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野外实习 2_第1页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 2_第2页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 2_第3页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 2_第4页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5**实习报告实习名称自然地理野外短途实习报告学生姓名**学号**系、年级专业**指导教师**职称**2011年1月10日自然地理短途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根据地理科学专业现行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运行安排,在学完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学、气象学与气候学等各门课程后,组织一次自然地理野外短途实习。通过实习使学生把所学的各门课程的理论知识与野外实践考察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理解、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工作能力和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并为以后的地理教学奠定基础。二、实习时间、地点和实习单位:1.实习时间:2011年1月4日——2011年1月8日2.实习地点和实习单位:邵阳学院、双清公园及附近的资江河段、**市水文站、**市无底洞。三、实习过程概述:利用已勘察好的实习路线,通过教师对典型地区的剖析,实习观察内容的阐述使学生明了实习观察内容与观察方法,理解各地理因素的关系,学会基本的实际工作方法。具体的实习过程如下:1.2011年1月4日:**实习准备:实习动员、安全教育、实习计划安排宣读、领取实习工具、收集实习资料。2.2011年1月5日:双清公园及附近的资江河段观测地址露头;认识从西湖桥至资江一桥资江河段河谷地貌、河床地貌、河漫滩、河流阶地等河流地貌形态以及不同河段各河流地貌形态特征。3.2011年1月6:**市气象站、水文站观测雨量、水位以及测验流速、流量。4.2011年1月7日:**市无底洞认识各种地质构造地貌、喀斯特地貌的地貌形态特征;了解研究地质区域地质构造地貌、喀斯特地貌形态的形成原因。5.2011年1月8日:**根据实习过程中收集的资料完成实习报告的撰写。四、实习内容:(一)实习动员实习准备:1.教师介绍野外实习的目的、任务和安排以及相关实习的基本方法和实习方式:(1)利用已勘察好的实习路线,进行实习观察,学会基本的实际工作方法。(2)在实习过程中,采取老师对实习地区的讲解、集中讲解与分散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小组讨论和教师归纳相联系,以达到实习的最终目的。2.老师向学生宣读实习计划,并征求同学们的意见,使同学们对整个实习过程以及实习要求有所了解。3.介绍邵阳市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概况。4.根据已选好的实习地点,老师提点实习中应涉及的相关知识,动员同学们复习好相关知识,准备好实习工具和相关的实习资料。5.老师强调了本次实习的纪律问题:(1)严格遵守国家法令及城市公共交通规章,违者后果自负。(2)主动与实习地的同志搞好关系,爱护花草树木及公共财产,做到“五讲四美”,遇事要与带队老师交涉,不可争执吵闹,维护我校荣誉。(3)实习过程中认真听从老师的讲授,做好野外记录与素描。(4)不得无故缺勤。确因伤、病不能参加者须经指导老师批准,未经许可或“先斩后奏”不参加实习一天者,按当天实习课程不及格论处。(一)邵阳市(实习区)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概况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1)地质地貌概况①位于湘中丘陵向湘西山地过渡地带;东部属丘陵、盆地(衡邵盆地),西部、南部、北部均为山地;总趋势: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由四周向中心倾斜,由南向东北倾斜的盆地地貌;地形(“七分山地两分田,一分水路和庄园”):山地(66.32%)、丘陵(20.12%)、岗地(5.2%)、平地平原(5.18%)、水域(3.18%)。②总趋势:南北高、中心低,四周向中心倾斜,成由南向东北倾斜的盆地地貌。(2)气候概况①邵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水集中(主要在梅雨季节)、夏秋多旱灾、严寒期较短、暑热期较长。②邵阳全年平均气温16.1度—17.1度。全市降水量1000mm—1300mm,五月降水量最多达200mm—230mm。十二月最少至43mm—53mm。(3)水文概况水系发达,全市长度大于5千米的河流有663条。总水系长度达1199.7千米,f分布于4个水系,有资江水系、沅江水系(城步、绥宁)、湘江水系(邵东、新邵)、西江水系(城步、洵江)。实习区人文地理概况(1)邵阳市地理位置邵阳市,史称“宝庆”拥有2500多年的光辉历史。它位于北纬25度38分——27度28分;东经109度50分——东经112度06分,东西跨度约255km,南北跨度约188km。它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是半山丘陵,坐落于资江的上游河段,北邻娄底,南邻永州、广西,西邻怀化,东南接衡阳,2003年共63.37万人,总面积约为2.1万平方公里,居湖南省第三位。其中,市区面积为411平方公里,行政区划(“三区八县一市”):双清区、大祥区、北塔区、新邵县、邵东县、洞口县、新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绥宁县、武冈市。(2)邵阳市的历史邵阳市,史称“宝庆”,资江与邵水交汇穿城而过,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城。早在春秋末期楚国大夫白善在此筑城,称白公城,属楚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邵阳属长沙郡,东汉末属零陵郡。三国初属蜀,后入吴。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226年),分零陵北部为昭陵郡,郡治设今邵阳市。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司马炎平定东吴,为避其父司马昭之讳,改昭陵为邵陵。南宗理宗赵均作太子时,曾被封为邵州防御使。登极做皇帝,升邵州为宝庆府,宝庆之名始于此。宝庆之名经明、清两朝一直沿用到民国初年。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改宝庆为邵阳。1949年解放,1950年成立邵阳市。为地辖市。1972年改为省辖市,仍归地区代管。1977年7月改为省辖市,由省直接管理。1986年初,邵阳地区和邵阳市合并。解放三十多年来,邵阳市行政建制频繁变化,是国民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的必然结果。(3)邵阳市城区概况:①位于整个邵阳市的东北部,地处资江与邵水的交汇处,并向南慢慢发展,且跨过邵水往东继续发展及跨过资江水系发展为北塔新区。②以资江为界,以北为北塔区;以南以邵水为界,以西为大祥区,以东为双清区。③邵阳市区占地436.13平方千米,建成区为37.16平方千米,人口约为63.37万。(带有农业人口)(二)双清公园及附近资江河段地质地貌调查1.实习区双清公园概况:双清公园坐落于资、邵两水系汇流处下游1.3公里处,占地1.42万平方米。因位居资水、邵水汇合处,故以“双清”命名。双清公园处河流横剖面结构及发育过程的调查(在双清公园旁的河岸绘制)河流横坡面结构图河段是取自双清公园旁边的一个地段,是一个弯曲型的河流的地段,河床曲折率大于1.5,河漫滩较为宽阔,深槽靠近凹岸,河岸不对称。剖面图的左边为凹岸,右边为凸岸,因此图从上左岸我们可以看到,有明显的冲刷,右岸有明显的堆积,成不对称。经过目测估算和参照其他参照物可知谷地高为7.2m,阶地到洪水位的高为2.8m,洪水位到平水位的高度为0.47m,根据资江一桥的长度和此时的实际情况推测此时平水位的宽的大约为160.3m,根据步测和石质地板的大小可推出河漫滩左边的宽度为3.3m,右岸宽度5.2m,河流阶地的左岸的宽度为8.23m,右岸的宽度5.92m,由地质罗盘测的左岸坡麓处的角度为25°,右岸为大约为30°,河漫滩到坡缘的角度左岸大约为30°,右岸大约为35°2.白沙洲形成的有利条件的调查白沙洲是由江心洲、心滩淤高而成的,在资江双清公园向下游河段白沙洲发育典型,其有利条件是:①处于两个弯道过渡阶段,且上下的弯道的河道很窄,横向环流消失。②流速减慢,泥沙淤积。③地势平坦,落差小,水流平缓,泥沙易于沉积。④河流坡降小,水流缓慢。3.双清公园处沉积岩山脉的概况:(1)沉积岩的分类和形成原因①按成因及组成成分,可以分为两类,即碎屑岩类,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类。根据碎屑物质的来源,又可以分为沉积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两类。根据组成碎屑岩的碎屑颗粒大小,本类岩石又可以分为:砾岩类——碎屑直径在2mm以上;砂岩类——碎屑直径在2mm-0.05mm之间;粉砂岩类——碎屑直径在0.05mm-0.005mm之间;黏土岩类————碎屑直径在0.005mm以下。此处沉积岩,直径大都在2mm以上,所以属于砾岩类。根据碎屑的磨圆度可分为角砾岩和砾岩两类:角砾岩组成角砾岩的砾带有棱角,分选情况一般不好,或未经分选,多为搬运距离很近或未经搬运沉积而成。根据成因,它们可能是由山崩重力堆积而成。由母岩风化在原地残积而成,也可能因断层作用而成,此处沉积岩分选性差,或未经分选,所以属于角砾岩。②形成原因:a.离沉积物源头近,若远则被分选,以砂为主。砾岩存在于冲积扇中,不是山脊冲刷形成的,(有一定的分选和磨圆度,大多为卵石)冲积扇不断沉降,砾石不断积累沉积,地壳抬升(大多为断块山),突出于地表。b.山体的自身形态,若另一边出现山地,则中间凹进。c.平面,挤压成褶皱,褶皱部被剥蚀,留下核部岩石,断层角砾擦痕,则可肯定断层的存在。(2)砥柱矶山体裂隙形成原因:a.生物根劈作用,水流冲刷作用较强,雨水冲刷作用较弱;b.物理风化作用,热胀冷缩;c.生物风化作用,水中生物在岩石扎根,形成小的裂点。(3)地质露头双清公园亭外亭所在山体为一地质露头,岩石中砾石清晰可见,且大小不同,属与砾岩类。那又是如何判断的呢?根据沉积岩的形成原因及组成成分并结合此处地质露头的地表形态很容易的判断此处岩石为碎屑岩类。但碎屑岩类根据碎屑物质的来源又可分为沉积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2个亚类,根据邵阳市所在的地理位置结合我国火山带的主要分布区及邵阳地区多年来的地质记载情况可以断定此处碎屑岩类不可能是由于火山作用而形成的,那就属于沉积碎屑岩这一亚类。可沉积碎屑岩根据组成碎屑岩的碎屑颗粒大小又可分为砾岩类、砂岩类、粉砂岩类、黏土岩类,由于组成此山体的岩石的粒径大于2毫米的砾石碎屑含量占一半以上所以判断此处岩石为砾岩。4.地质罗盘及其使用地质罗盘的外形为方形或八方形。它的主要构件有:磁针、顶针、制动器、倾斜仪和底盘等。另外,在底盘上还有带刻度的圆盘和水准气泡。刻度从0°-360°,按逆时针方向刻制,东与西的位置和实际相反。罗盘上的N表示北(0°);E为东(90°);S为南(180°);W为西(270°)。因处在北半球,为使南北针趋向平衡,使用时,在南针上绑上铜线。地质罗盘的使用:在地质学中我们已学过怎样用罗盘测岩石的倾向和倾角等,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在试验室已模拟的测过了,也基本懂得了地质罗盘的使用原理,这次在黄雄伟老师的演示下我们更深一层次的认识了罗盘的使用并学会了在野外如何用它确定自己所在的地理位置。如要确定A点在B点什么位置,在B点使绕有铜丝的指针指向自己北针指向A点,顺时针读出指针在罗盘刻度盘上所指的刻度即为A点相对于B点的方位角,再根据方位角与地理位置的折算公式就可求出A点相对于B点位置。如图A点相对于与点的方位角为315°,B点相对于A点的方位角为135°,根据推算公式可知A点在B点的南偏东45°。(三)邵阳市气象站、水文站气象气候水文调查水位地理位置及概况水文站位于沿江桥与西湖桥的中间位置,为中小型建筑,其下即为资江,在不同的位置竖有水位标杆。除了记录每天一定时间河水的水位,水文站还应定时测量河水的流速及流量。据当地居民介绍:邵阳市的最近一次特大洪水发生在1996年,当时最大的洪峰水位为222米,而基准水位时206.6米,那时防洪大堤还没有修好,因此在1996年的特大洪水中所受的损失特别大。即使没有特大洪水,市区资江两岸的居民每年至少要受一次洪水的袭击。此后邵阳市市政府花巨资修建的防洪大堤,其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2.水位观测水位是水体在某一地点的水面离标准基面的高度。标准基面有两类:一为绝对基面,指国家规定的、作为高程零点的某一海平面,其他地点的高程均以此为起点。中国规定黄海基面为绝对基面。另一种为假定基面,指为计算水文测站水位或高程而暂时假定的水准基面。本次观测采取的是国家规定的绝对基面,0点高度为206.06米,水位即是尺上的读数加水尺零点高程。常用的观测设备有\o"水尺"水尺和\o"水位计"水位计水尺、水位计设置在河道顺直、断面比较规则、水流稳定、无分流斜流和无乱石阻碍的地点;一般避开有碍观测工作的码头、船坞和有大量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排入的地点,使测得的水位和同时观测的其他项目的资料具有代表性和准确性;为使水位与流量关系稳定,一般也避开变动回水的影响和上下游筑坝、引水等的影响。水尺是传统的有效的直接观测设备。实测时,水位计能直接绘出水位变化过程线,但是因为受环境影响较大,如风的吹拂、水上交通工具的通过对局部水位都有较大的影响,所以水位计记录的水位过程线要利用同时观测的其他项目的记录,加以检核,减小误差。本次观测运用的是水尺观测法,经过一天的观测求的水尺的平均读数为3.65米,所以当天水位为206.06+3.65=209.71(m)。水位观测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运用,都起着重要作用;其他工程建设如航道、桥梁、船坞、港口、给水、排水等也要应用水位资料。在防汛抗旱中,水位是\o"水文情报"水文情报和\o"水文预报"水文预报的依据。水位资料也是建立\o"水位流量关系"水位流量关系推算流量变化过程、水面比降等必需的根据。在\o"泥沙测验"泥沙测验和水温、冰情、水质等观测中,水位也是掌握水流变化的重要标志。3.水位观测的仪器:自动水位测量仪、直立水尺、自动水位计4.流速、流量测量在横断面布置垂直测线n个,并测出各测线的水平距离以及测线深;测定点流速;求垂线平均流速;求局部面积及局部平均流速;求出过水断面总流量。5.水位观测的目的:①利于水利工程的建设,这样可以节省工程量的花费。②利于排水灌溉,更急有利于农业生产。③可以推算流量,便于防洪工作部署。(四)邵阳市无底洞地质地貌调查1.无底洞概况无底洞坐落于邵阳市郊区檀江乡曾新村。由于地壳运动和风化约形成于一亿二千万年以前,无底洞是发展较好的地下喀斯特地貌风景区,因其洞穴系统较发展,水平溶洞与垂直溶洞交互发育、洞中有洞,洞洞相连,至今尚未找到尽头出口,且故名“无底洞”。无底洞全长2000多米,最深达100多米(人工现已发掘的)是比较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类型。洞中已开发出许多景点,各种形态的地下喀斯特地貌,千奇百态,其中也有多种地质构造。2.喀斯特地貌含义及喀斯特地貌的作用a.喀斯特地貌定义: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类、硫酸盐类、卤酸盐类等)地区岩石发生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及其形成的一系列地貌。b.喀斯特地貌的作用:凡是水对可溶性岩石以化学过程(溶解和沉淀)为主,机械过程(流水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和堆积等)为辅的破坏和改造作用。3.喀斯特地貌①溶洞及其发育形成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无底洞就是由于水和二氧化碳的缓慢侵蚀而创造出来的杰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在自然界,溶有二氧化碳的雨水,会使石灰石构成的岩层部分溶解,使碳酸钙转变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CaCO3+CO2+H2O=Ca(HCO3)2当受热或压强突然减小时溶解的碳酸氢钙会分解重新变成碳酸钙沉淀Ca(HCO3)2=CaCO3↓+CO2↑+H2O大自然经过长期和多次的重复上述反应。从而形成各种奇特壮观的溶洞。②各种地下喀斯特地貌:堆积地貌:溶洞景观中的精华部分,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溶洞中你尽可以欣赏那神奇的洞天世界。重力水的堆积是溶洞堆积地貌的主要形成方式,溶解了大量可溶性岩的水滴断续的从溶洞顶部落下并不断积累,从而形成绚丽多彩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边石堤等。a.边槽状侵蚀:岩层软硬相间,发育于潜水面附近的溶洞,受到水面的溶蚀、侵蚀,使坚硬部分突出,而软弱部分被侵蚀。侵蚀过程中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微向下倾斜的层叠式边槽状地貌。而受侵蚀更深、裂隙较大的部分,形成与边壁微相连、如刀状的形态较大的“千年古刀”。如无底洞的“十里长廊”b.石钟乳:它是悬垂于洞顶的碳溶钙堆积,呈倒锥状。其生成是在石灰岩里面,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渗入石灰岩隙缝中,会溶解其中的碳酸钙,这溶解了碳酸钙的水,从洞顶滴下来时,由于水分蒸发、二氧化碳逸出,使被溶解的钙质又变成固体,由上而下逐渐增长而成的,称为“石钟乳”。c.石笋:石笋是钟乳石的亲密伙伴,当洞顶上的水滴落下来时,石灰质也在地面上沉积起来,就这样,石笋对着石钟乳向上长。石笋的横切面没有中央通道,但同样有同心圆结构。如无底洞的“睡美人”。d.石柱:石柱是往下长的钟乳石和往上长的石笋相对生长,直至两者连接而成的柱状体,由洞顶下渗的水溶液继续沿石柱表面堆积,使石柱不断加粗。如:无底洞的“天地之吻”。e.石幔:含碳酸钙的水溶液在洞壁上漫流时,因二氧化碳迅速逸散而产生片状和层状的碳酸钙堆积,其表面具有弯曲的流纹,高者达数十米,非常壮观。如无底洞的“石帘”。f.边石堤:是指溶洞底部两侧堤状堆积物,高度一般几厘米到几十厘米,呈弧形阶梯状。g.石锅:如果一个溶洞顶部的某一局部地点受到较为强烈的紊流作用,随着水压增大,溶蚀能力增强,这些地方的溶蚀量比周围大,从而形成向顶侧凹入的弧形面。h.边槽:是指溶洞的边壁在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向洞测凹陷的槽状地貌4.构造地貌和地层接触关系(1)由岩石变性或变位作用直接或间接在地表形成的地貌成为构造地貌。其按规模分为三个等级:①海洋与大陆构造地貌②大陆构造地貌③地质构造地貌,由断裂、褶皱、火山与熔岩等作用造成的地貌(2)由于构造运动,使沉积中断,形成时代不相连续的岩层,这种关系称不整合接触,两套岩层中间的不连续面,称不整合面。①构造地质——不整合面在溶洞中还有很多的不整合面,属于连续的沉积环境.在洞的中部,可明显看到洞壁上的岩层不整合面,具体表现为,岩层上部为石灰岩岩层(青灰石),下部为砂岩和粉砂岩。这是由于复杂的构造运动造成的,在洞顶一处有一深度很深的裂隙,可以理解为正在发育中的一线天。在洞壁的裂隙交界处的侵蚀作用最强烈,也是石钟乳发育较好的地方。不整合面分类:a.角度不整合面:上层是泥沙岩沉积,下层是灰岩沉积,其形成原因是在地层中层积水平,接受应力改造形成背斜或向斜,抬升漏出地面,受侵蚀剥掉,沉到水面以下,仍是一层一层的,在第二次接受应力改造,接受新的沉积,形成角度不整合面。b.平行不整合面:由于地壳下降,接受沉积,地壳隆起。遭遇剥蚀,地壳再次下降,重新接受沉积。在无底洞进洞大概三、四百米地方有一处大型的不整合面出现,由于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但又有沉积间断性,两套岩层的岩性和其中的化石群也有显著的不同,而没有呈角度的相交,所以判断此处不整合面为平行不整合面。②褶皱在一些洞壁上有一些规模不大的褶皱,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其弯曲程度却很大,褶皱是由于岩层的水平运动形成的,岩层受挤压力强烈作用。由于原来的岩层具有层理性,所以岩层的弯曲被形象的变现出来。③方解石冲田岩脉:碳酸钙固结成盐、沉积作用与地壳沉淀(主要受力方向一定,裂隙方向一定)同时进行,可形成方解石,碳酸钙从上析出流下来掺杂的不是白色热液,碳酸钙最少受两期力作用形成方解石冲田岩脉。四、实习收获和心得体会本次实习考察,通过对双清公园及其资江河段地貌、邵阳市气象站、水文站以及邵阳市无底洞的考察,了解到一些沉积岩的形成原因;资江水系对邵阳市发展的影响以及河流的侵蚀、搬运、沉积等河流地貌形成的影响;了解到邵阳市的水文状况;到邵阳市无底洞的观察更让我认识了多种喀斯特地貌及其发育和形成的原因,并对地质构造地貌能够更深入的了解。通过这次自然地理野外短途实习,让我把所学的各门课程的理论知识与野外实践考察联系起来,真正地用理论指导于实践,也使我更深刻地理解和巩固了理论知识,提高了应用理论的能力和实践工作能力。同时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我也认识到了人身安全和同学团结的重要性,并且也发现了在实习的过程中应秉正自己的态度,要注重细节及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还有一点就是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与同学一起探讨问题加深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也加深了与同学交流和感情。但在实践中也发现自己的理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