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福建省福州市部分学校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福建省福州市部分学校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福建省福州市部分学校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福建省福州市部分学校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福建省福州市部分学校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近年来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神器”可以()A.增大像距 B.增大像的大小C.缩短景物到镜头距离 D.增大取景范围2.下列四幅图中,属于远视眼及其矫正的是()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3.如图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A.瓶盖上刻有纹线 B.磁悬浮列车C.汽车轮上装防滑链自 D.涂镁粉的手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作出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物体距透镜8cm时,成正立的像B.当物体距透镜16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D.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靠近透镜移动时,要能承接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5.下列叙述与图中情景相符的是A.水兵们站在地面上,他们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C.平静的水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景物,这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通过放大镜看邮票的细微之处,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6.如图所示的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a、b两种物质的密度ρa、ρb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关系是()A.ρb>ρ水>ρa B.ρb>ρa>ρ水 C.ρ水>ρa>ρb D.ρa>ρ水>ρb7.小明早上起的稍晚了一些,没来得及吃早饭就去上学了,上学的路上买了一杯牛奶喝掉了半杯,关于剩下半杯牛奶与一满杯牛奶对比“质量”和“密度”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B.质量不变,密度不变C.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D.质量不变,密度变小8.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能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的是()A.潜望镜B.小孔成像C.光的色散D.放大镜9.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B.“飘渺的雾”是液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C.“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D.“洁白的雪”是凝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kg铁比1kg棉花质量大B.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质量也增大C.将铁块从20℃加热到800℃后,铁的质量不变D.将铁块放在炼钢炉内化成铁水,铁的质量变小了11.用图所示的图像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其中表示同一运动状态的是()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12.有一瓶食用油用掉一半,则剩下的半瓶油()A.密度不变,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 B.质量不变,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C.质量和密度都变为原来的一半 D.质量和密度都不变13.如图是一种沙漠里能收集空气中水分的甲虫.清晨,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甲虫从洞穴中走出爬上沙丘,迎着风整个身体呈倒立的姿势,很快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背部凝结成水珠,水珠越聚越多,顺着背部流入甲虫的嘴里.科学家利用该原理制造了沙漠集水器,实现沙漠淡水的补给,能让沙漠变成一块块绿洲.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气,说明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气温A.一定高 B.一定低 C.一定相同 D.无法确定14.下列物体的质量最接近1kg的是()A.一个苹果B.一只成年的鹅C.两个篮球D.装满书的书包15.天气炎热,小明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棒冰以及吃棒冰的过程中观察到一些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冷冻室里拿出棒冰时,棒冰表面出现霜,是液化现象B.从冷冻室里拿出棒冰时,棒冰附近出现“白汽”,是汽化现象C.吃棒冰时棒冰贴紧舌头,舌头会被“粘”住,是凝固现象D.吃棒冰时人感到凉爽,是升华吸热现象16.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锐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C.当u=24cm时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先变大后变小17.下面是小明在期末复习中利用表格对知识的梳理,其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物理量国际单位速度km/h密度kg/m3质量kgB.物理知识实际应用超声波B超红外线验钞机重力方向建筑用重垂线C.物理现象研究方法用相同的蜡烛B找蜡烛A的像等效替代法用力的作用效果认识力转换法D.实验仪器用途刻度尺测长度台秤测力弹簧测力计测重力A.A B.B C.C D.D18.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是图中的()A.富兰克林 B.伽利略C.爱因斯坦 D.牛顿19.图甲所示的是水在0~20℃范围内密度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图乙为北京冬天某地区的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1~5表示对应区域的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2>3>4>5 B.水在0~4℃之间遵从热胀冷缩的规律C.水在4℃时密度最小 D.湖中最下层水的温度不可能高于4℃20.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将湿衣服撑开晾到通风、向阳的地方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C.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由于水液化时吸热D.樟脑球越放越小,是由于樟脑球发生了熔化21.一大石块的密度为2.7×103千克/米3,将大石块砸成3小块后,每小块的密度为()A.0.9×103千克/米3B.2.7×103千克/米3C.8.1×103千克/米3D.以上都不对2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声音可以传递能量23.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图所示是他们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人都做变速运动B.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2s内小华比小明快,最后2s内小明比小华快D.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24.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某些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B.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C.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D.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调25.如图一塑料薄膜组成的棚顶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的雨后,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到干草上。对于下列讨论,正确的说法是()A.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凸透镜,如果焦点恰好成在干草处,干草有可能燃烧B.透镜都是固体物质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作用C.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塑料薄膜D.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凹透镜作用26.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C.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D.丙为固态,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27.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墙上“孔雀” B.缸中“游鱼”C.镜中“演员” D.林中“光线”28.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吸热 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 D.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放热29.下列几种估测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5m/s B.物理课本的质量约0.2kgC.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90℃ D.中学生的质量约500kg30.小亮看到礼花绽放2s后又听到它的爆炸声。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m/s,若不计光的传播时间,则礼花爆炸点的位置到小亮的距离约为()A.1km B.680m C.1×109m D.1×109km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你步行前进时,若鞋底与地面没有打滑,地面对鞋底的摩擦力方向是向_____(选填“前”或“后”)的。鞋底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利用_____的方法来增大摩擦。32.如图所示,空气压缩引火仪压缩活塞使棉花着火是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等效于A、B、C、D四冲程中的冲程______。(选填A、B、C、D)33.为了九江市的创卫,美丽的湖滨花园北区新添置了一些垃圾箱,垃圾箱主体使用再生塑料制成,塑料的_____相对较小,这样相同体积下它的_____小,便于搬运。34.小强同学到银行取款,他要想知道当时是几点了,由于人很多,银行的电子钟被挡住了。他向上看时,发现光滑如镜的天花板上倒映出电子钟的影像为,则实际的时间应是________;小张站在清澈的河水里,膝盖恰好没入水中,他看到水中的腿比他这部分的实际的腿________(选填“长了”或“短了”)。35.甲、乙两支温度计,玻璃泡里装等量的水银,甲温度计的玻璃管的内径比乙粗,若两支温度计的分度值相同,则______的刻度更密一些。用它们测同一液体的温度,则______测得更准确些。36.把塑料桶底钻一个圆孔,用厚塑料膜蒙住桶口,圆孔正对几米远处叠放的纸杯,拍打塑料膜,在听到拍打声的同时,会看到纸杯纷纷落下.听到的声音是物体___________产生的,纸杯被击落的现象说明声可以传递___________.37.如图所示,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甲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在虚线区域内换放乙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点.现小明想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选择___透镜.小明在房间里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将明亮的窗户成像在一张作业本的空白纸上.根据小明的实验情况,可推测窗户距凸透镜的距离范围为___________.38.《刻舟求剑》故事中,船在行进时,刻舟人相对于船是________的,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________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________的。39.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2:3,体积之比为3:2,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若把甲物体截去一半,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40.某手机拍照镜头可看作凸透镜,其拍照的原理是:当被拍摄的物体离凸透镜距离_____(大于/等于/小于)2f时,成倒立的_____的实像.当手机离被拍摄的物体很近时,物体所成实像的像距将变_____,从手机中看到的像变模糊,为了仍能拍摄出清晰的像,我们可以自制手机微距镜头,即在手机镜头前加一_____(凸/凹)透镜,使近距被拍摄的物体清晰成像.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41.如图所示是小华物理学习小组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1)实验过程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______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则F1=______N;(2)观察甲、乙两图,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由此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_____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观察甲、丙两图,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3,说明: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4)在实验后交流的过程中,小华发现有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丁所示,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的砝码,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滑轮的摩擦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①为了测出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填编号)。A.木板的质量m1B.木块的质量m2C.砝码的质量m3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4②小华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的面积有关。于是,他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去一部分后,用剩下的部分继续进行实验,测得的滑动摩擦力变小。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的结论。你认为他的探究过程存在的问题是未控制______一定。正确的做法是:小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部分后,只要将______,就可以进行实验并得出正确结论。42.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甲所示.他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____。A.一定小于LB.一定大于LC.可能等于L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2)如图乙所示,高度需要调节的一个器材是____,经过调节后,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一清晰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3)实验一段时间,蜡烛因燃烧而变短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将向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若小明想探究光屏上的像左右是否颠倒,可以靠在原蜡烛的____(选填“左”、“右”、“里”或“上”)边再点燃一支蜡烛观察。(4)若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_____(远离/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43.在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后,小明和班上的同学想探究一张木制课桌的体积,于是他们用台秤测出了一张课桌的质量为14.4kg,到木工房找了一小块和课桌材质相同的木块作样本,用天平测出小木块的质量为32.4g,用量筒测出小木块的体积为45cm3。则:(1)小木块的密度为多少?(2)木制课桌的体积为多少?44.某同学用天平,玻璃瓶和水来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测得空瓶的质量为16.2g,瓶中装满水后总质量为44.2g,将瓶中水全部倒出并装满待测液体后总质量为49.8g:(水的密度为)(1)玻璃瓶的容积;(2)待测液体的密度。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D【解析】解:“自拍神器”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自拍神器”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2、C【详解】远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即折光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会聚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因此图乙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丙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此图甲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丁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综上分析,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3、B【解析】A、瓶盖上刻有纹线,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不合题意;B、磁悬浮列车,是通过使接触面脱离来减小摩擦力.故B符合题意;C、汽车轮上装防滑链,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C不合题意;D、涂镁粉的手,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D不合题意.故选B.4、D【详解】从图像可知,当物距为20cm时像距也为20cm,此时物距与像距相同,是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的成像规律,即成倒立等大的实像,且焦距为10cm。A.物体距透镜8cm,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物体距透镜16cm时,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C.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时,由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变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且所成的像逐渐变小,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时,像距逐渐变大,应使光屏远离透镜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故D错误,D符合题意。故选D。5、A【解析】A.水兵们站在地面上,他们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B.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平静的水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景物,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通过放大镜看邮票的细微之处,看到的是放大的虚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6、D【详解】由图象可知,当Va=Vb时,ma>mb,所以ρa>ρb当Va=Vb时,,,a、b两种物质的密度分别为故可得ρa>ρ水>ρb,故选D。7、A【详解】一杯牛奶喝掉半杯,质量和体积均减小一半,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物体的多少而变化,所以密度不变。故选A。8、A【详解】A.潜望镜是由平面镜组成的,因此是应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故A符合题意;B.小孔成像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C.光的色散,是由于太阳光照到三菱镜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放大镜是凸透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9、A【详解】A.冬天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A正确;B.雾是水蒸气液化,液化放热,故B错误;C.露是水蒸气液化,液化放热,故C错误;D.雪是水蒸气凝华,凝华放热,故D错误。10、C【详解】A.1kg铁的质量和1kg棉花的质量是相同的,故A错误;

B.水结冰,体积变大,状态发生改变,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所以质量不变,故B错误;

C.将铁块从20℃加热到800℃后,其温度发生改变,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因此铁的质量不变,故C正确;

D.将铁放在炼钢炉内化成铁水,状态发生了改变,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所以质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C。11、B【详解】图甲:随着时间的增大,甲图中路程均匀增大,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为常数,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乙:随着时间的增大,乙图中路程不变,表示物体静止;图丙:随时间的增大,丙图中速度均匀增大,表示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图丁:随时间的增大,丁图中速度不变,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图甲和丁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一规律。故选B。12、A【详解】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无关,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体积无关,与物质种类、状态有关。所以,一瓶食用油用掉一半,物质总量减少,即质量减小一半,体积减小一半;由于物质种类及状态没有变化,所以密度不变,综上所述,只有A正确。故选A。13、B【详解】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气,是因为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甲虫背部放热液化形成小水滴,则可知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气温低,故ACD错误,B正确.14、C【详解】A.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0.15kg,故A不符合题意;B.一只成年的鹅的质量约为4kg,故B不符合题意;C.一个篮球的质量约为500g,两个篮球的质量约为1kg,故C符合题意;D.装满书的书包质量约为5kg,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5、C【详解】A.从冷冻室里拿出棒冰时,棒冰表面出现霜,是水蒸气直接形成了固态冰,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B.从冷冻室里拿出棒冰时,棒冰附近出现“白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C.吃棒冰时棒冰贴紧舌头,舌头会被“粘”住,液态水凝固成了固态冰,故C正确;D.吃棒冰时人感到凉爽,是由于固态冰熔化时需要吸热,故D错误。故选C。16、B【详解】A.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u=v=2f=16cm时,所以f=8cm,故A错误;B.当u=12cm时,2f>μ>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故B正确;C.当u=24cm时,u>2f=2×8cm=16cm,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C错误;D.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D错误。故选B17、C【详解】A.速度的国际单位是m/s,常用单位是km/h,故A错误;B.验钞机利用的是紫外线,故B错误;C.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利用相同的蜡烛B找蜡烛A的像,是等效替代法;用力的作用效果认识力,采用的是转换法,故C正确;D.台秤是测量质量的工具,故D错误。故选C。18、D【详解】牛顿根据苹果下落发现了万有应力定律,故选D。19、D【分析】根据图像找出0℃∼4℃水密度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在0∼4℃范围内,温度越高,密度越大;水在0℃∼4℃之间具有热缩冷胀的反常膨胀现象;在图像中找出密度最大的位置,看对应的温度是多少;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当河面结冰时,冰接触的河水温度即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也为0℃,从曲线可看出曲线的最低处即为较深河底的水温。【详解】A.由图知从1到5,湖水的温度逐渐升高,则A错误;B.由图知在0∼4℃范围内,温度越高,密度越大,体积越小,故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则B错误;CD.由图像可知,在4℃时水的密度是最大的,河底的水温即为4℃,则C错误、D正确。20、B【详解】A.将湿衣服撑开晾到通风、向阳的地方,提高了液体温度,增加了液体表面积,加快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蒸发加快,故A错误;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从气态变为固态,发生了凝华现象,故B正确;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很冷,是因为人身上的水蒸发时要吸热,蒸发属于汽化,故C错误;D.樟脑球越放越小,是由于樟脑球从固态直接变为气体,发生了升华现象,故D错误。21、B【详解】密度是物质特有的一种物理属性,跟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无关,所以将大石块砸成3小块后,每小块的密度不变,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22、B【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详解】A.一切声音的产生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如医生给病人做B超检查身体的病变等,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超声波粉碎体内结石等,故CD正确.故选B.23、C【详解】AB.由图象知道,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即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即小华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C.由图象知道,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由知道,小华跑得较快,在后2s内,小明运动的距离比小华长,说明小明跑得较快,故C正确;D.由图象知道,两人的全程是相等的,所用的时间都是8s,由知道,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错误。故选C。24、C【详解】A.禁鸣喇叭是在噪声的产生处进行减弱的,故A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不振动就不会发出声音,故B错误;C.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D.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声纹锁”是通过音色辨别主人的,故D错误。25、A【详解】A.薄膜上的积水中间厚,边缘薄,恰好形成了一个大的凸透镜,而此时太阳光通过这个凸透镜发生折射,干草又在凸透镜的焦点处,就很容易引起干草的燃烧,故A正确;B.透镜可以是固体物质组成的,也可以是液体物质组成的,故B错误;C.塑料薄膜厚度均匀,起不到会聚作用,故C错误;D.塑料薄膜和水共同起到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故D错误。故选A。26、D【详解】由图像可知,丙吸热变为甲,甲吸热变为乙,故甲是液态、乙是气态、丙是固态,所以甲到乙是汽化,乙到丙是凝华,丙到甲是熔化,故ABC错误,D正确.27、C【详解】A.墙上“孔雀”属于影子,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缸中“游鱼”是光透过水和玻璃缸时发生了折射的缘故,故B不符合题意;C.镜中“演员”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符合题意;D.林中“光线”,说明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8、C【详解】A.雪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形成的,凝华现象,是放热的,故A错误;B.露也是由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液化现象,是放热的,故B错误;C.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凝华现象,是放热的,故C正确;D.云是水汽凝结成的小水滴(液化)或小冰晶(凝华)悬浮在空气中的现象,是放热的,故D错误。故选C。29、B【详解】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A不符合实际情况;B.物理课本的质量约0.2kg,与一个苹果的质量接近,故B符合实际情况;C.人洗澡的热水温度比人体的温度略高,约为40℃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情况;D.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故D不符合实际情况。故选B。30、B【详解】A.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由得声音的路程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由A选项可知,礼花爆炸点的位置到小亮的距离约为680m,B选项符合题意;C.由A选项可知,礼花爆炸点的位置到小亮的距离约为680m,C选项不符合题意;D.由A选项可知,礼花爆炸点的位置到小亮的距离约为680m,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前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详解】[1]地面对鞋底之间的摩擦阻碍了鞋向后滑动,所以是向前的,这是有益摩擦;[2]鞋底的花纹是利用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32、机械内A【详解】[1][2]压缩活塞时气体温度升高,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3]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压缩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压缩冲程中内燃机进气口和排气口均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故选A。33、密度质量【详解】[1]垃圾箱主体使用再生塑料制成,塑料的密度相对较小。[2]由可知,在相同体积下它的质量小,便于搬运。34、15:20短了【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由题可知镜面是水平放置的,故像与物是上下相反的图形,只要做出看到像的上下相反对称图形即可知当时的时刻;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传播方向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详解】[1]作出12:50上下相反的对称图形,如下图所示:则实际的时间应是15:20。[2]站在清澈的河水里,看到水中的腿比他这部分的实际的腿短了,这是由于腿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们逆着折射光线看过去,误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会感到腿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所以腿看起来了短了。35、甲乙【详解】[1]由于两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等量的水银,故当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由于内径粗的温度计液柱短,内径细的温度计液柱长,它们表示的温度是一样的,内径粗的刻度更密些,甲的内粗,所以甲的刻度更密。[2]若用这两支温度计测同一物体的温度,由于内径细的分度值间隔大,估计范围大,误差小,故内径细的测量更准确些,所以乙温度计更准确。36、振动能量【详解】[1][2]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纸杯被击落,是声波对纸杯做了功,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37、乙>30cm【详解】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甲透镜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由题意可知,窗户成像是缩小的,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可推测窗户距凸透镜的距离范围为>30cm.38、静止运动静止【详解】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船在行进时,人是坐在船里的,船与人之间的位置关系没有发生变化,刻舟人相对于船是静止的;[2]以河岸为参照物,船与河岸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船是运动的;[3]而剑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剑是静止的,所以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39、4:94:9【详解】[1]由题知,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2:3,体积之比是3:2,

设m甲=2,则m乙=3;设V甲=3,则V乙=2;

∴甲、乙两个物体的密度之比:;[2]同种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所以若把甲物体截去一半,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4:9。40、大于缩小大凸【解析】照相机成像,成倒立缩小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物距变小像距变大,为能拍摄出清晰的像,应减小像距,物距变大,应装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可以使光线会聚,提前会聚.点睛: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是照相机原理;物距变小像距变大,为了仍能拍摄出清晰的像,我们可以自制手机微距镜头,即在手机镜头前加一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41、匀速直线3.6压力粗糙D压力截去部分叠放在剩余部分上面【分析】(1)木块只有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才等于受到的摩擦力。(2)(3)滑动摩擦力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探究滑动摩擦力跟压力大小关系时,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探究滑动摩擦力跟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时,控制压力大小不变。(4)在图丁的设计中,对木块的拉力来自托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