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考研系统复习(一)课件_第1页
《中药学》考研系统复习(一)课件_第2页
《中药学》考研系统复习(一)课件_第3页
《中药学》考研系统复习(一)课件_第4页
《中药学》考研系统复习(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学

中药学1总

中药: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中药、本草、草药、中草药中成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方法,加工成一定的剂型,表明药物作用、适应证、剂量、服法,供医生和患者直接选用,符合药品法规定的药物。中药学(古称本草学):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总

论中

的起

展原始社会时期:劳动创作了人类、社会,同时也创造了医药。中药的起源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生活实践和医疗实践的结果。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夏商周时期:人工酿酒酒为百药之长最早的兴奋剂最早的麻醉剂通血脉、行药势用作溶剂中

的起

展原中

的起

展汤液←伊尹(商)汤液方便服用提高疗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促进复方药剂的发展中

的起

展汤中

的起

展《周礼》“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诗经》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具体药物的书籍。《山海经》动物药67种,植物药52种,矿物药3种,水类1种,另有3种不祥何物,共计126种。所治病种31种。《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奠定了四气五味学说、中药归经学说、升降沉浮学说理论等。《五十二病方》用药240余种,医方280多个。中

的起

展《中

的起

展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全书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按药物功效分为上中下三品,上中各120种,下品125种。中

的起

展秦中

的起

展两晋南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第二部本草名著.“以朱书神农,墨书别录”,载药730种,首创自然属性分类法,首创“诸病通用药”。《雷公炮炙论》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梁·陶弘景南朝·雷?中

的起

展两中

的起

展隋唐时期︽新修本草︾唐代,世界上最早的官修药典。图文并茂,开创世界药学著作先例。中

的起

展隋中

的起

展宋金元时期《证类本草》唐慎微明代《本草纲目》李时珍清代《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民国时期《中国药学大辞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等中

的起

展宋中

集产地道地药材:亦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四大怀药(河南的地黄、牛膝、山药、菊花)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青海的大黄,内蒙的黄芪等。中

集产地中

集采集“夫药采取,不知时节,不依阴干暴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取与朽木不殊,虚费人工,卒无裨益。”——《千金翼方》中

集采集中

集一、植物类药物的采收

全草类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刚开采收。有的割取植物的地上部分,如薄荷、荆芥、益母草、紫苏等。以带根全草入药的,则连根拔全株,如车前草、蒲公英、紫花地丁等。

叶类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的时候进行。如大青叶、荷叶、艾叶、批把叶等。荷叶在荷花含苞欲放或盛开时采收者,色泽翠绿,质量最好。有些特定的品种,如霜桑叶,须在深秋或初冬经霜后来集。花、花粉未开放的花蕾或刚开放的花朵。至于蒲黄之类以花粉入药的,则须于花朵盛开时采收。

果实、种子多数果实类药材,当于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采收,如瓜蒌、枸杞、马兜铃。少数品种有特殊要求,应当采用未成熟的幼嫩果实,如乌梅、青皮、枳实等。以种子入药的,通常在完全成熟后采集。

根、根茎以阴历二、八月为佳,认为春初“津润始萌,未充枝叶,势力淳浓”,“至秋枝叶干柏,津润归流于下”,且“春宁宜早,秋宁宜晚。”(《本草纲目》)

树皮、根皮通常在春、夏时节剥取树皮。此时植物生长旺盛,不仅质量较佳,而且树木枝干内浆汁丰富,树皮易于剥离。有些植物根皮则以秋后采收为宜,如牡丹皮、地骨皮、苦楝皮等。中

集一、植物类药物的采收多中

集二、动物类药物的采收动物类药材因其生长不同,采收各异。其具体时间,应以保证药效及容易获得为原则。如鹿茸应在清明前后截取,过时则角化。三、矿物药材全年皆可采收,不拘时间,择优采选即可。中

集二、动物类药物的采收中

制炮制的目的一、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二、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三、干燥药材,利于贮藏四、矫味、矫臭,便于服用五、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六、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七、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八、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中

制炮制的目的中

制炮制: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古代称为炮炙、修治、修事等。由于中药材大都是生药,在制备各种剂型之前,一般应根据医疗、配方、制剂的不同求,并结合药材的自身特点,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才能使之既充分发挥疗效又避免或减轻不良反应,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临床用药的目的。中

制炮制: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中

制增强药性降低毒性中

制中

制炮制的方法修治纯净、粉碎、切制药材水制漂洗、浸泡、闷润、喷洒、水飞火制炒、炙、烫、煅、煨水火共制煮、蒸、炖、淬其它制法制霜、发酵、精制、药拌中

制炮制的方法修治纯净、粉碎、切制药药

论中医学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都是致病因素(邪气)作用于人体,引起机体正邪斗争,从而导致阴阳气血偏盛偏衰或脏腑经络机能活动失常的结果。药物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不外是祛邪去因,扶正固本,协调脏腑经络机能,从而纠正阴阳偏盛偏衰,使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药

论中医学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都是致病因素(药

论药物之所以能够针对病情,发挥上述基本作用,是由于各种药物各自具有若干特性和用,前人称之为药物的偏性。中药的性能是中药的性质和功能的高度概括。中药性能又称药性。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中药性能:对中药作用性质和特征的概括中药性状: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人药药

论药物之所以能够针对病情,发挥上述基本作用,是由药

论四气,即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四性。阴寒凉清热泻火里热证、表证证养阴阴虚内热证凉血血热证

阳温热温里散寒里寒证、表寒症补火助阳阳虚证回阳救逆亡阳证温通气血寒凝气滞血瘀证伤阳气伤阴液药

论四气,即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四性。清热泻药

论五味,即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阳辛金甘土淡能行能散能补能和能缓能渗能利

阴酸木苦火咸水能收能涩能泄能燥能坚能下能软(涩)药

论五味,即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药

论散表邪(治表证)能散散内结(治痰核、瘰疬)

行气(治气滞证)能行行血(治血瘀证)

论散表邪(治表证)药

论五味,即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阳辛金甘土淡能行能散能补能和能缓能渗能利

阴酸木苦火咸水能收能涩能泄能燥能坚能下能软(涩)药

论五味,即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药

论补气(气虚证)能补补血(血虚症)和中(中毒解救)能和调和药性能缓——缓急止痛药

论补气(气虚证)药

论五味,即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阳辛金甘土淡能行能散能补能和能缓能渗能利

阴酸木苦火咸水能收能涩能泄能燥能坚能下能软(涩)药

论五味,即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药

论能渗水肿渗湿利水脚气能利小便不利药

论药

论五味,即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阳辛金甘土淡能行能散能补能和能缓能渗能利

阴酸木苦火咸水能收能涩能泄能燥能坚能下能软(涩)药

论五味,即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药

论固表止汗敛肺止咳能收涩肠止泻能涩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涩精止遗药

论药

论五味,即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阳辛金甘土淡能行能散能补能和能缓能渗能利

阴酸木苦火咸水能收能涩能泄能燥能坚能下能软(涩)药

论五味,即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药

论清泄(清热泻火)能泄通泄(通便泻下)降泄(降肺气)清热燥湿能燥——燥湿燥湿散寒能坚——坚阴(泻火存阴)

论药

论五味,即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阳辛金甘土淡能行能散能补能和能缓能渗能利

阴酸木苦火咸水能收能涩能泄能燥能坚能下能软(涩)药

论五味,即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药

论能下——泻下或润下通便能软——软坚散结药

论药

论升降浮沉:药物对人体有向上、向下、向外、向内四种不同作用趋向。病势趋向常表现为向上(如呕吐、喘咳),向下(如肛),向外(如自汗、盗汗),向内(如表证不解)。逆病势(改善病理)顺病位(直达病所)药

论升降浮沉:药物对人体有向上、向下、向外、向内四药

论归经: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的治疗作用。羌活太阳经头痛葛根白芷阳明经头痛柴胡少阳经头痛吴茱萸厥阴经头痛细辛少阴经头痛药

论归经: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药

论毒性,毒副作用,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古代,“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中药的副作用,在常用剂量时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比较轻微,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可自行消失。毒性分级大毒有毒小毒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

论毒性,毒副作用,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药

论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剂量过大误服伪品中炮制不当毒制剂服法不当配伍不当药

论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药

论中药的配伍配伍,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

——《神农本草经·序例》药

论中药的配伍药

论相须协同增效用相使药相畏依减毒据相杀相恶减效增毒用药禁忌相反药

论药

论一、单行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二、相须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三、相使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四、相畏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五、相杀一种药物能够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被药

论一、单行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药

论相恶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相反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中药的用药禁忌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证候禁忌妊娠禁忌服药饮食禁忌药

论相恶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药

论“十八反歌”最早见于张子和《儒门事亲》:“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乌头反贝母、瓜篓、半夏、白蔹、白及;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药

论“十八反歌”最早见于张子和《儒门事亲》:“本草药

论中药的剂量与用法一两(16进位制)=30g

一钱=3g

一分=0.3g

一厘=0.03g药

论中药的剂量与用法各

论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驱虫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开窍药补虚药收涩药涌吐药攻毒杀虫止痒药拔毒化腐生肌药各

论解表药活血化瘀药解

药凡以发散表邪、治疗表证为主的药物,称解表药,又叫发表药。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解表药发散风热药(辛凉解表药)发散风寒药本类药物性味多属辛温,辛以发散,温可祛寒,故以发散肌表风寒邪气为主要作用。主治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等。解

药凡以发散表邪、治疗表证为主的药物,称解表药,又叫发发

药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风寒感冒:为发汗解表之要药。

宣肺平喘咳嗽气喘:为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喘咳之要药。

利水消肿风水水肿

药麻黄发

药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肌风寒感冒

温通经脉寒凝血滞诸痛证

助阳化气痰饮、蓄水证心悸发

药桂枝发

药紫苏辛,温。归肺、脾经。

解表散寒风寒感冒行气宽中脾胃气滞,胸闷呕吐(兼理气安胎)和中解毒解鱼蟹毒发

药紫苏发

药生姜辛,温。归肺、脾、胃经解表散寒风寒感冒脾胃寒证温中止呕胃寒呕吐(呕家圣药)温肺止咳肺寒咳嗽

解毒解半夏、生南星等药物之毒,以及鱼蟹等食物中毒。发

药生姜发

药香薷辛,微温。归肺、脾、胃经。发汗解表风寒感冒化湿和中(夏月解表之药)利水消肿水肿脚气发

药香薷发

药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祛风解表外感表证麻疹不透、风疹瘙痒透疹消疮疮疡初起兼有表证止血吐血丑下血发

药荆芥发

药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祛风解表外感表证风疹瘙痒

胜湿止痛风湿痹痛

止痉破伤风证“风药之润剂”、“治风之通用药”发

药防风发

药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解表散寒风寒感冒

祛风胜湿风寒湿痹止痛

治太阳经头痛,善除上半身风寒湿痹。发

药羌活发

药白芷辛,温。归肺、胃、大肠经。解表散寒风寒感冒祛风止痛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通鼻窍鼻渊燥湿止带带下证消肿排脓疮疡肿毒

治阳明经头痛。发

药白芷发

药细辛辛,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

解表散寒风寒感冒

祛风止痛头痛、牙痛、风湿痹痛

通鼻窍鼻渊温肺化饮肺寒咳嗽

治疗少阴头痛。发

药细辛发

药藁本辛、温。归膀胱经。祛风散寒风寒感冒,巅顶疼痛

除湿止痛风寒湿痹发

药藁本发

药苍耳子辛、苦,温。有毒。归肺经。发散风寒风寒感冒通鼻窍鼻渊祛风湿风湿痹痛止痛发

药苍耳子发

药辛夷辛,温。归肺、胃经。发散风寒风寒感冒通鼻窍鼻塞,鼻渊为治鼻渊头痛,鼻塞流涕之要药。发

药辛夷发

药发散风热药本类药物性味多辛苦而偏寒凉,辛以发散,凉可祛热,故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发汗解表作用较发散风寒药缓和。主要适用于风热感冒以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咽干口渴、头痛目赤、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紧等。发

药发散风热药发

药薄荷辛,凉。归肺、肝经。疏散风热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清利头目风热头痛,目赤多泪利咽透疹咽喉肿痛,麻疹不透疏肝行气肝郁气滞,胸闷胁痛是辛凉解表药中,最能宣散表邪,且有一定发汗作用之药。本品芳香辟秽,兼能化湿和中。发

药薄荷发

药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宣肺祛痰利咽透疹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解毒消肿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其性偏滑利,兼滑肠通便。发

药牛蒡子发

药蝉蜕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利咽开音咽痛暗哑透疹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明目退翳目赤翳障息风止痉急慢惊风,破伤风证镇静安神小儿夜啼不安发

药蝉蜕发

药桑叶甘、苦,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清肺润燥肺热、燥热咳嗽平抑肝阳肝阳上亢眩晕清肝明目目赤昏花兼能凉血止血。发

药桑叶发

药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平抑肝阳肝阳眩晕,肝风实证清肝明目目赤昏花清热解毒疮痈肿毒发

药菊花发

药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解表退热表证发热,少阳证疏肝解郁肝郁气滞升举阳气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治少阳证之要药。发

药柴胡发

药升麻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解表透疹外感表证,麻疹不透清热解毒善清解阳明热毒升举阳气气虚下陷,脏器脱垂发

药升麻发

药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解肌退热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透疹麻疹不透生津止渴热病口渴,阴虚消渴升阳止泻热泻热痢,脾虚泄泻为治颈项疼痛要药。发

药葛根编者水平有限,此文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不足,敬请原谅!未完待续!敬请期待!《中药学》考研系统复习(一)课件谢谢!《中药学》考研系统复习(一)课件结束结束69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12月-2212月-22Monday,December26,2022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13:0820:13:0820:1312/26/20228:13:08PM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12月-2220:13:0820:13Dec-2226-Dec-22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13:0820:13:0820:13Monday,December26,2022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12月-2212月-2220:13:0820:13:08December26,2022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26十二月20228:13:08下午20:13:0812月-22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十二月228:13下午12月-2220:13December26,2022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2/12/2620:13:0820:13:0826December2022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8:13:08下午8:13下午20:13:0812月-22谢谢观赏

Youmademyday!我们,还在路上……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12月-2212月70中药学

中药学71总

中药: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中药、本草、草药、中草药中成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方法,加工成一定的剂型,表明药物作用、适应证、剂量、服法,供医生和患者直接选用,符合药品法规定的药物。中药学(古称本草学):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总

论中

的起

展原始社会时期:劳动创作了人类、社会,同时也创造了医药。中药的起源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生活实践和医疗实践的结果。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夏商周时期:人工酿酒酒为百药之长最早的兴奋剂最早的麻醉剂通血脉、行药势用作溶剂中

的起

展原中

的起

展汤液←伊尹(商)汤液方便服用提高疗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促进复方药剂的发展中

的起

展汤中

的起

展《周礼》“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诗经》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具体药物的书籍。《山海经》动物药67种,植物药52种,矿物药3种,水类1种,另有3种不祥何物,共计126种。所治病种31种。《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奠定了四气五味学说、中药归经学说、升降沉浮学说理论等。《五十二病方》用药240余种,医方280多个。中

的起

展《中

的起

展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全书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按药物功效分为上中下三品,上中各120种,下品125种。中

的起

展秦中

的起

展两晋南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第二部本草名著.“以朱书神农,墨书别录”,载药730种,首创自然属性分类法,首创“诸病通用药”。《雷公炮炙论》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梁·陶弘景南朝·雷?中

的起

展两中

的起

展隋唐时期︽新修本草︾唐代,世界上最早的官修药典。图文并茂,开创世界药学著作先例。中

的起

展隋中

的起

展宋金元时期《证类本草》唐慎微明代《本草纲目》李时珍清代《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民国时期《中国药学大辞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等中

的起

展宋中

集产地道地药材:亦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四大怀药(河南的地黄、牛膝、山药、菊花)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青海的大黄,内蒙的黄芪等。中

集产地中

集采集“夫药采取,不知时节,不依阴干暴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取与朽木不殊,虚费人工,卒无裨益。”——《千金翼方》中

集采集中

集一、植物类药物的采收

全草类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刚开采收。有的割取植物的地上部分,如薄荷、荆芥、益母草、紫苏等。以带根全草入药的,则连根拔全株,如车前草、蒲公英、紫花地丁等。

叶类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的时候进行。如大青叶、荷叶、艾叶、批把叶等。荷叶在荷花含苞欲放或盛开时采收者,色泽翠绿,质量最好。有些特定的品种,如霜桑叶,须在深秋或初冬经霜后来集。花、花粉未开放的花蕾或刚开放的花朵。至于蒲黄之类以花粉入药的,则须于花朵盛开时采收。

果实、种子多数果实类药材,当于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采收,如瓜蒌、枸杞、马兜铃。少数品种有特殊要求,应当采用未成熟的幼嫩果实,如乌梅、青皮、枳实等。以种子入药的,通常在完全成熟后采集。

根、根茎以阴历二、八月为佳,认为春初“津润始萌,未充枝叶,势力淳浓”,“至秋枝叶干柏,津润归流于下”,且“春宁宜早,秋宁宜晚。”(《本草纲目》)

树皮、根皮通常在春、夏时节剥取树皮。此时植物生长旺盛,不仅质量较佳,而且树木枝干内浆汁丰富,树皮易于剥离。有些植物根皮则以秋后采收为宜,如牡丹皮、地骨皮、苦楝皮等。中

集一、植物类药物的采收多中

集二、动物类药物的采收动物类药材因其生长不同,采收各异。其具体时间,应以保证药效及容易获得为原则。如鹿茸应在清明前后截取,过时则角化。三、矿物药材全年皆可采收,不拘时间,择优采选即可。中

集二、动物类药物的采收中

制炮制的目的一、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二、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三、干燥药材,利于贮藏四、矫味、矫臭,便于服用五、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六、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七、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八、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中

制炮制的目的中

制炮制: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古代称为炮炙、修治、修事等。由于中药材大都是生药,在制备各种剂型之前,一般应根据医疗、配方、制剂的不同求,并结合药材的自身特点,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才能使之既充分发挥疗效又避免或减轻不良反应,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临床用药的目的。中

制炮制: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中

制增强药性降低毒性中

制中

制炮制的方法修治纯净、粉碎、切制药材水制漂洗、浸泡、闷润、喷洒、水飞火制炒、炙、烫、煅、煨水火共制煮、蒸、炖、淬其它制法制霜、发酵、精制、药拌中

制炮制的方法修治纯净、粉碎、切制药药

论中医学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都是致病因素(邪气)作用于人体,引起机体正邪斗争,从而导致阴阳气血偏盛偏衰或脏腑经络机能活动失常的结果。药物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不外是祛邪去因,扶正固本,协调脏腑经络机能,从而纠正阴阳偏盛偏衰,使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药

论中医学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都是致病因素(药

论药物之所以能够针对病情,发挥上述基本作用,是由于各种药物各自具有若干特性和用,前人称之为药物的偏性。中药的性能是中药的性质和功能的高度概括。中药性能又称药性。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中药性能:对中药作用性质和特征的概括中药性状: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人药药

论药物之所以能够针对病情,发挥上述基本作用,是由药

论四气,即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四性。阴寒凉清热泻火里热证、表证证养阴阴虚内热证凉血血热证

阳温热温里散寒里寒证、表寒症补火助阳阳虚证回阳救逆亡阳证温通气血寒凝气滞血瘀证伤阳气伤阴液药

论四气,即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四性。清热泻药

论五味,即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阳辛金甘土淡能行能散能补能和能缓能渗能利

阴酸木苦火咸水能收能涩能泄能燥能坚能下能软(涩)药

论五味,即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药

论散表邪(治表证)能散散内结(治痰核、瘰疬)

行气(治气滞证)能行行血(治血瘀证)

论散表邪(治表证)药

论五味,即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阳辛金甘土淡能行能散能补能和能缓能渗能利

阴酸木苦火咸水能收能涩能泄能燥能坚能下能软(涩)药

论五味,即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药

论补气(气虚证)能补补血(血虚症)和中(中毒解救)能和调和药性能缓——缓急止痛药

论补气(气虚证)药

论五味,即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阳辛金甘土淡能行能散能补能和能缓能渗能利

阴酸木苦火咸水能收能涩能泄能燥能坚能下能软(涩)药

论五味,即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药

论能渗水肿渗湿利水脚气能利小便不利药

论药

论五味,即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阳辛金甘土淡能行能散能补能和能缓能渗能利

阴酸木苦火咸水能收能涩能泄能燥能坚能下能软(涩)药

论五味,即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药

论固表止汗敛肺止咳能收涩肠止泻能涩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涩精止遗药

论药

论五味,即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阳辛金甘土淡能行能散能补能和能缓能渗能利

阴酸木苦火咸水能收能涩能泄能燥能坚能下能软(涩)药

论五味,即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药

论清泄(清热泻火)能泄通泄(通便泻下)降泄(降肺气)清热燥湿能燥——燥湿燥湿散寒能坚——坚阴(泻火存阴)

论药

论五味,即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阳辛金甘土淡能行能散能补能和能缓能渗能利

阴酸木苦火咸水能收能涩能泄能燥能坚能下能软(涩)药

论五味,即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药

论能下——泻下或润下通便能软——软坚散结药

论药

论升降浮沉:药物对人体有向上、向下、向外、向内四种不同作用趋向。病势趋向常表现为向上(如呕吐、喘咳),向下(如肛),向外(如自汗、盗汗),向内(如表证不解)。逆病势(改善病理)顺病位(直达病所)药

论升降浮沉:药物对人体有向上、向下、向外、向内四药

论归经: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的治疗作用。羌活太阳经头痛葛根白芷阳明经头痛柴胡少阳经头痛吴茱萸厥阴经头痛细辛少阴经头痛药

论归经: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药

论毒性,毒副作用,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古代,“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中药的副作用,在常用剂量时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比较轻微,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可自行消失。毒性分级大毒有毒小毒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

论毒性,毒副作用,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药

论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剂量过大误服伪品中炮制不当毒制剂服法不当配伍不当药

论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药

论中药的配伍配伍,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

——《神农本草经·序例》药

论中药的配伍药

论相须协同增效用相使药相畏依减毒据相杀相恶减效增毒用药禁忌相反药

论药

论一、单行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二、相须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三、相使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四、相畏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五、相杀一种药物能够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被药

论一、单行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药

论相恶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相反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中药的用药禁忌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证候禁忌妊娠禁忌服药饮食禁忌药

论相恶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药

论“十八反歌”最早见于张子和《儒门事亲》:“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乌头反贝母、瓜篓、半夏、白蔹、白及;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药

论“十八反歌”最早见于张子和《儒门事亲》:“本草药

论中药的剂量与用法一两(16进位制)=30g

一钱=3g

一分=0.3g

一厘=0.03g药

论中药的剂量与用法各

论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驱虫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开窍药补虚药收涩药涌吐药攻毒杀虫止痒药拔毒化腐生肌药各

论解表药活血化瘀药解

药凡以发散表邪、治疗表证为主的药物,称解表药,又叫发表药。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解表药发散风热药(辛凉解表药)发散风寒药本类药物性味多属辛温,辛以发散,温可祛寒,故以发散肌表风寒邪气为主要作用。主治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等。解

药凡以发散表邪、治疗表证为主的药物,称解表药,又叫发发

药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风寒感冒:为发汗解表之要药。

宣肺平喘咳嗽气喘:为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喘咳之要药。

利水消肿风水水肿

药麻黄发

药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肌风寒感冒

温通经脉寒凝血滞诸痛证

助阳化气痰饮、蓄水证心悸发

药桂枝发

药紫苏辛,温。归肺、脾经。

解表散寒风寒感冒行气宽中脾胃气滞,胸闷呕吐(兼理气安胎)和中解毒解鱼蟹毒发

药紫苏发

药生姜辛,温。归肺、脾、胃经解表散寒风寒感冒脾胃寒证温中止呕胃寒呕吐(呕家圣药)温肺止咳肺寒咳嗽

解毒解半夏、生南星等药物之毒,以及鱼蟹等食物中毒。发

药生姜发

药香薷辛,微温。归肺、脾、胃经。发汗解表风寒感冒化湿和中(夏月解表之药)利水消肿水肿脚气发

药香薷发

药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祛风解表外感表证麻疹不透、风疹瘙痒透疹消疮疮疡初起兼有表证止血吐血丑下血发

药荆芥发

药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祛风解表外感表证风疹瘙痒

胜湿止痛风湿痹痛

止痉破伤风证“风药之润剂”、“治风之通用药”发

药防风发

药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解表散寒风寒感冒

祛风胜湿风寒湿痹止痛

治太阳经头痛,善除上半身风寒湿痹。发

药羌活发

药白芷辛,温。归肺、胃、大肠经。解表散寒风寒感冒祛风止痛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通鼻窍鼻渊燥湿止带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