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例题对比散文⑩段写到“法国枫丹白露的乡村”,有何作用?(4分)14.1崇(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1分)桂河桥畔的战俘墓园=1\*GB3①炎热沉闷的盟军战俘墓园里,6982个坟茔成行成列,黑色石头上镌刻有名字、军衔、身份识别号码,十字架和所属部队的徽记。=2\*GB3②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英军官兵。=3\*GB3③热带的好处就是四季鲜花盛放,芳草萋萋。虽不及他们英格兰、苏格兰的私家园林修剪得漂亮整齐,但身处异国,客死他乡,能够长眠于这样美的地方,算是种安慰了。=4\*GB3④那是大英帝国一段不堪回首的悲惨岁月。是战事正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广袤的中南半岛,在同古,在密支那,在仁安羌,善于丛林作战的日军士气如虹,节节胜利,骄横的英联邦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英国人、印度人,澳大利亚人,新西兰人,荷兰人,他们引人注目的高大身躯成了逃命的累赘,在昔日被他们蔑视为黄种猴子的日本军队追击下,成批的被杀死或俘虏。=5\*GB3⑤泰国的死亡铁路,就是那段历史的真实写照。共有16000名战俘和约10万名劳工在铁路沿线非正常死亡,450公里的铁路,平均每一公里付出209人的生命,平均每5步就埋葬着一名死难者的遗体。=6\*GB3⑥铁轨之下,血肉之躯才是真正的枕木。=7\*GB3⑦我,已然是挥汗如雨,穿行在墓的行列里,似凭吊,又像检阅。=8\*GB3⑧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桥的对面,竟然有三个醒目的红色中文大字——华军碑!这是始料未及的经历。事前,我从未在任何体裁的资讯中读到中国士兵与这座桥梁有关的记录。=9\*GB3⑨我有些怀疑,同时是迫不及待的赶到近前。=10\*GB3⑩没错,有钢筋水泥的碑,尖锐的刺向空洞的天空。有中文介绍,有免费的资料,有捐助者名录。循着箭头的指向,西行300米,走过残破的引桥,往右转向一小片树林,空地中央还有一座硕大的水泥坟墓,外观是德式钢盔造型,滇缅战区中国远征军常用的那种。缀着青天白日徽章,下面是年轻的脸,绘有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凝视着祖国来的人,伤感,又坚定。=11\*GB2⑾墓前有祭台,供奉有一瓶中国的二锅头酒。墓是空墓,连衣冠冢也谈不上,在缅甸,在泰国,在辽阔的中南半岛,他们就那样隐入异域的群山,没落在陌生的土地上,名字无人知晓,尸骨无人收敛,零落成泥碾作尘,散乱在热带雨林里,成了异国土地的一部分。=12\*GB2⑿据说,在死亡铁路工地,中国战俘受到的残酷虐待是空前的。和西方战俘相比,日本人似乎更鄙视肤色相同的中国人。他们就那样无助地死去,无声无息从人间蒸发,仿佛从来就没有存在过。战争的最后,日军为了阻止盟军飞机的轰炸,把成批的中国战俘驱赶到大桥上,用作人肉盾牌。不知情的战机一次密集投弹,就有三百多中国人血染桂河,陈尸累累,以至河水在很多年后,当地人也不敢饮用。=13\*GB2⒀到战争的硝烟散尽,和平又重新回到热带丛林,断桥再植,但铁路已经不能够通达缅甸。老火车运载的,不再是士兵和军需,是逐渐增多的游客。=14\*GB2⒁英国人来了,澳大利亚人来了,新西兰人和荷兰人来了,他们整修遗迹,收敛骸骨,为自己的子弟建起庄严的墓园。然后日本人小心翼翼地来了,他们又恢复了往日的温良恭谦让,鞠躬也显得格外诚恳。他们出资修复许多残破的道路桥梁,现在的桂河铁桥,两段方形的钢梁就是战后的新补,混搭在原先漂亮的圆弧形架构里面,虽然适用,却分外扎眼。=15\*GB2⒂他们也为自己的战死者修起了慰灵的塔、镇魂的碑。死亡平等了一切。=16\*GB2⒃如今,中国人也来了。中国人在国家开放和富裕后,终于有机会走出国门,来到东南亚,走过桂河桥,触摸到昔日同胞的伤口,焚一柱香,敬一杯酒,不是为了仇恨,只是要告慰那些不屈的灵魂。=17\*GB2⒄我们来得有些稍迟,但我们并没有忘记,我们的无知只是因为那段被刻意修改或语焉不详的史略。要感谢所有的墓和碑,无论它们是属于过去的敌人或是盟友的,它们不仅仅是人生的休止符,它们更是一个个无法磨灭的证据。=18\*GB2⒅正是这些墓地和石碑,它镇定了浮躁,收敛起野心,它以人类所畏惧却又不得不面对的坦诚,无声讲述着一幕幕凄迷又残缺的往事。=19\*GB2⒆每个墓碑下都长眠有一个曾经鲜活的生命,他的后面有一个家庭,一个民族,无数望眼欲穿的眼睛。=20\*GB2⒇时过境迁,老一代慢慢凋零,伤痛渐渐平复,新新人类远离了过去的苦难岁月,茂密的热带丛林掩盖了更多的战争残留,肥厚的绿叶和绚烂的红花装点了曾经伤痕累累的战场,一切似乎从未发生,唯有这一个个成行成列的坟茔。(选自格桑西亚的《桂河桥畔的战俘墓园》有删改)8.第=11\*GB2⑾段描写墓地有什么作用?(3分)杨(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19分) 旧燕 张中行①讲不清楚什么理由,人总是觉得几乎一切鸟都是美的,可爱的。一切太多,如果只许选家禽外的一种,以期情能专注,不知别人怎么样,我必选“燕”。理由可以举很多,其中一项最重要,是与人亲近,而且不忘旧。②我是北国城(长城)南人,成年以前住在乡下,先是土坯屋,后改砖瓦屋,都是祖传形式,正房(都坐北)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小康及以上人家兼有前后院。正房靠东西各间住人,中间一间两旁砌柴灶,可以起火做饭(冬天兼取暖)。这一间前部有门,如果有后院,后部也有门,就成为前后、内外的通路。有意思的是前部的门,两层:靠外的方形,只遮下半,向外开,名为风门;靠内的左右两扇,高及顶,向内开,白日大敞,入睡前才关闭。这样,起来之后,入睡之前,这间通路房的前门就总是半敞着。是不是欢迎燕来住半年,生儿育女呢?说不清楚,因为祖祖辈辈都是“不识不知,顺帝之则”。③还是说事实,总是公历四五月之间,估计就是去岁那一对,回来了。门外罕有长者车辙的小家小户添了热闹,风门之上,燕飞入飞出,早期是衔泥筑巢或补巢,其后是产卵孵化,再其后是打食喂雏鸟。人也忙,因为正是春种到秋收的时候。现在回想,其实不是因为都忙,而很可能是都具有(无意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大德,才能够如此和平共处。关于和平共处,还可以具体说说。只说两件,都属于克已谅人的,先说燕一方,巢筑在屋顶稍靠后的一根檩上,灰白色,作簸箕形,口敞开,向外偏上,农家早中晚三顿饭都要烧柴,烟气火气上升,推想在巢里必不好过,可是没看见有不安然的表示。再说人一方,吃饭放矮长方桌,位置恰好在燕巢下,小蒴黄口待食的时候常有粪便落下,怎么对付呢,照例是饭桌移动位置,而不说抱怨的话。人燕和平相处,由人方面说是鸟兽可与共群,取其诗意,可以说是羲皇上的境界。④羲皇上与现代化难得协调,于是由二十年代后期起,我出外上学,离开乡村的祖传式房,改为住院学校宿舍,住北京的四合院,门不再是上部半敞的风门,室内不见檩,也就再也见不燕巢以及燕飞入飞出了。有时想到昔日,很怀念。幸而还有个馀韵,是七十年代早期,我由干校放还,人未亡而家已破,当然还要活下去,只好妇唱夫随,到北京大学女儿家寄居。住房是五十年代建的四层砖楼,比较高大,楼前有两排杨树,像是与楼房比赛,钻得很高。我们夫妇住的一间南向,前面有阳台,未维新,用玻璃封闭,因而成为敞而且亮。记不清是哪一年,四月末或五月初,竟飞来一对燕,选定上方近西南角,筑巢了。我很高兴,想到又可以与燕结邻,心里热乎乎的。老伴也高兴,说燕相中筑巢是个好兆头。巢筑得不慢,常常见“空梁落燕泥”。及至筑成,我吃了一惊,竟不是簸箕形,而是鱼壶形,长圆,近上部的一旁开个小口,仅能容燕身出入。我至今不明白,是另一种燕呢,还是在乡随乡,在城随城呢?两种巢相比,我还是更喜欢家乡那一种,因为可以看见雏鸟的黄口。但总是又来身旁了,应该庆幸。庆幸之馀,有时想到次年,至时还会回来吧?不负所望,次年的春末准时回来。可是像是心不安定,先是利用旧巢,不久又筑新巢。也许对环境有什么意见吧,第三年回来,飞旋几次,看看旧居,远去,就不再来。⑤其后是时和地更现代化,我迁入北郊一座高层楼,居室有窗,有阳台,都封闭,蚊蝇尚不能入,更不要说燕了。由楼窗下望,有空地,却永远看不到“乍晴池馆燕争泥”的景象。常想到乡村的旧居,可惜先则人祸,家里人都散而之四方,继以天灾(地震),房屋倒塌,现在是连遗迹都没有了。其他人家,会不会仍保留祖传的遗风,年年有旧燕归来飞入飞出呢?但愿仍是这样。不过,纵使能够这样,总是离我太远了。那么,关于旧燕,我所能有,就只是一首昔年作也未能离开失落感的诗了,这是:漫与寒衾梦绣帏,天街细雨湿春衣。年年驿路生春草,旧燕归时人未归。9.下列两句话具体描摹了两个时期的鸟巢。简析作者描写的用意。(3分) ①巢筑在屋顶稍靠后的一根檩上,灰白色,作簸箕形,口敞开,向外偏上。 ②竟不是簸箕形,而是鱼壶形,长圆,近上部的一旁开个小口,仅能容燕身出入。12.文章以“旧燕”为题,强调一个“旧”字。纵观全文,陈述“旧”字包含的意思。(3分)长(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1分) 鹅殇 杨文学①每每敲响小院的木门,最先应声的不是母亲而是那只白鹅。在它尖利的叫声中,耳朵有点儿背的母亲才扯着嗓子喊:谁啊?是我啊,娘,老二。母亲这时就会喊:三儿,别叫了,是老二。尖叫着的白鹅就会戛然而止。透过柴门的缝隙,我看见白鹅依旧伸着长长的脖子,歪着头,睁着一副小眼睛,一副警觉的样子,俨然是这个家的主人。②记得是一个春天,母亲买了几只小鸡和两只小鹅,刚到我们家的时候,小鹅如黄色的绒球在房子里来回的滚动着,煞是好看。母亲就下地去剜一种叫苦苦菜的野菜来,用剪子铰成丝,拌上泡透的小米喂鹅。这是鹅最爱吃的东西,小家伙往往吃得嗉子如同两只袋子。渐渐地,小鹅长大了。可惜的是一只鹅不幸死掉了,母亲一言不发,把死鹅深深地埋在院子的梨树下。活下来这只白鹅就成了母亲的伴儿。母亲喊它三儿。大半年后当我再次来看母亲时,三儿已经是一只漂亮的大白鹅了。③不论白鹅怎么闹怎么叫,母亲只要一喊:三儿!这只白鹅立刻就安静下来,似乎她也认准了自己就叫三儿了。是我们家的一个成员了,而且地位特高。④白鹅长大了,小鸡们也长大了。它们在院子里的大梨树下安然相处,偶尔的打闹也是在白鹅的让步中结束,小院子充满了生机。母亲不知道用的什么法子训练了这只白鹅,在母鸡吃食的时候它总是静静地站在梨树下,歪着头在观看。梨树下,这副景观成了我难忘的记忆。我问过母亲是怎样训练这只白鹅的,她总是说:鹅通人性呢。⑤院子里,白鹅和几只鸡们,终日绕着母亲转,它们是母亲生活中的影子,尤其是那只鹅,总是绕在母亲的脚前脚后,白天它是母亲的影子,晚上它是母亲的守护者。它在母亲给它做的柳条筐里卧着,一有风吹草动它就把窝起来的脖子一下子展开,长长的脖子支起那个红红的额头,睁开两只小小的眼睛静观四周的动静,一旦有人或动物靠近母亲的小院子,它就会长声尖叫。耳背的母亲总是在尖叫声中对着院外喊一声:谁呀?⑥白鹅成了母亲的耳朵。⑦那个冬天母亲病了,住进了医院,白鹅自己守在家里。病床上的母亲总是对前来看望的四妹说:你喂鹅了吗?四妹笑笑说:不就是一只鹅嘛,你都病成这个样子了,还有心思管它?母亲说:它也是一条命呢。你们这些不知道报恩的孩子,它下的蛋你们哪一个没有吃过?四妹就认真了:喂了。母亲不依不饶:喂的什么?四妹告诉她:熟玉米面子拌的菜叶子。母亲依旧追问:什么菜?四妹:白菜叶子。母亲不说话了。她知道四妹没有说谎。这个时候的农村只有白菜叶子。⑧整整一个月,母亲才出院,人还没有回到家,白鹅就叫起来。母亲说:我一听叫声就知道鹅儿瘦了。果然,鹅身上的羽毛都失去了光泽。母亲就把脸落下来说:四儿,这就是你喂的?四妹一脸冤屈地说:有什么办法,你不在家,它就不吃食。四妹没有说谎。白鹅见到母亲,一下子就扑了过来。⑨进入高龄的母亲开始走下坡路了。可是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母亲一下就倒下去了。在医院里,母亲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鹅,你们给我喂了没有?四妹就说:早喂了。母亲就合上眼睛。四妹悄声地对我说:咱娘一天问了十八遍。二哥,把鹅抱进医院吧。我想了想说,你下周回家就抱过来吧。可是还没有等四妹付诸行动,母亲就陷入昏迷状态。我们全都紧张起来,白鹅的事就显得不重要了。⑩办完母亲丧事,一周就过去了,我突然想起白鹅来,急急地来到母亲的小院。敲门,没有白鹅那熟悉的叫声,我慌忙推开门,白鹅趴在母亲给它搭建的小窝里,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了,白色的羽毛脱落了许多。母亲走了,院子空荡荡的,白鹅相当孤单,我让四妹把它抱回她的家里好生伺候着。可是,第二日,白鹅就丢了,四妹找到它时,它正安静地趴在母亲的院门口。四妹将它重新抱回去,可是,第三天它又跑回母亲的小院。没办法,四妹只好天天来院子里喂它。⑪一个落叶纷纷的季节,我再次来到母亲的小院,当我敲响院门,我多么想听到白鹅的叫声啊,可是院子里静悄悄的,一种不祥的预感袭上我的心头。四妹拿来钥匙。我问,白鹅呢?四妹说这些日子光忙着收地瓜了,没顾上管它。在院子里呢。我慌忙打开院门,院子一片落叶,梨树的枝杈无言地张在半空。我的心里一紧,想落泪。母亲走了,家就荒了。人啊,不管你长多大,没有了娘就没有家啊。⑫那只柳条筐子空荡荡的。白鹅呢?它怎么不来迎接我?不来扭我的裤脚?⑬我看见它了,它静静地趴在梨树下,头对着鸡窝。我的泪哗地一下就淌下来了。四妹无语地站着,一脸愧色。⑭白鹅是在母亲走后的两个月零三天的时候,无声地死在母亲的小院里。我把它埋在院子里的梨树下,随它一起下葬的是我的一串泪水。四妹说:二哥,你别哭了,白鹅是咱娘的伴儿,它是陪伴咱娘去了。(《散文选刊》2013年2月上半月,有删节)10.关于文中的“四妹”,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四妹对待白鹅的态度与母亲形成对比,表明四妹始终不理解白鹅在母亲心中的地位。B.作者借四妹的口告诉了读者母亲不在家时白鹅的情况,使白鹅形象更加突出和丰满。C.根据文章我们可以做出推断,如果没有四妹的疏忽和大意,白鹅之殇是可以避免的。D.第⑦段和第⑧段,作者先后两次说四妹没有说谎,是为了突出母亲的严厉和精明。请赏析第⑪段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13.2静杨青宝四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1分)静虚村记贾平凹①如今,找热闹的地方容易,寻清静的地方难;找繁华的地方容易,寻拙朴的地方难,尤其在大城市的附近,就更其为难的了。②前年初,租赁了农家民房借以栖身。③常有友人来家吃茶,一来就要住下,一住下就要发一通讨论,或者说这里是一首古老的民歌,或者说这里是一口出了鲜水的枯井,或者说这里是一件出土的文物,如宋代的青瓷,质朴,浑拙,典雅。④村子并不大,屋舍仄仄斜斜,也不规矩,像一个公园,又比公园来得自然,只是没花,被高高低低绿树、庄稼包围。在城里,高楼大厦看得多了,也便腻了,陡然到了这里,便活泼泼地觉得新鲜。先是那树,差不多没了独立形象,枝叶交错,像一层浓重的绿云,被无数的树桩撑着。走近去,绿里才见村子,又尽被一道土墙围了,土有立身,并不苫瓦,却完好无缺,生了一层厚厚的绿苔,像是庄稼人剃头以后新生的青发。⑤村人十分厚诚,几乎近于傻味,过路行人,问起事来,有问必答,比比划划了一通,还要领到村口指点一番。接人待客,吃饭总要吃得剩下,喝酒总要喝得昏醉,才觉得惬意。衣着朴素,都是农民打扮,眉眼却极清楚。当然改变了吃浆水酸菜,顿顿油锅煎炒,但没有坐在桌前用餐的习惯,一律集在巷中,就地而蹲。端了碗出来,却蹲不下,站着吃的,只有我一家,其实也只有我一人。⑥我家里不栽花,村里也很少有花。曾经栽过多次,总是枯死,或是萎琐。一老汉笑着说:村里女儿们多啊,瞧你也带来两个!这话说得有理。是花嫉妒她们的颜色,还是她们羞得它们无容?但女儿们果然多,个个有桃花水色。巷道里,总见她们三五成群,一溜儿排开,横着往前走,一句什么没盐没醋的话,也会惹得她们笑上半天。我家来后,又都到我家来,这个帮妻剪个窗花,那个为小女染染指甲。什么花都不长,偏偏就长这种染指甲的花。⑦最妙的是巷中一眼井,水是甜的,生喝比熟喝味长。水抽上来,聚成一个池,一抖一抖地,随巷流向村外,凉气就沁了全村。村人最爱干净,见天有人洗衣。巷道的上空,即茅屋顶与顶间,拉起一道一道铁丝,挂满了花衣彩布。最艳的,最小的,要数我家:艳者是妻子衣,小者是女儿裙。吃水也是在那井里的,须天天去担。但宁可天天去担这水,不愿去拧那自来水。吃了半年,妻子小女头发愈是发黑,肤色愈是白皙,我也自觉心脾清爽,看书作文有了精神、灵性了。⑧当年眼羡城里楼房,如今想来,大可不必了。那么高的楼,人住进去,如鸟悬案,上不着天,下不踏地,可怜掬得一抔黄土,插几株花草,自以为风光宜人了。殊不知农夫有农夫得天独厚之处。我不是农夫,却也有一庭土院,闲时开垦耕耘,种些白菜青葱。菜收获了,鲜者自吃,败者喂鸡,鸡有来杭、花豹、翻毛、疙瘩,每日里收蛋三个五个。夜里看书,常常有蝴蝶从窗缝钻入,大如小女手掌,五彩斑斓。一家人喜爱不已,又都不愿伤生,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事部在企业战略中的角色计划
- 特殊情况下的保安工作应变总结计划
- 幼儿园课程评价与反馈方案计划
- 生产计划中的创新思维培养
- 教研学期工作评估考核计划
- 外屋檐施工方案
- 公司生产工作计划优化生产资源配置
- 急诊科工作流程优化探索计划
- 紫穗槐扦插施工方案
- 钢板打磨施工方案
- 2024-2025学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卷 第1~4单元(浙江专用)(含答案)
- 部编版(2024)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2课《生活离不开规则》教学课件
- 通用电子嘉宾礼薄
- 停车场应急预案
- 研究生在读证明.docx
- 观音庵收费站关于计重设备的管理和使用细则
- 卡农曲谱canon-in-D-钢琴小提琴合奏-五线谱(共6页)
- IATF16949:2016中文完整
- 2020年度希望之星英语大赛小低组看图说话(图文五篇
- 场营销学试题含答案
- JETYD扭矩扳手检定证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