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教案课件_第1页
实训教案课件_第2页
实训教案课件_第3页
实训教案课件_第4页
实训教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刑法案例讨论实训教案通过对刑法典型、疑难案例讨论的实训,加深学生对刑法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法律规范的理解,提高学生解释、运用刑事法律的能力;强化与提高学生将刑法学基础理论知识综合应用于公安刑事执法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案例的能力;培养和树立学生的公正理念和法治意识。

孙某某,男,1979年5月9日出生。

孙某某自2008年5月购买一辆别克轿车以来,一直无驾驶证上路行驶,并有多次交通违法的记录。2008年12月14日下午4时许,孙某某醉酒后驾驶自己的川A43K66别克轿车从成都市成华区万年场“四方阁”酒楼送其父母前往火车北站,后又继续驾车沿成龙路前往龙泉驿区。当日下午5时许,孙某某在成龙路“蓝谷地”路口从后面撞上正常行驶的川A9T332比亚迪轿车尾部。事故发生以后,孙某某为逃避处罚不顾公共安全,立即高速驾车往龙泉驿方向逃逸,并在窜至成龙路“卓锦城”路段时,以超过每小时130公里的速度向右绕行强行超车后又向左迅速绕回,越过中心双实线,猛烈冲撞对面正常行驶的川AUZ872长安轿车,接着又迎面先后撞上川AK1769长安轿车、川AVD241福特轿车、川AMC337奇瑞轿车,直至孙某某驾驶的川A43K66别克轿车不能动弹。案例分析(一)事故造成川AUZ872长安轿车内驾驶员张某某、乘客尹某某、金某某、张某某死亡,代某某重伤,公私财产损失5万余元。交警接群众报案后赶至现场将孙某某抓获。经鉴定,孙某某驾驶的车辆碰撞前瞬间的行驶速度为134至138公里/小时;案发时其血液中的乙醇含量为135.8毫克/100毫升。【主要问题】1、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间接故意的成立?2、本案中孙某某的主观罪过形式是什么?案例分析(一)孙某某既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也没有通过国家专门部门考核取得机动车驾驶资格,更没有长期丰富的经验取得熟练的技术及意外处置能力,其酒后高速驾车之行为不仅丧失对危害的有效防范,而且大大降低其驾驭危险交通工具的能力,因此在认识因素上,孙某某对其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社会的严重后果显然是明知的;在意志因素上,孙某某在醉酒驾车发生追尾交通事故后,不计后果,以超过限速二倍以上的速度驾车在车辆、人流密集的道路上穿行逃逸,造成四死一伤、公私财产损失数万元的严重后果,其主观上对危害结果明显持放任态度。即便在醉酒状态下驾车行为人的辨认和控制实际能力实际有所减弱,但醉酒并不影响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我国刑事立法与刑法理论上的通说在对待醉酒犯罪问题上,始终坚持完全的刑事责任原则,只是可以在量刑时酌情予以考虑。孙某某在主观上不希望也不积极追求危害后果的发生,其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显然低于以制造事端为目的而驾车撞人并造成重大伤亡后果的直接故意犯罪。

李某某,男,46岁。2010年3月30日9时许,李某某同杨某、丁某某(均另案处理)等人在重庆市渝北区洛碛镇某处砍伐树木,砍树时李某某负责用电锯锯断树木,杨某、丁某某二人负责扶住树干防止树木乱倒和对周围环境的警戒。因三人砍树时对周边情况观察不仔细,在树被锯断倒地时,砸中正在树旁自己承包地里干活的被害人顾某某头部,致顾某某死亡。案发后,被告人李某某打电话报警,并与杨某、丁某某二人在原地等待公安机关到来,如实交待了其犯罪事实。案例分析(二)【主要问题】1、如何区分疏忽大意过失与意外事件?2、如何认定犯罪过失中的“应当预见”?3、本案中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案例分析(二)在本案中,衡量李某某的行为是过失犯罪还是意外事件,关键要看李某某当时在主观上能否预见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众所周知,在日常生活中,从事有危险的行为时应保持必要的警惕,这是公共生活准则的要求,也是出于保护自己的需要。从本案的案情来看,李某某砍伐树木时,根据常理、习惯或公共生活准则的要求来看,应当采取防护措施、仔细观察周边情况,避免树被自己锯断倒地时砸到周围的人,这种结果对李某某来说是应当预见的。但李某某等三人砍树时对周边情况观察不仔细,在树被锯断倒地时,砸中正在树旁自己承包地里干活的被害人顾某某头部,致顾某某死亡。因此,李某某等人在农村承包地旁砍树应当预见其行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后果,因其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致使被害人李某某被砍倒的树木砸中而死亡,其行为构成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不属于意外事件。

参考结论及法理分析【主要问题】1、事实认识错误对刑事责任有哪些影响?2、事实认识错误是主观上的认识与客观上的事实不相符合,判断是否符合的标准是什么?3、吴某某和梁某、庞某某的主观故意内容分别是什么?案例分析(三)按照行为对象的认识错误与刑事责任的关系,我们认为,梁某、庞某某所实施的误将假毒品当作真毒品予以贩卖的行为虽然在客观上不可能实现贩卖毒品的目的,但是其在主观上却具有贩卖毒品的犯罪故意,应构成贩卖毒品罪。从犯罪形态的角度分析,梁某、庞某某实施的贩卖毒品的行为属于对象不能犯的犯罪未遂。因此,梁某、庞某某构成贩卖毒品罪(未遂)。那么,吴某某将假的毒品交给梁某、庞某某贩卖的行为是否也构成贩卖毒品罪?答案是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