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岳阳楼记公开课教案岳阳楼记公开课教案篇一
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一篇传统名篇,是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它是一篇散文,语言优美形象而富有音乐美,文章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大量使用骈句,语言凝练。以"记"为名,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因情而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表达了作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教学本文利于培养学生的励志胸怀,伟大情操。
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这篇文章较浅易。他们有一定的文言根底,并懂得一定的朗读技巧,我教学本文是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分析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因此我准备用播放四大名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分组讨论,互问互答的方式来解决本文的教学重点,以朗读品味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具体步骤如下:
1、名楼图片欣赏:用四大名楼导入课题,重点欣赏岳阳楼的胜景。〔多媒体播放图片〕
2、名人激情朗读:播放声音图象文件,示范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合作讨论:抓重点字词句理解含义,领会文章大意。
4、共同探究:根据个人理解,展开互问互答活动,强化对文章思路的分析。
5、师生归纳小结:教师作总结性归纳,强化文章重难点。
6、延伸拓展:完成相关练习题,稳固所学内容,拓展思维。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写景抒情、比照出旨的特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荣。
2.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朗读,提高诵读能力,追求朗读的最高境界——品味意境,读出情感。
2.领会本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3.品味、鉴赏本文的立意美、意境美、语言美,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深刻理解本文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表达的作者的政治抱负及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多方面的积极意义,激发学生胸怀天下,以利民为己任,以强我中华为宗旨,积极进取,大胆开拓,做一个有胸怀有伟大情操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从而疏通文意,并从写作特点上把握文章的思路。
难点: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领会警句在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领会警句在文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砺志情怀。
岳阳楼记公开课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积累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
2、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
3、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4、背诵全文教学
教材分析:
重点:掌握重要加点字词,背诵课文
难点:
1、学习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2、抓住本文骈散结合的写法。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合理停顿,抑扬顿挫,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到达顺畅地背诵全文的目的。
教学设想:
本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言文。作者是北宋的文学家范仲淹。文中除了大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和重要的句子需要翻译理解外,还要学习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因此学习中把重点放在文言知识的掌握上,难点放在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上。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封建时代许多有志的文人士大夫都把“穷那么独善其身,大那么兼济天下〞当作自己的人生信条。他们为官时积极从政,力主改革,为官一方,造福百姓;被贬时,那么寄情山水,独善其身。苏轼、柳宗元、范仲淹都是其中的代表。特别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表现出了阔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成为天下人的楷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岳阳楼记》。
二、作家作品简介
1、作家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刻。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
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
2、背景资料: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时机。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时机,而范仲淹自己也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奉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3、岳阳楼: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鹊起。
三、合作探究
〔一〕研读第1段。教师范读课文,从情感上抓住学生。
1、对照书某释,理解重要的词句。
词:越明年、谪、守、增、制、属、作文
句子: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思考与讨论
〔1〕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内容?
明确: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
〔2〕作者开篇用“谪〞字点明了滕子京当时的处境。可见滕被谪以后心情不会太好,作者开篇直指,有何用意?
滕子京虽被贬岳州,却积极从政,政绩斐然。“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既是为了称赞好友不以个人沉浮为意,一心寄情与民的高尚情怀,也是为了勉励他像“古仁人〞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时,作者自己在庆历五年也遭贬谪,也是为了自勉勉人。
〔二〕教读第2段。先指定学生朗读朗读,然后学生合作解决重要的词句。
1、要着重理解的词句。
词:夫、胜状、晖、备、然那么、极、骚人、得无异乎
句子: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思考与讨论。
这一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
〔l〕找出本段概括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
明确〔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重点句子的赏析
如:“衔远山〞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气势磅礴。“衔〞、“吞〞字连用,化静为动,使描写的景物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加强气势,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气象万千〞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此外如“横无际涯〞的“横〞,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炼字的功力。
〔2〕这一节的写景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作者从岳阳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宏大开阔的景致描写,引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由此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自然引出下文景物之“异〞和感受之“异〞为结尾的议论作了铺垫。
大声朗读这两段,在熟练的根底上背诵
四、总结: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五、作业设计:熟悉全文,在理解的根底上背诵。
板书设计:
岳阳楼记
范仲淹
作记的缘由属予作文以记之。
洞庭全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岳阳楼的景致宏大而又气象万千。它的早晚景致有什么不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又有何不同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二、复习旧知。
1、重点词句翻译。
2、检查1、2两段的背诵。
三、讲读第3、4段。
1、指明同学朗读第3段课文,讨论解决重要的字词及句子翻译
2、学生齐读第3段。
3、讲析第3、指明同学朗读第3段课文,讨论解决重要的字词及句子翻译
4、学生齐读第3段。4段。
重要的词语:霪雨、霏霏、开、排、樯、楫、;薄、冥冥、景、一、集、芷、汀、而或、
重要的句子:登斯楼也,那么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登斯楼也,那么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四、合作探究
〔1〕以上两段合在一起是文章的第三局部,讨论这一局部写了什么内容?和上文有什么联系?
这一段描写了洞庭湖景色阴晴的变化以及迁客骚人登楼时不同的心情。这段内容紧扣上段概述的洞庭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和“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意思来写:
先写了霪雨霏霏中洞庭湖上萧条凄凉的景象,很自然地引出了迁客骚人远离京都,思念故土的失意、忧虑、悲苦的情感。表现了迁客骚人“物悲那么己悲〞的思想感情,照应上文“异〞字的一个方面。
其次,描写洞庭湖春和景明时的明媚景象,很自然地引出迁客骚人此时的喜悦之情。这一段主要表现迁客骚人“物喜那么己喜〞的思想感情,是照应上文“异〞字的又一方面。
〔2〕作者写迁客骚人们或悲或喜的情感有什么作用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文章的第五段。
五、教读第5段,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掌握重要的词句及翻译。
1、要重点理解的词句。
词:尝、求、古仁人、心、或、、为、以、是、进、退、然那么、先、后、微
句子: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
这一段是学习的难点所在,教读应着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2、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概况,记了登搂所见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产生的不同的“情〞。作为一篇“记〞,写了这些也就够了,但作者的本意却不在写景抒情,而在于由此引出一番振聋发聩的议论来。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笔锋突转,提出了一个“古仁人之心〞来,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请想一想: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明确:〔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他们“以物喜,以己悲〞而古仁人那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他们“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是为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
4、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可见他们的忧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忧乐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
5、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土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时机,说明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励励人,委婉含蓄。
六、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总结:
今天学完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我们知道封建士大夫们尚且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胸怀天下,以天下事为己任,努力成才,勇担责任,为国家的富强作出奉献。
岳阳楼记公开课教案篇三
教学要点
1、诵读全文。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学设计
(一)
一、解题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记〞,古代一种无固定模式的文体,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而且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在写法上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寓情理于事、景、物之中;一类是由事、景、物之中自然生发出情理,而常以“卒章显志〞的方式表现出来。本文属于第二类。
二、朗读正音
谪守zhé浩浩汤汤shāng朝晖hui迁客骚人sāo霪雨yín霏霏fēi潜形qián樯倾楫摧qiángjí薄暮冥冥bómíng
岸芷zhǐ汀兰tīng皓月hào心旷神怡yí宠辱偕志xié
三、学习第一段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1、[解释]
政通人和:通,顺利。和,和乐。增其旧制:增,扩大。制,规模。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以,来,表目的的连词。
[翻译]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和当代的贤士、名家的诗赋刻在上面,(并)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成语]政通人和百废俱(具)兴
2、理解
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根底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3、小结:写作记缘由。着重说滕子京谪守后的政绩,由此生发出一篇之意。
四、学习第二段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那么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解释]
予观夫巴陵郡胜状:夫,那。胜状,胜景,好景色。
在洞庭一湖:一,整个。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就是。南极潇湘:极,最远到达〔某处〕得无异乎:得无,表猜度,怎能不会。
[翻译]
依我看来,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噬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些就是岳阳楼的壮丽的景象。前人已经描述得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此地〕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达潇湘,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欣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
[成语]气象万千
2、理解
提问: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那么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那么〞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提问:“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怎么理解?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一个“异〞字,领出下文“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
3、小结: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五、学习第三段
假设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那么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1、[解释]
薄暮冥冥:薄,迫近。冥冥,天色昏暗。去国怀乡:去国,离开国都。满目萧然:萧然,萧条冷落的景象。
感极而悲者矣:感,感慨。极,到极点。
[翻译]
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浪翻腾到空中;日月星辰的光芒消失了,山岳也隐藏在阴霾之中;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歪斜,船桨折断;〔特别是〕在黄昏时分,湖上一片昏黑,〔只听到〕老虎的长声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来,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思念家乡,担忧遭到诽谤和挖苦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
2、理解
两句话,前一句话写景顺序怎样?
天气→湖面景象→远处景象→人物→动物
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竭力渲染“悲〞的气氛。〔描写〕因己而悲。〔抒情〕
六、布置作业
(二)
一、检查背诵
二、学习第四段
至假设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那么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解释]
一碧万顷:一,一片。而或长烟一空:而或,有时。长烟,大片烟雾。一空,完全消散。一,完全。
此乐何极:极,穷尽。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把,持,执。临,面对。洋洋,得意的样子。
[翻译]
待到春风温暖,阳光明媚〔的日子来临〕,湖面平静,天光和水色交相辉映,碧绿的湖水一望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展翅高飞,时而落下聚集在一起,五光十色的鱼儿游来游去;岸上的小草和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绿。有时湖上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面上金光闪烁,月儿的影子犹如一块璧,静静的沉浸在水底,渔夫的歌声也响起来了,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来,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快乐到了极点。
2、理解
两句话,前一句话写景顺序怎样?
天气〔白天〕、湖面景象→动物→植物→夜晚、湖面景象→人物
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竭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比照,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3、小结:三、四两段分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暗一明,一悲一喜,形成鲜明比照。
二、三、四段合为第二局部。仍在“岳阳楼〞三字上做文章,为全文的主体。“迁客骚人〞的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全借“登斯楼〞一语道出,思路十分清晰。
三、学习第五、六段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那么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心,思想感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因为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这样。进,指在朝廷上做官。退,指不在朝廷上做官。
[翻译]
唉!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他们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这样看来,进朝廷做官也担忧,退处江湖也担忧。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大概他们一定会说“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吧!啊!没有这样的人,我还能与谁同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成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理解
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先讲“忧〞:“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
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奉劝之意。
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开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那么,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提问: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拟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那么忧其君〞点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3、小结:第三局部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上文叙事、写景、抒情,均为此而设。
四、总结课文
答复以下问题,看看文章是怎样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
1、岳阳楼的景色是怎样的?第2段中哪句话引出下文的抒情?
全文共有三处写到景色:①“衔远山……气象万千〞②“假设夫霪雨霏霏……虎啸猿啼〞③“至假设春和景明,……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第2段用“然那么〞引出“迁客骚人〞,然后用“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引出下文的抒情。
2、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各是怎样的?
一种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因物而悲的感情;一种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情。
3、课文以诗一般精练的语言,描绘了不同天气中的洞庭景色,又用写景与抒情紧密结合的方法,描绘了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想一想:古仁人为什么会“异二者之为〞?〔探究·练习一〕
迁客骚人的情绪受不同天气景色的影响,而古仁人胸怀宽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忧国忧民,所以面对不同天气景色,既不会“感极而悲〞,也不会“喜洋洋〞。
4、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主要观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奉劝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比照,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6、对偶句
7、成语
8、一词多义。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国恒亡国家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那么有去国怀乡国都
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在初极狭,才通人通过
面山而居居住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顺利
居十日停了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
那么有心旷神怡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宽广
9、古今异义。
增其旧制制古义规模今义制度
前人之述备矣备古义详尽今义准备
至假设春和景明景古义日光今义景物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古义曾经今义品尝
微斯人,吾谁与归微古义没有今义微小
10、通假字。
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
11、虚词。
属予作文以记之来其必曰代词他,他们
不以物喜因其喜洋洋者矣那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凭必先苦其心志代词:他的
所以动心忍性用来
五、布置作业
岳阳楼记公开课教案篇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临床医院实习报告总结范文
- 2025年地震观测设备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镍镉电池项目建议书
- 2025届上海市桃浦中学 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打造智慧办公生态圈如何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高效身份验证
- 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中2025届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心理驱动的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新视角
- 学习动机与学习潜能的深度解析
- 专题04 荐信 感谢信 倡议书(测试)(原卷版)-2025年高考英语二轮复习
- 教育技术的前沿个性化学习与评估的挑战与机遇
- 2023年中国石化河北石家庄石油分公司社会招聘2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
- 医务科岗前培训
- 共青团团课主题班会课件PPT模板PPT
- GB/T 8685-2008纺织品维护标签规范符号法
- 合成氨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 2022年徐闻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网电部管理重点(中)
- 新生儿复苏解析课件
- ABI7500荧光定量PCR仪标准操作规程
- 语言领域核心经验《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