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与新兴的环境毒理科学课件_第1页
第一章绪论与新兴的环境毒理科学课件_第2页
第一章绪论与新兴的环境毒理科学课件_第3页
第一章绪论与新兴的环境毒理科学课件_第4页
第一章绪论与新兴的环境毒理科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毒理学EnvironmentalToxicology环境毒理学EnvironmentalToxicology主要参考杂志和书目参考杂志:1、卫生毒理学杂志2、卫生研究3、中国公共卫生4、中国地方病学杂志5、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6、环境科学7、环境科学学报8、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主要参考杂志和书目参考杂志:参考书目:1、《环境毒理学》,李建政,化学工业出版社2、《环境毒理学》,孔志明,南京大学出版社3、《环境毒理学》,孟紫强,高等教育出版社4、《生态毒理学原理与方法》,孟紫强,科学出版社5、《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石碧清,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参考书目:环境毒理学的基本概念、机理,并重点介绍了土壤环境毒理学、水环境毒理学、大气污染毒理学等环境毒理学的分支学科,以及毒理学研究常见的一些实验方法。

《环境毒理学》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与重点环境毒理学的基本概念、机理,并重点介绍了土《环境毒理学》教学以介质为分类依据大气环境毒理学水环境毒理学土壤环境毒理学环境毒理学有机架构以环境污染物为分类依据重金属毒理学溶剂(石油)毒理学农药毒理学环境激素毒理学环境电离(电磁)辐射毒理学环境毒理学学科结构环境毒理学理论环境毒理学实验环境毒理学应用环境毒理学理论毒性与影响因素一般毒性与评价特殊毒性与评价安全与健康评价环境毒理学以介质为分类依据环境毒理学有机架构以环境污染物为分类依据环境学习安排计划第一讲、绪论与新兴的环境毒理科学第二讲、污染物的环境生态行为第三讲、化学污染物的毒性作用第四讲、物理性污染的毒性效应第五讲、土壤环境毒理学第六讲、水环境毒理学第七讲、大气污染毒理学第八讲、环境毒理学常用研究方法第九讲、环境化学物的生态风险评价学习安排计划第一讲、绪论与新兴的环境毒理科学第二讲、污染第一章

绪论与新兴的环境毒理科学第一节环境毒理学概述

第二节环境毒理学研究对象、任务与内容第三节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节环境毒理学发展与应用

第五节环境毒理学展望第一章绪论与新兴的环境毒理科学第一节环境毒理学概述第一节环境毒理学概述一、毒理学(Toxicology)毒理学:是研究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特别是化学因素对生物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环境毒理学:属于环境科学的范畴,也是生命科学和毒理学的分支学科。环境毒理学:运用毒理学研究方法研究环境污染物,特别是化学污染物对生物有机体,尤其是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第一节环境毒理学概述一、毒理学(Toxicology)生态毒理学毒理学的分支学科,着重研究自然的和人造的污染物对动物(包括人)、植物、微生物的整个生态系统的毒效应;

生态毒理学是研究各种有毒有害因素,特别是环境污染物对人类之外其他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的损害作用规律及防治措施的科学。生态毒理学环境毒理学与生态毒理学的区别区别点环境毒理学生态毒理学主要研究内容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对生态系统健康的胁迫实验方法基于动物实验的观察结果进行推论或对病人进行实验观察以及流行病学调查直接采用相应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进行实验与观测主要任务阐明环境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机理揭示环境毒物对生态系统及其不同组分的毒害效应及其机理学科归属环境、医学生态学环境毒理学与生态毒理学的区别区别点环境毒理学生态毒理学主要研环境生态毒理学生态毒理学环境毒理学核心为非人类生物,扩展到人类核心为环境污染物对人的影响,扩展到动植物环境生态毒理学生态毒理学环境毒理学核心为非人类生物,扩展到人

环境生态毒理学应用毒理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环境污染物对非人类生物乃至生态系统及其组成种群影响规律的一门科学。

环境生态毒理学主要研究对象不仅包括生物个体的变化,而且包括生物群体的改变;不仅研究环境化学污染物(简称环境化学物)对某一种群的损害,而且研究环境化学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环境生态毒理学毒物:可进入生物机体,具有累积效应,干扰机体生理平衡,导致其组织、器官或生理过程受到不良影响的外源性物质。(Toxin:毒素,生物产生(venom:毒液);Poison:毒药,人工合成药物,有目的性;Toxicant:有毒物质,广义,不一定有目的性;pollutant,chemicals,contaminant,toxicsubstance)外源性化学物(Xenobiotics):是一类“外来生物活性物质”,又称外来化学物,以区别于代谢过程中形成的产物和中间产物——内源化学物。毒物:可进入生物机体,具有累积效应,干扰机体生理平衡,导致其临床毒理学营养毒理学环境毒理学职业毒理学医药学诊断化学病理学营养学食品学分析化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遗传学其它职业医学

毒理学毒理学、环境毒理学与其它基础科学的联系毒理学是典型的综合科学:临床毒理学营养毒理学环境毒理学职业毒理学医药学营养学环境科学化学原料提取合成使用排放生物吸收分布伤害毒性调控污染源风险管理归趋风险评价效应自然的生物与非生物转化人畜排泄物暴露环境毒理学的基本组成化学原料生物调控风险管理风险评价自然的生物与非生物转化人畜排第二节环境毒理学研究对象、任务

与内容由于环境污染物对人类之外的其他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的损害日趋严重,地球上每天有100~300个物种遭灭绝,近50000km2森林被破坏。环境毒理学研究已扩展到环境污染物对各种生物机体及其种群的损害作用规律及防治措施的范围。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及其机制的科学。第二节环境毒理学研究对象、任务

环境污染物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

一、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环境污染物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污染物:一、环——游离辐射

——电磁辐射

——噪声污染

——振动污染

——温度(废热)

……物理性污染:——游离辐射物理性污染:游离辐射——种类背景辐射来源:宇宙射线、土壤岩石、人体内的放射性同位素医用辐射来源:诊断用X光机,核子医学、肿瘤照射职业上的暴露:非破坏性仪器检测、行李监测、核电厂操作、核武试爆、研究用仪器——游离辐射产生的问题急性暴露可引起皮肤、肠胃、造血系统异常,甚至死亡长期低剂量辐射会破坏染色体或引起基因突变。游离辐射非游离辐射

——紫外线来源:阳光、焊接、杀菌可引起皮肤红肿、灼伤及皮肤癌焊接工可患角结膜炎及白内障

——红外线来源:具温度的物体可引起皮肤及眼角膜等的热伤害

——微波可引起白内障及生殖系统危害

——低频率电磁波非游离辐射温度

——温度过低会造成体温降低、冻疮甚至死亡

——温度过高热痉挛热衰竭热中风目前存在的城市热岛效应温度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噪音突发性噪音持续性噪音振动局部性振动全身性振动异常气压气压的变动可引起健康危害噪音生物性污染:——细菌

——病毒

——生物毒素生物性污染:各种生物毒素各种生物毒素颜色鲜艳有疣有环有托不被虫咬毒蝇伞墨汁鬼伞豹斑毒伞白毒伞(极毒)颜色鲜艳毒蝇伞墨汁鬼伞豹斑毒伞白毒伞(极毒)化学性污染(外源性化学物):——农药——食品中的有毒成分——药物——化妆品及洗涤剂——金属——刺激性和窒息性气体——天然毒素——其他毒物化学性污染(外源性化学物):——农药农药有机磷酸酯类农药:磷酸酯类(敌敌畏、敌百虫)、硫代和二硫代磷酸酯(乐果、对硫磷)、磷酰胺和硫代磷酰胺(甲胺磷、焦磷酸酯)。甲脒类农药:杀螨剂、杀虫剂、杀真菌剂、除草剂、杀线虫剂等。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西维因、呋喃丹、异丙威、禾大壮。其它农药:鞣化过程抑制剂、GABA受体抑制剂、细胞分裂抑制剂。农药各种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硼酸、甲酸、水杨酸、二碳酸酯、丙酸酯、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对羟基苯甲酸酯。杀菌剂抗氧化剂食用色素发色剂和漂白剂:亚硝酸钠、硝酸钠。香精香料调味剂:谷氨酸钠、糖精各种食品添加剂药物——药物与毒物的差别主要在于剂量的差异。化妆品与洗涤剂——化妆品:造成经皮吸收的一般性危害;对皮肤产生原发刺激;产生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导致光敏性皮肤损害;一些有害物质具有诱变性和致癌性。——合成洗涤剂药物化妆品与洗涤剂重金属——列在EPA优先污染物表中的金属有12种:砷、铍、镉、铬、铜、铅、汞、镍、硒、银、铊及锌。有机溶剂有机实验常用重金属有机溶剂第一章绪论与新兴的环境毒理科学课件食品中的有毒成份——毒物的概念是相对的,任何化学物超过一定的剂量即成为毒物。食品中的有毒成份军事毒物化学武器(chemicalweapon)是化学战剂、化学弹药及其施放器材的合称。化学战剂(chemicalwarfareagents,CWA)或简称毒剂:军事对抗中用以杀伤对方有生力量、牵制和扰乱对方军事行动的有毒物质的统称。化学弹药(chemicalmunitions):装填有CWA的弹药,合称为化学弹药。

军事毒物化学武器大规模使用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用的毒剂有氯气、光气、双光气、二苯氯胂、氢氰酸、芥子气等多达40余种,毒剂用量达12万吨,伤亡人数约130万,占战争伤亡总人数的4.6%。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亚时首次使用芥子气和光气。哈伯法固氮法的发明者德国科学家哈伯,在研发毒气炮弹的时候,得出著名哈伯定理,即暴露于低浓度毒气氛围所导致的毒性同高浓度毒气短时间暴露的毒性之间存在的某种联系(半经验公式)。化学武器大规模使用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用的毒剂有氯气、光气2005年5月1日,越南胡志明市,4岁的NguyenXuanMinh。美国在越战中将包括橙剂(AgentOrange)在内的脱叶剂广泛用于军事目的,导致越南出现很多残疾儿童。2005年5月1日,越南胡志明市,4岁的NguyenXua二、环境毒理学的研究任务主要任务: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探索环境污染物对人类健康损害的早期检测指标和生物标记,从而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和防治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和措施。2.最终任务:保护地球生物圈内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的生存和持续健康的发展。二、环境毒理学的研究任务主要任务: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损害三、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内容环境毒理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环境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转化和排除规律,及对生物体的一般毒性作用与机理;环境化学物及其转化产物对生物体的致突变、致癌变、致畸变等特殊毒性作用与机理;三、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内容环境毒理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环境污染物的毒性评定方法,包括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代谢试验,蓄积试验,繁殖试验、迟发神经毒试验,以及各项致突变试验、致癌试验及致畸变试验等;各种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的早发现、早防治的理论、方法和措施。环境污染物的毒性评定方法,包括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代四、环境毒理学的研究目标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可能危害及其剂量—反应关系,进行毒性和安全性评价。毒性试验采用在现实中不可能有的高浓度、大剂量、强制性给予剂量,不存在绝对安全的物质。任何物质、不加限制就可能是毒物。发现毒性并不是研究目的,而弄清不能出现毒性的条件,例如推算最大无作用量,才具有真正的价值。从这一点上讲,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和安全学的研究有着密切联系。仅就毒理学本身而言,不能进行利益—危险的评价,但提供关于生物体健康危险度的资料是毒理学的任务。四、环境毒理学的研究目标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可能危害及

阐明环境污染物毒作用机理及影响其毒作用的各种因素,探索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健康损害的早期检测指标。

——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为制定环境标准、环境卫生标准,为预防、治疗环境污染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为制定环境标准、环境卫生标准,为预防、治疗环境污染物中毒提供第三节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1.整体试验:在整体动物中进行的体内实验;2.体外试验:在植物、微生物、动物(非哺乳动物和哺乳动物)进行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分子水平的试验。3.调查研究:以已有试验结果、已有知识为基础,采用医学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第三节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1.整体试验:在整体动物(1)整体试验也称体内动物实验。一般采用的实验动物有大鼠、小鼠、家兔、豚鼠、仓鼠、狗、猴等哺乳类动物,根据研究目的也可采用鸟类、昆虫、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等。整体动物实验不仅可以反映环境污染物的综合生物学效应,而且可以反映在动物整体状态下环境污染物的各种生物学效应。按照染毒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急性、亚急性(亚慢性)和慢性毒性实验;按照实验目的的不同可分为繁殖试验、蓄积试验、代谢试验及“三致”试验(致癌变、致畸变和致突变试验)。(1)整体试验动物模型选择的依据:(1)动物模型对于一定环境因子的反应尽可能与目标生物的反应相近。(2)具有经济可行性。动物模型选择的依据:实验动物(laboratoryanimal):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可用于科学研究的动物。狗小鼠大鼠兔豚鼠仓鼠实验动物(laboratoryanimal):指经人工培育印度芥菜-Se遏蓝菜-CdAs长萼堇菜-Zn印度芥菜-Se遏蓝菜-CdAs长萼堇菜-Zn实验动物和人对外源化学物的反应敏感性不同,有时甚至存在着质的差别;高剂量向低剂量外推的不确定性;小数量实验动物到大量人群外推的不确定性;4成年健康动物向年老体弱及患病个体外推的不确定性。实验动物毒理学实验外推到人群接触安全性时存在的不确定性实验动物和人对外源化学物的反应敏感性不同,有时甚至存在着质的1化学物在实验动物产生的作用,可以外推于人。基本假设①人是最敏感的动物物种;②人和实验动物的生物学过程与体重(或体表面积)相关。

实验动物必须暴露于高剂量,这是发现对人潜在危害的必需的和可靠的方法。

成年的健康(雄性和雌性未孕)实验动物和人可能的暴露途径基本一致。环境毒理学试验基本原则1化学物在实验动物产生的作用,可以外推于人。环境毒理学试(2)体外试验可采用器官灌流技术,将受试化学物经过血管流经特定的脏器,观察环境污染物在脏器内的代谢转化和毒性作用也可以将某个脏器从体内取出再制成原代游离细胞,进行环境污染物对细胞毒性作用的研究。还可以利用在体外经过多次传代的细胞株,例如,HeLa细胞、CHO细胞、V79细胞等对外来化学物进行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研究。采用离心技术,可将细胞器或其组分,例如,内质网、线粒体等分离纯化,研究环境污染物对这些亚细胞组分的毒性作用。

(2)体外试验典型细胞株HeLa细胞:子宫颈癌细胞,用作癌症研究,不限次分裂,用来研究细胞信号转导,由正常子宫颈细胞被一种人类乳突状瘤病毒转型成癌细胞;CHO细胞: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生物工程广泛使用的细胞,用于疾病治疗预防;V79:中国仓鼠肺细胞;典型细胞株动物试验体内试验体外试验一般毒性

试验特殊毒性试验微生物试验哺乳动物试验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突变致癌致畸致突变器官水平组织水平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目的?毒性评价动物试验体内试验体外试验一般毒性

试验特殊毒性微生物哺乳动物毒性评价为了评价一种化学物质对生物的潜在危害,需要建立化学暴露与生物个体及群体损害的可重复验证的定量关系。

剂量-反应

毒性生物测试

将有代表性的生物群体在一定时间内暴露于一系列的化学物质浓度中,然后记录反应情况或终点。急性毒性生物测试亚急性(慢性)毒性生物测试毒性评价为了评价一种化学物质对生物的潜在危害,需要建立化学暴人体观察(HumanToxicology)临床毒理学

通过中毒事故的处理和治疗人体志愿者试验:低浓度、短时间、轻度、可逆人体观察(HumanToxicology)(3)流行病学调查与生物调查采用医学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根据动物试验的结果及对环境污染物毒理作用的预测或假设,选用适当的观察指标,对接触该环境污染物的人群进行调查,分析环境污染与人群健康损害的关系。环境污染物对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群体的损害,也可通过生物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3)流行病学调查与生物调查实验技术或手段:不同学科:

化学的生物的生物化学的分子生物学的不同水平:器官水平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分子水平致癌作用(DNA损伤、致突变作用)遗传毒性测试、染色体研究、受体实验技术或手段:致癌作用(DNA损伤、致突变作用)

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研究受控的临床研究毒理学体内试验毒理学体外试验优点·真实的暴露条件·规定的限定暴露条件·易于控制暴露条件·影响因素少,易于控·在各化学物之间发生相·在人群中测定反应·能测定多种效应制互作用·对某组人群(如哮喘)·能评价宿主特征的作用·可进行某些深入的研·测定在人群的作用的研究是有力的(如:性别、年龄、遗究(如:机制,代谢)·表示全部的人敏感性·能测定效应的强度传特征等和其他调控因·人力物力花费较少素饮食等)·能评价机制缺点·耗资、耗时多·耗资多·动物暴露与人暴露相关·不能全面反映毒作用·多为回顾性,无健康·较低浓度和较短时的不确定性不能作为毒性评价和保护间的暴露·受控的饲养条件与人的危险性评价的最后依·难以确定暴露,有混杂·限于较少量的人群实际情况不一致据暴露问题(一般<50)·暴露的浓度和时间的模·难以观察慢性毒作用·可检测的危险性增加必·限于暂时、微小、式显著地不同于人群的需达到2倍以上可逆的效应暴露·测定指标较粗(发病率,·一般不适于研究最死亡率)敏感的人群

毒理学研究方法的优缺点毒理学研究方法第四节环境毒理学发展与应用

发展历程及其趋势1、经典毒理学生态毒理学环境毒理学2、发展趋势第四节环境毒理学发展与应用发展历程及其趋势经典毒理学,主要考虑有毒物质对个体水平的毒效应,而且多集中在人类。生态毒理学,“毒理学的分支学科,着重研究自然的和人造的污染物对动物(包括人)、植物、微生物的整个生态系统的毒效应。”

1)研究毒物是如何流入环境的,以及它们的迁移转化方式。2)研究生物体可能暴露在什么样的和多大剂量的毒物下。环境毒理学,集经典毒理学和生态毒理学,……随着社会和政治关注、分析检测技术的进步而发展经典毒理学,主要考虑有毒物质对个体水平的毒效应,而且多集中在萌芽5000前(3000-2000B.C)有文字记载约3500年历史1500B.C古埃及医书中已记载Pb(铅)、Cu(铜)、As(砷)等有毒物质我国明朝初的《本草纲目》等也记载了有关毒物。如砒石、钩吻、乌头、番木鳖等一、古代与中世纪毒理学萌芽5000前(3000-2000B.C)一、古代与中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1.

在实践中逐渐积累了用天然毒物治疗疾病和

解救中毒的经验;2.

被识别和发现的各种自然毒物也被用于狩猎、战争冲突和谋杀。毒芹木著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毒芹木著中国古代著名毒药(图)断肠草

鹤顶红

信石

见血封喉

乌头

中国古代著名毒药(图)断肠草鹤顶红信石见血封喉乌头产业革命前由于社会上中毒、误服——法医毒理学化学药物的合成——药物毒理学毒理学试验研究始于16世纪,由Paracelsus

奠定基础产业革命后(19世纪)职业中毒——工业毒理学二、启蒙时代毒理学产业革命前二、启蒙时代毒理学瑞典科学家Paracelsus对毒理学理论的主要贡献

提出了毒物是化学物的概念;检测生物体对化学物的反应需进行实验观察和研究;应注意区别治疗作用和毒性作用;治疗作用和毒性作用同是化学物的特性,两者有时难以区分。瑞典科学家Paracelsus对毒理学理论的主要贡献Allsubstancesarepoisons,thereisnonewhichisnotapoison.Therightdosedifferentiatesapoisonandremedy.Nosubstanceisapoisonbyitself.Itisthedosethatmakesasubstanceapoison.—Paracelsus(1499-1541),theRenaissance

“FatherofToxicology”.瑞士医学家Paracelsus提出“药物与毒物的区别在于剂量”,首先提出了剂量-反应关系。Allsubstancesarepoisons,th毒物分析方法的早期发展Marsh,1836,提出了测砷方法Reinsh,1841,提出分离和测定汞和砷的方法MiScherlich,1855,检出和鉴定磷毒作用机理的早期研究F.Magendie,1809,研究箭毒、吐根碱、番木碱的作用机理C.Bernard,1850,发现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发现了箭毒的作用部位解毒剂的发明及新毒剂的应用R.A.Petera,1945,发现BAL是砷的特效解毒剂陈克恢,1934,提出亚硝酸盐及硫代硫酸钠联用作为氰化物的解毒剂P.Miiler,1944,发明DDT等有机氯杀虫剂G.Schader,1952,合成有机磷化合物三、近代毒理学简介毒物分析方法的早期发展三、近代毒理学简介18世纪下半叶,西班牙人Orfila对当时认为有毒的物质用狗做实验加以验证,成为实验毒理学的先例。

之后的100多年,应用各种基础学科,提出了各种假说并进行测试,初步形成了毒理学的理论,现代毒理学开始发展。1969年,

法国学者ReneTruhaut首次提出‘生态毒理学’这一概念。毒理学研究从个体层次提升到群落层次。18世纪下半叶,西班牙人Orfila对当时认为有毒的物质用狗发展至今约100年,其具有以下特点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合同研究机构应运而生研究内容不断深入,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在宏观管理和立法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危险度评定开始成为现代毒理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和产物趋于早期参与新产品开发,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更加密切学术队伍不断壮大,国际间学术交流不断发展三、现代代毒理学简介发展至今约100年,其具有以下特点三、现代代毒理学简介环境毒理学的发展趋势(1)目的延伸——由单纯研究环境因素的有害作用机理到利用其毒性防治疾病和除草灭害。——已往毒理学研究的目的主要对有害因素包括机理作出评价。而今,则利用毒理学知识,对化学品、生物因子通过修饰,可以作为抗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作用,而副作用相对减轻;再者,有些除草剂、灭害剂则正是利用某些物品具有选择性毒性的特点,研制成功的。环境毒理学的发展趋势(1)目的延伸(2)内容广泛——由单纯研究环境因素的有害作用机理和安全性评价扩展到研究防护措施。——已往的研究侧重于描述毒理研究,通过实验室研究结果对某一化学品作出安全性评价,现在则更偏重于对救治方法、防护措施及装备研究。

(2)内容广泛(3)对象扩大——由单纯研究化学因素对生物体的影响扩展到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已往毒理学主要研究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影响机理,现在逐渐扩大到研究物理因素,如辐射、微波以及冷、热等有害因素和生物毒素如动物毒素、细菌毒素、有害基因工程产品等的影响。

(3)对象扩大(4)层面深入——由单纯研究环境因素对整体、器官等水平的影响扩展到分子水平的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引入毒理学,进一步揭示了外源化学物的分子结构与生物大分子的关系;并可应用分子探针研究化学物的毒性,使我们有可能观察到低剂量下的毒性反应。应用酶学、核酸、染色体分析与基因合成技术等研究毒物作用机制。(4)层面深入(5)范围拓展——由单纯研究环境因素对神经系统等作用扩展到对精神心理行为的的影响。神经科学的发展,也促使了神经毒理与行为毒理的结合。

(5)范围拓展(6)技术提高——由单纯研究经典毒理学方法延伸到遗传、免疫、生态多学科方法技术的引入。——随着与生命科学有关学科的发展,如自由基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和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发育生态学、遗传学等学科的新方法进一步引入到毒理学中,使研究方法和手段大大提高。

(6)技术提高——总之,毒理学的发展与其它学科一样,总是循着由宏观至微观,整体至局部,分析至综合,理论至应用的规律,循环往复地深入发展。

第一章绪论与新兴的环境毒理科学课件环境毒理学的应用1.鉴定新旧化学物的毒性以及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许多国家明确规定,新化学物进入市场之前,必须有毒性鉴定的研究资料;在市场上应用多年的化学物,特别是那些可能引起环境危害的化学物质,包括高毒性、难降解、有生物富集性的化学物质,以及可能干扰生殖内分泌功能的化学物质,都在进行一些补充性或更深入的毒性研究。环境毒理学的应用1.鉴定新旧化学物的毒性以及对环境和生态的2.污染物处理主要是研究污染物处理场对陆栖野生动物的影响(美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多,美国有专门的法律和法规,要求必须对污染物处理场进行环境和生态影响的研究与评定)3.工业和民用设施的施工和排放许可4.自然资源的管理:主要是用来管理和保护与人类商业活动有关的各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如鱼类、树木、野生动物以及野生植物等。2.污染物处理第五节环境毒理学展望按靶器官分肝脏毒理学肾脏毒理学神经毒理学生殖毒理学免疫毒理学血液毒理学皮肤毒理学……一.从高度综合到高度分化按机制研究分细胞毒理学遗传毒理学膜毒理学生化毒理学分子毒理学第五节环境毒理学展望按靶器官分一.从高度综合到高度分第一个“R”是替代试验(Replacement),即利用简单的生物系统如培养的细菌,哺乳动物和人的组织、细胞以及特殊的动物器官或非生物构建体系等方法取代动物试验;第二个“R”是减少动物的使用数量(Reduction),在保证实验质量的前提下,选择合适动物和方法,改进实验设计,减少动物用量;第三个“R”是精化和改良技术(Refinement),尽量减轻实验过程对动物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伤害;第四个“R”责任(Responsibility),主要是增强人们的伦理观念,不仅对动物负责,更要对人类负责,保证各类产品进入市场后,在正常和可预见的使用条件下对消费者无伤害。二、毒理学方法的替代与更新(4R原则)第一个“R”是替代试验(Replacement),即利用应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的原理和技术为建立高通量毒性检测,有害因素鉴定方法提供了技术支特;毒理基因组学;生物标志物:发展个体的危险度评价;转基因生物的应用。三、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应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的原理和技术为三、新技术新方法的应危险度评价程序的四个步骤;危害性认识;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接触评定即明确人群接触特定化学物总量,并阐明接触特征;危险度特征分析。四.危险度评价和危险度管理危险度评价程序的四个步骤;四.危险度评价和危险度管理人类基因组计划(HGP,1990)环境基因组计划(EGP,1998)毒理基因组学(Toxicogenomics,2000)系统毒理学(Systemstoxicology,2002)表基因组学(Epigenomcs,2003)五、系统毒理学通俗而言,系统毒理学是将毒理基因组学,传统毒理学和生物信息学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体系,系统毒理学不仅要收集细胞成分信息,而且要了解这些成分对毒物应答的对应信息,因此,必需进行系统的结构生物学“应激测试”以获取生物体对该应激的适应、生存或死亡等方面的资料。人类基因组计划(HGP,1990)五、系统毒理学通俗而言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基本模式(管理毒理学)管理毒理学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基本模式(管理毒理学)管理毒理学化学品管理的组织机构国际:IPCS(InternationalProgramonChemicalSafety)OECD(TheOrganiz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IFCS(Inter-governmentalForumonChemicalSafety)IOMC(TheInter-OrganizationProgramfortheSoundManagementofChemicals)美国:FDA(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

)—食品,药品和化妆品。食品药物管理局

EPA—农药和环境化学

OSHA—工业化学物。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中国:卫生部—食品、化妆品、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和消毒药剂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农业部—农药、兽药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化学品公安部—爆炸品化学品管理的组织机构国际:IPCS(Internation某些日常活动和自然事件的估计危险度

活动内容危险度*吸烟(每天10支)1/400全部事故1/2000开车(16000公里/年)1/5000全部交通事故1/8000工业生产劳动1/30000自然灾害1/50000雷击1/1000000*危险度以一年内个体发生死亡的概率表示

某些日常活动和自然事件的估计危险度活动内容安全性评价现有的较具代表性的安全性评价程序《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农药毒性试验方法暂行规定》《化妆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安全性评价现有的较具代表性的安全性评价程序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毒理学试验前的准备工作不同阶段的毒理学试验项目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和局部毒性试验第二阶段----蓄积试验和致突变试验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生殖与发育毒性试验和代谢试验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人群接触资料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毒理学试验前的准备工作每一次的加油,每一次的努力都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自己。12月-2212月-22Thursday,December29,202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15:16:3215:16:3215:1612/29/20223:16:32PM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全,常把弓弦绷。12月-2215:16:3215:16Dec-2229-Dec-2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掌控人心方位上。15:16:3215:16:3215:16Thursday,December29,2022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12月-2212月-2215:16:3215:16:32December29,2022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2年12月29日3:16下午12月-2212月-22扩展市场,开发未来,实现现在。29十二月20223:16:32下午15:16:3212月-22做专业的企业,做专业的事情,让自己专业起来。十二月223:16下午12月-2215:16December29,2022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2022/12/2915:16:3215:16:3229December2022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会发展的标志。3:16:32下午3:16下午15:16:3212月-22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12月-2212月-2215:1615:16:3215:16:32Dec-22人生不是自发的自我发展,而是一长串机缘。事件和决定,这些机缘、事件和决定在它们实现的当时是取决于我们的意志的。2022/12/2915:16:32Thursday,December29,2022感情上的亲密,发展友谊;钱财上的亲密,破坏友谊。12月-222022/12/2915:16:3212月-22谢谢大家!每一次的加油,每一次的努力都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自己。12月-环境毒理学EnvironmentalToxicology环境毒理学EnvironmentalToxicology主要参考杂志和书目参考杂志:1、卫生毒理学杂志2、卫生研究3、中国公共卫生4、中国地方病学杂志5、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6、环境科学7、环境科学学报8、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主要参考杂志和书目参考杂志:参考书目:1、《环境毒理学》,李建政,化学工业出版社2、《环境毒理学》,孔志明,南京大学出版社3、《环境毒理学》,孟紫强,高等教育出版社4、《生态毒理学原理与方法》,孟紫强,科学出版社5、《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石碧清,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参考书目:环境毒理学的基本概念、机理,并重点介绍了土壤环境毒理学、水环境毒理学、大气污染毒理学等环境毒理学的分支学科,以及毒理学研究常见的一些实验方法。

《环境毒理学》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与重点环境毒理学的基本概念、机理,并重点介绍了土《环境毒理学》教学以介质为分类依据大气环境毒理学水环境毒理学土壤环境毒理学环境毒理学有机架构以环境污染物为分类依据重金属毒理学溶剂(石油)毒理学农药毒理学环境激素毒理学环境电离(电磁)辐射毒理学环境毒理学学科结构环境毒理学理论环境毒理学实验环境毒理学应用环境毒理学理论毒性与影响因素一般毒性与评价特殊毒性与评价安全与健康评价环境毒理学以介质为分类依据环境毒理学有机架构以环境污染物为分类依据环境学习安排计划第一讲、绪论与新兴的环境毒理科学第二讲、污染物的环境生态行为第三讲、化学污染物的毒性作用第四讲、物理性污染的毒性效应第五讲、土壤环境毒理学第六讲、水环境毒理学第七讲、大气污染毒理学第八讲、环境毒理学常用研究方法第九讲、环境化学物的生态风险评价学习安排计划第一讲、绪论与新兴的环境毒理科学第二讲、污染第一章

绪论与新兴的环境毒理科学第一节环境毒理学概述

第二节环境毒理学研究对象、任务与内容第三节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节环境毒理学发展与应用

第五节环境毒理学展望第一章绪论与新兴的环境毒理科学第一节环境毒理学概述第一节环境毒理学概述一、毒理学(Toxicology)毒理学:是研究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特别是化学因素对生物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环境毒理学:属于环境科学的范畴,也是生命科学和毒理学的分支学科。环境毒理学:运用毒理学研究方法研究环境污染物,特别是化学污染物对生物有机体,尤其是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第一节环境毒理学概述一、毒理学(Toxicology)生态毒理学毒理学的分支学科,着重研究自然的和人造的污染物对动物(包括人)、植物、微生物的整个生态系统的毒效应;

生态毒理学是研究各种有毒有害因素,特别是环境污染物对人类之外其他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的损害作用规律及防治措施的科学。生态毒理学环境毒理学与生态毒理学的区别区别点环境毒理学生态毒理学主要研究内容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对生态系统健康的胁迫实验方法基于动物实验的观察结果进行推论或对病人进行实验观察以及流行病学调查直接采用相应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进行实验与观测主要任务阐明环境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机理揭示环境毒物对生态系统及其不同组分的毒害效应及其机理学科归属环境、医学生态学环境毒理学与生态毒理学的区别区别点环境毒理学生态毒理学主要研环境生态毒理学生态毒理学环境毒理学核心为非人类生物,扩展到人类核心为环境污染物对人的影响,扩展到动植物环境生态毒理学生态毒理学环境毒理学核心为非人类生物,扩展到人

环境生态毒理学应用毒理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环境污染物对非人类生物乃至生态系统及其组成种群影响规律的一门科学。

环境生态毒理学主要研究对象不仅包括生物个体的变化,而且包括生物群体的改变;不仅研究环境化学污染物(简称环境化学物)对某一种群的损害,而且研究环境化学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环境生态毒理学毒物:可进入生物机体,具有累积效应,干扰机体生理平衡,导致其组织、器官或生理过程受到不良影响的外源性物质。(Toxin:毒素,生物产生(venom:毒液);Poison:毒药,人工合成药物,有目的性;Toxicant:有毒物质,广义,不一定有目的性;pollutant,chemicals,contaminant,toxicsubstance)外源性化学物(Xenobiotics):是一类“外来生物活性物质”,又称外来化学物,以区别于代谢过程中形成的产物和中间产物——内源化学物。毒物:可进入生物机体,具有累积效应,干扰机体生理平衡,导致其临床毒理学营养毒理学环境毒理学职业毒理学医药学诊断化学病理学营养学食品学分析化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遗传学其它职业医学

毒理学毒理学、环境毒理学与其它基础科学的联系毒理学是典型的综合科学:临床毒理学营养毒理学环境毒理学职业毒理学医药学营养学环境科学化学原料提取合成使用排放生物吸收分布伤害毒性调控污染源风险管理归趋风险评价效应自然的生物与非生物转化人畜排泄物暴露环境毒理学的基本组成化学原料生物调控风险管理风险评价自然的生物与非生物转化人畜排第二节环境毒理学研究对象、任务

与内容由于环境污染物对人类之外的其他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的损害日趋严重,地球上每天有100~300个物种遭灭绝,近50000km2森林被破坏。环境毒理学研究已扩展到环境污染物对各种生物机体及其种群的损害作用规律及防治措施的范围。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及其机制的科学。第二节环境毒理学研究对象、任务

环境污染物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

一、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环境污染物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污染物:一、环——游离辐射

——电磁辐射

——噪声污染

——振动污染

——温度(废热)

……物理性污染:——游离辐射物理性污染:游离辐射——种类背景辐射来源:宇宙射线、土壤岩石、人体内的放射性同位素医用辐射来源:诊断用X光机,核子医学、肿瘤照射职业上的暴露:非破坏性仪器检测、行李监测、核电厂操作、核武试爆、研究用仪器——游离辐射产生的问题急性暴露可引起皮肤、肠胃、造血系统异常,甚至死亡长期低剂量辐射会破坏染色体或引起基因突变。游离辐射非游离辐射

——紫外线来源:阳光、焊接、杀菌可引起皮肤红肿、灼伤及皮肤癌焊接工可患角结膜炎及白内障

——红外线来源:具温度的物体可引起皮肤及眼角膜等的热伤害

——微波可引起白内障及生殖系统危害

——低频率电磁波非游离辐射温度

——温度过低会造成体温降低、冻疮甚至死亡

——温度过高热痉挛热衰竭热中风目前存在的城市热岛效应温度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噪音突发性噪音持续性噪音振动局部性振动全身性振动异常气压气压的变动可引起健康危害噪音生物性污染:——细菌

——病毒

——生物毒素生物性污染:各种生物毒素各种生物毒素颜色鲜艳有疣有环有托不被虫咬毒蝇伞墨汁鬼伞豹斑毒伞白毒伞(极毒)颜色鲜艳毒蝇伞墨汁鬼伞豹斑毒伞白毒伞(极毒)化学性污染(外源性化学物):——农药——食品中的有毒成分——药物——化妆品及洗涤剂——金属——刺激性和窒息性气体——天然毒素——其他毒物化学性污染(外源性化学物):——农药农药有机磷酸酯类农药:磷酸酯类(敌敌畏、敌百虫)、硫代和二硫代磷酸酯(乐果、对硫磷)、磷酰胺和硫代磷酰胺(甲胺磷、焦磷酸酯)。甲脒类农药:杀螨剂、杀虫剂、杀真菌剂、除草剂、杀线虫剂等。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西维因、呋喃丹、异丙威、禾大壮。其它农药:鞣化过程抑制剂、GABA受体抑制剂、细胞分裂抑制剂。农药各种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硼酸、甲酸、水杨酸、二碳酸酯、丙酸酯、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对羟基苯甲酸酯。杀菌剂抗氧化剂食用色素发色剂和漂白剂:亚硝酸钠、硝酸钠。香精香料调味剂:谷氨酸钠、糖精各种食品添加剂药物——药物与毒物的差别主要在于剂量的差异。化妆品与洗涤剂——化妆品:造成经皮吸收的一般性危害;对皮肤产生原发刺激;产生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导致光敏性皮肤损害;一些有害物质具有诱变性和致癌性。——合成洗涤剂药物化妆品与洗涤剂重金属——列在EPA优先污染物表中的金属有12种:砷、铍、镉、铬、铜、铅、汞、镍、硒、银、铊及锌。有机溶剂有机实验常用重金属有机溶剂第一章绪论与新兴的环境毒理科学课件食品中的有毒成份——毒物的概念是相对的,任何化学物超过一定的剂量即成为毒物。食品中的有毒成份军事毒物化学武器(chemicalweapon)是化学战剂、化学弹药及其施放器材的合称。化学战剂(chemicalwarfareagents,CWA)或简称毒剂:军事对抗中用以杀伤对方有生力量、牵制和扰乱对方军事行动的有毒物质的统称。化学弹药(chemicalmunitions):装填有CWA的弹药,合称为化学弹药。

军事毒物化学武器大规模使用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用的毒剂有氯气、光气、双光气、二苯氯胂、氢氰酸、芥子气等多达40余种,毒剂用量达12万吨,伤亡人数约130万,占战争伤亡总人数的4.6%。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亚时首次使用芥子气和光气。哈伯法固氮法的发明者德国科学家哈伯,在研发毒气炮弹的时候,得出著名哈伯定理,即暴露于低浓度毒气氛围所导致的毒性同高浓度毒气短时间暴露的毒性之间存在的某种联系(半经验公式)。化学武器大规模使用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用的毒剂有氯气、光气2005年5月1日,越南胡志明市,4岁的NguyenXuanMinh。美国在越战中将包括橙剂(AgentOrange)在内的脱叶剂广泛用于军事目的,导致越南出现很多残疾儿童。2005年5月1日,越南胡志明市,4岁的NguyenXua二、环境毒理学的研究任务主要任务: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探索环境污染物对人类健康损害的早期检测指标和生物标记,从而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和防治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和措施。2.最终任务:保护地球生物圈内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的生存和持续健康的发展。二、环境毒理学的研究任务主要任务: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损害三、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内容环境毒理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环境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转化和排除规律,及对生物体的一般毒性作用与机理;环境化学物及其转化产物对生物体的致突变、致癌变、致畸变等特殊毒性作用与机理;三、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内容环境毒理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环境污染物的毒性评定方法,包括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代谢试验,蓄积试验,繁殖试验、迟发神经毒试验,以及各项致突变试验、致癌试验及致畸变试验等;各种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的早发现、早防治的理论、方法和措施。环境污染物的毒性评定方法,包括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代四、环境毒理学的研究目标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可能危害及其剂量—反应关系,进行毒性和安全性评价。毒性试验采用在现实中不可能有的高浓度、大剂量、强制性给予剂量,不存在绝对安全的物质。任何物质、不加限制就可能是毒物。发现毒性并不是研究目的,而弄清不能出现毒性的条件,例如推算最大无作用量,才具有真正的价值。从这一点上讲,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和安全学的研究有着密切联系。仅就毒理学本身而言,不能进行利益—危险的评价,但提供关于生物体健康危险度的资料是毒理学的任务。四、环境毒理学的研究目标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可能危害及

阐明环境污染物毒作用机理及影响其毒作用的各种因素,探索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健康损害的早期检测指标。

——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为制定环境标准、环境卫生标准,为预防、治疗环境污染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为制定环境标准、环境卫生标准,为预防、治疗环境污染物中毒提供第三节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1.整体试验:在整体动物中进行的体内实验;2.体外试验:在植物、微生物、动物(非哺乳动物和哺乳动物)进行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分子水平的试验。3.调查研究:以已有试验结果、已有知识为基础,采用医学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第三节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1.整体试验:在整体动物(1)整体试验也称体内动物实验。一般采用的实验动物有大鼠、小鼠、家兔、豚鼠、仓鼠、狗、猴等哺乳类动物,根据研究目的也可采用鸟类、昆虫、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等。整体动物实验不仅可以反映环境污染物的综合生物学效应,而且可以反映在动物整体状态下环境污染物的各种生物学效应。按照染毒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急性、亚急性(亚慢性)和慢性毒性实验;按照实验目的的不同可分为繁殖试验、蓄积试验、代谢试验及“三致”试验(致癌变、致畸变和致突变试验)。(1)整体试验动物模型选择的依据:(1)动物模型对于一定环境因子的反应尽可能与目标生物的反应相近。(2)具有经济可行性。动物模型选择的依据:实验动物(laboratoryanimal):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可用于科学研究的动物。狗小鼠大鼠兔豚鼠仓鼠实验动物(laboratoryanimal):指经人工培育印度芥菜-Se遏蓝菜-CdAs长萼堇菜-Zn印度芥菜-Se遏蓝菜-CdAs长萼堇菜-Zn实验动物和人对外源化学物的反应敏感性不同,有时甚至存在着质的差别;高剂量向低剂量外推的不确定性;小数量实验动物到大量人群外推的不确定性;4成年健康动物向年老体弱及患病个体外推的不确定性。实验动物毒理学实验外推到人群接触安全性时存在的不确定性实验动物和人对外源化学物的反应敏感性不同,有时甚至存在着质的1化学物在实验动物产生的作用,可以外推于人。基本假设①人是最敏感的动物物种;②人和实验动物的生物学过程与体重(或体表面积)相关。

实验动物必须暴露于高剂量,这是发现对人潜在危害的必需的和可靠的方法。

成年的健康(雄性和雌性未孕)实验动物和人可能的暴露途径基本一致。环境毒理学试验基本原则1化学物在实验动物产生的作用,可以外推于人。环境毒理学试(2)体外试验可采用器官灌流技术,将受试化学物经过血管流经特定的脏器,观察环境污染物在脏器内的代谢转化和毒性作用也可以将某个脏器从体内取出再制成原代游离细胞,进行环境污染物对细胞毒性作用的研究。还可以利用在体外经过多次传代的细胞株,例如,HeLa细胞、CHO细胞、V79细胞等对外来化学物进行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研究。采用离心技术,可将细胞器或其组分,例如,内质网、线粒体等分离纯化,研究环境污染物对这些亚细胞组分的毒性作用。

(2)体外试验典型细胞株HeLa细胞:子宫颈癌细胞,用作癌症研究,不限次分裂,用来研究细胞信号转导,由正常子宫颈细胞被一种人类乳突状瘤病毒转型成癌细胞;CHO细胞: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生物工程广泛使用的细胞,用于疾病治疗预防;V79:中国仓鼠肺细胞;典型细胞株动物试验体内试验体外试验一般毒性

试验特殊毒性试验微生物试验哺乳动物试验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突变致癌致畸致突变器官水平组织水平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目的?毒性评价动物试验体内试验体外试验一般毒性

试验特殊毒性微生物哺乳动物毒性评价为了评价一种化学物质对生物的潜在危害,需要建立化学暴露与生物个体及群体损害的可重复验证的定量关系。

剂量-反应

毒性生物测试

将有代表性的生物群体在一定时间内暴露于一系列的化学物质浓度中,然后记录反应情况或终点。急性毒性生物测试亚急性(慢性)毒性生物测试毒性评价为了评价一种化学物质对生物的潜在危害,需要建立化学暴人体观察(HumanToxicology)临床毒理学

通过中毒事故的处理和治疗人体志愿者试验:低浓度、短时间、轻度、可逆人体观察(HumanToxicology)(3)流行病学调查与生物调查采用医学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根据动物试验的结果及对环境污染物毒理作用的预测或假设,选用适当的观察指标,对接触该环境污染物的人群进行调查,分析环境污染与人群健康损害的关系。环境污染物对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群体的损害,也可通过生物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3)流行病学调查与生物调查实验技术或手段:不同学科:

化学的生物的生物化学的分子生物学的不同水平:器官水平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分子水平致癌作用(DNA损伤、致突变作用)遗传毒性测试、染色体研究、受体实验技术或手段:致癌作用(DNA损伤、致突变作用)

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研究受控的临床研究毒理学体内试验毒理学体外试验优点·真实的暴露条件·规定的限定暴露条件·易于控制暴露条件·影响因素少,易于控·在各化学物之间发生相·在人群中测定反应·能测定多种效应制互作用·对某组人群(如哮喘)·能评价宿主特征的作用·可进行某些深入的研·测定在人群的作用的研究是有力的(如:性别、年龄、遗究(如:机制,代谢)·表示全部的人敏感性·能测定效应的强度传特征等和其他调控因·人力物力花费较少素饮食等)·能评价机制缺点·耗资、耗时多·耗资多·动物暴露与人暴露相关·不能全面反映毒作用·多为回顾性,无健康·较低浓度和较短时的不确定性不能作为毒性评价和保护间的暴露·受控的饲养条件与人的危险性评价的最后依·难以确定暴露,有混杂·限于较少量的人群实际情况不一致据暴露问题(一般<50)·暴露的浓度和时间的模·难以观察慢性毒作用·可检测的危险性增加必·限于暂时、微小、式显著地不同于人群的需达到2倍以上可逆的效应暴露·测定指标较粗(发病率,·一般不适于研究最死亡率)敏感的人群

毒理学研究方法的优缺点毒理学研究方法第四节环境毒理学发展与应用

发展历程及其趋势1、经典毒理学生态毒理学环境毒理学2、发展趋势第四节环境毒理学发展与应用发展历程及其趋势经典毒理学,主要考虑有毒物质对个体水平的毒效应,而且多集中在人类。生态毒理学,“毒理学的分支学科,着重研究自然的和人造的污染物对动物(包括人)、植物、微生物的整个生态系统的毒效应。”

1)研究毒物是如何流入环境的,以及它们的迁移转化方式。2)研究生物体可能暴露在什么样的和多大剂量的毒物下。环境毒理学,集经典毒理学和生态毒理学,……随着社会和政治关注、分析检测技术的进步而发展经典毒理学,主要考虑有毒物质对个体水平的毒效应,而且多集中在萌芽5000前(3000-2000B.C)有文字记载约3500年历史1500B.C古埃及医书中已记载Pb(铅)、Cu(铜)、As(砷)等有毒物质我国明朝初的《本草纲目》等也记载了有关毒物。如砒石、钩吻、乌头、番木鳖等一、古代与中世纪毒理学萌芽5000前(3000-2000B.C)一、古代与中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1.

在实践中逐渐积累了用天然毒物治疗疾病和

解救中毒的经验;2.

被识别和发现的各种自然毒物也被用于狩猎、战争冲突和谋杀。毒芹木著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毒芹木著中国古代著名毒药(图)断肠草

鹤顶红

信石

见血封喉

乌头

中国古代著名毒药(图)断肠草鹤顶红信石见血封喉乌头产业革命前由于社会上中毒、误服——法医毒理学化学药物的合成——药物毒理学毒理学试验研究始于16世纪,由Paracelsus

奠定基础产业革命后(19世纪)职业中毒——工业毒理学二、启蒙时代毒理学产业革命前二、启蒙时代毒理学瑞典科学家Paracelsus对毒理学理论的主要贡献

提出了毒物是化学物的概念;检测生物体对化学物的反应需进行实验观察和研究;应注意区别治疗作用和毒性作用;治疗作用和毒性作用同是化学物的特性,两者有时难以区分。瑞典科学家Paracelsus对毒理学理论的主要贡献Allsubstancesarepoisons,thereisnonewhichisnotapoison.Therightdosedifferentiatesapoisonandremedy.Nos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