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认识积极探索_第1页
提高认识积极探索_第2页
提高认识积极探索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高认识积极探索

大力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

在全国卫生信息化工作交流会议上的讲话

卫生部副部长尹力(2010年11月15日)(根据讲话录音整理,正式讲话稿以卫生政务通报为准 )同志们:这次全国卫生信息化工作交流会议,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交流各地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做法和经验,结合今年中央转移支付地方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部署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当前我国卫生信息化的发展状况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明确了我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军事等领域发展中重要作用的指导思想。回顾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初至2003年,是卫生信息化发展的起步阶段,主要内容是工作流程的电子化,大型医疗机构是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医疗机构自筹资金、按照各自原有的工作流程设计信息化软件,提高内部的管理水平;第二阶段是2003年抗击非典后,是公共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期,国家加大公共卫生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投入,建立了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逐步建立了卫生应急指挥、卫生统计、妇幼卫生保健、新农合管理等业务信息系统,对提高相关业务的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三阶是2009年深化医改工作启动以来,各地积极探索,建立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努力实现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大型医院在建立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挂号、收费、治疗一体化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发展远程医疗方面取得成效,这一时期是卫生信息化全面开展、快速发展的时期。近年来,卫生部按照统筹规划、顶层设计、互联互通的理念,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集标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方案等多项标准与规范,并在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开展了区域卫生信息化试点工作,卫生信息化工作成效初步显现。如上海市大力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在居民健康档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已有23个大型医疗机构实现了检验结果的互认以及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享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其中,闵行区积极建立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创新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和居民健康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思路;闸北区实现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信息协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时预警、服务人群信息化动态管理。我们这次在上海召开全国卫生信息化工作交流会议,并专门安排考察闵行区、闸北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情况,就是要让大家现场体验闵行区、闸北区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思路、做法以及成效,互相启发、开阔思路。全国各地也都探索了适合当地情况的卫生信息化工作方式,如浙江省全面推进卫生信息化工作,电子政务、居民健康档案、区域医疗工作成效明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远程会诊、远程教育取得初步成效。厦门市卫生局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信息平台实现了居民健康档案和相关卫生信息资源的共享。无锡市建立了感知中国物联网,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卫生信息化服务。北京、内蒙古、辽宁、福建、广东、四川、重庆等省(市)也都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综合分析我国卫生信息化工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困难:一是各项业务信息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但总体水平与实际需求尚有差距,卫生信息化的发展还远不能满足当前深化医改工作的需要。二是缺乏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医疗机构内部的信息化功能强,但医疗机构之间的总体协同效果差;纵向卫生业务系统的功能强,但系统之间信息不能互通,资源不能共享,"信息烟囱"与"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三是卫生信息化数据标准不一,仍存在手工填报数据及重复采集信息现象,一些数据失真、效率低下。四是缺乏一支卫生信息化专门队伍,缺乏既了解卫生信息化现状及需求,又具有信息化工作经验的人才。五是政府投入不足,缺乏各级财政投入的运行机制,缺少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激励机制。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卫生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影响到深化医改大局和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加以解决,决不能让卫生信息化建设成为深化医改工作的短板。二、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是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对于有效落实医改措施,监测医改实施效果,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医药费用,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卫生信息化是现代医学模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相互交融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卫生服务手段越来越先进,对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现代医学模式已逐渐从以疾病治疗、疾病管理为核心过渡到以疾病预防与健康全过程管理为核心,由此产生的海量健康数据交换需求,以及医学特有的逻辑性、交互性、私密性等特点,都对卫生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样化。信息化技术作为一种重要手段,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提高服务水平创造了条件,是满足城乡居民获得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化、科学化的医疗保健服务,以及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药品和实时结报医药费用等方面需求的重要技术支撑。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对于适应医疗卫生技术发展、推动现代医学模式转变、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二)卫生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把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深化医改的八大支撑之一,要求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化技术纵横交互、准确高效的特点,决定了卫生信息化是对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和利用进行流程改造的过程,对提高卫生工作水平越来越重要。一是居民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预约挂号,享受连续的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一系列服务,并参与个人健康的管理。信息化手段在方便居民获得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解决了医疗信息不对称问题,增进了医患双方的沟通与理解。二是通过卫生信息化技术,以远程会诊和远程教育的方式,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之间、医院与医院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能够共享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提高基层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公平性。三是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公共卫生、医疗、保险、药品供应保障等工作流程,为规范医疗卫生服务行为、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重复检查、减少差错、降低费用提供了手段,也为居民获得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了保障。四是通过信息化技术,卫生统计、疫情报告、卫生监督、医疗救治等信息系统,为同步报送信息、实时形成统计表格、准确分析工作进展和科学决策提供了数据平台,使卫生管理工作由单项管理逐步转变为实时监督、综合管理,大大提高了卫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当前,深化医改步入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近期五项重点改革均取得较大进展,正向纵深推进,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逐步显现,涉及的利益群体更加复杂。在这种形势下,卫生信息化工作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显得尤为重要。当前的医改工作,特别需要以信息化为技术支撑,既纵向到底,落实任务,掌握数据,监测医改工作进展,准确评价医改实施效果;又横向联系,共享各系统信息,统筹协调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改革等重点工作。应该说,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科学发展,有效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及监管能力,提高全国卫生系统科学决策水平的重要保障。(三)卫生信息化的国际经验为我国提供了借鉴。世界先进国家始终将实现卫生信息化作为改进全民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手段,努力推动从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系统向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发展。从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经过近60年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卫生信息化整体水平明显提高,荷兰、丹麦、芬兰等国目常使用电子病历的比例高达95%以上。从二十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积极发展基于电子健康记录、以医疗信息交换为具体任务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如 "欧洲电子健康行动计划"、美国的国家卫生信息网络等。当前,美国政府计划在5年内投入380亿美元,建立标准化和电子化的全民健康系统。英国政府计划在10年内投入60亿英镑,建设全国5个区域链接300多家医院、3万家全科医生诊所的医疗信息化工程。加拿大政府计划于2020年将电子健康档案覆盖全部人口。纵观国际卫生信息化的进程,有四条经验可供我们借鉴:一是政府起到关键作用.如日本把电子病历的研究、推广和应用作为一项国策,组织强大的管理团队,在经费上重点保证,在电子病历系统标准化、安全机制、保密制度、法律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二是运用信息化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如英国全科医生诊疗导航系统的应用,涵盖了诊断参考系统、知识管理系统以及远程医疗系统,通过标准化流程使全科医生团队更加轻松地处理常见病、多发病。三是运用信息化加强监管,有效降低医疗成本。如澳大利亚对医疗卫生服务的业务流程进行数字化改造,规范医务人员的检查、用药等诊疗行为,使患者省去很多重复的化验和检查,让卫生行政部门更方便、快捷地了解医疗卫生服务活动的细节,实现对医务人员有效的绩效管理,从而提高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服务监管的水平,大大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集约化程度。四是把标准化工作作为卫生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以典型引路,加以推广。如美国为解决系统标准化程度不高,以及医院不同系统由多个公司开发导致信息共享困难的问题,一直将标准化作为卫生信息化的重要内容。美国通过171个退伍军人医学中心构建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国防部和州属医院共享退伍军人的信息,起到了典型号|路的作用。总之,我们要从促进深化医改、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借鉴国际上已有的卫生信息化建设经验,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抓住深化医改的历史机遇,努力推动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三、突出重点,顶层设计,明确下一步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立足深化医改工作和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实际需求,特别是针对当前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充分借助卫生信息化的现有基础,理清思路,突出重点,顶层设计,统筹规划,逐步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一)务实卫生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是最基本、最主要的医药卫生基础数据资源,既用于满足城乡居民的医药卫生服务需求,又为卫生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要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远程医疗为切入点,逐步建立共享的基础数据资源库,为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一是建立规范化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提高卫生管理和决策以及居民健康管理的水平。二是建立标准化的电子病历,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方便群众看病就医。要加强卫生信息数据标准研究,建设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为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及卫生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各业务系统之间的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打好基础。三是发展远程医疗,促进医疗信息和医疗资源共享以及医学交流与合作,发挥大型医院的技术优势,有效应对区域医疗技术能力不足,提高农村和边缘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同时,要推进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三级药品监管、检验检测及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药品服务。近期,卫生部制定印发了《电子病历试点工作方案 ?,选取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96家医院作为试点医院,上海市、无锡市、厦门市作为试点城市,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电子病历试点工作。有关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厅局要协助卫生部指导试点城市和试点医院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制订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积极探索,做好试点工作,务求取得成效,并及时总结经验。其他省(区、市)卫生厅局也要在本辖区内组织开展电子病历试点工作,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卫生部。(二)把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监管能力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要加强顶层设计,努力实现标准规范统一、资源合理利用、信息互通共享,从根本上消除"信息烟囱"及"信息孤岛"现象。一是要从单纯的卫生管理向综合管理与为公众提供服务相结合转变。一方面,通过建设标准统一的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改造服务流程,方便群众就医;共享检验检查结果,降低医疗成本,提高诊疗水平,让居民与患者成为卫生信息化发展的受益者。另一方面,实施医疗卫生服务精细化管理和绩效管理,提高医疗服务和卫生管理的水平。二是要从垂直业务和单一应用向扁平化信息平台与应用系统建设相结合转变,利用平台技术实现统筹规划、资源整合、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监管能力,有效推进深化医改近期五项重点改革工作。三是要从追求各单个系统规模向促进各系统资源整合转变,推进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逐步实现医疗机构之间、医疗与医保之间、医疗与药品供应之间的数据共享,避免应用系统的重复开发和数据的重复采集,避免短期行为。(三)抓住"十二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新机遇卫生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着眼深化医改大局和长远发展,统筹规划,积极探索,逐项建设,梯度推进,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今年上半年,卫生部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编制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工作要求,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卫生信息化的发展思路,研究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建设"3521工程"的总体框架,即建设国家、省和地市3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 5项业务应用,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考虑把3级卫生信息平台作为横向联系的枢纽,系统整合5项业务的纵向功能和应用,互联互通各项卫生工作。在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卫生部要在中央层面加大统筹协调的力度。一是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协调与沟通,争取将卫生信息化建设纳入"十二五"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二是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研究下发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和指导意见等深化医改的配套文件。三是开展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鼓励各地积极探索,积累经验,逐步推广,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同时,各地要发挥地方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力口大地方财政投入,整体规划,统一标准。要注意整合卫生信息化的需求和资源,建立各方广泛参与的机制,上下一致、各方联动,合力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避免走弯路和造成资源浪费,发挥卫生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的最大效益。要注意发挥信息化方面专家的决策咨询作用。要鼓励医疗卫生机构积极探索完善内部业务信息系统。要充分吸收研究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卫生信息化建设,发挥他们在人力资源、信息化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近期,财政部安排今年新增加中央转移支付地方专项资金119亿元用于支持医改工作,其中27亿元直接用于卫生信息化建设。第一,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工作,主要是中西部地区42万多个村卫生室的信息化建设,按照每个村卫生室4500元标准补助。中西部各省(区、市)卫生厅局要尽快统筹安排,以省为单位招标采购硬件设施,确保每个村卫生室都有电脑和网络支付终端(POS机),对于个别实现不了的边远山村,要研究通过手机或固定电话等其他方式建立实时联系。要确保以统一的软件实现村卫生室与乡镇卫生院以及县级新农合管理、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机构联网,实现网上实时上报卫生信息,及新农合参合农民医疗费用网上即时结报。第二,支持在上海、浙江、安徽、重庆、新疆等五省(区、市)开展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试点工作。五省(区、市)卫生厅局要着眼于统一高效和互联互通,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门诊统筹管理,建设系统整合、信息共享的省级综合管理卫生信息平台,选择部分地市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结合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项目,努力实现试点地区医疗服务、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机构的横向联网,以及省、市、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纵向联网。五省(区、市)卫生厅局要加强领导,把该项工作做成实施"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的示范工程,为各地提供样板,提供经验。第三,支持远程会诊系统建设,今年在中西部地区每个省份选择地处偏远的5个县开展试点,每个县的一家综合医院与省级定点综合医院建立远程会诊系统,每个系统补助50万元。该项工作要见实效,要探索通过信息化手段,切实解决偏远地区医疗卫生工作的实际困难。第四,支持16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的信息化建设,中央补助每个城市2000万元,其中1800万元用于卫生信息化建设。每个试点城市不仅要完善公立医院内部信息系统,更要以公立医院改革为龙头,统筹设计,加强区域内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区域内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横向联网和市、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纵向联网。同时,在其他资金支持中西部地区县医院能力建设、精神卫生体系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办医、三级医院临床重点学科建设等项目中,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安排资金用于卫生信息化工作,并作为本地卫生信息化建设整体方案的一部分,先期建设。多年来,中央财政第一次安排数目如此之大的专项资金支持卫生信息化建设,为我们推进卫生信息化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卫生信息化是深化医改的技术支撑和重要抓手,我们一定要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紧紧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下大力气加以推动,使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根据国务院医改办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部组织专家拟订了《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2011-2015年)》,这次会上将征求意见,希望进一步听取真知灼见,丰富和完善这一医改配套文件。希望专家和同志们在接下来的会议中,畅所欲言,建言献策,以使我们集思广益,努力使卫生信息化的整体部署更加符合卫生改革发展的实际,富有前瞻性,具有可操作性,指导和引领卫生信息化的科学发展。四、加强组织领导,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卫生信息化建设涉及各项卫生工作内容,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筹协调,认真谋划、积极探索,努力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推进深化医改及各项卫生工作的开展。加强领导,加大统筹协调力度。近期,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扩大会议,对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根据会议精神,卫生部将组建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办公室,抽调精兵强将,集中力量,集中智慧,集中时间,集中办公,统筹推进项目的实施工作。同时,尽快研究制订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和时间节点,加大督促指导的力度。卫生部将组织专家对各地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考核评估,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统筹安排下年度的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执行情况较好的地区和单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