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写作风格的魔幻与现实(学案)(教师版) 高二语文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百年孤独》:写作风格的魔幻与现实(学案)(教师版) 高二语文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百年孤独》:写作风格的魔幻与现实(学案)(教师版) 高二语文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百年孤独》:写作风格的魔幻与现实学习活动一:了解作者及作品1.作者简介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2014),哥伦比亚(国家)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马尔克斯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出版《百年孤独》。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马尔克斯作品的主要特色是幻想与现实的巧妙结合,以此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审视人生和世界。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标杆”,他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其代表作还有《霍乱时期的爱情》、《枯枝败叶》。2014年4月17日,马尔克斯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因病去世,享年87岁。马尔克斯从小受外祖母神话故事的影响,这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的作品荒诞神奇,但无不植根于拉丁美洲民族的土壤上,马尔克斯在创作中又采用了阿拉伯神话故事和印第安民间传说的技巧,兼容并蓄,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他善于把现实主义的场面、情节和完全出于虚构的幻想情景有机融为一体,通过光怪陆离的魔幻世界的折射,表现活生生的社会现实。。2.风格简述魔幻现实主义是拉丁美洲特有的文学流派。它立足于拉美现实,运用荒诞派的手法,将拉美的现实生活与神魔鬼怪等幻觉的东西融为一体,往往写得晦涩难懂。它在拉美兴盛,又接受欧洲文学,尤其是现代派文学的影响,另有独特的印第安文化。其中的传说、神话、巫术、幻觉、怪诞成分为作家所吸收。创作原则是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特点:(1)弥漫着浓重而强烈的神奇气氛;(2)具有鲜明的反殖反帝反封建反独裁的进步倾向;(3)善于借鉴、吸收和运用外来文化,并且结合本民族的习俗加以提炼、发展和融会贯通。3.故事梗概《百年孤独》以虚构的马孔多小镇为叙述背景,描写的是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老布恩迪亚为逃避被他杀死的邻居的冤魂的纠缠,携妻出走,在一片荒原上建造了马孔多村,晚年由于精神失常死去;小儿子奥雷里亚诺上校发动了32次起义,但都被政府军镇压,躲过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一次枪决,最后厌倦了战争,自杀未遂,回家制作小金鱼打发残生;孙子阿尔卡蒂奥被反对党党徒枪杀;曾孙女蕾梅黛丝披着被单被一阵风刮上天而消失。曾孙阿尔卡蒂奥第二从运送罢工工人尸体的火车上逃回,下车后遇到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的大雨;六世孙和姑妈乱伦,生下一个带猪尾巴的孩子——这个家族的第七代——后来被一群蚂蚁拖往蚁穴。最后,吉普赛老人的语言应验:马孔多被一场飓风卷得无影无踪。4.创作背景从1830年至19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该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5.情节梳理第一部分(1—5):介绍马孔多的环境闭塞落后,马孔多的创始人布恩迪亚和乌尔苏拉。第二部分(6—7):写丽贝卡的到来,突出她吃土的习惯以及乌尔苏拉给她改变习惯的做法。第三部分(8—14):丽贝尔将失眠症带给马孔多。失眠症席卷马孔多,人们开始健忘失忆,但他们在努力改变这一切。学习活动二:分析形象,领略匠心独运的魔幻1.从文中看,布恩迪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人物形象:做事情执着而有魄力分析:他是村子里富有富于进取心、具有事业心的男人。他规划全村的布局和街道的设计,带领大家共同建设马孔多,让马孔多成为幸福的村庄。(2)人物形象:极有责任心分析:意识到失眠症已经侵入镇子,便召集起各家家长,把自己所知的失眠症情形讲给他们听,并且将疫病控制在村镇之内。(3)人物形象:易于接受新事物分析:“他着迷于眼前的现实,认为这比自己广袤的幻想世界更为神奇”是因为马孔多的新气象;为了避免遗忘,奥雷里亚诺为器物贴标签,布恩迪亚先在家中实行,而后推广到全镇。2.本文塑造的乌尔苏拉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试着提炼形象并简要分析。乌尔苏拉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她顽强、睿智、执着、独立、温暖,是布恩迪亚家族的灵魂,是整个家族的支撑者。①她能干,充满活力。她一心扩展家业,每天两次用树枝穿着糖制的小鸡小鱼出门销售。②她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女人,收养丽贝卡,把她当作女儿一样照顾,尽力帮助丽贝卡改掉怪癖。③她顽强有毅力,不愿与现实生活妥协,不愿在苦难面前屈服。在旁人无法治愈丽贝卡的困境中,她竭力治好了丽贝卡的食土症。在危害十足的失眠症面前,一开始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对失眠症的危害缺乏正确认识,而乌尔苏拉“将丽贝卡或其他孩子隔离开来”,并用从母亲那里学过的对草药的认识,开展了草药治疗。她以全部的心力经营着整个家族。④从某种角度上说,她不是传统意义上温柔的母亲。发现丽贝卡有吃土的怪癖,她采取严厉的手段,像扳倒一头小牛犊似的逼她服下治疗食土怪癖的特效药,丝毫不顾丽贝卡的拼命反抗,在药物治疗之外又加上了皮带抽打,丽贝卡终于显出康复的迹象。然而伟大的母爱在冷漠的现实、沉重的孤独面前也显得苍白无力——“正当她哀叹自己命不好,认定儿女的怪癖与猪尾巴同样可怕时,奥雷里亚诺眼神定定地望着她,令她感到一阵茫然”。这种生活使她成为一个独立坚强的人,一个伟大的孤独者。3.丽贝卡是一个怎样的人(简要概括)?如何理解丽贝卡吃土的情节?人物形象:丽贝卡是一个父母早逝,四处漂泊的孤儿。她体弱多病,喜欢独处且有怪癖。但她又多才多艺(会讲西班牙语,手头活计干得出色,会哼唱舞曲、自编歌词),倔强且坚强,能够把苦难化作生存下去的勇气。情节理解:①在父母早逝,无人管教且长期贫困的情况下,丽贝卡或许试图通过吃土来缓解饥饿。②但“吃土”更是丽贝卡孤独的体现。土是苦涩的,难以下咽的。丽贝卡试图用吃土带来的生理痛苦盖过因孤独带来的心理煎熬。学习活动三:探讨主题,探究富有内涵的魔幻1.你认为文中所写的“孤独”体现在哪些方面?①马孔多小镇是孤独的。它位置偏僻,难与外界沟通。这个充满魔幻的村子置身于现代科技文明之外,偶尔外面透进来的一道光,最终也被卷入小镇一代代注定破败的循环之中。②马孔多居民是孤独的。他们之间人情冷漠,且有挥之不去的自闭意识。只因何塞•阿尔卡蒂奥没有一道归来,就排挤以梅尔基亚德斯为代表的吉普赛人,而这些吉普赛人曾以悠远的智慧和神奇的发明对村子的发展壮大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马孔多的居民对失眠症缺少正确的认识,更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把紧急情况视为常态而不去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③布恩迪亚家族的每个个体都是孤独额。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忙于整治市镇,钻研技术,但他的思维超越了常人的极限,拥有着独属天才的孤独;乌尔苏拉一心拓展家业,苦心支撑,却不被支持和理解;丽贝卡父母早逝,四处漂泊,需要靠吃土来缓解孤独的情绪;奥雷里亚诺缺少父母的管教与关爱,沉默寡言,孤独入骨,全神贯注于金银艺实验,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2.试着分析标题“百年孤独”的意蕴。“孤独”指拉丁美洲长期愚昧、落后、保守、僵化,“百年”指拉丁美洲人民被压迫、被剥削的苦难岁月是漫长的。作者以“百年孤独”为题,意在引起读者思考造成马孔多——实际上是拉丁美洲的缩影——百年孤独的原因,以及打破这种状态的根本途径。“孤独”不仅是《百年孤独》的主题,也是马尔克斯其它一些作品的主题,同时也是拉丁美洲文学共同的主题。长期以来,拉丁美洲这一地区的国家和民族,经历了外来文化的洗礼、西班牙等殖民者的入侵,在争取独立的斗争中付出了血的代价。3.魔幻现实主义在本文中的特点遵循了作家创作的原则,即“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真”。在这部小说中,真实与幻想之间的界限仿佛消失了,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个离奇而又真切、不可思议而且栩栩如生的世界。试着分析“界限仿佛消失”的原因。①“魔幻性”带有浓厚的本土色彩。所谓本土色彩,是指拉丁美洲土著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神灵崇拜以及他们对生与死、梦幻与现实等问题的看法,都是这种魔幻的源泉。②荒诞、夸张的描写展现拉丁美洲的“神奇现实”。作家充分发挥想象,置现实于神话氛围中,抓住事物的特征加以夸张、渲染,增强了作品艺术感染力。比如在丽贝卡要来马孔多之前,奥雷里亚诺未知未觉,“‘我不知道是谁,’他坚持道,‘但不管是谁,人已经在路上了’”。③象征手法显示作者对历史的反思。马孔多居民患上失眠症,之后开始失忆。为了生活,他们不得把日常用品贴上标签注明用途。人们忘记了曾经发生的事情,忘记了马孔多的过去和现在。作者对失忆的描写,表现出马孔多在文明洪流面前受到了巨大冲击,包含了作者对哥伦比亚以及拉丁美洲历史的反思。【课后演练】一、选择题1.《百年孤独》中刻画了多位形象鲜明的女性,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A.乌尔苏拉:她是布恩迪亚家族历史的创造者与见证者,是小说中最理想的女性角色。B.费尔南达:她曾试图成为布恩迪亚家族的掌管着来统治整个家族,但终究想法破灭。C.丽贝卡:她有食土癖,可她身上却具备乌尔苏拉希望自己的后代所具备的品质。D.梅梅:她仿佛永远停留在童年,生活在自己单纯幸福的世界里,最后抓着床单升天了。二、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小题在《百年孤独》辉煌光芒的照耀下,马尔克斯其他的长篇小说都显得有些孱弱和暗淡——它们的确不能跟《百年孤独》。《枯枝败叶》只能看成是《百年孤独》的泥坯,是《百年孤独》的“枯枝败叶”;《家长的没落》从兀鹰撕破铁丝网的神奇意象开头,却在作者的反复涂抹下,渐渐变得暗昧不辨轮廓;《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与作者别的作品相比,毫无野心可言,是作者肌肉快感驱使下的市井逸闻;《迷宫中的将军》以“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利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一个以抗暴为初衷,从而差点儿自己变成暴君的疲惫英雄。这部小说在我看来,艺术成就仅次于《百年孤独》,但格局气象仍不能。《霍乱时期的爱情》是我看到的马尔克斯的最后一部作品,我不敢相信一个的诺贝尔奖作家,会如此罕见地写一部终成眷属的爱情小说。我愿意把它解释成是马尔克斯难得地大发善心,对世人做了一次满怀恻隐的安抚。近三十年来,可以肯定没有哪个外国作家对中国作家的影响超得过马尔克斯,(

),我承认,对他任何的吹毛求疵,也许只是一个为他庞大身躯投下的阴影所惊骇的后辈,闪在一旁,对其因伟大才可能的斑驳指指点点。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恰当的一组是(C)A.相提并论鞭长莫及望其项背名垂青史B.等量齐观力不从心望尘莫及名垂青史C.相提并论力不从心望其项背声名显赫D.等量齐观鞭长莫及望尘莫及声名显赫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A.《迷宫中的将军》以“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利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一个以抗暴为初衷,却差点儿自己变成暴君的疲惫英雄。B.《迷宫中的将军》围绕“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璃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一个以抗暴为初衷,却差点儿自己变成暴君的疲惫英雄。C.《迷宫中的将军》以“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璃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以抗暴为初衷,从而差点儿自己变成暴君的一个疲惫英雄。D.《迷宫中的将军》围绕“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璃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以抗暴为初衷,从而差点儿自己变成暴君的一个疲惫英雄。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D)A.事实恰好相反,我这样数落他,会让人误解我有不敬之意B.我这样数落他,但事实恰好相反,会让人误解我有不敬之意C.我这样数落他,会让人误解,但事实恰好相反,我有不敬之意D.我这样数落他,会让人误解我有不敬之意,但事实恰好相反5.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概括出略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不超过35个字。自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中国掀起了“诺贝尔文学奖热”。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也进入了大家的视野。其代表作有小说《城市与狗》(1963年)、《绿房子》(1965年)和《酒吧长谈》(1969年)等,其中《城市与狗》是略萨蜚声国际文坛。略萨的作品从社会层面讲,笔触相当广泛,拉丁美洲的土著居民、城镇市民、知识分子、艺术人物、官僚机构、军队等,都是他的描述对象。他的小说敏感地批判和揭露社会现实问题,如独裁统治、官僚腐败、贫富差距悬殊、阶级压迫、种族歧视、军警特务横行、党派不择手段竞争等。略萨坚信“小说需要介入政治”,这是让小说变得尖锐而有力的重要武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