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惟一特性_第1页
物质的惟一特性_第2页
物质的惟一特性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物质的唯一特性要点:哲学物质概念的历史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哲学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对世界本原和统一基础的最高抽象。要掌握物质范畴,就要了解哲学物质概念的历史发展,懂得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弄清哲学物质范畴与具体物质形态及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物质观“物质观”是人们对物质是什么的总回答。由于人们对物质的认识受到历史条件即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制约,因而'物质观”的深度和广度也不一样,它经历了由哲学物质观的萌芽、发展和深化,直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形成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旧唯物主义没有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它们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来揭示它的本原,对物质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提出了许多正确的论点和思想,为科学的哲学物质观的形成作出了必要的准备和积极的贡献。但由于它们所处的历史条件的制约,它们的物质观各有其局限性。(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物质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宇宙中最早存在的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即'原初物质”。其中,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代表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评价(1)进步性这种物质观的产生为物质观的发展奠定了唯物主义的基础,在本质上是正确的。(2)缺陷它只是一种天才的猜测,没有科学根据。它把万物归结为某种“原初物质”,就把问题简单化、直观化了。(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物质观这种物质观认为,物质是当时自然科学关于物质结构理论中的构成物质最小单位的“原子”。19世纪以前的自然科学揭明:自然界的各种物质都是由不同的元素组成的,元素是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各种元素的分子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原子。各种元素的原子既不可分割,也不能相互转化。原子是当时自然科学认识能够达到的关于物质结构的最深层次。人们由此而认为,原子就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原子的属性也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不变属性,并得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物质被归结为原子的结论。评价(1)进步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以当时自然科学为依据,继承和发展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总的来说是一个进步。(2)缺陷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哲学家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把原子看作是物质的不可再分割的最小单位,看不到原子本身也是不可穷尽的,不了解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因而带有明显的形而上学性。他们不懂得自然科学与哲学是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把自然科学关于物质结构的理论与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混为一谈。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在社会历史领域内陷入了唯心主义。事实上,把原子的属性当作物质的属性,既经不起自然科学的检验,又经不起唯心主义的进攻。以往的唯物主义为科学物质观的形成作了必要的准备和积极的贡献,但由于其所处历史条件的制约,它们的物质观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性。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吸收了以往唯物主义的积极成果,建立起了科学的物质观,它是哲学物质观发展的崭新阶段。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发现了某些元素会转化为另一种元素,原子中有电子等更小的颗粒,而且电子的质量可以随着它们速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推翻了原子的不变性、不可分性以及质量不变等观点。但是,对于这些伟大发现,一些受形而上学思想支配的物理学家却作出了“原子非物质化”的错误结论,怀疑物理学对象的客观实在性和物理学规律的可靠性;唯心主义便乘机向唯物主义发起进攻,如马赫就打着自然科学的最新哲学”的招牌,歪曲科学新发现的真正意义,大叫“物质消失了”,一切客观对象、规律都只是人的主观经验、感觉,是对主观经验、感觉的整理等等。这些事实说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不仅不能经受科学发展的检验,而且由于本身的局限性,也制服不了唯心主义,反而使唯心主义有了可乘之机。为了捍卫辩证唯物主义,回击唯心主义的进攻,列宁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哲学论著,对物质范畴进行了科学的规定。(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范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选集》第2卷,第128页。)列宁的物质定义经受了人类实践和科学的考验,证明了它的科学性。(二)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建立的意义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它回击了唯心主义哲学对唯物主义的攻击,有力地捍卫了唯物主义哲学的权威。从列宁的物质定义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自然科学的新成就打破的是把原子看作是质量不变、不可分割的形而上学物质观,而不是证明“物质消灭了”。唯物主义不仅没有被驳倒,反而被推进了。列宁从物质与意识关系这个层面对物质加以规定,揭示了物质对意识的第一性和根源性,意识对物质的第二性和依赖性,有力的捍卫了唯物主义的权威。它揭示了物质的可知性,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从列宁的物质定义中看到,物质是通过人的感觉感知的客观实在,说明物质虽然不依赖于意识而独立存在,但它可以被人所认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它对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统一作了最高的哲学概括,指出了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把共性和个性、普遍和特殊辩证地统一起来。物质作为哲学中最具普遍性的范畴,的确与各个具体的、特殊的物是有区别的,但它不能脱离具体的、特殊的物而存在,而是把具体的、特殊的物的个性、特点都撇开了,抽取了它们所具有的共*一客观实在性。正因为如此,它才克服了形而上学物质观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的缺陷。三、物质和物质形态及物质结构的关系如上所述,哲学的物质范畴是对世界上一切物质形态的抽象和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一切物质的共性。但是,物质又是以具体的形态存在着的,而每一个具体的物质形态又有其特殊的结构。具体的物质形态及物质结构和层次是物质的个性。因此,物质和物质形态及物质结构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的关系。(一)物质范畴和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物质范畴是物质的共性,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个性,这种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依客观世界的发展以及人类对它的认识程度(这里主要是指横向思维,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对物质的认识为起点作进一步的分析),可表现如下:例:物质具体形态客观实在原子、虚空客观实在金、木、水、火、土;元气客观实在地、水、火、风客观实在植物、动物、人共性个性、、客观实在汽车、宇宙飞船、互联网客观实在(二)物质范畴和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物质范畴是物质的共性,物质的具体结构和层次是物质的个性,这种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依客观世界的发展以及人类对它的认识程度(这里主要是指纵向思维,以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对物质的认识为起点作进一步的分析),可表现如下:例:物质物质结构客观实在物质客观实在分子客观实在原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