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显示技术有关的视觉特性课件_第1页
与显示技术有关的视觉特性课件_第2页
与显示技术有关的视觉特性课件_第3页
与显示技术有关的视觉特性课件_第4页
与显示技术有关的视觉特性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与显示技术有关的视觉特性

2.2.1视觉适应能力2.2.2视觉的图像分辨特性2.2.3视觉的时间特性2.2与显示技术有关的视觉特性2.2.1视觉适应能12.2.1视觉适应能力人眼能够适应的亮度范围大约为108:1能够感觉到可见的最小亮度约为10-4~10-3cd/m2数量级。在没有造成永久损害的情况下,能够感觉的最大亮度为105cd/m2数量级1.视觉的动态范围与适应机能图:视觉系统活动的明亮度范围2.2.1视觉适应能力人眼能够适应的亮度范围大约为108:2人眼睛看物体感到亮或不亮,这就是主观亮度。这个主观亮度与观察者的生理和心理特性直接相关。此外,在客观上也决定于眼睛视网膜上所接收到的光的照度。2.2.1视觉适应能力1.视觉的动态范围与适应机能人眼睛看物体感到亮或不亮,这就是主观亮度。这3视网膜上所接收到的光的照度:式中,EV——视网膜上的照度(lx);B——被观察物体的亮度(cd/m2);T——眼睛的透射率,约0.55~0.75;A——瞳孔的面积(m2);

θ——光线的入射角;K——常数=视网膜成像面积(m2)/视角场立体角(Sr)。视网膜上所接收到的光的照度:4图:瞳孔直径随亮度变化的曲线

图:视觉的暗适应过程人眼能够适应的亮度范围大约为108:1,之所以有这样大的适应性,除了瞳孔的调节作用之外,主要是视觉细胞的调节作用。1.视觉的动态范围与适应机能图:瞳孔直径随亮度变化的曲线图:视觉的暗适应过程5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从明亮的地方进入黑暗环境,或突然关掉电灯,在最初的瞬间什么都看不见,逐渐地才适应了黑暗,从而区分出周围物体的轮廓,这就是暗适应。

把这样从明亮处向昏暗处移动时,视觉系统敏感度的逐渐变化称为暗适应性。暗适应包括两种基本过程:瞳孔大小的变化和视网膜上感光化学物质的变化。前面已经指出,当人从明亮的环境进入到黑暗的环境时,瞳孔的直径可由2mm扩大到8mm,使进入眼球的光线增加10~20倍。这个适应范围是很有限的,因此瞳孔的变化并不是暗适应的主要生理机制。①暗适应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从明亮的地方进入黑暗环境6暗适应的主要生理机制是视觉的双重功能的作用,是在黑暗中由中央视觉转变为边缘视觉的结果。在黑暗中,视网膜边缘部分的杆状细胞内有一种紫红色的感光化学物质,叫做视紫红质。在明亮环境下,视紫红质因被曝光而破坏褪色。使杆状细胞失去对亮度的感受能力。当进入黑暗环境时,视紫红质又重新合成而恢复其紫红色,是杆状细胞恢复其对亮度的感受能力,故所谓视觉的暗适应过程是和视紫红质的合成过程相对应的。一般暗适应在最初的10min内大约完成60%,30min内基本完成。①暗适应暗适应的主要生理机制是视觉的双重功能的作用,是在7另外,红光对杆状细胞的视紫红质不起破坏作用,所以红光不阻碍杆状细胞的暗适应过程。在黑暗环境下工作的人们,在进入光亮环境之前带上红色眼镜,再回到黑暗环境时,他的视觉感受性仍然保持原来的水平不需要重新暗适应。所以重要的信号灯、车辆的尾灯等采用红光也是有利于暗适应的。夜航飞机驾驶舱的仪表采用红光照明既能保证飞行员看清仪表,又能保持视觉暗适应的水平,以利于黑夜观察机舱外部的情况。①暗适应另外,红光对杆状细胞的视紫红质不起破坏作用,所8人们从黑暗处走到强光下,开始觉得炫目,睁不开眼睛,大约需要经过1min后才能看清楚周围的物体。眼睛这种从昏暗状态到明亮状态变化的适应过程叫做明适应,在这过程中眼的感受度降低。明适应时,一方面瞳孔收缩可使落在视网膜上的光线量减少,这个过程可在3~4s内迅速完成。但主要是靠由暗适应时的杆体细胞的作用转到锥体细胞的作用,它在暴露于光线1min之后便完成了。②明适应人们从黑暗处走到强光下,开始觉得炫目,睁不9前面已经提到过人眼的亮度适应范围达到8个数量级,如果要求显示系统也要这样大的亮度范围实际上是办不到的,也是没有必要的。考虑到眼睛的亮度适应性,问题就简单得多。因为眼睛已适应某一平均亮度的条件下,能分辨景象中各种亮度的感觉范围就小得多。在任何给定的平均亮度下,人眼的亮度辨别范围是有限的。在适当的平均亮度下,人眼的最大亮度辨别范围可达1000:1。当平均亮度很低时,人眼的亮度辨别范围仅为10:1。③亮度适应性前面已经提到过人眼的亮度适应范围达到8个数量10③亮度适应性③亮度适应性11

人眼的亮暗感觉是相对的。人眼可以在相当宽的一个亮度范围内工作,但是却不能同时感受到所有的亮度。利用这一点,我们不需要恢复景物的真实亮度,也能给人同样的亮度感觉。这一结论首先应用在电视系统中,在晴朗的白天用摄像机拍摄室外景物时,可分辨的亮度范围约为200~20000cd/m2,低于200cd/m2的亮度都引起黑色的感觉。利用眼睛的视觉适应性,把摄制的景物在一个具有2~200cd/m2亮度范围的电视接收机屏幕上重现出来,在平均亮度较低的室内观看,那么人的主观感觉与实际景象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主观亮度感觉主要由对比度和亮度层次决定,而不是由绝对亮度决定。③亮度适应性人眼的亮暗感觉是相对的。人眼可以在相当宽的一个亮12

人眼对亮度的响应具有对数非线性性质,以达到其亮度的动态范围。由于人眼对亮度响应的这种非线性,在平均亮度大的区域,人眼对灰度误差不敏感。Photopic(亮适应)(暗适应)(炫目极限)Brightnessadaptationlevel亮度适应级Brightnessadaptationlevel亮度适应级Brightnessadaptation(亮度适应)人眼对亮度的响应具有Photopic(亮适应)132.亮度的感觉1)明暗感觉与亮度之间的关系①明暗度的分辨阈值与韦伯-费希纳法则

光强分辨力的典型韦伯比2.亮度的感觉1)明暗感觉与亮度之间的关系光强分辨力的典型韦14你能看出亮度变化量I?越小越好E.H.Weber,1834韦伯率越小,亮度区分能力越强柱状细胞(暗视觉)锥状细胞(亮视觉)Brightnessdiscrimination(亮度区分)你能看出亮度变化量I?越小越好E.H.Weber,1815②斯蒂文斯(Stevens)的指数法则②斯蒂文斯(Stevens)的指数法则16同时对比度现象2.亮度的感觉2)对比度的感觉①明亮的对比②明亮的恒定性同时对比度现象2.亮度的感觉2)对比度的感觉17与显示技术有关的视觉特性课件18同时对比度现象同时对比度现象19与显示技术有关的视觉特性课件20人类感知现象的其他例子,光学上的错觉,此时眼中充满不存在的资讯或对物体的几何性质感受错误。如图人类感知现象的其他例子,光学上的错觉,此时眼212.2.2视觉的图像分辨特性单色LED显示屏中的像素双色LED显示屏中的像素2.2.2视觉的图像分辨特性单色LED显示屏中的像素双色22①视角通常所说的视力就是指眼睛分辨物体细节的能力,其大小是以被观察对象的大小对眼睛形成的张角来表示的,这个张角又叫做视角。视角的大小决定了被观察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大小。视角的大小既决定于物体本身的大小,也决定于物体与眼睛的距离。眼睛能分辨被看目标物最近两点的视角,称为临界视角。2.2.2视觉的图像分辨特性1.图像分辨能力与视力①视角2.2.2视觉的图像分辨特性1.图像分辨能力与视力23显示屏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d,观察者眼睛角膜到显示屏的距离为D,眼睛观察A、B两点所形成的张角为α,由图中的几何关系有视角图解当α很微小时,,上式近似成上式中α的单位为rad(弧度),若以度或分为单位,则可以表示成①视角显示屏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d,观察者眼睛角膜到显示屏的距离24②视觉锐度

人通过视觉器官辨认外界物体的敏锐程度称为视觉锐度,亦即用视觉锐度来表示视觉器官辨认外界物体细节的能力,通常情况下就叫做分辨力。一个人能辨认物体细节的尺寸愈小,其视觉锐度就越高;反之,视觉锐度就愈差。眼睛对物体细节的辨认主要是锥状细胞起作用,只有在较高亮度条件下才能得到较高的视觉锐度。②视觉锐度人通过视觉器官辨认外界物体的敏锐程25视觉锐度(V)在数量上是以视觉器官所能分辨的、以角度分为单位的视角的倒数来计算的,即将代入,可得②视觉锐度视觉锐度(V)在数量上是以视觉器官所能分辨的、26视觉锐度在医学上叫做视力。医学上常用兰道尔环或“E”型视标检验人的视力。我国是在以5米远的标准距离处,在正常照明条件200±100lx)下,观察视力表的视标来确定视力的。若只能看清第一行视标(10′视角),则视力为0.1;看清第二行视标(5′视角),则视力为0.2;看清第十行视标(1′视角),则视力为1.0等等。检验视力用的视标②视觉锐度视觉锐度在医学上叫做视力。医学上常用兰道尔环或27视觉锐度的决定因素:1)与观察距离有很大的关系。2)与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位置有关。3)和照明强度也有关系。4)与景物和背景亮度的相对对比度有关。5)被观察物体的运动速度。②视觉锐度视觉锐度的决定因素:②视觉锐度28影响人眼分辨力的因素很多,眼睛的横向抑制效应是影响人眼对图像亮度细节分辨力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2.边缘强调效果与侧抑制影响人眼分辨力的因素很多,眼睛的横向抑制效应29与显示技术有关的视觉特性课件30横向抑制效应有效地解释了很多以前不能解释的有关人眼分辨力的现象。解释了为什么当空间频率低到某一数值后,分辨力反而下降。解释了为什么人眼的分辨力实际上要比计算值低。解释了马赫光带效应。

马赫带: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横向抑制效应有效地解释了很多以前不能解释的有关31著名的马赫带效应,ErnstMach,1865年

人们在观察一条有均匀黑的区域和均匀白的区域形成的边界时,人们感觉到的是在亮度变化部位附近的暗区和亮区中分别存在一条更黑和更亮的条带,这就是所谓的“Mach带”,马赫效应。Mach在1865年观察并讨论了这种现象。输入图像是阶梯边缘模式,并且每级阶跃的灰度差相同、在同级条带内灰度均匀的情形下,人们在观察时却感到每个条带内灰度是不均匀的,每级阶梯的右边比左边更暗,这是因为对阶跃边界处主观的反差显著地增强了。著名的马赫带效应,ErnstMach,1865年323.视觉的空间频率响应特性

1)空间频率的概念:物理量(亮度等)在单位距离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即(周/米)其中,表示亮度信号在x方向的空间频率;x是空间变量;代表亮度信号在x方向上的相位变化。注意:自变量是空间距离。波长与空间频率的关系是:(米/周)注意:这里的波长λ与时间频率中的周期T相对应,它与光波中的波长λ是不同的。3.视觉的空间频率响应特性1)空间频率的概念:33以一明一暗的黑白条纹为例,如果黑白条纹的亮度在1cm内变化了10次,那么它的空间频率为周/米。以一明一暗的黑白条纹为例,如果黑白条纹的亮度34将空间频率用每度多少周来表示。这里的度是几何角度单位。这样表示的空间频率可以理解为从某一观察点来看,信号在单位角度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即(周/度)其中,为角度;代表亮度在角度方向上的相位变化。空间频率的单位:周/米、周/度

将空间频率用每度多少周来表示。这里的度是几何角35两种单位之间的转换:假设,则:式中,的单位为弧度。因为信号在s长度内变化的周期数等于在角度内变化的周期数,故:式中的下标m和d分别用来区别自变量为长度单位的米和角度单位的度。将代入上式,可得(周/度)r两种单位之间的转换:r362)人眼分辨力的空间频率响应纵坐标:调制传输函数(MTF),代表空间频率域的传输特性。实线:表示人眼对亮度细节的分辨能力虚线:表示人眼对彩色细节的分辨能力人眼对于5~10周/度的空间频率分布最高。人眼能够辨别的最高空间频率约为50周/度。2)人眼分辨力的空间频率响应纵坐标:调制传输函数(MTF),372.2.3视觉的时间特性1.时间的叠加效果(时间积分效果)2.时间频率特性2.2.3视觉的时间特性1.时间的叠加效果(时间积分效果)383.视觉惰性与闪烁

眼睛的另一重要特性是视觉惰性,也就是眼睛对亮度的主观感觉与外界光的作用时间有关。这一现象可以通过光化理论得到解释。因为视觉细胞在外界光的作用下其视敏物质经过曝光染色是需要时间的,因此极短的光脉冲给我们的感觉不如亮度相同的恒定光那么亮;另一方面,当外界光消失之后,我们的亮度感觉还会残留一段时间,这个现象称为视觉惰性。视觉惰性能够被加以利用的关键原因在于在外界光脉冲的作用之下,亮度在眼睛里建立得快、消失得慢,这个现象叫做视觉残留。在中等亮度的光刺激下,视力正常的人视觉残留时间约为0.1s。3.视觉惰性与闪烁眼睛的另一重要特性是视觉惰39人眼的视觉惰性

图(a)表示作用于人眼的光脉冲,图(b)表示该光脉冲造成的主观亮度感觉。当光脉冲作用于视网膜上时,不能在瞬间形成稳定的主观亮度感觉,而是按近似指数规律上升;当光脉冲消失后,亮度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是按近似指数规律下降。图(b)中t3~t4就是视觉残留时间。人眼的视觉惰性图(a)表示作用于人40视觉惰性,是现代电影和电视的基础。电影和电视都是将一幅幅静止的画面以一定的频率在银幕或屏幕上轮流显现出来,只要静止画面在显现时每两幅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视觉暂留时间(约0.1s),这时人眼观看的虽然是一连串的静止画面,但前一幅画面的印象尚未消失,后一幅画面的印象又开始建立,前后画面在视觉上融合衔接在一起,因此人眼感觉到画面不是断续出现而是连续出现的。视觉惰性,是现代电影和电视的基础。电影和电视41临界闪烁频率(CriticalFusionFrequency,CFF)人眼受到频率较低的周期性的光脉冲刺激时,会感到一亮一暗的闪烁现象,如果将重复频率提高到某个定值以上,由于视觉惰性,眼睛就感觉不到闪烁了。不引起闪烁感觉的光脉冲最低重复频率,称为临界闪烁频率。在CRT显示系统中,荧光粉本身也有一定的惰性。其表现为:当受到电子束轰击时,其光输出按指数规律较快地增长到最大值;当电子束停止轰击时,其光输出并不立即停止,而是按指数规律慢慢地衰减。这种现象叫荧光粉的余辉。因此临界闪烁频率不但与人的视觉惰性有关,也与荧光粉的特性有关。临界闪烁频率(CriticalFusionFrequen42临界闪烁频率与平均亮度水平有关。在正常亮度范围内,临界闪烁频率与亮度的对数之间有着线性关系。式中,fc——临界闪烁频率(Hz/s,赫兹每秒);a,b——与环境亮度和在视网膜上成像的位置有关的修正系数;对于暗适应:,对于亮适应:,Ba——被检测画面的平均亮度(熙提,sb,1sb=104cd/m2)Ferry-Porter定律:临界闪烁频率与平均亮度水平有关。Ferry-Porter定律43

临界闪烁频率还与亮度变化幅度有关,亮度变化幅度越大,临界闪烁频率越高。另外相继两幅画面本身的亮度分布和颜色、观看者到画面的距离以及环境条件等也都对临界闪烁频率有影响。总而言之,闪烁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它与许多物理量以及观察者的特性都有关。因此,还有一些计算CFF的公式,但目前还没有一种精确的计算方法,此处就不一一列举。而上式中的修正系数在不同的条件下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才能最后确定。临界闪烁频率还与亮度变化幅度有关,亮度变化44对于重复频率在临界闪烁频率以上的光脉冲,人眼不再感觉到闪烁,这时主观感觉的亮度(S)等于光脉冲亮度的平均值:

式中,L(t)——光脉冲亮度的时间函数;T——重复周期。Talbot-Plateau定律:对于重复频率在临界闪烁频率以上的光脉冲,人眼452.2与显示技术有关的视觉特性

2.2.1视觉适应能力2.2.2视觉的图像分辨特性2.2.3视觉的时间特性2.2与显示技术有关的视觉特性2.2.1视觉适应能462.2.1视觉适应能力人眼能够适应的亮度范围大约为108:1能够感觉到可见的最小亮度约为10-4~10-3cd/m2数量级。在没有造成永久损害的情况下,能够感觉的最大亮度为105cd/m2数量级1.视觉的动态范围与适应机能图:视觉系统活动的明亮度范围2.2.1视觉适应能力人眼能够适应的亮度范围大约为108:47人眼睛看物体感到亮或不亮,这就是主观亮度。这个主观亮度与观察者的生理和心理特性直接相关。此外,在客观上也决定于眼睛视网膜上所接收到的光的照度。2.2.1视觉适应能力1.视觉的动态范围与适应机能人眼睛看物体感到亮或不亮,这就是主观亮度。这48视网膜上所接收到的光的照度:式中,EV——视网膜上的照度(lx);B——被观察物体的亮度(cd/m2);T——眼睛的透射率,约0.55~0.75;A——瞳孔的面积(m2);

θ——光线的入射角;K——常数=视网膜成像面积(m2)/视角场立体角(Sr)。视网膜上所接收到的光的照度:49图:瞳孔直径随亮度变化的曲线

图:视觉的暗适应过程人眼能够适应的亮度范围大约为108:1,之所以有这样大的适应性,除了瞳孔的调节作用之外,主要是视觉细胞的调节作用。1.视觉的动态范围与适应机能图:瞳孔直径随亮度变化的曲线图:视觉的暗适应过程50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从明亮的地方进入黑暗环境,或突然关掉电灯,在最初的瞬间什么都看不见,逐渐地才适应了黑暗,从而区分出周围物体的轮廓,这就是暗适应。

把这样从明亮处向昏暗处移动时,视觉系统敏感度的逐渐变化称为暗适应性。暗适应包括两种基本过程:瞳孔大小的变化和视网膜上感光化学物质的变化。前面已经指出,当人从明亮的环境进入到黑暗的环境时,瞳孔的直径可由2mm扩大到8mm,使进入眼球的光线增加10~20倍。这个适应范围是很有限的,因此瞳孔的变化并不是暗适应的主要生理机制。①暗适应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从明亮的地方进入黑暗环境51暗适应的主要生理机制是视觉的双重功能的作用,是在黑暗中由中央视觉转变为边缘视觉的结果。在黑暗中,视网膜边缘部分的杆状细胞内有一种紫红色的感光化学物质,叫做视紫红质。在明亮环境下,视紫红质因被曝光而破坏褪色。使杆状细胞失去对亮度的感受能力。当进入黑暗环境时,视紫红质又重新合成而恢复其紫红色,是杆状细胞恢复其对亮度的感受能力,故所谓视觉的暗适应过程是和视紫红质的合成过程相对应的。一般暗适应在最初的10min内大约完成60%,30min内基本完成。①暗适应暗适应的主要生理机制是视觉的双重功能的作用,是在52另外,红光对杆状细胞的视紫红质不起破坏作用,所以红光不阻碍杆状细胞的暗适应过程。在黑暗环境下工作的人们,在进入光亮环境之前带上红色眼镜,再回到黑暗环境时,他的视觉感受性仍然保持原来的水平不需要重新暗适应。所以重要的信号灯、车辆的尾灯等采用红光也是有利于暗适应的。夜航飞机驾驶舱的仪表采用红光照明既能保证飞行员看清仪表,又能保持视觉暗适应的水平,以利于黑夜观察机舱外部的情况。①暗适应另外,红光对杆状细胞的视紫红质不起破坏作用,所53人们从黑暗处走到强光下,开始觉得炫目,睁不开眼睛,大约需要经过1min后才能看清楚周围的物体。眼睛这种从昏暗状态到明亮状态变化的适应过程叫做明适应,在这过程中眼的感受度降低。明适应时,一方面瞳孔收缩可使落在视网膜上的光线量减少,这个过程可在3~4s内迅速完成。但主要是靠由暗适应时的杆体细胞的作用转到锥体细胞的作用,它在暴露于光线1min之后便完成了。②明适应人们从黑暗处走到强光下,开始觉得炫目,睁不54前面已经提到过人眼的亮度适应范围达到8个数量级,如果要求显示系统也要这样大的亮度范围实际上是办不到的,也是没有必要的。考虑到眼睛的亮度适应性,问题就简单得多。因为眼睛已适应某一平均亮度的条件下,能分辨景象中各种亮度的感觉范围就小得多。在任何给定的平均亮度下,人眼的亮度辨别范围是有限的。在适当的平均亮度下,人眼的最大亮度辨别范围可达1000:1。当平均亮度很低时,人眼的亮度辨别范围仅为10:1。③亮度适应性前面已经提到过人眼的亮度适应范围达到8个数量55③亮度适应性③亮度适应性56

人眼的亮暗感觉是相对的。人眼可以在相当宽的一个亮度范围内工作,但是却不能同时感受到所有的亮度。利用这一点,我们不需要恢复景物的真实亮度,也能给人同样的亮度感觉。这一结论首先应用在电视系统中,在晴朗的白天用摄像机拍摄室外景物时,可分辨的亮度范围约为200~20000cd/m2,低于200cd/m2的亮度都引起黑色的感觉。利用眼睛的视觉适应性,把摄制的景物在一个具有2~200cd/m2亮度范围的电视接收机屏幕上重现出来,在平均亮度较低的室内观看,那么人的主观感觉与实际景象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主观亮度感觉主要由对比度和亮度层次决定,而不是由绝对亮度决定。③亮度适应性人眼的亮暗感觉是相对的。人眼可以在相当宽的一个亮57

人眼对亮度的响应具有对数非线性性质,以达到其亮度的动态范围。由于人眼对亮度响应的这种非线性,在平均亮度大的区域,人眼对灰度误差不敏感。Photopic(亮适应)(暗适应)(炫目极限)Brightnessadaptationlevel亮度适应级Brightnessadaptationlevel亮度适应级Brightnessadaptation(亮度适应)人眼对亮度的响应具有Photopic(亮适应)582.亮度的感觉1)明暗感觉与亮度之间的关系①明暗度的分辨阈值与韦伯-费希纳法则

光强分辨力的典型韦伯比2.亮度的感觉1)明暗感觉与亮度之间的关系光强分辨力的典型韦59你能看出亮度变化量I?越小越好E.H.Weber,1834韦伯率越小,亮度区分能力越强柱状细胞(暗视觉)锥状细胞(亮视觉)Brightnessdiscrimination(亮度区分)你能看出亮度变化量I?越小越好E.H.Weber,1860②斯蒂文斯(Stevens)的指数法则②斯蒂文斯(Stevens)的指数法则61同时对比度现象2.亮度的感觉2)对比度的感觉①明亮的对比②明亮的恒定性同时对比度现象2.亮度的感觉2)对比度的感觉62与显示技术有关的视觉特性课件63同时对比度现象同时对比度现象64与显示技术有关的视觉特性课件65人类感知现象的其他例子,光学上的错觉,此时眼中充满不存在的资讯或对物体的几何性质感受错误。如图人类感知现象的其他例子,光学上的错觉,此时眼662.2.2视觉的图像分辨特性单色LED显示屏中的像素双色LED显示屏中的像素2.2.2视觉的图像分辨特性单色LED显示屏中的像素双色67①视角通常所说的视力就是指眼睛分辨物体细节的能力,其大小是以被观察对象的大小对眼睛形成的张角来表示的,这个张角又叫做视角。视角的大小决定了被观察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大小。视角的大小既决定于物体本身的大小,也决定于物体与眼睛的距离。眼睛能分辨被看目标物最近两点的视角,称为临界视角。2.2.2视觉的图像分辨特性1.图像分辨能力与视力①视角2.2.2视觉的图像分辨特性1.图像分辨能力与视力68显示屏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d,观察者眼睛角膜到显示屏的距离为D,眼睛观察A、B两点所形成的张角为α,由图中的几何关系有视角图解当α很微小时,,上式近似成上式中α的单位为rad(弧度),若以度或分为单位,则可以表示成①视角显示屏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d,观察者眼睛角膜到显示屏的距离69②视觉锐度

人通过视觉器官辨认外界物体的敏锐程度称为视觉锐度,亦即用视觉锐度来表示视觉器官辨认外界物体细节的能力,通常情况下就叫做分辨力。一个人能辨认物体细节的尺寸愈小,其视觉锐度就越高;反之,视觉锐度就愈差。眼睛对物体细节的辨认主要是锥状细胞起作用,只有在较高亮度条件下才能得到较高的视觉锐度。②视觉锐度人通过视觉器官辨认外界物体的敏锐程70视觉锐度(V)在数量上是以视觉器官所能分辨的、以角度分为单位的视角的倒数来计算的,即将代入,可得②视觉锐度视觉锐度(V)在数量上是以视觉器官所能分辨的、71视觉锐度在医学上叫做视力。医学上常用兰道尔环或“E”型视标检验人的视力。我国是在以5米远的标准距离处,在正常照明条件200±100lx)下,观察视力表的视标来确定视力的。若只能看清第一行视标(10′视角),则视力为0.1;看清第二行视标(5′视角),则视力为0.2;看清第十行视标(1′视角),则视力为1.0等等。检验视力用的视标②视觉锐度视觉锐度在医学上叫做视力。医学上常用兰道尔环或72视觉锐度的决定因素:1)与观察距离有很大的关系。2)与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位置有关。3)和照明强度也有关系。4)与景物和背景亮度的相对对比度有关。5)被观察物体的运动速度。②视觉锐度视觉锐度的决定因素:②视觉锐度73影响人眼分辨力的因素很多,眼睛的横向抑制效应是影响人眼对图像亮度细节分辨力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2.边缘强调效果与侧抑制影响人眼分辨力的因素很多,眼睛的横向抑制效应74与显示技术有关的视觉特性课件75横向抑制效应有效地解释了很多以前不能解释的有关人眼分辨力的现象。解释了为什么当空间频率低到某一数值后,分辨力反而下降。解释了为什么人眼的分辨力实际上要比计算值低。解释了马赫光带效应。

马赫带: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横向抑制效应有效地解释了很多以前不能解释的有关76著名的马赫带效应,ErnstMach,1865年

人们在观察一条有均匀黑的区域和均匀白的区域形成的边界时,人们感觉到的是在亮度变化部位附近的暗区和亮区中分别存在一条更黑和更亮的条带,这就是所谓的“Mach带”,马赫效应。Mach在1865年观察并讨论了这种现象。输入图像是阶梯边缘模式,并且每级阶跃的灰度差相同、在同级条带内灰度均匀的情形下,人们在观察时却感到每个条带内灰度是不均匀的,每级阶梯的右边比左边更暗,这是因为对阶跃边界处主观的反差显著地增强了。著名的马赫带效应,ErnstMach,1865年773.视觉的空间频率响应特性

1)空间频率的概念:物理量(亮度等)在单位距离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即(周/米)其中,表示亮度信号在x方向的空间频率;x是空间变量;代表亮度信号在x方向上的相位变化。注意:自变量是空间距离。波长与空间频率的关系是:(米/周)注意:这里的波长λ与时间频率中的周期T相对应,它与光波中的波长λ是不同的。3.视觉的空间频率响应特性1)空间频率的概念:78以一明一暗的黑白条纹为例,如果黑白条纹的亮度在1cm内变化了10次,那么它的空间频率为周/米。以一明一暗的黑白条纹为例,如果黑白条纹的亮度79将空间频率用每度多少周来表示。这里的度是几何角度单位。这样表示的空间频率可以理解为从某一观察点来看,信号在单位角度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即(周/度)其中,为角度;代表亮度在角度方向上的相位变化。空间频率的单位:周/米、周/度

将空间频率用每度多少周来表示。这里的度是几何角80两种单位之间的转换:假设,则:式中,的单位为弧度。因为信号在s长度内变化的周期数等于在角度内变化的周期数,故:式中的下标m和d分别用来区别自变量为长度单位的米和角度单位的度。将代入上式,可得(周/度)r两种单位之间的转换:r812)人眼分辨力的空间频率响应纵坐标:调制传输函数(MTF),代表空间频率域的传输特性。实线:表示人眼对亮度细节的分辨能力虚线:表示人眼对彩色细节的分辨能力人眼对于5~10周/度的空间频率分布最高。人眼能够辨别的最高空间频率约为50周/度。2)人眼分辨力的空间频率响应纵坐标:调制传输函数(MTF),822.2.3视觉的时间特性1.时间的叠加效果(时间积分效果)2.时间频率特性2.2.3视觉的时间特性1.时间的叠加效果(时间积分效果)833.视觉惰性与闪烁

眼睛的另一重要特性是视觉惰性,也就是眼睛对亮度的主观感觉与外界光的作用时间有关。这一现象可以通过光化理论得到解释。因为视觉细胞在外界光的作用下其视敏物质经过曝光染色是需要时间的,因此极短的光脉冲给我们的感觉不如亮度相同的恒定光那么亮;另一方面,当外界光消失之后,我们的亮度感觉还会残留一段时间,这个现象称为视觉惰性。视觉惰性能够被加以利用的关键原因在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