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课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课标要求通过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认识其衰亡的原因。课标要求通过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大一统国重、难点突破重点:汉初实行的政策;文景之治;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汉朝衰败的原因;两汉时期的文化;难点:汉朝兴盛和衰败的原因;重、难点突破重点:汉初实行的政策;文景之治;汉武帝加强中央集考古发现此瓦当出土于西汉早期,有“统一、安定”之意,你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有什么样的想法吗?经历过长达百家的战乱割据,人民渴望和平、安居乐业考古发现此瓦当出土于西汉早期,有“统一、安定”之意,你可以看内容提要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大一统国家初步形成和巩固时期,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和东汉的“光武中兴”都对大一统国家的巩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两汉大一统局面下,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后世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两汉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空前繁盛,科技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内容提要时空定位时空定位疆域图疆域图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楚汉战争中获胜的刘邦登上了皇帝之位。西汉初立,社会残破,连为皇帝套马拉车,都找不到四匹同样顏色的马,将相大臣只能乘牛车出行。曲逆城原有3万多户,战后只剩5000户。当时经济之凋敝,可见一斑。西汉建立初期,面临着怎么样的形势呢?西汉统治者又将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呢?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楚汉战争中获胜的刘邦登上了皇帝之位。措施及问题一.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定都长安治国思想:黄老之学,无为而治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提倡节俭,经济恢复(文景之治)郡国并行:“汉承秦制”+“惩亡秦孤立之败”王国问题:从分封异姓王到分封同姓王;诸侯拥兵自重,尾大不掉七国之乱: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清君侧,诛晁错”,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措施及问题一.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经过60余年的休养生息,西汉国力强盛。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积极有为,顺应时代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经过60余年的休养生息,西汉国力强盛。雄才政治强化设立中朝,削弱外朝(中朝外朝制)——加强皇权颁行推恩令,削弱王侯势力——削弱地方,加强中央设置刺史,监察百官与豪强——削弱地方,加强中央酎金夺爵,剥夺列侯的爵位——削弱地方,加强中央察举征辟,选拔官吏——构建官僚体系政治强化经济垄断盐铁官营:政府垄断生产与销售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商业贸易算缗告缗:抑制工商业者(增加收入,平抑物价)改革币制:铸币权收归中央(铸造“五铢钱”)经济垄断
社会治理
任用酷吏,严厉镇压豪强、游侠以法外的酷烈手段对付贪残之吏实行“编户齐民”,增加政府税收
社会治理
思想独尊尊崇儒术(董仲舒之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三纲五常、加强集权)设立五经博士,儒学上升经学(中央设立太学,建立起中央到地方的教育体系)思想独尊开疆拓土北击匈奴(卫青、霍去病),夺取阴山以南及河西走廊设立河西四郡(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加强东南沿海及西南少数民族的控制开疆拓土
西汉的衰落:(汉昭帝——王莽篡汉)
政治——外戚干政,政治黑暗经济——土地兼并,赋税沉重社会——沦为奴婢,社会动荡
西汉的衰落:(汉昭帝——王莽篡汉)
东汉的兴衰:(公元25年—220年)东汉的分期:东汉前期:光武帝刘秀——汉章帝(公元25年——公元89年)东汉中期:汉和帝——汉灵帝(公元89年——公元190年)东汉晚期:汉献帝统治时期(公元190年——公元220年)东汉的兴衰:(公元25年—220年)东汉的分期:
光武中兴: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
光武帝刘秀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吸取西汉后期的教训,采取加强集权、发展生产等措施,东汉前期社会出现繁荣景象。
光武中兴: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
光武帝刘秀是一强化政治权力:巩固统一局面——平定割据政权,实现全国统一强化皇权专制——退功臣,进文吏;事归台阁,严控外戚;加强中央集权——裁并机构,整顿吏治加强社会整治——提倡节俭,惩处腐败强化政治权力:经济方面减赋税——轻徭薄赋,三十税一;重民生——释放奴婢,禁止残害;保收入——清查垦田,保证户口经济方面外戚干政、宦官专权与“党锢之祸”
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即位时年龄大多较小,由外戚和宦官轮流控制朝政。从汉和帝开始,因皇帝年幼无知,由太后主持朝政,太后依靠父兄辅政,久而久之形成外戚专权;汉桓帝以后,东汉朝政长期被宦官把持,一些正值的官员、士大夫、太学生上书揭露宦官的罪行,反被宦官诬告为“党人”逮捕入狱,并扩大禁锢范围,史称“党锢之祸”。外戚干政、宦官专权与“党锢之祸”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即位两汉时期的文化两汉时期的文化科学技术(1)天文学:·天象观测——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最早·历法——“太初历”,汉武帝时期制定的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历书,以正月为岁首·张衡——对月食进行科学解释;发明浑天仪、地动仪《·周髀算经》——天文学著作,成书于公元前一世纪,引用了西周初年勾股定理的特例商高定理。数学:《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中国古代数学完整体系形成科学技术(1)天文学:文史成就史学成就:《史记》,西汉司马迁著,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东汉班固著,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文学成就:汉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班固《两都赋》乐府诗:宫廷诗歌,《十五从军行》、《陌上行》散文:贾谊《论积贮疏》、《过秦论》;晁错《论贵粟疏》文史成就史学成就:本课小结汉初贫弱,休养生息;武帝强盛,全面治理帝位稳固,严控经济;社会治理,思想统一北击匈奴,扩大疆域;汉末衰落,党锢外戚宦官专权,王莽废帝;光武中兴,难挽颓局地方豪强,左右政局;两汉文化,惊天动地中外交流,丝路花雨。本课小结汉初贫弱,休养生息;武帝强盛,全面治理4.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中外历史纲要上4.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中外历史纲要上课标要求1.知道西汉、东汉朝代更替的基本史实2.结合秦速亡背景,能够解释“与民休息”政策、文景之治、郡国并行制等概念,提高自身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3.利用表格,归纳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措施,认识其对于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历史意义,培养民族认同感4.结合史料,能够概述“光武中兴”、“党锢之祸”“黄巾起义”基本历史概念。体会其蕴含的社会矛盾,概括两汉崩溃的历史原因与经验教训5.通过学习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体会“特定时期的文化是特定时期经济、政治的产物”,在此基础上,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自尊的心态课标要求1.知道西汉、东汉朝代更替的基本史实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汉武帝时代西汉的强盛东汉的兴衰西汉的文化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到景帝时,形成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主要讲述汉武帝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推动了西汉走向强盛。外戚王莽篡权致使西汉灭,东汉刘秀缔造“光武中兴”的历史进程,而东汉中后期的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引发了黄巾起义,东汉灭亡。讲述两汉医学、文学、史学的主要成就。知识概览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汉武帝时代西汉的强盛东汉的兴衰西汉的文化新知导入新知导入新知讲解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一)西汉的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建立者:汉高祖刘邦都城:长安新知讲解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一)西汉的建立时间:公元前新知讲解(二)汉初政治制度:“汉承秦制”地方行政制度:郡国并行制
郡:郡县国:封国由异姓诸侯王→同姓诸侯王问题:地方封国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汉景帝时爆发七国之乱结果:叛乱被平定新知讲解(二)汉初政治制度:“汉承秦制”地方行政制度:郡国并新知讲解治国思想:黄老“无为而治”—休养生息政策表现:减轻赋税、徭役和刑法;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新知讲解治国思想:黄老“无为而治”—休养生息政策表现:减轻赋材料引导材料一:上常衣绨(ti)衣(材质粗糙的衣服),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ye)地,帷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史记·孝文本纪第十》材料二:秦代有黥、劓、刖、宫四种肉刑。汉文帝下诏废除黥,劓、刖,改用笞刑代替,景帝又减轻了笞刑。提倡节俭减轻刑罚材料引导材料一:上常衣绨(ti)衣(材质粗糙的衣服),所幸慎材料引导"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师古曰:"黎,众也。醇,不浇杂。"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汉书.景帝纪》影响:经济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材料引导"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材料引导材料引导新知讲解二.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汉武帝刘彻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是汉朝的第7位皇帝,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新知讲解二.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汉武帝刘彻汉武帝自主学习结合教材P23,概括汉武帝继位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自主学习结合教材P23,概括汉武帝继位采取的一系新知讲解政治举措:1、设立“中朝”,削弱丞相权力,加强皇权;2、颁布“推恩令”,基本消除王国问题;3、增设“州刺史制度”,完善地方检察体系4、建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选官制度;5、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镇压社会不法行为。加强皇权专制加强中央集权整顿社会治安新知讲解政治举措:1、设立“中朝”,削弱丞相权力,加强皇权;新知讲解西汉的中朝与外朝察举制新知讲解西汉的中朝与外朝察举制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推恩令示意图新知讲解推恩令示意图新知讲解全国划分为13个州,每个州设刺史一名,专职监察地方。刺史没有固定的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区域,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后来,刺史级别提高,成为最高地方行政长官。州也成了最高地方行政区划了。新知讲解全国划分为13个州,每个州设刺史一名,合作探究汉武帝为什么要建立刺史监察制度?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后,各封国被拆分为了大量受郡县管辖的封国,此举虽然瓦解了诸侯国的势力,但却加大了朝廷监管各地的难度。由于中央直接管辖的一级行政区过多,开始逐步滋生管理混乱、吏治腐败的情况。合作探究汉武帝为什么要建立刺史监察制度?汉武帝新知讲解经济举措:1、改革币制,铸币权收归中央;2、盐铁官营,政府垄断生产和销售;3、均输平准,增加收入、平抑物价;4、算缗告缗,抑制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抑制商业发展,增加财政收入为反击匈奴奠定基础新知讲解经济举措:1、改革币制,铸币权收归中央;2、盐铁官营新知讲解
五铢钱是中国古铜币名。钱上有"五铢"二篆字,故名。汉武帝于元鼎四年(前113年)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将铸币大权收归中央。西汉五铢钱从汉武帝元狩五年始铸,至隋朝的隋五铢止,一直沿用了七百多年。新知讲解五铢钱是中国古铜币名。钱上有"五铢"二篆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思想举措:1、接受卫绾、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2、公元前135年,设五经博士;前124年,建立太学;
确立儒学独尊地位,使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新知讲解思想举措:1、接受卫绾、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2、材料引导“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思想专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材料引导“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思新知讲解拓疆举措:1、战略反击匈奴,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2、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3、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根本上解决了匈奴的南下骚扰问题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新知讲解拓疆举措:1、战略反击匈奴,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新知讲解卫青墓新知讲解卫青墓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新知讲解三.西汉灭亡与东汉的兴衰(一)西汉灭亡,新朝建立西汉末年政治—外戚干政,政治黑暗经济—土地兼并,赋税沉重社会—沦为奴婢,社会动荡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公元9年-23年外戚王莽建立新朝新知讲解三.西汉灭亡与东汉的兴衰(一)西汉灭亡,新朝建立西汉新知讲解王莽“托古改制”教训:改革一定要立足实际、循序渐进!新知讲解王莽“托古改制”教训:改革一定要立足实际、循序渐进!新知讲解(二)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新知讲解(二)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新知讲解(三)光武中兴结合教材,概括东汉光武帝的主要措施。提示: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总结新知讲解(三)光武中兴结合教材,概括东汉光武帝的新知讲解政治举措:2、
“事归台阁”,严格控制外戚干政;3、裁并机构,裁减地方官吏,提倡节俭;4、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1、平定割据政权,实现全国统一;加强皇权专制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举措:三十税一释放奴婢清查全国田地、户口作用:增加收入缓和矛盾文化举措:提倡文教,重视儒学;以“柔道”治天下光武中兴新知讲解政治举措:2、“事归台阁”,严格控制外戚干政;3、新知讲解(四)东汉灭亡政治腐败,外戚、宦官专权党锢之祸背景:1.统治集团矛盾尖锐新知讲解(四)东汉灭亡政治腐败,外戚、宦官专权党锢之祸背景:新知讲解土地兼并严重(元嘉元年)京师旱。任城、梁国饥,民相食。(永兴二年)蝗灾为害,五谷不登,人无宿储。——《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自然灾害频发,民不聊生背景:2.阶级矛盾尖锐新知讲解土地兼并严重(元嘉元年)京师旱。任城、梁国饥,民相食新知讲解黄巾大起义
过程:184年,张角领导黄巾军大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黄巾起义后,地方官员拥兵自重,军阀割据局面就此出现,它动摇了东汉王朝统治基础,东汉政权名存实亡。新知讲解黄巾大起义过程:184年,张角领导黄巾军合作探究结合教材P27“问题探究”材料,分析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与东汉政权衰亡的关系。东汉政权依靠豪强势力建立。东汉建立后,豪强地主势力迅速膨胀起来。疯狂兼并土地,广占田园,与政府争夺人口,贪图享乐,恶化社会风气,激化社会矛盾,还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加速东汉政权的衰亡。合作探究结合教材P27“问题探究”材料,分析豪强地主势力的发新知讲解四.两汉的文化史学成就西汉司马迁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东汉班固纪传体断代史新知讲解四.两汉的文化史学成就西汉司马迁东汉班固新知讲解文学成就新知讲解文学成就材料引导若夫终日驰骋,劳神苦形,罢车马之用,抏士卒之精,费府库之财,而无德厚之恩,务在独乐,不顾众庶,亡国家之政,贪雉兔之获,则仁者不繇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乐府《江南》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云万余里,各在天一涯。——《行行重行行》谈谈你对上述诗赋的感受材料引导若夫终日驰骋,劳神苦形,罢车马之用,抏士卒之精,费府新知讲解医学成就1、战国至西汉《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2、东汉《神农本草经》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3、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被誉为“医圣”新知讲解医学成就1、战国至西汉《黄帝内经》奠定了新知讲解科技成就在代数、几何学上的贡献突出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新知讲解科技成就在代数、几何学上的贡献突出105新知讲解东汉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农业著作新知讲解东汉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农业著作课堂总结西汉建立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王莽代汉东汉建立光武中兴东汉衰亡两汉文化课堂总结西汉建立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王莽代汉东汉建立光武中兴拓展研究想想两汉时期文化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繁盛的局面?提示:从政治、经济、统治者、教育等方面概况政治:当时政治稳固,国泰民安经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统治者:统治者对文化发展的重视教育:教育发展,培养了人才拓展研究想想两汉时期文化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繁盛的局面?政治:典题训练1.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开始于()A.秦始皇B.隋文帝C.汉武帝D.唐太宗C典题训练1.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典题训练2.贾谊在《治安策》中认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这一思想启发了西汉政府实施()A.分封制B.郡县制C.推恩令D.科举制C典题训练2.贾谊在《治安策》中认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谢谢谢谢统编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课件(新教材)讲义《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课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课标要求通过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认识其衰亡的原因。课标要求通过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大一统国重、难点突破重点:汉初实行的政策;文景之治;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汉朝衰败的原因;两汉时期的文化;难点:汉朝兴盛和衰败的原因;重、难点突破重点:汉初实行的政策;文景之治;汉武帝加强中央集考古发现此瓦当出土于西汉早期,有“统一、安定”之意,你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有什么样的想法吗?经历过长达百家的战乱割据,人民渴望和平、安居乐业考古发现此瓦当出土于西汉早期,有“统一、安定”之意,你可以看内容提要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大一统国家初步形成和巩固时期,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和东汉的“光武中兴”都对大一统国家的巩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两汉大一统局面下,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后世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两汉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空前繁盛,科技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内容提要时空定位时空定位疆域图疆域图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楚汉战争中获胜的刘邦登上了皇帝之位。西汉初立,社会残破,连为皇帝套马拉车,都找不到四匹同样顏色的马,将相大臣只能乘牛车出行。曲逆城原有3万多户,战后只剩5000户。当时经济之凋敝,可见一斑。西汉建立初期,面临着怎么样的形势呢?西汉统治者又将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呢?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楚汉战争中获胜的刘邦登上了皇帝之位。措施及问题一.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定都长安治国思想:黄老之学,无为而治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提倡节俭,经济恢复(文景之治)郡国并行:“汉承秦制”+“惩亡秦孤立之败”王国问题:从分封异姓王到分封同姓王;诸侯拥兵自重,尾大不掉七国之乱: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清君侧,诛晁错”,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措施及问题一.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经过60余年的休养生息,西汉国力强盛。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积极有为,顺应时代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经过60余年的休养生息,西汉国力强盛。雄才政治强化设立中朝,削弱外朝(中朝外朝制)——加强皇权颁行推恩令,削弱王侯势力——削弱地方,加强中央设置刺史,监察百官与豪强——削弱地方,加强中央酎金夺爵,剥夺列侯的爵位——削弱地方,加强中央察举征辟,选拔官吏——构建官僚体系政治强化经济垄断盐铁官营:政府垄断生产与销售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商业贸易算缗告缗:抑制工商业者(增加收入,平抑物价)改革币制:铸币权收归中央(铸造“五铢钱”)经济垄断
社会治理
任用酷吏,严厉镇压豪强、游侠以法外的酷烈手段对付贪残之吏实行“编户齐民”,增加政府税收
社会治理
思想独尊尊崇儒术(董仲舒之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三纲五常、加强集权)设立五经博士,儒学上升经学(中央设立太学,建立起中央到地方的教育体系)思想独尊开疆拓土北击匈奴(卫青、霍去病),夺取阴山以南及河西走廊设立河西四郡(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加强东南沿海及西南少数民族的控制开疆拓土
西汉的衰落:(汉昭帝——王莽篡汉)
政治——外戚干政,政治黑暗经济——土地兼并,赋税沉重社会——沦为奴婢,社会动荡
西汉的衰落:(汉昭帝——王莽篡汉)
东汉的兴衰:(公元25年—220年)东汉的分期:东汉前期:光武帝刘秀——汉章帝(公元25年——公元89年)东汉中期:汉和帝——汉灵帝(公元89年——公元190年)东汉晚期:汉献帝统治时期(公元190年——公元220年)东汉的兴衰:(公元25年—220年)东汉的分期:
光武中兴: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
光武帝刘秀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吸取西汉后期的教训,采取加强集权、发展生产等措施,东汉前期社会出现繁荣景象。
光武中兴: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
光武帝刘秀是一强化政治权力:巩固统一局面——平定割据政权,实现全国统一强化皇权专制——退功臣,进文吏;事归台阁,严控外戚;加强中央集权——裁并机构,整顿吏治加强社会整治——提倡节俭,惩处腐败强化政治权力:经济方面减赋税——轻徭薄赋,三十税一;重民生——释放奴婢,禁止残害;保收入——清查垦田,保证户口经济方面外戚干政、宦官专权与“党锢之祸”
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即位时年龄大多较小,由外戚和宦官轮流控制朝政。从汉和帝开始,因皇帝年幼无知,由太后主持朝政,太后依靠父兄辅政,久而久之形成外戚专权;汉桓帝以后,东汉朝政长期被宦官把持,一些正值的官员、士大夫、太学生上书揭露宦官的罪行,反被宦官诬告为“党人”逮捕入狱,并扩大禁锢范围,史称“党锢之祸”。外戚干政、宦官专权与“党锢之祸”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即位两汉时期的文化两汉时期的文化科学技术(1)天文学:·天象观测——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最早·历法——“太初历”,汉武帝时期制定的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历书,以正月为岁首·张衡——对月食进行科学解释;发明浑天仪、地动仪《·周髀算经》——天文学著作,成书于公元前一世纪,引用了西周初年勾股定理的特例商高定理。数学:《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中国古代数学完整体系形成科学技术(1)天文学:文史成就史学成就:《史记》,西汉司马迁著,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东汉班固著,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文学成就:汉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班固《两都赋》乐府诗:宫廷诗歌,《十五从军行》、《陌上行》散文:贾谊《论积贮疏》、《过秦论》;晁错《论贵粟疏》文史成就史学成就:本课小结汉初贫弱,休养生息;武帝强盛,全面治理帝位稳固,严控经济;社会治理,思想统一北击匈奴,扩大疆域;汉末衰落,党锢外戚宦官专权,王莽废帝;光武中兴,难挽颓局地方豪强,左右政局;两汉文化,惊天动地中外交流,丝路花雨。本课小结汉初贫弱,休养生息;武帝强盛,全面治理4.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中外历史纲要上4.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中外历史纲要上课标要求1.知道西汉、东汉朝代更替的基本史实2.结合秦速亡背景,能够解释“与民休息”政策、文景之治、郡国并行制等概念,提高自身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3.利用表格,归纳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措施,认识其对于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历史意义,培养民族认同感4.结合史料,能够概述“光武中兴”、“党锢之祸”“黄巾起义”基本历史概念。体会其蕴含的社会矛盾,概括两汉崩溃的历史原因与经验教训5.通过学习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体会“特定时期的文化是特定时期经济、政治的产物”,在此基础上,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自尊的心态课标要求1.知道西汉、东汉朝代更替的基本史实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汉武帝时代西汉的强盛东汉的兴衰西汉的文化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到景帝时,形成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主要讲述汉武帝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推动了西汉走向强盛。外戚王莽篡权致使西汉灭,东汉刘秀缔造“光武中兴”的历史进程,而东汉中后期的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引发了黄巾起义,东汉灭亡。讲述两汉医学、文学、史学的主要成就。知识概览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汉武帝时代西汉的强盛东汉的兴衰西汉的文化新知导入新知导入新知讲解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一)西汉的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建立者:汉高祖刘邦都城:长安新知讲解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一)西汉的建立时间:公元前新知讲解(二)汉初政治制度:“汉承秦制”地方行政制度:郡国并行制
郡:郡县国:封国由异姓诸侯王→同姓诸侯王问题:地方封国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汉景帝时爆发七国之乱结果:叛乱被平定新知讲解(二)汉初政治制度:“汉承秦制”地方行政制度:郡国并新知讲解治国思想:黄老“无为而治”—休养生息政策表现:减轻赋税、徭役和刑法;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新知讲解治国思想:黄老“无为而治”—休养生息政策表现:减轻赋材料引导材料一:上常衣绨(ti)衣(材质粗糙的衣服),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ye)地,帷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史记·孝文本纪第十》材料二:秦代有黥、劓、刖、宫四种肉刑。汉文帝下诏废除黥,劓、刖,改用笞刑代替,景帝又减轻了笞刑。提倡节俭减轻刑罚材料引导材料一:上常衣绨(ti)衣(材质粗糙的衣服),所幸慎材料引导"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师古曰:"黎,众也。醇,不浇杂。"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汉书.景帝纪》影响:经济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材料引导"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材料引导材料引导新知讲解二.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汉武帝刘彻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是汉朝的第7位皇帝,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新知讲解二.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汉武帝刘彻汉武帝自主学习结合教材P23,概括汉武帝继位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自主学习结合教材P23,概括汉武帝继位采取的一系新知讲解政治举措:1、设立“中朝”,削弱丞相权力,加强皇权;2、颁布“推恩令”,基本消除王国问题;3、增设“州刺史制度”,完善地方检察体系4、建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选官制度;5、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镇压社会不法行为。加强皇权专制加强中央集权整顿社会治安新知讲解政治举措:1、设立“中朝”,削弱丞相权力,加强皇权;新知讲解西汉的中朝与外朝察举制新知讲解西汉的中朝与外朝察举制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推恩令示意图新知讲解推恩令示意图新知讲解全国划分为13个州,每个州设刺史一名,专职监察地方。刺史没有固定的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区域,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后来,刺史级别提高,成为最高地方行政长官。州也成了最高地方行政区划了。新知讲解全国划分为13个州,每个州设刺史一名,合作探究汉武帝为什么要建立刺史监察制度?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后,各封国被拆分为了大量受郡县管辖的封国,此举虽然瓦解了诸侯国的势力,但却加大了朝廷监管各地的难度。由于中央直接管辖的一级行政区过多,开始逐步滋生管理混乱、吏治腐败的情况。合作探究汉武帝为什么要建立刺史监察制度?汉武帝新知讲解经济举措:1、改革币制,铸币权收归中央;2、盐铁官营,政府垄断生产和销售;3、均输平准,增加收入、平抑物价;4、算缗告缗,抑制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抑制商业发展,增加财政收入为反击匈奴奠定基础新知讲解经济举措:1、改革币制,铸币权收归中央;2、盐铁官营新知讲解
五铢钱是中国古铜币名。钱上有"五铢"二篆字,故名。汉武帝于元鼎四年(前113年)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将铸币大权收归中央。西汉五铢钱从汉武帝元狩五年始铸,至隋朝的隋五铢止,一直沿用了七百多年。新知讲解五铢钱是中国古铜币名。钱上有"五铢"二篆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思想举措:1、接受卫绾、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2、公元前135年,设五经博士;前124年,建立太学;
确立儒学独尊地位,使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新知讲解思想举措:1、接受卫绾、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2、材料引导“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思想专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材料引导“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思新知讲解拓疆举措:1、战略反击匈奴,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2、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3、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根本上解决了匈奴的南下骚扰问题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新知讲解拓疆举措:1、战略反击匈奴,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新知讲解卫青墓新知讲解卫青墓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新知讲解三.西汉灭亡与东汉的兴衰(一)西汉灭亡,新朝建立西汉末年政治—外戚干政,政治黑暗经济—土地兼并,赋税沉重社会—沦为奴婢,社会动荡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公元9年-23年外戚王莽建立新朝新知讲解三.西汉灭亡与东汉的兴衰(一)西汉灭亡,新朝建立西汉新知讲解王莽“托古改制”教训:改革一定要立足实际、循序渐进!新知讲解王莽“托古改制”教训:改革一定要立足实际、循序渐进!新知讲解(二)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新知讲解(二)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新知讲解(三)光武中兴结合教材,概括东汉光武帝的主要措施。提示: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总结新知讲解(三)光武中兴结合教材,概括东汉光武帝的新知讲解政治举措:2、
“事归台阁”,严格控制外戚干政;3、裁并机构,裁减地方官吏,提倡节俭;4、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1、平定割据政权,实现全国统一;加强皇权专制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举措:三十税一释放奴婢清查全国田地、户口作用:增加收入缓和矛盾文化举措:提倡文教,重视儒学;以“柔道”治天下光武中兴新知讲解政治举措:2、“事归台阁”,严格控制外戚干政;3、新知讲解(四)东汉灭亡政治腐败,外戚、宦官专权党锢之祸背景:1.统治集团矛盾尖锐新知讲解(四)东汉灭亡政治腐败,外戚、宦官专权党锢之祸背景:新知讲解土地兼并严重(元嘉元年)京师旱。任城、梁国饥,民相食。(永兴二年)蝗灾为害,五谷不登,人无宿储。——《后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店股权转让及品牌使用权、运营权移交协议
- 妇产科介入治疗
- 护理个案模板
- 单位廉租房买卖协议书
- 高速劳务用工协议书
- 食品委托销售协议书
- 鱼塘修复改造协议书
- 酒吧演艺合同协议书
- 送戏下乡演出协议书
- 车辆共同运营协议书
- 联合利华POSM展策划案
- 13-3飞速发展的通信世界 教案
- 下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复习学案
- 课件:第六章 社会工作项目评估(《社会工作项目策划与评估》课程)
- 最新超星尔雅《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期末考试答案题库完整版
- 信息技术网络安全(教案)
- 小学语文近义词辨析的方法
- 河南省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毕业资格审查表(新表)
-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练习课课件
- 设计的开始:小型建筑设计课件
- 脑出血恢复期患者护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