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爱莲说》优秀课件-实用_第1页
《陋室铭》《爱莲说》优秀课件-实用_第2页
《陋室铭》《爱莲说》优秀课件-实用_第3页
《陋室铭》《爱莲说》优秀课件-实用_第4页
《陋室铭》《爱莲说》优秀课件-实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12/27实用课件制作:涡阳八中臧文清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2022/12/26实用课件制作:涡阳八中臧文清短文两篇《陋1刘禹锡陋室铭刘禹锡陋室铭2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让他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号称天下第一铭的《陋室铭》,体会它的无穷魅力。导入新课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31、了解常用实词、虚词的意义,能在教师的启发下辩解一词多义,初步理解词类活用,理解本课特殊句式。2、了解“铭”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3、学习比兴、类比、引用和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4、了解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洁身自好的节操,使学生明白应追求精神的富足。学习目标1、了解常用实词、虚词的意义,能在教师的启发下辩解一词多义,4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贞元九年,进士及第,后进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信任器重。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实践“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宦海沉浮,屡遭贬谪。会昌二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代表作有《陋室铭》、《乌衣巷》、《石头城》等。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其先5

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一天天的衰落下去。在宫中,宦官专废立之权,皇帝受制于家奴;在朝廷上,牛(牛僧孺

李宗闵)李(李德裕)两党互相倾轧不已,妒贤害能,任人唯亲。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却又无力回天,只能采取消极的办法,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背景链接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一天天的衰落下去。在宫中,宦6

南阳诸葛庐:又名南阳武侯祠,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岗上,是后人为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躬耕南阳而兴建的。相传,诸葛亮曾居于此,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西蜀子云亭:西汉著名文学家扬雄(前53-18)在西蜀的屋舍。扬雄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汉成帝时曾任给事黄门。王莽当政时,校书天禄阁,官为大夫。扬雄本是成都人,但在成都并没有留下多少遗迹,却在绵阳西山留下一个子云亭,常为后世文人所吟及。所谓“歇马独来寻故事,文章两汉愧扬雄”就是后人对扬雄在西汉文坛上所处地位的评价。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更有“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名句,使子云亭名传千古,为后人所景仰。知识链接南阳诸葛庐:又名南阳武侯祠,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岗上7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读来铿锵有力,多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标题交代了写作内容与文体。文体知识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文体知识8惟吾(wú)德馨(xīn)苔(tái)痕鸿儒(rú)调(tiáo)素琴案牍(dú)诸葛(gě)西蜀(shǔ)字音字形惟吾(wú)德馨(xīn)字音字9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朗读停顿陋室铭朗读停顿10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押韵ing和in押韵的规律:一般偶句末字押韵。请在课文中画出押韵的字,想一想,这些字押什么韵?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请在课文中画出押韵的字11

多用对偶手法,句式整齐,节奏明快。音韵和谐之美与整齐匀称之美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这篇文章的音乐美。正因为它具有音乐的美感,所以文章易读易诵。这篇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除了押韵,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多用对偶手法,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这篇文章读起来朗朗12《陋室铭》《爱莲说》优秀课件-实用13《陋室铭》《爱莲说》优秀课件-实用14

山不在高,有仙则

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

儒,往来无白丁。只灵验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灵验。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出名,有名就这德行美好大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读书人长上映入疏通文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只灵验译可以调

素琴,阅金经。无丝竹

乱耳,无案牍之劳

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不加装饰的琴使……扰乱译文: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来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草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形体、躯体调弄,弹官府文书佛经指世俗的乐曲有什么简陋的呢?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劳累疏通文意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不1、特殊句式文言积累倒装句:何陋之有?调整语序,有何陋?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2、一词多义①无丝竹之乱耳(之:助词,无实义,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②何陋之有(之:助词,无实义,宾语前置的标志)1、特殊句式文言积累倒装句:何陋之有?173、古今异义①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躯体;今义:形状②谈笑有鸿儒:古义:大,渊博;今义:鸿雁,书信文言积累3、古今异义①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躯体;184、词类活用①有仙则名(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②有龙则灵(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灵验)③苔痕上阶绿(上:方位名词作动词,蔓上)④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⑤无案牍之劳形(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文言积累4、词类活用①有仙则名(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文言积累19本文的题目是《陋室铭》,你觉得“陋室”陋在何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景致少、来客少。“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来客少,古时读书人少,“鸿儒”更少。“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陈设少、作为少。整体把握本文的题目是《陋室铭》,你觉得“陋室”陋在何处。“苔20那么,这“陋室”在作者眼中到底陋不陋呢?请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看法的语句。

陋室不陋。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整体把握那么,这“陋室”在作者眼中到底陋不陋呢?请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21找出点明主旨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两句概括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德馨”,内容上点明主旨,结构上统领全篇。整体把握找出点明主旨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斯是陋室,惟吾德22

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引出。

运用比兴(xìng),类比,以虚衬实。用“山”“水”的成名或灵验来引出“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德馨”。“仙”“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合作探究本文的主旨是怎么提出来的?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引出。23

比兴: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源于《诗经》中赋、比、兴。“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地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比如:(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4)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合作探究比兴: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源于《诗经》中赋、比24作者是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不陋的?(1)自然环境优美: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景色之雅:可知“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2)交往人物不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交往之雅:可见纵情畅怀、谈笑风生的情状。合作探究作者是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不陋的?(1)自然环境优美:苔痕25(3)生活情趣的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情趣之雅:可见抚琴调弦、展卷读经的怡然情态。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合作探究(3)生活情趣的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26赏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绿”“青”衬托出陋室的宁静、清新、别致。对偶、拟人,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使我们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这两句以景色之雅衬托室主人情趣高雅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表现了“陋室”不陋。合作探究赏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上”“入”二字生动27与作者交往的都是什么人?都是“鸿儒”,没有“白丁”。合作探究与作者交往的都是什么人?都是“鸿儒”,没有“白丁”。合作探究2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对比,实虚结合,衬托。“鸿儒”和“白丁”两相对照;实写谈笑有鸿儒,虚写往来无白丁;以交友的高雅衬托陋室的主人的高雅脱俗。突出“陋室”不陋。合作探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29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怎样的?“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合作探究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怎样的?“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30赏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先正面实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可见作者是个高雅脱俗,行事不陋,自得其乐,超然物外的高雅人士。

再反面虚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见作者不受世俗的羁绊,厌恶歌舞升平的喧闹,对功名利禄、世俗的厌弃。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明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突出“陋室”不陋。合作探究赏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1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作者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以此来表明自己品德高尚和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所谓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合作探究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作者采用类比的32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作者引经据典,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引用孔子的话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照应,不但说明了“陋室”不“陋”,而且以古代名贤自喻,达到“不陋”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合作探究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作者引经据典,总结33本文题目为《陋室铭》,又说“何陋之有”?这样写矛盾吗?

不矛盾。题目中的“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中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合作探究本文题目为《陋室铭》,又说“何陋之有”?这样写矛盾吗?34文章描写陋室的自然环境和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并以“陋室”比古贤人的居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合作探究文章描写陋室的自然环境和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并以“陋室”比古35这种借他物来表明志趣的手法叫什么?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物(陋室)志(高洁傲岸、安贫乐道)合作探究这种借他物来表明志趣的手法叫什么?托物言志。合作探究36人们往往借助具体的事物寄托、传达某种情感、抱负和志趣(托物言志),从蜜蜂、竹子、粉笔中你可以言何志?

粉笔:无私的牺牲与奉献,与蜡炬相似——托粉笔以言纯洁,奉献(通常用于老师);

竹子:有竹节,意味有气节,坚强不屈立根破岩中——托竹子以言孤傲、坚贞;

蜜蜂:勤奋的象征,它们整天都在采蜜——托蜜蜂以言勤奋、奉献;合作探究人们往往借助具体的事物寄托、传达某种情感、抱负和志趣(托物言37梳理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层(1-3句):运用比兴、类比引出“陋室”,概括文章主旨。第二层(4-7句):描写陋室环境,交往人物,生活情趣,表明“陋室”不陋。第三层(8、9句):以古贤类比收束全文,表明“陋室”不陋。合作探究梳理文章层次结构。第一层(1-3句):运用比兴、类比38合作探究主旨

本文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合作探究主旨本文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说明“陋室”39从本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还是消极的?

从本文表达的高尚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独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作法来看,又是消极的。合作探究从本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还是消极的?从本文表40(1)骈散结合,音韵和谐。本文的句式整齐,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富于节奏,读起来,抑扬顿挫,毫无呆板之感。在整齐美和错综美中体现出一种和谐美。全篇以骈句为主,偶句押韵。有对偶句,有排比句。句子长短不一,有三言,有五言,有六言。文末的三言、四言句,是全文的散句,不押韵,并且是反问句,在全篇中有一语千钧的突兀语感,就是这种“错综”的手法更加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写作特色(1)骈散结合,音韵和谐。写作特色41(2)托物言志,运用类比,主题突出。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类比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自然地引出文章的主旨——“惟吾德馨”;用“诸葛庐”和“子云亭”类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圣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着古代圣贤一样的思想境界,从而突出“惟吾德馨”;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把“惟吾德馨”之志推向极致。本文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贯串全文,层层铺垫,主题十分突出。写作特色(2)托物言志,运用类比,主题突出。写作特色42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课堂小结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43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

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惟吾德馨”仍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陋室铭》表现了这样一种思想:尽管居室简陋,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情趣高雅,就不会觉得简陋,而是处处见雅趣。在当今社会,我们更要追求高尚的品德和高雅的情趣。拓展延伸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44我国历代文人雅士都很讲究书斋的命名,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愿。请举出两例。(1)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老学庵。(2)明朝文学家张溥——七焚斋,

又名七录斋。(3)清末文学家蒲松龄——聊斋。(4)闻一多——何妨一下楼。(5)朱自清——犹贤博弈斋。

(6)梁实秋——雅斋拓展延伸我国历代文人雅士都很讲究书斋的命名,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45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课堂检测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课堂检测46(5)以虚衬实,表明陋室也具“名”“灵”性质的句(名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6)从反面虚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7)文中唯一的散句是:孔子云:何陋之有?课堂检测(5)以虚衬实,表明陋室也具“名”“灵”性质的句(名句)是:47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说明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极为简陋。B.陋室仅是为了表达作者不愿追逐名利,不愿高官厚禄,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C.从表达方式看,本文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D.文章开篇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后文的对陋室的赞美埋下了伏笔。A课堂检测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课堂检482022/12/27爱莲说周敦颐2022/12/26爱莲说周敦颐49

荷花也称莲花,它一直是中国画家们喜爱的绘画题材,也是历来为文人墨客们所称颂的景物。王维的“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写出了诗人与友人饮酒赏荷的惬意;王昌龄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写出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优美意境;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入荷花别样红”则抒写了满湖荷花带给人们的无尽喜悦。而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对莲花更是情有独钟,他亲自种莲,赏莲,并写了脍炙人口的《爱莲说》。今天让我们走进这篇美文,去感受莲花的君子之风。导入新课荷花也称莲花,它一直是中国画家们喜爱的绘画题材,也是50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2、诵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征,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4、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学习目标51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他用故乡营道濂溪给自己的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濂溪先生”。与李宽、韩愈、张栻、黄干、朱熹、李士真,并称为“石鼓七贤”。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52宋熙宁四年(1071),周敦颐任江西南康知军,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并把莲池叫做“爱莲池”。周敦颐时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1179年,朱熹满怀对周敦颐的仰慕之情,重修爱莲池,建立爱莲堂,并从周敦颐的曾孙周直卿那儿得到他的《爱莲说》的墨迹,请人刻之于石,立在池边。朱熹以后,爱莲池的名声日益远扬。背景链接宋熙宁四年(1071),周敦颐任江西南康知军,在军衙53“莲”点明了写作的对象;

“爱”表明了作者的感情;

“说”是古一代的一种文体,属于论说文的范畴。它往往带有某些杂文杂感的性质。可以说明或叙述事物,也可以议论和抒发感情。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那么本文的题目《爱莲说》就可以理解为: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题目释义“莲”点明了写作的对象;

题目释义54周敦颐(yí)甚蕃(fán)淤(yū)泥濯(zhuó)清涟(lián)不蔓(màn)亵(xiè)玩隐逸(yì)噫(yī)鲜(xiǎn)有闻宜(yí)字音字形周敦颐(yí)甚蕃(fán)字音字形55词语释义①可爱者甚:多。②晋陶渊明独爱菊:只。③予独爱莲:我。④出淤泥而不染:沾染(污秽)。⑤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涟,水波。妖,过分艳丽。⑥不蔓不枝:生藤蔓。长枝茎。⑦亭亭净植: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⑧可远观而不可亵玩: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⑨花之君子者也:指品德高尚的人。⑩宜乎众矣:应当。词语释义①可爱者甚:多。56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中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东晋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很喜爱牡丹。疏通文意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疏通文意57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中长出却不被沾染,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艳,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藤蔓,不长枝节,香气传得越远越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它们),但不可以接近玩弄。疏通文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疏通文意58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说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该是很多了。疏通文意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591、一词多义文言积累之①可爱者甚蕃:……的东西。②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的标志。③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人。者①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花之隐逸者也:助词,的。④莲之爱:助词,的。1、一词多义文言积累之①可爱者甚蕃:……的东西。者①水陆草木602、词类活用①不蔓不枝(蔓、枝,名词作动词,长枝蔓,长枝杈)②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播)文言积累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3、特殊句式2、词类活用①不蔓不枝(蔓、枝,名词作动词,长枝蔓,长枝杈)61花象征意义态度文中具体列出了哪几种花?这几种花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态度分别是什么?完成下表。莲花(周敦颐)菊花(陶渊明)牡丹(世人)花之君子者花之隐逸者花之富贵者赞美惋惜讽刺整体把握花象征意义态度文中具体列出了哪几种花?这几种花的象征意义和作62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莲,花之君子者也。”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莲,花之君子者也。”整体把握63本文以什么为线索?爱莲。整体把握本文以什么为线索?爱莲。整体把握64“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这几句该怎样理解?

这几句先用衬笔,再转而写莲,突出了莲的高洁可爱。合作探究“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65为什么作者只爱莲花呢?哪些句子对此进行了说明?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合作探究为什么作者只爱莲花呢?哪些句子对此进行了说明?“予独66这七个短语分别描述了莲花的哪些特点?

“淤泥”和“清涟”是莲花的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指莲花的体态;“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植”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花的风度。前六个短语是从莲花自身而言,最后一个短语则是从观者的感受来说的。合作探究这七个短语分别描述了莲花的哪些特点?“淤泥”和“清涟67这些句子表现了莲花什么样的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洁身自好,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这些句子描写了莲花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合作探究这些句子表现了莲花什么样的品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68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高尚的品质。

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合作探究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69周敦颐爱不爱菊花呢?为什么?

不爱。理由是:①他“独爱莲”;②他认为菊花象征隐士,而他不愿做隐士,他要在污浊的社会中洁身自好,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合作探究周敦颐爱不爱菊花呢?为什么?不爱。合作探究70“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说明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社会现象。

(趋炎附势:趋:奔走。炎:热,比喻权势。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合作探究“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说明当时怎样71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恋富贵,那么他所追慕的是什么?

追求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合作探究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恋富贵,那么他所追慕的是什么?72文章标题是“爱莲说”,为什么除了莲花还要写菊花和牡丹呢?

菊花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牡丹雍容华贵,是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世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写牡丹是为了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合作探究文章标题是“爱莲说”,为什么除了莲花还要写菊花和牡丹呢?73“噫”字在此表示叹息。作者叹息什么呢?

菊花虽好,却幽居独处,孤芳自赏;

牡丹虽艳,却富贵荣华,正合世俗;唯有莲花,端庄正直,清高不凡。具有君子风范,虽生于世俗而不为世俗所污。

合作探究“噫”字在此表示叹息。作者叹息什么呢?

菊花虽好,却7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惋惜语气。合作探究“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应读出怎样的语气?惋惜语气。7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应读出怎样的语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慨叹语气。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也感慨知音甚少。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合作探究“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应读出怎样的语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7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读出怎样的语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嘲讽语气。表达了作者对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世风的鄙视和讽刺的思想感情。合作探究“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读出怎样的语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77课文共有两段,每一段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段采用先总后分的结构:先总说喜欢哪种花是人的思想表现,然后分说世人爱牡丹,陶渊明爱菊花,作者爱爱莲花的缘由。第二段分为两层:第一层对各种花的评价。第二层表达作者的感慨。合作探究课文共有两段,每一段分别写了什么?第一段采用先总后分78合作探究主旨

本文作者以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比,含蓄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格,以及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操守的情怀。合作探究主旨本文作者以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比,含79文章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请举例说明。记叙——引题,写世态炎凉;描写——突出莲的形象;议论——赞赏莲的品质;抒情——贯穿全文,意在明志。合作探究文章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请举例说明。记叙——引题80(1)托物言志,立意高远。本文借赞美莲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是作者的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文中分别赋予菊、牡丹和莲以特定的象征意义,对当时社会上人们不同的处世态度作了精辟的概括,突出地表明了作者“出淤泥而不染”的道德信念。写作特色(1)托物言志,立意高远。写作特色81(2)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突显文章主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在文中均有所见。开篇记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写出了世态人情。继而描写“出淤泥而不染……亵玩焉”,突出了莲高洁、单纯、雅致的形象。最后议论,赞赏莲的君子风范。抒情贯穿全篇,意在明志。(3)巧用衬托手法。本文先后用菊、牡丹衬托莲:第一次衬托,表明自己爱好的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突出了莲的君子品格;第三次衬托,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写作特色(2)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突显文章主旨。写作特色82(4)语言精练,骈散结合。全篇仅119个字,婉转曲折,摇曳多姿,既抒发了作者的情怀,又讽刺了世态,寓意深刻而耐人寻味,感情深切而打动人心。其中对莲的形象的描写尤为凝练而传神。文中的一些句子,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都是骈句。散句与骈句交错运用,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写作特色(4)语言精练,骈散结合。写作特色83《爱莲说》为宋代散文中的上乘之作。作者托物言志,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短文运用比喻、象征、衬托手法,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将记叙、抒情、议论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句式骈散交错运用,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课堂小结《爱莲说》为宋代散文中的上乘之作。作者托物言志,将花84

爱莲说陶渊明菊花——隐逸者——惋惜正衬

生活环境莲——君子——喜爱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牡丹——富贵者——嘲讽反衬板书设计托物言志爱莲说板书设计托85古人笔下的荷花。(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冬景》)(4)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5)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拓展延伸古人笔下的荷花。(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86《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无论环境怎样,都要保持高洁的品格(操守);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精神上、人格上保持独立,不随波逐流。拓展延伸《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无论87《陋室铭》和《爱莲说》这两篇短文在写作特色和思想内容上有何相似之处?(1)在写作特色上,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陋室铭》借陋室抒发了作者安贫乐道的志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爱莲说》借赞美莲花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拓展延伸《陋室铭》和《爱莲说》这两篇短文在写作特色和思想内容上有何相88(2)两篇文章都对所描写的事物进行了生动传神的描绘。《陋室铭》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情趣等方面由表及里地刻画“陋室”主人的情操;《爱莲说》则从莲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角度来赞美君子的品格。(3)在思想内容上,两篇文章都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品质。《陋室铭》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爱莲说》表现了作者在污浊的世间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拓展延伸(2)两篇文章都对所描写的事物进行了生动传神的描绘。《陋室铭891、翻译下列加下划线的词。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不蔓不枝: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④陶后鲜有闻

课堂检测

语气助词,用于主谓之间(舒缓语气,取消句子独立性)生枝;枝枝节节。但是。少;很少。1、翻译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课堂检测90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课堂检测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对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课堂检测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913、按要求默写。(1)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和_________________一句照应,“宜乎众矣”的“众”和_______一词形成反照应。(2)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检测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世人盛爱牡丹独

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3、按要求默写。课堂检测92(3)鲁迅青年时期在《莲蓬人》中写道:“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它的立意和语言受益于《爱莲说》中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陶渊明爱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检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菊,花之隐逸者也。(3)鲁迅青年时期在《莲蓬人》中写道:“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934、你是如何理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几句的?

这几句运用了大量的描写,将莲人格化,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格的象征,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课堂检测4、你是如何理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945、这篇文章是写莲花的,可是作者却在文中不惜笔墨写了菊花和牡丹,以及喜爱这两种花的人,这样写有何用意?

衬托:菊——正衬,牡丹——反衬。作者是用陶渊明追求隐逸和世人追求富贵的生活态度,来衬托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课堂检测5、这篇文章是写莲花的,可是作者却在文中不惜笔墨写了菊花和牡956、面对腐朽的社会,陶渊明选择了“隐逸”,而周敦颐选择了大胆面对,你赞同谁的做法?为什么?我赞同周敦颐的做法。“隐逸”只能洁身自好,不利于整个社会,而大胆面对并与之抗争才更难能可贵,有利于净化整个社会,于人于己都有利。课堂检测6、面对腐朽的社会,陶渊明选择了“隐逸”,而周敦颐选择了大胆96再见再见972022/12/27实用课件制作:涡阳八中臧文清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2022/12/26实用课件制作:涡阳八中臧文清短文两篇《陋98刘禹锡陋室铭刘禹锡陋室铭99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让他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号称天下第一铭的《陋室铭》,体会它的无穷魅力。导入新课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1001、了解常用实词、虚词的意义,能在教师的启发下辩解一词多义,初步理解词类活用,理解本课特殊句式。2、了解“铭”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3、学习比兴、类比、引用和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4、了解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洁身自好的节操,使学生明白应追求精神的富足。学习目标1、了解常用实词、虚词的意义,能在教师的启发下辩解一词多义,101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贞元九年,进士及第,后进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信任器重。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实践“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宦海沉浮,屡遭贬谪。会昌二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代表作有《陋室铭》、《乌衣巷》、《石头城》等。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其先102

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一天天的衰落下去。在宫中,宦官专废立之权,皇帝受制于家奴;在朝廷上,牛(牛僧孺

李宗闵)李(李德裕)两党互相倾轧不已,妒贤害能,任人唯亲。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却又无力回天,只能采取消极的办法,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背景链接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一天天的衰落下去。在宫中,宦103

南阳诸葛庐:又名南阳武侯祠,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岗上,是后人为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躬耕南阳而兴建的。相传,诸葛亮曾居于此,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西蜀子云亭:西汉著名文学家扬雄(前53-18)在西蜀的屋舍。扬雄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汉成帝时曾任给事黄门。王莽当政时,校书天禄阁,官为大夫。扬雄本是成都人,但在成都并没有留下多少遗迹,却在绵阳西山留下一个子云亭,常为后世文人所吟及。所谓“歇马独来寻故事,文章两汉愧扬雄”就是后人对扬雄在西汉文坛上所处地位的评价。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更有“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名句,使子云亭名传千古,为后人所景仰。知识链接南阳诸葛庐:又名南阳武侯祠,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岗上104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读来铿锵有力,多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标题交代了写作内容与文体。文体知识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文体知识105惟吾(wú)德馨(xīn)苔(tái)痕鸿儒(rú)调(tiáo)素琴案牍(dú)诸葛(gě)西蜀(shǔ)字音字形惟吾(wú)德馨(xīn)字音字106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朗读停顿陋室铭朗读停顿107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押韵ing和in押韵的规律:一般偶句末字押韵。请在课文中画出押韵的字,想一想,这些字押什么韵?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请在课文中画出押韵的字108

多用对偶手法,句式整齐,节奏明快。音韵和谐之美与整齐匀称之美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这篇文章的音乐美。正因为它具有音乐的美感,所以文章易读易诵。这篇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除了押韵,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多用对偶手法,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这篇文章读起来朗朗109《陋室铭》《爱莲说》优秀课件-实用110《陋室铭》《爱莲说》优秀课件-实用111

山不在高,有仙则

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

儒,往来无白丁。只灵验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灵验。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出名,有名就这德行美好大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读书人长上映入疏通文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只灵验译可以调

素琴,阅金经。无丝竹

乱耳,无案牍之劳

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不加装饰的琴使……扰乱译文: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来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草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形体、躯体调弄,弹官府文书佛经指世俗的乐曲有什么简陋的呢?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劳累疏通文意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不1、特殊句式文言积累倒装句:何陋之有?调整语序,有何陋?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2、一词多义①无丝竹之乱耳(之:助词,无实义,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②何陋之有(之:助词,无实义,宾语前置的标志)1、特殊句式文言积累倒装句:何陋之有?1143、古今异义①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躯体;今义:形状②谈笑有鸿儒:古义:大,渊博;今义:鸿雁,书信文言积累3、古今异义①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躯体;1154、词类活用①有仙则名(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②有龙则灵(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灵验)③苔痕上阶绿(上:方位名词作动词,蔓上)④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⑤无案牍之劳形(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文言积累4、词类活用①有仙则名(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文言积累116本文的题目是《陋室铭》,你觉得“陋室”陋在何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景致少、来客少。“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来客少,古时读书人少,“鸿儒”更少。“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陈设少、作为少。整体把握本文的题目是《陋室铭》,你觉得“陋室”陋在何处。“苔117那么,这“陋室”在作者眼中到底陋不陋呢?请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看法的语句。

陋室不陋。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整体把握那么,这“陋室”在作者眼中到底陋不陋呢?请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118找出点明主旨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两句概括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德馨”,内容上点明主旨,结构上统领全篇。整体把握找出点明主旨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斯是陋室,惟吾德119

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引出。

运用比兴(xìng),类比,以虚衬实。用“山”“水”的成名或灵验来引出“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德馨”。“仙”“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合作探究本文的主旨是怎么提出来的?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引出。120

比兴: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源于《诗经》中赋、比、兴。“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地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比如:(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4)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合作探究比兴: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源于《诗经》中赋、比121作者是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不陋的?(1)自然环境优美: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景色之雅:可知“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2)交往人物不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交往之雅:可见纵情畅怀、谈笑风生的情状。合作探究作者是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不陋的?(1)自然环境优美:苔痕122(3)生活情趣的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情趣之雅:可见抚琴调弦、展卷读经的怡然情态。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合作探究(3)生活情趣的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123赏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绿”“青”衬托出陋室的宁静、清新、别致。对偶、拟人,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使我们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这两句以景色之雅衬托室主人情趣高雅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表现了“陋室”不陋。合作探究赏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上”“入”二字生动124与作者交往的都是什么人?都是“鸿儒”,没有“白丁”。合作探究与作者交往的都是什么人?都是“鸿儒”,没有“白丁”。合作探究12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对比,实虚结合,衬托。“鸿儒”和“白丁”两相对照;实写谈笑有鸿儒,虚写往来无白丁;以交友的高雅衬托陋室的主人的高雅脱俗。突出“陋室”不陋。合作探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126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怎样的?“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合作探究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怎样的?“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127赏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先正面实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可见作者是个高雅脱俗,行事不陋,自得其乐,超然物外的高雅人士。

再反面虚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见作者不受世俗的羁绊,厌恶歌舞升平的喧闹,对功名利禄、世俗的厌弃。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明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突出“陋室”不陋。合作探究赏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28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作者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以此来表明自己品德高尚和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所谓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合作探究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作者采用类比的129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作者引经据典,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引用孔子的话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照应,不但说明了“陋室”不“陋”,而且以古代名贤自喻,达到“不陋”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合作探究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作者引经据典,总结130本文题目为《陋室铭》,又说“何陋之有”?这样写矛盾吗?

不矛盾。题目中的“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中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合作探究本文题目为《陋室铭》,又说“何陋之有”?这样写矛盾吗?131文章描写陋室的自然环境和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并以“陋室”比古贤人的居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合作探究文章描写陋室的自然环境和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并以“陋室”比古132这种借他物来表明志趣的手法叫什么?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物(陋室)志(高洁傲岸、安贫乐道)合作探究这种借他物来表明志趣的手法叫什么?托物言志。合作探究133人们往往借助具体的事物寄托、传达某种情感、抱负和志趣(托物言志),从蜜蜂、竹子、粉笔中你可以言何志?

粉笔:无私的牺牲与奉献,与蜡炬相似——托粉笔以言纯洁,奉献(通常用于老师);

竹子:有竹节,意味有气节,坚强不屈立根破岩中——托竹子以言孤傲、坚贞;

蜜蜂:勤奋的象征,它们整天都在采蜜——托蜜蜂以言勤奋、奉献;合作探究人们往往借助具体的事物寄托、传达某种情感、抱负和志趣(托物言134梳理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层(1-3句):运用比兴、类比引出“陋室”,概括文章主旨。第二层(4-7句):描写陋室环境,交往人物,生活情趣,表明“陋室”不陋。第三层(8、9句):以古贤类比收束全文,表明“陋室”不陋。合作探究梳理文章层次结构。第一层(1-3句):运用比兴、类比135合作探究主旨

本文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合作探究主旨本文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说明“陋室”136从本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还是消极的?

从本文表达的高尚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独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作法来看,又是消极的。合作探究从本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还是消极的?从本文表137(1)骈散结合,音韵和谐。本文的句式整齐,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富于节奏,读起来,抑扬顿挫,毫无呆板之感。在整齐美和错综美中体现出一种和谐美。全篇以骈句为主,偶句押韵。有对偶句,有排比句。句子长短不一,有三言,有五言,有六言。文末的三言、四言句,是全文的散句,不押韵,并且是反问句,在全篇中有一语千钧的突兀语感,就是这种“错综”的手法更加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写作特色(1)骈散结合,音韵和谐。写作特色138(2)托物言志,运用类比,主题突出。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类比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自然地引出文章的主旨——“惟吾德馨”;用“诸葛庐”和“子云亭”类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圣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着古代圣贤一样的思想境界,从而突出“惟吾德馨”;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把“惟吾德馨”之志推向极致。本文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贯串全文,层层铺垫,主题十分突出。写作特色(2)托物言志,运用类比,主题突出。写作特色139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课堂小结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140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

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惟吾德馨”仍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陋室铭》表现了这样一种思想:尽管居室简陋,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情趣高雅,就不会觉得简陋,而是处处见雅趣。在当今社会,我们更要追求高尚的品德和高雅的情趣。拓展延伸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141我国历代文人雅士都很讲究书斋的命名,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愿。请举出两例。(1)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老学庵。(2)明朝文学家张溥——七焚斋,

又名七录斋。(3)清末文学家蒲松龄——聊斋。(4)闻一多——何妨一下楼。(5)朱自清——犹贤博弈斋。

(6)梁实秋——雅斋拓展延伸我国历代文人雅士都很讲究书斋的命名,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142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课堂检测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课堂检测143(5)以虚衬实,表明陋室也具“名”“灵”性质的句(名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6)从反面虚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7)文中唯一的散句是:孔子云:何陋之有?课堂检测(5)以虚衬实,表明陋室也具“名”“灵”性质的句(名句)是:144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说明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极为简陋。B.陋室仅是为了表达作者不愿追逐名利,不愿高官厚禄,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C.从表达方式看,本文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D.文章开篇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后文的对陋室的赞美埋下了伏笔。A课堂检测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课堂检1452022/12/27爱莲说周敦颐2022/12/26爱莲说周敦颐146

荷花也称莲花,它一直是中国画家们喜爱的绘画题材,也是历来为文人墨客们所称颂的景物。王维的“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写出了诗人与友人饮酒赏荷的惬意;王昌龄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写出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优美意境;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入荷花别样红”则抒写了满湖荷花带给人们的无尽喜悦。而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对莲花更是情有独钟,他亲自种莲,赏莲,并写了脍炙人口的《爱莲说》。今天让我们走进这篇美文,去感受莲花的君子之风。导入新课荷花也称莲花,它一直是中国画家们喜爱的绘画题材,也是147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2、诵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征,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4、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学习目标148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他用故乡营道濂溪给自己的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濂溪先生”。与李宽、韩愈、张栻、黄干、朱熹、李士真,并称为“石鼓七贤”。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149宋熙宁四年(1071),周敦颐任江西南康知军,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并把莲池叫做“爱莲池”。周敦颐时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1179年,朱熹满怀对周敦颐的仰慕之情,重修爱莲池,建立爱莲堂,并从周敦颐的曾孙周直卿那儿得到他的《爱莲说》的墨迹,请人刻之于石,立在池边。朱熹以后,爱莲池的名声日益远扬。背景链接宋熙宁四年(1071),周敦颐任江西南康知军,在军衙150“莲”点明了写作的对象;

“爱”表明了作者的感情;

“说”是古一代的一种文体,属于论说文的范畴。它往往带有某些杂文杂感的性质。可以说明或叙述事物,也可以议论和抒发感情。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那么本文的题目《爱莲说》就可以理解为: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题目释义“莲”点明了写作的对象;

题目释义151周敦颐(yí)甚蕃(fán)淤(yū)泥濯(zhuó)清涟(lián)不蔓(màn)亵(xiè)玩隐逸(yì)噫(yī)鲜(xiǎn)有闻宜(yí)字音字形周敦颐(yí)甚蕃(fán)字音字形152词语释义①可爱者甚:多。②晋陶渊明独爱菊:只。③予独爱莲:我。④出淤泥而不染:沾染(污秽)。⑤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涟,水波。妖,过分艳丽。⑥不蔓不枝:生藤蔓。长枝茎。⑦亭亭净植: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⑧可远观而不可亵玩: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⑨花之君子者也:指品德高尚的人。⑩宜乎众矣:应当。词语释义①可爱者甚:多。153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中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东晋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很喜爱牡丹。疏通文意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疏通文意154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中长出却不被沾染,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艳,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藤蔓,不长枝节,香气传得越远越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它们),但不可以接近玩弄。疏通文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疏通文意155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说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