(自变量:刺激材料)实验材料:图形刺激材料;呈现仪器实验对象:大学生被试实验过程:呈现刺激后要求被试识别靶子线段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所作的推论Earhard(1974)实验目的:验证知觉过程中是否存在58Earhard(1974)实验材料Earhard(1974)实验材料59实验结果73-74在b组实验中,有上下文图形的靶子线段的正确识别率为81.8%,单独的靶子线段则为69.8%,前者显著地高于后者,出现客体优势效应;在a组实验中,有上下文的靶子线段的正确识别率仅为69.5%,而单独的靶子线段反而为81.7%,单独的靶子线段的识别要优于带上下文的,差异达到统计学的显著水平。这意味着,在这组实验中,不仅没有出现客体优势效应,而且显示出一下文图形对线段识别的不利影响,可以说,出现了客体劣势效应(ObjectInferiorityEffect)。在c组实验中,也出现了同样的趋势,单独的靶子线段的识别率比带上下文的要高出4.2%,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的显著水平。上述a组和c组实验的结果清楚地说明,如果改变注视点在上下文图形中的位置,客体优势效应将不出现。这与b组实验即Weisstein和Harris的最初实验构成鲜明的对比。实验结果73-74在b组实验中,有上下文图形的靶子线段的60根据实验结果所作的推论75Earhard依据Navon(1977)的总体分析和局部分析的观点来解释他得到的实验结果。照他的看法,客体优势效应并不依赖图形的三维性,而是依赖总体分析的作用;总体分析是针对图形的总体形状的,先于局部分析起作用,而且为局部分析提供基础,使对靶子线段的编码、辨别、注意等局部操作易于进行。因此,在有上下文图形时,靶子线段的识别要优于无上下文图形的同一线段,出现客体优势效应。根据实验结果所作的推论75Earhard依据Navon(61Earhard(1980)的研究实验目的:验证知觉过程中是否存在客体优势效应研究方法:单因素重复测量实验材料:图形刺激材料;呈现仪器实验对象:大学生被试实验过程:呈现刺激后要求被试识别靶子线段实验结果及推论Earhard(1980)的研究实验目的:验证知觉过程中是62Earhard实验材料表盘式上下文坐标式上下文Earhard实验材料表盘式上下文坐标式上下文63实验结果及推论实验结果是:中应用了两种上下文图形,见图2—19中a和b,c为4个靶子线段。表盘式上下文的靶子线段的正确识别率为81.3%坐标式上下文的靶子线段的正确识别率为81.3%单个靶子线段的正确识别率分别为70.6%和71.3%Earhard认为,无论是使用表盘式或是使用坐标式图形都出现了客体优势效应,由于这两种图形都没有或极少有立体感,因此,图形的三维性不是产生客体优势效应的必要因素。实验结果及推论实验结果是:中应用了两种上下文图形,见图2—1642-知觉经典实验课件652-知觉经典实验课件662-知觉经典实验课件672-知觉经典实验课件68Miller&Isard(1963)的实验实验目的:研究知识经验对知觉理解的作用研究方法:两因素重复测量(或完全随机或混合设计)自变量一:句子内容(三个水平)自变量二:音噪比(5个水平)实验材料:三类不同的英文句子;噪音发生器实验对象:大学生被试实验过程:听完句子后把听到的内容报告出来实验结果与解释Miller&Isard(1963)的实验实验目的:研69实验结果与解释实验结果与解释70实验结果与解释实验结果表明:句子的正确知觉是句了的类型和音噪比的函数。在强的噪音背景上,3种句子的正确知觉都很少。但随着音噪比的增大即噪音相对减弱,句子知觉也得到改善。是正常句子的知觉在所有的音噪比水平都优于异常的句子,这种差别说明人可应用句子的意义;而异常的句子又优于非语法句,这种差别说明人可将语法应用于知觉。上述两者都表明人已有的语言知识对知觉的作用。实验结果与解释实验结果表明:句子的正确知觉是句了的类型和音71Navon整体加工-局部加工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人们在知觉过程中知觉对象的总体特征与局部特征对人的知觉的作用;2、实验方法:采用Stroop作业的一种变式即视听干涉实验;自变量为实验材料的性质(2X2)3.实验对象:大学生被试;4、实验过程:5、实验结果:Navon整体加工-局部加工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人们在72实验材料在实验材料中有两个自变量:自变量1:大字母的性质(H、S、非字母)自变量2:组成大字母或非字母的小字母的性质(H、S、非字母)实验材料在实验材料中有两个自变量:73实验材料
HHHHHHHHHHHHHHHHHH
SSSSSSSSSSSSSSSSSS
HHHHHHHHHHHHHHHHHHHHHH
SSSSSSSSSSSSSSSSSSSSSS
SSSSSSSSSSSSSSSSHHHHHHHHHHHHHHHHHHH实验材料HH74实验过程实验时先呈现一个视觉刺激,持续80ms.在视觉刺激出现40ms后,被试通过耳机可以听到字母H或S的读音,听觉持续300ms被试的任务在于判定他听到的是哪个字母,按键作出相应的反应,记录其反应时实验中,被试要始终注视视觉刺激,视听两种刺激的作用有40ms的重叠实验过程实验时先呈现一个视觉刺激,持续80ms.75实验过程在这样的实验安排里,任何一个听觉刺激,即读出的字母H的S,与作为视觉刺激的大的字母H、S和长方形有3种关系:一致,即听到的和看到的字母相同无关,即被试听到某个字母,但看到的是长方形冲突,即被试听到的和看到的是不一样的字母视觉刺激中大字母与构成字母的小字母之间也存在三种关系:一致,即大字母与小字母相同无关,即看到的某个字母是由小的长方形所组成冲突,即看到的某个字母是由另一个小字母组成实验过程在这样的实验安排里,任何一个听觉刺激,即读出的字母H76实验结果实验结果77Pomerantz(1977)等构形优势效应实验目的:研究知觉过程中是否存在构形优势效应研究方法:单因素重复测量(自变量:刺激材料)实验材料:图形刺激材料;呈现仪器实验对象:大学生被试实验过程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的推论Pomerantz(1977)等构形优势效应实验目的:研78实验材料他们在实验中、应用了两类刺激材料。每类都含有两个刺激。其中一类是没有上下文的两个刺激,即和;另一类则有上下文,即和这后一对刺激只是右侧的成分不同而已(())())实验材料他们在实验中、应用了两类刺激材料。每类都含有两个刺激79实验过程实验时分别应用一对材料,通过速示器一次呈现一个刺激,持续200ms,要求被试进行辨别并作出相应的反应,记录反应时。实验过程实验时分别应用一对材料,通过速示器一次呈现一个刺激,80实验结果与解释结果发现,对有上下文的刺激辨别的平均反应时为421ms,对没有上下文的刺激辨别的平均反应时为444ms,前者快于后者。实验结果与解释结果发现,对有上下文的刺激辨别的平均反应时为481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的推论Pomerantz等认为,这两类刺激辨别的反应时的差别表明了构型优势效应,即图形整体比部分要易于识别。他们设想这是由于上下文与刺激构成一些新的特征所致。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的推论Pomerantz等认为,这两类刺激辨82Reicher(1969)的字词优势效应实验实验目的:研究知觉过程中是否存在字词优势效应研究方法实验材料:三类不同的刺激材料;速示器实验对象:大学生被试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及其推论为什么会出现字词优势效应Reicher(1969)的字词优势效应实验实验目的:研究83研究方法三因素混合设计(2X3X3)自变量一:刺激呈现前有无先行信息自变量二:刺激材料的性质(3个水平)第一类是一个或两个单个字母第二类是一个或两个由4个字母组成的单词第三类是一个或两个由4个字母组成的无意义的字母串自变量三:呈现时间(短、中、长3个水平)其中短时间定义为60%的正确率所需时间;中等长的时间是短与长的中点值长时间定义为90%的正确率所需时间+5ms对每个被试来说,这3种呈现时间是分别测定的研究方法三因素混合设计(2X3X3)84实验材料实验材料85实验过程实验过程又分两种:一种有先行信息(Precue),即在每次试验前,将两个供选择的字母口头告诉被试;另一种则事先不告诉,只在刺激呈现之后再呈现供选择的字母(Postcue)每次试验时,先给被试呈现一个注视点,然后短暂地呈现上述刺激材料中的一种,紧接着呈现掩蔽刺激(@)和供选择的两个字母(供选择的两个字母在刺激材料为一个字母,一个字词或一个非字词时,置于相应字母的方,否则另一个在下方)。这两个字母的位置对应于所要测试的刺激材料中的字母的位置。要求被试回答这两个字母中的哪一个是刚才在刺激材料中的这个位置上看见过的,记录其正误。实验过程实验过程又分两种:86实验结果实验结果87结果及推论结果表明,无论事先告诉或不告诉供选择的字母(即自变量一中的两个水平),识别字词中的一个字母要优于识别单个字母或非字词中的字母,正确率分别高出约8%,差异均达到统计学的显著水平。这种实验结果显示了字母识别中的字词优势效应。结果及推论结果表明,无论事先告诉或不告诉供选择的字母(即自变88为什么会出现字词优势效应Mezrich(1973)认为是由于字词和单个字母的编码不同所致Rumelhart等人(1974)认为是由于借助于上下文推理的结果所致也有人认为是由于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地位不一致所致为什么会出现字词优势效应Mezrich(1973)认为是由于89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红蓝绿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红蓝绿红红902-知觉经典实验课件91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红蓝绿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红蓝绿红红92Neisser,1964实验目的:为模式识别的特征说提供依据实验方法:单因素分组实验方法(随机或重复自变量:目标字母Z所处的周围字母背景水平1:处在诸如W、V等由直线组成的字母背景中水平2:处在诸如O、G等由圆形特征组成的字母背景中实验程序:让被试寻找字母Z结果处理:以被试检测出字母Z的反应时间作为实验的因变量结果:表明在后一种条件下的反应时间要快,由此推论可能是因为在后一种条件下,干扰字母与字母Z没有多少共同特征的缘故。Neisser,1964实验目的:为模式识别的特征说提供依据93Neisser,1964Neisser,196494Tulving等(1964)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实验目的:研究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种加工在知觉理解的相互关系实验材料:四种不同的英文句子;时间呈现控制器研究方法:两因素重复测量(或完全随机或混合设计)自变量一:刺激材料是否有上下文(三个水平)自变量二:靶子词呈现的时间梯度(8个水平)实验对象:大学生被试实验过程:看呈现的刺激材料并把最后一个词识别出来实验结果与解释Tulving等(1964)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实验目的:研95刺激材料水平1,无上下文:disorder水平2,4字上下文:filledwithdirtanddisorder水平3,8字上下文:Thehugeslumwasfilledwithdirtanddisorder刺激材料水平1,无上下文:disorder96实验结果8字上下文4字上下文无上下文实验结果8字上下文4字上下文无上下文97结果解释从上图可知,随着呈现时间的增加,无论有无上下文,靶子词的正确识别率都逐步提高了;不论呈现时间如何,有上下文的靶子词的正确识别率均高于无上下文的,其中,8字上下文的又高于4字上下文的,甚至当靶子词未呈现时,在有上下文的条件下,被试还可以正确地猜出一些靶子词。当靶子词的呈现时间为60-80ms时,有上下文的靶子词的识别率高出无上下文的最多(40%);140ms时,只有(30%)。这意味着较长的刺激呈现时间更有利于无上下文的靶子词的识别,也促进了自下而上加工,而上下文的作用这时却减弱了。以上这些结果说明,字词识别既依赖于自下而上加工,又依赖于自上而下加工,并且在不同的条件下.也可有不同的情况。结果解释从上图可知,随着呈现时间的增加,无论有无上下文,靶子98一般结论现在一般都承认,知觉过程包含互相联系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加工。但是,在不同的情况下,知觉过程对这两种加工也可有不同的侧重。Eysenck(1984)指出,在良好的知觉条件下,知觉主要是自下而上的加工,而随着条件恶化,自上而下的参与也将逐渐增多。他甚至认为,Gibson与Bruner的对立与此有关:Gibson强调的是在良好条件下的知觉,而Bruner等则强调在非良好条件下的知觉。一般结论现在一般都承认,知觉过程包含互相联系的自下而上和自上99Warren等(1970)音位恢复效应实验
(phonemicrestorationeffect)实验目的:研究知识经验对知觉理解的作用研究方法:单因素完全随机(自变量:句子内容)实验材料:四个不同的英文句子实验对象:大学生被试实验过程:听完句子后报告其中一个读音不完整的词的含义实验结果与解释:Warren等(1970)音位恢复效应实验
(phonemi100四个不同的英文句子Itwasfoundthatthe*eelwasontheaxle.Itwasfoundth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畜牧业畜牧安全监管及检疫防控合作协议
- 跨境贸易货物出口运输协议规定条款细节
- 工地安全知识竞赛实施方案
- 女孩珍惜友情700字(10篇)
- 化妆品行业产品追溯与监管系统建设
- 团队心理安全与包容文化
- 适合春季的幼儿园活动策划方案
- 民营钢铁公司劳动竞赛活动实施方案
- 任务六打印商品销售表计算机应用基础82课件
- 学生会文艺部干事本学期工作总结
- DL∕T 1909-2018 -48V电力通信直流电源系统技术规范
- 医疗设备维护服务行业可行性分析报告
- CNAS-CL01-2018内审检查记录表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
- 实测实量专项施工方案
- 皮料定金合同
- T-CACM 1197-2019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 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 2023年江苏省成考(专升本)大学政治考试真题含解析
- 高频交易中的风险识别与控制
- 《会计学》课程中的思政案例诚信为本与职业道德的坚守
- 物业安全生产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