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知识竞赛操作题_第1页
预防接种知识竞赛操作题_第2页
预防接种知识竞赛操作题_第3页
预防接种知识竞赛操作题_第4页
预防接种知识竞赛操作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0麻疹五、操作题(共6题)1、2010年3月2日-19日,W省接到某地疫情报告,称在本地来自S省流动务工人群及其子女中发生麻疹疫情,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17例,19日后无病例报告,而此前该地多年来无麻疹病例报告。病例情况见下表。表1S省来W省务工人员及携带子女麻疹发病情况患者编号性别年龄现住址/工作单位人群分类发病日期1女20岁某乡镇某企业民工2013-3-122男23岁某乡镇某企业民工2013-3-133男24岁某乡镇某企业民工2013-3-54男9月患者2子女散居儿童2013-3-95女8月患者1子女散居儿童2013-3-106女31岁某乡镇某企业民工2013-3-37男2岁患者6子女散居儿童2013-3-28女21岁某乡镇某企业民工2013-3-109女23岁某乡镇某企业民工2013-3-310男22岁某乡镇某企业民工2013-3-1111女34岁某乡镇某企业民工2013-3-1112男32岁某乡镇某企业民工2013-13男35岁某乡镇某企业民工2013-3-1214女2岁患者11子女散居儿童2013-3-1515男4岁患者12子女散居儿童2013-3-1516女1岁患者12子女散居儿童2013-3-1517女30岁某乡镇某企业民工2013-3-19(1)请问本起疫情的性质(是散发、流行、暴发)。答:为一起发生在外来流动人口中的麻疹暴发。已构成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请根据本表对该起疫情做三间分布描述。答:A.时间分布:首例病例发病时间为3月2日,3月9日-15日为发病高峰,共发生病例12例,占70.59%,3月19日最后1例病例,此次爆发持续17天。(做柱状图)B.地区分布: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某企业,未向外扩散。C.人群分布:病例均为来自S省流动务工人群及其子女,流动务工人员年龄在20-35岁,儿童均在4岁以下。(做柱状图)2、2004年,某地发生麻疹流行,为评价该地麻疹疫苗效力,对该地7岁以下儿童麻疹疫苗接种情况与麻疹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1-表4所示。表1儿童疫苗接种与发病情况患病人数未患病人数合计接种人数109843952未接种人数182607789合计29114501741注:病例指麻疹疑似病例,无疫苗接种证和有证无接种记录的儿童均视为未接种表2儿童疫苗接种与发病情况患病人数未患病人数合计接种人数109843952未接种人数121309430合计23011521382注:病例指麻疹疑似病例,未接种者指接种证明确显示未接种的儿童(不含无证者)表3儿童疫苗接种与发病情况患病人数未患病人数合计接种人数49843892未接种人数59309368合计10811521260注:病例指明确诊断为麻疹的病例,未接种者指接种卡明确显示未接种的儿童(不含无证者)表4儿童疫苗接种与发病情况患病人数未患病人数合计接种人数48840888未接种人数44116160合计929561048注:仅包括9月龄-7岁儿童,患病人数、未接种人数同表3根据调查结果分别计算不同情况下的麻疹疫苗效力(VE)。(注:VE=(ARU-ARV)/ARU=1-(ARV/ARU)=1-RR,VE:疫苗效力,ARU:未接种人群发病率,ARV:接种人群发病率)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试分析在评价疫苗效力时应注意哪些因素对该指标的影响。答案:(1)表1VE=(182/789-109/952)/(182/789)=50.4%表2VE=(121/430-109/952)/(121/430)=59.3%表3VE=(59/368-49/895)/(59/368)=65.7%表4VE=(44/160-48/888)/(44/160)=80.3%(2)表2与表1比较,显示疫苗接种情况错误分类对疫苗效力产生的影响。表1中部分儿童实际已接种疫苗,但因接种记录丢失错误划分为未接种人群,由于疫苗对疾病是保护效应,从而使未接种人群发病率(ARU)降低,1-RR值变小,从而使疫苗效力降低。表3与表2比较,显示疾病状况错误分类对疫苗效力产生的影响。麻疹流行期间,有许多麻疹疑似病例前来就诊,表2将母亲报告病例做为麻疹患病情况,夸大了麻疹实际患病情况,由于麻疹疫苗仅对麻疹产生保护作用,夸大的麻疹患病情况掩盖了麻疹疫苗的实际疫苗效力(使疫苗效力降低)。表4与表3比较,显示麻疹易感状态错误分类对麻疹疫苗效力产生的影响。<9月龄儿童因母传抗体的存在使部分儿童免于发病,未接种人群麻疹发病率(ARU)降低,1-RR值变小,从而使疫苗效力降低。可见,疫苗接种情况、疾病情况的正确分类及除疫苗外其他影响疾病发生情况的因素是影响疫苗效力的主要因素。在评价麻疹疫苗效力时,应注意防止其他因素对疫苗效力的影响。3、在某砖窑厂7天内相继出现5例发热伴出疹病例,均进行入院治疗。您作为该院的接诊医生,该如何进行病例咽拭子采集工作?答案:(1)采集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的鼻咽拭子标本。(时间点)(2)使用的棉拭子和试管等应灭菌。(准备工作)(3)用无菌棉拭子适度用力在鼻咽部和咽喉部擦拭,获得上皮细胞。(部位)(4)把拭子放入有外螺旋盖并装有2ml病毒运输液的冻存管中。(病毒保存液、冷冻管)(5)至少采集2例症状典型的病例的咽拭子标本。(数量)(6)尽快送检,2~8℃保存,48小时内送达省级麻疹实验室,若不能尽快送检,则应置-70℃4、2013年6月6日,××县××乡卫生院,接诊一例发热、出疹并伴有卡他症状的病人,乡卫生院怀疑为麻疹病例,本县疾控中心6月10日,进行网上疫情浏览时发现某传染病医院报告5例本乡麻疹疑似病例,上一年度本县麻疹发病率为<5/100万。问题:(1)乡卫生院责任疫情报告人要开展的工作?(2)县疾控中心判定此事件为疑似麻疹暴发的依据是什么?(3)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暴发疫情的调查步骤有哪些?(4)在暴发控制过程中应如何判定病例的密切接触者?(5)如果对该乡开展应急接种,应考虑哪方面内容,请简要回答。(6)评估疫情暴发结束的判定依据是什么?答案:(1)12小时内报至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告知患儿家长对患儿进行居家隔离或住院隔离;配合县疾控中心人员完成管理指导、个案调查和居家病例的标本采集等工作。(2)麻疹暴发的判定依据是: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发生较多的麻疹病例。现阶段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视为麻疹暴发定义为:⑴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天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⑵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发病水平1倍以上;⑶上一年度麻疹发病率<5/100万的县,发现单例麻疹病例。(3)发现暴发疫情报告后,县疾控机构应成立麻疹暴发疫情调查组,24小时内启动现场调查工作,对暴发疫情涉及的每一例疑似病例均应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血标本采集、实验室检测等,暴发疫情调查步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核实疫情、病例搜索、病例个案调查、流行病学特征描述、传播风险评估等。(4)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是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即出疹前4日至出疹后4日,出疹当日为0日内与其有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5)如果开展应急接种应考虑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开展时间,覆盖年龄,开展范围,疫苗种类,应急接种服务形式等。(6)暴发结束的判断依据是:最后一例麻疹病例发病后21天内无新的麻疹病例出现。5、某市麻疹疫情周分布图及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措施实施见下图。问题:你认为本次强化免疫效果如何?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强化免疫效果并不明显。(2)可能的原因包括:强化免疫范围局限,组织实施力度小,宣传发动不充分,各县区强化免疫时间不一致,强化免疫开展不及时,接种年龄范围与发病人群不匹配等等。6、某市麻疹疫情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但去年11-12月突然报告大量病例,通常什么因素能够解释一种疾病的报告病例数突然大幅度增加?答案:通常导致病例数突然大幅度增加的因素包括:(1)诊断意识的提高:可能公众更多寻求医疗服务,可能医生诊断水平的提高,可能实验室采用新的检测方法。(2)报告(监测)系统改变:病例定义更宽泛、报告单位监测质量提高人口改变:监测人口增加,出生人口增多等(3)报告出现错误(实验室、临床诊断)等真实的发生了暴发流行。第二节脊髓灰质炎六、操作1、2011年7月1日,国家脊灰实验室报告,某地送检的1份AFP标本中检出的=1\*ROMANI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经基因测序,病毒VP1区有9个碱基发生变异。经初步调查,患儿2010年1月23日生,当地人。家长口述OPV免疫史1次(2011年4月17日)。4月18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达38℃,给予退热药物后体温降至正常。4月23日再次出现发热,体温37.5℃,并出现右下肢麻痹,4月28日至某省级医院就诊,入院查体右下肢肌力=3\*ROMANIII级,肌张力降低,右上肢及左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右侧膝腱反射未引出,双侧巴氏征阴性。5月15日出院诊断为急性弛缓性麻痹。(1)根据现有资料分析判断该事件属于什么性质?该病例是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病例,属于Ⅳ级脊灰相关事件(2)如果要进一步对该事件进行处置,需要开展哪些工作?(1)成立技术指导组和调查小组(2)现场调查与病例核实(3)对病例和接触者采集大便标本(4)在一定范围内对5岁以下儿童开展接种率评估(5)开展医疗机构和社区人群AFP病例主动搜索(6)开展病例管理(7)综合分析接种率情况,开展OPV应急免疫。2、2004年8月6日,国家脊灰实验室报告,某省疾控中心送检的1份AFP病例阳性分离物经基因序列分析为I型VDPV,病毒VP1区有9个碱基发生变异。经初步调查,患者2001年4月26日出生,当地人,无外出史,未服过OPV。2004年6月11日出现发热(体温38℃左右),病后第三天出现右下肢麻痹。病后4个月随访,仍有右侧下肢麻痹伴肌萎缩。临床诊断为脊灰病例。在调查中,发现同村另一名AFP病例,男,2003年2月24日出生,无外出史,未服过OPV,2004年7月11日发热(体温39℃),次日发生双下肢麻痹。病后3个月,双下肢及右侧中下腹残留弛缓性麻痹伴肌萎缩,临床诊断为脊灰病例,该病例(1)根据现有资料,计算该局部地区OPV接种率。46/114==100*46/11440.35%(2)根据以上资料,可以得出何种结论?A、该地发生了VDPV的循环。根据《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为Ⅲ级事件。B、虽然没有VDPV播散的证据,但脊灰为隐性感染率较高的疾病,其传播的速率缓慢,存在继续循环而造成易感者发病的潜在危险。C、为保护易感者,应在较大范围开展OPV强化免疫活动。3、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的调查步骤。(1)了解发病过程:应了解麻痹发生时间、是否有发热/腹泻、麻痹部位是否对称、是否疼痛、有无外伤或注射史、就诊过程、OPV服苗史等。(2)进行神经学检查:重点检查肌力、肌张力、腱反射、肌萎缩和肢体活动情况。(3)填写个案调查表:要求完整、准确填写,避免缺项和漏项。如有调查表中未包括的症状或体征可用文字说明;调查时力求明确临床诊断。4、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中,不同病例或携带者的采样要求。(1)脊灰野病毒阳性者,每间隔7天采集1次粪便标本,直至连续3次采集的标本病毒分离或PCR检测阴性为止。(2)VDPV阳性者,每间隔7天采集1次的粪便标本,直至连续2次标本病毒分离或PCR检测阴性为止。当确定为iVDPV时,前2个月每间隔14天采集1次粪便标本,从第3个月开始,每间隔1个月采集1次粪便标本,直至连续3次标本病毒分离或PCR检测阴性为止。(3)发现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例,每间隔14天采集1次粪便标本,直至连续2次标本病毒分离或PCR检测阴性为止。(4)在病例搜索时发现近45天内麻痹的AFP病例,采集双份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或病毒核酸检测。第三节风疹六、操作题(共4题)(一)2013年,某乡镇发生风疹流行,风疹发病情况如表1、2、3所示。该镇共有人口20万。表12013年某地风疹发病情况项目性别单位男女合计学校酒店、商场、公司等幼儿园不详合计发病数887015810832216158表22013年某地风疹发病年龄分布年龄(岁)发病数年龄(岁)发病数3121144122671236812439225110126213327215628116233041722311182233119173522015合计158表32013年山东省某地风疹发病时间分布月发病数月发病数月发病数125529020691003187011047681120(1)请计算该乡镇2013年风疹发病率答:=158/279/10万。(2)根据上表做三间分布图,并简要进行描述答:1.时间分布:1月份开始有病例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3-5月份,共报告146例,占报告病例的=100*146/15892.41%。月份月份图1某乡镇2013年风疹发病月分布图2.地区分布病例主要集中于学校,共报告病例108例,占报告病例的=100*108/15868.35%。其次为娱乐场所。地区地区图2某乡镇2013年风疹发病地区分布图3.人群分布病例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35岁,病例高峰年龄集中于16-21岁,共报告病例113例,占报告病例的71.52%。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88/701.26:1。图3某乡镇2013年风疹发年龄区分布图(二)2014年5月2日-19日,S省接到某地疫情报告,称在本地来自Y省流动务工人群及其子女中发生风疹疫情,共报告风疹疑似病例17例,而此前该地多年来无风疹病例报告。病例情况见下表。表1Y省来S省务工人员及携带子女风疹发病情况患者编号性别年龄现住址/工作单位人群分类发病日期1女20岁某乡镇某企业民工2014-5-22男23岁某乡镇某企业民工2014-5-53男24岁某乡镇某企业民工2014-5-54男9月患者2子女散居儿童2014-5-95女8月患者1子女散居儿童2014-5-106女31岁某乡镇某企业民工2014-5-27男2岁患者6子女散居儿童2014-5-68女21月某乡镇某企业民工2014-5-179女23岁某乡镇某企业民工2014-5-510男22岁某乡镇某企业民工2014-5-411女34岁某乡镇某企业民工2014-5-612男32岁某乡镇某企业民工2014-5-213男35岁某乡镇某企业民工2014-5-214女2岁患者11子女散居儿童2014-5-515男4岁患者12子女散居儿童2014-5-1016女1岁患者12子女散居儿童2014-5-1517女30岁某乡镇某企业民工2014-5-19(1)请问本起疫情的性质(是散发、流行、暴发)。答:为一起发生在外来流动人口中的风疹暴发,已构成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请根据本表对该起疫情做三间分布描述。答:1.时间分布:首例病例发病时间为5月2日-6日发病高峰,共发生病例11例,占64.71%,5月19日最后1例病例,此次爆发持续17天。(做柱状图)图12014年S省某地风疹疫情发病时间分布图2.地区分布: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某企业,为向外扩散。3.人群分布:病例均为来自S省流动务工人群及其子女,流动务工人员年龄在20-35岁,儿童均在4岁以下。(做柱状图)图22014年S省某地风疹疫情发病年龄分布图(三)是否为与接种含风疹成分疫苗相关的发热出疹的判定标准是什么?1.鉴定出风疹疫苗株病毒2.或同时符合以下五种情形:①有出疹,伴或不伴发热,无咳嗽等呼吸道症状;②接种含风疹成分减毒活疫苗7日后出疹;③标本采集日期为接种含风疹成分减毒活疫苗后8~56日,且检测风疹IgM抗体阳性;④充分的流行病学调查未发现该病例引起续发病例;⑤流行病学和实验室调查未发现其他可明确解释的原因(四)假设你是一名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当遇到一起风疹暴发疫情时,你该如何处理?1.核实疫情,并立即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中心报告。2.病例搜索,对搜索到的疑似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3.根据流调结果对本次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描述。4.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如社会人口学资料、接种率情况等对本次暴发疫情的发展趋势进行评估。5.在进行以上工作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如病例隔离、应急接种等。6.最后要对本次暴发疫情的整个过程包括流行过程、防控过程等进行总结,并以调查报告的形势上报。水痘五、操作题(共4题)1、在某小学相继出现2例水痘病例,该学校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预防水痘?答:(1)隔离治疗患者,直至患者疱疹结痂、疾病痊愈、没有传染性方可返校。(2)落实晨检。各班晨检工作最好落实到人,每天早晨检查班内学生是否发热,查看其躯干、四肢是否出现斑、丘、疱疹。一旦发现发热或出疹学生要立即通知家长将其带回诊治,在明确排除传染性疾病之前禁止入校。对于仅发热的可疑患者,即使不出疹也建议居家观察2天,以便明确疾病性质。(3)加强环境、物品消毒。学习用具、桌椅、门把手、楼梯扶手教具等用正确配制的消毒液擦洗消毒;加强室内通风,利用出操和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充分通风换气。每天至少通风换气2次,每次至少30分钟。

2、某校一周内发生了10例水痘病例,根据《山东省水痘监测方案》,如何处理此次水痘疫情?答:一周内,同一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临床诊断或确诊水痘病例,为水痘暴发疫情,已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除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处置,并根据相关预案要求和疫情进展予以定级外,县级疾控机构(必要时可在上级疾控机构指导下)还要进行疫情核实,开展暴发调查,填写《山东省水痘病例报告一览表》,同时采集血清和疱疹水疱液。疾控机构要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病毒学诊断资料尽快对疫情进行综合分析,掌握暴发病例的分布情况,分析暴发原因,并尽快制定和采取以隔离传染源和保护易感人群为主的综合控制措施。3、各级疾控机构如何根据水痘发病的特点进行主动监测和主动搜索?答:每年1~5月及10~12月为水痘高发季节,各乡镇防保机构每旬要深入辖区各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及辖区托幼机构、中小学校,县级疾控机构监测人员每旬要到辖区内各乡镇及以上医院、重点托幼机构及学校开展主动监测;全年其余时间,乡镇防保机构、县级疾控机构每月不少于一次到以上相关机构开展主动监测。各级疫情报告均必须在主动监测的基础上进行病例月报。各级疾控机构每年还要有计划地对辖区内居民人群、重点医疗单位、个体诊所及托幼机构、中小学校开展水痘病例的主动搜索、漏报调查,全面了解和评价水痘监测的工作状况,进一步提高监测质量。4、如何根据监测方案的要求,做好水痘的监测?(1)利用免疫规划针对疾病监测系统,开展水痘病例专病报告;(2)以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为依托,对医疗机构诊断为水痘的病例开展监测,对易感人群聚集的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开展主动监测,并将未纳入疫情网络直报管理的水痘病例补充录入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3)采集部分病例血清标本和病原学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对水痘暴发进行实验室确诊并对水痘病毒开展分子生物学监测;(4)开展水痘暴发调查,控制疫情蔓延。

流行性腮腺炎六、操作题(共4题)1、谈谈流行性腮腺炎诊断的原则。答:主要依靠流行病学史、腮腺和(或)其他唾液腺急性肿大,和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腮腺肿大做出诊断。确诊病例需要作实验室特异性检查。2、现场演示麻腮风疫苗的接种操作。答案:(1)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肤。(2)如在儿童左上臂接种,家长取坐位,儿童应坐于家长腿上;家长左臂抱紧儿童,使儿童头部靠在家长左肩部;将儿童右臂置于家长身后;家长用右臂固定儿童双腿,右手握住儿童左手,防止在接种过程中乱动。(3)接种人员用1ml注射器配上5.5号针头,吸取1人份疫苗后,皮肤常规消毒,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柄,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30-40度角,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1/3~2/3,放松皮肤,左手固定针管,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若有回血,应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3、按照《山东省流行性腮腺炎监测方案》要求,发现学校发生流行性腮腺炎暴发后如何处置?答案:(1)快速报告: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同级疾控机构以及上一级疾控机构报告,并同时向省CDC进行报告。(2)开展暴发调查:包括主动搜索、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疫苗接种率调查等。(3)标本采集:采集部分病例血清标本和咽拭子标本,以实验室确诊。(4)暴发控制:要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病毒学诊断资料尽快对疫情进行综合分析,迅速确定暴发的发生,掌握暴发病例的分布情况,分析暴发原因,并尽快制定和采取以隔离传染源、消毒、易感人群应急免疫接种、加强晨检等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5)暴发处理结束后7天内,将暴发控制一览表和暴发调查报告一并逐级上报至省疾控中心。4、如何隔离流腮传染源?答案:(1)对流行性腮腺炎病人进行居家或者医院隔离治疗,减少与他人接触。(2)隔离期一般应从起病到腮肿完全消退为止。(3)密切接触者要进行医学观察3周。密切接触者观察期内发现发病应及时隔离治疗。

甲型肝炎1、2009年8-10月,某县某镇甲肝局部高发,首例病例8月8日开始发病,发病高峰在8月24日至9月4日,(1)采样前准备:准备个案调查表、病例主动搜索登记表、标本采集登记表、防护用品;血标本采样包(采血管、试管架、血清管、酒精、棉球或棉签、止血带、记号笔或编号等);盛食物和水的无菌容器;采便管;冷藏包等。(2)采样过程及处理A标本采集:采集病例急性期的血清标本3-5ml,离心后取血清装入血清管,冷藏运输,送至实验室开展抗-HAVIgM检测,原则上暴发病例数<20例全部采集,暴发病例数≥20例,采样率不低于50%。B可疑食物、水源采样: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对可疑食物、水源进行采样,可首先进行细菌菌落总数与总大肠菌群检测,了解污染程度,有条件的地区可开展甲肝病毒分子溯源检测。C粪便标本采样:有条件的可采集部分病例粪便标本,开展甲肝病毒学检测D有条件的地区,可在甲肝暴露人群、甲肝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及一般接触人群中,选择有代表性的适龄人群开展血清抗-HAVIgM和抗-HAV总抗体检测。掌握适龄人群HAV隐性感染率和保护性抗-HAV抗体水平,评估开展甲肝疫苗应急接种的必要性。2、2006年11月某县某校学生发生甲型肝炎流行。首发病例,经县人民医院化验报告丙氨酸转氨酶明显升高,抗HAV-IgM阳性,经市县疫情处理小组综合初步诊断为甲型肝炎。在感染因素调查中,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照选自同班级、同性别的未发病学生,对62例患者和62例对照10月27日前1月内的外出史、肝炎病人接触史,学校寄宿就餐、学校附近就餐、吃零食等情况进行调查,除学校寄宿生进餐外,其它无差异。62例患者11月27日前1个月内有61例寄宿学校食堂就餐,62例对照仅4人食用过,62例患者抗HAV-IgM全部阳性,(1)该病例对照研常用表示甲肝与寄宿的指标是什么,请写出计算公式答:OR或比值比。(2)应采取哪些控制措施?①隔离治疗甲型肝炎病人,隔离期从发病之日起为21天;②对未发病学生注射丙种球蛋白,以控制发病,加强学生晨检工作,及时发现疑似病人,在全县开展甲肝疫苗普种工作,以防疫情扩散。③对校内外水源进行加氯消毒,同时对教室、宿舍、餐具、床铺、被褥、粪便进行消毒,加强粪便管理。④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健康教育等形式,广泛宣传甲防治知识,要求学生及群众做到饭前便后洗手,讲究个人卫生,不喝生水。⑤加强卫生监督。(3)请做出结论: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等情况分析,该疫情是一起发生在学校的甲肝爆发流行。甲型肝炎传播方式是多样化的,可经过食物和饮水传播,日常生活接触是散发的主要传播方式,也可以引起流行。认为此次发病是由甲型肝炎病毒经不良饮食习惯和密切接触引起的甲型肝炎局部爆发流行,其依据是:①寄校学生发病人数多,OR>1,有统计学差异;②62例患者抗HAV-IgM全部阳性;③患者进行饮食爱好调查中没有发现共同食用比较多的食品;④许多患者是同村、同宿舍、同桌、兄妹等关系,生活在共同的环境之中,密切接触明显,通过污染甲肝病毒的手、用具、玩具、床上用品、衣服等,直接或间接经口传播,引起甲肝的流行,且没有查到传染源,符合生活密切传播的特征。因此生活密切接触特别容易在农村地区引起甲肝的传播和流行。3.为甲肝患者的餐具消毒。答: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法为甲肝患者的餐具消毒。(1)煮沸是餐具消毒的一种可靠的方法,用水煮沸5分钟,可使甲肝病毒失去传染性。(2)压力蒸汽灭菌法,达到6.8kg/cm2(15磅)压力,温度达到121℃,经过2分钟,就可使甲肝病毒灭活。(3)化学消毒法:将餐具中的残渣倒去后,直接在含有次氯酸钠和十二烷基磺酸钠的洗消液中浸泡10分钟,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就可以使用了。(4)在农村和临时隔离室还可以将餐具放在3%的含氯石灰(漂白粉)澄清液中浸泡1小时后再洗净。4.学校(单位)、家庭等人群聚集场所出现甲肝病人后的处理。答:(1)如果学校(单位)或家庭出现甲肝病人,应立即向当地卫生院或疾控机构报告,并进行隔离治疗,痊愈后方可继续学习和工作;(2)病例使用过的各种食具和用具必须采用煮沸或消毒剂浸泡方可使用,工作台面和地面要用消毒剂擦拭或喷洒,不能用消毒剂和煮沸消毒的学习用具如书本等可日晒1小时,病人的排泄物必须经消毒后方可丢弃;(3)搞好环境卫生,彻底杀灭蚊蝇;(4)保护水源,水源要进行消毒后方可作为生活用水;(5)甲肝病人的同学、同事和家庭成员等密切接触者要立即注射人免疫球蛋白,1月后接种甲肝疫苗。第七节乙型肝炎1.意外暴露于乙肝病毒后的紧急预防。答:(1)应在暴露后尽早接种第1针20μg乙肝疫苗。(首针疫苗要早接种)(2)同时于不同部位注射HBIG200-400IU。(被动免疫)(3)并于1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肝疫苗。(完成全程接种)2.某医院医师对一普外科住院患者(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ALT为133m/L)进行手术,缝合时针刺入该医师的右手中指,当时刺伤局部出现明显出血,并感到刺痛。被HBV污染的缝合针刺伤后,该医师当即除去手套,更换手套后继续上台进行手术,术后,未及时向预防保健科工作人员进行咨询,未进行上报登记,未进行预防用药。针刺伤发生后约1个月,该医师开始出现双下肢乏力、饮食纳入较平时减少、小便发黄的症状,ALT为1846μ/L。请指出该医师职业性感染原因,并说明该医作行为违反哪部法律。答案:原因:(1)标准防护意识不强医师知悉患者系HBV感染患者,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及进行高度危险操作时,安全意识不强,未戴双层手套,未进行有效的防护措施。(2)未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3.2010年7月,由于没有彻底检出血源性病原体,印度焦特布尔市一家省级医院内,至少56名儿童因输血导致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病毒检测阳性。推荐何种预防措施或注意事项?答案:(1)对所有血制品彻底检测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病毒。(2)在输血过程中要实行安全注射和无菌技术,包括整个过程戴手套。(3)决不能将血袋或者静脉注射器重复用于其他患者。4.注册护士LisaBlack在她二十多岁时感染了艾滋病毒和丙肝病毒。美国旧金山的护士助理PeggyFerro39岁时感染了艾滋病毒,1998年她49岁时去世。她们两人都接种过乙肝疫苗。两位医务人员是在工作中被污染的注射器或采血管意外刺伤的,感染了血源性传染病。你会给医疗人员什么忠告以避免意外针刺伤?答案:(1)戴手套。(2)用截针器等器具恰当处理锐利物。(3)尽量避免回套针头。5.某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某市44个工厂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以16~60岁外来务工人员作为研究人群,共完成1003名乙肝表面抗体血学采集与检测及问卷调查,其中来自广东有164人、湖北159人、湖南159人、河南110人、四川85人、广西74人、江西70人、陕西37人、安徽26人、贵州26人、其他93人。调查<20岁、20~29岁、30~39岁、40~59岁各53人、642人、223人、85人,其中抗-HBs阳性分别为25人、453人、139人、65人;男性485人、女性518人,其中抗-HBs阳性分别为326人和170人。(1)计算年龄组抗-HBs阳性率:<20岁:25/53×100%=47.17%;20-29岁:453/642×100%=70.56%;30-39岁:139/223×100%=62.33%;40-59岁:65/85×100%=76.47%(2)用统计图表示不同省份劳务工人群构成。图不同省份劳务工构成6.为了评价乙肝疫苗的母婴阻断效果,对122名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注射4个批次的国产重组乙肝疫苗,第1、2、3、4批分别为43人、30人、30人和19人,一年后,HBsAg阳性儿童数分别为13、8、4、4人。请列出计算公式:(1)乙肝疫苗的保护率?(以双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如不接种疫苗HBsAg阳性率85%为对照,不做具体计算)保护率(%)=(85%-29/122)/85%(2)若用统计表来表示不同批次乙肝疫苗HBsAg阳性率和乙肝疫苗母婴传播阻断保护率,请作出该统计表。不同批次乙肝疫苗母婴传播阻断保护率疫苗批次接种新生儿总数HBsAg阳性数HBsAg阳性率(%)母婴传播阻断保护率(%)1431330.2364.43230826.6768.63330413.3384.31419421.0575.23合计1222923.7772.03

第八节戊型肝炎六、操作和案例分析题(共4题)1、2014年4月,某县疾控中心陆续收到辖区各医疗机构上报疫情,社区中陆续发生一些不明原因疾病,该病发病特点为起病急,以40~60岁中老年为主,发病早期一般会有畏寒、发热、咳嗽、头痛等上呼吸道症状,并伴有全身乏力,食欲缺乏、厌油、上腹不适、肝区痛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可有肝脏轻度肿大,检查可及肝触痛和叩击痛,尿色逐渐加深,本期持续数天至半月不等;然后进入黄疸期,皮肤巩膜黄染,肝脾肿大,本期持续2~4周。恢复期一般为2~3周。该病孕妇病死率较高,常出现流产或死胎。(1)请判断该病可能是人群感染哪种病原体引起的?除根据流行特征和临床症状、体征进行判断外,哪些实验室检测可以帮助进行诊断?(2)经初步调查,本次疫情是由于当地引用水被人畜粪便污染所致,为尽快遏制疫情蔓延,需要做好哪些防控措施?答:(1)该病可能是由戊肝病毒感染所引起。血清ALT、AST升高,抗HEV-IgM、抗HEV-IgG阳性,血清或粪便HEVRNA阳性可以提供实验室诊断依据。(2)需要做好以下防控措施:eq\o\ac(○,1)根据病情对患者进行住院隔离或在家中隔离治疗,直至发病后3周,并对病人的起居、活动区进行终末消毒,对病人排泄物包括尿便及尿液接触的器皿进行消毒。eq\o\ac(○,2)对接触者进行观察45天,进行ALT和尿胆红素检查。对ALT异常、尿胆红素阳转、抗HEV-IgM阳性者视为新发病例,依法报告及隔离治疗。eq\o\ac(○,3)立即停止饮用被污染的饮用水源,改换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并对人畜生存环境进行随时消毒。eq\o\ac(○,4)应急免疫。对高危人群接种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大肠埃希菌)以提高群体免疫力。eq\o\ac(○,5)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人群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识。=6\*GB3⑥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和人畜粪便管理,防止再次污染引用水源或食物。2、全国戊肝流行病学分析。(1)下图为2004-2011年全国戊肝报告病例月分布图,请具体描述我国戊肝病例的时间分布特征。答:①各月均有戊肝病例报告,1-5月居多(或冬春高发);②2011年,各月病例均高于2010年和2004-2009年平均;③2011年与2010年、2004-2009年平均发病趋势一致。(2)下图为2004-2011年全国戊肝报告病例年龄分布图,请具体描述我国戊肝病例的年龄分布特征。.答:①报告戊肝病例主要集中在45-59岁,〈15岁以下发病较少;②2011年,成人各年龄组病例均高于2010年和2004-2009年平均水平。3.2002年1月4日至4月13日,某单位发生一起戊肝爆发,流行时间56天,33人患病,选择年龄、性别、工作性质相同的同一单位未发病的72人作为对照组。将发生戊肝的单位作为暴露组,选择工作性质相同的未发生戊肝的另一单位作为未暴露组。填写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格,调查发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爆发前2个月的外出史、饮食、饮水史,与肝炎患者接触史、单位及家庭密切接触者情况,检测抗-HAVIgM、HBsAg、抗-HCVIgM、抗-HEVIgM、抗-HEVIgG、HEVRNA及丙氨酸转氨酶(ALT)。调查单位饮食、饮水等卫生学情况。调查结果:暴露组食堂工作人员经血清学检测发现4例抗-HEVIgG阳性,其中2例ALT异常。1例食堂厨师HEVRNA阳性。未暴露组食堂有工作人员35人,血清学检测均阴性,ALT检测均正常。暴露组凉拌菜与未暴露组两者患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25);两组与肝炎患者接触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1.21);暴露组与未暴露组HE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7.26)。HEV感染者隔离治疗,停止供应凉拌菜,加强餐炊具的消毒等措施后,发病停止,无二代病例出现。运输部门罹患率最高(9.6%)。经调查,该部门每餐饮食专门由1名送餐员配送,该送餐员经体检查出抗-HEVIgG阳性。(1)判断该起戊肝爆发的原因及依据。(2)还可能有哪种传播方式造成本起爆发。答:(1)本次戊肝爆发食源性传播可能性很大,危险因素系食用不洁饮食。依据为:①炊事员中有HEV感染,感染后有的感染者为亚临床和隐性感染,HEV可随粪便排出,且作为传染源难以发现。戊肝的潜伏期长,能够检测到阳性食物标本的可能性很小。②运输部门罹患率最高(9.6%),调查发现,该部门每餐饮食专门由1名送餐员配送,该送餐员经体检查出抗-HEVIgG阳性。表明既往有戊肝感染,具有HEV传播的危险性。③采取对HEV感染者隔离治疗,停止供应凉拌菜,加强餐炊具的消毒等措施后,发病停止,无二代病例出现。(2)本次爆发亦不能排除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本病的可能性。4、2006年浙江省武义县一所敬老院戊肝爆发,对该敬老院所有人员及其相关的密切接触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采集猪血清7份,鼠血清4份进行抗-HEVIgM检测;访谈爆发疫情现场的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了解疫情发生基本情况和可能原因或线索;访谈疫情相关地点的医生及相关人员,查看门诊记录和检验记录,进行病例搜索;根据逐步提供的可疑线索共做了3次病例对照的研究。对食物(集体聚餐史、早餐地点、中晚餐地点、有无外出就餐、生吃瓜菜史、生吃葱蒜史等)、饮水(是否喝生水、暖瓶数、每天喝开水的杯数等)、密切接触史(下棋、打麻将等集体活动参加史、肝炎病人接触史等)、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是否用开水冲洗饭碗等)及其它(性别、是否去菜地参加劳动等)进行了问卷调查,开展病例对照研究。调查结果:该敬老院有老人97人,其中常住74人(男65人,女9人),挂名寄养23人,工作人员9人。设有餐厅、活动室、宿舍等。平时老人统一用餐,所用餐具由敬老院统一发放后自行保管和清洗。院内有3口水井,1口深井,2口浅井。2口浅井自动控制的阀门进行泵水,深井每天有人专门负责开阀门2次。饮用水及食堂用水均为深井水,老人生活用水包括洗漱、洗碗等使用浅井水。院内有2个厕所,老厕所在猪圈旁,为蹲坑式及坐式,新厕所为水冲式马桶,专供腿脚不便的人使用。周围环境卫生状况良好,但室内外苍蝇较多,垃圾筒均未加盖。老人宿舍有3栋,2栋是平房,1栋为2层楼,每室住3人,卫生状况一般。首发病例发病4月16日,最后一例发病为5月14日。除武义县医院搜索到1例外,病例曾外出的村(岭下汤村、下店村)就餐地点(三角店村饮食店)三角店老年协会,三角店基督教堂等均未发现类似病例。共采集血清标本201份(敬老院所有人员82份及病例密切接触者6份,筛查标本113份),其中ALT增高的11份;抗-HEVIgG阳性26份,其中抗-HEVIgM阳性者18份(包括敬老院1名护工和1名食堂工作人员家属,其余均为敬老院常住老人)。敬老院饲养的7头猪的血清及4份鼠血清,抗-HEVIgM均阴性。5月8日,采集敬老院内深井和食堂旁浅井水样2份,经检测均不合格,总大肠菌群数分别为33cfu/100ml.350cfu/100ml。5月15日,采集敬老院内深井、食堂旁浅井、办公室旁浅井水样5份,细菌总数分别为3、1、2、1、5cfu/100ml;采集敬老院附近信用社、三角店村、昌林村的井水和村民的自来水,细菌总数分别为200、290、500、2000cfu/100ml,总大肠菌群数分别为350、130、130、540cfu/100ml。病例对照研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因素病例数对照数OR95%CI喝生水喝3112.41.20-127.75小喝1562洗碗用开水冲洗是3330.0840.02-0.35否1312判断该起戊肝爆发的原因及依据。答:本次戊肝爆发与水源污染有关,依据:①根据病例对照的研究结果,用开水冲洗饭碗是保护因素,而喝生水是危险因素。对于病例发病的病因,可以解释为部分病例是因喝生水引起,而其他病例可能是因用污染HEV的生水洗碗,未用开水冲洗而造成经口引起的感染。开水冲洗可能会稀释和杀灭部分HEV,所以本次调查用开水冲洗饭碗是保护因素。②调查发现,所有敬老院老人的食物都是相同的份饭,食堂卫生状况良好,所做食物都是容易消化、充分煮熟的,未发现有凉拌菜或海鲜等食品。病例对照结果也提示,病例组和对照组在饮食方面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③通过实验室水样的检测结果,细菌总数及总大肠菌群数均超标。④未找到动物感染HEV的证据。

第九节流脑和乙脑六、操作题(共6题)1、如何进行流脑疫情报告?答:(1)各级医疗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流脑监测病例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内容、程序、方法和时限报告。(2)城市必须在6小时以内,农村必须在12小时以内进行报告。(3)已经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要认真、及时做好网络直报工作;(4)尚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要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报出,由具备网络直报功能的单位代其进行网络直报。2、按照《山东省流脑防控工作方案》发生流脑聚集性疫情时如何进行密切接触者管理?答:(1)发生流脑流行时,对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至少7天(自最后接触之日算起),并告知其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一旦其出现突然寒战、高热、恶心、呕吐、流涕、鼻塞、咽痛、全身疼痛、头痛、瘀点瘀斑等症状和体征,要主动申报,并及时就诊。(2)此外,还应对密切接触者采取预防性服药措施,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往年流脑细菌耐药性的相关情况选择预防服药的种类,还可以参考卫生部网站上和省卫生厅网站上公布推荐使用的预防药物目录。(3)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群。3、如何开展流脑聚集性疫情的日报告和“零病例”报告?答:(1)在发现流脑聚集疫情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指导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日报告和“零病例”报告,即医院每天向辖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汇总报告所发现的不明原因的突然发热、头痛或/和出现瘀点/瘀斑等症状的病例,(2)如果未发现流脑病例,则报告“零”病例;(3)最后一例病例发病10天后,没有出现续发疑似流脑病例可停止日报告和“零病例”报告。如何开展乙脑病例的主动监测与主动搜索?答:(1)县级疾控机构要根据疫情发展情况确定监测范围和时限,开展主动监测工作,(2)定期到医疗机构核查门诊日志、入院记录,搜索疑似乙脑病例,(3)定期到发生疫情的学校、集中用工场所开展病例主动搜索,(4)必要时到社区开展病例主动搜索。(5)发现漏报病例,及时补报,并追踪调查。如何开展乙脑病例的日报告和“零病例”报告?答:(1)县级疾控机构要指导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日报告和“零病例”报告,即医院每天向辖区县级疾控机构汇总报告所发现的乙脑疑似病例,(2)如果未发现乙脑疑似病例,则报告“零”病例。(3)最后1例病例发病25天后,没有出现续发疑似流脑病例可停止日报告和“零病例”报告。6、对发现的乙脑病例开展调查是乙脑监测的重要内容。请问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调查内容包括(1)病例基本情况;(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测结果;(4)疫苗接种史等并填写调查表,(5)并对传染病报告卡内容进行核实与订正,使乙脑个案调查与传染病报告卡内容基本信息一致;(6)发病6个月后还要对病例进行随访调查,填写随访表。

第十节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六、操作题(共6题)1、根据《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发现百日咳暴发流行时,应如何处理?答:(1)对病人进行家庭或住院隔离治疗,自发病日起隔离40天。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1天,发现可疑病例及时隔离治疗。(2)对7岁以下无百日咳疫苗预防接种史或未全程免疫的接触者给予应急接种百白破疫苗。(3)对患者居室定时开窗通风、湿式扫除,勤晒衣被,无需终末消毒,但对患者的痰液、呕吐物可用漂白粉等氯制剂消毒。(4)在托幼机构医学观察期间应加强晨检和午检,不得接收或转出儿童。2、百日咳病例的接触者如何管理?答:(1)对接触者应密切观察至少3周,发现可疑病例及时隔离治疗。(2)家庭成员和其他与百日咳病例密切接触者,不论其年龄和预防接种史,均应进行药物预防,首选红霉素。(3)应用红霉素进行预防的最佳时机为痉咳发作的前21d(最好在前14d),特别是在接触感染病人后至发病前。(4)目前推荐的红霉素用量为:儿童每天40-50mg/kg,分3次给药,持续10-14d。发现白喉疫情后应如何处置?答:(1)应尽快及时报告(2)隔离治疗病人。病人应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咽拭子2次(间隔2天)细菌培养阴性后方可出院;无培养条件时,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4天。疑似病人应住院隔离观察。(3)医学观察。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7天,无症状和鼻咽液培养阴性者,方可解除医学观察。(4)应急接种。对易感人群进行白喉疫苗应急接种,接种年龄可根据当地人群免疫水平和发病年龄确定。(5)消毒处理。病人解除隔离及病愈出院后,对病家及其病室进行终末消毒。4、接种百白破疫苗后,注射部位出现无菌性脓肿如何治疗?答:(1)干热敷以促进局部脓肿吸收,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左右;(2)脓肿未破溃前可用注射器抽取脓液,并可注入适量抗生素。不宜切开排脓,以防细菌感染或久不愈合;(3)脓肿如已破溃或发生潜行性脓肿且已形成空腔需切开排脓,必要时还需扩创,将坏死组织剔除;(4)有继发感染时,先根据以往经验选用抗生素,然后对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按照药敏培养实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换药时用3%硼酸溶液冲洗伤口,引流通畅。发生百日咳散发疫情后,如何对其进行调查?答: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接到疫情报告后,应及时赶到现场,(1)开展流行病学调查,(2)核实诊断,(3)采集标本,(4)填写个案调查表,(5)调查工作要在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完成。第二章免疫规划传染病实验室检测六、操作题(共5题)1、在某砖窑厂7天内相继出现5例发热伴出疹病例,均进行入院治疗。您做为该院的接诊医生,该如何进行病例咽拭子采集工作?答:①采集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的鼻咽拭子标本。(时间点)②使用的棉拭子和试管等应灭菌。(准备工作)③用无菌棉拭子适度用力在鼻咽部和咽喉部擦拭,获得上皮细胞。(部位)=4\*GB3④把拭子放入有外螺旋盖并装有2ml病毒运输液的冻存管中。(病毒保存液、冷冻管)=5\*GB3⑤至少采集2例症状典型的病例的咽拭子标本。(数量)=6\*GB3⑥尽快送检,2~8℃保存,48小时内送达市级麻疹实验室,若不能尽快送检,则应置-70℃冰箱保存。(送检时限,保存条件)2、按照麻疹监测方案要求,如何采集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答:①应在出疹后28天内采集。②无菌操作采集病例血液标本不少于0.5ml,分装在带促凝剂的采血管中。③放室温1h或2~8°C冰箱(过夜),待血液凝固后分离血清,分装于血清管中,贴上标签并做好登记;分离血清过程中应避免溶血、污染等。④标本采集后应在2~8℃条件下、48小时内送检。⑤血清标本2~8℃条件暂时保存不超过1周,长期应放-20°C保存。3、如何进行麻疹疑似病例尿液标本采集工作?答:①采集出疹后5天内的尿标本。②无菌技术采集30~50ml中段尿液,收集在50ml无菌离心管或其他无菌容器中,2~8℃条件下及时送达实验室进行预处理。③采集后应在24小时内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条件为:1500~2000rpm,离心时间为5~10min。④弃上清,取尿沉渣,用2~3ml病毒保存液悬浮,移入有外螺旋盖的咽拭子冻存管中,2~8℃条件下、48小时内送市级实验室。⑤处理后的尿液标本放-70°C保存;未经离心处理的尿液标本不得直接冷冻。4、市级实验室在收到麻疹疑似病例咽拭子标本后,如何进行麻疹风疹病毒核酸检测?并简述实验流程。答:①核酸检测应在收到咽拭子标本后7日内完成。②标本处理及核酸检测应在单独的分子生物学BSL-2实验室中进行。③标本预处理:咽拭子标本应先在-70°C反复冻融3次并离心处理。④病毒核酸提取:用商品化试剂盒进行病毒核酸提取。⑤核酸检测:使用双通道荧光定量PCR试剂盒检测麻疹、风疹病毒核酸。⑥麻疹或风疹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应在完成检测的10日内,将咽拭子和病毒核酸提取物冷冻条件下,一同送省级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及基因分型。⑦咽拭子标本及核酸提取物应放-70°C保存。5、按照《山东省流行性腮腺炎监测方案》要求,发现学校发生流行性腮腺炎暴发后如何现场采集标本?答:①主动搜索病例并确定采集对象,包括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②采集疑似病例血标本,以进行实验室早期诊断。③采集5-10份病例咽拭子标本,以分离腮腺炎病毒或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同时还要采集部分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④标本采集后,应在2~8℃条件下、48小时内送到当地市级麻疹实验室进行腮腺炎血清IgM抗体检测;咽拭子标本冷冻条件下尽快送省级麻疹实验室。暂时不能送检时应放-70°C保存。

脊髓灰质炎六、操作题(共2题)2011年,某医院报告1例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请演示标本采集过程。1、对于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需要采集哪种类型的标本?标本采集的时间要求是什么?答:AFP病例要求采集粪便标本,在发病14天内采便,间隔24小时采集2份。2、请考生现场操作标本的采集及运输。(考试材料准备:玻璃珠模拟粪便标本,准备采便管、标签、塑料袋、冷藏箱、冰袋(多于4块)。答:(1)粪便标本要求5g以上,约占采便管一半以上体积。或提问。(2)标本采集完毕,将标签贴于采便管上,置于塑料袋内并封口。(3)放入冷藏箱中,并装入4块以上的冰袋。(4)填写标本采样单。(5)标本采集完成后7天内送省级实验室。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五、现场操作题(共4题)1、实验室对甲型肝炎病毒进行病原学检测操作时:(1)甲肝病毒的核酸提取和基因扩增试验,可能产生的危害有哪些?①病毒的核酸提取,cDNA的制备可能造成病原核酸和环境的双向污染。②含HAV的粪便、血样、培养液飞溅到工作人员的面部、眼睛或身体的其它某个部位。③离心时有可能液体溢出或形成气溶胶。(2)ELISA检测抗HAV-IgM和抗HAV-IgG抗体时可能产生哪些危害?①ELISA检测中使用全病毒抗原的情况下,抗原的包被、包被材料的消毒、废弃可能造成病毒的泄漏。②含HAV的血样飞溅到工作人员的面部、眼睛或身体其它的某个部位。2、实验室对肝炎病毒进行病原学检测操作时,需采取哪些防护措施?答案:(1)工作台须铺上浸有消毒液的纱巾或一次性吸水纸,一旦发生意外,马上将污染的纱布或纸弃入含10%的有效的次氯酸钠的消毒缸内并立即消毒台面并更换新的纱布或纸巾。纱布或纸巾用后要高压灭菌。(2)在病毒稀释震荡混匀过程中,避免过猛使液体溅出孔壁。(3)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操作。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耗材等都必须经高压处理后才允许运出实验室进行集中处理。(4)ELISA时应戴手套操作,活病毒抗原的包被应在二级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包被板应密封后过夜。检测后的检测板应置于消毒液内浸泡后再废弃。(4)PCR操作应严格分区,操作中必须戴手套,PCR过程中使用的与核酸接触的枪头要回收至密闭容器内,EB染色后的胶块应单独回收处理。3、戊肝病毒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戊肝-IgG和戊肝-IgM,对血标本采集、制备及运输有哪些要求?答:①血量不少于3ml,自然凝固1~2小时或3000rpm离心5-10分钟以制备血清标本;②尽量避免溶血;③标本宜新鲜时检测,若5天内检测,可使用冰箱2~8℃保存,超过1周测定,应与-20℃保存;④反复冻融会使抗体效价跌落,所以测抗体的血清标本如需保存做多次检测,宜少量分装冻存;⑤4、2、甲肝患者的餐具如何消毒?请列举4种方法。答:(1)湿煮沸是餐具消毒的一种可靠的方法,用水煮沸1分钟,可使甲肝病毒失去传染性。(2)压力蒸汽灭菌法,达到68kg/cm(15磅)压力,温度达到121℃,经过2分钟,就可使甲肝病毒灭活。(3)化学消毒法:将餐具中的残渣倒去后,直接在含有次氯酸钠和十二烷基磺酸钠的洗消液中浸泡10分钟,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就可以使用了。(4)在农村和临时隔离室还可以将餐具放在3%的含氯石灰(漂白粉)澄清液中浸泡1小时后再洗净。

乙型肝炎六、操作题(共4题)1、ELISA实验中如何用浸泡方法进行手工洗板?答:(1)用新鲜、干净、无细菌污染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按说明书配制洗涤液(洗液现用现配);(2)甩去孔内反应液。(甩液体要动作迅速);(3)用洗涤液过洗一遍。(注满孔后即甩去);(4)微孔重新注满洗液后浸泡30s-60s分。(浸泡);(5)甩去孔内液体,拍板,用纸吸干。(注意各孔吸干);(6)重复以上操作5次。(重复)2、以北京万泰乙肝病毒核心IgM抗体诊断试剂盒(ELISA法)为例:cutoff=阴性对照孔OD均值×2.1(阴性对照孔OD值低于0.05者按0.05计算);若样品OD值≥cutoff判为阳性,若样品OD值﹤cutoff判为阴性。某次实验设空白1孔,阴性对照3孔、阳性对照2孔,质控1孔(A1-A7)。请根据如下酶标仪检测结果判定(A8-A11)实验结果阴阳性:123456789101112A0.0020.0150.0240.0141.4771.4710.1893.170.8480.1060.107BCDEFGH答:cutoff=0.05QUOTE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1=0.105;(阴性对照孔OD值低于0.05者按0.05计算)A8的OD值为3.17-0.002=3.168,大于cutoff,判为阳性A9的OD值为0.848-0.002=0.846,大于cutoff,判为阳性A10的OD值为0.106-0.02=0.104,小于cutoff,判为阴性A11的OD值为0.107-0.02=0.105,等于cutoff,判为阳性(样本OD值应减去空白孔OD值后再与cutoff比较)3、甲、乙、丙三人乙肝五项结果如下,请分析每人结果代表的临床意义: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甲-+乙+-+-+丙+--++答:甲的检测结果临床意义为既往感染或接种过疫苗,有免疫力;(有免疫力)乙的检测结果临床意义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传染性强,“大三阳”;(大三阳)丙的检测结果临床意义为急性感染趋向恢复或慢性肝炎缓解中,“小三阳”。(小三阳)4、实验室工作结束后脱手套过程及注意要点是什么?答:用一手捏起另一近手腕部处的手套外缘(捏外缘);将手套外表面翻转入内脱下(将手套外表面翻转入内);用脱去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手套腕部处内面,并将手套外表面翻转入内脱下(手指插入内面)。免疫规划细菌性传染病六、操作题(共4题)1、百日咳鼻咽拭子的采集。答:(1)医师以右手执拭子,左手按住受试者的头顶部;(2)使顶端稍向下弯的拭子自前鼻孔进入,沿下鼻道的底部向后缓缓深入,由于鼻道呈弧形,不可用力过猛,以免发生外伤出血;(3)待拭子顶端到达鼻咽腔后壁时,将棉拭子稍留片刻(约3秒),以待反射性咳嗽,然后轻轻旋转一周,缓缓取出拭子;(4)拭子应立即以二或三区划线法接种于百日咳杆菌碳琼脂培养基上,如不能立即接种,需放回保存液中,保温运送至实验室接种;(5)接种后的拭子仍应重新放入保存液中,充分混匀,低温冻存以备PCR检测。2、为了解健康人群流脑带菌情况,将在某县开展健康人群带菌率调查,请赴现场采集咽拭子标本。答:(1)物品准备:无菌压舌板、无菌咽拭子(拭子棉头向下约2cm~3cm处可事先弯曲成“7”字形)、取菌环、采样登记表记号笔、酒精灯、暖水袋及双抗巧克力平板等。(2)确定采集人群。(3)咽拭子采集与平板接种:①核对被采样者,在传种操作区域点燃酒精灯。

②然后让被采样者张口发“啊”音,暴露咽喉,用压舌板将舌头下压。

③取出一次性无菌拭子,轻柔、迅速地擦拭悬雍垂后上方咽后壁上的分泌物。

④取毕,可直接按照无菌操作规程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进行接种,二或三区划线。(4)填写采样登记表。(5)用记号笔在平皿上做好标记。(6)在20℃~36℃3、革兰氏染色的操作过程。(1)试剂、材料与仪器(染色相关试剂建议采用商品化试剂)玻片、蜡笔、酒精灯及显微镜等;革兰染液配制方法见后。(2)操作步骤①涂片:在无油迹的干净载玻片上用蜡笔划好格,片端注明日期、片号。在载玻片上的每个格内滴一小滴无菌生理盐水,用接种环挑取少许菌苔,于水滴边缘轻轻涂几下。自然风干或微热促其快干,干后快速在火焰上通过3次,以固定涂片。②染色:1)滴加结晶紫液,覆盖约1min;2)轻轻用水冲净结晶紫液;3)滴加碘液并覆盖约1min;4)轻轻用水冲去碘液;5)95%乙醇脱色约30s立即用水冲净;6)用番红液复染20s~30s;7)用水洗净并用滤纸吸干。备注:市售染液品种很多,具体操作程序请按照相应使用说明书进行。(3)观察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微生物形态及颜色。4、百日咳鼻咽拭子标本的处理和保存。答:(1)拭子和培养平板在24h内(最好4h内),保温运输至具有培养条件的实验室,采样现场未接种的拭子在实验室内接种至百日咳杆菌木炭琼脂培养,三区划线;(2)培养平板放入5%CO2,37℃(3)将接种后的拭子样本,在含有400μL,0.9%生理盐水(或pH=7.4的PBS缓冲液)的eppendorf管反复捻动洗脱50~80次,在管壁反复捻压拭子,保证拭子残留物充分洗脱至洗脱液中后,将洗脱液12,000rpm5min,去除上清,沉淀-70℃第二节机构、人员、职责和疫苗使用管理六、操作题(共4题)1、每日接种后剩余疫苗的处理。①记录疫苗的使用及废弃数量;②按规范废弃已开启的疫苗;③冷藏容器内未打开的疫苗做好记录放冰箱保存;④按品种批号在冰箱内按规范放置;⑤已在小冰箱存放过的疫苗,下次应首先使用。2、皮内注射接种。用注射器吸取1人份疫苗,排尽注射器内空气,皮肤常规消毒,待乙醇干后,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以平执式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管,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角刺入皮内。再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然后注入疫苗,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隆起的皮丘,皮肤变白,毛孔变大,注射完毕,针管顺时针方向旋转180°角后,迅速拔出针头。3、皮下接种。用相应规格注射器吸取1人份疫苗后,排尽注射器内空气,皮肤常规消毒,左手绷紧皮肤,右手以平执式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30°~40°角,快速刺入皮下,进针长度约1/2~2/3,松左手,固定针栓,回抽无血(若有回血,应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缓慢推注疫苗,注射完毕后用消毒干棉球或干棉签轻压针刺处,快速拔出针头。4、肌内注射接种。用相应规格注射器吸取1人份疫苗,排尽注射器内空气,皮肤常规消毒,左手将三角肌绷紧,右手以执毛笔式持注射器,与皮肤呈90°角,用前臂带动腕部的力量,将针头快速垂直刺入肌肉,进针长度约为针头的2/3,放左手,回抽无血(若有回血,应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固定针管,缓慢推注疫苗,注射完毕后用消毒干棉球或干棉签轻压针刺处,快速拔出针头,观察有无渗血或药液渗出,若有渗出,应将消毒干棉球或干棉签按压片刻。

第三节预防接种管理五、操作题检查疫苗是否冻结的方法是什么?简述如何操作?答案:检查疫苗是否冻结的方法为“振荡试验”。具体方法:(1)取相同种类、厂家及批号的疫苗安瓿作为被检疫苗安瓿,在-10℃(2)取1支怀疑冻过的疫苗,即“试验”疫苗。(3)将对照和试验样品握在一只手中充分震荡10-15秒钟。(4)将两者置于平面,对光观察2支安瓿,比较沉降的速度。(5)如果试验样品出现沉淀的速度比对照样品更慢,则说明被检安瓿极可能未被冻过,可以使用;如果两者沉淀速度相同,并且试验样品出现片状物,出现分层现象,且上层液体较清,说明试验样品可能被冻结破坏,不能继续使用。一名2岁2个月大的儿童一直随父母外出打工,近期返回,2015年3月6日前来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疫苗。经预防接种人员查看接种证发现,该儿童已接种完成乙肝疫苗1-2剂次、脊灰疫苗1-2剂次、百白破疫苗1-3剂次、麻风疫苗1剂次、乙脑疫苗1剂次、A群流脑多糖疫苗1剂次。假设需补种疫苗均能满足与前一剂次的时间间隔,请问应如何为该儿童制定疫苗补种程序?主要补种原则有哪些?答案:(1)①3月6日,补种乙肝疫苗1剂次、麻腮风疫苗1剂次,脊灰疫苗1剂次。②4月6日,补种乙脑疫苗1剂次;进行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结果为阴性则补种卡介苗1剂次,阳性不用补种。③5月6日,补种百白破疫苗1剂次,甲肝疫苗1剂次。④6月6日,补种A群流脑多糖疫苗1剂次。(答案不唯一,②、③、④的补种顺序可按照补种原则进行调整)(2)主要补种原则:①多种疫苗如需同时接种,原则上每次最多可接种2种注射疫苗和1种口服疫苗,注射疫苗应在不同部位接种。②2种减毒活疫苗可同时接种;如未同时接种,至少应间隔28天再接种;2种灭活疫苗或1种减毒活疫苗与1种灭活疫苗可间隔任意时间接种。③多种疫苗需要补种时,优先补种脊灰疫苗、含麻疹成分疫苗和乙肝疫苗。刚从河北来山东的2月龄儿童张某,在老家已接种过1剂卡介苗和2剂乙肝疫苗,现拟在山东长期居住,今天该接种何种疫苗?说出注意事项,请按规范模拟操作。答案:本次应接种脊灰疫苗。(1)核实受种者,登记建卡:核对儿童预防接种证,在客户端建立电子信息档案,同时登记到《山东省预防接种登记簿》中;(2)接种前告知、询问健康状况、预检:告知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预防接种禁忌等情况,必要时进行体格检查;(3)实施预防接种:再次进行三查七对,确认信息无误后,接种脊灰疫苗;(4)登记接种信息:在预防接种证、卡(簿)和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中记录接种疫苗种类、规格、批号、时间等;(5)留观:告知儿童监护人,受种者在预防接种后留在预防接种现场观察30分钟;(6)预约:与儿童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一名省内流入儿童携带预防接种证到某门诊进行接种,经确认该儿童在本地居住时间为2个月。该门诊人员应如何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接种登记?答案:(1)首先打开客户端主界面,点击按编码查询后的“网络”按钮,选择“异地受种者接种(山东省服务器)”,弹出“外地受种者查询”界面。(2)在“外地受种者查询”界面输入该儿童姓名、出生日期、父亲或母亲姓名等信息,网络查询该儿童是否在山东省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中已经存在。①信息平台上有信息:因该儿童居住时间<3个月,不做迁入,对受种者进行异地接种操作。②信息平台上无信息:因该儿童为省内流动,为避免漏卡,需在信息系统客户端为该儿童建立电子个案,然后进行常规接种登记。本省内出生儿童满月后首次到居住地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疫苗,预防接种门诊应做哪些操作?答案:(1)核实受种者,登记建卡:核对儿童预防接种证,通过客户端从产科平台下载该儿童基本信息和卡介苗、乙肝疫苗首针接种信息,在客户端建立电子信息档案,同时登记到《山东省预防接种登记簿》中;(2)接种前告知、询问健康状况、预检:告知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预防接种禁忌等情况,必要时进行体格检查;(3)实施预防接种:再次进行三查七对,确认信息无误后,使用一次性自毁型注射器为该儿童接种第2剂次乙肝疫苗,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4)登记接种信息:在预防接种证、卡(簿)和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中记录接种疫苗种类、规格、批号、时间等;(5)留观:告知儿童监护人,受种者在预防接种后留在预防接种现场观察30分钟;(6)预约:与儿童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简述皮肤消毒方法、步骤,并操作。答案:(1)确定接种部位。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2)用灭菌镊子夹取75%乙醇棉球或用无菌棉签蘸75%乙醇,由内向外螺旋式对接种部位皮肤进行消毒,涂擦直径≥5cm,待凉干后立即接种(3)禁用2%碘酊进行皮肤消毒。简述受种者监护人带儿童进行预防接种时的正确坐姿,并操作。答案:如在儿童左上臂接种,儿童监护人取坐位,儿童应坐于监护人腿上;儿童监护人左臂抱紧儿童,使儿童头部靠在监护人左肩部;将儿童右臂置于监护人身后;儿童监护人用右臂固定儿童双腿,右手握住儿童左手,防止在接种过程中乱动。简述皮内注射法的技术要领,并操作。答案:用注射器吸取1人份疫苗,排尽注射器内空气;皮肤常规消毒,待乙醇干后,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以平执式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管,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角刺入皮内;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然后注入疫苗,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隆起的皮丘,皮肤变白,毛孔变大;注射完毕,针管顺时针方向旋转180°角后,迅速拔出针头;勿用乙醇棉球或干棉球按摩注射部位。简述皮下注射法的技术要领,并操作。答案:用注射器吸取1人份疫苗,排尽注射器内空气,皮肤常规消毒,待乙醇干后,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以平执式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管,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角刺入皮下,进针长度约为1/2~2/3,松开左手,左手拇指固定针栓,回抽无血(若有回血,应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缓慢推注疫苗,注射完毕后用消毒干棉球或干棉签轻压针刺处,快速拔出针头。简述肌内注射法的技术要领,并操作。答案:用注射器吸取1人份疫苗,排尽注射器内空气,皮肤常规消毒,待乙醇干后,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以执毛笔式持注射器,与皮肤呈90°角,用前臂带动腕部的力量,将针头快速垂直刺入肌肉,进针长度约为针头的2/3,松开左手,回抽无血(若有回血,应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固定针管,缓慢推注疫苗,注射完毕后用消毒干棉球或干棉签轻压针刺处,快速拔出针头。简述液体bOPV接种技术要领,并操作。答案:(1)开启西林瓶:开启前轻微摇晃疫苗,使瓶内液体均匀,但不要产生泡沫,打开塑料盖,完整撕开金属铝盖;(2)安装滴管:撕开滴管包装备用,打开西林瓶胶囊,将滴管安装在西林瓶上;(3)接种前准备:倒转,轻微震荡使液体充盈滴管,检查滴管内有无气泡,如有气泡,轻弹滴管至气泡消失;(4)疫苗接种:接种人员左手拇指、食指张开,手心向上,托住幼儿下颌,使其头部轻微后仰,用拇指食指轻微按压双颊,嘴张开,右手持疫苗于口腔正上方适当距离(滴管切勿与幼儿口腔接触);滴管呈大致45°倾斜,切勿过于竖直或过于水平,适当挤压滴管中段,连续滴出2滴,液体滴至婴幼儿舌面中后部位;(5)接种完成后,盖上滴管盖,将剩余疫苗放置于2-8℃第四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置六、操作题(共6题)1、患儿冯某,女,3岁10个月,接种麻疹疫苗后约10分钟,出现哭闹、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呼吸急促、烦燥不安;体检发现患儿神志不清;颈部出现细小皮疹,并迅速扩散到躯干、四肢;患儿用手抓皮疹处,皮疹有的融合成片;测量体温37°C、心率144次/分,呼吸36次/分,测血压80/45㎜Hg。问题:(1)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2)处理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