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六中高三二诊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学年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六中高三二诊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学年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六中高三二诊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考生物模拟测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测试卷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细菌放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它会繁殖并形成菌落(如图)。某实验小组想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下列实验方案最合适的是()A. B. C. D.2.2020年2月12日,持续了整整210天的澳大利亚山火终于结束。统计结果显示,这场大火烧掉了400公顷的森林,当地植被焚烧严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失去负反馈调节,森林生态系统将不会保持稳定状态B.火灾后,该地区植被焚烧严重,将发生初生演替C.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强,但其调节能力依然有限D.森林区域在火灾后,群落依旧有演替至森林阶段的潜力3.201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Kaelin、Ratclife及Semenza三位科学家。他们研究表明:缺氧环境下,细胞产生缺氧诱导因子HIF-1(蛋白质),HIF-1会诱导相关基因的表达,以适应缺氧环境。下列描述不合理的是()A.HIF-1(蛋白质)具有信号分子的作用B.缺氧时肌肉细胞无氧呼吸酶增加,促进丙酮酸转化成酒精C.缺氧时细胞会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以诱导产生更多的红细胞D.缺氧时机体会诱导新生血管生成,有利于氧气的运输4.血细胞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1个计数室B.计数室的容积为1mm×1mm×0.1mmC.盖盖玻片之前,应用吸管直接向计数室滴加样液D.计数时,不应统计压在小方格角上的细胞5.某人由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户外,其散热量、产热量与出户前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散热量增加,产热量增加B.散热量增加,产热量减少C.散热量减少,产热量增加D.散热量减少,产热量减少6.纯合灰身红眼雄果蝇与纯合黑身白眼雌果蝇交配,F1雌性个体全为灰身红眼,雄性个体全为灰身白眼。子代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灰身红眼:灰身白眼:黑身红眼:黑身白眼为()A.1:1:1:1 B.3:0:1:0C.9:3:3:1 D.3:3:1:17.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组成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内质网膜和核膜含有的磷脂分子结构相同,但蛋白质不同B.盐酸能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健那绿结合C.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DNA、RNA和蛋白质D.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既参与物质加工,又参与物质运输8.(10分)某实验小组将野生型小鼠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敲除后获得了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缺失突变型小鼠,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刺激对野生型小鼠和突变型小鼠胰岛素释放量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突变型小鼠的血浆甲状腺激素浓度低于野生型小鼠的B.敲除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可能提高了胰岛B细胞对血糖的敏感程度C.突变型小鼠体内血糖浓度较高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D.突变型小鼠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作用明显减弱二、非选择题9.(10分)1859年,24只野兔被无意带入澳洲,一个世纪后,它们的后代达到了6亿只以上,对袋鼠等本地物种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后来,人们引入能特异性感染野兔的黏液瘤病毒才使野兔数量得到控制。回答下列问题:(1)从种群的数量特征分析,野兔最初被引入澳洲时数量迅猛增加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2)野兔引入澳洲初期,其种群数量增长模型最接近___________型。对野兔而言,当时生存的环境具有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等特点。(3)引入黏液瘤病毒对野兔数量进行控制属于____________防治。引入该病毒能够解除野兔对袋鼠造成威胁的原因是黏液瘤病毒能特异性感染野兔,使野兔种群数量下降,减弱了其与袋鼠间的___________,从而有利于袋鼠种群的增长。10.(14分)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实用性。研究者从热泉中筛选出了能高效生产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其筛选过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Ⅰ号培养基从物理状态来看,属于_______,从用途来看属于______,应以_____作为唯一碳源,原因是___________。(2)配制固体培养基的基本步骤是______、称量、_________、灭菌、_________。(3)部分嗜热菌在Ⅰ号培养基上生长时可释放_______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______,挑选相应的菌落,接种到Ⅱ号培养基进一步分离纯化后,再对菌种进行_____培养。(4)对培养基灭菌的方法一般为_____________。11.(14分)201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三位科学家分享,他们揭示了黑腹果蝇羽化(由蛹发育为成虫)时间的分子机制。黑腹果蝇的羽化时间受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有控制羽化时间为29h、24h、19h和无节律四种等位基因,其中24h的为野生型,其余三者由基因突变产生。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控制羽化时间的一组复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首先探究了控制羽化时间为29h、24h、19h这三种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用一只羽化时间29h的雌果蝇和一只羽化时间24h的雄果蝇杂交,产生的在19h时观察到有果蝇个体羽化出来。若所有基因型的个体均能正常存活,该研究小组假设:该性状受一组复等位基因、T、t控制,其中对T、t为完全显性,T对t为完全显性,野生型受T基因控制。该研究小组统计了所有的羽化时间及比例,若____________则该假设正确,其中,羽化时间为19h和24h的果蝇分别为____________(雌、雄)性。(2)研究小组需要再确定无节律基因与、T、t之间的显隐性关系(假设它们之间都是完全显性关系),若(1)的假设正确,现有一只羽化时间无节律的雄果蝇和以上三种羽化时间均为纯合子的雌果蝇各若干只,可能只需一次杂交实验就能确定无节律基因与其他三种等位基因之间显隐性关系的方法是:用该无节律的雄果蝇与羽化时间为____________的雌果蝇杂交,观察果蝇的表现型。如果表现型______________,则无节律基因相对于该节律基因为显性;如果表现型______________,则无节律基因相对于该节律基因为隐性。12.水稻叶片宽窄受细胞数目和细胞宽度的影响,为探究水稻窄叶突变体的遗传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1)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处理野生型宽叶水稻,可诱发野生型水稻的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基因突变,获得水稻窄叶突变体。(2)测定窄叶突变体和野生型宽叶水稻的叶片细胞数目和单个细胞宽度,结果如图所示。该结果说明窄叶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而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所致。(3)将窄叶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杂交,F1均为野生型,F1自交,测定F2水稻的_______________,统计得到野生型122株,窄叶突变体39株。据此推测该性状受_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且窄叶性状是____________性状。(4)研究发现,窄叶突变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推测2号染色体上已知的三个突变基因可能与窄叶性状出现有关。这三个突变基因中碱基发生的变化如下表所示。突变基因ⅠⅡⅢ碱基变化C→CGC→TCTT→C蛋白质与野生型分子结构无差异与野生型有一个氨基酸不同长度比野生型明显变短由上表推测,基因Ⅰ的突变没有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序列,该基因突变____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导致窄叶性状。基因Ⅲ突变使蛋白质长度明显变短,这是由于基因Ⅲ的突变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随机选择若干株F2窄叶突变体进行测序,发现基因Ⅱ的36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的碱基35次为T,基因Ⅲ的21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均为碱基TT缺失。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判断,窄叶突变体是由于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突变。(6)F2群体野生型122株,窄叶突变体39株,仍符合3:1的性状分离比,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023学年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答案解析】根据题意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该实验应遵循对照原则,即设计只有细菌的空白对照组,实验组是含有A抗生素和含有B抗生素,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符合分析的图示只有C,故C正确。2、B【答案解析】

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类型项目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时间经历的时间漫长经历的时间短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冰川泥、火山岩上的演替火灾后的草原、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有调节能力的基础。【题目详解】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生态系统稳定状态依靠自我调节能力来维持的,因此,失去负反馈调节,森林生态系统将不会保持稳定状态,A正确;B、火灾后,该地区植被尽管焚烧严重,发生的依然是次生演替,B错误;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尽管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强,但其调节能力依然有限,C正确;D、森林区域在火灾后,由于原有的气候条件、植被繁殖体等的存在,因此群落依旧有演替至森林阶段的潜力,D正确。故选B。3、B【答案解析】

本题以细胞在分子水平上感受氧气的基本原理的研究机制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分析获取有效信息,结合题干的条件和所学的无氧呼吸的知识点,解决问题,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题目详解】A、由题干“HIF-1会诱导相关基因的表达”可知,HIF-1会调节基因的表达的表达,故HIF-1(蛋白质)具有信号分子的作用,A正确;B、肌肉细胞在缺氧时会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类型是乳酸型,无氧呼吸酶增加促进丙酮酸转化成乳酸,B错误;C、由题干“缺氧时HIF-1会诱导相关基因的表达,以适应缺氧环境”分析可知,HIF1细胞会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人体产生红细胞,以携带更多的氧气供应组织细胞,C正确;D、由以上分析可知,缺氧时细胞会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以诱导产生更多的红细胞,也会诱导新生血管生成,有利于氧气的运输,D正确。故选B。4、B【答案解析】

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2个计数室,A错误;每个计数室的容积有1mm×1mm×0.1mm,B正确;向血细胞计数板中滴加样液前应先盖上盖玻片,让样液自行渗入计数室,若先滴加样液,统计结果会偏大,C错误;计数时,需统计小方格内以及小方格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细胞,D错误。故选B。5、A【答案解析】

恒温动物在低温环境中要及时减少散热,增加产热,而在高温环境中要减少产热,增加散热,这样才能维持体温相对稳定。人是恒温动物,体温是相当稳定的。人体在安静时主要由内脏、肌肉、脑等组织的代谢过程释放热量。人体主要是依靠增加肌肉活动来增加热量的,因为骨骼肌收缩时能释放大量的热。在寒冷环境中,寒冷刺激皮肤冷感受器引起骨骼肌不由自主地反射性收缩,这便是战栗。温度越低,战栗越强,释放热量越多,因而可保持体温不变。同时,全身脂肪代谢的酶系统也被激活起来,脂肪被分解、氧化,释放热量。人体也和无机物一样,通过传导、辐射、对流、蒸发等物理方式散热。物理散热都发生在体表,故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题目详解】由分析可知,人是恒温动物,体温是相对稳定的,恒定体温的维持是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的结果,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由于散热量增加,体内的产热量也要增加,此时机体的调节为:寒冷刺激皮肤冷感受器引起骨骼肌不由自主地反射性收缩,这便是战栗。温度越低,战栗越强,释放热量越多,因而可保持体温不变。同时,全身脂肪代谢的酶系统也被激活起来,脂肪被分解、氧化,释放热量,因此,当人由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户外,其散热量、产热量与出户前比较表现为散热量增加,产热量增加,即A正确。故选A。6、D【答案解析】

用纯合灰身红眼雄果蝇与纯合黑身白眼雌果蝇交配,F1雌果蝇全为灰身红眼、雄果蝇全为灰身白眼;F1全为灰身,说明灰身为显性性状,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遗传与性别相关联,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为显性性状,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题目详解】根据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推测,F1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中灰身红眼(A_XBXb+A_XBY)的概率率为3/4×1/2=3/8,灰身白眼(A_XbXb+A_XbY)的概率为3/4×1/2=3/8,黑身红眼(aaXBXb+aaXBY)的概率为1/4×1/2=1/8,黑身白眼(aaXbXb+aaXbY)的概率为1/4×1/2=1/8,比例为3:3:1:1,D正确。故选D。【答案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及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綜合运用能力。7、B【答案解析】

1、生物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①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②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③盐酸(HCl)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3、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题目详解】A、细胞膜、内质网膜和核膜都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磷脂分子结构相同,但三种膜的功能不同这与各种膜上所含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A正确;B、盐酸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甲基绿)结合,B错误;C、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DNA、RNA和蛋白质,C正确;D、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与蛋白质的加工、运输有关,D正确。故选B。【答案点睛】本题需要考生识记生物膜的结构,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8、B【答案解析】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有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从图中看出,高血糖刺激下,野生型小鼠的胰岛素含量明显比突变型小鼠高,说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缺失突变型小鼠胰岛B细胞对血糖的敏感度降低。【题目详解】A、根据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缺失,导致甲状腺不能接受到促甲状腺激素的刺激,所以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A正确;B、根据分析敲除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的小鼠在高血糖的刺激下胰岛素含量较低,说明降低了胰岛B细胞对血糖的敏感程度,B错误;C、胰高血糖素是升高血糖含量,所以血糖浓度较高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C正确;D、由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缺失,所以突变型小鼠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作用明显减弱,D正确。故选B。【答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甲状腺激素和血糖调节的知识,理解分级调节、和血糖调节的基本过程结合题干信息进行分析。二、非选择题9、出生率大于死亡率J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生物竞争【答案解析】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J”型曲线是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题目详解】(1)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为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野兔最初被引入澳洲时,由于食物充足、气候适宜,天敌少等原因,使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迅猛增加。(2)野兔引入澳洲初期,由于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其种群数量迅速增加,增长模型最接近J型。(3)引入黏液瘤病毒对野兔数量进行控制属于利用专性寄生的生物抑制种群数量增长,故为生物防治。引入该病毒能够解除野兔对袋鼠造成威胁的原因是黏液瘤病毒能特异性感染野兔,使野兔种群数量下降,减弱了其与袋鼠间的竞争,从而有利于袋鼠种群的增长。【答案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种间关系和生物防治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10、物理选择淀粉实验目的是筛选出了能高效生产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所以以淀粉为唯一碳源计算溶化倒平板淀粉酶透明圈扩大高压蒸汽灭菌法【答案解析】

1、分析题图:①过程是梯度稀释,②过程是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目的是筛选单菌落.从功能上看,Ⅰ号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从物理状态上来说,Ⅱ号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题目详解】(1)Ⅰ号培养基从物理状态来看,属于固体培养基,从用途来看属于选择培养基,由于本实验的目的是筛选出了能高效生产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所以以淀粉为唯一碳源。(2)配制固体培养基的基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3)分解淀粉的嗜热菌在Ⅰ号培养基上生长时可释放淀粉酶,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透明圈越大淀粉酶的活性越强,所以要从中挑出透明圈大的菌落,再转移至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养。(4)培养基的灭菌方法一般是高压蒸汽灭菌法。【答案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组成成分、种类及作用;识记接种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11、羽化时间29h:24h:19h=2:1:1雄和雌29h或19h有两种(或出现无节律或雌性都为无节律,雄性都表现为该节律或雌雄表现不同)只有一种(或全表现为该节律或雌雄表现相同)【答案解析】

根据题目信息,野生型受T基因控制,亲本羽化时间29h的雌果蝇和一只羽化时间24h的雄果蝇杂交,产生的F1在19h时有果蝇个体羽化出来,从而确定29h的性状由T+基因控制,19h性状由t基因控制,再利用相关杂交关系推测子代基因型及表现型;在证明无节律与有节律基因的显隐关系时,利用假说——演绎法,对要证明的问题提出相关假设,进行演绎推理,找出两种假设的区别进而加以证明。【题目详解】(1)按照该研究小组假设,野生型受T基因控制,根据题中信息,“用一只羽化时间29h的雌果蝇和一只羽化时间24h的雄果蝇杂交,产生的F1在19h时观察到有果蝇个体羽化出来。”可以推定29h的性状由T+基因控制,19h性状由t基因控制。如果该观点正确,则羽化时间24h的黑身雄蝇基因型是XTY,而羽化时间29h的灰身雌蝇基因型是XT+X—,由于子代出现了羽化时间为19h的个体,所以亲代的基因型为XTY和XT+Xt,子代XT+Y∶XtY∶XT+XT∶XTXt=1∶1∶1∶1,表现型为F1的羽化时间29h∶24h∶19h=2∶1∶1,羽化时间为19h和24h的基因型为XtY和XTXt,分别为雄性和雌性。(2)若(1)的假设正确,控制该性状的复等位基因对T、t为完全显性,T对t为完全显性。所以,若要确定无节律的性状与这三种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需用该无节律的雄果蝇与羽化时间为29h或19h的雌果蝇杂交,根据伴X染色体遗传的特点——交叉遗传的特性,若F1的雌性均表现为无节律,雄性均表现为有节律,则无节律基因相对于该节律基因为显性(或有两种表现型);若F1无论雌雄均表现为该节律性状(或只有一种表现型),则无节律基因相对于该节律基因为隐性。【答案点睛】解答本题需着重掌握伴X遗传的特点,不同性状的遗传不亲子代之间的遗传规律,并应用此规律进行分析、解决问题;能够根据相关假设,利用交叉遗传的特性进行设计相关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12、增添、缺失、替换细胞数目减少而不是单个细胞宽度变窄(单株)叶片宽窄一对隐性密码子对应(或“编码”)不会翻译提前终止Ⅱ、Ⅲ(同时)基因Ⅱ、Ⅲ之间未发生交叉互换(或“基因Ⅱ、Ⅲ中的一个突变对性状无影响”)【答案解析】

1.基因突变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