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政治体制单元概述: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各国都是通过以某种特定的权力分配、机构设置和运行为特征的政治体制来实现社会治理的。东西方的政治体制都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大体上说,贵族制、君主制、民主和共和制是集中主要形式。每个国家的政治体制都有其独特性,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演进的结果。单元课标要求: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变化;2.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3.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第一课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课标要求: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本课重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本课难点:郡县制得以长期存在的原因以及所起的历史作用;知识概要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早期政治制度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早期政治制度是指商周时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一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夏朝:从禅让制到世袭制约前2070年禹建立,开创了世袭制世袭制内容有二: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影响是形成了“家天下”的局面。(二)商朝:内外服制度;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内外服制度的内容:内服是王畿,由商王直接控制;王畿四周是外服,由附属国管辖。(三)西周西周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实行分制度,1、贵族等级分封体制:(1)周天子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控制着王畿地区。(2)其他地方分封给同姓亲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在各地建立诸侯国,拱卫周王室。(3)诸侯在国内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分封士。分封制是较内外服制度更进一步的政治体制,诸侯虽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但也要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2、宗法制:周天子与各级贵族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3、礼乐制:维护统治的文化制度。4、等级分封政体的特征:(1)政治权力和血缘关系相结合,是西周整体的基本特征。(2)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遗存对君主权力有制约作用。(3)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中央集权。(4)王权具有神秘色彩。二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一)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西周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各国政治都进行了重大改革,君主专制加强,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体制开始产生。(二)秦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历史背景:(1)社会经济的发展(表现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2)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代远情疏);(3)各国进行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建立县制);(4)秦统一六国,建立秦朝。2.内容:(1)皇帝制度(核心),皇帝总览一切军政大权特点:皇位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2)中央政府,设立三公九卿。①三公及其职能三公:丞相(百官之长,行政中枢所在,秉承皇帝,统领百官)、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副丞相,掌管图籍、文书,监察百官)。九卿:分掌各类政务的机构。②决策方式:国家大事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3)地方官职,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①原因:吸取历史上分封制导致诸侯纷争的历史教训;李斯的建议。②地方政府分为郡、县两级。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置郡守、郡丞和郡尉,另设监御史掌监察。郡下设县或道,根据户数的多少,置县令(长)、丞、尉。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4)文书发挥重要作用。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行政,建立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传送到全国各地。三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一)中央行政体制1、西汉汉承秦制,中央行政体制仍为三公九卿制。汉武帝时期设立“中朝”。中朝:又称内朝,包括侍中、尚书令、常侍,负责决策。使外朝丞相权力大大削弱,加强了皇权。西汉晚期后,三公制取代丞相制,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2、东汉: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3、魏晋:三省体制逐渐形成。4、隋唐:三省六部制:(1)三省:指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中书省是受命于皇帝的决策与出令机构,门下省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三省长官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并称宰相,分掌宰相职权。他们共同议政的地方叫政事堂。六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2)评价:三省职责明确,相互牵制,削弱相权,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并加强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央行政体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5、宋朝:宋朝设置三省六部制,但职能废弛瘫痪。另设中书门下省,其长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履行宰相的职权。6、元朝:实行中书一省制,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7、明朝:(1)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亲理政务,绵延1000多年的丞相制度终结,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更高阶段。(2)内阁制: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大量政务,成为事实上中央行政的中枢首脑。性质: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是内侍顾问机构,无决策权。作用:加强了君主专制。8、清朝:军机处特点:简、速、密。地位: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影响: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总结: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朝代政策(措施)影响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加强了君权西汉汉承秦制,实行三公九卿制;汉武帝设立中朝加强了君权东汉尚书台成为行政中枢加强了君权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权,是中央集权制度完善的重要表现宋朝设立中书门下省;后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加强了君权元朝实行一省制(设立中书省)削弱了君权明朝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明成祖时,形成内阁。加强了君权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使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趋势:君权不断强化,相权逐步分散、削弱、直至废除。(二地方行政体制的发展1、汉朝:郡县两级制。郡:太守(京师所在地设内史或京兆尹,级别高于一般郡)、郡尉、郡丞。太守开府分曹理事,各曹属吏分管具体事务,由太守分别任用。郡下设县(有少数民族地方设道):县令或县长,之下有丞、尉及分曹属吏。王国与侯国:景帝和武帝后,权力被不断削弱,不再对中央构成威胁。2、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3、魏晋南北朝:实行州、郡、县三级制。州刺史不仅有行政权,还有领兵权,形成内轻外重、干弱枝强的局面。4、隋朝:废郡,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二级制。5、唐朝:继承隋制,实行州、县二级制。唐朝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安史之乱后,道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唐中期后,设节度使(州以上的地方军政长官),逐渐兼并役使州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势力。6、宋朝:改道为路,又将隋唐时期作为军事管理机构的府变为一级行政区划,形成路、府、县三级制。7、元朝:地方设置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在地方的派出机构,掌管一省政务,简称“行省”。后行省演变为地方常设的最咼一级行政机构。形成省、路、府、州、县的多级行政体制。意义: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8、明朝:废行省,设三司,但省的格局并未改变。三司: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原本行省权力由三司分割)。明朝后期,各省派出巡抚、巡按,逐渐总揽一省之权。9、清朝:清承明制,巡抚成了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数省军政大权。明清时期,省之下设府(直隶州),府下设县(州),相对较为稳定,形成省、府、县三级级行政体制。总结:地方行政体制的发展朝代政策(措施)层级秦朝实行郡县制郡、县两级西汉汉承秦制,实行郡县制;前期设有封国;汉武帝划分州,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郡、县两级东汉晚期州成为一级行政机构州、郡、县三级隋朝精简地方机构州、县两级唐朝设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安史之乱后,道成为一级行政实体;设置节度使道、州、县三级宋朝改道为路,府成为一级行政区划路、府、县三级元朝实行行省制(设立行中书省)省、路、府、州、县多级明朝明太祖废除行省,设立三司;后又派出巡抚、巡按省、府、县三级清朝清承明制,巡抚成为省级长官;又设总督掌管数省省、府、县三级趋势:地方权力不断分散,中央权力逐步加强;县是最稳定的一级行政区划。四中央集权制度的分析1.长期存在的原因:(1)经济上,小农经济的分散性需要中央集权的保护。(2)政治上,地主阶级巩固统治地位的需要,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3)思想理论上,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4)自然环境上,疆域辽阔,需要中央集权政权进行管理。(5)直接条件,秦的强大与统一的完成。2.发展情况,可以概括为:226331(1)“2”,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部分,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统治原则,与民主政体相对,强调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而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权组织形式,与地方分权相对,强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2”,包含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3)“6”,有六个发展阶段:春秋战国萌芽、秦朝建立、汉朝巩固、隋唐完善、宋元发展、明清强化,达到顶峰。(4)“3”,有三个发展趋势:削弱相权,强化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对思想控制日益加强。(5)“3”,有三个特点:以皇权为核心,权力高度集中;人治色彩浓厚;家天下,受到宗法关系的影响。(6)“1”,一个集权,即一切权力集中于皇帝。3.影响(1)积极影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延续和传播。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2)消极影响:君主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和腐败现象;思想专制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第二课西方政治体制的产生和演变课标要求: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本课重点: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本课难点:比较英国与美国政治制度的异同;知识概要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前六世纪城邦国家形成1.雅典民主政治的代表(1)表现如下表:机构产生方式主要职责性质或地位公民大会全体公民参加讨论国家法律和政策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议事会抽签产生召集公民大会,参与国家日常管理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陪审法庭抽签产生审理各种案件日常司法机关(2)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直接民主。人民主权即国家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轮番而治就是“轮流统治与被统治”。2.斯巴达寡头政治的代表(1)表现:国王世袭继承,垄断了军事统帅权;长老会议员终身任职;监察官由选举产生,更换频繁。(2)特点:实权掌握在国王和长老会手中,公民大会权力较小。古代罗马,经历了从共和制到帝制的演变3.罗马共和国的政体,表现在:(1)执政官,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2)元老院,是国家决策机构,负责向官员提出建议等(3)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特点:实权掌握在元老院和高级官员手中,公民大会的权力比较小。4.罗马帝国前27年,屋大维建立,表现:实行元首制;皇帝掌握国家权力,是最高立法者和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皇帝。5.古代希腊罗马政体的共同点:形式上都实现了分权;都维护奴隶主利益,维护奴隶制度;公民仅是少数;妇女、外侨和奴隶都没有资格参与政治。二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1.封君封臣制度(采邑制)(1)背景:西罗马帝国灭亡,法兰西王国(日耳曼人王国)的建立。(2)影响:查理大帝时期,达到鼎盛;后一分为三,形成法、德、意三国的雏形。2.特征:王权和基督教会长期并立,互相利用。3.法国三级会议召开(1302年)(1)背景:王权与教会的冲突,法王腓力四世的召集。(2)影响:强化了王权,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4.英国,有三件大事:(1)1215年,英王被迫签署《大宪章》,成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石。(2)1265年,英国国会召开,议会制度开始形成。(3)1343年,英国议会分成上、下两院。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1)17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以及1689年的《权利法案》,奠定了基础。(2)1721年,逐渐形成责任内阁制(议会内阁制)。内阁实际掌握政府权力。(3)19世纪(1832、1867、1884年),英国进行三次议会改革,大部分成年男性公民获得了选举权。2.美国的共和制(1)1775年,北美殖民地爆发独立战争,随后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2)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3)1685年,美国废除奴隶制,黑人获得公民权。1920年,妇女获得公民权。3.法国的共和制(1)1792年,法国首次建立共和国,但共和制度并不巩固。(2)1870年,法国建立第三共和国,1875年通过新宪法,逐渐成为议会制共和国。4.历史意义: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理想。附录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共和制国家元首国王,实行世袭制,但是统而不治总统,由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拥有实权政府首脑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总统,由在总统大选中获胜者担任内阁(政府)首相负责组织内阁,内阁对议会负责政府官员由总统任命,对总统负责政府首脑与内阁的关系议会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时,首相和政府就得辞职,或呈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进行议会选举议会只有在总统违犯宪法时,才能对总统提出弹劾;议会不能使总统和政府辞职,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议会和政府的关系议会对选民负责,首相和政府对议会负责议会与总统都对选民负责,议会和政府是平行关系,二者相互制约相同点(1)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都是资产阶级专政。(2)都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3)都实行两党制和两院制议会。三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分析1.含义:又叫议会制,是由选举产生的在形式上代表民意的机构议会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2.特征:人民主权(实行选举制),间接民主、法律至上,议会立法,分权制衡,政党政治等。近代的民主制来源于古希腊的民主制,但古希腊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实行的是间接民主制,即代议制。3.形式: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共和制;法国议会制共和制;德国和日本二元制君主立宪制。4.多样性的成因:影响因素有历史传统、经济发展水平、国内阶级力量对比、地理条件、国际环境及领导人的素质等。第三课中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课标要求: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本课重点: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制度,新中国的政治制度;本课难点:对中共领导下的政协制度的认识;知识概要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北洋政府时期——政党政治的尝试1.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辛亥革命的胜利,中华民国的成立2.开始:《临时约法》的颁布(1)内容:确立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2)地位: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3.发展:(1)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展开竞争。(2)1912年,国民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3)1913年,宋教仁被刺杀后,发动二次革命。4.失败:袁世凯成为正式大总统后,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国民党政府时期——实行“训政”1.背景: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北洋政府统治结束。2.开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学解题技巧与方法
- 2025版深圳租赁汽车租赁期限及责任划分合同2篇
- 2025版消防系统设计与施工合同模板3篇
- 应急预案的执行和改进
- 电力水利行业技术升级建议
- 男科护理工作总结
- 金融行业薪酬福利设计总结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之间生活费用借款合同2篇
- 小组合作学习在考试中的应用
- 二零二五年度公共设施防水保养合同4篇
- 2024年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招录2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高频考点、难点(含详细答案)
- RFJ 006-2021 RFP型人防过滤吸收器制造与验收规范(暂行)
- 盆腔炎教学查房课件
- 屋面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施工方案及方法
- 新概念英语课件NCE3-lesson15(共34张)
- GB/T 3683-2023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油基或水基流体适用的钢丝编织增强液压型规范
- 电视剧《琅琊榜》特色分析
- 5A+Chapter+1+Changes+at+home+课件(新思维小学英语)
- 安徽省2023年中考数学试卷(附答案)
- 工程承接施工能力说明
- 北京有砟轨道结构及施工工艺讲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