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卫战什么时候发生的_第1页
南京保卫战什么时候发生的_第2页
南京保卫战什么时候发生的_第3页
南京保卫战什么时候发生的_第4页
南京保卫战什么时候发生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保卫战什么时候发生的南京保卫战是继淞沪会战后,中日双方展开的又一场大战。因南京是当时国民政府的首都,这场战役双方的争夺激烈程度足以想象。南京保卫战具体始于何时,又在何时结束,具体过程是怎样的,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南京保卫战发生的时间,希望你喜欢。南京保卫战发生的时间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令〃,命令华中方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令〃,命令华中方Isl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首都卫戍部队司令长官,部署南京保卫战。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12日,唐生智奉蒋介石命令,下达守军撤退令。守军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杀,损失惨重。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从1937年12月1日到12月13日的这场战役史称南京保卫战。南京之战,8万国军残兵与30万日军激战10天,战死达40%,受伤无数。作为一只军队已经做了最大的努力。这是战斗不力吗?百万德军据守的柏林也不过只守了1个多星期。论战斗意志,二战欧洲战场那些被对手合围的部队也没有几个可以打到死亡40%还不投降和崩溃的。至于后面那场无序混乱的撤退,那应该由最高指挥官唐生智和那部分提前逃跑的将领负责,而不应该苛责那些为首都保卫战曾付出自己生命的官兵。为何日军占领南京后要进行屠城。而德军占领巴黎,苏联占领柏林,美军占领东京,都没有爆发屠城。原因在于日军想利用屠杀威慑中国民众,用恐怖高压来瓦解中国军民的战斗意志,无论南京是战是和都难逃屠城厄运,只因它是首都。但是日军这一暴行,这却激发起了中更坚强和持续的抗战决心。南京守军面对强敌虽然没有成功的保卫住这座城市。但是他们在直面比自己强大几十倍的敌人的时候,已经用牺牲证明了自己的忠诚和勇气。了中南京保卫战参战部队中国方面中国军队参加南京保卫战的总兵力约15万左右,刚从上海前线撤退下来的第36师、第87师和第88师,加上从他处抽调来的10个师,总共13个师,再加上由军事学院学生组成的教导总队(共计1万2千余人)、宪兵部队、江宁要塞部队,满编将有18万人左右,然而除去第10军的第41师及第48师是汉口开来的增援部队,其余均是由上海战场撤出,受创整补中的残部。因此实际上没有满编,按唐生智统计约有8万人,其中新兵就占3万人。日本方面12月1日,日本大本营下达新的战斗序列。日本军队由华中方面军任主力,主要由上海派遣军和第十军构成。此外,还有通信部队、铁道部队、航空部队、工兵部队、兵站部队等。南京保卫战失败的原因淞沪会战令蒋介石几乎赔光了老本淞沪会战与南京保卫战均爆发于1937年,淞沪会战是高潮,南京之战是尾声。若非城破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骇人听闻,这场有如鸡肋的战役可能早就被湮没于历史云烟中,被人淡漠遗忘了。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掀开全面侵华的序幕。虽然蒋介石鉴于国力孱弱的实际状况,并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希望延缓对日决战的进程,但日本却不给蒋介石丝毫喘息之机,中日决战如箭在弦!当时,中日之间的国力对比,军力差距是全方位的。蒋介石深知,仅凭中国一家之力应对日本进攻,打平都是奢望。唯有将中日争端升格为国际问题,引发列强对日本的强力干涉,弱势的中国才能逃过一劫。在这一大背景下,已被逼向墙角的蒋介石只能做鱼死网破的殊死一搏,即选择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与日本进行一场决战。拉欧美列强乃至苏联搅入中日纷争,令欧美大规模援助中国、武装中国。如此,中国才有希望转败为胜。出于这一目的,蒋介石将中日决战之地选在上海。首先,上海云集各国侨民,有很多国家的领事馆。一旦中日决战,战火无情,难免要触犯各国利益,欧美列强怎会无动于衷?其次,上海处于蒋介石控制的江浙核心地区,既是蒋介石政府的财赋重地,又是国民党军队易于集结征调之所。1937年8月,〃八;一三淞沪会战〃打响,蒋介石调集75万人马与日本海陆空30万军队决战上海。军队人数虽多于日本,但因两国军力的综合实力差距过于悬殊,苦战3个月后,最终,此次会战以国民党军队伤亡30万精锐、被迫撤退的惨重代价告终。而拥有全面优势的日军仅伤亡4万余人,蒋介石精心打造的数个德械师也惨遭重创。惨烈的淞沪会战令蒋介石几乎赔光了起家的老本,却没有达到令欧美列强援华的战略目的。唯一的收获是,经此一战,蒋介石确立了自己领导抗战的统帅地位。淞沪会战后,被打得支离破碎的国民党军队退守南京一线。而日军则趁胜追击,剑指蒋介石政府的首都;;南京。断掉守军退路却留下逃生船只在南京保卫战爆发前,心知南京无法固守的蒋介石秘密迁都,政府机关开始陆续向武汉一带转移。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已带相关政府机构抵达重庆,重庆作为战时临时首都的陪都角色已内部确定。为了保存实力,避免出现淞沪之战那种不惜血本以致家底赔光的惨剧再度发生,蒋介石将大批空军战机与大量的通讯器材运往后方。这为后来南京之战爆发后中国军队缺乏制空权,缺乏通讯交流的败因埋下了伏笔。守不守南京?国民党内部几乎一边倒主张放弃这座孤城。以足智多谋著称的白崇禧旗帜鲜明地对蒋介石说:"部队在上海都打残了,退到上海外围还没喘过气来,在这么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恢复元气,更谈不上打一场艰苦的保卫战,你要听我的话,南京,干脆放弃算了!〃日本政府本没有攻占南京的计划长期以来,国内研究中国抗战史时,总以为日本内部在侵华问题上是铁板一块,似乎日本侵华的每一项指令与举措都是自上而下的。实际上,在侵华问题上,日本国内上下虽有共识,但具体方略、实施手段却大相径庭。政府中的文官集团主张渐进渗透,军人集团却力主用快速高效的战争手段消灭中国的抵抗力量。而军人集团对待侵华也存在分歧,军部、参谋本部并不奢望一口吞掉庞大的中国,还是希望通过局部性的战争不断消耗中国军力,通过签订有利于日本的不平等条约巩固胜利成果,为最后全面吞并中国做渐进性积累。而一线官兵却扬言毕其功于一役,往往擅自修改上司指令,以下犯上越权行事,从〃九;一八〃事变到南京之战,一线日军屡屡抗命扩大战争规模,日本军部居然被基层部队牵着鼻子走,最后被迫默认现实。南京历来易攻难守南京的攻防,离不开所处的军事地理环境。长江从安庆、芜湖开始,由向东流转向北;北东流,古时这一段称〃横江〃,江右为江东,江左为江西。长江北东流至南京城北在这里一个大转弯成120°钝角,向东南流去。在这将以臂弯的钝角中,坐落着南京城。所以南京城一大面背水(西北、北、东北背长江),三小面开放(东、西各一部,南面全部)。北方军队要进攻南京,往往从离南京不足100千米的上游当涂(古姑孰)和下游的镇江(古京口)南渡过江,然后对进,在南京城南包抄钳击南京,如同瓮中捉鳖。南方军队进攻南京,就更方便了,主力从南京的长江上游芜湖、当涂方向向南京进击,一部兵力绕过太湖,在太湖南北走廊向南京包抄,南京背水还击,没有机动余地,陷入极为被动的境地。军事准备动手早,但未完成日本派遣军总司令松井石根取得淞沪战场胜利后,发现中国军队无序溃退,中国首都南京就在眼前,于是立即进军南京。日军这一行动,使其侵华主攻方向开始按蒋介石的战前谋划由北向南转至由东向西,即上海;南京;沿长江溯攻上来。那么战前沿此线的各道防御地带应该建设好,并能充分发挥作用了吧?可实际情况是,有一定准备,但很不充分,战时基本没有发挥关键作用。分析其原因是,上层决心不大,基层不抓落实。日本战略决心统一难,定力差日本军部势力是军国主义生存和发展的主体,军队统帅权在天皇,军部一般指政府中的陆军省、海军省,陆军最高指挥部参谋本部、海军最高指挥部军令部。宪法赋予军令长官(陆军参谋总长和海军军令部总长)〃帷幄上奏权〃,即凡有关军令事项,可以不经过内阁直接上奏天皇,由天皇裁决。于是,军部成为独立于政府、议会之外,操纵国家政权的政治势力;同时陆军和海军也经常不一致,在进攻中国的主要方向上,陆军力主华北,海军力主华东(上海),很难形成统一决心。日本政府、陆军、海军的不同意见都需要天皇〃裁决〃,而天皇本人并没有决策辅助机构。这是日本战略经常出错的深层原因。日军按套路出牌日军从上海向南京的进攻,还是因循了历史的老套路,这主要是军事地理环境使然。12月1日,日本大本营下达了《大陆命第八号令》,正式命令华中(即我华东方向)方面军〃攻占敌国首都”,方面军司令为松井石根大将。方面军主要由上海派遣军和第10军组成,

共8个师团、2个旅团和海军一部,共20余万人,与中国军队形成2:1的优势,这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是不多见的。日军主力上海派遣军5个师团、1个旅团组成北路兵团,沿太湖北走廊顺京沪铁路向南京发起主要攻击;由第10军3个师团、1个旅团组成南路兵团,沿太湖南走廊向南京发起辅助攻击;另以天谷支队(旅级)在镇江附近渡过长江沿江北攻击浦口,国崎支队在当涂附近渡过长江,沿长江北与天谷支队形成对进攻击,在浦口地区会合,阻击南京守军从下关;浦口渡江北撤;再由一部船艇部队从太湖湖面北进,协助上海派遣军在常州、无锡地区阻击回撤守军。这一进攻部署面1:1俱到,轻重得当,堪称完无锡地区阻击回撤守军。这一进攻部署面1:1俱到,轻重得当,堪称完美;同时又是一个按套路出牌的打法,应该早在中国军队的预料之中。有序变无序,撤退变溃逃12日,日军对南京攻击达到最高潮。中午前后中华门首先失守,南京城防全线动摇,唐生智意识到按原计划14日晚撤退已来不及,遂决定提前至当晚撤退。12月12日下午,唐生智召集师以上指挥官开会,宣布了蒋介石11日晚发来的择机撤退的电报,部署撤退计划。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