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_第1页
哈尔滨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_第2页
哈尔滨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_第3页
哈尔滨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_第4页
哈尔滨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9-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整体要求: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人生观,具有高尚的精神追求与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敬业敬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科研人员。2.具体要求:(1)掌握牢固坚实的现当代文学史和基础理论与系统的文学基础知识,了解二十世纪文学的发展状况及学术动态;善于独立思考及批评鉴赏具体作品。具有较强的研究,理解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计算机达二级以上。(2)熟悉师范院校研究与教学并重的特点,掌握基本的教学理论及教学规律。具有良好的驾驭课堂教学能力,胜任中文专业当代文学教学的基础课教学。(3)善于与人相处,严于律己,注意人格与品性的自我修养,具有良好健全的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二、培养方向结合国家《新招生目录》在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两研究方向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三、学习年限我校统招硕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学制一般为3年——4年。四、课程设置与教学大纲(见附表)五、考核方式学分制,以闭卷考试、作业考查、论文答辩等方式决定平时成绩及毕业成绩六、培养方式1.导师负责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导师指导在硕士研究生品德、学术修养方向担负主要责任。2.课堂系统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3.基础理论与具体批评研究实践相结合。七、学位论文工作及学位授予1.硕士研究生在第二学年开始筹划论文写作事宜。在确定选题、查找资料、推荐前沿成果方向导师应承担指导责任,以有效的方式使研究生进行论文写作状态,直至完成毕业论文。2.第二学年下半年,研究生需将开题报告向导师汇报。由导师组织评审小组,对开题报告予以评审,然后方可进行论文写作过程。3.论文写作过程中,硕士研究生如果由于个人能力不足难以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可以申请缓期答辩。4.论文答辩委员会由导师组织招集专家学者构成,答辩过程中导师采取回避姿态。5.论文未被答辩委员会通过的学士论文可视为硕士研究生缓期毕业,期限为一年。6.不能完成毕业论文的研究生不应授予硕士学位。

附表四、课程设置: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课程类别序号课程名称总学时总学分开课学期及周学时考核方式备注ⅠⅡⅢⅣⅤⅥ公共课第一外国语(基础英语)216366考试政治理论课106222考试体育健身课72122考试专业基础课1现代诗歌流派4642考试★2当代文学史通论4642考试★3女性主义研究4643考试★专业课4当代小说叙事研究5642考试★5中国女性文学研究5642考试★6当代诗学5642考试★7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法论5642考试★选修课二十世纪西方美学思潮论3622考查文艺学方法论3622考查中国史传与古代小说3622考查论文指导课3622考查社会实践82考查注:学位课程用“★”在备注一栏中注明

课程编号:1 课程名称:现代诗歌流派总学时:46 开学学期:1开课单位:中文系 任课教师:罗振亚教授教学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回顾总结现代主义诗歌发展历程,提高学生具体鉴赏批评能力。教学内容:以现代主义诗歌理念对中国现代文学史涌现出的现代主义诗歌进行研究批评,既有宏观文化意义上的概括总结,又具有微观意义上对具体诗人、诗作的鉴赏批评。绪记:中国新诗研概述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现代主义诗歌论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歌论戴望舒记卞之琳论中国新诗与西方现代派、古典诗的关系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中国现代文学史钱谷融中国现代诗歌流派史罗振亚中国三十年代现代派诗歌研究罗振亚课程编号:2 课程名称:当代文学史通论总学时:46 开学学期:1开课单位:中文系 任课教师:刘绍信教授教学要求:在教师指导下总结反省文学史研究的现有成果,对当代文学史形成整体观。教学内容:根据最新版本中国当代文学史教书编撰的理论理念,形成特征展开评价式评述对当代文学史分期及各个重要时期的文学现象进行综合性评价,对当代文学史研究发展善进行前瞻性分析与讲解。第一章新时期文学理论与思潮概述第二章伤痕文学:“五四”精神的重新凝聚第三章反思文学:面对劫难的历史沉思第四章改革文学:感应着对代的大变动第五章人道主义思潮:为了人的尊严和权利第六章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第七章民族风土的精神升华第八章文化寻根意识的实验第九章先锋精神与小说创作第十章新写实与新历史小说第十一章个人立场与私人化写作第十二章女性创作的兴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主编2.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课程编号:3 课程名称:女性主义研究总学时:46 开学学期3开课单位:中文系 任课教师:郭力教授教学要求:通过对女性主义理论学习和研究,开拓学生研究问题理论视野,能够在文学与文化批评领域运用性别视角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运用综合多元开放的批评方法。教学内容:研究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探索女性主义批评流派和批评方法,结合中国20世纪文学史发展脉络阐释女性主义批评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影响,从文学批评方法论的角度启发学生,能够在文学与文化研究中运用性别视角去发现问题。 第一讲:女性主义概念释义第二讲:西方女性主义思潮发展线索第三讲:女性主义理论文本细读第四讲:女性主义与现代主义思潮研究第五讲:女性主义文化批评实践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第二性》西蒙·波伏娃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2.《性的政治》凯特·米利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3.《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张京媛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课程编号:4 课程名称:当代小说叙事研究总学时:56 开学学期:3开课单位:中文系 任课教师:刘绍信教授教学要求:在教师指导下理解叙述学的基本理论,并且对理论的实际应用意义进行甄别思考,并运用于当代小说的批评研究。教学内容:以西方及中国古典叙述学为基础,探讨当代小说叙事的流变,对新时期小说中写实小说寻根小说、先锋派小说、新写实小说、现代派游说及新生代、女性小说进行叙事分析,以期达到对当代小说叙事形成具体而富有学理性理解研究。第一章:叙述人第二章:叙述视角与人称第三章:叙述时间第四章:人物·情节第五章:儿童视角第六章:女性社视角第七章:官场视角第八章:欲望视角第九章:新写实小说第十章:新生代小说第十一章:苦难叙述第十二章:总结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当代小说叙事研究刘绍信2.比较叙述学赵毅衡课程编号:5 课程名称:中国女性文学研究总学时:56 开学学期:2开课单位:中文系 任课教师:郭力教授教学要求:梳理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线索,细度女作家创作的文本,培养学生在阅读女性文学时能以性别视角发现问题,理解现代女性精神发展轨迹。教学内容:研究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作品,分析作家的现代女性意识,同时探索中国女性文学与现当代文学思潮之间复杂关系。在文学史的研究中重新发现并肯定女作家的创作贡献。第一讲:女性文学基本概念第二讲:二十世纪女性文学导轮第三讲:现代女性文学创作第四讲:当代女性文学创作第五讲:女性文学批评实践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2.刘思谦《娜拉的言说》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课程编号:6 课程名称:当代诗学总学时:56 开学学期:2开课单位:中文系 任课教师:罗振亚教授教学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对当代诗歌的形成、发展、变化做客观性的评析,使学生在教师示范下形成优良的批评模式。教学内容:对当代诗歌及诗歌观念的演变进行曲系统性研究,对朦胧诗,后朦胧诗及归来者诗歌、七月派诗群、白洋淀诗派进行具体性的阐释与批评,对当代诗歌以发展进总结性评述。当代诗歌的审美嬗变与历史启迪十七年诗歌概观“前朦胧诗”论“朦胧诗”论“后朦胧诗”整体观台湾现代派诗歌研究当代女性诗歌研究现代主义诗歌的本体论阐释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史罗振亚2.中国现代主义诗史龙泉明课程编号:7 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法论总学时:56 开学学期:2开课单位:中文系 任课教师:汪树东教授教学要求:本课程主要是引领硕士研究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史与研究现状,领略不同的研究方法、角度与多样的治学风格,由此找到进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门径,学会触发研究的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是讲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研究史,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宗教文化、革命意识形态等核心问题进行梳理和阐发,并对钱理群、王富仁、陈思和、王晓明等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的研究思路进行探寻,从而引导学生确立起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自觉的方法论意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讲人生问题与学术研究;第二讲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史概要;第三讲现代性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第四讲传统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第五讲革命意识形态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第六讲生态意识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第七讲西方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关系研究;第八讲古典文学传统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关系研究;第九讲地域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第十讲宗教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第十一讲鲁迅研究与曹禺研究;第十二讲沈从文研究与张爱玲研究;第十三讲王富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