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产运作管理课件_第1页
现代生产运作管理课件_第2页
现代生产运作管理课件_第3页
现代生产运作管理课件_第4页
现代生产运作管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生产运作管理2010.08-----2010.12现代生产运作管理2010.08-----2010.121为什么要有生产运作管理1、生产运作管理是社会组织竞争力的源泉2、工商管理人员没有对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方法的理解,单纯的商业教育完全不够.社会组织中的个体都必须具有这种知识;工业工程人员必须掌握生产运作知识3、生产运作管理为研究企业组织过程提供了系统化方法,并广泛地用于其他职能领域为什么要有生产运作管理1、生产运作管理是社会组织竞争力的源泉2生产运作管理是否重要

●会计师需要了解库存管理、资源利用率和劳动定额才能够计算出精确的成本数据,从而进行审核,做出财务报告●财务经理可运用库存和生产能力的概念来确定需要投入的资金量,预测现金流量,对现有资产进行管理●营销专家需要了解怎样运作才能满足顾客定货日期,满足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个性化要求以及进行新产品介绍●人事经理必须了解工作的设置、工作标准与员工激励方案之间的关系,以及生产工艺要求工人掌握的技术●企业家往往因为没有良好的生产计划和库存管理的知识,不能有效地运用资金,而最终经营失败生产运作管理是否重要●会计师需要了解库存管理、资源利用3如何掌握和了解生产运作管理1、大量阅读专著与文献2、参与社会实践,把握各类提升和了解社会组织运营的机会3、多写善思勤交流不能为学而学,而是为提升能力素质去思考如何掌握和了解生产运作管理1、大量阅读专著与文献41、课程介绍生产作业是企业一个重要的功能部门,是企业其他活动的基础,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课程按照企业生产系统建立、运行和完善的的顺序,讨论在各个环节上生产作业管理的基本任务和方法。通过课程的学习,初步掌握分析、解决企业生产作业过程中发生的问题的能力,掌握常用的生产作业管理非工具和方法,了解先进的生产作业管理理论的发展,为进一步学习和提高打下基础。

2、课堂安排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案例讨论、阅读与写作结合的发式进行,其中课堂讲授占50%,案例讨论占30%,阅读写作占20%。3、成绩评定本课程成绩评定分三部分:课堂参与占20%、笔试占40%、案例讨论占20%、论文写作占20%

课程基本情况1、课程介绍课程基本情况54、教材与参考资料(1)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二版)陈荣秋,马士华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生产与运作管理核心理论及习题集王晶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运作管理:在产品和服务中提供价值詹姆斯·B·迪尔沃思著,肖勇波,刘晓玲译

中信出版社

2006(4)服务管理运作、战略与信息技术(原书第五版)(美)菲茨西蒙斯,(美)菲茨西蒙斯著,张金成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5)新丰田生产方式(第三版)(日)门田安弘著,王瑞珠、李莹译

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6)供应链管理(第3版)乔普拉等著,陈荣秋等译

中国人民大学2008(7)质量策划与分析(第四版)格里纳著,何桢主译

中国人民大学20054、教材与参考资料64、课程基本结构第1章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第2章价值、流程与时间第3章生产与运作策略第4章质量管理第5章统计质量控制第6章需求预测第7章综合计划第8章库存管理第9章作业计划与控制第10章产品与服务设计第11章项目进度管理第12章准时生产与精细生产第13章大规模定制第14章供应链管理第15章约束管理4、课程基本结构7第1章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1、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2、生产运作分类3、能力需求匹配4、生产运营研究的历史与生产运营趋势第1章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1、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8一、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环境约束(经济、政治、社会、法律、市场)

输入

社会组织

输出

(原材料、能源、信息)

(产品、服务)

资源支撑(人、财、物、技术)

社会组织及其外部约束

1、社会组织是什么一、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环境约束(经济、政治、社会、法律、市场92、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资源组织转换过程市场营销

任何组织的成立都要追求一定的目标。群体的协同努力比个人的单独工作更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典型的企业组织有三个基本职能:营销、财务、生产与运作。

通常一个组织的成功不仅依赖于某个职能发挥得如何,而且还依赖于这些职能相互的协调程度。财务组织生产与运作财务营销生产与运作营销2、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资源组织任何组织的成立都103、服务业的兴起前工业社会人们主要从事农业和采掘业实质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所需的物品动力来自人力和兽力主要活动是同自然界打交道

工业社会人们主要从事制造业,生产自然界没有的物品动力来自蒸汽和电力分工是工业社会组织生产活动的基本原则主要活动是同经过加工的物品打交道后工业社会人们主要从事服务业,其实质是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信息成为关键资源生活质量由保健、教育和消遣来衡量主要活动是人们之间的交往3、服务业的兴起前工业社会11服务业一般包括五个方面的活动业务服务:如咨询、财务金融、银行、房地产等;贸易服务:零售、维修等;基础设施服务:交通运输、通讯等;社会服务:餐馆、旅店、保健等;公共服务:教育、公用事业、政府等。服务业的兴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服务业一般包括五个方面的活动124、生产概念拓展服务业的兴起,使生产的概念得到延伸和扩展有人说过,生产是以一定生产关系联系起来的人们利用劳动资料,改变劳动对象,以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是否还适合现在和未来???创造财富的过程从一般意义上讲,我们可以给生产下这样一个定义:生产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对它的输入转化增值为输出的过程4、生产概念拓展服务业的兴起,使生产的概念得到延伸和扩展13

生产运作过程是一个”输入—变换—输出”的过程,即投入一定资源,经过一系列、多种形式的变换,使其价值增值,最后以某种形式的产出提供给社会的过程。生产运作过程是一个”输入—变换—输出”的过程,即投14列出了几种典型的社会组织的输入、转化和输出的内容。输入、转化和输出与社会组织的三项基本活动─一供应、生产运作和销售相对应列出了几种典型的社会组织的输入、转化和输出的内容。输入、转15不同时代输入、输出和控制过程是有区别的(1)输入、输出的内容的变化生产过程输入的有劳动者、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其中劳动对象最终改变了形态,劳动者根据契约关系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而劳动手段也会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作用。不同时代生产运营过程的输入、输出是不同的:在农业时代,自然资源占据最重要位置,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工业时代,机器设备越来越发挥主导作用,生产是为了市场消费,营销起着重要作用;进入信息时代,无形资产替代了设备和能源,成为财富的主要源泉。输入的是带着需求的顾客,输出的是满载而归的顾客,但是顾客仍然处于被调查、被适应的地位。在发达的服务经济条件下,顾客一定会成为市场的主宰,他们不是被收入,而是主动地进入市场,要求他们所希望的产品和服务,而这种需求立即被快速反应系统捕捉,在很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来。输入、输出的根本性变化,势必影响到企业生产运营模式的变化。不同时代输入、输出和控制过程是有区别的(1)输入、输出的内容16(2)产品定义的扩展把产品定义成有形的、具有某种功能的物品是狭窄的,正是消费者赋予产品和服务以特定用途,应该把产品看作是从功能到象征的一系列属性的集合。宽泛的产品定义对于确定产品、个性化方式以及处理同消费者的关系都很重要,新的定义也拉近了产品和服务的距离。使产品个性化的机会象征广告与品牌心理使用中形成的形象地位服务售后服务、质量担保、服务承诺辅助使用与培训包装功能作用及方式(含质量)形体设计和结构(2)产品定义的扩展17(3)控制方式的变化控制的主要形式是反馈控制,即输出的结果反过来影响输入。随着服务控制的输入逐渐转变为带着需求的顾客、输出逐渐转变为满意离去的顾客,控制也由事后控制逐渐转变为事前控制(3)控制方式的变化18(1)内容市场调查技术预测产品研究与开发生产系统选择设计产品设计生产技术制造营销财务售后服务生产运作职能范围5、生产运作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是对生产系统及其生产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把投入生产过程的各种生产要素有效的结合起来,形成的有机的体系,按照最经济的方式生产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管理活动过程。(1)内容市场调查技术预测产品研究与开发生产系统选择设计产19战略设计运行改进产品开发与设计、设施选址与布置、工作设计与测量综合生产计划、库存控制、ERP、作业计划与控制、项目型计划生产运作战略、服务运作策略、需求预测质量管理、先进生产方式(SCM、JIT、MC)战略设计运行改进产品开发与设计、综合生产计划、库存控制、ER20(2)目标四适:适合的时候适合的品种适合的价格适当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三提高:提高顾客和社会满意度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目标四适:21(3)生产运作管理人员所需要技能

能力:技术技能素质:行为技能(3)生产运作管理人员所需要技能能力:技术技能221、生产系统与组成生产系统是指与实现规定的生产目标有关的生产单位的集合体,是一个人造的、开放的、动态的系统。生产系统是由人和机器构成、能将一定输入转化为特定输出的有机整体。生产系统是人的组织、物的配置和资金运筹的协调运作的统一体。生产系统是由人设计建造的。它可以按照需要进行构造和重构,使它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二、生产运作分类1、生产系统与组成生产系统是指与实现规定的生产目标有23生产系统组成供应商投入:材料、资金设备、劳工信息、能源转换:制造作业服务作业产出:产品、服务用户管理生产系统组成供应商投入:转换:产出:用户管理242、生产系统的分类输出对象形态生产工艺过程特点组织生产的特点重复性与专业化程度制造性生产: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将有形输入转化成有形输出。服务性生产:非制造性生产,提供劳务而不是制造有形产品。流程式生产:又称为连续性生产,物料均匀、连续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离散性生产:又称为加工—装配式生产,物料运动呈离散状态。大量生产:品种单一、产量大,生产重复程度高。成批生产:品种较多,各种产品在计划期内成批轮番生产。单件生产:品种繁多,每种产品数量很少,生产重复程度很低。备货型生产:根据市场需求(现实需求),通过库存随时满足用户的需求订货型生产:根据用户订单,按用户要求以合同的方式确定产品的品种、性能、数量及交货期组织生产2、生产系统的分类输出对象形态生产工艺过程特点组织生产的特253、服务性运作服务业包括了农业、制造业以外的所有行业,它的基本特征是提供劳务而非有形产品。服务分类有助于打破行业限制,例如医院可以向旅馆学习管理经验,干洗店也可以向银行学习晚间存款业务而接收下班后的衣物。可以按劳动密集程度和与顾客接触程度把服务生产运营分成四类:服务工厂、服务作坊、大众化服务和专业服务3、服务性运作服务业包括了农业、制造业以外的所有行业,它的26服务运营的特征(1)顾客直接参与服务过程服务是一种发生在设施环境中的顾客的经历,要求重视环境的设计。顾客一般不允许进入后台作业区,然而一些创新的服务企业已开放了后台作业区,以便公众监督和提高服务可信度顾客愿意扮演主动角色。顾客的知识、经验、动机、诚实会直接影响服务系统效果。(2)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同时发生服务无法储存,这使得服务业不能像制造业一样靠存货适应需求的变化。(3)服务能力随时间而消失提供服务能力的空座位、医生的空闲时间是易逝性商品,能力的充分利用成为服务管理的一个挑战。面对需求的变化和服务能力的易逝性,管理者有三种基本选择:稳定需求。调整服务能力。科学管理顾客排队。

(4)劳动力密集(5)无形性(6)衡量产出的困难

服务运营的特征(1)顾客直接参与服务过程27制造性生产和服务性运作的异同服务性运作的生产率难以测定服务性运作的质量标准难以建立运作和消费结合,顾客接触纯服务性运作不能通过库存来调节对于高接触度服务,其生产过程难以控制服务型生产对时间的响应要求极高:制造商可以在几天或几个月以后交货,而超级市场的顾客只要等上5分钟就变得不耐烦。制造性生产和服务性运作的异同服务性运作的生产率难以测定284、制造性生产制造性生产是通过物理和(或)化学作用将有形输入转化为有形输出的过程。制造性生产分成两种:连续性生产与离散性生产

(1)连续性生产(流程式生产)与离散性生产(加工装配式生产)流程式生产与加工装配式生产在产品市场特征、生产设备、原材料等方面有不同特点4、制造性生产制造性生产是通过物理和(或)化学作用将有形输入29流程式生产与加工装配式生产的比较

特征

流程式生产

加工装配式生产

产品品种数

产品差别

营销特点

资本/劳力/材料密集

自动化程度

设备布置的性质

设备布置的柔性

生产能力

扩充能力的周期

对设备可靠性要求

维修的性质

原材料品种数

能源消耗

在制品库存

副产品

较少

有较多标准产品

依靠产品的价格与可获性

资本密集

较高

流水式生产

较低

可明确规定

较长

停产检修

较少

较高

较低

较多

较多

有较多用户要求的产品

依靠产品的特点

劳力、材料密集

较低

批量或流水生产

较高

模糊的

较短

较低

多数为局部修理

较多

较低

较高

较少

流程式生产与加工装配式生产的比较特征流程30流程式生产与加工装配式生产的生产管理的特点不同对于流程式生产,生产设施地理位置集中,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对生产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很高。加工装配式生产,生产设施地理位置分散,零件加工和产品装配可以在异地进行,零件种类繁多,加工工艺多样化,涉及多种多样的加工单位、工人和设备,生产过程中协作关系十分复杂。流程式生产与加工装配式生产的生产管理的特点不同对31物流组织

对于流程式生产,生产设施地理位置集中,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原材料品种相对简单、只要指定合适的生产计划,保证几种主要原材料的物流畅通,工艺参数得到控制就能正常生产,生产过程中的协作与协调任务较少。加工装配式生产,生产设施地理位置分散,零件加工和产品装配可以在异地进行,零件种类繁多,加工工艺多样化,涉及多种多样的加工单位、工人和设备,生产过程中协作关系十分复杂。要在保证高效的物流配送的同时降低物流成本。物流组织对于流程式生产,生产设施地理位置集中,生32按照企业组织生产的特点,制造型生产可以分为备货型生产(Make-to-Stock,MTS)与订货型生产(Make-to-Order,MTO)和按订单装配式生产(Assembleo-Order,ATO)。流程式生产一般为备货型生产,加工装配式生产既有备货型、又有订货型。备货型生产是指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运用市场预测的方法安排生产,以补充成品库存,以库存满足用户订货的需要。例如,轴承、紧固件、小型电动机等产品的生产就属于备货型生产。这些产品的通用性强、标准化程度高,有广泛的用户。订货型生产是指按照用户的特定要求进行生产。用户提出产品性能、质量数量、价格和交货期的要求,经过谈判签订合同,然后组织设计、生产。例如船舶、锅炉、大型电机等产品的生产就属于订货型生产。这些产品的专用性强、大都是非标准产品。(2)备货型生产与订货型生产

按照企业组织生产的特点,制造型生产可以分为备货型生产(Mak33表1-3MTO与MTS的主要区别

项目

备货型生产

订货型生产(

产品

标准产品

按用户要求生产,无标准产品

变型产品与新产品

对产品的需求

可以预测

难以预测

价格

事先确定

订货时确定

交货期

不重要,随时供货

很重要,订货时决定

设备

采用专用高效设备

多采用通用设备

人员

专业化人员

需多种操作技能

备货型生产的标准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但对客户的个性化要求满足程度低,订货型生产的标准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但是对客户的个性化要求满足程度高。为了兼顾顾客的个性化要求和生产过程的效率,可以将备货型生产和订货型生产组合成各种不同的生产方式,这种组合的关键是确定备货生产与订货生产的分离点(CustomerOrderDecouplingPoint,CODP)。在CODP的上游是备货性生产,由预测和计划驱动;在CODP的下游是订货型生产,由客户订单驱动。可以将CODP安排在加工装配式生产的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零部件加工和产品装配等几个典型生产阶段之间的某个位置上,这样就构成不同的组织生产方式表1-3MTO与MTS的主要区别项目备货型生34(1)生产运作类型按照品种多少、批量大小、生产重复程度划分

大量生产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大批生产中批生产单件小批生产

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生产生产类型的划分5、生产运作的类型

(1)生产运作类型按照品种多少、批量大小、生产重复程度划分35(2)不同生产类型的特征①大量大批生产的特征:易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和高质量生产周期短;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高;人力、物力消耗少,成本低;产品质量高而稳定。②单件小批生产的特征:难以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和高质量产品制造周期长,订货期长。通用化设备,用人多,生产效率低,劳动生产率低。成本高。产品质量不易保证。③成批生产类型的特征:介于两者之间。(2)不同生产类型的特征①大量大批生产的特征:易实现高效率、36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小批生产特点比较: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小批生产特点比较:37现代生产运作管理课件38(3)确定大量、成批、单件三种生产类型的方法①根据产品产量大小:根据产品年产量的大小和产品某些特征来确定生产类型。机床类产品用产量法确定生产类型的参考值:(3)确定大量、成批、单件三种生产类型的方法①根据产品产量大39确定大量、成批、单件三种生产类型的方法:②根据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工序数目法:根据以各工作地所承担的工序数目多少,来确定工作地的生产类型。各种生产类型的工作地应承担工序数目的一般参考值:确定大量、成批、单件三种生产类型的方法:②根据工作地的专业化40大量系数法:大量系数的倒数就是工作地应承担的工序数目。各种生产类型的大量系数一般参考值:大量系数法:大量系数的倒数就是工作地应承担的工序数目。各种生41(4)大量定制生产(MassCustomization,MC)定制生产:根据每个顾客的特别要求定制产品或服务——即“一对一”的定制化服务大量定制生产:生产按照大规模大量生产方式去进行,但却可以按个性化要求接受订货,而其售价和成本可以做到不因这种单独需求订货而提高。定制生产的必要性:满足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的需求;实现生产和销售的紧密结合;满足消费者要求产品变化快速的需要。定制生产的运行:产品设计制造流程设计灵活的供给网络(4)大量定制生产(MassCustomization,42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效率的途径减少零件的变化产品系列化、零部件标准化、通用化成组技术,产品簇、零件簇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提高机床的柔性,NC、DNC、FMS采用成组技术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效率的途径减少零件的变化43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技术的飞速进步、顾客消费的个性化和竞争白热化(3C)是造成企业经营环境不确定性的根本原因。零生命周期任何企业的优势都只能是短暂的。企业要生存,必须加入全球市场当前生产运作管理面临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的利用,高效、低耗、准时地生产个性化的产品和/或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三、能力与需求匹配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技术的飞速进步、顾客消费的个性化和竞争白44能力与需求的协调组织好社会生产,最根本的是要做到供需协调。企业生产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协调是组织生产过程的永恒主题供求关系变化出现的现象供不应求时,出现短缺,供方之间的竞争弱化,需方之间的竞争激化。供不应求导致以下现象出现:供方地位提高,价格上涨、质量和服务水平下降,产量增加,投机者出现,更多的供应商加入供过于求时,供方之间的竞争激化,需方之间的竞争弱化。供过于求导致以下现象出现:需方地位提高,价格下跌、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产量减少,回扣现象出现能力与需求的协调组织好社会生产,最根本的是要做到供需协调。企45供求关系变化对组织的影响从作坊组织到机械组织:突出内部效率从机械组织到有机组织:突出适应变化能力从有机组织到自适应组织:突出解决顾客问题的能力供过于求对生产运作的影响战略:注重环境注重内部资源和核心能力+利用外部资源市场面越来越细分,导致大量定制生产(MassCustomization)争夺顾客,满意高兴(客户忠诚度)不断创新从注重内部效率到提高对顾客的服务效率和质量解决品种的变化性和能力的相对稳定性两者矛盾的两种方式:“以不变应变”:“理想机器”,硬件设施不变,通过改变软件来适应外界需求的变化“以变应变”:对生产系统有关要素进行重新组合,来适应外界需求的变化,如BPR供求关系变化对组织的影响46理想的供需关系

按需生产是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出发点,准时性是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准时(Just-in-Time,JIT)生产的概念来自于日本企业。在需方需要的时间、在需方要求的地点,将需方所需的产品和服务按需方要求的数量和质量,以合理的价格,提供给需方JIT是一种生产管理的哲理,JIT哲理具有普遍性,它适用于所有生产管理模式。JIT哲理是供需双方协调所遵循的原则。传统的供需协调方式--库存。JIT哲理提供了协调供需双方生产活动的最高标准,它是一种极限。理想的供需关系按需生产是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47如何提高应变能力提高应变能力的根本途径是

资源集成!!如何提高应变能力提高应变能力的根本途径是48集成的概念集成(Integration)是将尽可能多的不同事物集中到一起。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将不同的事物集中;二是要将尽可能多的不同事物集中。1974年,美国的约瑟夫·哈林顿(JosephHarrington)博士在《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一书中首次提出计算机集成制造的概念。集成包括信息集成、功能集成、方法集成、过程集成、企业间集成、知识集成、人的集成等等,可以概括为资源集成。集成的概念集成(Integration)是将尽可能多的不同49集成的作用

集成的作用是提高应变能力

MRPII是计划功能的集成,加工中心是制造过程的集成,敏捷制造是企业的集成。信息集成是资源集成的基础,人的集成是资源集成的保证。CIMS是通过计算机将各种不同资源集成的制造系统。CIM是解决有限的生产能力和无限的需求变化这对矛盾是根本途径,是组织生产运作的哲理,是提高企业应变能力的根本途径。集成的作用集成的作用是提高应变能力50四、生产运营研究的历史与生产运营趋势1、历史过程简要回顾1800,Whitney,倡导零件标准化零部件互换性1881,Taylor,“科学管理”1913,福特,“流水生产线”1920s-30s,福特(大量生产理念)+通用斯隆(组织技术)“大量生产方式”1940s,运筹学研究小组决策理论,运筹学方法1950s-1980s,丰田、朱兰、大野耐一

JIT、TQC、MRP、CIMS1990s-,史迪文斯、哈默、钱皮

SCM、BPR、MC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知识经济四、生产运营研究的历史与生产运营趋势1、历史过程简要回顾51历史演变生产系统在古代就已存在了。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罗马和西班牙帝国的海船都是人类有能力组织生产的例证。即便如此,这些例子大多属于“公共工程”项目。现代意义上的用于销售的产品生产和现代工厂制度都出现于产业革命时期。(1)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70年代的英国,19世纪又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和美国。此前,产品是由手工艺人和他们的徒弟在作坊里生产出来的。在那个系统下,通常是一个人自始至终负责制作一件产品,例如一辆马车、一件家具。使用的工具都是简单的;接着,许多发明创造从此改变了生产的面貌,机器代替了人力。蒸汽机的发明,为工厂里机器的运转提供了动力。珍妮纺纱机和织布机使纺织业发生了革命。充足的煤和铁为发电和制造机器提供了原料。历史演变52由铁制成的机器比先前使用的简单木制工具效率更高、更耐用。在制造业的初期,产品是在手工艺生产这一生产方式下生产出来的。手工艺生产是指技术高的工人利用简单且富于柔性的工具,根据顾客的特定要求生产商品的一种生产系统。手工艺生产本身有严重的缺陷。因为产品是经技术高的工人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装配出来的,所以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另一个缺陷是生产成本并不随产量的增加而下降,即根本不存在刺激企业扩大规模的规模经济。结果,出现了很多小型企业,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标准体系。促使产业革命加快发展的一个重大变化是标准度量制的产生。它大大减少了对定制品的需求。工厂开始迅猛发展,大量农业人员被吸引到工厂去工作。尽管发生了这些巨大的变化,管理理论与实践并未获得长足的发展,这时迫切需要有一比较系统、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作指导。由铁制成的机器比先前使用的简单木制工具效率更高、更耐53(2)科学管理科学管理的创建给工厂管理带来了巨大变化。效率工程师、发明家泰勒是其创始人。泰勒常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依据对工作方法的观测、分析和改进以及经济刺激,将管理建立在科学之上。他通过对工作方法进行详细的研究来确定做每一项工作的最佳方法。泰勒还认为管理部门应负责制定计划、认真挑选和培训工人、找出完成每个工作的最佳方法、实现管理部门与工人的合作以及将管理活动从工作活动中分离出来。泰勒的方法强调的是产出极大化。还有很多先驱者也对科学管理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是:吉尔布雷斯是一位工业工程师,常被称为动作研究之父。他提出了动作经济原理,该原理可应用于很小的一项工作。甘特认识到非货币报酬对工人的激励作用,并提出了获得广泛应用并被称为甘特图的进度安排法。埃默森将泰勒的观点应用于组织结构,并鼓励聘用专家以提高组织效率。(2)科学管理54福特公司的T型车大获成功,供不应求。为提高运营效率,福特采纳了由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原理。他也采用了移动装配线。汽车制造业采用大量生产是福特众多贡献中的一个。由技术不高或技术一般的工人使用极专业化且通常昂贵的设备生产出大量标准化产品的一种生产。福特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利用了可互换的零件。将这一概念用在汽车制造业上即是使零件标准化,从而使批量中的任一零件适合于装配线上的任一辆汽车,结果装配时间和成本大大减少。福特使用的第二个概念是劳动分工。这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劳动分工意味着一个工作,譬如装配一辆汽车,被分解成一系列很多小的作业,以使每个工人只完成整个工作的一小部分。与每个工人需要一定技术并负责许多作业的手工艺生产不同,利用劳动分工使分解后的作业涉及面很窄,结果工人几乎不需要什么技术。这些概念使得福特能够利用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来极大地提高其工厂的生产率。福特公司的T型车大获成功,供不应求。为提高运营效率,福特55(3)人际关系学说的发展科学管理学说十分强调工作设计的技术方面,而人际关系学说则强调在工作设计中人这一因素的重要性。莉莲·吉尔布雷斯,一位心理学家,她和她的丈夫弗兰克·吉尔布雷斯一起着重研究了工作中的人力要素。他们在20世纪20年代的研究大多是有关工人疲劳方面的问题。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他们又将研究重点转向动机问题。在20世纪30年代,梅奥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研究。他的研究表明:除了工作的实物和技术条件外,工人动机对提高生产率是至关重要的。在20世纪40年代,马斯洛提出了激励理论。50年代,赫茨伯格又使激励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麦格雷戈于60年代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X理论坚持消极的一面,假定工人都不喜欢工作,必须经过管制―奖与罚―才能使他们干好工作。Y理论则与x理论的观点正好相反,假定工人很乐意工作,认为工作使他们身心得到发展。(3)人际关系学说的发展56坚持X理论这一看法将造成敌对的气氛,而Y理论会激发工人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70年代,大内提出了Z理论。该理论集中了日本的诸如终生雇用、关心雇员及协同一致的观点和西方的诸如短期雇用、专门人才以及个人决策与职责的传统观点。(4)决策模型与管理科学一些定量方法的提出和运用推动了工厂的发展。哈里斯于1915年提出了第一个模型:库存管理的数学模型。20世纪30年代,在贝尔电话实验室工作的三个同事道奇、罗米格和休哈特提出T抽样和质量控制的统计程序。1935年蒂皮特进行的研究为统计抽样理论奠定了基础。起先这些模型并未在工业上获得广泛应用。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改变了这一状况。战争给制造业带来很大压力,多学科的专家共同努力以促进军事和制造业迅速发展。坚持X理论这一看法将造成敌对的气氛,而57战后,研究和改进定量方法的工作仍在进行,相继提出了预测、库存管理、项目管理及运营管理中其他方面的决策模型。到了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管理科学方法受到高度重视。80年代,对这些方法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然而,随着个人电脑和使用简便的软件在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这些方法会重新受到青睐。(5)日本制造商的影响许多日本制造商推行或改进了一些管理做法,使得它们的运营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得到了提高。这使得它们极具竞争力,引起了国外企业的极大兴趣。这些新方法强调质量和持续改进、工人小组和授权,以及让顾客满意。值得称赞的是,日本制造商是目前正在工业国发生的“质量革命”的发起者,并且它们在运营管理中成功地采用了基于时间的战略(准时化生产)。日本对美国制造业及服务业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影响在可预见的将来还会继续下去。战后,研究和改进定量方法的工作仍在进行,相继提出了预58现代生产运作管理课件59Whitney?1995CorelCorp.生于1765年;卒于18251798年,获得政府合同生产10,000枝步枪指出机器工具可以精确地按照说明制造出步枪部件步枪部件可以被用到任何步枪上零件标准化零部件互换性Whitney?1995CorelCorp.生于17660泰勒(Taylor)1856—1915世称管理学之父1881年,他担任米德威尔钢铁厂的总工程师,研究了如何完成工作任务开创了时间和工作研究创造性提出效率原则?1995CorelCorp.泰勒(Taylor)1856—1915?1995Co61弗兰克·吉尔布赖斯&林莲·吉尔布赖斯

(FrankandLillianGilbreth)

弗兰克(1868-1924);林莲(1878-1972)夫妻工程小组进一步发展了工作衡量方法将效率原则应用到家庭和12个孩子当中?1995CorelCorp.弗兰克·吉尔布赖斯&林莲·吉尔布赖斯

(Frankan621863—19471903年建立福特汽车公司1913年首次使用移动装配线生产T型车半成品通过传送带到达各个工作站在1911年的水平上给予工人优厚的工资(5美元一天!)亨利·福特(HenryFord)让它们都一样!?1995CorelCorp.1863—1947亨利·福特(HenryFord)632、形势与挑战全球化市场技术发展环境问题竞争要素的变化加快新产品和服务的开发投产速度基于时间竞争开发柔性生产系统,适合MC的需要,解决矛盾生产的全球化“全球生产运作管理”在现有生产系统中引进新技术绿色制造2、形势与挑战全球化市场加快新产品和服务的开发投产速度643、趋势研究范围扩大到非制造业内容涵盖范围扩大IT成为手段,引起管理方式、方法的改变市场需求多样化、多变化,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产方式成为主流全球化集成度提高3、趋势研究范围扩大到非制造业65现代生产运作管理2010.08-----2010.12现代生产运作管理2010.08-----2010.1266为什么要有生产运作管理1、生产运作管理是社会组织竞争力的源泉2、工商管理人员没有对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方法的理解,单纯的商业教育完全不够.社会组织中的个体都必须具有这种知识;工业工程人员必须掌握生产运作知识3、生产运作管理为研究企业组织过程提供了系统化方法,并广泛地用于其他职能领域为什么要有生产运作管理1、生产运作管理是社会组织竞争力的源泉67生产运作管理是否重要

●会计师需要了解库存管理、资源利用率和劳动定额才能够计算出精确的成本数据,从而进行审核,做出财务报告●财务经理可运用库存和生产能力的概念来确定需要投入的资金量,预测现金流量,对现有资产进行管理●营销专家需要了解怎样运作才能满足顾客定货日期,满足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个性化要求以及进行新产品介绍●人事经理必须了解工作的设置、工作标准与员工激励方案之间的关系,以及生产工艺要求工人掌握的技术●企业家往往因为没有良好的生产计划和库存管理的知识,不能有效地运用资金,而最终经营失败生产运作管理是否重要●会计师需要了解库存管理、资源利用68如何掌握和了解生产运作管理1、大量阅读专著与文献2、参与社会实践,把握各类提升和了解社会组织运营的机会3、多写善思勤交流不能为学而学,而是为提升能力素质去思考如何掌握和了解生产运作管理1、大量阅读专著与文献691、课程介绍生产作业是企业一个重要的功能部门,是企业其他活动的基础,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课程按照企业生产系统建立、运行和完善的的顺序,讨论在各个环节上生产作业管理的基本任务和方法。通过课程的学习,初步掌握分析、解决企业生产作业过程中发生的问题的能力,掌握常用的生产作业管理非工具和方法,了解先进的生产作业管理理论的发展,为进一步学习和提高打下基础。

2、课堂安排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案例讨论、阅读与写作结合的发式进行,其中课堂讲授占50%,案例讨论占30%,阅读写作占20%。3、成绩评定本课程成绩评定分三部分:课堂参与占20%、笔试占40%、案例讨论占20%、论文写作占20%

课程基本情况1、课程介绍课程基本情况704、教材与参考资料(1)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二版)陈荣秋,马士华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生产与运作管理核心理论及习题集王晶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运作管理:在产品和服务中提供价值詹姆斯·B·迪尔沃思著,肖勇波,刘晓玲译

中信出版社

2006(4)服务管理运作、战略与信息技术(原书第五版)(美)菲茨西蒙斯,(美)菲茨西蒙斯著,张金成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5)新丰田生产方式(第三版)(日)门田安弘著,王瑞珠、李莹译

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6)供应链管理(第3版)乔普拉等著,陈荣秋等译

中国人民大学2008(7)质量策划与分析(第四版)格里纳著,何桢主译

中国人民大学20054、教材与参考资料714、课程基本结构第1章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第2章价值、流程与时间第3章生产与运作策略第4章质量管理第5章统计质量控制第6章需求预测第7章综合计划第8章库存管理第9章作业计划与控制第10章产品与服务设计第11章项目进度管理第12章准时生产与精细生产第13章大规模定制第14章供应链管理第15章约束管理4、课程基本结构72第1章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1、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2、生产运作分类3、能力需求匹配4、生产运营研究的历史与生产运营趋势第1章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1、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73一、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环境约束(经济、政治、社会、法律、市场)

输入

社会组织

输出

(原材料、能源、信息)

(产品、服务)

资源支撑(人、财、物、技术)

社会组织及其外部约束

1、社会组织是什么一、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环境约束(经济、政治、社会、法律、市场742、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资源组织转换过程市场营销

任何组织的成立都要追求一定的目标。群体的协同努力比个人的单独工作更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典型的企业组织有三个基本职能:营销、财务、生产与运作。

通常一个组织的成功不仅依赖于某个职能发挥得如何,而且还依赖于这些职能相互的协调程度。财务组织生产与运作财务营销生产与运作营销2、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资源组织任何组织的成立都753、服务业的兴起前工业社会人们主要从事农业和采掘业实质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所需的物品动力来自人力和兽力主要活动是同自然界打交道

工业社会人们主要从事制造业,生产自然界没有的物品动力来自蒸汽和电力分工是工业社会组织生产活动的基本原则主要活动是同经过加工的物品打交道后工业社会人们主要从事服务业,其实质是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信息成为关键资源生活质量由保健、教育和消遣来衡量主要活动是人们之间的交往3、服务业的兴起前工业社会76服务业一般包括五个方面的活动业务服务:如咨询、财务金融、银行、房地产等;贸易服务:零售、维修等;基础设施服务:交通运输、通讯等;社会服务:餐馆、旅店、保健等;公共服务:教育、公用事业、政府等。服务业的兴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服务业一般包括五个方面的活动774、生产概念拓展服务业的兴起,使生产的概念得到延伸和扩展有人说过,生产是以一定生产关系联系起来的人们利用劳动资料,改变劳动对象,以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是否还适合现在和未来???创造财富的过程从一般意义上讲,我们可以给生产下这样一个定义:生产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对它的输入转化增值为输出的过程4、生产概念拓展服务业的兴起,使生产的概念得到延伸和扩展78

生产运作过程是一个”输入—变换—输出”的过程,即投入一定资源,经过一系列、多种形式的变换,使其价值增值,最后以某种形式的产出提供给社会的过程。生产运作过程是一个”输入—变换—输出”的过程,即投79列出了几种典型的社会组织的输入、转化和输出的内容。输入、转化和输出与社会组织的三项基本活动─一供应、生产运作和销售相对应列出了几种典型的社会组织的输入、转化和输出的内容。输入、转80不同时代输入、输出和控制过程是有区别的(1)输入、输出的内容的变化生产过程输入的有劳动者、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其中劳动对象最终改变了形态,劳动者根据契约关系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而劳动手段也会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作用。不同时代生产运营过程的输入、输出是不同的:在农业时代,自然资源占据最重要位置,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工业时代,机器设备越来越发挥主导作用,生产是为了市场消费,营销起着重要作用;进入信息时代,无形资产替代了设备和能源,成为财富的主要源泉。输入的是带着需求的顾客,输出的是满载而归的顾客,但是顾客仍然处于被调查、被适应的地位。在发达的服务经济条件下,顾客一定会成为市场的主宰,他们不是被收入,而是主动地进入市场,要求他们所希望的产品和服务,而这种需求立即被快速反应系统捕捉,在很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来。输入、输出的根本性变化,势必影响到企业生产运营模式的变化。不同时代输入、输出和控制过程是有区别的(1)输入、输出的内容81(2)产品定义的扩展把产品定义成有形的、具有某种功能的物品是狭窄的,正是消费者赋予产品和服务以特定用途,应该把产品看作是从功能到象征的一系列属性的集合。宽泛的产品定义对于确定产品、个性化方式以及处理同消费者的关系都很重要,新的定义也拉近了产品和服务的距离。使产品个性化的机会象征广告与品牌心理使用中形成的形象地位服务售后服务、质量担保、服务承诺辅助使用与培训包装功能作用及方式(含质量)形体设计和结构(2)产品定义的扩展82(3)控制方式的变化控制的主要形式是反馈控制,即输出的结果反过来影响输入。随着服务控制的输入逐渐转变为带着需求的顾客、输出逐渐转变为满意离去的顾客,控制也由事后控制逐渐转变为事前控制(3)控制方式的变化83(1)内容市场调查技术预测产品研究与开发生产系统选择设计产品设计生产技术制造营销财务售后服务生产运作职能范围5、生产运作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是对生产系统及其生产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把投入生产过程的各种生产要素有效的结合起来,形成的有机的体系,按照最经济的方式生产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管理活动过程。(1)内容市场调查技术预测产品研究与开发生产系统选择设计产84战略设计运行改进产品开发与设计、设施选址与布置、工作设计与测量综合生产计划、库存控制、ERP、作业计划与控制、项目型计划生产运作战略、服务运作策略、需求预测质量管理、先进生产方式(SCM、JIT、MC)战略设计运行改进产品开发与设计、综合生产计划、库存控制、ER85(2)目标四适:适合的时候适合的品种适合的价格适当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三提高:提高顾客和社会满意度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目标四适:86(3)生产运作管理人员所需要技能

能力:技术技能素质:行为技能(3)生产运作管理人员所需要技能能力:技术技能871、生产系统与组成生产系统是指与实现规定的生产目标有关的生产单位的集合体,是一个人造的、开放的、动态的系统。生产系统是由人和机器构成、能将一定输入转化为特定输出的有机整体。生产系统是人的组织、物的配置和资金运筹的协调运作的统一体。生产系统是由人设计建造的。它可以按照需要进行构造和重构,使它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二、生产运作分类1、生产系统与组成生产系统是指与实现规定的生产目标有88生产系统组成供应商投入:材料、资金设备、劳工信息、能源转换:制造作业服务作业产出:产品、服务用户管理生产系统组成供应商投入:转换:产出:用户管理892、生产系统的分类输出对象形态生产工艺过程特点组织生产的特点重复性与专业化程度制造性生产: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将有形输入转化成有形输出。服务性生产:非制造性生产,提供劳务而不是制造有形产品。流程式生产:又称为连续性生产,物料均匀、连续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离散性生产:又称为加工—装配式生产,物料运动呈离散状态。大量生产:品种单一、产量大,生产重复程度高。成批生产:品种较多,各种产品在计划期内成批轮番生产。单件生产:品种繁多,每种产品数量很少,生产重复程度很低。备货型生产:根据市场需求(现实需求),通过库存随时满足用户的需求订货型生产:根据用户订单,按用户要求以合同的方式确定产品的品种、性能、数量及交货期组织生产2、生产系统的分类输出对象形态生产工艺过程特点组织生产的特903、服务性运作服务业包括了农业、制造业以外的所有行业,它的基本特征是提供劳务而非有形产品。服务分类有助于打破行业限制,例如医院可以向旅馆学习管理经验,干洗店也可以向银行学习晚间存款业务而接收下班后的衣物。可以按劳动密集程度和与顾客接触程度把服务生产运营分成四类:服务工厂、服务作坊、大众化服务和专业服务3、服务性运作服务业包括了农业、制造业以外的所有行业,它的91服务运营的特征(1)顾客直接参与服务过程服务是一种发生在设施环境中的顾客的经历,要求重视环境的设计。顾客一般不允许进入后台作业区,然而一些创新的服务企业已开放了后台作业区,以便公众监督和提高服务可信度顾客愿意扮演主动角色。顾客的知识、经验、动机、诚实会直接影响服务系统效果。(2)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同时发生服务无法储存,这使得服务业不能像制造业一样靠存货适应需求的变化。(3)服务能力随时间而消失提供服务能力的空座位、医生的空闲时间是易逝性商品,能力的充分利用成为服务管理的一个挑战。面对需求的变化和服务能力的易逝性,管理者有三种基本选择:稳定需求。调整服务能力。科学管理顾客排队。

(4)劳动力密集(5)无形性(6)衡量产出的困难

服务运营的特征(1)顾客直接参与服务过程92制造性生产和服务性运作的异同服务性运作的生产率难以测定服务性运作的质量标准难以建立运作和消费结合,顾客接触纯服务性运作不能通过库存来调节对于高接触度服务,其生产过程难以控制服务型生产对时间的响应要求极高:制造商可以在几天或几个月以后交货,而超级市场的顾客只要等上5分钟就变得不耐烦。制造性生产和服务性运作的异同服务性运作的生产率难以测定934、制造性生产制造性生产是通过物理和(或)化学作用将有形输入转化为有形输出的过程。制造性生产分成两种:连续性生产与离散性生产

(1)连续性生产(流程式生产)与离散性生产(加工装配式生产)流程式生产与加工装配式生产在产品市场特征、生产设备、原材料等方面有不同特点4、制造性生产制造性生产是通过物理和(或)化学作用将有形输入94流程式生产与加工装配式生产的比较

特征

流程式生产

加工装配式生产

产品品种数

产品差别

营销特点

资本/劳力/材料密集

自动化程度

设备布置的性质

设备布置的柔性

生产能力

扩充能力的周期

对设备可靠性要求

维修的性质

原材料品种数

能源消耗

在制品库存

副产品

较少

有较多标准产品

依靠产品的价格与可获性

资本密集

较高

流水式生产

较低

可明确规定

较长

停产检修

较少

较高

较低

较多

较多

有较多用户要求的产品

依靠产品的特点

劳力、材料密集

较低

批量或流水生产

较高

模糊的

较短

较低

多数为局部修理

较多

较低

较高

较少

流程式生产与加工装配式生产的比较特征流程95流程式生产与加工装配式生产的生产管理的特点不同对于流程式生产,生产设施地理位置集中,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对生产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很高。加工装配式生产,生产设施地理位置分散,零件加工和产品装配可以在异地进行,零件种类繁多,加工工艺多样化,涉及多种多样的加工单位、工人和设备,生产过程中协作关系十分复杂。流程式生产与加工装配式生产的生产管理的特点不同对96物流组织

对于流程式生产,生产设施地理位置集中,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原材料品种相对简单、只要指定合适的生产计划,保证几种主要原材料的物流畅通,工艺参数得到控制就能正常生产,生产过程中的协作与协调任务较少。加工装配式生产,生产设施地理位置分散,零件加工和产品装配可以在异地进行,零件种类繁多,加工工艺多样化,涉及多种多样的加工单位、工人和设备,生产过程中协作关系十分复杂。要在保证高效的物流配送的同时降低物流成本。物流组织对于流程式生产,生产设施地理位置集中,生97按照企业组织生产的特点,制造型生产可以分为备货型生产(Make-to-Stock,MTS)与订货型生产(Make-to-Order,MTO)和按订单装配式生产(Assembleo-Order,ATO)。流程式生产一般为备货型生产,加工装配式生产既有备货型、又有订货型。备货型生产是指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运用市场预测的方法安排生产,以补充成品库存,以库存满足用户订货的需要。例如,轴承、紧固件、小型电动机等产品的生产就属于备货型生产。这些产品的通用性强、标准化程度高,有广泛的用户。订货型生产是指按照用户的特定要求进行生产。用户提出产品性能、质量数量、价格和交货期的要求,经过谈判签订合同,然后组织设计、生产。例如船舶、锅炉、大型电机等产品的生产就属于订货型生产。这些产品的专用性强、大都是非标准产品。(2)备货型生产与订货型生产

按照企业组织生产的特点,制造型生产可以分为备货型生产(Mak98表1-3MTO与MTS的主要区别

项目

备货型生产

订货型生产(

产品

标准产品

按用户要求生产,无标准产品

变型产品与新产品

对产品的需求

可以预测

难以预测

价格

事先确定

订货时确定

交货期

不重要,随时供货

很重要,订货时决定

设备

采用专用高效设备

多采用通用设备

人员

专业化人员

需多种操作技能

备货型生产的标准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但对客户的个性化要求满足程度低,订货型生产的标准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但是对客户的个性化要求满足程度高。为了兼顾顾客的个性化要求和生产过程的效率,可以将备货型生产和订货型生产组合成各种不同的生产方式,这种组合的关键是确定备货生产与订货生产的分离点(CustomerOrderDecouplingPoint,CODP)。在CODP的上游是备货性生产,由预测和计划驱动;在CODP的下游是订货型生产,由客户订单驱动。可以将CODP安排在加工装配式生产的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零部件加工和产品装配等几个典型生产阶段之间的某个位置上,这样就构成不同的组织生产方式表1-3MTO与MTS的主要区别项目备货型生99(1)生产运作类型按照品种多少、批量大小、生产重复程度划分

大量生产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大批生产中批生产单件小批生产

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生产生产类型的划分5、生产运作的类型

(1)生产运作类型按照品种多少、批量大小、生产重复程度划分100(2)不同生产类型的特征①大量大批生产的特征:易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和高质量生产周期短;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高;人力、物力消耗少,成本低;产品质量高而稳定。②单件小批生产的特征:难以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和高质量产品制造周期长,订货期长。通用化设备,用人多,生产效率低,劳动生产率低。成本高。产品质量不易保证。③成批生产类型的特征:介于两者之间。(2)不同生产类型的特征①大量大批生产的特征:易实现高效率、101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小批生产特点比较: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小批生产特点比较:102现代生产运作管理课件103(3)确定大量、成批、单件三种生产类型的方法①根据产品产量大小:根据产品年产量的大小和产品某些特征来确定生产类型。机床类产品用产量法确定生产类型的参考值:(3)确定大量、成批、单件三种生产类型的方法①根据产品产量大104确定大量、成批、单件三种生产类型的方法:②根据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工序数目法:根据以各工作地所承担的工序数目多少,来确定工作地的生产类型。各种生产类型的工作地应承担工序数目的一般参考值:确定大量、成批、单件三种生产类型的方法:②根据工作地的专业化105大量系数法:大量系数的倒数就是工作地应承担的工序数目。各种生产类型的大量系数一般参考值:大量系数法:大量系数的倒数就是工作地应承担的工序数目。各种生106(4)大量定制生产(MassCustomization,MC)定制生产:根据每个顾客的特别要求定制产品或服务——即“一对一”的定制化服务大量定制生产:生产按照大规模大量生产方式去进行,但却可以按个性化要求接受订货,而其售价和成本可以做到不因这种单独需求订货而提高。定制生产的必要性:满足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的需求;实现生产和销售的紧密结合;满足消费者要求产品变化快速的需要。定制生产的运行:产品设计制造流程设计灵活的供给网络(4)大量定制生产(MassCustomization,107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效率的途径减少零件的变化产品系列化、零部件标准化、通用化成组技术,产品簇、零件簇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提高机床的柔性,NC、DNC、FMS采用成组技术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效率的途径减少零件的变化108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技术的飞速进步、顾客消费的个性化和竞争白热化(3C)是造成企业经营环境不确定性的根本原因。零生命周期任何企业的优势都只能是短暂的。企业要生存,必须加入全球市场当前生产运作管理面临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的利用,高效、低耗、准时地生产个性化的产品和/或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三、能力与需求匹配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技术的飞速进步、顾客消费的个性化和竞争白109能力与需求的协调组织好社会生产,最根本的是要做到供需协调。企业生产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协调是组织生产过程的永恒主题供求关系变化出现的现象供不应求时,出现短缺,供方之间的竞争弱化,需方之间的竞争激化。供不应求导致以下现象出现:供方地位提高,价格上涨、质量和服务水平下降,产量增加,投机者出现,更多的供应商加入供过于求时,供方之间的竞争激化,需方之间的竞争弱化。供过于求导致以下现象出现:需方地位提高,价格下跌、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产量减少,回扣现象出现能力与需求的协调组织好社会生产,最根本的是要做到供需协调。企110供求关系变化对组织的影响从作坊组织到机械组织:突出内部效率从机械组织到有机组织:突出适应变化能力从有机组织到自适应组织:突出解决顾客问题的能力供过于求对生产运作的影响战略:注重环境注重内部资源和核心能力+利用外部资源市场面越来越细分,导致大量定制生产(MassCustomization)争夺顾客,满意高兴(客户忠诚度)不断创新从注重内部效率到提高对顾客的服务效率和质量解决品种的变化性和能力的相对稳定性两者矛盾的两种方式:“以不变应变”:“理想机器”,硬件设施不变,通过改变软件来适应外界需求的变化“以变应变”:对生产系统有关要素进行重新组合,来适应外界需求的变化,如BPR供求关系变化对组织的影响111理想的供需关系

按需生产是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出发点,准时性是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准时(Just-in-Time,JIT)生产的概念来自于日本企业。在需方需要的时间、在需方要求的地点,将需方所需的产品和服务按需方要求的数量和质量,以合理的价格,提供给需方JIT是一种生产管理的哲理,JIT哲理具有普遍性,它适用于所有生产管理模式。JIT哲理是供需双方协调所遵循的原则。传统的供需协调方式--库存。JIT哲理提供了协调供需双方生产活动的最高标准,它是一种极限。理想的供需关系按需生产是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112如何提高应变能力提高应变能力的根本途径是

资源集成!!如何提高应变能力提高应变能力的根本途径是113集成的概念集成(Integration)是将尽可能多的不同事物集中到一起。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将不同的事物集中;二是要将尽可能多的不同事物集中。1974年,美国的约瑟夫·哈林顿(JosephHarrington)博士在《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一书中首次提出计算机集成制造的概念。集成包括信息集成、功能集成、方法集成、过程集成、企业间集成、知识集成、人的集成等等,可以概括为资源集成。集成的概念集成(Integration)是将尽可能多的不同114集成的作用

集成的作用是提高应变能力

MRPII是计划功能的集成,加工中心是制造过程的集成,敏捷制造是企业的集成。信息集成是资源集成的基础,人的集成是资源集成的保证。CIMS是通过计算机将各种不同资源集成的制造系统。CIM是解决有限的生产能力和无限的需求变化这对矛盾是根本途径,是组织生产运作的哲理,是提高企业应变能力的根本途径。集成的作用集成的作用是提高应变能力115四、生产运营研究的历史与生产运营趋势1、历史过程简要回顾1800,Whitney,倡导零件标准化零部件互换性1881,Taylor,“科学管理”1913,福特,“流水生产线”1920s-30s,福特(大量生产理念)+通用斯隆(组织技术)“大量生产方式”1940s,运筹学研究小组决策理论,运筹学方法1950s-1980s,丰田、朱兰、大野耐一

JIT、TQC、MRP、CIMS1990s-,史迪文斯、哈默、钱皮

SCM、BPR、MC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知识经济四、生产运营研究的历史与生产运营趋势1、历史过程简要回顾116历史演变生产系统在古代就已存在了。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罗马和西班牙帝国的海船都是人类有能力组织生产的例证。即便如此,这些例子大多属于“公共工程”项目。现代意义上的用于销售的产品生产和现代工厂制度都出现于产业革命时期。(1)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70年代的英国,19世纪又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和美国。此前,产品是由手工艺人和他们的徒弟在作坊里生产出来的。在那个系统下,通常是一个人自始至终负责制作一件产品,例如一辆马车、一件家具。使用的工具都是简单的;接着,许多发明创造从此改变了生产的面貌,机器代替了人力。蒸汽机的发明,为工厂里机器的运转提供了动力。珍妮纺纱机和织布机使纺织业发生了革命。充足的煤和铁为发电和制造机器提供了原料。历史演变117由铁制成的机器比先前使用的简单木制工具效率更高、更耐用。在制造业的初期,产品是在手工艺生产这一生产方式下生产出来的。手工艺生产是指技术高的工人利用简单且富于柔性的工具,根据顾客的特定要求生产商品的一种生产系统。手工艺生产本身有严重的缺陷。因为产品是经技术高的工人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装配出来的,所以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另一个缺陷是生产成本并不随产量的增加而下降,即根本不存在刺激企业扩大规模的规模经济。结果,出现了很多小型企业,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标准体系。促使产业革命加快发展的一个重大变化是标准度量制的产生。它大大减少了对定制品的需求。工厂开始迅猛发展,大量农业人员被吸引到工厂去工作。尽管发生了这些巨大的变化,管理理论与实践并未获得长足的发展,这时迫切需要有一比较系统、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作指导。由铁制成的机器比先前使用的简单木制工具效率更高、更耐118(2)科学管理科学管理的创建给工厂管理带来了巨大变化。效率工程师、发明家泰勒是其创始人。泰勒常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